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43940U - 一种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543940U CN219543940U CN202320640072.7U CN202320640072U CN219543940U CN 219543940 U CN219543940 U CN 219543940U CN 202320640072 U CN202320640072 U CN 202320640072U CN 219543940 U CN219543940 U CN 21954394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re
- pressing block
- cavity
- inclined pressing
- bl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包括上模架、下模架、型芯组件和用于将型芯组件抽出的抽芯装置,上模架与下模架之间设置有模型腔,型芯组件包括中部型芯和两侧的外侧型芯,中部型芯包括第一斜压块、第二斜压块和撑开块,撑开块设置于第一斜压块与第二斜压块之间,撑开块对应第一斜压块、第二斜压块的两侧分别存在从后端到顶端向内倾斜的斜面,当撑开块抽离,第一斜压块与第二斜压块自动向中间靠拢;抽芯装置包括用于抽离中部型芯的第一抽芯机构和用于抽离两侧的外侧型芯的第二抽芯机构;上模架上方设置有压板,压板下方设置有限位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简化了操作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模具的稳定性,加强管件成型的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模具。
背景技术
我们生活中用到很多具有中空腔的环状物体,如管件、阀门的阀体等,这些环状物体可以让成液体或气体或半固体的介质流过,而这些环状物体的外部轮廓并非规则的圆柱形,其结构具有很多拐角导致各个部位的直径不同。
现有技术一般采用模具装置来生产这些环状物体,而用来生产环状物体的动模和静模本身也是由模具制造而成,在现有模具中,由于各位置直径不同,导致型芯与产品之间存在很多卡点,所以很难将型芯全部抽出,脱模非常困难,为了能充分的脱模,避免抽芯过程中发生破坏产品的情况,现有的脱模全都是靠人工手动将型芯一个个取出,合模时,再将型芯一个个拼接,不仅效率低,而且产品合格率也低。
实用新型内容
综上所述,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成型质量高、操作简单且效率高的模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具,包括上模架、下模架、型芯组件和用于将型芯组件抽出的抽芯装置,所述上模架与下模架之间设置有模型腔,所述型芯组件包括中部型芯和设置于中部型芯两侧的外侧型芯,所述中部型芯包括第一斜压块、第二斜压块和撑开块,撑开块设置于第一斜压块与第二斜压块之间,所述撑开块对应所述第一斜压块、所述第二斜压块的两侧分别存在从后端到顶端向内倾斜的斜面,当撑开块抽离第一斜压块与第二斜压块之间,第一斜压块与第二斜压块自动向中间靠拢;所述抽芯装置包括用于抽离中部型芯的第一抽芯机构和用于抽离两侧的外侧型芯的第二抽芯机构;所述上模架上方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下方设置有用于限位第一抽芯机构将中部型芯抽出的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型芯组件包括中部型芯和两侧的外侧型芯,而中部型芯包括第一斜压块、第二斜压块和撑开块,当抽走位于最中心的撑开块后,中部的第一斜压块与第二斜压块自动向中间靠拢,使中部的两侧的凸部逐渐脱离与成型管件的凹部,不再被卡住,即抽动撑开块可同时带动第一斜压块、第二斜压块脱离被卡住的状态,然后由第一抽芯组件将第一斜压块与第二斜压块抽离模型腔后,两侧的外侧型芯中间失去阻挡,然后通过第二抽芯机构将其抽离模型腔,简化了操作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而压板下方设置有限位块,当合模完成后,压板上方被施压,此时限位块锁定第一抽芯机构,确保其中部型芯在模型腔内到位,加强模具的稳定性,当取下压板后,第一抽芯机构才能进去抽芯的动作,避免误操,加强管件成型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压板与上模架之间设置有用于顶开压板的第一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压板上端失去压力后,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压板自动上移,带动限位块上移,使第一抽芯机构开始进行下一步的抽芯,方便自动化操作,节省人力,提高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斜面两侧设置有导向槽,所述第一斜压块、所述第二斜压块对应所述导向槽的一侧皆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槽相适配的导向部,所述第一斜压块、所述第二斜压块沿导向槽滑动逐渐向中间靠拢或向两侧分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斜压块、第二斜压块的导向块与撑开块的导向槽之间的配合,提高了第一斜压块和第二斜压块的运动精度,同时可防止第一斜压块、第二斜压块与导向槽脱离,使结构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撑开块包括抽芯部,所述抽芯部截面为顶端窄、后端宽的梯形,所述第一斜压块、所述第二斜压块分别设置于所述抽芯部两侧,所述导向槽分别设置于所述抽芯部的梯形截面腰线方向,所述导向槽与所述抽芯部的梯形截面腰线相平行,所述导向槽各处槽宽相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撑开块包括抽芯部,第一斜压块、第二斜压块分别设置于抽芯部两侧,抽芯部截面为顶端窄、后端宽的梯形,导向槽分别设置于抽芯部两侧的梯形截面腰线方向,所以当抽芯部往往抽芯方向抽离时,第一斜压块、第二斜压块会沿导向槽逐渐向中间靠拢,导向槽与抽芯部的梯形截面腰线相平行,使得第一斜压块、第二斜压块沿导向槽靠拢更为顺利,导向槽各处槽宽相等,导向块沿导向槽滑动更为稳定、不易脱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斜压块、所述第二斜压块采用弹性金属材料,当无外力介入时,所述第一斜压块、所述第二斜压块从后端到顶端向内靠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撑开块抽离第一斜压块、所述第二斜压块之间时,第一斜压块、所述第二斜压块在弹性复原力的作用下,第一斜压块、所述第二斜压块的顶端自动向中心摆动靠拢,使中部的两侧的凸部逐渐脱离与成型管件的凹部,不再被卡住,即抽动撑开块可同时带动第一斜压块、第二斜压块脱离被卡住的状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抽芯机构包括抽芯组件和第一驱动组件,所述抽芯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可滑移地设置在下模架上的滑移槽内,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一斜压块、所述第二斜压块相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撑开块相连接,所述第一抽芯机构还设置有用于限定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距离的限位机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板相对所述型芯的另一侧,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可带动所述第二固定板沿滑移槽滑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管件成型后,压板上移,此时第一抽芯机构不再被限位块定位,然而第一斜压块、第二斜压块凸部与管件凹部仍然相卡接,不可直接脱离,所以驱动第一驱动组件带动第二固定板沿滑移槽滑动,第二固定板又和撑开块相连接,即第一驱动组件带动撑开块抽离,从而使第一斜压块、第二斜压块的凸部逐渐脱离与斜压块、第二斜压块的凹部,然后限位机构对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距离有所限定,所以限位机构将带动第一固定板滑动至移动距离后,将带动不再被卡住的第一斜压块、第二斜压块从管件中抽离,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手动抽芯,采用驱动组件进行机械化抽芯不仅能提高效率还简化了操作过程,节省了人力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相对所述型芯的另一侧的连接件,所述第二固定板设有与所述连接件相适配的第一通道,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道且所述连接件另一端端部设有限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机构包括连接件和限位件,连接件一端与第一固定板相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二固定板上的第一通道,当第二固定板滑动至一定距离时,第二固定板与设置于连接件另一端端部的限位件相抵触,从而带动第一固定板滑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第二固定板相对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端设置有弹簧容纳槽,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弹簧容纳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弹簧,在对模具内的型芯进行定位时,驱动组件推动第二固定部向型芯方向滑动,第二固定板不断压缩和第一固定板之间的间距,使弹簧被挤压,增加对第一固定板的推力,从而使型芯定位更为到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外侧型芯包括设置于模型腔内的外侧部和设置于模型腔外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抽芯机构相连,所述外侧部对应所述中部型芯的一侧设置有滑动凸部,所述撑开块对应滑动凸部的两侧皆设置有与滑动凸部相适配的滑动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侧部的外侧面与第一斜压块、第二斜压块的外侧面皆设置有用于成型管件的内腔的凸部,外侧部内侧设置有滑动凸部与撑开块的滑动凹槽相适配,使得撑开块与两侧的外侧部之间采用滑动配合,提高了撑开块与两侧的外侧部的配合精度,使结构更加稳定,成型质量更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抽芯机构包括用于推动外侧部向中心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和用于带动外侧部抽离模型腔的第三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三驱动组件上,第三驱动组件对称设置于上模架与下模架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行程方向与所述第三驱动组件的行程方向垂直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驱动组件通过连接部带动外侧部向中心移动,使外侧部的凸部脱离与管件的凹部,然后第三驱动组件带动外侧部抽离模型腔,先脱离卡接后抽离,进一步提高抽芯质量,降低管件损伤,提高合格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驱动件,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外侧,所述连接部穿过第二安装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相连,所述驱动件设置于第一安装板上并通过推拉杆控制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间距,该间距与外侧部在模型腔内的活动行程相适配,所述第二安装板一侧与所述第三驱动组件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合模时,第三驱动组件推动第二安装部前移,使外侧部插入模型腔内,然后驱动件驱动推拉杆伸出,使第一安装板远离此时定位状态的第二安装板,从而实现两外侧部分别向两侧移动至指定位置,然后第一驱动机构才能带动中部型芯插入两外侧部之间;开模时按照相反顺序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模型腔相对所述第一抽芯机构的另一端设置有前顶块,所述前顶块包括一端插入模型腔内的顶部和设置于模型腔外的操作部,所述下模架对应所述操作部的位置设置有下安装腔,所述下安装腔的宽度大于所述操作部的宽度,所述操作部与下安装腔之间的宽度差大于所述顶部插入模型腔内的深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前顶块在下安装腔内可滑动,当前顶块与下安装腔对应模型腔的一端(即后端,后端为模型腔抽芯方向)的内壁相抵时,顶部的后端插入于模型腔内并与管件卡接,当开模后,将前顶块前移,使顶部的后端脱离管件,即可实现取模,结构简化,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上模架对应所述操作部的位置设置有上安装腔,所述操作部相对所述模型腔的另一端的上方设置有倾斜面,所述上安装腔的宽度与所述操作部相适配,所述上安装腔设置于靠近所述模型腔的一端并与模型腔相连通,所述操作部与下安装腔之间设置有将操作部向模型腔相反方向推动的第二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先将当上模架与下模架合模后,上安装腔的倾斜面与操作部的倾斜面滑动配合,使前顶块自动后移至与下安装腔对应模型腔的一端相抵,无需额外的推动工序,而当开模时,当上模架与下模架分离,前顶块在第二弹簧的推动下自动前移,实现脱模,操作简单,省力,节省工序,提高效率,也不需要额外的驱动机构,缩小了模具的大小,简化结构,节省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合模状态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模架分离状态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上模架局部结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合模状态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模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上模架,11.压板,111.限位块,12.第一弹簧,13.上安装腔,14.第二弹簧,2.下模架,21.模型腔,22.下安装腔,3.型芯组件,31.中部型芯,311.第一斜压块,3111.导向部,312.第二斜压块,313.撑开块,3131.导向槽,3132.滑动凹槽,32.外侧型芯,321.外侧部,3211.滑动凸部,322.连接部,4.抽芯装置,41.第一抽芯机构,411.抽芯组件,4111.第一固定板,4112.第二固定板,412.第一驱动组件,413.限位机构,42.第二抽芯机构,421.第二驱动组件,4211.第一安装板,4212.第二安装板,4213.驱动件,4214.推拉杆,422.第三驱动组件,5.前顶块,51.顶部,52.操作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参见附图1-5,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模具,包括上模架1、下模架2、型芯组件3和用于将型芯组件3抽出的抽芯装置4,此模具还包括一些必要的支架、驱动上模架1与下模架2分离的动力源等结构(图中未示出),此处上模架1和下模架2不具有实际意义,只做命名区分,所述上模架1与下模架2之间设置有模型腔21,所述型芯组件3包括中部型芯31和设置于中部型芯31两侧的外侧型芯32,所述中部型芯31包括第一斜压块311、第二斜压块312和撑开块313,撑开块313设置于第一斜压块311与第二斜压块312之间,所述撑开块313对应所述第一斜压块311、所述第二斜压块312的两侧分别存在从后端到顶端向内倾斜的斜面,当撑开块313抽离第一斜压块311与第二斜压块312之间,第一斜压块311与第二斜压块312自动向中间靠拢;所述抽芯装置4包括用于抽离中部型芯31的第一抽芯机构41和用于抽离两侧的外侧型芯32的第二抽芯机构42;所述上模架1上方设置有压板11,所述压板11下方设置有用于限位第一抽芯机构41将中部型芯31抽出的限位块111。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压板11与上模架1之间设置有用于顶开压板11的第一弹簧12。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斜面两侧设置有导向槽3131,所述第一斜压块311、所述第二斜压块312对应所述导向槽3131的一侧皆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槽3131相适配的导向部3111,所述第一斜压块311、所述第二斜压块312沿导向槽3131滑动逐渐向中间靠拢或向两侧分离。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本实施例为了防止第一斜压块311、第二斜压块312与导向槽3131脱离,使结构更加稳定,进一步设置:以所述导向槽3131的中心线为中心,所述导向槽3131两侧分别设置有向中心线方向倾斜的燕尾槽,所述导向槽3131与所述燕尾槽配合形成梯形凹槽,所述导向块与所述的梯形凹槽相适配,同时通过两侧的燕尾槽加强了第一斜压块311、第二斜压块312与撑开块313之间的配合,提高了运动精度。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斜压块311、所述第二斜压块312采用弹性金属材料,当无外力介入时,所述第一斜压块311、所述第二斜压块312从后端到顶端向内靠拢。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抽芯机构41包括抽芯组件411和第一驱动组件412,所述抽芯组件411包括第一固定板4111和第二固定板4112,所述第一固定板411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4112可滑移地设置在下模架2上的滑移槽内,所述第一固定板4111与所述第一斜压块311、所述第二斜压块312相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4112和所述撑开块313相连接,所述第一抽芯机构41还设置有用于限定所述第一固定板411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4112距离的限位机构413,所述第一驱动组件412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板4112相对所述型芯的另一侧,所述第一驱动组件412可带动所述第二固定板4112沿滑移槽滑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机构413可通过不同的方案实现对所述第一固定板411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4112之间的距离进行限定,如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斜压块311、第二斜压块312上的限位块111和设置于所述撑开块313上的限位部,所述限位块111与所述限位部相适配,通过第一斜压块311、第二斜压块312和撑开之间的配合从而限定所述第一固定板411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4112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为了抽芯机构的结构更为稳定,优选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限位机构413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4111相对所述型芯的另一侧的连接件,所述第二固定板4112设有与所述连接件相适配的第一通道,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411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道且所述连接件另一端端部设有限位件。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外侧型芯32包括设置于模型腔21内的外侧部321和设置于模型腔21外的连接部322,所述连接部322与所述第二抽芯机构42相连,所述外侧部321对应所述中部型芯31的一侧设置有滑动凸部3211,所述撑开块313对应滑动凸部3211的两侧皆设置有与滑动凸部3211相适配的滑动凹槽3132。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根据实际需求,所述外侧型芯32与所述撑开块313之间的配合亦可采用所述外侧型芯32设置有滑动凹槽3132,所述撑开块313对应滑动凸部3211的两侧皆设置有与滑动凹槽3132相适配的滑动凸部3211的方案。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抽芯机构42包括用于推动外侧部321向中心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421和用于带动外侧部321抽离模型腔21的第三驱动组件422,所述第二驱动组件421设置于所述第三驱动组件422上,第三驱动组件422对称设置于上模架1与下模架2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421的行程方向与所述第三驱动组件422的行程方向垂直设置。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驱动组件421包括第一安装板4211、第二安装板4212和驱动件4213,所述第一安装板4211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4212的外侧,所述连接部322穿过第二安装板4212与所述第一安装板4211相连,所述驱动件4213设置于第一安装板4211上并通过推拉杆4214控制第一安装板4211和第二安装板4212的间距,该间距与外侧部321在模型腔21内的活动行程相适配,所述第二安装板4212一侧与所述第三驱动组件422相连。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模型腔21相对所述第一抽芯机构41的另一端设置有前顶块5,所述前顶块5包括一端插入模型腔21内的顶部51和设置于模型腔21外的操作部52,所述下模架2对应所述操作部52的位置设置有下安装腔22,所述下安装腔22的宽度大于所述操作部52的宽度,所述操作部52与下安装腔22之间的宽度差大于所述顶部51插入模型腔21内的深度。
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上模架1对应所述操作部52的位置设置有上安装腔13,所述操作部52相对所述模型腔21的另一端的上方设置有倾斜面,所述上安装腔13的宽度与所述操作部52相适配,所述上安装腔13设置于靠近所述模型腔21的一端并与模型腔21相连通,所述操作部52与下安装腔22之间设置有将操作部52向模型腔21相反方向推动的第二弹簧14。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脱模步骤如下:
1)先将压板11的施力源解除,使限位块111随压板11上移与第一抽芯组件411分离;
2)第一抽芯机构41将中部型芯31从模型腔21内抽出(即第一驱动组件412带动撑开块313抽离,从而使第一斜压块311、第二斜压块312的凸部逐渐脱离与斜压块、第二斜压块312的凹部,然后限位机构413对第一固定板4111和第二固定板4112距离有所限定,所以限位机构413将带动第一固定板4111滑动至移动距离后,将带动不再被卡住的第一斜压块311、第二斜压块312从管件中抽离);
3)中部型芯31抽出后,使两侧的外侧型芯32之间存在空隙;
4)第二抽芯机构42分别将两侧的外侧型芯32从模型腔21内抽出(即驱动件4213驱动推拉杆4214回拉,使第一安装板4211靠近此时定位状态的第二安装板4212,从而带动两侧的外侧型芯32向中间方向靠拢,解除外侧型芯32与凹腔的配合,然后通过第三驱动组件422将其抽出,两侧的第二抽芯机构42相对设置);
5)使上模架1与下模架2分离(此时型芯组件3全部往外抽出,仅剩下前顶块5的一端位于管件内,当完全开模后,前顶块5脱离上模架1的限位在第二弹簧14作用下自动退出管件内),使管件完全暴露,然后取出,完成脱模。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间”、“上”、“下”、“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上述的“之间”并不仅仅指方位、位置之间,还包括指不同零件的相互作用之间的意思。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上模架1,压板11,限位块111,第一弹簧12,上安装腔13,第二弹簧14,下模架2,模型腔21,下安装腔22,型芯组件3,中部型芯31,第一斜压块311,导向部3111,第二斜压块312,撑开块313,导向槽3131,滑动凹槽3132,外侧型芯32,外侧部321,滑动凸部3211,连接部322,抽芯装置4,第一抽芯机构41,抽芯组件411,第一固定板4111,第二固定板4112,第一驱动组件412,限位机构413,第二抽芯机构42,第二驱动组件421,第一安装板4211,第二安装板4212,驱动件4213,推拉杆4214,第三驱动组件422,前顶块5,顶部51,操作部5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0)
1.一种模具,包括上模架、下模架、型芯组件和用于将型芯组件抽出的抽芯装置,所述上模架与下模架之间设置有模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芯组件包括中部型芯和设置于中部型芯两侧的外侧型芯,所述中部型芯包括第一斜压块、第二斜压块和撑开块,撑开块设置于第一斜压块与第二斜压块之间,所述撑开块对应所述第一斜压块、所述第二斜压块的两侧分别存在从后端到顶端向内倾斜的斜面,当撑开块抽离第一斜压块与第二斜压块之间,第一斜压块与第二斜压块自动向中间靠拢;所述抽芯装置包括用于抽离中部型芯的第一抽芯机构和用于抽离两侧的外侧型芯的第二抽芯机构;所述上模架上方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下方设置有用于限位第一抽芯机构将中部型芯抽出的限位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与上模架之间设置有用于顶开压板的第一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两侧设置有导向槽,所述第一斜压块、所述第二斜压块对应所述导向槽的一侧皆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槽相适配的导向部,所述第一斜压块、所述第二斜压块沿导向槽滑动逐渐向中间靠拢或向两侧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压块、所述第二斜压块采用弹性金属材料,当无外力介入时,所述第一斜压块、所述第二斜压块从后端到顶端向内靠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抽芯机构包括抽芯组件和第一驱动组件,所述抽芯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可滑移地设置在下模架上的滑移槽内,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一斜压块、所述第二斜压块相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撑开块相连接,所述第一抽芯机构还设置有用于限定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距离的限位机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板相对所述型芯的另一侧,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可带动所述第二固定板沿滑移槽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型芯包括设置于模型腔内的外侧部和设置于模型腔外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抽芯机构相连,所述外侧部对应所述中部型芯的一侧设置有滑动凸部,所述撑开块对应滑动凸部的两侧皆设置有与滑动凸部相适配的滑动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抽芯机构包括用于推动外侧部向中心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和用于带动外侧部抽离模型腔的第三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三驱动组件上,第三驱动组件对称设置于上模架与下模架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行程方向与所述第三驱动组件的行程方向垂直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驱动件,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外侧,所述连接部穿过第二安装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相连,所述驱动件设置于第一安装板上并通过推拉杆控制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间距,该间距与外侧部在模型腔内的活动行程相适配,所述第二安装板一侧与所述第三驱动组件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腔相对所述第一抽芯机构的另一端设置有前顶块,所述前顶块包括一端插入模型腔内的顶部和设置于模型腔外的操作部,所述下模架对应所述操作部的位置设置有下安装腔,所述下安装腔的宽度大于所述操作部的宽度,所述操作部与下安装腔之间的宽度差大于所述顶部插入模型腔内的深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架对应所述操作部的位置设置有上安装腔,所述操作部相对所述模型腔的另一端的上方设置有倾斜面,所述上安装腔的宽度与所述操作部相适配,所述上安装腔设置于靠近所述模型腔的一端并与模型腔相连通,所述操作部与下安装腔之间设置有将操作部向模型腔相反方向推动的第二弹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640072.7U CN219543940U (zh) | 2023-03-27 | 2023-03-27 | 一种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640072.7U CN219543940U (zh) | 2023-03-27 | 2023-03-27 | 一种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543940U true CN219543940U (zh) | 2023-08-18 |
Family
ID=87704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640072.7U Active CN219543940U (zh) | 2023-03-27 | 2023-03-27 | 一种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543940U (zh) |
-
2023
- 2023-03-27 CN CN202320640072.7U patent/CN21954394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225781B (zh) | 用于模具设备的推料夹爪及含该推料夹爪的成型模具 | |
CN214872038U (zh) | 一种塑胶模具保护装置 | |
CN113103524B (zh) | 一种注塑模具内部斜顶脱倒扣机构 | |
CN111347628A (zh) | 一种节温器壳体注塑模具 | |
KR20200011872A (ko) | 언더컷 처리 기구 및 성형용 금형 | |
CN219543940U (zh) | 一种模具 | |
CN116080018B (zh) | 模具 | |
CN213793775U (zh) | 一种易脱模的五金模具 | |
CN210940255U (zh) | 五通管注塑模具 | |
CN217454591U (zh) | 一种长管类产品模具的易操作悬浮脱模机构 | |
CN221605080U (zh) | 一种两段式抽芯模具 | |
CN209832486U (zh) | 前模抽芯自动脱离结构 | |
CN218053787U (zh) | 一种注塑模具单向滑块式斜销抽芯机构 | |
CN216708220U (zh) | 一种多通道阀体的成型模具 | |
CN221048923U (zh) | 一种注塑件一体化脱模注塑模具 | |
CN218838367U (zh) | 一种流量计橡胶内衬橡胶浇筑模具 | |
CN218053781U (zh) | 一种线卡二次抽芯机构模具 | |
CN216658771U (zh) | 一种带推顶装置的滑块机构 | |
CN209773435U (zh) | 一种压铸模具滑块锁紧结构 | |
CN220482474U (zh) | 一种注塑模具的抽芯机构 | |
CN210940306U (zh) | 一种避免碰撞的滑块抽芯结构 | |
CN220196986U (zh) | 一种柔性钳口夹具 | |
CN211679955U (zh) | 一种压铸模具 | |
CN218744847U (zh) | 一种保证产品质量减小毛边的脱模组件 | |
CN221793676U (zh) | 一种注塑模具脱模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