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69200U - 一种免支撑式叠合板接缝结构及施工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免支撑式叠合板接缝结构及施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69200U
CN219569200U CN202320524009.7U CN202320524009U CN219569200U CN 219569200 U CN219569200 U CN 219569200U CN 202320524009 U CN202320524009 U CN 202320524009U CN 219569200 U CN219569200 U CN 2195692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pressing
pressing plate
laminated
joint structure
superimposed shee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2400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玉柱
曹廷
苗晓飞
雷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ird Construction Shenzhe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Fifth Engineering Bureau
Original Assignee
Third Construction Shenzhe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Fifth Engineering Burea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ird Construction Shenzhe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Fifth Engineering Bureau filed Critical Third Construction Shenzhe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Fifth Engineering Bureau
Priority to CN20232052400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692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692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692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免支撑式叠合板接缝结构及施工设备。所述叠合板接缝结构包括底模板,设置于相邻两块叠合板的接缝下方,且所述底模板的两端分别与两块叠合板的底部可拆卸地连接;弹性压板,设置于相邻两块叠合板的接缝上方,且所述弹性压板的两端分别与两块叠合板的顶部可拆卸地连接;至少一个对拉螺栓,穿设于所述底模板与所述弹性压板上,以用于限制所述底模板和弹性压板与所述两块叠合板的相对位置。该叠合板接缝结构可以在叠合板施工过程中作为接缝模板而不用下部支撑,节省了下部支模流程,节省成本,节省工期;并且,布置灵活,轻便,可便于施工和运输;此外,施工完成后可拆除,从而能够循环利用。

Description

一种免支撑式叠合板接缝结构及施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免支撑式叠合板接缝结构及施工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装配式建筑的推广,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板施工过程中,板与板之间经常需要吊模,传统的做法就是在拼缝处搭好支撑架,在拼缝下方支设模板,最后加固好。或者用铁丝穿过模板,然后将铁丝扎在叠合板的钢筋上。
目前装配式建筑工程叠合板施工中,吊模加固通常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采用钢管搭设脚手架,用模板配合可调节升降头来撑牢模板达到加固的目的。这种加固方法耗费人工太多,投入的钢管扣件等周转材料也较多,加固不牢可能会造成涨模、漏浆。
第二种就是用铁丝穿过模板,最后将铁丝扎在叠合板钢筋上,达到加固的目的,然而这个加固方法是简单,如果加固不到位仍然会造成涨模漏浆情况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首要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免支撑式叠合板接缝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免支撑式叠合板接缝施工方法。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又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免支撑式叠合板接缝结构,包括:
底模板,设置于相邻两块叠合板的接缝下方,且所述底模板的两端分别与两块叠合板的底部可拆卸地连接;
弹性压板,设置于相邻两块叠合板的接缝上方,且所述弹性压板的两端分别与两块叠合板的顶部可拆卸地连接;
至少一个对拉螺栓,穿设于所述底模板与所述弹性压板上,以用于限制所述底模板和弹性压板与所述两块叠合板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底模板包括镀锌钢板和加强角钢;
所述镀锌钢板的顶部贴合在相邻两块叠合板的底部,所述加强角钢固定于所述镀锌钢板的底部,以用于加强所述镀锌钢板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镀锌钢板顶部的两端分别通过粘胶粘贴于相邻两块叠合板的底部;
或,所述镀锌钢板顶部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于相邻两块叠合板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压板的两端分别通过支撑螺栓连接于两块叠合板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螺栓包括:
支撑螺杆,设置于所述叠合板上,且所述支撑螺杆的顶端凸伸出所述叠合板的顶部;
支撑垫片,套设在所述支撑螺杆上,并压设在所述叠合板的顶部;其中,所述弹性压板的两端均开设有通孔,且所述弹性压板套设在所述支撑螺杆上,并压设在所述支撑垫片上方;
调节螺母,螺纹连接于所述支撑螺杆上,以通过旋转的方式靠近或远离所述垫片,从而压紧或松开所述弹性压板的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叠合板接缝结构包括多个对拉螺栓,且所述多个对拉螺栓排列呈预设形状;其中,所述预设形状至少包括直线形、圆形、三角形或多边形。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压板的中部凹陷,形成凹部,所述凹部面向所述相邻两块叠合板的接缝,以使所述弹性压板的下表面超出叠合板现浇混凝土完成面以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免支撑式叠合板接缝施工方法,包括:
在叠合板架设完成后,将底模板贴合在相邻两块叠合板的接缝下方,并将所述底模板的两端分别粘贴在相邻两块叠合板的底部;
将弹性压板放置于相邻两块叠合板的接缝上方,并将所述弹性压板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块叠合板的顶部连接固定;
通过对拉螺栓将所述底模板与所述弹性压板压紧固定,以限制所述底模板和弹性压板与所述两块叠合板的相对位置;
在所述接缝处绑扎钢筋,并将钢筋与所述对拉螺栓相遇处绑扎在一起;
完成钢筋的绑扎后,浇筑混凝土;
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所述弹性压板和所述底模板,完成施工。
进一步地,还包括:
判断所述对拉螺栓的突出部分是否超过建筑面层,若超过则采用切割机切除,若不超过则无需处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建筑施工设备,包括上述叠合板接缝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叠合板接缝结构可以在叠合板施工过程中作为接缝模板而不用下部支撑,节省了下部支模流程,减少下部支模工程量,节省成本,节省工期,尤其是在高支模处更有优势。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叠合板接缝结构布置灵活,轻便,可便于施工和运输。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叠合板接缝结构在混凝土达到强度后可拆除,从而能够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免支撑式叠合板接缝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叠合板接缝结构使用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叠合板接缝结构使用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叠合板接缝结构使用状态下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免支撑式叠合板接缝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在附图中,各附图标记表示:
1、底模板;11、镀锌钢板;12、加强角钢;101、双面胶;
2、弹性压板;21、凹部;
3、对拉螺栓;31、对拉螺杆;32、上垫片;33、下垫片;34、上螺母;35、下螺母;
10、叠合板;20、接缝;30、支撑螺栓;301、支撑螺杆;302、支撑垫片;303、调节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免支撑式叠合板接缝结构,其包括底模板1、弹性压板2和至少一个对拉螺栓3。其中,底模板1和弹性压板2夹设在相邻两块叠合板的接缝两侧,并通过对拉螺栓3进行限位固定,从而在叠合板施工时能够免除下部的支撑,以节省了下部支模流程。
如图2至图4所示,底模板1设置于相邻两块叠合板10的接缝20下方,并且该底模板1的两端分别与两块叠合板10的底部可拆卸地连接。具体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底模板1包括镀锌钢板11和加强角钢12。其中,镀锌钢板11呈矩形板状结构,该镀锌钢板11顶部的两端分别通过双面胶101粘贴在相邻两块叠合板10的底部;加强角钢12呈L型,该加强角钢12固定于镀锌钢板11的底部,以用于加强镀锌钢板11的结构强度,提高了支撑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镀锌钢板11和加强角钢12的具体结构形式仅为一种实施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需要对底模板1的结构进行适应性调整。此外,该镀锌钢板11和加强角钢12可一体成型,也可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固定,还可以镀锌钢板11和加强角钢12为分体式结构,通过对拉螺栓3将镀锌钢板11和加强角钢12压紧固定。
如图2所示,弹性压板2设置于相邻两块叠合板10的接缝20上方,且弹性压板2的两端分别与两块叠合板10的顶部可拆卸地连接。具体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弹性压板2的两端分别通过支撑螺栓30连接于两块叠合板10的顶部。其中,支撑螺栓30包括支撑螺杆301、支撑垫片302和调节螺母303。具体的,该支撑螺杆301预埋在叠合板10内,且支撑螺杆301的顶端凸伸出叠合板10的顶部。支撑垫片302套设在支撑螺杆301上,并压设在叠合板10的顶部,弹性压板2的两端均开设有通孔,且弹性压板2套设在支撑螺杆301上,并压设在支撑垫片302上方。调节螺母303螺纹连接于支撑螺杆301上,以通过旋转的方式靠近或远离支撑垫片302,从而压紧或松开弹性压板2的端部。具体安装时,先将支撑垫片302套设在支撑螺杆301上,然后,通过弹性压板2的通孔安装在支撑螺杆301上,最后,利用调节螺母303将弹性压板2的端部压紧固定。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弹性压板2的中部凹陷,形成凹部21,凹部21面向相邻两块叠合板的接缝20,以使弹性压板2的下表面超出叠合板现浇混凝土完成面以上。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弹性压板2呈几字形形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弹性压板2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应性结构调整,只要保证具有合适的刚度以及凹部21即可。
如图2所示,对拉螺栓3穿设于底模板1与弹性压板2上,以用于限制底模板1和弹性压板2与两块叠合板10的相对位置。具体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对拉螺栓3包括对拉螺杆31、上垫片32、下垫片33、上螺母34和下螺母35。其中,对拉螺杆31穿设于底模板1与弹性压板2上,且对拉螺杆31的两端分别凸伸出底模板1的底部和弹性压板2的顶部;上垫片32套设于对拉螺杆31上,并压设于弹性压板2的顶部;下垫片33套设于对拉螺杆31上,并位于底模板1的底部;上螺母34螺纹连接于对拉螺杆31上,以通过旋转的方式靠近或远离上垫片32;下螺母35螺纹连接于对拉螺杆31上,以通过旋转的方式靠近或远离下垫片33。并且,本实施例中,对拉螺栓3为两个,两个对拉螺栓3呈直线形排列。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汇总,对拉螺栓3也可以是3个或3个以上,并且,多个对拉螺栓3可根据需要排列呈预设形状,例如:圆形、三角形或多边形等。
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免支撑式叠合板接缝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叠合板接缝结构可以在叠合板施工过程中作为接缝模板而不用下部支撑,节省了下部支模流程,减少下部支模工程量,节省成本,节省工期,尤其是在高支模处更有优势。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叠合板接缝结构布置灵活,轻便,可便于施工和运输。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叠合板接缝结构在混凝土达到强度后可拆除,从而能够循环利用。
<第二实施例>
如图5所示,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免支撑式叠合板接缝施工方法,具体包括步骤S1-S6:
S1:粘贴底模板1。
具体的,预先将镀锌钢板11和加强角钢12焊接固定,当叠合板10架设完成后,将镀锌钢板11顶面的两端分别通过双面胶粘贴在相邻两块叠合板10的底部。
S2:安装弹性压板2。
具体的,预先将支撑垫片302套设在支撑螺杆301上,为弹性压板2提供支撑基础;然后,通过弹性压板2的通孔安装在支撑螺杆301上,使得弹性压板2的端部压设在支撑垫片302上;最后,利用调节螺母303将弹性压板2的端部压紧固定。由此,采用相同的方式分别将弹性压板2的两端安装固定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该步骤S1与步骤S2无先后顺序,可依次进行安装,也可多人协作同时进行安装。
S3:压紧固定。
具体的,当底模板1与弹性压板2分别安装固定后,通过对拉螺栓3将底模板1与弹性压板2压紧固定,以限制底模板1和弹性压板2与两块叠合板10的相对位置。
S4:绑扎钢筋。
具体的,在接缝20处绑扎钢筋,并将钢筋与对拉螺栓3相遇处绑扎在一起,以提高叠合板接缝结构整体的稳定性。
S5:浇筑混凝土。
具体的,当完成钢筋的绑扎后,在接缝20内浇筑混凝土。
S6:模板结构拆除。
具体的,当浇筑完混凝土后,停置一段时间,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拧下上螺母34和下螺母35,从而将弹性压板2和底模板1分别拆下,以待下一次使用。
S7:余量切除。
具体的,当完成模板结构的拆除后,对拉螺杆21会保留在混凝土内,此时需要判断对拉螺杆21的突出部分是否超过建筑面层,若超过则采用切割机切除,若不超过则无需处理。
可以理解的是,该步骤S7只有在需要切除对拉螺杆21时才有,无需切除操作时,该步骤S7不存在。
<第三实施例>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建筑施工设备,其包括上述叠合板接缝结构。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免支撑式叠合板接缝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模板,设置于相邻两块叠合板的接缝下方,且所述底模板的两端分别与两块叠合板的底部可拆卸地连接;
弹性压板,设置于相邻两块叠合板的接缝上方,且所述弹性压板的两端分别与两块叠合板的顶部可拆卸地连接;
至少一个对拉螺栓,穿设于所述底模板与所述弹性压板上,以用于限制所述底模板和弹性压板与所述两块叠合板的相对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接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板包括镀锌钢板和加强角钢;
所述镀锌钢板的顶部贴合在相邻两块叠合板的底部,所述加强角钢固定于所述镀锌钢板的底部,以用于加强所述镀锌钢板的结构强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合板接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镀锌钢板顶部的两端分别通过粘胶粘贴于相邻两块叠合板的底部;
或,所述镀锌钢板顶部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于相邻两块叠合板的底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接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压板的两端分别通过支撑螺栓连接于两块叠合板的顶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叠合板接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螺栓包括:
支撑螺杆,设置于所述叠合板上,且所述支撑螺杆的顶端凸伸出所述叠合板的顶部;
支撑垫片,套设在所述支撑螺杆上,并压设在所述叠合板的顶部;其中,所述弹性压板的两端均开设有通孔,且所述弹性压板套设在所述支撑螺杆上,并压设在所述支撑垫片上方;
调节螺母,螺纹连接于所述支撑螺杆上,以通过旋转的方式靠近或远离所述垫片,从而压紧或松开所述弹性压板的端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接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板接缝结构包括多个对拉螺栓,且所述多个对拉螺栓排列呈预设形状;其中,所述预设形状至少包括直线形、圆形、三角形或多边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接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压板的中部凹陷,形成凹部,所述凹部面向所述相邻两块叠合板的接缝,以使所述弹性压板的下表面超出叠合板现浇混凝土完成面以上。
8.一种施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叠合板接缝结构。
CN202320524009.7U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免支撑式叠合板接缝结构及施工设备 Active CN2195692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24009.7U CN219569200U (zh)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免支撑式叠合板接缝结构及施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24009.7U CN219569200U (zh)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免支撑式叠合板接缝结构及施工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69200U true CN219569200U (zh) 2023-08-22

Family

ID=87670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24009.7U Active CN219569200U (zh)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免支撑式叠合板接缝结构及施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692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115486U (zh) 梁式模板连接结构及楼承板系统
CN109898714A (zh) 纤维片材混凝土双向叠合板密拼连接结构及实施方法
CN208072950U (zh) 一种组合定型钢模板
CN104863296A (zh) 一种整体模块式钢筋桁架楼层板及其施工方法
CN213174776U (zh) 一种后浇带用支模结构
CN212176559U (zh) 一种装配式结构间现浇带模板加固夹具
CN113530053A (zh) 一种槽钢加固免桁架钢筋叠合板
CN219569200U (zh) 一种免支撑式叠合板接缝结构及施工设备
CN116240986A (zh) 一种免支撑式叠合板接缝结构、施工方法及施工设备
CN215563552U (zh) 一种基于超高性能混凝土模板的预制墙板竖向连接构造
CN210563380U (zh) 一种建筑施工变形缝处组合模板
CN208633518U (zh) 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板吊模浇筑施工结构
CN207813014U (zh) 可周转式密肋板塑料膜壳接缝处理装置
CN218758706U (zh) 一种用于叠合板后浇带施工的模板加固体系
CN112031403A (zh) 一种用于钢筋绗架楼承板的可拆卸底板支架
CN220889122U (zh) 一种便于焊接的钢筋桁架楼承板
CN214615403U (zh) 墙板水平拼缝处木模板的加固结构
CN216552530U (zh) 一种带可拆卸模板的单面叠合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CN219365465U (zh) 一种楼板厚度控制装置
CN220814894U (zh) 装配式叠合楼板施工免撑模板装置
CN220058341U (zh) 一种用于连接高精度隔震支座的预埋件的定位结构
CN218264930U (zh)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接缝处模板安装装置
CN218541534U (zh) 一种用于地库顶板后浇带的upvc管砼柱支撑体系
CN214739879U (zh) 一种用于预制板间现浇带的模板支撑体系
CN217299397U (zh) 一种异形uhpc幕墙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