CN219600922U - 一种扫雪机的差速变换结构及扫雪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扫雪机的差速变换结构及扫雪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00922U
CN219600922U CN202321356144.1U CN202321356144U CN219600922U CN 219600922 U CN219600922 U CN 219600922U CN 202321356144 U CN202321356144 U CN 202321356144U CN 219600922 U CN219600922 U CN 2196009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ing
clamping
inner sleeve
base
snowp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5614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应新丰
高颖杰
彭天文
周杰
陈安
杨位彪
李侃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houli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Zhouli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Zhouli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Zhouli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5614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009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009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009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6Optimisation of rolling resistance, e.g. 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Cleaning Of Streets, Tracks, Or Bea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的铲雪机的差速结构复杂、难以安装的问题;一种扫雪机的差速变换结构及扫雪机;差速变换结构包括基座、传动件、滚柱、滚动内套、滚动外套以及卡接件;基座包括管状部分以及盘状部分;基座的中间部位设置有通孔,该通孔内设置有正多棱柱形的传动件;滚动内套位于传动件外侧,滚动内套上还设置有贯穿滚动内套侧壁的卡槽,卡槽内滚动设置有滚柱;滚动内套的一端还与基座的管状部分套接,管状部分位于滚动内套内侧;滚动内套的外侧设置有呈管状的滚动外套;滚动外套与基座的管状部分套接;滚动外套远离基座的一端还与卡接件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基座位于滚动内套的内侧进行套接,便于配件的组装,也增加了滚动内套转动时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扫雪机的差速变换结构及扫雪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扫雪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扫雪机的差速变换结构及扫雪机。
背景技术
对于部分北方城市而言,降雪和积雪时间占据全年的绝大部分时间,而通行道路的积雪,尤其是步行道路,会影响正常通行,存在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对道路积雪进行清理,包括人工清理以及借助铲雪设备进行清理等。
现有的自动铲雪设备主要为铲雪机,铲雪机上通常设置有两个及以上的轮胎,便于实现推动前行。铲雪机上的轮胎通常要求能够单独转动,使两个轮胎之间存在转速差,以适应转向的需求。轮胎的单独转动主要通过将两个轮胎单独设置,或者在两个轮胎之间设置差速器实现;比如在申请公布号为CN112796267A的专利中,通过设置至少两个轮毂电机和受轮毂电机驱动的行走轮,将两个及以上的轮胎单独设置并单独控制,实现转向的目的;又比如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3977354U的专利中,通过在两驱动轮之间的桥上设置差速器,实现轮胎单独转动。但是在现有的铲雪机的差速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因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安装的铲雪机的差速变换轮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扫雪机的差速变换结构及扫雪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扫雪机的差速变换结构,包括基座、传动件、滚柱、滚动内套、滚动外套以及卡接件;其中基座包括管状部分以及用于连接扫雪机壳体的盘状部分,管状部分和盘状部分固定连接;基座的中间部位设置有用于放置传动件的通孔;基座的通孔内设置有部分的传动件;传动件为正多棱柱形,传动件的中间部位设置为用于穿过扫雪机的轮轴的通孔;传动件上还设置有用于卡接轮轴的卡接部位;在传动件的外侧面设置有与传动件的棱面相对应的滚柱,滚柱的轴向与传动件的轴向一致;滚动内套位于传动件外侧,滚动内套上还设置有贯穿滚动内套侧壁的卡槽,卡槽内滚动设置有滚柱;滚动内套的一端还与基座的管状部分套接,管状部分位于滚动内套内侧;滚动内套的外侧还设置有呈管状的滚动外套;滚动外套与基座的管状部分套接;滚动外套远离基座的一端还与卡接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件为正三棱柱、正四棱柱、正六棱柱或者正八棱柱。
进一步的,所述滚动内套和基座的管状部分的套接部位设置有密封胶圈,密封胶圈位于管状部分的外侧设置的凹槽内;滚动外套于基座的管状部分的套接部位同样设置有密封胶圈。
进一步的,所述滚动内套上设置的卡槽的两侧设置有凸起结构,凸起结构向远离滚动内套的轴线的方向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的通孔内还设置有用于轴接扫雪机的轮轴的轴承。
一种扫雪机,包括轮轴、轮毂、轮胎、动力结构以及壳体;其中壳体内设置有动力结构;轮轴与壳体内的动力结构传动连接;轮轴还穿出壳体,与壳体外侧的轮毂转动连接;轮毂上还设置有轮胎;还包括上述的差速变换结构;所述差速变换结构中的基座与壳体固定连接;轮毂与差速变换结构中的卡接件卡接;轮轴与传动件的卡接部位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件上的卡接部位为条形槽;轮轴和传动件通过设置插销或者在轮轴上设置卡接块实现卡接。
进一步的,所述卡接件呈板状,在卡接件上设置有若干卡接凸起;轮毂上靠近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卡接件相配合的卡接盘,卡接盘上设置有与卡接凸起相配合的卡接凹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设置基座与滚动内套套接,基座位于滚动内套的内侧,一方面便于进行配件的组装,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滚动内套转动时的稳定性;
通过在滚动内套和基座之间,以及滚动外套和基座之间分别设置密封胶圈,减少灰尘或者其他固体物质进入滚动外套内,保证滚柱顺畅滚动;
通过在滚动内套的卡槽的两侧还设置有凸起结构,增加滚动内套上的卡槽对于切向的负荷能力,延长滚动内套的使用寿命;
通过设置扫雪机包括差速变换结构,使得轮轴转动时能够通过差速变换结构带动轮毂转动,而轮毂转动时,由于滚柱的作用,不会带动轮轴转动,进而实现转向等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扫雪机的部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扫雪机的部分结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差速变换结构与卡接盘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扫雪机上的差速变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差速变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差速变换结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传动件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滚动内套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基座1、管状部分101、盘状部分102、密封胶圈103、传动件2、卡接部位21、滚柱3、滚动内套4、卡槽401、凸起结构402、滚动外套5、卡接件6、卡接凸起601、轴承7、轮轴8、轮毂9、卡接盘901、卡接凹陷902、轮胎10、动力结构11、壳体12、差速变换结构1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实施例1:
如图5~8所示,一种扫雪机的差速变换结构,包括基座1、传动件2、滚柱3、滚动内套4、滚动外套5以及卡接件6;其中基座1包括用于连接扫雪机壳体12的盘状部分102以及管状部分101,管状部分101和盘状部分102固定连接;基座1的中间部位设置有用于放置传动件2的通孔,在本例中该通孔穿过基座1的管状部分101和盘状部分102;基座1的通孔内设置有部分的传动件2,该通孔在远离传动件2的一侧还设置有用于轴接扫雪机的轮轴8的轴承7;传动件2为正多棱柱形,传动件2的中间部位设置为用于穿过扫雪机的轮轴8的通孔;传动件2上还设置有用于卡接轮轴8的卡接部位21;在传动件2的外侧面设置有与传动件2的棱面相对应的滚柱3,滚柱3的轴向与传动件2的轴向一致;在本例中,传动件2的每个外侧面均与一个滚柱3相配合;滚柱3与传动件2在基座1外的部分相对应;滚动内套4位于传动件2外侧,滚动内套4上还设置有贯穿滚动内套4侧壁的卡槽401,卡槽401内设置有滚柱3,滚柱3能够在卡槽401内滚动;滚动内套4的一端还与基座1的管状部分101套接,管状部分101位于滚动内套4内侧;滚动内套4的外侧还设置有呈管状的滚动外套5;滚动外套5同样与基座1的管状部分101套接,管状部分101位于滚动外套5内侧;滚动外套5远离基座1的一端还与卡接件6固定连接,卡接件6用于卡接扫雪机的轮毂9。滚动外套5与基座1相配合,将滚动内套4、滚柱3以及转动件均包围在滚动外套5内侧;另外滚动内套4通过外套接的方式与基座1的管状部分101连接,相比将滚动内套4通过内套接的方式与基座1的管状部分101连接,一方面便于进行配件的组装,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滚动内套4转动时的稳定性。
所述传动件2的正多棱柱形状包括但不限于正三棱柱、正四棱柱、正六棱柱以及正八棱柱,在本例中传动件2为正六棱柱;需要说明的是,在传动件2在垂直于其轴向的截面中,选择任意两端点进行连线,其中最长的端点连线的长度长于基座1中间的通孔直径长度,使得传动件2位于基座1的通孔内的部分的外侧面需要进行切削,控制传动件2位于管状部分101的通孔内的部分的长度。
所述滚动内套4和基座1的管状部分101的套接部位设置有密封胶圈103,密封胶圈103位于管状部分101的外侧设置的凹槽内;滚动外套5于基座1的管状部分101的套接部位同样设置有密封胶圈103。
所述滚动内套4上设置的卡槽401的两侧还设置有凸起结构402,凸起结构402向远离滚动内套4的轴线的方向凸起,增加滚动内套4上的卡槽401对于切向的负荷能力,延长使用寿命。
如图1~4所示,一种扫雪机包括上述的差速变换结构13,还包括轮轴8、轮毂9、轮胎10、动力结构11以及壳体12;其中壳体12内设置有动力结构11;轮轴8与壳体12内的动力结构11传动连接,传动连接为齿轮传动或者皮带轮传动或者其他传动方式;轮轴8还穿出壳体12,与壳体12外侧的轮毂9转动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轮毂9能够在轮轴8上传动;轮毂9上还设置有轮胎10;差速变换结构13中的基座1与壳体12通过螺丝螺母实现固定连接;轮毂9与差速变换结构13中的卡接件6卡接;轮轴8与传动件2的卡接部位21卡接,使传动件2跟随轮轴8转动。
所述传动件2上的卡接部位21为条形槽,条形槽位于传动件2的通孔侧壁上;轮轴8和传动件2之间可以通过设置插销实现卡接,或者在轮轴8上设置与传动件2的卡接槽相配合的卡接块,实现卡接。
所述卡接件6呈板状,在卡接件6上设置有若干卡接凸起601,卡接凸起601的方向与卡接件6相垂直;在本例中卡接板为三角板状,卡接凸起601设置于卡接板的边缘部位,在卡接板的每条边缘分别设置有一处卡接凸起601;轮毂9上靠近壳体12的一侧设置有卡接件6相配合的卡接盘901,卡接盘901上设置有与卡接凸起601相配合的卡接凹陷902。通过卡接盘901和卡接件6的卡接配合,实现轮毂9跟随滚动外套5的转动而转动。
在实施过程中,通过设置基座1与滚动内套4套接,基座1位于滚动内套4的内侧,一方面便于进行配件的组装,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滚动内套4转动时的稳定性;通过在滚动内套4和基座1之间,以及滚动外套5和基座1之间分别设置密封胶圈103,减少灰尘或者其他固体物质进入滚动外套5内,保证滚柱3顺畅滚动;通过在滚动内套4的卡槽401的两侧还设置有凸起结构402,增加滚动内套4上的卡槽401对于切向的负荷能力,延长滚动内套4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扫雪机包括差速变换结构13,使得轮轴8转动时能够通过差速变换结构13带动轮毂9转动,而轮毂9转动时,由于滚柱3的作用,不会带动轮轴8转动,进而实现转向等操作。
以上描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显然对于本领域的专业人员来说,在了解了本实用新型内容和原理后,都可能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结构的情况下,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修改和改变,但是这些基于本实用新型思想的修正和改变仍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扫雪机的差速变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传动件(2)、滚柱(3)、滚动内套(4)、滚动外套(5)以及卡接件(6);其中基座(1)包括管状部分(101)以及用于连接扫雪机壳体(12)的盘状部分(102),管状部分(101)和盘状部分(102)固定连接;基座(1)的中间部位设置有用于放置传动件(2)的通孔;基座(1)的通孔内设置有部分的传动件(2);传动件(2)为正多棱柱形,传动件(2)的中间部位设置为用于穿过扫雪机的轮轴(8)的通孔;传动件(2)上还设置有用于卡接轮轴(8)的卡接部位(21);在传动件(2)的外侧面设置有与传动件(2)的棱面相对应的滚柱(3),滚柱(3)的轴向与传动件(2)的轴向一致;滚动内套(4)位于传动件(2)外侧,滚动内套(4)上还设置有贯穿滚动内套(4)侧壁的卡槽(401),卡槽(401)内滚动设置有滚柱(3);滚动内套(4)的一端还与基座(1)的管状部分(101)套接,管状部分(101)位于滚动内套(4)内侧;滚动内套(4)的外侧还设置有呈管状的滚动外套(5);滚动外套(5)与基座(1)的管状部分(101)套接;滚动外套(5)远离基座(1)的一端还与卡接件(6)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扫雪机的差速变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2)为正三棱柱、正四棱柱、正六棱柱或者正八棱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扫雪机的差速变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内套(4)和基座(1)的管状部分(101)的套接部位设置有密封胶圈(103),密封胶圈(103)位于管状部分(101)的外侧设置的凹槽内;滚动外套(5)与基座(1)的管状部分(101)的套接部位同样设置有密封胶圈(1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扫雪机的差速变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内套(4)上设置的卡槽(401)的两侧设置有凸起结构(402),凸起结构(402)向远离滚动内套(4)的轴线的方向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扫雪机的差速变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通孔内还设置有用于轴接扫雪机的轮轴(8)的轴承(7)。
6.一种扫雪机,包括轮轴(8)、轮毂(9)、轮胎(10)、动力结构(11)以及壳体(12);其中壳体(12)内设置有动力结构(11);轮轴(8)与壳体(12)内的动力结构(11)传动连接;轮轴(8)还穿出壳体(12),与壳体(12)外侧的轮毂(9)转动连接;轮毂(9)上还设置有轮胎(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差速变换结构(13);所述差速变换结构(13)中的基座(1)与壳体(12)固定连接;轮毂(9)与差速变换结构(13)中的卡接件(6)卡接;轮轴(8)与传动件(2)的卡接部位(21)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扫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2)上的卡接部位(21)为条形槽;轮轴(8)和传动件(2)通过设置插销或者在轮轴(8)上设置卡接块实现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扫雪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6)呈板状,在卡接件(6)上设置有若干卡接凸起(601);轮毂(9)上靠近壳体(12)的一侧设置有卡接件(6)相配合的卡接盘(901),卡接盘(901)上设置有与卡接凸起(601)相配合的卡接凹陷(902)。
CN202321356144.1U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扫雪机的差速变换结构及扫雪机 Active CN2196009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56144.1U CN219600922U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扫雪机的差速变换结构及扫雪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56144.1U CN219600922U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扫雪机的差速变换结构及扫雪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00922U true CN219600922U (zh) 2023-08-29

Family

ID=87744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56144.1U Active CN219600922U (zh) 2023-05-30 2023-05-30 一种扫雪机的差速变换结构及扫雪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009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581C (zh) 靠橡胶轮等轮胎而移动的吊车的横走传动装置
US6080077A (en) Planetary gear drive train
ATE300014T1 (de) Ein motorgetriebener wagen fähig zur bewegung in einem zylindrischen stollen
CN219600922U (zh) 一种扫雪机的差速变换结构及扫雪机
US6695738B2 (en) Inverted portal axle rotating spindle wheel end
RU2229998C1 (ru) Опорно-ходовой элемент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105564155A (zh) 一种宽度可调的电动汽车底盘及其车身安装方法
ATE315485T1 (de) Zwillingsräder mit differential
RU2229997C1 (ru) Опорно-ходовой элемент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108302281B (zh) 一种管道机器人驱动装置
CN109367322A (zh) 机器人驱动底盘
CN214084326U (zh) 一种换轮推车
US6345868B1 (en) Fluid coupling for dual wheels
GB2311264A (en) Rotating undercarriage wheels prior to landing
KR101984854B1 (ko) 세그멘트 바퀴 및 세그멘트 바퀴가 조립된 대차
CN100393582C (zh) 一种滚动扭转独立转向机构
CN210083379U (zh) 一种全地形移动机器人用轮履可变形移动机构
JPS6251413B2 (zh)
CN206545658U (zh) 大扭矩汽车发电机单向离合皮带轮
CN218986334U (zh) 车辆的底盘总成及车辆
US6578931B1 (en) Drive wheel roller
CN220828269U (zh) 一种隧道车辆转向台车的长条形驻车旋转平台装置
CN204547575U (zh) 一种新型可转向和越障的三叶轮
CN111086352B (zh) 多杆联动可变轮径车轮、车辆底盘及车辆
CN221054172U (zh) 一种便于更换的十字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