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86616U - 一种升降式圆林防护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升降式圆林防护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86616U
CN219586616U CN202320748616.1U CN202320748616U CN219586616U CN 219586616 U CN219586616 U CN 219586616U CN 202320748616 U CN202320748616 U CN 202320748616U CN 219586616 U CN219586616 U CN 2195866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sliding
mounting
connecting plate
top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4861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敦兰
徐德培
丁洋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Hanyi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Hanyi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Hanyi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Hanyi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4861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866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866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866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lacing Or Removing Of Piles Or Sheet Piles, Or Accessori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升降式圆林防护桩,涉及防护桩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安装壳体,安装壳体的顶面与地面平行,安装壳体的顶面开设有若干避让孔,每个避让孔内活动设置有一个防护桩,安装壳体内活动设置有连接板,若干防护桩的底部均与连接板固定连接;安装壳体的内部底面设有安装平台,安装平台的顶面固定安装有安装支架,安装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带动连接板完成升降的的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启动两组驱动电机驱动双向丝杠转动,带动两组驱动滑块在滑动通道内滑动,从而带动第二驱动连杆与第一驱动杆配合,控制两组驱动滑块撑起连接板完成防护桩的升起与下降。

Description

一种升降式圆林防护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护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升降式圆林防护桩。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如在小区内建设园林景观或政府出面建设公园等来提高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一般园林景观的出入口处都会建设防护桩来加强对人们的保护和限行作用。
目前,现有的防护桩大多是人为通过螺栓安装在地面上,且不需限行时,需要人为拆卸;且在突发紧急情况时,如地震,防护桩的限行将为人们的逃生带来阻碍,在一些情况下不能够进行选择性升降来为一些小型车辆通行,因此需要一种升降方便、可选择性升降的防护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式圆林防护桩,通过设置安装壳体,并在安装壳体的顶面开设避让孔,在每个避让孔内活动设置防护桩,且通过连接板将各个防护桩连接,最后在安装壳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支架,安装支架上设置带动连接板升降的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机构的驱动能够控制连接板的竖直位置,使防护桩上升下降,解决现有的防护桩大多是人为通过螺栓安装在地面上,且不需限行时,需要人为拆卸在一些情况下不能够进行选择性升降来为一些小型车辆通行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升降式圆林防护桩,包括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的顶面与地面平行,所述安装壳体的顶面开设有若干避让孔,每个避让孔内活动设置有一个防护桩,所述安装壳体内活动设置有连接板,若干所述防护桩的底部均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壳体的内部底面设有安装平台,所述安装平台的顶面固定安装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带动连接板完成升降的驱动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先技术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两个滑动铰接架两根第一驱动连杆、两根第二驱动连杆、两组驱动滑块,所述滑动铰接架对称活动设置在连接板的底部,所述安装支架的顶面对称开设有滑动通道,每个所述滑动通道都与一组驱动滑块滑动连接;所述安装支架的顶面两端设有第一铰接架,两根所述第一驱动连杆的一端分别与第一铰接架的顶面两端铰接,两根所述第一驱动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滑动铰接架铰接;所述驱动滑块的顶部设有第二铰接架,两根所述第二驱动连杆的一端分别于两个第二铰接架的顶端铰接,两根所述第二驱动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滑动铰接架铰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先技术方案,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双向丝杠,所述安装支架的两端部贯穿开设有转动通道,所述双向丝杠与转动通道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滑块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双向丝杠与螺纹孔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先技术方案,所述双向丝杠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一驱动电机,两组驱动电机分别固定安装在安装支架的两端,所述双向丝杠的两端分别与两组驱动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先技术方案,所述滑动通道内对称设有导向杆,所述驱动滑块对应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杆与导向孔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先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滑动铰接架的顶部与支撑架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滑动铰接架的顶部对称设有第一“L”形滑块,所述支撑架的底面对应两组滑动铰接架的第一“L”形滑块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L”形滑块与对应第一滑槽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先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对称设有辅助板,所述安装支架靠近辅助板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二“L”形滑块,所述辅助板对应安装支架同侧的第二“L”形滑块对称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L”形滑块与对应第二滑槽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安装壳体,并在安装壳体的顶面开设避让孔,在每个避让孔内活动设置防护桩,且通过连接板将各个防护桩连接,最后在安装壳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支架,安装支架上设置带动连接板升降的驱动机构,通过启动两组驱动电机驱动双向丝杠转动,带动两组驱动滑块在滑动通道内滑动,从而带动第二驱动连杆与第一驱动杆配合,控制两组驱动滑块撑起支撑架带动连接板完成防护桩的升起与下降。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安装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要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安装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6为防护桩、连接板与支撑架连接示意图;
图7为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滑动铰接架结构示意图;
图9为驱动滑块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安装壳体,101-避让孔,102-安装平台,2-防护桩,3-连接板,4-安装支架,401-滑动通道,402-第一铰接架,403-第二“L”形滑块,404-转动通道,405-导向杆,5-滑动铰接架,501-第一“L”形滑块,6-第一驱动连杆,7-第二驱动连杆,8-驱动滑块,801-第二铰接架,802-导向孔,803-螺纹孔,9-支撑架,901-第一滑槽,902-辅助板,903-第二滑槽,10-双向丝杠,11-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升降式圆林防护桩,包括安装壳体1,安装壳体1的顶面与地面平行,安装壳体1的顶面开设有若干避让孔101,本实施例开设了七组避让孔101,每个避让孔101内活动设置有一个防护桩2,安装壳体1内活动设置有连接板3,每组防护桩2的底部均与连接板3固定连接只需要使连接板3升降就可以实现七组防护桩2的整体上升与下降。
请参阅图1和图3-图9所示,安装壳体1的内部底面设有安装平台102,安装平台102的顶面通过螺栓与安装支架4的底部固定连接,安装支架4上设置有用于带动连接板3完成升降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两组滑动铰接架5、两根第一驱动连杆6、两根第二驱动连杆7、两组驱动滑块8和驱动组件,滑动铰接架5对称活动设置在连接板3的底部。安装支架4的顶面对称开设有滑动通道401,每个滑动通道401都与一组驱动滑块8滑动连接,安装支架4的顶面两端设有第一铰接架402,两根第一驱动连杆6的一端分别与第一铰接架402的顶面两端铰接,两根第一驱动连杆6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滑动铰接架5铰接;驱动滑块8的顶部设有第二铰接架801,两根第二驱动连杆7的一端分别于两个第二铰接架801的顶端铰接,两根第二驱动连杆7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滑动铰接架5铰接,只需要将给予两组驱动滑块8动力使其在对应滑动通道401内进行同步相向或者相对滑动,就能够驱动第二驱动连杆7与第一驱动连杆6配合,带动两组滑动铰接架5上升,只要保证两组滑动铰接架5的顶面始终处于一个水平面就能够为连接板3提供稳定的支撑力,使连接板3能够完成稳定的上升与下降,达到控制防护桩2升起与落下的效果,驱动组件能够完成驱动两组驱动滑块8动力使其在对应滑动通道401内进行同步相向或者相对滑动。
请参阅图4-图7所示,连接板3的底部设有支撑架9,且连接板3的底面通过螺栓与支撑架9的顶部固定连接,滑动铰接架5的顶部与支撑架9的底部滑动连接,滑动铰接架5的顶部对称设有第一“L”形滑块501,支撑架9的底面对应两组滑动铰接架5的第一“L”形滑块501开设有第一滑槽901,第一“L”形滑块501与对应第一滑槽901滑动连接,第一“L”形滑块501与对应第一滑槽901的配合能够为滑动铰接架5的滑动提供导向效果,并且第一“L”形滑块501的“L”形设计能够使支撑架9和滑动铰接架5始终保持贴合,防止脱节的同时也能够使两组滑动铰接架5的顶部保持在同一个水平面,为支撑架9提供稳定的支撑力。另外,支撑架9的底部对称设有辅助板902,安装支架4靠近辅助板902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二“L”形滑块403,辅助板902对应安装支架4同侧的第二“L”形滑块403对称开设有第二滑槽903,第二“L”形滑块403与对应第二滑槽903滑动连接,与第一“L”形滑块501的作用类似,第二“L”形滑块403与对应第二滑槽903滑动连接能够为支撑架9的竖直上升与下降起到导向作用,并且能够使支撑架9和安装支架4始终保持贴合滑动,防止脱节。
请参阅图3、图4、图5和图9所示,驱动组件包括双向丝杠10,安装支架4的两端部贯穿开设有转动通道404,双向丝杠10与转动通道404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滑块8上开设有螺纹孔803,所述双向丝杠10与螺纹孔803螺纹连接,双向丝杠10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一驱动电机11,两组驱动电机11分别固定安装在安装支架4的两端,双向丝杠10的两端分别与两组驱动电机11的转轴固定连接,通过两组驱动电机11的驱动能够驱动双向丝杠10转动,从而使两组驱动滑块8在对应滑动通道401内进行同步相向或者相对滑动,实现控制防护桩2升起与落下的效果。滑动通道401内对称设有导向杆405,驱动滑块8对应开设有导向孔802,导向杆405与导向孔802滑动连接,导向杆405与导向孔802的配合能够为两组驱动滑块8在对应滑动通道401内的滑动提供导向,并避免驱动滑块8在滑动过程中给予双向丝杠10过大的压力。
在实际使用时,通过两组驱动电机11控制双向丝杠10正转或者反转,来控制两组驱动滑块8在对应滑动通道401内进行相对运动或是相向运动,从而驱动两组第二驱动连杆7与第一驱动连杆6配合,使滑动铰接块5水带动支撑架9水平上升或者下降,从而控制连接板3以及防护桩2升起与落下。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升降式圆林防护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壳体(1),所述安装壳体(1)的顶面与地面平行,所述安装壳体(1)的顶面开设有若干避让孔(101),每个避让孔(101)内活动设置有一个防护桩(2),所述安装壳体(1)内活动设置有连接板(3),若干所述防护桩(2)的底部均与连接板(3)固定连接;
所述安装壳体(1)的内部底面设有安装平台(102),所述安装平台(102)的顶面固定安装有安装支架(4),所述安装支架(4)上设置有用于带动连接板(3)完成升降的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式圆林防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两个滑动铰接架(5)两根第一驱动连杆(6)、两根第二驱动连杆(7)、两组驱动滑块(8),所述滑动铰接架(5)对称活动设置在连接板(3)的底部,所述安装支架(4)的顶面对称开设有滑动通道(401),每个所述滑动通道(401)都与一组驱动滑块(8)滑动连接;
所述安装支架(4)的顶面两端设有第一铰接架(402),两根所述第一驱动连杆(6)的一端分别与第一铰接架(402)的顶面两端铰接,两根所述第一驱动连杆(6)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滑动铰接架(5)铰接;所述驱动滑块(8)的顶部设有第二铰接架(801),两根所述第二驱动连杆(7)的一端分别于两个第二铰接架(801)的顶端铰接,两根所述第二驱动连杆(7)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滑动铰接架(5)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升降式圆林防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双向丝杠(10),所述安装支架(4)的两端部贯穿开设有转动通道(404),所述双向丝杠(10)与转动通道(404)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滑块(8)上开设有螺纹孔(803),所述双向丝杠(10)与螺纹孔(803)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升降式圆林防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丝杠(10)的两端部分别设有一驱动电机(11),两组驱动电机(11)分别固定安装在安装支架(4)的两端,所述双向丝杠(10)的两端分别与两组驱动电机(11)的转轴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升降式圆林防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通道(401)内对称设有导向杆(405),所述驱动滑块(8)对应开设有导向孔(802),所述导向杆(405)与导向孔(802)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升降式圆林防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9),所述滑动铰接架(5)的顶部与支撑架(9)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滑动铰接架(5)的顶部对称设有第一“L”形滑块(501),所述支撑架(9)的底面对应两组滑动铰接架(5)的第一“L”形滑块(501)开设有第一滑槽(901),所述第一“L”形滑块(501)与对应第一滑槽(901)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升降式圆林防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9)的底部对称设有辅助板(902),所述安装支架(4)靠近辅助板(902)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二“L”形滑块(403),所述辅助板(902)对应安装支架(4)同侧的第二“L”形滑块(403)对称开设有第二滑槽(903),所述第二“L”形滑块(403)与对应第二滑槽(903)滑动连接。
CN202320748616.1U 2023-04-07 2023-04-07 一种升降式圆林防护桩 Active CN2195866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48616.1U CN219586616U (zh) 2023-04-07 2023-04-07 一种升降式圆林防护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48616.1U CN219586616U (zh) 2023-04-07 2023-04-07 一种升降式圆林防护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86616U true CN219586616U (zh) 2023-08-25

Family

ID=87666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48616.1U Active CN219586616U (zh) 2023-04-07 2023-04-07 一种升降式圆林防护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866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586616U (zh) 一种升降式圆林防护桩
CN113816239B (zh) 用于升降机的层门及升降机
CN218373384U (zh) 一种桥梁建设用支撑结构
CN215924180U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的吊装装置
CN212609374U (zh) 一种通讯铁塔维修用升降台
CN211341824U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滑移架
CN210395112U (zh) 一种桥梁施工工作平台
CN112095511A (zh) 一种道路交通用多功能限高架
CN207707725U (zh) 一种便于安装、调节、维护的电动窗帘
CN215160603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升降装置
CN110576979A (zh) 直升机降落台
CN217536883U (zh) 一种多功能可调节双向止水钢闸门
CN216613816U (zh) 一种万向幕墙及其构件快速吊装装置
CN221029607U (zh) 一种桥梁维修平台
CN220867008U (zh) 一种人行天桥的垂直电梯安装防护结构
CN220727997U (zh) 一种可升降太阳能路灯
CN218909786U (zh) 一种有色金属冶炼电炉液压升降装置
CN220433480U (zh) 一种用于交通管制的道闸控制机构
CN215443651U (zh) 双防护门联动装置
CN217461401U (zh) 一种吊升式超高层电梯用可拆卸竖向井道提升平台
CN202031421U (zh) 吊物孔盖板翻转启/闭装置
CN220056253U (zh) 一种自动升降景观台
CN220469357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伸缩式活动脚手架
CN208251618U (zh) 一种电梯井支模架提升系统
CN220205089U (zh) 一种人脸识别的门禁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