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44828U - 回风管组件、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回风管组件、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44828U
CN216244828U CN202122961298.0U CN202122961298U CN216244828U CN 216244828 U CN216244828 U CN 216244828U CN 202122961298 U CN202122961298 U CN 202122961298U CN 216244828 U CN216244828 U CN 2162448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return
indoor
duct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6129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如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Hefei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6129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448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448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448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回风管组件、空调外机及空调器,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用于解决进风管道中室内回风面积和新风回风面积难以兼顾的技术问题。所述回风管组件包括壳体以及隔板,隔板将壳体的通风腔分隔形成室内回风通道以及新风回风通道,室内回风通道可以沿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室内回风通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可以分别设置在壳体的两端,新风回风通道的进风口设置在壳体的侧方,新风回风通道的出风口可以设置在壳体的底侧,隔板相对于壳体的宽度方向进行倾斜设置。所述空调外机包括主机和回风管组件。所述空调器包括相连接的空调内机和空调外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回风管组件用于引导空调外机的回风气流。

Description

回风管组件、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回风管组件、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蒸发冷却技术是利用室外空气的不饱和性,通过水的蒸发带走热量,制取冷风或者冷水的技术。蒸发冷却设备分为直接蒸发冷却设备和间接蒸发冷却设备。间接蒸发冷空调机组内分为干通道和湿通道,一次空气流经干通道被等湿冷却后送入被调节空间,二次空气流经湿通道,湿通道内水蒸发吸热,二次空气被绝热加湿后排出。近年来数据中心通过间接蒸发冷却利用干空气能进行制冷,能够实现数据中心高效冷却,在行业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关技术中,间接蒸发冷空调机组包括主机和进风管道,其中主机包括风道和设置在风道内的换热芯体,进风管道用于将室内风和室外新风引入主机内的风道,并利用换热芯体将室外自然冷空气的冷量传递给室内回风,对室内回风进行降温。由于间接蒸发冷空调机组的整体体积较大,进风管道的安装受限,进风管道需要在有限空间内设置相互隔离的室内回风通道和新风回风通道,以分别引入室内风气流和新风气流。
然而,相关技术中的进风管道的结构难以同时兼顾室内回风和新风回风的进风面积,其中一者的进风面积的增大会压缩另一者的进风面积减小,导致主机内的热交换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回风管组件、空调外机及空调器,旨在解决进风管道中室内回风面积和新风回风面积难以兼顾,主机热交换效率降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回风管组件,用于空调外机,该回风管组件包括壳体和隔板,壳体具有通风腔,隔板设置于通风腔内,且隔板将通风腔分隔为室内回风通道和新风回风通道,室内回风通道与新风回风通道沿壳体的高度方向排布。
其中,室内回风通道沿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室内回风通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位于壳体的两端,新风回风通道的进风口位于壳体的侧方,新风回风通道的出风口位于壳体的底侧,隔板相对于壳体的宽度方向倾斜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隔板形成的回风通道布局可以兼顾室内回风口面积和新风回风口面积。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隔板朝向新风回风通道的进风口的一侧与新风回风通道的进风口的边缘抵接,且隔板朝向新风回风通道的进风口的一侧高于隔板背离新风回风通道的进风口的一侧,如此设置,在增大了新风回风通道的进风口面积的同时,保证室内回风通道的通风面积不会减小。
进一步,隔板可以为两个,两个隔板与通风腔的内壁共同围设形成室内回风通道,且两个隔板背离室内回风通道的一侧分别形成有新风回风通道,两个新风回风通道的进风口位于壳体的相对两侧,从而可以充分利用壳体的通风腔内的空间,将回风效率最大化。
进一步,隔板可以为平板件,两个隔板相邻的一侧边缘相互抵接且位于两个新风回风通道的出风口之间,如此设置,两个隔板可以共同形成一个截面呈V型的结构,在保证室内回风通道通风面积的同时,扩大新风回风通道进行口的面积。
进一步,两个隔板相对于室内回风通道的通风截面的中线对称设置,从而可以保证两侧新风回风的气流量的均衡性。
进一步,两个隔板对接的截面可以呈V型。
进一步,新风回风通道的进风口的长度与室内回风通道的延伸长度相匹配,从而充分利用壳体的侧面面积,增大新风回风通道的进风口大小。
进一步,新风回风通道的进风口的高度低于壳体的高度,如此设置,可以避免室内回风通道的通风面积被压缩。
进一步,新风回风通道的进风口的面积与室内回风通道的通风截面积相等,从而保证两者的回风气流的均衡性,提高热交换效率。
进一步,新风回风通道的进风口上可以设置有滤网,在室外进行进入新风回风通道时可以过滤掉所进入的室外空气的杂质或灰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外机,该空调外机包括主机和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回风管组件,回风管组件可以设置于主机的顶部,主机包括室内风风道和新风风道,回风管组件的室内回风通道与室内风风道连通,回风管组件的新风回风通道与新风风道连通,而室内风风道的出风口与室内空间连通,新风风道的出风口与室外空间连通,从而实现室内风和室外风的循环。
进一步,主机还可以包括热交换芯体和喷淋系统,室内风风道的气流与新风风道的气流通过热交换芯体进行热交换,喷淋系统与热交换芯体相对设置,且喷淋系统用于对新风风道的气流进行降温。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空调内机,该空调外机安装于待调节空间的外部,并且其风道可以与待调节空间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外机和空调器的有益效果与上述回风管组件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回风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回风管组件的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回风管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外机的侧面内部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外机的爆炸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377874850000031
Figure BDA0003377874850000041
具体实施方式
在相关技术中,间接蒸发冷却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对温度和湿度均有较高要求的场合,例如数据中心的温度管控,而由于数据中心等场合需要大冷量进行降温,因此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的体积和占用空间较大,其中,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的回风管路需要同时开设室内风通道和新风通道,以使两路气流可以回流至机组内部进行间接热交换。然而,由于回风管路的整体安装空间有限,目前进风管道的结构难以同时兼顾室内回风和新风回风的进风面积,其中一者的进风面积的增大会压缩另一者的进风面积减小,在室内回风口具有足够的进风量时,新风回风口的进风面积小,会导致新风回风量不足,进而导致主机内的热交换效率降低。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对回风管路内的隔板的结构设计,优化了室内回风通道以及新风回风通道的排布方式,在不增加回风管路整体占用空间大小的前提下,可以同时兼顾室内回风通道的通风面积以及新风回风通道的进风面积,从而在提高空间利用率的同时,保证了空调机组内的室内风和新风热交换的较高效率。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回风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回风管组件的侧面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回风管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回风管组件100可以设置在空调外机中,并且可以为引导空调外机的回风气流的流动,回风管组件100可以包括壳体110以及隔板120,壳体110内部设置有通风腔,隔板120则设置在通风腔内部,且隔板120可以将通风腔分隔为相对独立的不同空间,而分隔形成的空间可以包括室内回风通道111以及新风回风通道112,室内回风通道111和新风回风通道112可以沿壳体110的高度方向排布,室内回风通道111用于供室内气流的回流,而新风回风通道112则用于供外部新风的流入。
其中,室内回风通道111的延伸方向可以与壳体110的长度方向相匹配,而室内回风通道111的进风口以及出风口可以分别设置在壳体110的两端,即室内风气流从壳体110的一端流入室内回风通道111从壳体110的另一端流出并进入空调外机的主机的风道中。新风回风通道112的进风口则可以设置在壳体110的侧方,新风回风通道112的出风口可以设置在壳体110的底侧,隔板120可以相对于壳体110的宽度方向进行倾斜设置,室外新风气流从壳体110侧方进入后,可以在隔板120的引导下转向并从壳体110底部流出进入空调外机的主机内部。
本申请实施例中定义室内回风通道111内的气流流动方向为X方向,即壳体110的长度方向为X方向,定义新风回风通道112的进风口的进风方向为Y方向,即壳体110的宽度方向为Y方向,定义室内回风通道111和新风回风通道112的上下排布方向为Z方向,即壳体110的高度方向为Z方向。
可以理解的是,室内回风通道111中的室内风气流沿X方向流动,而新风回风通道112的气流可以从壳体110侧面沿Y方向进入,并在隔板120引导下,气流向下流出,其流出方向为Z方向,并且由于隔板120的倾斜设置的方式,新风回风通道112可以充分利用室内回风通道111侧下方的空间,新风回风通道112从其进风口沿Y方向往里,其截面积逐渐减小,如此在增大新风回风通道112的进风口的同时,可以保证室内回风通道111仍然具有足够的通风面积,从而利用隔板120形成的回风通道布局可以兼顾室内回风口面积和新风回风口面积。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回风管组件100整体设置空间有限,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新风回风通道112的进风口的增大是针对相同或相近的回风管组件100安装设置空间而言,在室内回风通道111的气流以及新风回风通道112的气流从回风管组件100进入空调外机内后,两者可以在空调外机中的相应区域进行热交换。由新风回风通道112进入的室外风可以帮助由室内回风通道111进行的室内风进行降温,而室内回风通道111与新风回风通道112向匹配的进风面积,可以使从两者进入空调外机内的气流之间具有较高的热交换效率。
下面首先对通风腔内隔板120的具体设置放置,以及隔板120的形状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请继续参照图1至图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隔板120的两侧可以分别与新风回风通道112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的边缘抵接,即朝向新风回风通道112的进风口的一侧可以和新风回风通道112的进风口的边缘抵接,从而隔板120的板面可以在新风回风通道112内形成一个倾斜的气流引导面,引导新风气流的转向
可以理解的是,隔板120朝向新风回风通道112的进风口的一侧在Z方向的高度高于隔板120背离新风回风通道112的进风口的一侧,在增大了新风回风通道112的进风口面积的同时,保证室内回风通道111的通风面积不会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120可以为两个,两个隔板120可以和通风腔的内壁共同围设形成室内回风通道111,且两个隔板120设置在通风腔内的两侧,两者相邻的边缘相互抵接,新风回风通道112由隔板120背离室内回风通道111的一侧,而两个隔板120可以形成两个新风回风通道112,两个新风回风通道112的进风口可以位于壳体110的相对两侧,从而可以充分利用壳体110的通风腔内的空间,将回风效率最大化。
其中,两个隔板120可以单独装配的两个部件,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部件,并且两个隔板120的倾斜方向相反,从而室内回风风道在X方向的截面形成一个上宽下窄的结构。此外,隔板120可选用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铁、铝等金属或其合金以及塑料等,本申请实施例对隔板120的具体成型方式和材质不做限定。
示例性的,隔板120可以为平板件,两个隔板120相邻的一侧边缘可以相互抵接,即两个隔板120背离对应的新风回风通道112进风口的一侧相抵接,且位于两个新风回风通道112的出风口之间。
可理解的,两个隔板120可以共同形成垂直于X方向的截面呈V型的结构,从而形成室内回风通道111自上而下收窄的结构,以及新风回风通道112自壳体110的两侧向中间收窄的结构,在保证室内回风通道111通风面积的同时,扩大新风回风通道112进行口的面积。
此外,为了保证两侧新风回风的气流量的均衡性,两个隔板120可以具有类似的形状,且两者可以相对于室内回风通道111的通风截面的中线对称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隔板120的作用在于将通风腔分隔成两种不同气流流通的通道,并且保证两者通风面积和通风量的匹配和均衡,因此,在隔板120整体倾斜设置的前提下,隔板120的具体截面还可以采用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弧形、多段斜面、斜面段与平直段的组合等,在保证新风回风通道112的进风口在Z方向具有足够高度的同时,保证室内回风通道111的截面在Z方向上也具有足够的高度,本申请实施例隔板120所采用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定。
请继续参照图2和图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新风回风通道112的进风口的长度可以和室内回风通道111的长度相匹配,即新风回风通道112的进风口在X方向的尺寸近似于室内回风通道111的长度,从而充分利用壳体110的侧面面积,增大新风回风通道112的进风口大小。
可以理解的是,新风回风通道112的长度可以略小于室内回风通道111的长度,室内回风通道111在气流流出时可以由部分空间用于气流转向,使得气流可以从Z方向流出,即室内回风管道的气流流出方向与新风回风管道的气流流出方向一致,从而在回风管组件100与空调外机对接时,室内回风管道流出的气流可以进入主机内。
为了保证空间分配的合理性,新风回风通道112的进风口的高度可以低于壳体110的高度,如此设置,可以避免室内回风通道111的通风面积被压缩,下面将以具体的面积计算示例进行说明。
示例性的,新风回风通道112的进风口的面积可以和室内回风通道111的通风截面积相等,从而保证两者的回风气流的均衡性,提高热交换效率。
请继续参照图2和图3,壳体110整体呈方形框架结构,定义新风回风通道112沿X方向的长度为L,定义壳体110在Z方向的高度为H,定义新风回风通道112在Z方向的高度为H1,壳体110在Y方向的宽度为W,呈V型对称设置的隔板120的底端位于通风腔沿Y方向的中点位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此时新风回风通道112的两侧的进风口总面积S1近似为S1=2×H1×L,而室内回风通道111的进风面积S2近似为S2=W×(H-H1)+0.5×W×H1,在H和W的数值一定,即壳体110的高度和宽度一定的情况下,壳体110占用的安装空间不便,此时如果S1=S2,则可以得到H1的数值,使得新风回风通道112的进风量与室内回风通道111的进风量均衡。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新风回风通道112的进风口上可以安装有滤网113,在室外进行进入新风回风通道112时可以过滤掉所进入的室外空气的杂质或灰尘。
可以理解的是,滤网113可以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进行安装,并且滤网113可以完全覆盖新风回风通道112的进风口。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回风管组件可以用于空调外机中,回风管组件包括壳体以及隔板,壳体内部设置有通风腔,隔板则设置在通风腔内部,且隔板可以将通风腔分隔为相对独立的不同空间,而分隔形成的空间可以包括室内回风通道以及新风回风通道,室内回风通道和新风回风通道可以沿壳体的高度方向排布,室内回风通道可以沿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室内回风通道的进风口以及出风口可以分别设置在壳体的两端,新风回风通道的进风口则可以设置在壳体的侧方,新风回风通道的出风口可以设置在壳体的底侧,隔板可以相对于壳体的宽度方向进行倾斜设置,在增大新风回风通道的进风口的同时,可以保证室内回风通道仍然具有足够的通风面积,从而利用隔板形成的回风通道布局可以兼顾室内回风口面积和新风回风口面积。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外机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外机的侧面内部视图。
请参照图4和图5,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外机,该空调外机包括主机200和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回风管组件100,回风管组件100可以设置在主机200的顶部,回风管组件100用于引导室内风和室外新风进入主机200内进行热交换。
其中,主机200可以包括室内风风道210以及新风风道220,回风管组件100的室内回风通道可以和室内风风道210连通,回风管组件100的新风回风通道则可以和新风风道220连通,而室内风风道210的出风口与室内空间连通,新风风道220的出风口与室外空间连通,从而实现室内风和室外风的循环。
可以理解的是,室内的高温空气由回风管组件100进入主机200内部,室外的新风空气也是由回风管组件100进入主机200内部,两者的流通路径相互独立,且两路气流在主机200内部不直接接触,而是进行间接热交换,其后,室内风气流降温后排入室内,而新风气流则排出至室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机200还可以包括热交换芯体230和喷淋系统,室内风风道210的气流和新风风道220的气流可以通过热交换芯体230进行热交换,喷淋系统与热交换芯体230相对设置,且喷淋系统用于对新风风道220的气流进行降温。
其中,喷淋系统可以位于热交换芯体230的上方,通过喷淋系统可以将水喷淋到热交换芯体230上,室外新风吹过热交换芯体230表面的水,加快水的蒸发,与通过热交换芯体230的室内回风进行换热,实现对室内回风的等湿降温,而喷淋系统的水可以循环利用并利用水泵为喷淋提供水压。
示例性的,喷淋系统可以包括喷淋头240和接水盘241,喷淋头240可以设置于热交换芯体230的顶部,接水盘241设置于热交换芯体230的下方,以承接喷淋系统喷下的水,同时室外新风在进入新风风道220后同样自上而下流经热交换芯体230,其后由左侧的新风风道220的出风口流出,而室内风风道210的气流自左而右的流经热交换芯体230,并且与喷淋系统的水雾保持隔离,在间接热交换的同时可以保持湿度的恒定,并且可以从右侧的室内风风道210的出口流至室内。
此外,主机200内还可以设置有制冷循环系统,制冷循环系统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冷凝器251、蒸发器250和压缩机252,用以形成制冷循环,并提供制冷所需的冷量,其中,机组内的风道基本由发泡面板或者保温绵加钣金等进行组装而成。示例性的,蒸发器250可以设置在室内风风道210的出风口一侧,而冷凝器251可以设置在新风风道220的出风口一侧,并且在室内风风道210的出风口可以设置室内侧风机260以驱动室内气流循环流动,在新风风道220的出风口可以设置新风风机261以驱动室外新风气流流动。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外机的爆炸视图,如图6所示,由于主机200和回风管组件100的整体占用空间较大,两者可以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进行装配,并且在运输过程中,可以将回风管组件100与主机200分开运输,在达到安装场地后再进行装配,以提高运输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可以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空调外机以及与空调外机相连的空调内机。
其中,空调器可以是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根据室外工作温度环境的不同,其可以具有不同的工作模式,下面以空调器应用在数据中心进行制冷为例进行说明。
当室外温度较低时,室外新风的温度较低,在室外新风进入空调器的空调外机的主机后,可以直接吸收室内风气流的温度,从而帮助室内回风进行降温;而当室外温度未低至相应数值,即其降温效果不足时,可以启动空调外机内的喷淋系统,通过喷淋系统的水的蒸发吸热帮助降温;当室外温度较高,通过喷淋系统降温后,室内回风仍然降不到需求的数值时,可以启动制冷循环系统,对室内回风进行二次降温,以将室内回风降低到需求的数值。
需要说明的是,空调内机可以为多个,多个空调室内机可以设置于同一个室内空间,或者可以设置于不同的室内空间中,从而在室内空间的不同位置分别形成循环出风和回风管道和风口,保证室内空间各个局部温度控制的均衡性。
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外机和空调器采用了前述实施例中回风管组件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3)

1.一种回风管组件,其特征在于,用于空调外机,所述回风管组件包括壳体和隔板,所述壳体具有通风腔,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通风腔内,且所述隔板将所述通风腔分隔为室内回风通道和新风回风通道,所述室内回风通道与所述新风回风通道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排布;
所述室内回风通道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室内回风通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两端,所述新风回风通道的进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侧方,所述新风回风通道的出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底侧,所述隔板相对于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倾斜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风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朝向所述新风回风通道的进风口的一侧与所述新风回风通道的进风口的边缘抵接,且所述隔板朝向所述新风回风通道的进风口的一侧高于所述隔板背离所述新风回风通道的进风口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风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为两个,两个所述隔板与所述通风腔的内壁共同围设形成所述室内回风通道,且两个所述隔板背离所述室内回风通道的一侧分别形成有所述新风回风通道,两个所述新风回风通道的进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风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为平板件,两个所述隔板相邻的一侧边缘相互抵接且位于两个所述新风回风通道的出风口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风管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隔板相对于所述室内回风通道的通风截面的中线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风管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隔板对接的截面呈V型。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回风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回风通道的进风口的长度与所述室内回风通道的延伸长度相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回风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回风通道的进风口的高度低于所述壳体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回风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回风通道的进风口的面积与所述室内回风通道的通风截面积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回风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回风通道的进风口上设置有滤网。
11.一种空调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和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回风管组件,所述回风管组件设置于所述主机的顶部,所述主机包括室内风风道和新风风道,所述回风管组件的室内回风通道与所述室内风风道连通,所述回风管组件的新风回风通道与所述新风风道连通,所述室内风风道的出风口与室内空间连通,所述新风风道的出风口与室外空间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还包括热交换芯体和喷淋系统,所述室内风风道的气流与所述新风风道的气流通过所述热交换芯体进行热交换,所述喷淋系统与所述热交换芯体相对设置,且所述喷淋系统用于对新风风道的气流进行降温。
13.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空调外机。
CN202122961298.0U 2021-11-26 2021-11-26 回风管组件、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Active CN2162448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61298.0U CN216244828U (zh) 2021-11-26 2021-11-26 回风管组件、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61298.0U CN216244828U (zh) 2021-11-26 2021-11-26 回风管组件、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44828U true CN216244828U (zh) 2022-04-08

Family

ID=80958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61298.0U Active CN216244828U (zh) 2021-11-26 2021-11-26 回风管组件、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448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47501A (zh) 数据中心用封闭热通道‑全回风干空气能中央空调系统
CN216897553U (zh) 一种厨房空调系统
CN213280449U (zh) 一种一体式空调机及机房散热系统
US20240295332A1 (en) Indirect evaporative cooling air conditioner
CN211650516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0267509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1644468B (zh) 机房或基站用串并联式蒸发冷却空调
CN113776180A (zh) 一种箱式换热装置
CN111664637B (zh) 一种基于双风道的冰箱风冷系统
CN201497093U (zh) 通讯机房用分层、交错设置的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CN216244828U (zh) 回风管组件、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CN111623430A (zh) 一种立式新风空调设备
CN215809198U (zh) 一种箱式换热装置
CN212386481U (zh) 空调机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3955467U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112503644A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221098731U (zh) 一种制冷吸油烟机
CN215982842U (zh) 风道构件和空调室内机
CN215909226U (zh)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1716713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7374488U (zh) 一种轨道车辆空调机组及轨道车辆
CN217604240U (zh) 一种底座式空调
CN221122324U (zh) 一种制冷吸油烟机的冷凝器及制冷吸油烟机
CN213841125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362238U (zh) 一种立式新风空调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