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38600U - 用于输送管状植入物的输送装置及植入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输送管状植入物的输送装置及植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38600U
CN219538600U CN202320345468.9U CN202320345468U CN219538600U CN 219538600 U CN219538600 U CN 219538600U CN 202320345468 U CN202320345468 U CN 202320345468U CN 219538600 U CN219538600 U CN 2195386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ular implant
delivery device
delivery
friction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4546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敬
王禹都
丁瑞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chieva Medical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chieva Medical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chieva Medical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chieva Medical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4546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386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386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386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输送管状植入物的输送装置及植入系统,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构件,所述输送构件呈细长状,且所述输送构件包括相对的近端、远端;推送构件,所述推送构件设于所述远端,并具有沿所述输送构件的径向突出所述输送构件的摩擦部;在将管状植入物套设于所述推送构件,且所述输送构件处于输送状态时,所述摩擦部和所述管状植入物的内壁相接触,所述摩擦部带动所述管状植入物沿所述输送构件的轴向同向移动;可解决管状植入物和输送构件移动时的解离问题。

Description

用于输送管状植入物的输送装置及植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关于一种用于输送管状植入物的输送装置及植入系统。
背景技术
颅内支架植入病变脑血管的过程通常为:在建立好通路后,支架通过输送装置在微导管内推送到达病变血管位置,再后撤微导管使支架在病变位置释放打开。
如图1所示,现有的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构件1,输送构件1在微导管5的输送管腔中推送和后撤,可以将输送构件1的远端上套设的可扩张支架4递送到目标位置。微导管5递送到目标位置后,微导管5撤回,可扩张支架4从微导管5的远端开口中露出并释放填充于目标位置处。可扩张支架4在微导管5的输送管腔中的推送和后撤是通过输送构件1上的近端限位件3和远端限位件2实现的。例如:近端限位件3和远端限位件2分别沿着输送构件1的轴向方向间隔布置,近端限位件3的直径和远端限位件2的直径分别大于可扩张支架4的近端显影环4a的内径,使得近端显影环4a被限位于近端限位件3和远端限位件2之间。当输送构件1在微导管5的输送管腔中沿轴向推送和后撤时,近端限位件3或者远端限位件2分别接触并推抵近端显影环4a使得可扩张支架4在微导管5的输送管腔中推送和后撤。
但是,通过在输送构件上布置多个限位件,利用限位件之间的间隙对支架的显影环部分进行限位,实现支架在微导管内推送和后撤,对限位件的设置位置精度要求高,限位件和支架之间的接触都是活动接触,在弯曲血管中移动存在支架和输送构件在微导管中提前解脱的可能性。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输送装置及植入系统,提升其在弯曲血管中的过弯能力,避免支架和输送构件之间的异常解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输送管状植入物的输送装置及植入系统,利用推送构件和管状植入物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提供管状植入物推送的推力和后撤的拉力,能够改善现有的输送装置对制备工艺要求高,以及在弯曲血管中输送构件和管状植入物易解离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输送管状植入物的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
输送构件,所述输送构件呈细长状,且所述输送构件包括相对的近端、远端;
推送构件,所述推送构件设于所述远端,并具有沿所述输送构件的径向突出所述输送构件的摩擦部;
在将管状植入物套设于所述推送构件,且所述输送构件处于输送状态时,所述摩擦部和所述管状植入物的内壁相接触,所述摩擦部带动所述管状植入物沿所述输送构件的轴向同向移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微导管,所述微导管内具有用以供所述输送构件穿过的输送管腔,在套设于所述推送构件的所述管状植入物位于所述输送管腔内时,所述摩擦部和所述管状植入物的内壁相接触。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推送构件包括沿所述输送构件的轴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摩擦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管状植入物为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和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的轴向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部的显影段;所述多个摩擦部在所述远端对应于所述支架主体的区域均匀间隔设置。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摩擦部呈球型。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摩擦部的材料为高分子塑性材料。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摩擦部粘附固定于所述远端。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摩擦部的材料为光固化胶或热固化胶。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推送构件的近端的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输送构件,且所述弹簧与所述推送构件之间间隔设置,所述弹簧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输送构件固定连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管状植入物的植入系统,所述植入系统包括管状植入物、用以输送所述管状植入物的上述的输送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输送装置,通过在细长状的输送构件的远端设置摩擦部,摩擦部和管状植入物的内壁接触,在推送所述输送构件时,所述摩擦部与所述管状植入物的内壁之间形成摩擦力,利用摩擦力为管状植入物在微导管的输送管腔中的推送和后撤提供推力和拉力,实现管状植入物在微导管中的推送和后撤。利用摩擦部和管状植入物内壁接触产生的摩擦力,可解决管状植入物和输送构件移动时的解离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输送管状植入物的输送装置的有益效果包括:
1)摩擦部预制在输送构件的远端,可根据管状植入物的结构调整摩擦部的数量和分布,设计更为灵活;
2)多个摩擦部之间采用间隔布置的方式,使输送构件远端的刚性更低,管状植入物在推送到弯曲血管位置时,该输送构件远端的整体抗弯刚度更小、更易弯曲,实现更好的过弯效果;
3)多个摩擦部间隔分布,与支架主体在所述输送构件轴向上的位置相对应,推送时支架分段受力,支架主体在推送过程中受力更均匀,并最终提高推送性能,获得更好的推送效果;
4)支架分段受力可以避免在微导管内提前解脱,提高操作的容错率;
5)摩擦部采用固化胶体或者固定预制球体的工艺,具有结构简单,加工便捷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输送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输送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输送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推送构件的制作过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的推送构件的制作过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输送管状植入物的输送装置及具有该输送装置的植入系统。所述植入系统包括所述输送装置以及管状植入物。通过在输送装置的输送构件上设置与管状植入物的内壁相接触的摩擦部,在输送构件移动时,摩擦部和管状植入物的内壁之间的接触产生摩擦力,该摩擦力作为管状植入物推送的推力以及后撤的拉力,实现管状植入物在微导管内的推送和后撤。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构件10、推送构件30,所述输送构件10呈细长状,且所述输送构件10包括相对的近端和远端。所述推送构件30设置于所述输送构件10的远端,且所述推送构件30具有沿所述输送构件10的径向突出所述输送构件10的摩擦部。在管状植入物20套设于所述推送构件30,且所述输送构件10处于输送状态时,所述摩擦部和管状植入物20的内壁相接触,在移动所述输送构件10时,所述摩擦部和管状植入物20的内壁之间形成摩擦力,摩擦力使得输送构件10带动管状植入物20一并沿所述输送构件10的轴向(X方向)同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输送构件10在弯曲血管中推送、后撤时,管状植入物20和摩擦部处于接触状态,即,始终存在摩擦力,使得管状植入物20不易和推送构件30发生解脱,提高操作的容错率。
于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管状植入物20为支架20。当然,并不以此为限。
下面,以所述管状植入物20为支架20为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输送装置作具体阐述。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20例如是自扩张支架,例如是采用激光雕刻镍钛超弹合金管制成。支架20通过预处理到合适的尺寸,然后预装到输送构件10的远端,支架20和推送构件30在输送构件10轴线上的位置相对应。换言之,支架20套设在推送构件30的摩擦部的外部。进一步地,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微导管40,微导管40包括沿轴向延伸的输送管腔,所述输送构件10能够于所述输送管腔内且沿所述输送管腔的轴向移动,以推送或者后撤所述支架20。可知的是,在所述支架20套设于输送构件10的远端且位于所述输送管腔内时,所述输送构件10处于输送状态,所述支架20处于压缩状态,此时,所述摩擦部与所述支架20的内壁相接触。在推动所述输送构件10沿所述输送管腔的轴向移动时,所述摩擦部与所述支架20的内壁接触形成摩擦力,使得所述支架20与所述输送构件10沿所述输送构件10的轴向同步移动,以实现所述支架20的推送或者回撤。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20包括支架主体20a和设置于支架主体20a的轴向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部的显影环20b,其中,推送构件30位于输送构件10的远端对应于所述支架主体20a的区域。处于压缩状态的所述支架主体20a通常包括多个镂空部以及凹凸部,镂空部、凹凸部分别和推送构件30的摩擦部之间存在相互限位,减少沿所述输送构件的轴向所述推送构件30与所述摩擦部之间的相对移动,增强所述支架20输送的稳定性。
如图2和图3所示,推送构件30的摩擦部例如是多个,且多个摩擦部沿所述输送构件10的轴向间隔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压缩状态的所述支架主体20a的尺寸大小,合理设置多个摩擦部的数量及间隔分布的间距,可以使得支架20在推送到弯曲血管位置时,抗弯刚度更小,更易弯曲,实现更好的过弯效果。
另外,多个独立且间隔布置的摩擦部构成的推送构件30,使得输送构件10在微导管40的输送管腔内推送、后撤时,多个摩擦部分别与支架主体20a相接触,支架主体20a为分段受力,支架主体20a在推送、后撤过程中受力更均匀,并最终提高推送、后撤性能,获得更好的推送、后撤效果。进一步,支架分段受力可以避免在导管内提前解脱,提高操作的容错率。
优选的,多个间隔设置的摩擦部在输送构件10对应支架主体20a的区域上均匀间隔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实际需要,多个间隔设置的摩擦部也可以是非均匀间隔设置。
进一步,构成推送构件30的摩擦部可以呈球型或者块状,块状例如是指,非球体类的块状结构。从制备工艺上进行考量,摩擦部优选为球型,其中,摩擦部的材料例如是高分子塑性材料。高分子塑性材料的摩擦部可以是通过预制球体粘附固定在输送构件10的远端,也可以是,通过固化胶点胶在输送构件10的远端,经固化后形成所述摩擦部。
如图4所示,在所述摩擦部的材料为光固化胶或热固化胶时,可利用点胶设备100,将固化胶30a按照预设的间隔点涂在输送构件10的远端,经固化制程后,固化胶30a固化形成所述摩擦部。本实施例中,可根据高分子塑性材料的固化特性,选择不同的固化制程包括光固化制程或者热固化制程。
如图5所示,提供若干预制球体,于输送构件10的远端按照预设间距涂布粘胶30b,将预制球体与粘胶30b对应固定。本实施例中,预制球体可以是中空的球体,中空的球体还可以是套设在输送构件10的末端。
另外,结合图2和图3可知,所述摩擦部的外径大于支架20的显影环20b的内径,进而多个间隔设置的摩擦球能够限制支架20的位置,提升支架20和推送构件30的抗解离能力。
继续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送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推送构件30的近端的弹簧50,所述弹簧50套设于输送构件10的远端,且所述弹簧50与所述推送构件30的近端之间间隔设置。通过在所述输送构件10的远端增设所述弹簧50,能够提高所述输送构件10的输送性能,同时,在所述支架20预装于所述输送构件10上后,位于近端的所述显影环20b限位于所述弹簧50的远端与所述推送构件30的近端之间,能够对所述支架20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增强所述支架20输送的稳定性。
其中,弹簧50的至少一部分固定连接于输送构件10上。如,所述弹簧50的相对两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输送构件上。以实现所述弹簧50与所述输送构件10之间的相对固定以及定位。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上述“远端”是指远离医生操作手柄的部分,“近端”是指靠近医生操作手柄的部分。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送装置,推送构件30预先制备在输送构件10的远端;支架20预装在输送构件10的远端并套设于推送构件30上。其中,优选的,推送构件30和支架主体20a在输送构件10轴向上的位置相对应,使得推送构件30中多个间隔设置的摩擦部分别和支架主体的内壁20a接触;利用摩擦部和支架主体20a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作为支架20向微导管40的远端移动推力,以及,利用摩擦部和支架主体20a的内壁之间摩擦力作为支架20向微导管40的近端后撤的拉力,进而实现支架20和输送构件10在微导管40的输送管腔内的推送和后撤。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输送装置,通过在细长状的输送构件的远端设置推送构件,推送构件的摩擦部和支架的内壁接触,在推送所述推送构件时,所述摩擦部与所述支架的内壁之间形成摩擦力,利用摩擦力为支架在微导管的输送管腔中推送和后撤提供推力和拉力,实现支架在微导管中的推送和后撤。利用摩擦部和支架内壁接触产生的摩擦力,可解决支架和输送构件移动时的解离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送装置的有益效果包括:
1)摩擦部预制在输送构件的远端,可根据支架的结构调整摩擦的数量和分布,设计更为灵活;
2)多个摩擦部之间采用间隔布置的方式,推送构件在输送构件远端产生的刚性更低,支架在推送到弯曲血管位置时,该输送构件远端的整体抗弯刚度更小、更易弯曲,实现更好的过弯效果;
3)多个摩擦部间隔分布,且与支架主体的位置相对应,推送时支架分段受力,支架主体在推送过程中受力更均匀,并最终提高推送性能,获得更好的推送效果;
4)支架分段受力可以避免在导管内提前解脱,提高操作的容错率;
5)摩擦部采用固化胶体或者固定预制球体的工艺,具有结构简单,加工便捷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此外,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必需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输送管状植入物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包括:
输送构件,所述输送构件呈细长状,且所述输送构件包括相对的近端、远端;
推送构件,所述推送构件设于所述远端,并具有沿所述输送构件的径向突出所述输送构件的摩擦部;
在将管状植入物套设于所述推送构件,且所述输送构件处于输送状态时,所述摩擦部和所述管状植入物的内壁相接触,所述摩擦部带动所述管状植入物沿所述输送构件的轴向同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输送管状植入物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微导管,所述微导管内具有用以供所述输送构件穿过的输送管腔,在套设于所述推送构件的所述管状植入物位于所述输送管腔内时,所述摩擦部和所述管状植入物的内壁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输送管状植入物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构件包括沿所述输送构件的轴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摩擦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输送管状植入物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植入物为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和设置于所述支架主体的轴向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部的显影段;所述多个摩擦部在所述远端对应于所述支架主体的区域均匀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输送管状植入物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部呈球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输送管状植入物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部的材料为高分子塑性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输送管状植入物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部粘附固定于所述远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输送管状植入物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部的材料为光固化胶或热固化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输送管状植入物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推送构件的近端的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输送构件,且所述弹簧与所述推送构件之间间隔设置,所述弹簧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输送构件固定连接。
10.一种用于管状植入物的植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系统包括管状植入物、用以输送所述管状植入物的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为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
CN202320345468.9U 2023-02-28 2023-02-28 用于输送管状植入物的输送装置及植入系统 Active CN2195386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45468.9U CN219538600U (zh) 2023-02-28 2023-02-28 用于输送管状植入物的输送装置及植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45468.9U CN219538600U (zh) 2023-02-28 2023-02-28 用于输送管状植入物的输送装置及植入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38600U true CN219538600U (zh) 2023-08-18

Family

ID=87702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45468.9U Active CN219538600U (zh) 2023-02-28 2023-02-28 用于输送管状植入物的输送装置及植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386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24815B (zh) 用于栓塞线圈的推动器臂和球释放机构
CN110859692B (zh) 植入物输送系统
US6589227B2 (en) Endovascular medical device with plurality of wires
US10888331B2 (en) Active release of embolic coils
JPH06511174A (ja) 噛み合わせボールおよびキー溝連結部を備えた離脱可能な押出し具−血管閉塞コイルアセンブリ
EP2679202B1 (en) Stent delivery system
US20100087780A1 (en) Wire Guide having Variable Flexibility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JP2004530525A (ja) 自己拡張式ステントの迅速プッシャ組立体及びステント交換形態を備えた運搬システム
EP3903745A1 (en) Delivery system for medical implant
CN112716667A (zh) 一种血管内植入物固定保持结构和一种血管内植入物输送系统
CN219538600U (zh) 用于输送管状植入物的输送装置及植入系统
WO2022156388A1 (zh) 一种血管内植入物固定保持结构、输送系统和手柄式支架系统
AU2018208721A1 (en) Delivery catheter with controlled flexibility
CN109771111B (zh) 一种自膨胀支架的推送系统
CN116847810A (zh) 医疗装置递送装置、系统和方法
JP2022081485A (ja) ステント送達システム
EP2692390A1 (en) Guidewire
CN208910365U (zh) 植入物的输送装置
CN112716668A (zh) 一种血管内植入物固定保持结构和一种血管内植入物输送系统
CN111012557B (zh) 球囊导管
KR20220002129A (ko) 가요성 편조 섹션을 구비한 이식가능 의료 장치 탈착 시스템
CN215019796U (zh) 一种血管内植入物固定保持结构和一种血管内植入物输送系统
CN214435792U (zh) 一种麻醉导管
CN210494327U (zh) 一种长支架输送系统
CN113116619A (zh) 一种植入体输送系统及其内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