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85950U - 一种生化脱氮沉淀一体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化脱氮沉淀一体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85950U
CN219585950U CN202320927013.8U CN202320927013U CN219585950U CN 219585950 U CN219585950 U CN 219585950U CN 202320927013 U CN202320927013 U CN 202320927013U CN 219585950 U CN219585950 U CN 2195859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sludge
pipe
aerobic
aerobic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2701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永勤
章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Hongs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Hongs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Hongs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Hongs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2701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859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859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859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主要应用于含氨氮废水处理系统,用于处理含氮废水,具体涉及一种生化脱氮沉淀一体化装置,包括同心设置的沉淀池和反应池,反应池包括用隔板隔开的好氧池和缺氧池,在好氧池和缺氧池内均设置有曝气系统;在好氧池侧壁上设置有壁槽,在壁槽内安装有扰动毛刷;好氧池上安装有进水管,在厌氧池与沉淀池之间设置有引流管,经沉淀池处理后的清水通过出水管流出,沉淀池中的污泥一部分通过污泥管排出,一部分通过污泥回流管回流至好氧池中。反硝化反应、硝化反应和沉淀通过组合叠加的内外圈功能池实现,整体结构运行简单,占地面积小,能耗低,适用于用地紧张的工矿企业的含氮废水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生化脱氮沉淀一体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化脱氮沉淀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工矿废水通常具有污染性,需要净化处理后排放,降解废水中的含氮有机物的处理工艺种类很多。
目前行业内应用较多的包括A/O、A/A/O等脱氮工艺,即是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来完成,后接沉淀池,以上这些工艺一般都是采用多个池串联,占地面积大,而且好氧混合液回流至缺氧需要动力提升,能耗大。
因此,需要研发一种能够适用占地面积小的含氨氮废水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生化脱氮沉淀一体化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含氮废水处理系统中多个功能池串联,占地面积大,能耗大,无法满足小空间范围内废水处理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化脱氮沉淀一体化装置,包括设置在同心圆内圈的沉淀池和设置在同心圆外圈的反应池,所述反应池包括好氧池和缺氧池,所述好氧池与所述缺氧池通过隔板隔开,在所述好氧池内设置有曝气系统,在所述缺氧池内设置有潜水搅拌机;
在所述好氧池内设置有至少两个扰动毛刷,在所述好氧池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安装容纳所述扰动毛刷的壁槽,且所述壁槽壁面轮廓设置为光滑的弧线段;
所述好氧池上安装有将废水引入所述反应池的进水管,混合液通过自流从所述好氧池进入所述缺氧池,在所述缺氧池与所述沉淀池之间设置有引流管,经所述沉淀池沉淀处理后的清水通过出水管排出,所述沉淀池中的污泥通过污泥管流出,沉淀后的污泥通过污泥回流管回流至所述好氧池中。
优选的,在所述壁槽顶部预留有吊装顶板,所述扰动毛刷竖直安装在所述吊装顶板底部;且所述扰动毛刷的轴心与所述壁槽内壁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扰动毛刷上刷毛针体长度的三分之二,不大于刷毛针体长度的三分之四。
优选的,在所述吊装顶板上安装有驱动所述扰动毛刷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扰动毛刷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扰动毛刷错落设置在所述好氧池内部两侧。
优选的,在所述沉淀池顶部设置有出水堰和中心导流筒,在所述沉淀池底部设置有污泥斗,所述污泥管与所述污泥斗连通;
所述中心导流筒设置在所述沉淀池中间并与所述沉淀池的周侧和底部均留有间隙,所述出水堰设置在所述沉淀池筒体内部周侧,所述出水管的管体与所述出水堰连通。
优选的,所述反应池的池体主材料为304不锈钢或碳钢与环氧煤沥青的组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反硝化反应、硝化反应和沉淀通过组合叠加的内外圈功能池实现,结构紧凑、容积负荷高、占地面积小、运行简单,适用于用地紧张的工矿企业的含氮废水处理。
(2)通过设置扰动毛刷,好氧池内反应更均匀充分,提高脱氮效果。
(3)好氧池泥水混合液通过自流至缺氧池,无动力提升,能耗较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装置俯视平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装置纵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吊装顶板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扰动毛刷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扰动毛刷在好氧池壁面内的安装示意图;
其中:1、沉淀池;2、反应池;3、进水管;4、出水管;5、污泥管;6、污泥回流管;7、出水堰;8、中心导流筒;9、污泥斗;10、引流管;
扰动毛刷、21、好氧池;22、缺氧池;23、隔板;24、曝气系统;25、潜水搅拌机;
201、壁槽、202、吊装顶板、203、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生化脱氮沉淀一体化装置,包括设置在同心圆内圈的沉淀池1和设置在同心圆外圈的反应池2,反应池2和沉淀池1的竖直高度均不小于五米。
反应池2的池体主材料为304不锈钢或碳钢与环氧煤沥青的组合,用以强化反应设备的结构。
外圈的反应池2包括好氧池21和缺氧池22,好氧池21与缺氧池22通过隔板23隔开,且在好氧池21和缺氧池22内均设置有曝气系统24,在缺氧池22内设置有潜水搅拌机25;在好氧池21上安装有将废水引入反应池2的进水管3,在缺氧池22与沉淀池1之间设置有引流管10。
在好氧池内设置有至少两个扰动毛刷20,在好氧池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安装容纳扰动毛刷的壁槽201,且壁槽201壁面轮廓设置为光滑的弧线段,壁槽201和扰动毛刷20的设置方式参照图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生物法脱氮的方式对含氮废水进行处理,曝气系统设置在好氧池底部,提供充足的氧气,以支持硝化反应的进行,本实施方式通过在好氧池内设置扰动毛刷20,对混合液体和氧气进行扰动,混合更均匀,提高反应效率。
具体地,如图3、图4结合图5中所示,在壁槽201顶部预留有吊装顶板202,扰动毛刷20竖直安装在吊装顶板202底部;在吊装顶板202上安装有驱动扰动毛刷20转动的驱动装置203,驱动装置203设置为电机。
其中,扰动毛刷10的轴心与壁槽内壁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扰动毛刷20上刷毛针体长度的三分之二,不大于刷毛针体长度的三分之四,扰动毛刷20的安装结构参照图4,扰动毛刷20不仅能够扰动混合液体,混合更充分,还能够扰动好氧池壁面周围的混合液,以防沉淀污渍在壁面上结垢。
本实施例中如图1中所示,扰动毛刷20设置有四个,四个扰动毛刷错落设置在好氧池内部两侧。多个扰动毛刷交错设置在好氧池21池道两侧,扰动更均匀。
内圈的沉淀池1顶部设置有出水堰7和中心导流筒8,如图2中所示,在沉淀池1底部设置有污泥斗9,污泥管5与污泥斗9连通,在出水堰7上连接有出水管4,在污泥管5与好氧池21之间设置有污泥回流管6。
其中,中心导流筒8设置在沉淀池1中间并与沉淀池1的周侧和底部均留有间隙,出水堰7设置在沉淀池1筒体内部周侧。
沉淀池1底部挖出一个漏斗实体形成污泥斗9,污泥斗9顶部张开边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不小于五十五度。
由上述装置结构,工作原理如下:
含氮污水通过进水管3进入外圈的好氧池21,池底部设置的曝气系统24保持池内溶解氧2-4毫克每升,在好氧池21中通过硝化反应把氨氮转化成硝态氮,扰动毛刷不断工作,扰动氧气和混合液,反应更均匀、充分,水体停留时间保持在18-24小时,充分反应。
经过好氧池21处理后的混合液通过自流进入缺氧池22中,缺氧池22内设置潜水搅拌机25,保持池内溶解氧0.2-0.5毫克每升,通过反硝化反应把硝态氮转化为氮气从池顶排出,水体停留时间保持在6-8小时。
经反应池2物化反应后的污水通过引流管10流入内圈的中心导流筒8,泥水混合液自上而下进入缓冲层后通过重力分离,沉淀时间保持在2-4小时。污泥进入底部污泥斗后通过污泥回流管6无动力提升至外圈的好氧池21,无需动力提升,能耗较低;剩余污泥通过污泥管5排至污泥池,清水通过出水堰7和出水管4排出设备。
本申请属于环保设备领域,主要应用于含氨氮废水处理系统,装置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容积负荷高、运行简单、能耗较低,非常适合含氨氮废水同时用地紧张的工矿企业的脱氮处理。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Claims (4)

1.一种生化脱氮沉淀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同心圆内圈的沉淀池和设置在同心圆外圈的反应池,所述反应池包括好氧池和缺氧池,所述好氧池与所述缺氧池通过隔板隔开,在所述好氧池内设置有曝气系统,在所述缺氧池内设置有潜水搅拌机;
在所述好氧池内设置有至少两个扰动毛刷,在所述好氧池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安装容纳所述扰动毛刷的壁槽,且所述壁槽壁面轮廓设置为光滑的弧线段;
所述好氧池上安装有将废水引入所述反应池的进水管,混合液通过自流从所述好氧池进入所述缺氧池,在所述缺氧池与所述沉淀池之间设置有引流管,经所述沉淀池沉淀处理后的清水通过出水管排出,所述沉淀池中的污泥通过污泥管流出,沉淀后的污泥通过污泥回流管回流至所述好氧池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化脱氮沉淀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壁槽顶部预留有吊装顶板,所述扰动毛刷竖直安装在所述吊装顶板底部;且所述扰动毛刷的轴心与所述壁槽内壁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扰动毛刷上刷毛针体长度的三分之二,不大于刷毛针体长度的三分之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化脱氮沉淀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吊装顶板上安装有驱动所述扰动毛刷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扰动毛刷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扰动毛刷错落设置在所述好氧池内部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化脱氮沉淀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沉淀池顶部设置有出水堰和中心导流筒,在所述沉淀池底部设置有污泥斗,所述污泥管与所述污泥斗连通;
所述中心导流筒设置在所述沉淀池中间并与所述沉淀池的周侧和底部均留有间隙,所述出水堰设置在所述沉淀池筒体内部周侧,所述出水管的管体与所述出水堰连通。
CN202320927013.8U 2023-04-23 2023-04-23 一种生化脱氮沉淀一体化装置 Active CN2195859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27013.8U CN219585950U (zh) 2023-04-23 2023-04-23 一种生化脱氮沉淀一体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27013.8U CN219585950U (zh) 2023-04-23 2023-04-23 一种生化脱氮沉淀一体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85950U true CN219585950U (zh) 2023-08-25

Family

ID=87694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27013.8U Active CN219585950U (zh) 2023-04-23 2023-04-23 一种生化脱氮沉淀一体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859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10187C (zh) 复合式微电解/生物膜反应装置及其处理污水的方法
EP2436655B1 (en) Wastewater treatment installation comprising a rectangular upstream anaerobic reaction tank and method using the same
CN109650645B (zh) 一体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及污水处理方法
CN106315853B (zh) 一种氧化沟膜生物反应器及其污水处理工艺和应用
CN106946355B (zh) 一种射流曝气式a/o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及其污水处理工艺
CN103936229A (zh) 一种城市污水改良a2/o强化脱氮除磷处理装置及工艺
CN212292993U (zh) 深度去除高浓度有机污染物的BioDopp生化反应器
CN102180560B (zh) 一种城市污水连续生物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102161554A (zh) 一种厌氧水解酸化和ao-sbr一体化污水处理反应池
CN105084650A (zh) 微曝气循环一体化污水生物生态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1643294A (zh) 一种焦化废水的处理方法
CN210001741U (zh) 污水处理装置
CN114716014A (zh) 一种集成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102010062B (zh) 双环沟mbr废水处理系统
CN201614333U (zh) 一种分散污水处理装置
CN210340465U (zh) 一种新型的sbr反应池
CN219585950U (zh) 一种生化脱氮沉淀一体化装置
CN201999835U (zh) 一种厌氧水解酸化和ao-sbr一体化污水处理反应池
CN214299767U (zh) 一种一体式沉淀内置深水曝气生物反应器
CN213738791U (zh) 一种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的生化系统
CN212713126U (zh) 一体化mbr膜污水处理设备
KR20040006926A (ko) 내부순환형 연속회분식 반응장치를 이용한 하수처리방법
CN115259370A (zh) 一种生物反硝化反应器及其应用
CN201240940Y (zh) 侧沟式一体化生物反应废水处理装置
CN211595187U (zh) 一种新型sbr一体化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