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89136U - 一种空空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空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89136U
CN219589136U CN202223324208.8U CN202223324208U CN219589136U CN 219589136 U CN219589136 U CN 219589136U CN 202223324208 U CN202223324208 U CN 202223324208U CN 219589136 U CN219589136 U CN 2195891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exchange
chamber
channel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2420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俊宝
张健辉
张宏宇
杨慧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teaq Network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teaq Network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teaq Network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teaq Network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2420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891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891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891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6Heat recovery unit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空换热器,包括壳体和换热芯体,换热芯体将壳体内部分割形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换热芯体内包括由第一腔室通向第二腔室的第一换热通道和由第二腔室通向第一腔室的第二换热通道;壳体对应第一换热通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壳体内对应第二换热通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进风口、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一出风口连通形成第一气流通道;第二进风口、第二换热通道和第二出风口连通形成第二气流通道;本实用新型的空空换热器,使得高温空气和低温空气可在换热芯体并进行热交换,实现在不启动压缩机即可达到室内降温的效果,还节能减排,且隔绝室外水汽、灰尘等,实现防尘、防潮、防腐。

Description

一种空空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空换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室内和室外环境温差比较大的情况下,对室内采取的降温措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开启压缩机制冷,但此种方式设备本身设计比较复杂且成本较高,同时压缩机工作,功耗大,不利于节能减排;另一种方式是直接把室外冷风吹进室内,用来降低室内温度,此种方式会将室外的水汽、灰尘等一起吹入室内,不利于防尘防潮防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空空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空空换热器,包括壳体和至少一个换热芯体,所述换热芯体将所述壳体内部分割形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所述换热芯体内包括由所述第一腔室通向所述第二腔室的第一换热通道和由所述第二腔室通向所述第一腔室的第二换热通道;
所述壳体内对应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进风口和至少一个第一出风口,所述壳体内对应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进风口和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口;
所述第一进风口、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一出风口连通形成第一气流通道;
所述第二进风口、第二换热通道和第二出风口连通形成第二气流通道。
进一步地,优选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分别横向设置于两个所述侧壁之间的顶壁和底壁以及分别纵向设置于两个所述侧壁之间的两个端壁,两个所述侧壁、所述顶壁、所述底壁以及两个所述端壁相互抵接围合形成具有腔室的所述壳体。
进一步地,优选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于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的所述侧壁上,所述第一出风口分别设置于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所述端壁上;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于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的所述底壁上,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于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所述底壁上。
进一步地,优选所述空空换热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的第一送风单元和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内的第二送风单元;
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换热通道、所述第二送风单元以及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形成所述第一气流通道;
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换热通道、所述第一送风单元以及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形成所述第二气流通道。
进一步地,优选所述第一送风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通道与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换热通道、所述第一风机以及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形成所述第二气流通道;
所述第二送风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与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换热通道、所述第二风机以及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形成所述第一气流通道。
进一步地,优选所述第一送风单元包括第一挡风板,所述第一挡风板对应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输出端设置,所述第一挡风板、所述壳体与所述换热芯体一道界定出第一缓冲腔室,所述第一挡风板对应所述第一风机开设有第一通风孔。
进一步地,优选所述第一送风单元包括两个分别由所述第一挡风板的端部向对应侧壁延伸的第三挡风板,所述第一挡风板、两个所述第三挡风板与所述壳体共同界定出第二出风腔室。
进一步地,优选所述第二送风单元包括第二挡风板,所述第二挡风板对应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输出端设置,所述第二挡风板、所述壳体与所述换热芯体一道界定出第二缓冲腔室,所述第二挡风板对应所述第二风机开设有第二通风孔。
进一步地,优选所述第二送风单元包括两个第四挡风板以及一个第五挡风板,所述第四挡风板由所述第二挡风板的端部向所述端壁延伸设置,所述第五挡风板横向设置于两个所述第四挡风板之间,两个所述第四挡风板与所述第五挡风板、第二挡风板与所述壳体共同界定出第一出风腔室。
进一步地,优选所第一气流通道和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相互隔绝。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提供的一种空空换热器,通过在壳体内形成两个方向相反且相互隔绝的气流通道,室内的高温空气可由第二进风口进入,并沿第二气流通道流经方向流至换热芯体的第二换热通道,室外的低温空气可由第一进风口进入,并沿第一气流通道流经方向流至换热芯体的第一换热通道,此时高温空气和低温空气在换热芯体内进行热交换,此时第二换热通道的高温气体变成低温气体并经第二出风口回到室内,第一换热通道的低温气体变成高温气体并经第一出风口回到室外;本实用新型的空空换热器,在不启动压缩机的情况下,即可达到室内降温的效果,实现节能减排,且隔绝室外水汽、灰尘等,实现防尘防潮防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空空换热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空空换热器的立体结构爆炸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空空换热器的一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空空换热器的另一侧立体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一种空空换热器,包括壳体10和至少一个换热芯体20,换热芯体20将壳体10内部分割形成第一腔室15和第二腔室16;换热芯体20内包括由第一腔室15通向第二腔室16的第一换热通道和由第二腔室16通向第一腔室15的第二换热通道;壳体10内对应第一换热通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进风口111和至少一个第一出风口141,壳体10内对应第二换热通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进风口121和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口122;第一进风口111、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一出风口141连通形成第一气流通道(如图箭头所示);第二进风口121、第二换热通道和第二出风口122连通形成第二气流通道(如图箭头所示)。
第一气流通道与第二气流通道相互隔绝,只进行热交换,并不进行物理交换,室内空气经第二气流通道进行循环,室外空气经第一气流通道进行循环,室内高温空气与室外低温空气在壳体10内的换热芯体20内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室内降温,且隔绝了室外水汽、灰尘等进入室内,实现防尘、防潮和防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空换热器将室内的空气流通通道(第二气流通道)和室外的空气流通通道(第一气流通道)共同置于一个壳体10中,整体结构紧凑,有效减少使用者的安装空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空换热器,通过在壳体10内形成两个方向相反且相互隔绝的气流通道,室内的高温空气可由第二进风口121进入,并沿第二气流通道流经方向流至换热芯体20的第二换热通道,室外的低温空气可由第一进风口111进入,并沿第一气流通道流经方向流至换热芯体20的第一换热通道,此时高温空气和低温空气在换热芯体20内进行热交换,然后第二换热通道的高温气体变成低温气体并经第二出风口122回到室内,第一换热通道的低温气体变成高温气体并经第一出风口141回到室外;本实用新型的空空换热器,在不启动压缩机的情况下,即可达到室内降温的效果,实现节能减排,且隔绝室外水汽、灰尘等,实现防尘、防潮和防腐。
进一步地,壳体1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11、分别横向设置于两个侧壁11之间的顶壁13和底壁12以及分别纵向设置于两个侧壁11之间的两个端壁14,两个侧壁11、顶壁13、底壁12以及两个端壁14相互抵接围合形成具有腔室的壳体10,换热芯体20安装于壳体10的腔室内,并将该腔室分割形成第一腔室15和第二腔室16。
换热芯体20中的换热通道由金属板层叠而成,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交错设置且相互隔绝,室内的高温空气进入至第二换热通道,室外的低温空气进入到第一换热通道,高温空气与低温空气在换热芯体20内通过金属板层进行传导换热,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只进行热交换,没有物理交换;从而使得由第二换热通道流出的空气为低温空气,并经第二出风口122回到室内,由第一换热通道流出的空气为低温空气,并经第一出风口141回到室外。换热芯体20可设置一个,也可设置两个,伸至更多个,优选设置两个以上,使得换热效率更好;当设置多个时,多个换热芯体20共同将壳体10内部分割形成第一腔室15和第二腔室16,优选换热芯体20设置于壳体10内腔室的中间位置。
进一步地,优选第一进风口111设置于位于第一腔室15内的侧壁11上,第一进风口111第一出风口141设置于位于第二腔室16的端壁14上。第一进风口111可设置一个,也可设置两个,或者多个;对应的,第一出风口141也可设置一个,也可设置两个,或者多个。优选第一进风口111设置两个,两个第一进风口111对称设置于位于第一腔室15内的两个侧壁11上,对应的第一出风口141也可对应设置两个,分别间隔设置于第二腔室16的端壁14上,使得室外的低温空气可由壳体10的两侧进风,换热后由端壁14排出。第一进风口111与第一出风口141均可为直线孔、曲线孔或其组合孔,可由多个小孔组合形成,也可为单个大孔,在此第一进风口111与第一出风口141的数量、形状均不做具体限制。
进一步地,优选第二进风口121设置于位于第二腔室16内的底壁12上,第二出风口122设置于位于第一腔室15的底壁12上;可以理解的,室内的高温空气由壳体10底壁12的一侧(设有第二进风口121的一侧)进风,换热形成低温空气后由底壁12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出风口122的一侧)出风,达到室内降温的效果。第二进风口121可设置一个,也可设置两个,或者多个;对应的,第二出风口122也可设置一个,也可设置两个,或者多个。第二进风口121与第二出风口122均可为直线孔、曲线孔或其组合孔,可由多个小孔组合形成,也可为单个大孔,在此第二进风口121与第二出风口122的数量、形状均不做具体限制。
进一步地,空空换热器还包括设置于第一腔室15内的第一送风单元30和设置于第二腔室16内的第二送风单元40;第一进风口111、第一换热通道、第二送风单元40以及第一出风口141连通形成第一气流通道;第二进风口121、第二换热通道、第一送风单元30以及第二出风口122连通形成第二气流通道。第一送风单元30用于给第二换热通道换热后的低温空气提供驱动力,使其快速经第二出风口122送至室内,加快室内空气流通速度,从而加快与室外低温空气的换热效率;第二送风单元40用于给第一换热通道换热后的高温空气提供驱动力,使其快速经第一出风口141送至室外,加快室外空气流通速度,从而加快与室内高温空气的换热效率。
进一步,优选第一送风单元3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风机31,第一风机31设置于第二换热通道与第二出风口122之间,第二进风口121、第二换热通道、第一风机31以及第二出风口122连通形成第二气流通道。第一风机31可设置一个,也可设置两个,或者多个。空空换热器运行时,在第一风机31的驱动下,室内高温空气经第二进风口121进入,至换热芯体20的第二换热通道,与第一换热通道的低温空气进行热交换,变为低温空气,流出第二换热通道,并快速经第二出风口122排出,回到室内。
进一步,优选第二送风单元40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风机41,第二风机41设置于第一换热通道与第一出风口141之间,第一进风口111、第一换热通道、第二风机41以及第一出风口141连通形成第一气流通道。第二风机41可设置一个,也可设置两个,或者多个。空空换热器运行时,在第二风机41的驱动下,室外低温空气经第一进风口111进入,至换热芯体20的第一换热通道,与第二换热通道的高温空气进行热交换,变为高温空气,流出第一换热通道,并快速经第一出风口141排出,回到室外。
进一步,优选第一送风单元30包括第一挡风板32,第一挡风板32对应第二换热通道的输出端设置,第一挡风板32、壳体10与换热芯体20一道界定出第一缓冲腔室,第一挡风板32对应第一风机31开设有第一通风孔321;第一缓冲腔室内汇集有经过换热后的低温空气,在第一送风单元30的驱动下,第一缓冲腔室内的低温空气快速通过第一通风孔321被吸至第二出风口122,排至室内。
第一送风单元30包括两个分别由第一挡风板32的端部向对应侧壁11延伸的第三挡风板33,第一挡风板32、两个第三挡风板33与壳体10共同界定出第二出风腔室;第二出风口122设置第二出风腔室内,换热后的低温空气汇集与第二出风腔室内,在第一送风单元30驱使下快速送至第二出风口122,排至室内。同时第一挡风板32、两个第三挡风板33的设置也起到隔绝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的作用,防止两个气流通道内的空气进行物理交换。
第二送风单元40包括第二挡风板42,第二挡风板42对应第一换热通道的输出端设置,第二挡风板42、壳体10与换热芯体20一道界定出第二缓冲腔室,第二挡风板42对应第二风机41开设有第二通风孔421。第二缓冲腔室内汇集有经过换热后的高温空气,在第二送风单元40的驱动下,第二缓冲腔室内的高温空气快速通过第二通风孔421被吸至第一出风口141,排至室外。
所述第二送风单元包括两个第四挡风板以及一个第五挡风板,所述第四挡风板由所述第二挡风板的端部向所述端壁延伸设置,所述第五挡风板横向设置于两个所述第四挡风板之间,两个第四挡风板43与第五挡风板44、第二挡风板42与壳体10共同界定出第一出风腔室。第一出风口141设置第一出风腔室内,换热后的高温空气汇集与第一出风腔室内,在第二送风单元40驱使下快速送至第一出风口141,排至室外。同时第二挡风板42、两个第四挡风板43以及第五挡板板的设置也起到隔绝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的作用,防止两个气流通道内的空气进行物理交换。
本实用新型的空空换热器还包括电控盒50,电控盒50分别与第一送风单元30、第二送风单元40电性连接,用于分别控制第一送风单元30、第二送风单元40的开启或关闭以及送风量的大小。
以上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此实施,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空空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和设置于所述壳体(10)内的至少一个换热芯体(20),所述换热芯体(20)将所述壳体(10)内部分割形成第一腔室(15)和第二腔室(16);
所述换热芯体(20)内包括由所述第一腔室(15)通向所述第二腔室(16)的第一换热通道和由所述第二腔室(16)通向所述第一腔室(15)的第二换热通道;
所述壳体(10)内对应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进风口(111)和至少一个第一出风口(141),所述壳体(10)内对应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进风口(121)和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口(122);
所述第一进风口(111)、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一出风口(141)连通形成第一气流通道;
所述第二进风口(121)、第二换热通道和第二出风口(122)连通形成第二气流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空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11)、分别横向设置于两个所述侧壁(11)之间的顶壁(13)和底壁(12)以及分别纵向设置于两个所述侧壁(11)之间的两个端壁(14),两个所述侧壁(11)、所述顶壁(13)、所述底壁(12)以及两个所述端壁(14)相互抵接围合形成具有腔室的所述壳体(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空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111)设置于位于所述第一腔室(15)内的所述侧壁(11)上,所述第一出风口(141)设置于位于所述第二腔室(16)的所述端壁(14)上;所述第二进风口(121)设置于位于所述第二腔室(16)内的所述底壁(12)上,所述第二出风口(122)设置于位于所述第一腔室(15)的所述底壁(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空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空换热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15)内的第一送风单元(30)和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16)内的第二送风单元(40);
所述第一进风口(111)、所述第一换热通道、所述第二送风单元(40)以及所述第一出风口(141)连通形成所述第一气流通道;
所述第二进风口(121)、所述第二换热通道、所述第一送风单元(30)以及所述第二出风口(122)连通形成所述第二气流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空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风单元(3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风机(31),所述第一风机(31)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通道与所述第二出风口(122)之间,所述第二进风口(121)、所述第二换热通道、所述第一风机(31)以及所述第二出风口(122)连通形成所述第二气流通道;
所述第二送风单元(40)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风机(41),所述第二风机(41)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41)之间,所述第一进风口(111)、所述第一换热通道、所述第二风机(41)以及所述第一出风口(141)连通形成所述第一气流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空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风单元(30)包括第一挡风板(32),所述第一挡风板(32)对应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输出端设置,所述第一挡风板(32)、所述壳体(10)与所述换热芯体(20)一道界定出第一缓冲腔室,所述第一挡风板(32)对应所述第一风机(31)开设有第一通风孔(3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空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送风单元(30)包括两个分别由所述第一挡风板(32)的端部向对应侧壁(11)延伸的第三挡风板(33),所述第一挡风板(32)、两个所述第三挡风板(33)与所述壳体(10)共同界定出第二出风腔室。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空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送风单元(40)包括第二挡风板(42),所述第二挡风板(42)对应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输出端设置,所述第二挡风板(42)、所述壳体(10)与所述换热芯体(20)一道界定出第二缓冲腔室,所述第二挡风板(42)对应所述第二风机(41)开设有第二通风孔(42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空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送风单元(40)包括两个第四挡风板(43)以及一个第五挡风板(44),所述第四挡风板(43)由所述第二挡风板(42)的端部向所述端壁(14)延伸设置,所述第五挡风板(44)横向设置于两个所述第四挡风板(43)之间,两个所述第四挡风板(43)与所述第五挡风板(44)、第二挡风板(42)与所述壳体(10)共同界定出第一出风腔室。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空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和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相互隔绝。
CN202223324208.8U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空空换热器 Active CN2195891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24208.8U CN219589136U (zh)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空空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24208.8U CN219589136U (zh)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空空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89136U true CN219589136U (zh) 2023-08-25

Family

ID=87694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24208.8U Active CN219589136U (zh) 2022-12-12 2022-12-12 一种空空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891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42752B (zh) 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15295146U (zh) 一种全热交换器
WO2023005472A1 (zh) 间接蒸发冷却系统及数据中心机房
CN211556470U (zh) 一种强力散热控制柜
CN109713847A (zh) 一种带有空水冷结构的磁悬浮高速永磁电机及冷却方法
CN219589136U (zh) 一种空空换热器
CN201497093U (zh) 通讯机房用分层、交错设置的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CN101644468A (zh) 机房或基站用串并联式蒸发冷却空调
CN203757933U (zh) 冷热分区、蒸发冷却与精密空调联动的单元式机房空调
CN102759157B (zh) 蒸发冷却与半导体制冷相结合的分体空调
CN209283026U (zh) 一种带有空水冷结构的磁悬浮高速永磁电机
CN211982388U (zh) 一种集装箱式间接蒸发冷空调机组
CN114679129A (zh) 一种基于密闭式风腔降温的光伏发电组件及降温方法
CN103726997B (zh) 一种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机舱冷却装置
CN217604240U (zh) 一种底座式空调
CN217817093U (zh) 空调机组及空调系统
CN219868312U (zh) 新风调湿机
CN219876615U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数据中心冷却系统
CN221005233U (zh) 风管式空调的室内机及风管式空调
CN218973158U (zh) 一种热泵烘干机组
CN217010809U (zh) 单风机式光伏板降温装置
CN218495459U (zh) 冰箱
CN218544740U (zh) 用于穿墙机的新风系统和穿墙机
CN215951651U (zh) 一种用于双向流全热交换吊顶新风机的整流降速结构
CN216244828U (zh) 回风管组件、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