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41672U - 复合式冷凝器 - Google Patents

复合式冷凝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41672U
CN219841672U CN202320902981.3U CN202320902981U CN219841672U CN 219841672 U CN219841672 U CN 219841672U CN 202320902981 U CN202320902981 U CN 202320902981U CN 219841672 U CN219841672 U CN 2198416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cooling cylinder
pipe
condenser
b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0298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靳保强
徐涛
孟国良
金亮
岳孝霞
王磊
王宗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Feiyuan Synthetic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Feiyuan Synthetic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Feiyuan Synthetic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Feiyuan Synthetic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0298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416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416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416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式冷凝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面通过支架固定有冷却筒,所述冷却筒的左侧放置有圆形仓,所述冷却筒内设有冷凝组件,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驱动圆形仓左右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冷却筒的底面且靠近左侧处固定连通有进水管,所述冷却筒的顶面且靠近右侧处固定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圆形仓的左侧且靠近顶面处固定连通有输入管。该复合式冷凝器,在需要对冷凝组件进行清理时,通过驱动组件带动圆形仓向左移动,此时可对冷凝组件进行拆卸,冷凝管为两端缺失的直管,且通过螺纹的方式进行连接,方便拆卸下来进而清理内部污垢,避免污垢较厚影响热交换效率进而降低冷凝效果,更加实用。

Description

复合式冷凝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式冷凝器技术领域,具体为复合式冷凝器。
背景技术
冷凝器为制冷系统的机件,属于换热器的一种,能把气体或蒸气转变成液体,将管子中的热量,以很快的方式,传到管子附近的空气中,冷凝器工作过程是个放热的过程,所以冷凝器温度都是较高的,在蒸馏过程中,把蒸气转变成液态的装置也称为冷凝器,所有的冷凝器都是把气体或蒸气的热量带走而运转的。
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 217541146 U)公开了一种复合型蒸发式冷凝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固定套接有冷凝管,箱体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水箱,所述箱体的左侧固定安装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排水口固定连通有水管,所述水管外表面的右侧固定连通有安装管,所述水管的底端固定连通有安装块,通过设置循环泵、水管、安装管和安装块,由于循环泵的运行,将会抽取水箱内部的水分,使得转化为水流通过排水口进入水管的内部,此时通过水管底部的喷头将会对冷凝管的顶部进行喷淋,同时通过安装管和安装块将会对冷凝管的内侧进行喷淋,从而使得对冷凝管喷淋的更加均匀,加快对制冷剂气体的冷却速度。
但是,上述检索专利还存在许不足,当管道内部使用较长时间后会形成污垢,污垢会影响传热效率,而上述检索专利其装置内部管道多呈蜿蜒曲折状,导致管道不方便进行拆装,在后续清理时不够方便,故而提出复合式冷凝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复合式冷凝器,具备方便拆卸清洁内部污垢等优点,解决了上述检索专利在使用时不方便清洁管道污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复合式冷凝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面通过支架固定有冷却筒,所述冷却筒的左侧放置有圆形仓,所述冷却筒内设有冷凝组件,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驱动圆形仓左右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冷却筒的底面且靠近左侧处固定连通有进水管,所述冷却筒的顶面且靠近右侧处固定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圆形仓的左侧且靠近顶面处固定连通有输入管,所述圆形仓的左侧且靠近底面处固定连通有输出管。
所述冷凝组件包括水平固定在圆形仓内壁之间的隔板,所述冷却筒右侧的内壁上固定有连接仓,所述连接仓的左侧开设有多个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外周壁上固定有两个抵接板,所述圆形仓的右侧开设有多个插孔,所述冷凝管的左端插接在插孔内。
进一步,所述冷却筒的形状为内部中空且左侧面缺失的圆柱体,所述圆形仓的直径大于冷却筒的直径,所述冷却筒的左侧固定有环形橡胶垫,所述输入管位于隔板的上方,所述输出管位于隔板的底部。
进一步,所述隔板将圆形仓分隔成上下两个空间,多个所述冷凝管均分为三组,三组所述冷凝管呈上下分布,顶部两组所述冷凝管与隔板顶部的空间连通,最底部一组所述冷凝管与隔板底部的空间连通。
进一步,所述冷凝管为两端缺失的铜管,所述冷凝管的外周壁上且靠近右端处开设有与螺纹孔相适配的螺纹槽,同一冷凝管上两个所述抵接板相背的一侧均固定有环形密封垫。
进一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在底板顶面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主动轮,所述冷却筒的正面与背面均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左侧设有水平贯穿固定板并与其转动连接的螺纹筒,所述螺纹筒的右端固定有从动轮,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设有使二者传动连接的皮带,所述螺纹筒内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左侧固定有一端固定在圆形仓外周壁上的连接块。
进一步,所述螺纹筒通过轴承与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轮的外周壁上开设有两个用放置皮带的凹槽,两个所述螺杆的螺纹方向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复合式冷凝器,在使用时,将需要冷凝的蒸气通过输入管通入圆形仓内,并进入冷凝组件进行冷凝,冷凝组件位于冷却筒内,在进行冷凝时,将外界冷却液通过进水管通入冷却筒,并从出水管排出,可以带走冷凝组件的热量,进而保障冷凝组件的冷凝效果。
该复合式冷凝器,在需要对冷凝组件进行清理时,通过驱动组件带动圆形仓向左移动,此时可对冷凝组件进行拆卸,冷凝管为两端缺失的直管,且通过螺纹的方式进行连接,方便拆卸下来进而清理内部污垢,避免污垢较厚影响热交换效率进而降低冷凝效果,更加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冷凝组件的正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驱动组件的侧视示意图。
图中:1底板、2冷却筒、3圆形仓、4冷凝组件、401隔板、402连接仓、403螺纹孔、404冷凝管、405抵接板、406插孔、5驱动组件、501电机、502主动轮、503固定板、504螺纹筒、505从动轮、506皮带、507螺杆、508连接块、6进水管、7出水管、8输入管、9输出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施例中的复合式冷凝器,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面通过支架固定有冷却筒2,冷却筒2的底面且靠近左侧处固定连通有进水管6,冷却筒2的顶面且靠近右侧处固定连通有出水管7,在使用时,将外界冷却液通过泵体与进水管6输送至冷却筒2内,使其慢慢灌满冷却筒2并从出水管7排出,冷却筒2的左侧放置有圆形仓3,圆形仓3的左侧且靠近顶面处固定连通有输入管8,圆形仓3的左侧且靠近底面处固定连通有输出管9,冷却筒2内设有冷凝组件4,在进行冷凝时,将需要冷凝的蒸气通过输入管8通入圆形仓3内并进入冷凝组件4进行冷凝,冷凝组件4位于冷却筒2内会与冷却液进行热交换,带走冷凝组件4的热量进而完成冷凝,冷凝液则从输出管9排出,底板1上设有用于驱动圆形仓3左右移动的驱动组件5,在需要对冷凝组件4进行清理时,通过驱动组件5带动圆形仓3向左移动,为冷凝组件4的拆卸提供便利,进而方便清理冷凝组件4内部的污垢,避免污垢较厚影响热交换效率进而降低冷凝效果,更加实用。
冷凝组件4包括水平固定在圆形仓3内壁之间的隔板401,隔板401将圆形仓3分隔成上下两个空间,输入管8位于隔板401的上方,输出管9位于隔板401的底部,冷却筒2右侧的内壁上固定有连接仓402,连接仓402的左侧开设有多个螺纹孔403,螺纹孔403内螺纹连接有冷凝管404,多个冷凝管404均分为三组,三组冷凝管404呈上下分布,顶部两组冷凝管404与隔板401顶部的空间连通,在进行冷凝时,将蒸气通过输入管8通入圆形仓3的顶部空间内,进一步进入顶部两组冷凝管404内,冷凝管404浸没在冷却筒2内与冷却液进行热交换,进而对内部蒸气进行冷凝,冷凝液则向右慢慢流进连接仓402内,最底部一组冷凝管404与隔板401底部的空间连通,通过最底部一组冷凝管404回流进圆形仓3底部空间内,最后通过输出管9排出,冷凝管404的外周壁上固定有两个抵接板405,圆形仓3的右侧开设有多个插孔406,冷凝管404的左端插接在插孔406内,冷凝管404为两端缺失的铜管,冷凝管404的外周壁上且靠近右端处开设有与螺纹孔403相适配的螺纹槽,同一冷凝管404上两个抵接板405相背的一侧均固定有环形密封垫,冷凝管404的左端与圆形仓3插接,并通过左侧抵接板405抵接密封,右端通过螺纹孔403与连接仓402螺纹连接,并通过右侧抵接板405抵接密封,方便将其拧下进而清理内部污垢。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冷凝水流动,在安装冷凝管404时,可使顶部两组冷凝管404的中垂线向右侧倾斜,底部一组冷凝管404的中垂线向左侧倾斜。
冷却筒2的形状为内部中空且左侧面缺失的圆柱体,圆形仓3的直径大于冷却筒2的直径,冷却筒2的左侧固定有环形橡胶垫。
请参阅图1与图3,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5包括固定在底板1顶面的电机501,电机501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主动轮502,在需要清理冷凝管404内部污垢时,启动电机501,电机501带动主动轮502转动,冷却筒2的正面与背面均固定有固定板503,固定板503的左侧设有水平贯穿固定板503并与其转动连接的螺纹筒504,螺纹筒504的右端固定有从动轮505,主动轮502与从动轮505之间设有使二者传动连接的皮带506,进一步,主动轮502通过两个皮带506带动两个从动轮505转动,两个从动轮505带动两个螺纹筒504转动,螺纹筒504内螺纹连接有螺杆507,螺杆507的左侧固定有一端固定在圆形仓3外周壁上的连接块508,螺纹筒504转动进而驱动其内部的螺杆507向左侧移动,螺杆507通过连接块508带动圆形仓3向左侧移动,此时,圆形仓3与冷凝管404的左端脱离,便可转动冷凝管404进而将其从连接仓402上拆卸下来清理内部污垢。
螺纹筒504通过轴承与固定板503转动连接,主动轮502的外周壁上开设有两个用放置皮带506的凹槽,两个螺杆507的螺纹方向相同。
上述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在使用时,将冷却液通过泵体与进水管6输送至冷却筒2内,使其浸没冷凝管404,将蒸气通过输入管8通入圆形仓3进一步进入冷凝管404,冷凝管404浸没在冷却筒2内与冷却液进行热交换,进而对内部蒸气进行冷凝,冷凝液则向右慢慢流进连接仓402内,并通过底部冷凝管404回流进圆形仓3,最后通过输出管9排出,冷凝管404的左端与圆形仓3插接,并通过左侧抵接板405抵接密封,右端通过螺纹孔403与连接仓402螺纹连接,并通过右侧抵接板405抵接密封,方便将其拧下进而清理内部污垢。
在需要清理冷凝管404内部污垢时,启动电机501,电机501带动主动轮502转动,主动轮502通过两个皮带506带动两个从动轮505转动,两个从动轮505带动两个螺纹筒504转动,进而驱动其内部的螺杆507向左侧移动,螺杆507通过连接块508带动圆形仓3向左侧移动,进而为冷凝组件4的拆卸通提供便利。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控制的,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电源的提供也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实用新型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复合式冷凝器,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面通过支架固定有冷却筒(2),所述冷却筒(2)的左侧放置有圆形仓(3),所述冷却筒(2)内设有冷凝组件(4),所述底板(1)上设有用于驱动圆形仓(3)左右移动的驱动组件(5),所述冷却筒(2)的底面且靠近左侧处固定连通有进水管(6),所述冷却筒(2)的顶面且靠近右侧处固定连通有出水管(7),所述圆形仓(3)的左侧且靠近顶面处固定连通有输入管(8),所述圆形仓(3)的左侧且靠近底面处固定连通有输出管(9);
所述冷凝组件(4)包括水平固定在圆形仓(3)内壁之间的隔板(401),所述冷却筒(2)右侧的内壁上固定有连接仓(402),所述连接仓(402)的左侧开设有多个螺纹孔(403),所述螺纹孔(403)内螺纹连接有冷凝管(404),所述冷凝管(404)的外周壁上固定有两个抵接板(405),所述圆形仓(3)的右侧开设有多个插孔(406),所述冷凝管(404)的左端插接在插孔(406)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筒(2)的形状为内部中空且左侧面缺失的圆柱体,所述圆形仓(3)的直径大于冷却筒(2)的直径,所述冷却筒(2)的左侧固定有环形橡胶垫,所述输入管(8)位于隔板(401)的上方,所述输出管(9)位于隔板(401)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401)将圆形仓(3)分隔成上下两个空间,多个所述冷凝管(404)均分为三组,三组所述冷凝管(404)呈上下分布,顶部两组所述冷凝管(404)与隔板(401)顶部的空间连通,最底部一组所述冷凝管(404)与隔板(401)底部的空间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404)为两端缺失的铜管,所述冷凝管(404)的外周壁上且靠近右端处开设有与螺纹孔(403)相适配的螺纹槽,同一冷凝管(404)上两个所述抵接板(405)相背的一侧均固定有环形密封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5)包括固定在底板(1)顶面的电机(501),所述电机(501)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主动轮(502),所述冷却筒(2)的正面与背面均固定有固定板(503),所述固定板(503)的左侧设有水平贯穿固定板(503)并与其转动连接的螺纹筒(504),所述螺纹筒(504)的右端固定有从动轮(505),所述主动轮(502)与从动轮(505)之间设有使二者传动连接的皮带(506),所述螺纹筒(504)内螺纹连接有螺杆(507),所述螺杆(507)的左侧固定有一端固定在圆形仓(3)外周壁上的连接块(50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式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筒(504)通过轴承与固定板(503)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轮(502)的外周壁上开设有两个用放置皮带(506)的凹槽,两个所述螺杆(507)的螺纹方向相同。
CN202320902981.3U 2023-04-21 2023-04-21 复合式冷凝器 Active CN2198416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02981.3U CN219841672U (zh) 2023-04-21 2023-04-21 复合式冷凝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02981.3U CN219841672U (zh) 2023-04-21 2023-04-21 复合式冷凝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41672U true CN219841672U (zh) 2023-10-17

Family

ID=88304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02981.3U Active CN219841672U (zh) 2023-04-21 2023-04-21 复合式冷凝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416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36223B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CN203893703U (zh) 用于火电厂的蒸发冷却器闭式循环冷却水装置
CN103527267B (zh) 一种采用板式蒸发冷凝器组的直接空冷机组系统
CN217504039U (zh) 立管式冷凝器
CN219841672U (zh) 复合式冷凝器
CN205061601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14582760U (zh) 一种高效收水散热的冷却塔填料装置
CN209130848U (zh) 一种锅炉连续排污扩容器
CN105864411A (zh) 一种用于传动箱的散热装置
CN109292860A (zh) 降膜蒸发耦合吸收式制冷高盐污水处理设备和高盐污水处理方法
RU2115737C1 (ru) Многокорпусная выпарная установка
CN211142566U (zh) 一种滚筒洗衣机的干洗溶剂蒸馏净化系统
CN114264090A (zh) 一种高效换热带有防腐蚀除油涂层的蒸发器
CN208059658U (zh) 一种蒸发冷凝两用换热器
CN207847902U (zh) 一种空压站系统
CN205461082U (zh) 卧式mvc蒸发器
CN219290643U (zh) 一种氯甲烷冷却回收设备
CN2487746Y (zh) 高效脱气装置
CN216997743U (zh) 一种利用低品位热能的低温蒸馏污水处理装置
CN110617717A (zh) 一种顺流式蒸发凝汽器
CN220434966U (zh) 一种不结垢水循环冷却系统
CN219558745U (zh) 一种高效换热系统
CN212390647U (zh) 直热式二类热泵
CN209013524U (zh) 新型浴池专用污水源热泵机组
CN219307949U (zh) 一种方便清洁的钛管蒸发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