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45887U - 输送机构 - Google Patents
输送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545887U CN219545887U CN202223339367.5U CN202223339367U CN219545887U CN 219545887 U CN219545887 U CN 219545887U CN 202223339367 U CN202223339367 U CN 202223339367U CN 219545887 U CN219545887 U CN 21954588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veying
- station
- sliding
- conveying section
- mounting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输送机构,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滑台、第二输送滑台、两个固定工装和取件装置,第一输送滑台和第二输送滑台并排间隔、且均沿横向延伸设置;两个固定工装中的一固定工装沿横向可活动地设于第一输送滑台,能够到达第一上料工位和第一取料工位,另一固定工装沿横向可活动地设于第二输送滑台,能够到达第二上料工位和第二取料工位,各固定工装包括用于固定第一零部件的第一定位机构和用于固定第二零部件的第二定位机构,取件装置的取料部用于交替拾取先后到达第一取料工位处的第一零部件和第二零部件、以及第二取料工位处的第一零部件和第二零部件,实现自动化的上料,解决现有对车身前顶总成焊接效率低下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组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输送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白车身结构复杂,白车身由多个大总成拼焊而成,大总成由多个板件按多个工序拼焊而成。商用车驾驶室某车型前顶总成由7个件拼焊而成,但需分解为3道工序进行拼焊,第一道工序完成件1至件5的焊接后,才能进行第二道工序件6的焊接,再进行第三道工序件7的焊接。原有焊接作业方式为人工作业,按3道工序依次装件完成焊接作业,但是如此组装人工焊接,效率低下。故,现急需对前顶总成焊接实施机器人焊接自动化改造,采用人工装件、机器人自动化焊接的方案,人机交互作业需考虑安全生产问题,确保人工作业处于机器人作业区域之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输送机构,旨在解决现有对车身前顶总成焊接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输送机构,其中输送机构包括:
第一输送滑台,沿横向延伸设置,其上设有第一上料工位和第一取料工位;
第二输送滑台,沿横向延伸设置,且与所述第一输送滑台在纵向上间隔并排设置,所述第二输送滑台上设有第二上料工位和第二取料工位;
两个固定工装,其中一所述固定工装沿横向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输送滑台,以在其活动行程中能够到达所述第一上料工位和所述第一取料工位,另一所述固定工装沿横向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输送滑台,以在其活动行程中能够到达所述第二上料工位和所述第二取料工位,各所述固定工装包括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所述第一定位机构用于固定第一零部件,所述第二定位机构用于固定第二零部件;
取件装置,具有可活动设置的取料部,所述取料部用于交替拾取先后到达所述第一取料工位处的第一零部件和第二零部件、以及所述第二取料工位处的第一零部件和第二零部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输送滑台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输送段、第二输送段和第三输送段,所述第一输送段与所述第一上料工位对应设置,所述第三输送段与所述第一取料工位对应设置;
所述第二输送滑台具有依次连接的第四输送段和第五输送段,所述第四输送段与所述第二上料工位对应设置,所述第五输送段与所述第二取料工位对应设置;
所述第三输送段和所述第五输送段并排设置,所述第二输送段和所述第四输送段并排设置;
所述取件装置与所述第三输送段和所述第五输送段对应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和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在纵向和上下向上均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承载部,所述承载部上端面凸设有多个定位销,所述多个定位销供第一零部件上的多个定位孔分别一一对应穿设。
可选地,所述第一输送滑台包括:
第一直线导轨,沿横向延伸;
第一滑块,具有沿横向延伸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块通过所述第一滑槽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以及,
第一安装板,所述两个固定工装中的一个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固设于所述第一滑块,以被所述第一滑块带动沿横向滑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输送滑台还包括:
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具有上下延伸的第一输出转轴;
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输出转轴固定连接;以及,
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条具有沿横向延伸的齿部,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齿部啮合传动,以使得所述第一齿条带动所述第一安装板沿横向活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直线导轨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直线导轨在纵向上间隔布设;
所述第一滑块设置有至少两个,两个所述滑块分别滑动安装于对应的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上;
所述第一安装部板架设于两个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之间,所述第一安装板通过两个所述滑块滑动安装于两个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上。
可选地,所述第二输送滑台包括:
第二直线导轨,沿横向延伸;
第二滑块,具有沿横向延伸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块通过所述第二滑槽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以及,
第二安装板,所述两个固定工装中的另一个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固设于所述第二滑块,以被所述第二滑块带动沿横向滑动。
可选地,所述第二输送滑台还包括:
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具有上下延伸的第二输出转轴;
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输出转轴固定连接;以及,
第二齿条,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条具有沿横向延伸的齿部,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齿部啮合传动,以使得所述第二齿条带动所述第二安装板沿横向活动。
可选地,所述第二直线导轨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直线导轨在纵向上间隔布设;
所述第二滑块设置有至少两个,两个所述滑块分别滑动安装于对应的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上;
所述第二安装部板架设于两个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之间,所述第二安装板通过两个所述滑块滑动安装于两个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设置有均沿横向延伸的第一输送滑台和第二输送滑台,并且第一输送滑台和第二输送滑台在纵向上间隔设置,在进行上料时,操作人员对位于第一上料工位的固定工装上将第一零部件和第二零部件进行上件,上件完毕后,位于第一上料工位的所述固定工装活动至所述第一取料工位,此时,操作人员活动至所述第二上料工位,对位于第二上料工位的固定工装上将第一零部件和第二零部件进行上件,此时,所述取料部将位于所述第一取料工位的第一零部件和第二零部件实现取料,待操作人员完成对所述第二上料工位处的零部件上件完毕后,位于第二上料工位的所述固定工装活动至所述第二取料工位,此时所述取料部完成对所述第一取料工位的取料,所述第一取料工位处的固定工装重新回至所述第一上料工位,所述取料部实现对所述第二取料工位上的两个零部件的取料,同时操作人员活动至所述第一上料工位,重复循环上述的上件,实现自动化的上料,解决现有对车身前顶总成焊接效率低下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送机构中取料装置对第一取料工位上的零部件取料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送机构中取料装置对第二取料工位上的零部件取料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输送机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固定工装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固定工装的正面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第一输送滑台和第二输送滑台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汽车白车身结构复杂,白车身由多个大总成拼焊而成,大总成由多个板件按多个工序拼焊而成。商用车驾驶室某车型前顶总成由7个件拼焊而成,但需分解为3道工序进行拼焊,第一道工序完成件1至件5的焊接后,才能进行第二道工序件6的焊接,再进行第三道工序件7的焊接。原有焊接作业方式为人工作业,按3道工序依次装件完成焊接作业,但是如此组装人工焊接,效率低下。故,现急需对前顶总成焊接实施机器人焊接自动化改造,采用人工装件、机器人自动化焊接的方案,人机交互作业需考虑安全生产问题,确保人工作业处于机器人作业区域之外。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输送机构100,图1至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送机构100的具体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输送机构100第一输送滑台1、第二输送滑台2、两个固定工装3和取件装置4,所述第一输送滑台1沿横向延伸设置,其上设有第一上料工位1a和第一取料工位1b;所述第二输送滑台2沿横向延伸设置,且与所述第一输送滑台1在纵向上间隔并排设置,所述第二输送滑台2上设有第二上料工位2a和第二取料工位2b;所述两个固定工装3中的一所述固定工装3沿横向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输送滑台1,以在其活动行程中能够到达所述第一上料工位1a和所述第一取料工位1b,另一所述固定工装3沿横向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输送滑台2,以在其活动行程中能够到达所述第二上料工位2a和所述第二取料工位2b,各所述固定工装3包括第一定位机构31和第二定位机构32,所述第一定位机构31用于固定第一零部件1000,所述第二定位机构32用于固定第二零部件2000;所述取件装置4具有可活动设置的取料部,所述取料部用于交替拾取先后到达所述第一取料工位1b处的第一零部件1000和第二零部件2000、以及所述第二取料工位2b处的第一零部件1000和第二零部件200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设置有均沿横向延伸的第一输送滑台1和第二输送滑台2,并且第一输送滑台1和第二输送滑台2在纵向上间隔设置,在进行上料时,请参阅图2,操作人员对位于第一上料工位1a的固定工装3上将第一零部件1000和第二零部件2000进行上件,上件完毕后,请参阅图1,位于第一上料工位1a的所述固定工装3活动至所述第一取料工位1b,此时,操作人员活动至所述第二上料工位2a,对位于第二上料工位2a的固定工装3上将第一零部件1000和第二零部件2000进行上件,此时,所述取料部将位于所述第一取料工位1b的第一零部件1000和第二零部件2000实现取料,待操作人员完成对所述第二上料工位2a处的零部件上件完毕后,位于第二上料工位2a的所述固定工装3活动至所述第二取料工位2b,此时所述取料部完成对所述第一取料工位1b的取料,所述第一取料工位1b处的固定工装3重新回至所述第一上料工位1a,所述取料部实现对所述第二取料工位2b上的两个零部件的取料,同时操作人员活动至所述第一上料工位1a,重复循环上述的上件,实现自动化的上料,解决现有对车身前顶总成焊接效率低下的问题。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送滑台1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输送段11、第二输送段12和第三输送段13,所述第一输送段11与所述第一上料工位1a对应设置,所述第三输送段13与所述第一取料工位1b对应设置;所述第二输送滑台2具有依次连接的第四输送段21和第五输送段22,所述第四输送段21与所述第二上料工位2a对应设置,所述第五输送段22与所述第二取料工位2b对应设置;所述第三输送段13和所述第五输送段22并排设置,所述第二输送段12和所述第四输送段21并排设置;所述取件装置4与所述第三输送段13和所述第五输送段22对应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尽可能的缩短输送线的长度,使得传输效率达到最高,各个输送段的长度可以设置为与固定工装3的长度相适配,并且各个输送段的距离均相等。
如此设置,两组输送线错开输送,所述第一输送滑台1上的所述第一固定工装3在所述第一取料工位1b时,操作人员在所述第二输送滑台2的所述第二上料工位2a进行人工上件,在所述第二输送滑台2上的所述第二固定工装3在所述第二取料工位2b时,操作人员在所述第一输送滑台1的所述第一上料工位1a进行人工上件,因所述第一输送滑台1和所述第二输送滑台2的长度相差所述第一输送段11的长度,所述第一输送滑台1的所述第一输送段11与所述第二输送滑台2的所述第四输送段21在横向上错开,操作人员在对所述第一上料工位1a上料完毕后,可以方便活动至所述第二上料工位2a,便于人工安全上件。
具体地,因所述取料装置与所述第一取料工位1b和所述第二取料工位2b在纵向上平齐设置,而在进行取料时,所述固定工装3的同时需要输送两个不同的零部件,故,请参阅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工装3包括第一定位机构31和第二定位机构32,所述第一定位机构31用于固定第一零部件1000,所述第二定位机构32用于固定第二零部件2000,所述第一定位机构31和所述第二定位机构32在纵向和上下向上均间隔设置。如此设置,方便所述取料装置能够先后将错位设置的两个零部件分别取出,避免在取料过程中发生干涉。
具体地,第一零部件1000上上设置有定位孔,为了方便固定定位第一零部件100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机构31包括承载部311,所述承载部311上端面凸设有多个定位销312,所述多个定位销312供第一零部件1000上的多个定位孔分别一一对应穿设。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减少所述第一固定工装3的复杂性,使得所述多个定位销312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可以在加工第一零部件1000时,就将其定位孔设置得一致,使其能与所述第一固定工装3上的多个定位销312进行适配固定。
具体地,请参阅图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送滑台1包括第一直线导轨101、第一滑块102和第一安装板103,所述第一直线导轨101沿横向延伸;所述第一滑块102具有沿横向延伸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块102通过所述第一滑槽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直线导轨101;所述两个固定工装3中的一个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103,所述第一安装板103固设于所述第一滑块102,以被所述第一滑块102带动沿横向滑动。如此通过滑块与直线导轨的滑动装配形式,使得所述第一安装板103能够稳定的通过所述第一滑块102装配于所述第一直线导轨101上。并且滑槽的内壁面与所述第一直线导轨101的接触面较大,为所述第一滑块102的滑动提供了稳定性。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送滑台1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104、第一齿轮105和第一齿条106,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04具有上下延伸的第一输出转轴;所述第一齿轮105与所述第一输出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条106与所述第一安装板10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条106具有沿横向延伸的齿部,所述第一齿轮105与所述齿部啮合传动,以使得所述第一齿条106带动所述第一安装板103沿横向活动。如此通过齿轮齿条的配合,便能将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04的所述第一输出转轴的转动行程转化为所述第一齿条106带动所述第一安装板103的直线活动行程。
具体地,为了使得所述第一安装部能够平稳的沿横向滑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直线导轨101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直线导轨101在纵向上间隔布设;所述第一滑块102设置有至少两个,两个所述滑块分别滑动安装于对应的所述第一直线导轨101上;所述第一安装部板架设于两个所述第一直线导轨101之间,所述第一安装板103通过两个所述滑块滑动安装于两个所述第一直线导轨101上。如此,两个所述第一直线导轨101托住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下端,避免因对应的所述固定工装3的质量过大造成的不平稳。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输送滑台2包括第二直线导轨201、第二滑块202和第二安装板203,所述第二直线导轨201沿横向延伸;所述第二滑块202具有沿横向延伸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块202通过所述第二滑槽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直线导轨201;所述两个固定工装3中的另一个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板203,所述第二安装板203固设于所述第二滑块202,以被所述第二滑块202带动沿横向滑动。理同所述第一输送滑台1,通过滑块与直线导轨的滑动装配形式,使得所述第二安装板203能够稳定的通过所述第二滑块202装配于所述第二直线导轨201上。所述第二滑槽的内壁面与所述第二直线导轨201的接触面较大,也为所述第二滑块202的滑动提供了稳定性。
具体地,所述第二输送滑台2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204、第二齿轮205和第二齿条206,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04具有上下延伸的第二输出转轴;所述第二齿轮205与所述第二输出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条206与所述第二安装板20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条206具有沿横向延伸的齿部,所述第二齿轮205与所述齿部啮合传动,以使得所述第二齿条206带动所述第二安装板203沿横向活动。如此通过齿轮齿条的配合,便能将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04的所述第二输出转轴的转动行程转化为所述第二齿条206带动所述第二安装板203的直线活动行程。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直线导轨201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直线导轨201在纵向上间隔布设;所述第二滑块202设置有至少两个,两个所述滑块分别滑动安装于对应的所述第二直线导轨201上;所述第二安装部板架设于两个所述第二直线导轨201之间,所述第二安装板203通过两个所述滑块滑动安装于两个所述第二直线导轨201上。同样如此设置,两个所述第一直线导轨101托住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下端,避免因对应的所述固定工装3的质量过大造成的不平稳。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计双滑台结构错开输送,每个滑台固定工装3实现2种零件定位同时具备多种车型的定位切换等,实现2个复杂结构白车身薄板件从人工上件位置输送至取料装置对应的取件位,实现机器人焊接自动化作业,并且提高效率50%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输送滑台,沿横向延伸设置,其上设有第一上料工位和第一取料工位;
第二输送滑台,沿横向延伸设置,且与所述第一输送滑台在纵向上间隔并排设置,所述第二输送滑台上设有第二上料工位和第二取料工位;
两个固定工装,其中一所述固定工装沿横向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输送滑台,以在其活动行程中能够到达所述第一上料工位和所述第一取料工位,另一所述固定工装沿横向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第二输送滑台,以在其活动行程中能够到达所述第二上料工位和所述第二取料工位,各所述固定工装包括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所述第一定位机构用于固定第一零部件,所述第二定位机构用于固定第二零部件;
取件装置,具有可活动设置的取料部,所述取料部用于交替拾取先后到达所述第一取料工位处的第一零部件和第二零部件、以及所述第二取料工位处的第一零部件和第二零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滑台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输送段、第二输送段和第三输送段,所述第一输送段与所述第一上料工位对应设置,所述第三输送段与所述第一取料工位对应设置;
所述第二输送滑台具有依次连接的第四输送段和第五输送段,所述第四输送段与所述第二上料工位对应设置,所述第五输送段与所述第二取料工位对应设置;
所述第三输送段和所述第五输送段并排设置,所述第二输送段和所述第四输送段并排设置;
所述取件装置与所述第三输送段和所述第五输送段对应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和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在纵向和上下向上均间隔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承载部,所述承载部上端面凸设有多个定位销,所述多个定位销供第一零部件上的多个定位孔分别一一对应穿设。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滑台包括:
第一直线导轨,沿横向延伸;
第一滑块,具有沿横向延伸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块通过所述第一滑槽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以及,
第一安装板,所述两个固定工装中的一个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固设于所述第一滑块,以被所述第一滑块带动沿横向滑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滑台还包括:
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具有上下延伸的第一输出转轴;
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输出转轴固定连接;以及,
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条具有沿横向延伸的齿部,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齿部啮合传动,以使得所述第一齿条带动所述第一安装板沿横向活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导轨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直线导轨在纵向上间隔布设;
所述第一滑块设置有至少两个,两个所述滑块分别滑动安装于对应的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上;
所述第一安装板架设于两个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之间,所述第一安装板通过两个所述滑块滑动安装于两个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滑台包括:
第二直线导轨,沿横向延伸;
第二滑块,具有沿横向延伸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块通过所述第二滑槽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以及,
第二安装板,所述两个固定工装中的另一个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固设于所述第二滑块,以被所述第二滑块带动沿横向滑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滑台还包括:
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具有上下延伸的第二输出转轴;
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输出转轴固定连接;以及,
第二齿条,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条具有沿横向延伸的齿部,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齿部啮合传动,以使得所述第二齿条带动所述第二安装板沿横向活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线导轨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直线导轨在纵向上间隔布设;
所述第二滑块设置有至少两个,两个所述滑块分别滑动安装于对应的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上;
所述第二安装板架设于两个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之间,所述第二安装板通过两个所述滑块滑动安装于两个所述第二直线导轨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339367.5U CN219545887U (zh) | 2022-12-13 | 2022-12-13 | 输送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339367.5U CN219545887U (zh) | 2022-12-13 | 2022-12-13 | 输送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545887U true CN219545887U (zh) | 2023-08-18 |
Family
ID=87701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339367.5U Active CN219545887U (zh) | 2022-12-13 | 2022-12-13 | 输送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545887U (zh) |
-
2022
- 2022-12-13 CN CN202223339367.5U patent/CN21954588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607552U (zh) | 一种电摩用动力电池的自动化输送机构 | |
CN210848892U (zh) | 多车型柔性切换系统 | |
CN112296582A (zh) | 一种白车身焊装夹具多车型切换系统 | |
CN209664550U (zh) | 一种夹具切换小车 | |
CN113305528A (zh) | 汽车部件的自动化生产系统 | |
CN108568691B (zh) | 一种自动开粗生产加工系统 | |
CN111390456A (zh) | 一种车身焊装生产线中的工装自动切换装置 | |
CN219545887U (zh) | 输送机构 | |
JP2638808B2 (ja) | 搬送装置 | |
CN112108897B (zh) | 一种加工中心用限位夹紧装置 | |
CN212169405U (zh) | 一种车身焊装生产线中的工装自动切换装置 | |
CN112193797A (zh) | 一种数控中心工件转运装置 | |
CN209796621U (zh) | 一种配合机器人的三维视觉系统进行工件上料的顶升机构 | |
CN112589434A (zh) | 滑轨式轴系拼装台 | |
CN109353797B (zh) | 焊接生产线及加工输送装置 | |
CN214161845U (zh) | 翻转工装 | |
US8925363B2 (en) | Split idle station assemblies for transfer press assemblies | |
CN116101712A (zh) | 一种用于机床待加工工件的翻转式运输车及其运输方法 | |
CN113246351B (zh) | 橡胶加工设备 | |
CN212761966U (zh) | 夹具切换滑台装置 | |
CN213005297U (zh) | 一种机电一体化台式机械臂 | |
CN211889072U (zh) | 一种数控钻孔机的双工位加工机构 | |
CN211418807U (zh) | 一种多工位夹持传送装置 | |
CN210593941U (zh) | 一种治具回流设备 | |
CN211140610U (zh) | 一种料车定位装置及料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