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54146U - 一种手持式电源线端子连接机头及电源线端子连接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持式电源线端子连接机头及电源线端子连接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54146U
CN219554146U CN202320825520.0U CN202320825520U CN219554146U CN 219554146 U CN219554146 U CN 219554146U CN 202320825520 U CN202320825520 U CN 202320825520U CN 219554146 U CN219554146 U CN 2195541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guide groove
assembly
wiring
power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2552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挺
陈锡雁
梁郁庆
卢列益
温国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Tianxi Kitchen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Tianxi Kitchen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Tianxi Kitchen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Tianxi Kitchen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2552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541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541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541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持式电源线端子连接机头及电源线端子连接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端子连接机无法连续的将接线端子输送到接线工位上,导致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一种手持式电源线端子连接机头,包括:安装座;冲压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冲压组件包括上模块和与上模块相配合的下模块且上模块和下模块之间设有接线工位;送料组件,包括用于传送铜带端子的导向槽、位于所述导向槽上方的拨料板以及驱动拨料板沿导向槽往复运动的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通过驱动拨料板沿导向槽往复运动将导向槽内的铜带端子逐个送至所述接线工位。本实用新型能够连续将铜带端子逐个送至接线工位,接线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手持式电源线端子连接机头及电源线端子连接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源线端子连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持式电源线端子连接机头及电源线端子连接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生产电器产品如空气炸锅、空气烤箱等,其内部的电源导线的连接方式大多都是通过接线帽将多根电源导线固定在一起,但是接线帽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其本身会产生松脱的风险,导致发生短接的问题。目前出现了一种端子连接机,利用接线端子将电源导线连接在一起,但是目前的端子连接机无法连续的将接线端子输送到接线工位上,并且生产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持式电源线端子连接机头及电源线端子连接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端子连接机无法连续的将接线端子输送到接线工位上,导致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持式电源线端子连接机头,包括:
安装座;
冲压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冲压组件包括上模块和与上模块相配合的下模块且上模块和下模块之间设有接线工位;所述上模块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下模块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且位于所述上模块的正下方;
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且用于驱动所述上模块朝向所述下模块下压;以及,
送料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且位于所述接线工位的后方,所述送料组件包括用于传送铜带端子的导向槽、位于所述导向槽上方的拨料板以及驱动拨料板沿导向槽往复运动的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通过驱动拨料板沿导向槽往复运动将导向槽内的铜带端子逐个送至所述接线工位。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向槽的输入端上侧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导向槽之间形成导向通道,并且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用于使所述盖板上升或下降的升降组件。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多个铜带端子通常是通过料带连接在一起,由于用于连接铜带端子的料带有一定的弹性,因此需要防止其在导向槽内发生翘曲,盖板通过盖设在导向槽的上表面,与导向槽之间形成仅能允许铜带端子水平穿过的导向通道,能够防止铜带端子发生上下或左右方向的翘曲。
同时,由于铜带端子与导向通道的侧壁之间的缝隙极窄,导致工人首次将铜带端子穿入导向槽内时操作非常不方便,因此设置升降组件用于将盖板向上升起,使导向通道的入口打开,从而在试机或更换新的铜带卷子卷材时,便于工人将铜带端子从导向槽的输入端穿入。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与所述盖板固定连接的导向杆、用于使盖板上升的凸轮扳手和用于使盖板下降的弹簧;所述导向杆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且导向杆的下端设有凸块,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凸块之间,所述凸轮扳手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且位于所述盖板的下侧。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当转动凸轮扳手使导向杆和盖板上升时,弹簧被压缩,且导向通道的入口变大,从而便于将铜带端子从导向槽的输入端穿入;在穿入的工作完成之后,可通过转动凸轮扳手,弹簧在自身弹力作用下,使导向杆和盖板下降,从而使盖板盖设在导向槽的输入端上侧。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向槽上方设有用于防止导向槽内的铜带端子翘曲的长条形的且具有弹性的压板;所述压板远离接线工位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盖板的上侧,且压板靠近接线工位的一端向导向槽的底部弯曲形成用于防止导向槽内的铜带端子后退的止逆端。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有弹性的压板通过压在铜带端子的上表面,能够防止铜带端子向上翘曲;同时在压板上设置的止逆端可通过抵靠在铜带端子上,从而防止铜带端子后退,使铜带端子在送料组件的作用下能够向前逐个到达接线工位上。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气缸、与所述导向槽平行的导轨以及滑动设置在所述导轨上且与所述气缸的输出端相连的滑块;
所述拨料板转动设置在所述滑块上,且所述拨料板与所述滑块之间设有使所述拨料板靠近所述接线工位的一端朝向所述导向槽底部下压的弹性组件。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在气缸的作用下,滑块通过带动拨料板往复滑动,将铜带端子逐个送至接线工位。由于相邻的两个铜带端子有一定的间隔距离,并且每个铜带端子有一定的高度,因此当拨料板向后滑动一个铜带端子的距离时,其靠近接线工位的一端将会先向上抬起,之后在弹性组件的作用下,拨料板靠近接线工位的一端朝向导向槽底部下压从而抵靠在下一个铜带端子上,在气缸的作用下,拨料板通过抵靠在铜带端子上将其驱动向前,从而将铜带端子逐个送至接线工位上。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性组件为弹簧,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拨料板远离所述接线工位的一端与所述滑块之间;
或者,所述弹性组件为扭簧,所述扭簧设置在所述拨料板与所述滑块之间。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座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安装座和固定底座且固定底座位于第一驱动组件安装座的下侧;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安装座上,所述冲压组件和送料组件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上;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设有上模块导向块,所述上模块的上端与上模块导向块固定连接,下端设有开口向下且与下模块对应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底部设有切刀;所述上模块导向块与固定底座之间设有导向组件;
所述固定底座上设有下模块固定块,所述下模块通过下模块固定块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底座上。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向槽包括用于输送铜带端子的接线端子的第一导向槽和用于输送铜带端子的料带的第二导向槽;
所述固定底座上位于第二导向槽的输出端前侧设有端子导向块,所述端子导向块位于所述上模块和下模块的同一侧,所述端子导向块上设有与第二导向槽平行且用于输送铜带端子的料带的第三导向槽。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源线端子接线机,包括主机和第一方面的方案中所述的一种手持式电源线端子连接机头,所述主机上设有主机连接杆,所述主机连接杆与所述安装座之间设有第一调节组件;
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缓冲器、第一竖向连接座、第二竖向连接座、第一摇杆和第二摇杆,并且所述第一摇杆位于所述第二摇杆的上方;所述第一摇杆和第二摇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竖向连接座和第二竖向连接座铰接,并且第一摇杆、第二摇杆、第一竖向连接座和第二竖向连接座组成平行四边形;
所述第一竖向连接座转动套接在所述主机连接杆上,所述第二竖向连接座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缓冲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摇杆和第一竖向连接座铰接。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竖向连接座转动套接在主机连接杆上,使得整个机头部分可以通过水平转动向左或向右调节;在缓冲器的作用下,整个机头部分可以上下调节高度。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机与所述主机连接杆之间还设有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主机上的纵向导杆、滑动设置在所述纵向导杆上且与主机连接杆相连的连接架以及用于使安装座、第一调节组件和连接架沿所述纵向导杆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
所述连接架一端滑动套接在所述纵向导杆上,另一端与所述主机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上端带有转动手柄的螺杆,所述螺杆与连接架螺纹连接;通过旋转所述转动手柄可使所述连接架沿所述纵向导杆上下移动;
所述连接架上还设有用于悬挂铜带端子卷材的悬挂杆。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批量的铜带端子通常以卷材的形式存放,因此设置悬挂杆用于悬挂铜带端子卷材。第二调节组件可对整个机头部分进行上下高度的较大幅度调节,通过与第一调节组件进行配合,使悬挂杆上的铜带卷子卷材的放料端能够与导向槽的输入端保持在同一高度,避免铜带端子发生翘曲。
并且,在对空气炸锅等电器内部的电源导线进行接线时,由于电器的高度以及需要连接的电源导线的所在的部位都不同,因此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配合对机头进行调节,能够将机头调节至合适的角度或高度,方便工人进行接线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送料组件包括用于传送接线的铜带端子的导向槽、位于所述导向槽上方的拨料板以及驱动拨料板沿导向槽往复运动的第二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带动拨料板每往复运动一次,可将铜带端子向前传送单个端子的距离。使得用于接线的整卷的铜带端子能够在送料组件的作用下沿导向槽逐个传送至接线工位上,在接线的过程中工艺连贯性更好,效率更高。同时将铜带端子沿导向槽进行传送,利用导向槽对铜带端子进行上下或左右方向的约束使其只能向前,还能够避免铜带端子产生翘曲变形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冲压组件包括上模块和下模块以及在上模块和下模块之间设置接线工位,在接线时,先将需要连接的电源导线端子置于接线工位的铜带端子上,之后在第一驱动组件的作用下,上模块压向下模块,从而将接线工位上的铜带端子裹紧成型并包裹住导线,从而将两根或若干根导线接在一起,连接后更为紧密,质量更可靠,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松脱,安全性更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电源线端子连接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手持式电源线端子连接机头的第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手持式电源线端子连接机头的送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手持式电源线端子连接机头的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手持式电源线端子连接机头及电源线端子连接机的铜带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手持式电源线端子连接机头及电源线端子连接机的上模块和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安装座;111-第一驱动组件安装座;112-固定底座;113-第一滑块导向槽;114-第二滑块导向槽;115-手柄;2-主机;211-主机连接杆;212-缓冲器;213-第一竖向连接座;214-第二竖向连接座;215-第一摇杆;216-第二摇杆;3-第一驱动组件;4-导向座;41-导向槽;411-第一导向槽;412-第二导向槽;413-第三导向槽;5-盖板;6-压板;611-止逆端;7-拨料板;8-气缸;9-滑块;911-铰接槽;10-导轨;11-弹性组件;12-上模块导向块;121-第一滑块;122-第二滑块;13-上模块;131-切刀;14-下模块;15-下模块固定块;16-端子导向块;17-铜带端子;171-接线端子;172-料带;173-端子连接片;18-升降组件;181-导向杆;182-凸块;183-凸轮扳手;184-弹簧;19-导杆;20-连接架;21-螺杆;22-转动手柄;23-悬挂杆;24-接线工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持式电源线端子连接机头,包括:
安装座1;
冲压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上,所述冲压组件包括上模块13和与上模块13相配合的下模块14且上模块13和下模块14之间设有接线工位24;所述上模块13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上,所述下模块14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上且位于所述上模块13的正下方;
第一驱动组件3,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上且用于驱动所述上模块13朝向所述下模块14下压;以及,
送料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上且位于所述接线工位24的后方,所述送料组件包括用于传送铜带端子17的导向槽41、位于所述导向槽41上方的拨料板7以及驱动拨料板7沿导向槽41往复运动的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通过驱动拨料板7沿导向槽41往复运动将导向槽41内的铜带端子17逐个送至所述接线工位24。
如图6和图7所示,为本实施例中用于接线的铜带端子17,包括用于连接电源导线的接线端子171、用于将多个接线端子171串联在一起的料带172以及用于将单个接线端子171和料带172连接在一起的端子连接片173。当上模块13压向下模块14时,上模块13上的切刀131与下模块14的上定位部接触,使接线端子171由外向内成型,同时将接线端子171内的电源线头由外向内包裹,同时上模块13中的切刀131将端子连接片173切断,完成接线流程。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第一驱动组件3可以为气缸8,气缸8的输出端与上模块13相连。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气缸8、与所述导向槽41平行的导轨10以及滑动设置在所述导轨10上且与所述气缸8的输出端相连的滑块9;
所述拨料板7转动设置在所述滑块9上,且所述拨料板7与所述滑块9之间设有使所述拨料板7靠近所述接线工位24的一端朝向所述导向槽41底部下压的弹性组件11。滑块9上设有铰接槽911,拨料板7铰接在铰接槽911内。
其中,拨料板7的前端可设置成尖端朝下的三角形,便于抵靠在接线端子171的后侧从而将接线端子171向前推动。由于相邻的两个铜带端子17有一定的间隔距离,并且每个铜带端子17的接线端子171有一定的高度,因此当气缸8通过滑块9带动拨料板7向后滑动一个铜带端子17的距离时,拨料板7的前端将会先向上抬起,之后在弹性组件11的作用下,拨料板7前端朝向导向槽41底部下压从而抵靠在下一个接线端子171上,在气缸8向前伸出时,拨料板7通过抵靠在接线端子171上将铜带端子17向接线工位24上推动,如此反复可将一卷铜带端子17逐个送至接线工位24上。
其中,所述弹性组件11的作用在于使拨料板7的前端向下抵靠在接线端子171上,本实施例提供了两种作为弹性组件11的实施方式:
第一种,如图4所示,所述弹性组件11为弹簧184,所述弹簧184设置在所述拨料板7远离所述接线工位24的一端与所述滑块9之间;
第二种,所述弹性组件11为扭簧,所述扭簧设置在所述拨料板7与所述滑块9之间。
在上述任一方案的基础上,如图4和图5所示,为了便于工人将铜带端子17从导向槽41的输入端首次穿入,同时又能防止铜带端子17翘曲,本实施例在所述导向槽41的输入端上侧设有盖板5,所述盖板5与所述导向槽41之间形成导向通道,并且所述安装座1上设有用于使所述盖板5上升或下降的升降组件18。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作为升降组件18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升降组件18包括与所述盖板5固定连接的导向杆181、用于使盖板5上升的凸轮扳手183和用于使盖板5下降的弹簧184;所述导向杆181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上且导向杆181的下端设有凸块182,所述弹簧184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与所述凸块182之间,所述凸轮扳手183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座1上且位于所述盖板5的下侧。导向杆181可以为螺丝,且从安装座1的下端穿过安装座1后通过螺母与盖板5固定连接。当转动凸轮扳手183使导向杆181和盖板5上升时,弹簧184被压缩,且由于盖板5上升使导向通道的入口变大,从而便于将铜带端子17从导向槽41的输入端穿入;在穿入的工作完成之后,可通过转动凸轮扳手183,弹簧184在自身弹力作用下,使导向杆181和盖板5下降,从而使盖板5盖设在导向槽41的输入端上侧。
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由于多个铜带端子17在连接后通常都是以卷的形式出现,为了防止铜带端子17在导向槽41内传送时出现翘曲不平,本实施例在所述导向槽上方设有用于防止导向槽内的铜带端子翘曲的长条形的且具有弹性的压板;所述压板6远离接线工位2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盖板5的上侧,且压板6靠近接线工位24的一端向导向槽41的底部弯曲形成用于防止导向槽41内的铜带端子17后退的止逆端611。压板6上设置的止逆端611可通过抵靠在接线端子171上,从而在拨料板7向后移动时,避免铜带端子17发生后退的现象,使得气缸8每往复运动一次,可将一个铜带端子17传送至接线工位24上。
在上述任一方案的基础上,如图1、图2、图3和图7所示,所述安装座1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安装座111和固定底座112且固定底座112位于第一驱动组件安装座111的下侧;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安装座111上,所述冲压组件和送料组件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112上;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的输出端设有上模块导向块12,所述上模块13的上端与上模块导向块12固定连接,下端设有开口向下且与下模块14对应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底部设有切刀131;所述上模块导向块12与固定底座112之间设有导向组件;导向组件包括设置在固定底座112上且位于上模块导向块12的左、右两侧的第一滑块导向槽113和第二滑块导向槽114,导向组件还包括设置在上模块导向块12左、右两侧的第一滑块121和第二滑块122,第一滑块121和第二滑块122分别滑动设置在第一滑块导向槽113和第二滑块导向槽114内;
所述固定底座112上设有下模块固定块15,所述下模块14通过下模块固定块15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底座112上。在固定底座112上还设有导向座4,导向槽41设置在导向座4上。
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导向槽41包括用于输送铜带端子17的接线端子171的第一导向槽411和用于输送铜带端子17的料带172的第二导向槽412;第一导向槽411和第二导向槽412辅助配合可将铜带端子17展平,防止其翘曲。
所述固定底座112上位于第二导向槽412的输出端前侧设有端子导向块16,所述端子导向块16位于所述上模块13和下模块14的同一侧,所述端子导向块16上设有与第二导向槽412平行且用于输送铜带端子17的料带172的第三导向槽413。第三导向槽413位于接线工位24的左侧,用于辅助将接线端子171定位到接线工位24上,从而便于进行接线。
实施例二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线端子接线机,包括主机2和实施例一中所述的一种手持式电源线端子连接机头,所述主机2上设有主机连接杆211,所述主机连接杆211与所述安装座1之间设有第一调节组件。
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缓冲器212、第一竖向连接座213、第二竖向连接座214、第一摇杆215和第二摇杆216,并且所述第一摇杆215位于所述第二摇杆216的上方;所述第一摇杆215和第二摇杆21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竖向连接座213和第二竖向连接座214铰接,并且第一摇杆215、第二摇杆216、第一竖向连接座213和第二竖向连接座214组成平行四边形;
所述第一竖向连接座213转动套接在所述主机连接杆211上,所述第二竖向连接座214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座1上;所述缓冲器2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摇杆215和第一竖向连接座213铰接。
其中,缓冲器212可以为伸缩杆,第一竖向连接座213转动套接在主机连接杆211上,使得整个机头部分可以通过水平转动在左右范围内调节;在缓冲器212的作用下,整个机头部分可以上下调节高度,为了便于工人调节,在安装座1上还设有握持手柄115。
所述主机2与所述主机连接杆211之间还设有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主机2上的纵向导杆19、滑动设置在所述纵向导杆19上且与主机连接杆211相连的连接架20以及用于使安装座1、第一调节组件和连接架20沿所述纵向导杆19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
所述连接架20一端滑动套接在所述纵向导杆19上,另一端与所述主机连接杆211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上端带有转动手柄22的螺杆21,所述螺杆21与连接架20螺纹连接;通过旋转所述转动手柄22可使所述连接架20沿所述纵向导杆19上下移动;通过上下移动,可以将整个机头部分上下调节。
所述连接架20上还设有用于悬挂铜带端子17卷材的悬挂杆23。
工作原理说明:
本实施例的电源线端子连接机在使用时,可通过转动凸轮扳手183使盖板5向上升起,从而使导向通道的入口变大,便于将铜带端子17从导向槽41穿入。
通过控制第二驱动组件的气缸8可将铜带端子17逐个送至接线工位24上,当气缸8通过滑块9带动拨料板7向后滑动一个铜带端子17的距离时,拨料板7的前端将会先向上抬起,之后在弹性组件11的作用下,拨料板7前端朝向导向槽41底部下压从而抵靠在下一个接线端子171上,在气缸8向前伸出时,拨料板7通过抵靠在接线端子171上将铜带端子17向接线工位24上推动,如此反复可将一卷铜带端子17逐个送至接线工位24上。
在接线时,首先将需要连接的电源导线端子置于接线工位24的铜带端子17上,按下按钮使第一驱动组件3的气缸8工作,并驱使上模块13压向下模块14,当上模块13压向下模块14时,上模块13上的切刀131与下模块14的上定位部接触,使接线端子171由外向内成型,同时将接线端子171内的电源线端子由外向内包裹,同时上模块13中的切刀131将端子连接片173切断,完成接线过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手持式电源线端子连接机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座;
冲压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冲压组件包括上模块和与上模块相配合的下模块且上模块和下模块之间设有接线工位;所述上模块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下模块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且位于所述上模块的正下方;
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且用于驱动所述上模块朝向所述下模块下压;以及,
送料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且位于所述接线工位的后方,所述送料组件包括用于传送铜带端子的导向槽、位于所述导向槽上方的拨料板以及驱动拨料板沿导向槽往复运动的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通过驱动拨料板沿导向槽往复运动将导向槽内的铜带端子逐个送至所述接线工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电源线端子连接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的输入端上侧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导向槽之间形成导向通道,并且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用于使所述盖板上升或下降的升降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持式电源线端子连接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与所述盖板固定连接的导向杆、用于使盖板上升的凸轮扳手和用于使盖板下降的弹簧;所述导向杆滑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且导向杆的下端设有凸块,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凸块之间,所述凸轮扳手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且位于所述盖板的下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持式电源线端子连接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上方设有用于防止导向槽内的铜带端子翘曲的长条形的且具有弹性的压板;所述压板远离接线工位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盖板的上侧,且压板靠近接线工位的一端向导向槽的底部弯曲形成用于防止导向槽内的铜带端子后退的止逆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电源线端子连接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气缸、与所述导向槽平行的导轨以及滑动设置在所述导轨上且与所述气缸的输出端相连的滑块;
所述拨料板转动设置在所述滑块上,且所述拨料板与所述滑块之间设有使所述拨料板靠近所述接线工位的一端朝向所述导向槽底部下压的弹性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手持式电源线端子连接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为弹簧,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拨料板远离所述接线工位的一端与所述滑块之间;
或者,所述弹性组件为扭簧,所述扭簧设置在所述拨料板与所述滑块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电源线端子连接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安装座和固定底座且固定底座位于第一驱动组件安装座的下侧;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安装座上,所述冲压组件和送料组件设置在所述固定底座上;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设有上模块导向块,所述上模块的上端与上模块导向块固定连接,下端设有开口向下且与下模块对应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底部设有切刀;所述上模块导向块与固定底座之间设有导向组件;
所述固定底座上设有下模块固定块,所述下模块通过下模块固定块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底座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手持式电源线端子连接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包括用于输送铜带端子的接线端子的第一导向槽和用于输送铜带端子的料带的第二导向槽;
所述固定底座上位于第二导向槽的输出端前侧设有端子导向块,所述端子导向块位于所述上模块和下模块的同一侧,所述端子导向块上设有与第二导向槽平行且用于输送铜带端子的料带的第三导向槽。
9.一种电源线端子接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和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任一所述的一种手持式电源线端子连接机头,所述主机上设有主机连接杆,所述主机连接杆与所述安装座之间设有第一调节组件;
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缓冲器、第一竖向连接座、第二竖向连接座、第一摇杆和第二摇杆,并且所述第一摇杆位于所述第二摇杆的上方;所述第一摇杆和第二摇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竖向连接座和第二竖向连接座铰接,并且第一摇杆、第二摇杆、第一竖向连接座和第二竖向连接座组成平行四边形;
所述第一竖向连接座转动套接在所述主机连接杆上,所述第二竖向连接座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缓冲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摇杆和第一竖向连接座铰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电源线端子接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与所述主机连接杆之间还设有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主机上的纵向导杆、滑动设置在所述纵向导杆上且与主机连接杆相连的连接架以及用于使安装座、第一调节组件和连接架沿所述纵向导杆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
所述连接架一端滑动套接在所述纵向导杆上,另一端与所述主机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上端带有转动手柄的螺杆,所述螺杆与连接架螺纹连接;通过旋转所述转动手柄可使所述连接架沿所述纵向导杆上下移动;
所述连接架上还设有用于悬挂铜带端子卷材的悬挂杆。
CN202320825520.0U 2023-04-10 2023-04-10 一种手持式电源线端子连接机头及电源线端子连接机 Active CN2195541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25520.0U CN219554146U (zh) 2023-04-10 2023-04-10 一种手持式电源线端子连接机头及电源线端子连接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25520.0U CN219554146U (zh) 2023-04-10 2023-04-10 一种手持式电源线端子连接机头及电源线端子连接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54146U true CN219554146U (zh) 2023-08-18

Family

ID=87732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25520.0U Active CN219554146U (zh) 2023-04-10 2023-04-10 一种手持式电源线端子连接机头及电源线端子连接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541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56949U (zh) 一种全自动在线异形元件插件机
CN214957769U (zh) 一种电子设备线束加工用压接装置
CN219554146U (zh) 一种手持式电源线端子连接机头及电源线端子连接机
CN116169539A (zh) 一种手持式电源线端子连接机头及电源线端子连接机
CN213162796U (zh) 一种锅体拉伸成型的自动流水线
CN213126653U (zh) 一种pcb线路板的压合装置
CN111668678B (zh) 一种网线插头组装机
CN214044295U (zh) 接线端子加工组装设备
CN211320540U (zh) 一种双压脚端子压接机构
CN210111277U (zh) 一种自动化端子插针设备
CN111283433A (zh) 一种铜带裁切成型装置及方法
CN210838405U (zh) 伺服端子机
CN209150452U (zh) 排线分开线压接端子模具机构
CN112271115A (zh) 熔断器智能化自动压接装置
CN107470758B (zh) 一种铜软线连接成型焊头
CN215356618U (zh) 线束并锡治具
CN215164067U (zh) 一种服装布匹用直线裁切设备
CN218386168U (zh) 一种扭线切断机构
CN218500136U (zh) 一种打至机构
CN218770487U (zh) 一种移动式打端机构
CN219113509U (zh) 一种金属薄片切断工装
CN219966286U (zh) 安全型线束截断器
CN220925477U (zh) 一种压板装置
CN220190096U (zh) 一种连接器的刺破式压接机构
CN215090367U (zh) 一种器件贴片式管脚成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