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86318U - 一种用于经编机成圈传动机构的组合连接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经编机成圈传动机构的组合连接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86318U
CN219586318U CN202320513622.9U CN202320513622U CN219586318U CN 219586318 U CN219586318 U CN 219586318U CN 202320513622 U CN202320513622 U CN 202320513622U CN 219586318 U CN219586318 U CN 2195863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apter
blocks
combined
knitting machine
warp kn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1362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龙长
张朝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Changs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Chang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Changs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Chang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1362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863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863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863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02P70/62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related technologies for production or treatment of textile or flexible materials or products thereof, including footwear

Landscapes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经编机成圈传动机构的组合连接件,两个V型转接部分别连接在第一连杆的两端,且两个V型转接部呈左右对称设置;两个V型转接部远离第一连杆的一侧均设有连接凸块,且连接凸块与第一连杆同轴设置;V型转接部由两个转接块构成,两个转接块的一端相互连接在一起,且两个转接块构成V字型;本方案的组合连接件不仅简化了传统的连杆传动机构,在材料和加工方面降低了制造与维修成本;而且减少了杆件之间的累积误差,使传动更为精确。同时,成圈传动机构利用夹角不同的组合连接件进行灵活组合,使得曲轴能够带动不同位置的槽针或者梳栉实现上下运动。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经编机成圈传动机构的组合连接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经编机的机械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经编机成圈传动机构的组合连接件。
背景技术
经编机是一种以化纤为原料,编织成服装面料、内衣料、泳装料、窗帘布、家纺用布、产业用布等的针织机械,由于经编机只用经线编织成布,因此具有生产工业流程短、生产效率高、织物品种多、投资费用低、能耗低等优点备受纺织界青睐;为了使经编机各成圈机件实现预定的运动轨迹,且使它们在时间上相互密切配合,必须采取经过精确设计的传动机构。
目前市场上的偏心连杆传动机构均属于平面多杆机构,经编机的曲轴通过连杆传动机构带动槽针或者梳栉实现上下运动;现有偏心连杆传动机构中的杆件较多时,由于两杆的接触面之间存在间隙,积累误差就较大。机构运动时产生的惯性力,由于零件多,惯性力很难平衡。所以,整个机构无法达到动平衡,一旦机器速度升高,机器震动大。再者传动机构杆件较多,在材料使用和加工工艺方面使用的成本也高。
发明内容
在现有的技术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方便、结构合理的组合连接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经编机成圈传动机构的组合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杆、V型转接部以及连接凸块,两个所述V型转接部分别连接在第一连杆的两端,且两个V型转接部呈左右对称设置;两个所述V型转接部远离第一连杆的一侧均设有连接凸块,且连接凸块与第一连杆同轴设置;
所述V型转接部由两个转接块构成,两个所述转接块的一端相互连接在一起,且两个转接块构成V字型;两个所述转接块的另一端均开设有转接孔,且转接孔的中心轴与第一连杆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均连接在两个转接块之间的连接处;
位于组合连接件同一侧的转接孔内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组合连接件通过转轴与连杆、连板以及曲轴连杆转动连接。
更进一步的,两个所述转接块之间的夹角为α,且80°≤α≤135°。
更进一步的,所述转接块远离另一个转接块的侧面设有避位槽。
更进一步的,所述转接块远离连接处的一端与避位槽相适配。
更进一步的,所述V型转接部的内凹侧面为圆弧过渡。
更进一步的,一所述转接块的另一端开设有紧箍槽,且紧箍槽与转接孔相通;该转接块远离连接处的一端开设有螺丝孔,且螺丝孔穿置过紧箍槽。
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方案的组合连接件不仅简化了传统的连杆传动机构,在材料和加工方面降低了制造与维修成本;而且减少了杆件之间的累积误差,使传动更为精确。同时,成圈传动机构利用夹角不同的组合连接件进行灵活组合,使得曲轴能够带动不同位置的槽针或者梳栉实现上下运动;因此,一方面使经编机织出的织物品种更为丰富,满足了机型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其结构更为紧凑,占用的空间较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组合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组合连接件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组合连接件、连杆以及曲轴连杆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我组合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组合连接件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组合连接件、连杆以及曲轴连杆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组合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组合连接件的侧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成圈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9之一所示,本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经编机成圈传动机构的组合连接件;
其中如图9所示,经编机的成圈传动机构包括两个组合连接件1、连杆6、两个连板8以及曲轴连杆7,两个组合连接件1转动连接在经编机的机架9上,且两个组合连接件1并排设置;两个组合连接件1之间通过两个连板8相转动连接,连板8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组合连接件1的一端相枢接在一起;曲轴连杆7的一端枢接在组合连接件1上,曲轴连杆7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曲轴上;连杆6的一端枢接在其中一个组合连接件1的一端上,连杆6的另一端与槽针机构或者梳栉机构相铰接,该连杆6用于驱动槽针机构或者梳栉机构进行活动。
参见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系提供了组合连接件的第一实施例,该组合连接件1包括连接块5、V型转接部2以及连接凸块4。
如图1-2所示,两个V型转接部2分别连接在连接块5的两端,且两个V型转接部2呈左右对称设置;两个V型转接部2远离连接块5的一侧均设有连接凸块4,且连接凸块4与连接块5同轴设置,两个连接凸块4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机架9上;
另外,V型转接部2由两个转接块21构成,两个转接块21的一端相互连接在一起,且两个转接块21构成构成V字型;两个转接块21的另一端均开设有转接孔22,且转接孔22的中心轴与连接块5平行设置;连接块5的两端均连接在两个转接块21之间的连接处。
位于组合连接件1同一侧的转接孔22内穿置有转轴,且转轴的两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两个转接孔22内;组合连接件1通过转轴与连杆6、连板8以及曲轴连杆7转动连接,使组合连接件1能够通过转轴灵活连接上连杆6、连板8以及曲轴连杆7,从而将成圈传动机构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将组合连接件1、连杆6、连板8以及曲轴连杆7进行自由组合,进而曲轴能够带动不同位置的槽针或者梳栉实现上下运动。
在设计成圈传动机构时,通过组合连接件1的灵活组合,不仅简化了传统的连杆传动机构,在材料和加工方面降低了制造成本;而且减少了杆件之间的累积误差,使传动更为精确。另外,机构简单,但机构运转始其零件在曲轴上的当量惯量便于计算,可以做到机构动平衡,运转就更为平稳。
如图2所示,组合连接件1包括连接块5、V型转接部2以及连接凸块4,两个V型转接部2分别连接在连接块5的两端,且两个V型转接部2呈左右对称设置;两个V型转接部2远离连接块5的一侧均设有连接凸块4,且连接凸块4与连接块5同轴设置;
V型转接部2由两个转接块21构成,两个转接块21的一端相互连接在一起,且两个转接块21构成V字型;两个转接块21之间的夹角为α,且80°≤α≤135°;两个转接块21的另一端均开设有转接孔22,且转接孔22的中心轴与连接块5平行设置;连接块5的两端均连接在两个转接块21之间的连接处。
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转接块21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α的优选值为90°;同时,两个转接孔22到连接块5的轴距相同,使得连接块5与位于转接孔22设置内的转轴形成品字形设置;
另外,转接块21远离另一个转接块21的侧面设有避位槽23,转接块21远离连接处的一端与避位槽23相适配,并且V型转接部2的内凹侧面为圆弧过渡。在互不干涉的情况下,使得两个相邻的组合连接件1的间距能够尽可能缩小;从而能够将成圈传动机构设计得更为紧凑,使其占用的空间较小。
参见图4-6所示,本实用新型系提供了组合连接件的第二实施例,该组合连接件1包括连接块5、V型转接部2以及连接凸块4;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处在于:两个转接块21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α的优选值为85°;
与此同时,为了组合连接件1更加便捷的安装,在V型转接部2上,其中一个转接块21的另一端开设有紧箍槽26,且紧箍槽26与转接孔22相通;该转接块21远离连接处的一端开设有螺丝孔3,且螺丝孔3穿置过紧箍槽26;将转接孔22设计成抱箍槽的结构,通过螺丝孔3内置的螺丝或者螺栓将转接孔22内置的转轴紧箍,从而固定住转轴;
将转轴穿过连杆6、连板8或者曲轴连杆7的过孔中,并且该过孔与转轴之间内置有轴承;转轴的两端插置在转接块21的转接孔22内,利用螺丝或者螺栓将转轴的两端固定在转接孔22内,从而避免了转轴从过多的轴承中将穿置去,进而大大降低了组合连接件1的安装难度;
通过紧箍槽26的设计,大大降低了两个组合连接件1之间的安装难度,并且在加工方面降低了制造成本。
参见图7-8所示,本实用新型系提供了组合连接件的第三实施例,该组合连接件1包括连接块5、V型转接部2以及连接凸块4;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处在于:两个转接块21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α的优选值为135°;扩大组合连接件1的两个转接块21之间夹角,使得与组合连接件1相连的连杆6上下移动距离进行加大,使得成圈传动机构其设计能够更加灵活。
同时,连接块5的侧面设置有避位弧面;在互不干涉的情况下,使得两个相邻的组合连接件1的间距能够尽可能缩小;从而能够将成圈传动机构设计得更为紧凑,使其占用的空间较小。
综上所述,组合连接件1不仅简化了传统的连杆传动机构,在材料和加工方面降低了制造与维修成本;而且减少了杆件之间的累积误差,使传动更为精确。同时,成圈传动机构利用夹角不同的组合连接件1进行灵活组合,使得曲轴能够带动不同位置的槽针或者梳栉实现上下运动;因此,一方面使经编机织出的织物品种更为丰富,满足了机型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其结构更为紧凑,占用的空间较小。
另外,组合连接件1结构简单,在成圈传动机构的设计中,运转使其零件在曲轴上的当量惯量便于计算,可以做到机构动平衡,运转就更为平稳,更能适应经编机的高速度。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用于经编机成圈传动机构的组合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组合连接件(1)包括连接块(5)、V型转接部(2)以及连接凸块(4),两个所述V型转接部(2)分别连接在连接块(5)的两端,且两个V型转接部(2)呈左右对称设置;两个所述V型转接部(2)远离连接块(5)的一侧均设有连接凸块(4),且连接凸块(4)与连接块(5)同轴设置;
所述V型转接部(2)由两个转接块(21)构成,两个所述转接块(21)的一端相互连接在一起,且两个转接块(21)构成V字型;两个所述转接块(21)的另一端均开设有转接孔(22),且转接孔(22)的中心轴与连接块(5)平行设置;所述连接块(5)的两端均连接在两个转接块(21)之间的连接处;
位于组合连接件(1)同一侧的转接孔(22)内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组合连接件(1)通过转轴与连杆(6)、连板(8)以及曲轴连杆(7)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经编机成圈传动机构的组合连接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转接块(21)之间的夹角为α,且80°≤α≤13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经编机成圈传动机构的组合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块(21)远离另一个转接块(21)的侧面设有避位槽(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经编机成圈传动机构的组合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块(21)远离连接处的一端与避位槽(23)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经编机成圈传动机构的组合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转接部(2)的内凹侧面为圆弧过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经编机成圈传动机构的组合连接件,其特征在于:一所述转接块(21)的另一端开设有紧箍槽(26),且紧箍槽(26)与转接孔(22)相通;该转接块(21)远离连接处的一端开设有螺丝孔(3),且螺丝孔(3)穿置过紧箍槽(26)。
CN202320513622.9U 2023-03-16 2023-03-16 一种用于经编机成圈传动机构的组合连接件 Active CN2195863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13622.9U CN219586318U (zh) 2023-03-16 2023-03-16 一种用于经编机成圈传动机构的组合连接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13622.9U CN219586318U (zh) 2023-03-16 2023-03-16 一种用于经编机成圈传动机构的组合连接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86318U true CN219586318U (zh) 2023-08-25

Family

ID=87695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13622.9U Active CN219586318U (zh) 2023-03-16 2023-03-16 一种用于经编机成圈传动机构的组合连接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863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12551B (zh) 双机头电脑针织横机
CN108532278A (zh) 一种纺织布料生产用裁剪装置
CN219586318U (zh) 一种用于经编机成圈传动机构的组合连接件
CN201424554Y (zh) 高速经编机曲轴连杆传动装置
CN201933256U (zh) 提花机开口装置
CN2903115Y (zh) 电子提花机龙头对称联力皮带传动机构
CN206173582U (zh) 一种电子凸轮驱动的经编机压纱运动装置
EP3231915B1 (en) Sinker crankshaft and connecting rod mechanism of warp knitting machine with single needle bed
CN103806217A (zh) 双凸轮花边编制驱动装置
CN102011236B (zh) 提花机开口装置
CN202658363U (zh) 双针床经编机梳栉曲轴连杆机构
EP3231914B1 (en) Crankshaft and connecting rod mechanism of needle bed of warp knitting machine with single needle bed
CN209010695U (zh) 一种绞边器传动装置
CN214298699U (zh) 一种纺织机械用卷布轴辊
US4694866A (en) Shedding device for a circular weaving machine
CN202658348U (zh) 具有梳栉偏心连杆机构的双针床经编机
WO2016090786A1 (zh) 单针床经编机梳栉曲轴连杆机构
CN102733077A (zh) 一种双针床经编机梳栉偏心连杆机构
CN109252267B (zh) 一种纱罗组织的开口机构
CN216972823U (zh) 一种新型经编机梳栉摆动机构装置
CN201208778Y (zh) 一种纺织机
CN202658364U (zh) 双针床经编机梳栉偏心连杆机构
CN215668366U (zh) 一种玻纤布经纱纱架
CN114150428A (zh) 一种宽幅高速经编机
CN216040058U (zh) 一种用于纺织机的跳线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