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77728U - 散热器及逆变器 - Google Patents

散热器及逆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77728U
CN219577728U CN202320712386.3U CN202320712386U CN219577728U CN 219577728 U CN219577728 U CN 219577728U CN 202320712386 U CN202320712386 U CN 202320712386U CN 219577728 U CN219577728 U CN 2195777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dissipation
heat
air inlet
heat s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1238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亓峰
邱辉
邵子源
朱新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aimu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aimu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aimu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aimu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1238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777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777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777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散热器及逆变器;散热器中,第一散热部件设置有位于其不同侧面的出风口、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以及用于连通出风口和第一进风口以及出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的风道;第二散热部件正对第一进风口设置,第二散热部件具有与第一进风口连通的若干第一散热通道;第三散热部件正对第二进风口设置,第三散热部件具有与第二进风口连通的若干第二散热通道;第一风扇,设置于第二散热部件背离第一散热部件的一端,配置为向若干第一散热通道内吹风;以及第二风扇,设置于第三散热部件背离第一散热部件的一端,配置为向若干第二散热通道内吹风。本申请旨在提高散热器的散热能力。

Description

散热器及逆变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气设备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热器及逆变器。
背景技术
逆变器是一种把直流电能转变成定频定压或调频调压交流电的转换器,因而其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此,逆变器上通常会设置散热器对其进行散热。然而,现有技术中,散热器的风量不足,导致其对逆变器的散热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散热器及逆变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散热器风量不足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出一种散热器,包括:
第一散热部件,所述第一散热部件设置有出风口、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散热部件的不同侧面上;所述第一散热部件包括若干散热翅片,所述若干散热翅片限定出风道,所述风道连通所述出风口和所述第一进风口以及连通所述出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
第二散热部件,所述第二散热部件正对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所述第二散热部件构造有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的若干第一散热通道;以及
第三散热部件,所述第三散热部件正对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所述第三散热部件构造有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的若干第二散热通道;
第一风扇,设置于所述第二散热部件背离所述第一散热部件的一端,配置为向所述若干第一散热通道内吹风;以及
第二风扇,设置于所述第三散热部件背离所述第一散热部件的一端,配置为向所述若干第二散热通道内吹风。
可选地,所述第一散热部件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分别与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连接;所述出风口具有多个,所述多个出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上;所述第一进风口具有多个,所述多个第一进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上;所述第二进风口具有多个,所述多个第二进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三侧面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散热部件包括:基板;所述若干散热翅片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若干散热翅片背离所述基板的一端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一侧面;隔板,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并位于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之间并将所述若干散热翅片隔开,以将所述风道分为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多个第一进风口通过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多个出风口的一部分连通,所述多个第二进风口通过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多个出风口的另一部分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散热部件还包括:多个第一散热翅片,所述多个第一散热翅片间隔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以限定出多个所述第一风道;多个第二散热翅片,所述多个第二散热翅片间隔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以限定出多个所述第二风道;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散热翅片和所述多个第二散热翅片分别位于所述隔板相对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平行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相交并限定出一交接处,所述隔板与所述交接处相接。
可选地,在所述散热器的高度方向上,所述隔板伸出所述第一侧面。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面位于所述散热器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二散热部件和所述第三散热部件均低于第一侧面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风扇具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风扇沿所述第二散热部件的高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风扇具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风扇沿所述第三散热部件的高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出一种逆变器,包括:外壳,以及如前所述的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外壳上;其中,所述出风口背离所述外壳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在散热器进行散热时,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启动,分别向第一散热通道和第二散热通道内吹风,由于第一散热通道和第二散热通道分别与风道连通,进而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吹入的风与散热翅片进行换热,换热后的风从出风口吹出,进而散热。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由于第一散热部件的至少具有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有另外的散热部件和风扇,第一散热部件具有至少两股风从其不同的侧面吹来,进而使其散热时的通风量大,有助于提高散热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的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中第一散热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中第一散热部件一视角下的一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中第一散热部件一视角下的另一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应用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散热器的逆变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示例性”一词用来表示“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实用新型,给出了以下描述。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它实例中,不会对公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实用新型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申请所公开的原理和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逆变器内部设置有功率器件。功率器件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而需要对其进行散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器,旨在提高散热的通风风量,以提高散热效果。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散热器100,包括:
第一散热部件110,所述第一散热部件110设置有出风口O、第一进风口I1和第二进风口I2;所述出风口O、所述第一进风口I1和所述第二进风口I2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散热部件110的不同侧面上;所述第一散热部件110包括若干散热翅片,所述若干散热翅片限定出风道S1,所述风道S1连通所述出风口O和所述第一进风口I1以及连通所述出风口O和所述第二进风口I2;
第二散热部件120,所述第二散热部件120正对所述第一进风口I1设置,所述第二散热部件120构造有与所述第一进风口I1连通的若干第一散热通道;以及
第三散热部件130,所述第三散热部件130正对所述第二进风口I2设置,所述第三散热部件130构造有与所述第二进风口I2连通的若干第二散热通道;
第一风扇140,设置于所述第二散热部件120背离所述第一散热部件110的一端,配置为向所述若干第一散热通道内吹风;以及
第二风扇150,设置于所述第三散热部件130背离所述第一散热部件110的一端,配置为向所述若干第二散热通道内吹风。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在散热器100进行散热时,第一风扇140和第二风扇150启动,分别向第一散热通道和第二散热通道内吹风,由于第一散热通道和第二散热通道分别与风道S1连通,进而第一风扇140和第二风扇150吹入的风与散热翅片进行换热,换热后的风从出风口O吹出,进而散热。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由于第一散热部件110的至少具有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有另外的散热部件和风扇,第一散热部件110具有至少两股风从其不同的侧面吹来,进而使其散热时的通风量大,有助于提高散热能力。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风扇140的风吸收了第二散热部件120的热量后、再吸收第一散热部件110内的热量随后排出,第二风扇150的风吸收了第三散热部件130的热量后、再吸收第一散热部件110内的热量随后排出,这两股风在散热器100内流动了足够的距离后再排出。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如图2和3所示,所述第一散热部件110包括第一侧面111、第二侧面112和第三侧面113,所述第一侧面111分别与第二侧面112和所述第三侧面113连接。所述出风口O具有多个,所述多个出风口O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111上;所述第一进风口I1具有多个,所述多个第一进风口I1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112上;所述第二进风口I2具有多个,所述多个第二进风口I2设置于所述第三侧面113上。通常情况下,散热翅片在第一散热部件110内部阵列设置,限定出的多个风道S1。一部分风道S1的出风口O设置在第一侧面111上,一部风风道S1具有设置在第二侧面112上的第一进风口I1;另一部分风道S1的出风口O也设置在第一侧面111上,而这部分风道S1具有设置在第三侧面113上的第二进风口I2。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侧面111分别与第二侧面112和所述第三侧面113连接,也即出风口O与第一进风口I1和第二进风口I2不共面也不平行设置,有利于散热器100安装在待散热设备上。通常情况下,第一侧面111是散热器100远离待散热设备的平面。
为了避免第二散热部件120的气流和第三散热部件130的气流在第一散热部件110内部干扰,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散热部件110包括:基板117;所述若干散热翅片设置于所述基板117上;所述若干散热翅片背离所述基板117的一端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一侧面111;隔板114,所述隔板114设置于所述基板117上,并位于所述第二侧面112和所述第三侧面113之间以将所述风道S1分为第一风道S1a和第二风道S1b;所述多个第一进风口I1通过所述第一风道S1a与所述多个出风口O的一部分连通,所述多个第二进风口I2通过所述第二风道S1b与所述多个出风口O的另一部分连通。隔板114设置的目的主要在于隔断第二散热部件120的出风和第三散热部件130的出风。也即,通过隔板114隔断形成彼此不干扰的第一风道S1a和第二风道S1b,第二散热部件120的气流在第一风道S1a内流动,第三散热部件130的气流在第二风道S1b内流动。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散热翅片还包括:多个第一散热翅片115,所述多个第一散热翅片115间隔设置于所述基板117上,以限定出多个所述第一风道S1a;多个第二散热翅片116,所述多个第二散热翅片116间隔设置于所述基板117上,以限定出多个所述第二风道S1b;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散热翅片115和所述多个第二散热翅片116分别位于所述隔板114相对的两侧。比如,多个第一散热翅片115阵列设置在隔板114的左侧,多个第二散热翅片116阵列设置在隔板114的右侧。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二侧面112和所述第三侧面113平行设置。也即,在该方案中,第二散热部件120和第三散热部件130设置在第一散热部件110相对的两侧,此时散热器100呈“一”字型分布,该结构主要用于待散热设备长度方向的尺寸较大的场景中。现有技术中的“一”字型散热器100中,散热器100的散热结构相对的两端中,一端为出风口O,另一端为进风口,进风口处设置风扇,这种结构具有空气流动距离大、风阻大的不足。而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在第二散热部件120和第三散热部件130中间设置第一散热部件110,分别在第二散热部件120和第三散热部件130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风扇140和第二风扇150,以共同向第一散热部件110内吹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在相同的长度下,本申请实施例的空气流动距离可以缩短一倍,流动阻力变小,且两股风同时向第一散热部件110内吹风,从散热器100的中部出风,因而其散热能力相比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显著提升。
在该实施例中,隔板114一般平行于第二侧面112和所述第三侧面113设置,其也可以与第二侧面112和所述第三侧面113彼此倾斜设置。
与前述所述第二侧面112和所述第三侧面113平行设置的实施例不同的是,该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侧面112和第三侧面113相交。也即,在该方案中,第二散热部件120和第三散热部件130设置在第一散热部件110邻接的两侧,此时散热器100呈“L”字型、“V型”等结构形式。该结构主要用于待散热设备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尺寸相当的场景。该实施例中,散热器100所能覆盖的散热区域较大,两股风同时向第一散热部件110内吹风,从第一散热部件110出风,其对待散热设备具有较高的散热效果。在该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侧面112和所述第三侧面113相交并限定出一交接处,所述隔板114与所述交接处相接。在平行于第一侧面111的平面内观察,隔板114从交接处延伸形成,以将第一散热部件110内部空间划分为两个不同的区域,多个第一散热翅片115和多个第二散热翅片116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区域内进行阵列,分别限定出多个第一风道S1a和第二风道S1b。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在所述散热器100的高度方向上,所述隔板114伸出所述第一侧面111。将隔板114伸出第一侧面111,具有规整空气流线的作用,避免连通第一风道S1a的出风口O和连通第二出风口O的两股出风在出风口O处彼此干扰。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侧面111位于所述散热器100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二散热部件120和所述第三散热部件130均低于第一侧面111设置。如图1和5所示,第二散热部件120和第三散热部件130在高度方向低于第一散热部件110,以降低出风口O处的风阻,提高散热能力。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风扇140具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风扇140沿所述第二散热部件120的高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风扇150具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风扇150沿所述第三散热部件130的高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根据散热能力的需要,设计第一散热部件110和第二散热部件120的截面积,然后根据截面积选择第一风扇140和第二风扇150的个数。第一风扇140和第二风扇150可以在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也可以在高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以尽可能多地覆盖第一散热通道和第二散热通道,使得第一散热通道和第二散热通道内基本都能进风。
比如,如图5所示,两个所述第一风扇140沿所述第二散热部件120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二风扇150沿所述第三散热部件130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散热器100具有较高的散热能力,既可以用于逆变器10上,也可以用于其他产热大的功能设备上,如大型服务器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散热部件120具有一散热空间,该散热空间内阵列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散热鳍片,若干个第一散热鳍片限定出第一散热通道。第一散热通道与风道S1连通。相同地,第三散热部件130具有另一散热空间,该散热空间内阵列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散热鳍片,若干个第二散热鳍片限定出第二散热通道。第一散热通道与风道S1连通。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散热部件120和第三散热部件130分别抵接在第一散热部件110的第一进风口I1的侧面上和第二进风口I2的侧面上。第一风扇140通过螺纹件安装在第二散热部件120上,第二风扇150通过螺纹件安装在第三散热部件130上。
第二方面,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逆变器10,包括:外壳200和散热器100。所述散热器100设置于所述外壳200上。该散热器100采用了前述实施例的一部分技术方案或者全部技术方案,因而具备前述实施例的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技术优势。其中,所述出风口O背离所述外壳200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散热部件110对应逆变器10的功率器件设置。也即:第一散热部件110通常对应逆变器10温度较高的区域。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散热器及逆变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散热部件,所述第一散热部件设置有出风口、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散热部件的不同侧面上;所述第一散热部件包括若干散热翅片,所述若干散热翅片限定出风道,所述风道连通所述出风口和所述第一进风口以及连通所述出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
第二散热部件,所述第二散热部件正对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所述第二散热部件具有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的若干第一散热通道;以及
第三散热部件,所述第三散热部件正对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所述第三散热部件具有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的若干第二散热通道;
第一风扇,设置于所述第二散热部件背离所述第一散热部件的一端,配置为向所述若干第一散热通道内吹风;以及
第二风扇,设置于所述第三散热部件背离所述第一散热部件的一端,配置为向所述若干第二散热通道内吹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部件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分别与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连接;
所述出风口具有多个,所述多个出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上;
所述第一进风口具有多个,所述多个第一进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上;
所述第二进风口具有多个,所述多个第二进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三侧面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部件包括:
基板;所述若干散热翅片设置于所述基板上;
所述若干散热翅片背离所述基板的一端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一侧面;
隔板,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位于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之间并将所述若干散热翅片隔开,进而将所述风道分为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并用于隔断第二散热部件的出风和第三散热部件的出风;所述多个第一进风口通过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多个出风口的一部分连通,所述多个第二进风口通过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多个出风口的另一部分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散热翅片包括:
多个第一散热翅片,所述多个第一散热翅片间隔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以限定出多个所述第一风道;
多个第二散热翅片,所述多个第二散热翅片间隔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以限定出多个所述第二风道;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散热翅片和所述多个第二散热翅片分别位于所述隔板相对的两侧。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平行设置。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相交并限定出一交接处,所述隔板与所述交接处相接。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散热器的高度方向上,所述隔板伸出所述第一侧面。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位于所述散热器的高度方向上,
所述第二散热部件和所述第三散热部件均低于第一侧面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扇具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风扇沿所述第二散热部件的高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风扇具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风扇沿所述第三散热部件的高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10.一种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以及
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外壳上;其中,所述出风口背离所述外壳设置。
CN202320712386.3U 2023-04-03 2023-04-03 散热器及逆变器 Active CN2195777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12386.3U CN219577728U (zh) 2023-04-03 2023-04-03 散热器及逆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12386.3U CN219577728U (zh) 2023-04-03 2023-04-03 散热器及逆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77728U true CN219577728U (zh) 2023-08-22

Family

ID=87661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12386.3U Active CN219577728U (zh) 2023-04-03 2023-04-03 散热器及逆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777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57775A (zh) 一种充电模块及充电柜
CN219577728U (zh) 散热器及逆变器
CN112311206A (zh) 换热系统及变频器
CN213152665U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664165B (zh) 逆变器及电源设备
CN217181387U (zh) 一种散热器及摄影灯具
CN216565834U (zh) 电机驱动器、电机驱动系统和贴片机
CN218456111U (zh) 一种风冷散热结构及电池箱
CN214281938U (zh) 散热器、电器盒和空调器
CN114760810A (zh) 储能电源
CN215600194U (zh) 一种变压器或电抗器用格栅式散热器
CN111526676B (zh) 散热结构及具有该散热结构的医疗设备
CN210405072U (zh) 一种定向散热的变频器
CN216960657U (zh) 储能电源
CN215453746U (zh) 显示器及终端设备
CN217159528U (zh) 具有散热风道的射频电源
CN220191327U (zh) 一种散热装置
CN211378614U (zh) 散热模组及变流器
CN207068840U (zh) 一种散热器及散热系统
CN212966067U (zh) 一种散热器外置的机箱电源
CN218301981U (zh) 散热装置及控制箱
CN221103909U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电气装置
CN216795571U (zh) 一种电路板铝合金散热片
CN217114368U (zh) 一种芯片散热组件
CN219476068U (zh) 一种具有导流罩的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