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58745U - 一种高效换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换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58745U
CN219558745U CN202320457587.3U CN202320457587U CN219558745U CN 219558745 U CN219558745 U CN 219558745U CN 202320457587 U CN202320457587 U CN 202320457587U CN 219558745 U CN219558745 U CN 2195587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heat exchange
sedimentation tank
inner cavity
exchange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5758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丽芳
顾剑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Panlong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Panlo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Panlong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Panlo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5758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587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587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587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废矿物油再生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高效换热系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沉淀池和蒸发器本体,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架,多个所述支架整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的左侧贯穿至沉淀池的内腔且与蒸发器本体的顶部连通,所述沉淀池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部贯穿至沉淀池内腔且与换热组件接触的清理组件。该高效换热系统,蒸发器本体使用时,使得液态油蒸馏呈气态油,通过换热组件将获取气态油中的热量,并对沉淀池内部的液态油进行加热,提高沉降速度,通过清理组件能够清理换热组件上的沉淀物,提高换热效率,整体结构实现了高效换热系统能量利用率高的目的,节能环保。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换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废矿物油再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换热系统。
背景技术
废矿物油从矿企业收集之后,加入絮凝剂进行沉降,脱水去杂后,蒸馏出不同的烷烃——精制段——加入其它助剂进行调和,得到润滑油。
中国专利CN209940914U公开了一种废矿物油电磁式负压蒸馏装置,包括储油罐、进油管、进油泵、蒸发器、冷凝器、冷凝罐、回油管、真空泵、凝液泵、第一缓冲罐、第二缓冲罐、若干成品储罐,所述储油罐通过进油管与进油泵进口端相连接,所述进油泵出口端通过管道与蒸发器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蒸发器底部固定连接有电磁加热器……。
通过上述对比文件结合现有的废矿物油再生装置,现有的废矿物油再生装置在对废矿物油进行蒸发后,气相油从蒸发器直接进入冷凝器,而气相油中含有大量的热量,冷凝器会将大量的热量直接散热在空气中,造成能源浪费,故而提出一种高效换热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高效换热系统,具备能量利用率高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废矿物油再生装置在对废矿物油进行蒸发后,气相油从蒸发器直接进入冷凝器,而气相油中含有大量的热量,冷凝器会将大量的热量直接散热在空气中,造成能源浪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换热系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沉淀池和蒸发器本体,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架,多个所述支架整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的左侧贯穿至沉淀池的内腔且与蒸发器本体的顶部连通,所述沉淀池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部贯穿至沉淀池内腔且与换热组件接触的清理组件。
所述换热组件包括与多个支架顶部固定连接的外壳,所述外壳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筒体,所述筒体的顶部连通有与蒸发器本体连通的气相管,所述筒体的外表面缠绕有左侧贯穿外壳并延伸至外壳内腔的循环管,所述外壳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循环泵,所述循环管的两段分别与循环泵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方案,启动循环泵带动循环水在循环管的内部循环流动,液态油现在蒸发器本体内部被蒸发后,通过气相管进入筒体的内腔,循环水在流动的过程中,会吸收气态右中的热量,并将热量输送至沉淀池的内腔,对正在沉淀的液态油进行加热,提高沉淀速率,实现了高效换热系统能量利用率高的目的,节能环保。
进一步,所述筒体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挡板,所述筒体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挡板,多个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相互交错分布。
通过上述方案,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设置能够减小气态油在筒体内部的流动速率,从而延长气态油与循环管的热交换时间,提高热量的利用率。
进一步,所述筒体的外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循环管缠绕于安装槽的内腔。
通过上述方案,安装槽的设置用于增加循环管和筒体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热交换率。
进一步,所述清理组件包括与沉淀池顶部固定连接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循环管接触的刮板,所述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部贯穿安装板的限位杆。
通过上述方案,驱动电机的启动带动旋转轴的转动,在限位杆的导向作用下,滑块在旋转轴进行左右运动,进而通过连接杆带动两个刮板进行左右运动,将循环管表面的沉淀物刮落,减小沉淀物对热传递的影响。
进一步,两个所述刮板呈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刮板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与循环管相适配的弧形槽。
通过上述方案,弧形槽的设置用于增加刮板和循环管的接触面积,清理更加干净。
进一步,所述旋转轴的外表面开设有外螺纹,所述滑块的内腔开设有与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
进一步,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长条通孔,所述长条通孔与限位杆相适配。
通过上述方案,长条通孔为限位杆左右运动的通道,从而限制了滑块的转动,使得旋转轴转动时,滑块不会跟随转动,而是进行左右运动。
进一步,所述限位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安装板顶部接触的支撑轮。
通过上述方案,支撑板和支撑轮的设置对滑块起到了支撑作用,从而使得刮板的左右运动更加稳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高效换热系统,蒸发器本体使用时,使得液态油蒸馏呈气态油,通过换热组件将获取气态油中的热量,并对沉淀池内部的液态油进行加热,提高沉降速度,通过清理组件能够清理换热组件上的沉淀物,提高换热效率,整体结构实现了高效换热系统能量利用率高的目的,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换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清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沉淀池;3、蒸发器本体;4、支架;5、换热组件;51、外壳;52、筒体;53、气相管;54、循环管;55、循环泵;56、第一挡板;57、第二挡板;58、安装槽;6、清理组件;61、安装板;611、长条通孔;62、驱动电机;63、旋转轴;64、滑块;65、连接杆;66、刮板;661、弧形槽;67、限位杆;68、支撑板;69、支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的一种高效换热系统,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沉淀池2和蒸发器本体3,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架4,多个支架4整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换热组件5,换热组件5的左侧贯穿至沉淀池2的内腔且与蒸发器本体3的顶部连通,沉淀池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部贯穿至沉淀池2内腔且与换热组件5接触的清理组件6。
换热组件5包括与多个支架4顶部固定连接的外壳51,外壳5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筒体52,筒体52的顶部连通有与蒸发器本体3连通的气相管53,筒体52的外表面缠绕有左侧贯穿外壳51并延伸至外壳51内腔的循环管54,外壳5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循环泵55,循环管54的两段分别与循环泵55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固定连接。
筒体52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挡板56,筒体52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挡板57,多个第一挡板56和第二挡板57相互交错分布;第一挡板56和第二挡板57的设置能够减小气态油在筒体52内部的流动速率,从而延长气态油与循环管54的热交换时间,提高热量的利用率。筒体52的外表面开设有安装槽58,循环管54缠绕于安装槽58的内腔,安装槽58的设置用于增加循环管54和筒体52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热交换率。
本实施例中的,启动循环泵55带动循环水在循环管54的内部循环流动,液态油现在蒸发器本体3内部被蒸发后,通过气相管53进入筒体52的内腔,循环水在流动的过程中,会吸收气态右中的热量,并将热量输送至沉淀池2的内腔,对正在沉淀的液态油进行加热,提高沉淀速率,实现了高效换热系统能量利用率高的目的,节能环保。
清理组件6包括与沉淀池2顶部固定连接的安装板61,安装板6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62,驱动电机6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旋转轴63,旋转轴63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滑块64,旋转轴63的外表面开设有外螺纹,滑块64的内腔开设有与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
滑块6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杆65,连接杆6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循环管54接触的刮板66,两个刮板66呈对称设置,两个刮板66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与循环管54相适配的弧形槽661,弧形槽661的设置用于增加刮板66和循环管54的接触面积,清理更加干净。滑块6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部贯穿安装板61的限位杆67,安装板61上开设有长条通孔611,长条通孔611与限位杆67相适配,长条通孔611为限位杆67左右运动的通道,从而限制了滑块64的转动,使得旋转轴63转动时,滑块64不会跟随转动,而是进行左右运动。
限位杆6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68,支撑板6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安装板61顶部接触的支撑轮69,支撑板68和支撑轮69的设置对滑块64起到了支撑作用,从而使得刮板66的左右运动更加稳定。
其中,驱动电机62的启动带动旋转轴63的转动,在限位杆67的导向作用下,滑块64在旋转轴63进行左右运动,进而通过连接杆65带动两个刮板66进行左右运动,将循环管54表面的沉淀物刮落,减小沉淀物对热传递的影响。
上述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蒸发器本体3使用时,使得液态油蒸馏呈气态油,气态油通过气相管53进入筒体52的内腔,启动循环泵55,使得循环管54内的循环水流动,气态油中的热量通过筒体52和循环管54传递给循环水,再通过循环水对沉淀池2内部的液态油进行加热,提高沉淀速率;启动驱动电机62带动旋转轴63的转动,通过滑块64和连接杆65的传动,即可带动两个刮板66左右运动,将循环管54表面的沉淀物刮落,提高导热效率,整体结构实现了高效换热系统能量利用率高的目的,节能环保。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高效换热系统,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沉淀池(2)和蒸发器本体(3),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架(4),多个所述支架(4)整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换热组件(5),所述换热组件(5)的左侧贯穿至沉淀池(2)的内腔且与蒸发器本体(3)的顶部连通,所述沉淀池(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部贯穿至沉淀池(2)内腔且与换热组件(5)接触的清理组件(6);
所述换热组件(5)包括与多个支架(4)顶部固定连接的外壳(51),所述外壳(5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筒体(52),所述筒体(52)的顶部连通有与蒸发器本体(3)连通的气相管(53),所述筒体(52)的外表面缠绕有左侧贯穿外壳(51)并延伸至外壳(51)内腔的循环管(54),所述外壳(5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循环泵(55),所述循环管(54)的两段分别与循环泵(55)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52)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挡板(56),所述筒体(52)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挡板(57),多个所述第一挡板(56)和第二挡板(57)相互交错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52)的外表面开设有安装槽(58),所述循环管(54)缠绕于安装槽(58)的内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组件(6)包括与沉淀池(2)顶部固定连接的安装板(61),所述安装板(6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62),所述驱动电机(6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旋转轴(63),所述旋转轴(63)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滑块(64),所述滑块(6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杆(65),所述连接杆(6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循环管(54)接触的刮板(66),所述滑块(6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部贯穿安装板(61)的限位杆(6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刮板(66)呈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刮板(66)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与循环管(54)相适配的弧形槽(66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63)的外表面开设有外螺纹,所述滑块(64)的内腔开设有与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61)上开设有长条通孔(611),所述长条通孔(611)与限位杆(67)相适配。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6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68),所述支撑板(6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安装板(61)顶部接触的支撑轮(69)。
CN202320457587.3U 2023-03-13 2023-03-13 一种高效换热系统 Active CN2195587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57587.3U CN219558745U (zh) 2023-03-13 2023-03-13 一种高效换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57587.3U CN219558745U (zh) 2023-03-13 2023-03-13 一种高效换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58745U true CN219558745U (zh) 2023-08-22

Family

ID=87670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57587.3U Active CN219558745U (zh) 2023-03-13 2023-03-13 一种高效换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587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27993B (zh) 一种机械蒸汽再压缩蒸发系统及节能方法
CN208208474U (zh) 一种变压器冷却装置
CN111589179A (zh) 节能的多功能润滑油生产设备的蒸馏装置
CN219558745U (zh) 一种高效换热系统
CN113713411A (zh) 一种亚磷酸薄膜蒸发系统
CN215403190U (zh) 一种浓缩液干燥装置
CN218545384U (zh) 一种热电厂循环水再利用装置
CN214892744U (zh) 一种快速清洁的换热器
CN113350832A (zh) 一种废油再生用杂质去除装置及工艺
CN113636707A (zh) 一种工业废水回用高效处理设备
CN219841672U (zh) 复合式冷凝器
CN219531688U (zh) 尾气降温冷却装置
CN219656375U (zh) 一种热泵机组蒸发器
CN220788149U (zh) 一种反渗透膜浓水回收用收集装置
CN100357677C (zh) 寒区污水冷热源污水伴热处理装置
CN221061765U (zh) 一种降膜蒸发器加热装置
CN220736221U (zh) 一种低能耗二异丁酯蒸馏分离装置
CN110822934B (zh) 一种蒸压釜蒸汽回收利用装置
CN216604114U (zh) 一种防结垢的真空低温蒸发结晶设备
CN105439222B (zh) 一种海水淡化系统用换热机构
CN220047106U (zh) 一种便于处理不同废水沸点的mvr降膜蒸发系统
CN112777661A (zh) 一种浓缩液干燥装置
CN219279554U (zh) 一种具有盐水分离功能的盐废水回用结构
CN212566998U (zh) 一种生活热水余热利用装置
CN213492014U (zh) 清洗剂回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