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38192U - 用于清洁机的基站及清洁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清洁机的基站及清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38192U
CN219538192U CN202320309067.8U CN202320309067U CN219538192U CN 219538192 U CN219538192 U CN 219538192U CN 202320309067 U CN202320309067 U CN 202320309067U CN 219538192 U CN219538192 U CN 2195381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age
chamber
base station
dirt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0906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强
韦明祥
曹军达
姜涛
张旭东
郑军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0906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381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381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381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基站及清洁系统,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基站包括有基座;集污模块,设有的进污管及排污管,进污管至少局部位于基座上;第一开关阀,设置在进污管上;第二开关阀,设置在排污管上;集污模块具有用来存储垃圾的储污空间及用来储气的存气空间,储污空间与存气空间相连通;气泵,具有第一通气口,并被布置成能通过第一通气口向存气空间内充气。在进污管和排污管的内部流道均被阻断时,集污模块内形成密闭空间,在气泵工作时,向存气空间内不断地充气,在第二开关阀打开排污管的内部流道时,存气空间内被压缩的气体将强力推动储污空间内的污水和/或垃圾排至下水道内。

Description

用于清洁机的基站及清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庭洗涤、清扫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基站及清洁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清洁机用来将地面上混有水汽的灰尘等混合物吸入到其内腔中。为了对清洁机内腔中的垃圾及时排出以及对清洁机的清洁模块进行清洗等等,通常设置基站来及时回收清洁机内腔中的垃圾。
目前的基站,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全自动洗地机器人》,其专利号为ZL202122715298.2(授权公告号为CN216221361U)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洗地机器人包括基站和主机,所述主机内设置有清水箱和污水箱,所述清水箱和所述污水箱上分别设置有清水箱对接口和污水箱对接口;所述基站内设置有清水箱对接管和污水箱对接管,所述清水箱对接管和所述污水箱对接管分别与所述清水箱对接口和所述污水箱对接口对接。污水可直接由污水箱对接管排放至下水道,无需手动清理污水箱,增加了使用的便捷性。
但是上述专利存在以下缺陷:由于下水道的管路有弯管段,仅采用水泵将污水箱内的污水直排至下水道中时,水泵作为远距离排水动力,排水速度较慢,会导致颗粒沉降和粘附在排水管道内,导致管道堵塞,增加了疏通下水道的难度和成本;另外,水泵内部的叶轮及转轴直接作用于带有颗粒及絮状物的污水,会导致水泵寿命大大降低。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基站作进一步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将污水垃圾强力直排至下水道以避免下水道堵塞的用于清洁机的基站。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无需另外设置水泵即可达到强力吸污目的的基站。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回收清洁机内的污水垃圾的清洁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基站,包括有:
基座,其具有供清洁机进入的开口;
集污模块,其设有用来与清洁机的储污腔室流体连通的进污管及用来与下水道流通连通的排污管,所述进污管至少局部位于所述基座上;
第一开关阀,其设置在所述进污管上,用来控制所述进污管内部流道的通断;
第二开关阀,其设置在所述排污管上,用来控制所述排污管内部流道的通断;
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模块具有用来存储垃圾的储污空间及用来储气的存气空间,所述储污空间与存气空间相连通;并且,所述基站还包括有:
气泵,其具有第一通气口,并被布置成能通过第一通气口向所述存气空间内充气。
即在排污管的内部流道被所述第二开关阀阻断而进污管的内部流道被所述第一开关阀阻断的状态下,沿着气流流动路径存气空间位于第一通气口的下游。则在进污管和排污管的内部流道分别被第一开关阀和第二开关阀阻断时,集污模块形成密封空间,气泵工作,通过第一通气口向存气空间内充气,那么在第二开关阀打开排污管的内部流道时,存气空间内被压缩的气体推动储污空间内的污水和/或垃圾排至下水道,提高了排污速度,达到了强力直排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集污模块包括有集污箱,所述存气空间的至少局部和储污空间位于所述集污箱的内部。
即上述集污箱包括有以下两种情况:1、集污箱的内腔严格地分为储污空间和至少局部的存气空间,即至少局部存气空间是静态不变的;2、集污箱的内腔,在垃圾没存满的时候,多余的空间都是局部存气空间,即至少局部存气空间是动态变化的。
为了增大存气空间,所述集污模块还包括有与集污箱相连通的储存箱,所述集污箱内除储污空间以外的区域与所述储存箱的内腔相连通而形成所述的存气空间。储存箱的存在,增大了对气体的存储空间,在向存气空间内充气后,增大了储污空间内污水垃圾的排出力。
储存箱可设置在基座之上,也可设置在基座左右两侧的其中一侧,但是优选地,所述储存箱位于所述基座之上。
集污箱的设置形式:所述集污箱位于所述基座之上,或者位于所述基座之外,并相对于所述基座独立布置。如此,集污箱可设置在基座上,也可单独作为模块而独立于基座存在,可设置在墙上,也可设置在壁柜之下等。
为了对集污箱的内腔进行清洗,所述集污箱具有供净水进入的净水口。
为了防止下水道被堵塞,所述排污管安装有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具有容腔,且该壳体的上部区域具有与所述排污管相连通的入污口及用来与下水道相流体连通的出污口。
入污口可设置在壳体的顶壁板上,也可设置在壳体侧壁的顶部,但是优选地,所述入污口位于所述壳体的顶壁板上,所述出污口位于所述壳体的侧部上。
为了更好地实现比重大的垃圾和物体与液体分离,所述容腔内在对应入污口的位置设置有横向布置的挡板,所述挡板的周沿至少局部与所述壳体内侧壁的对应位置之间留有第一间隙,沿着流体流动路径,所述第一间隙位于所述出污口的上游。当回收的垃圾和水经入污口进入壳体的容腔后,首先与挡板撞击,大的垃圾和比重大的物体与水发生分离,并沉降到容腔的底部,悬浮在水中的垃圾和小质量的垃圾经出污口排出,大垃圾和比重大的物体沉积在容腔的底部,避免下排至下水道中,降低了下水道被堵塞的风险,减小了对下水道清理的难度,更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为了利用虹吸现象将垃圾吸入至下水道中,所述壳体具有出污通道,所述出污通道至少有局部竖向延伸且位于所述容腔内,并作为竖向段,所述挡板位于所述竖向段的周侧,且位于该竖向段的底沿之上,所述竖向段的底沿与所述壳体的内底壁之间留有间隔,沿着流体流动路径,所述出污口位于所述出污通道的下游。竖向段和挡板的布置形式,使得比重大的物体更易沉积到容腔的底部,在容腔内的液位达到出污口的下边沿高度后,在虹吸作用下可将悬浮在水中的垃圾和小质量的垃圾在虹吸的作用下经出污口排出。
出污通道可采用倒置L形,也可采用n形,但是优选地,所述出污通道整体呈倒置L形,且包括有与所述竖向段的上部相连通且横向延伸的横向段,所述横向段的末端敞口即为所述的出污口。
为了更好地阻挡沉积下来的垃圾进入竖向段的内腔中,所述壳体的内底壁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挡壁,所述挡壁沿着竖直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竖向段的周侧,且至少局部位于所述挡板上,并且该挡壁与所述竖向段的底沿之间留有第二间隙。
为了便于拆卸以达到便于取出丢失物品目的,所述壳体包括底部敞口的壳身及遮盖在所述壳身底部敞口的底板,所述底板能脱卸地安装在所述壳身上。
为了提高排污速度以降低排污时间,所述集污箱包括有自上而下依次布置且相连通的上箱体和下箱体,所述下箱体横截面的面积小于所述上箱体横截面的面积,所述下箱体的内腔即为所述的储污空间,所述存气空间为上箱体的内腔。
为了加快液体的流动速度,减小液体和气体流动速度的差值,所述下箱体至少下部区域为收缩段,所述收缩段的横截面面积自上而下逐渐减小,所述收缩段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排污管相连通的排污口。
第二开关阀的结构形式有多种,可采用电磁阀的形式,也可采用球阀的形式,但是从能使大体积垃圾通过以达到降低进污管堵塞风险目的出发,优选地,所述排污管至少局部为能发生形变的软性管段,所述第二开关阀包括有位于所述软性管段的周侧的推动件和带动该推动件朝靠近或远离该软性管段方向运动继而关闭或打开该软性管段内部流道的第一驱动机构。
第一开关阀的结构形式有多种,可采用电磁阀的形式,也可采用球阀的形式,但是从能使大体积垃圾通过以达到降低排污管堵塞风险目的出发,优选地,所述进污管至少局部为能发生形变的软质段,所述第一开关阀包括有位于所述软质段的周侧的活动件及带动该活动件朝靠近或远离该软质段方向运动继而关闭或打开该软质段内部流道的第二驱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在所述进污管的内部流道被所述第一开关阀阻断而排污管的内部流道被所述第二开关阀阻断的状态下,沿着气流流动路径,所述第二通气口位于所述存气空间的下游。即所述气泵还具有第二通气口,并被布置成能通过第二通气口从所述存气空间内抽气。
在所述排污管的内部流道被所述第二开关阀阻断而进污管的内部流道被所述第一开关阀阻断的状态下,即集污模块形成有密封空间,沿着气流流动路径,第二通气口位于所述存气空间的下游,如此,泵体可通过第二通气口对存气空间进行抽真空。
为了改变流体运动方向,该基站还包括有换向阀,所述第一通气口和第二通气口通过换向阀择一与所述存气空间相连通。
换向阀的结构形式有多种,可采用ZL202123451414.0中的换向阀,也可采用其他的换向阀结构,但是从降低清理难度出发,优选地,所述换向阀包括有:
阀体,呈筒状,其内部具有阀腔;
隔板,其位于阀腔内,且将所述阀腔分成沿着所述阀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并开设有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贯通通道,该贯通通道的中段侧壁开有连通所述贯通通道与存气空间的第三通道该贯通通道的两端敞口,分别为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的第一敞口及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的第二敞口;所述第一腔室具有与第二通气口流体连通的第一通道及用来与外界相连通的第一通口,所述第二腔室具有与所述第一通气口相连通的第二通道及用来与外界相连通的第二通口;
阀杆,其至少局部位于所述阀腔内、且穿设在所述贯通通道中并能在其内来回运动,其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的局部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密封件并能择一地关闭所述第一敞口或第一通口,其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的局部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密封件并能择一地关闭所述第二敞口或第二通口,从而使换向阀具有以下两种状态:在所述第一敞口和第二通口处于分别被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封堵住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敞口和第一通口均处于打开状态,从而使第二通道经贯通通道与第三通道相连通;在所述第二敞口和第一通口处于分别被所述第二密封件和第一密封件封堵住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敞口和第二通口均处于打开状态,从而使第一通道经贯通通道与第三通道相连通。
第二通道经贯通通道与第三通道相连通,此时,泵体可向存气空间内输送气体;第一通道经贯通通道与第三通道相连通,此时,泵体可从存气空间内抽吸气体。
为了使第二敞口与外界的连通,所述阀体内具有第三腔室,所述第二腔室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之间,所述第三腔室具有与外界相连通的第四通道,所述第二通口设于第二腔室与第三腔室之间的连接板上,且通过第三腔室与所述第四通道相连通,所述阀杆穿设在所述第二通口内。
实现阀杆运动的方式有多种,可采用电机和螺杆相配合的形式,如电机带动螺杆绕自身轴线转动,阀杆螺纹连接在螺杆上,也可采用电磁铁和弹性件相配合的形式,但是优选地,所述第三腔室内设置有在通电状态带动所述阀杆朝封堵第一敞口和第二通口方向运动的电磁铁及使所述阀杆始终具有朝打开第一敞口和第二通口方向运动趋势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作用于所述阀杆上。
阀体可采用竖向布置的形式,也可采用横向布置的形式,但是优选地,所述阀体、阀杆和贯通通道均竖向设置,所述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自上而下依次布置,所述第一通口开设在所述阀体的顶壁上。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所述的基站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清洁机,所述清洁机包括内部具有储污腔室的外壳,在所述清洁机位于所述基座的状态下,所述进污管能与所述储污腔室相连通。
为了容置清洁机且方便实现清洁机内的储污腔室与集污箱的连通,所述基座具有供所述清洁机位于其中的容置室,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容置室的前侧,所述进污管具有能相对所述基座上下运动的活动管,所述活动管位于所述第一开关阀之下,所述外壳的顶部具有与所述储污腔室相连通的连通口,在所述清洁机位于所述容置室内的状态下,所述活动管能向下运动至与所述连通口处于连通的状态。
清洁机可采用扫地机,也可为洗地机,但是优选地,所述清洁机为扫地机。
为了达到强力排污以避免下水道堵塞,采用下述的排污方法:一种具有所述的基站的排污方法,该排污方法依次包括有以下步骤:
1)第一开关阀和第二开关阀分别对应地关闭进污管和排污管的内部流道,此时集污模块形成密闭空间;
2)气泵工作,向集污模块的存气空间内充气体,直至气压值达到预设值P1;
3)通过第二开关阀将排污管的内部流道打开,此时,储污空间内的污水垃圾在气压的推动下经排污管流至下水道,排污完成。
为了在无需另外设置水泵即可达到强力吸污目的,采用下述的吸污方法,一种具有所述的基站的吸污方法,所述基座具有供清洁机位于其中的容置室,所述敞口位于所述容置室的前侧,所述进污管具有能相对所述基座上下运动的活动管,所述活动管位于所述第一开关阀之下,所述清洁机包括内部具有储污腔室的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具有与所述储污腔室相连通的连通口,在所述清洁机位于所述容置室内的状态下,所述活动管能向下运动至与所述连通口处于连通的状态,所述吸污方法依次包括有以下步骤:
(1)第一开关阀和第二开关阀分别对应地关闭进污管和排污管的内部流道,此时集污模块内形成密闭空间;
(2)气泵对集污模块抽真空,待将集污模块内的负压达到预设值P0时,停止抽真空;
(3)通过第一开关阀打开进污管的内部流道,此时,储污腔室内的污水垃圾在集污模块的负压作用下进入至集污模块的储污空间内,等待时间T1后,进污完成。
为了达到强力吸污和排污,采用下述方法:一种具有所述的基站的工作方法,依次包括有以下步骤:
1)在清洁机经敞口进入基座的容置腔室后,活动管在第三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向下移动至与清洁机的储污腔室的连通口相连通的状态;
2)采用吸污方法进行吸污工作;
3)随后打开换向阀;
4)进行排污动作:气泵工作,向集污模块的存气空间内充气体,直至气压值达到预设值P1;随后,通过第二开关阀将排污管的内部流道打开,此时,储污空间内的污水垃圾在气压的推动下经排污管流至下水道,排污完成。
为了对清洁机的储污腔室进行清洗,所述基站还包括有供水管及第二净水管,所述供水管安装有控制该供水管之内部流道通断的总控制阀,所述第二净水管与所述进污管相连通,且两者连通处位于所述第一开关阀之下,该第二净水管安装有控制该第二净水管之内部流道通断的第二控制阀,还包括对清洁机的储污腔室进行清洗的清洗方法,该清洗方法依次包括有以下步骤:
S1:将总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打开,净水经供水管、第二净水管流入至清洁机的储污腔室内,对储污腔室进行冲洗,冲洗下来的污水位于该储污腔室内,随后采用所述吸污方法进行吸污动作;
S2:判断是否达到预设清洗次数,若未达到预设清洗次数,返回执行步骤S1,若达到预设清洗次数,清洗完毕。
为了对进污管和进污管与储存腔室之间的管道进行冲洗,防止滴液,还包括有对进污管与储污腔室相连通的管道以及进污管进行清洁的清洁方法,所述清洁方法在储污腔室清洗完毕之后,且该清洁方法为:打开换向阀,气泵工作,将外界空气经换向阀吸入至集污模块的存气空间内,即向存气空间内充气体,随后控制第一开关阀将进污管的内部流道打开,此时气流经进污管及管道进入至储污腔室内,即将进污管及管道内壁上的残余液体冲至储污腔室内,完成对进污管和管道内壁的清洁。
为了防止对清洁机的行走进行干涉,在对进污管和管道清洁完成后,关闭气泵和换向阀,并通过第三驱动机构带动活动管向上运动至其至少局部位于容置室之上的状态。
为了使得储存腔室清洗地更加干净,避免出现脏污死角,所述清洁机包括有风机,所述储污腔室具有进风口,沿着流体流动路径,所述储污腔室位于所述风机的上游,在步骤S1中,开启清洁机的风机,在风机的作用下,进入储污腔室内的水会在储污腔室内旋转运动,从而对储污腔室进行冲洗。
为了对集污箱进行冲洗,所述集污箱安装有供净水进入的第一净水管,所述第一净水管与所述供水管相连通,且该第一净水管安装有控制该第一净水管之内部流道通断的第一控制阀,所述工作方法还包括有集污箱进行冲洗的冲洗方法,该冲洗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①,即打开总控制阀和第一控制阀,此时净水经供水管、第一净水管流入集污箱内,对集污箱进行冲洗;
步骤②,关闭总控制阀和第一控制阀,然后执行排污动作随后再次进行排污动作:即气泵工作,向集污模块的存气空间内充气体,直至气压值达到预设值P1;随后,通过第二开关阀将排污管的内部流道打开,此时,储污空间内的污水垃圾在气压的推动下经排污管流至下水道,排污完成;
步骤③,判断是否达到预设冲洗次数,若未达到预设冲洗次数,返回执行步骤②,若达到预设冲洗次数,冲洗完毕,工作结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基站中在进污管和排污管的内部流道均处于被阻断的状态下,集污模块内形成密闭空间,则在气泵工作时,可通过第一通气口向存气空间内不断地充气,增大集污模块内的压强,如此,在第二开关阀打开排污管的内部流道时,存气空间内被压缩的气体将强力推动储污空间内的污水和/或垃圾排至下水道内,提高了排污速度,取得了强力直排的效果,避免现有技术中因设置水泵所带来水泵寿命降低以及下水道堵塞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1的清洁系统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施例1中基站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基站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I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壳体的剖视图;
图7为图1中壳体的另一角度的剖视图;
图8为图1中集污箱的纵向剖面图;
图9为图1中集污箱的横向剖视图;
图10为换向阀中第一通气口与存气空间处于连通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1为换向阀中第二通气口与存气空间处于连通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2为实施例1中基站的工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13为实施例1的清洁系统的工作系统框图;
图14为实施例2的清洁系统中集污箱安装在墙壁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该实施例的清洁系统包括有基站03和清洁机9。其中,清洁机9为扫地机,该扫地机包括风机92和内部具有储污腔室911的外壳91,储污腔室911具有进风口,沿着流体流动路径,储污腔室911位于风机92的上游。此外,该扫地机还具有清水箱93。
如图1至图5所示,基站03包括有基座1、集污模块02、第一开关阀5、第二开关阀6、气泵7和换向阀08。其中,基座1具有供清洁机9位于其中的容置室10,容置室10的前侧具有供清洁机9进入的开口101。
如图2和图3所示,集污模块02包括有集污箱2和与集污箱2相连通的储存箱3。其中,储存箱3和集污箱2均位于基座1之上。集污箱2内具有用来储存污水垃圾的储污空间220,集污箱2内除储污空间220以外的区域与储存箱3的内腔相连通而形成用来储存气体的存气空间25,前述存气空间25与储污空间220相连通。如此,存气空间25的局部位于集污箱2的内部。
为了提高排污速度以降低排污时间,如图8和图9所示,集污箱2包括有自上而下依次布置且相连通的上箱体21和下箱体22,下箱体22横截面的面积小于上箱体21横截面的面积,下箱体22的内腔即为储污空间220,上箱体21的内腔为存气空间25。为了加快液体的流动速度,减小液体和气体流动速度的差值,下箱体22至少下部区域为收缩段221,收缩段221的横截面面积自上而下逐渐减小,收缩段221的底部开设有与排污管24相连通的排污口2122。在本实施例中,收缩段221的一个侧壁为自上而下逐渐朝其对向侧倾斜的倾斜壁2212,在本实施例中,该倾斜壁2212为收缩段221的前侧壁。上箱体21的下部区域具有缩小段211,缩小段211的横截面面积自上而下逐渐减小,缩小段211的底沿与下箱体22的顶沿相连接。缩小段211在对应倾斜壁2212一侧的侧壁为自上而下逐渐朝其对向侧倾斜的倾斜板2111,即该倾斜板2111与倾斜壁2212同侧设置。倾斜板2111与水平面所成的夹角α与对应侧倾斜壁2212与水平面所成的夹角β相等。
此外,为了对集污箱的内腔进行清洗,集污箱2具有供净水进入的净水口,具体地,集污箱2安装有供净水进入的第一净水管12及与第一净水管12相连通的供水管11,供水管11安装有控制该供水管11之内部流道通断的总控制阀111,第一净水管12安装有控制该第一净水管12之内部流道通断的第一控制阀121,且与净水口相连通。另外,如图1所示,基站还具有与供水管11相连通的第三净水管15,第三净水管15能与扫地机的清水箱93相连通,第三净水管15上设置有控制该第三净水管15之内部流道通断的第三控制阀151。总控制阀、第一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均采用电磁阀的形式。
如图1所示,集污箱2上设有与清洁机9的储污腔室911流体连通的进污管23及与下水道流通连通的排污管24。其中,进污管23局部位于基座1上,且该进污管23具有能相对基座1上下运动的活动管232,活动管232位于第一开关阀5之下,外壳91的顶部具有与储污腔室911相连通的连通口912,在清洁机9位于容置室10内的状态下,活动管232能向下运动至与连通口912处于连通的状态,即进污管23能与储污腔室911相连通。前述连通口912上通常设置遮盖或打开该连通口912的盖板913,在盖板913打开连通口912时,可实现进污管23与连通口912的连通。
如图1所示,第一开关阀5设置在进污管23上,且位于活动管232之上,用来控制进污管23内部流道的通断。本实施例的第一开关阀的结构形式有多种,可采用电磁阀的形式,也可采用球阀的形式,但是从能使大体积垃圾通过以达到降低排污管堵塞风险目的出发,优选方式为:第一开关阀5包括有活动件51和第二驱动机构52。具体地,进污管23的局部为能发生形变的软质段231,活动件51位于软质段231的周侧,且在第二驱动机构52的驱动下朝靠近或远离该软质段231方向运动继而关闭或打开该软质段231的内部流道。第二驱动机构52的动力输出端与活动件51驱动相连。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二驱动机构52包括有第二电机521和第二螺杆522,第二螺杆522沿着活动件51的运动方向延伸,且安装在第二电机521的输出轴上,第二电机521位于软质段211的后侧,活动件51与第二螺杆522螺纹连接。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螺杆522沿着左右方向延伸。此外,进污管23上安装有第二净水管13,第二净水管13与进污管23相连通,且两者连通处位于第一开关阀5之下,该第二净水管13安装有控制该第二净水管13之内部流道通断的第二控制阀131,第二控制阀131采用电磁阀的形式。
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开关阀6设置在排污管24上,用来控制排污管24内部流道的通断。第二开关阀的结构形式有多种,可采用电磁阀的形式,也可采用球阀的形式,但是从能使大体积垃圾通过以达到降低进污管堵塞风险目的出发,优选方式:第二开关阀6包括有推动件61和第一驱动机构62。具体地,排污管24的局部为能发生形变的软性管段241,推动件61位于软性管段241的周侧的推动件61,且在第一驱动机构62的驱动下朝靠近或远离该软性管段241方向运动继而关闭或打开该软性管段241的内部流道。具体地,第一驱动机构62包括有第一电机621和第一螺杆622,第一螺杆622沿着推动件61的运动方向延伸,且安装在第一电机621的输出轴上,推动件61开设有与第一螺杆622螺纹连接的螺纹孔。本实施例的第一螺杆242沿着前后方向延伸。
如图2所示,气泵7具有能与存气空间25流体连通的第一通气口71和第二通气口72,在排污管24的内部流道被第二开关阀6阻断而进污管23的内部流道被第一开关阀5阻断的状态下,沿着气流流动路径,存气空间25位于第一通气口71的下游(则第一通气口被布置成能向存气空间25内充气),或者位于第二通气口72的上游(则第二通气口被布置成能从存气空间25抽气)。具体地,第一通气口71和第二通气口72通过换向阀08择一与存气空间25相连通。集污箱2具有连通换向阀08和存气空间25的贯通口251。
如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换向阀08包括有阀体8、隔板81和阀杆82。其中,阀体8呈筒状,且竖向布置。前述阀体8的内部具有阀腔80。如图2所示,隔板81位于阀腔80内,且横向布置,并将阀腔80分成沿着阀体8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腔室801和第二腔室802,第一腔室801和第二腔室802自上而下依次布置。另外,阀体8具有位于第二腔室802之下的第三腔室83。前述隔板81开设有连通第一腔室801和第二腔室802的贯通通道811,贯通通道811竖向布置,该贯通通道811的中段侧壁开有连通口8113,该连通口8113通过第三通道813与储存室之流道相连通。贯通通道811的上下两端敞口分别为位于第一腔室801内的第一敞口8111及位于第二腔室802内的第二敞口8112,第一敞口8111为贯通通道的上端敞口,第二敞口8112为贯通通道的下端敞口。
如图10和图11所示,上述第一腔室801具有与气泵7的第二通气口72相连通的第一通道8011,且该第一腔室801的顶壁具有与外界相连通的第一通口8012。第二腔室802具有与气泵7的第一通气口71相连通的第二通道8021,且该第二腔室802具有与外界相连通的第二通口861。具体地,上述第三腔室83具有与外界相连通的第四通道831,第二通口861设于第二腔室802与第三腔室83之间的连接板86上,并且与贯通通道811相对布置。前述第二通口861通过第三腔室83与第四通道831相连通。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道8011和第二通道8021同侧布置,第三通道813和第四通道831同侧布置,且与第一通道8011相错位布置。
如图10和图11所示,阀杆82竖向布置,且局部位于阀腔80内,并且穿设在贯通通道811和第二通口861内,并能在其内来回运动。阀杆82的外周壁与贯通通道811的内壁之间,以及阀杆82的外周壁与第二通口861的内壁之间均留有间隙。前述阀杆82在位于第一腔室801内的局部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密封件821,第一密封件821能择一地关闭第一敞口8111或第一通口8012,该阀杆82位于第二腔室802内的局部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密封件822,第二密封件822能择一地关闭第二敞口8112或第二通口861。第一密封件821和第二密封件822自上而下间隔布置,且均为密封圈。
如图10和图11所示,阀杆82被布置成能沿着阀体8的长度方向(即上下方向)来回运动,为了实现阀杆的运动,第三腔室83内设置有在通电状态带动阀杆82朝封堵第一敞口8111和第二通口861方向运动的电磁铁84及使阀杆82始终具有朝打开第一敞口8111和第二通口861方向运动趋势的弹性件,弹性件作用于阀杆82上。具体地,电磁铁84套设在阀杆82的外围,弹性件为套设在阀杆82外围的弹簧87,弹簧87的第一端与电磁铁84相抵,弹簧87的第二端与阀杆82相抵。
上述阀杆沿着上下方向来回运动时,会使换向阀具有以下两种状态:在第一敞口8111和第二通口861处于分别被第一密封件821和第二密封件822封堵住的状态下,第二敞口8112和第一通口8012均处于打开状态,从而使第二通道8021经贯通通道811与第三通道813相连通,此时,气泵7从外界将气体经第一通口、第一腔室和第一通道吸入,并通过气泵7的第一通气口71经第二通道、第二敞口和第三通道排至储存室内;在第二敞口8112和第一通口8012处于分别被第二密封件822和第一密封件821封堵住的状态下,第一敞口8111和第二通口861均处于打开状态,从而使第一通道8011经贯通通道811与第三通道813相连通。此时,气泵7从存气空间内抽吸气体,并经第三通道、第一敞口和第一腔室吸入至气泵7中,并通过气泵7的第一通气口71经第二通道、第二通口排出至外界。
如此,在进污管和排污管的内部流道均处于被阻断的状态下,集污模块形成密封空间,气泵7工作,通过向存气空间内充气,在第二开关阀打开排污管的内部流道时,存气空间被压缩的气体推动储污空间内的污水垃圾排至下水道,提高了排污速度,达到了强力直排的效果。而在进污管和排污管的内部流道均处于被阻断的状态下,集污模块形成密封空间,通过对抽吸集污模块抽真空,在第一开关阀打开进污管的内部流道时,清洁机储污腔室内的污水和垃圾在负压的作用下被吸入至储污空间内。
如图12和图13所示,上述基站的排污方法依次包括有以下步骤:
1)第一开关阀5和第二开关阀6分别对应地关闭进污管23和排污管24的内部流道,此时集污模块02形成密闭空间;
2)气泵7工作,向集污模块02的存气空间25内充气体,直至气压值达到预设值P1;
3)通过第二开关阀6将排污管24的内部流道打开,此时,储污空间220内的污水垃圾在气压的推动下经排污管24流至下水道,排污完成。
如图6和图7所示,为了防止下水道被堵塞,排污管24安装有防堵模块04,防堵模块04包括有壳体4,壳体4内部具有容腔40,且该壳体4的上部区域具有与排污管24相连通的入污口401及用来与下水道相流体连通的出污口4221。入污口可设置在壳体的顶壁板上,也可设置在壳体侧壁的顶部,在本实施例中,入污口401位于壳体4的顶壁板上,出污口4221位于壳体4的侧部上。
为了利用虹吸现象将垃圾吸入至下水道中,如图6和图7所示,壳体4具有出污通道42,出污通道42整体呈倒置L形,且包括有竖向段421和横向段422。其中,竖向段421位于容腔40内且竖向延伸,具体地,容腔40内在邻近后部的位置设置有竖向延伸的竖隔板46,竖隔板46的横截面呈C形,且该竖隔板46与壳体4内侧壁的后部之间围合形成前述的竖向段421。竖向段421的底沿与壳体4的内底壁之间留有间隔,沿着流体流动路径,出污口4221位于出污通道42的下游。在容腔内的液位达到出污口的下边沿高度后,在虹吸作用下可将悬浮在水中的垃圾和小质量的垃圾在虹吸的作用下经出污口排出。而横向段422沿着前后方向横向延伸,且与竖向段421的上部相连通,沿着流体流动路径,横向段422位于竖向段421的下游,且该横向段422的末端敞口即为上述的出污口4221。沿着流体流动路径,在出污通道42的下游具有整体呈L形的连接管道47。
为了更好地实现比重大的垃圾和物体与液体分离,如图6和图7所示,容腔40内在对应入污口401的位置设置有横向布置的挡板41,具体地,挡板41横向布置在对应入污口401的位置。前述挡板41位于竖向段421的周侧,且位于该竖向段421的底沿之上,并且该挡板41与竖向段421的侧壁相连接。具体地,入污口401的底部周沿邻近竖向段421的一侧向下延伸形成有延伸壁45。挡板41设置在延伸壁45的底部,且该挡板41周沿的局部与壳体4内侧壁的对应位置之间留有第一间隙01,沿着流体流动路径,第一间隙01位于出污口4221的上游。当回收的垃圾和水经入污口进入壳体的容腔后,首先与挡板撞击,大的垃圾和比重大的物体与水发生分离,并沉降到容腔的底部,悬浮在水中的垃圾和小质量的垃圾经出污口排出,大垃圾和比重大的物体沉积在容腔的底部,避免下排至下水道中,降低了下水道被堵塞的风险,减小了对下水道清理的难度,更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而竖向段和挡板的布置形式,使得比重大的物体更易沉积到容腔的底部,在容腔内的液位达到出污口的下边沿高度后,在虹吸作用下可将悬浮在水中的垃圾和小质量的垃圾在虹吸的作用下经出污口排出。
为了更好地阻挡沉积下来的垃圾进入竖向段的内腔中,壳体4的内底壁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挡壁43,挡壁43沿着竖直方向的投影位于竖向段421的周侧,且该挡壁43位于竖向段421之下,并且与该竖向段421的底沿之间留有第二间隙05。本实施例中,挡壁43沿着竖直方向的投影局部位于挡板41上。
为了对壳体的内底壁分区,防止沉积下来的垃圾和物体等在一个位置不断积聚,而被污水带入到出污口处,壳体4的内底壁上设置有向上延伸且与挡壁43相交叉布置的分隔板44。本实施例中的挡壁43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分隔板44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另外,壳体4包括有底部敞口的壳身4a及遮盖在壳身4a之底部敞口的底板4b,底板4b能脱卸地安装在壳身4a上。如此,在将底板4b拆卸下来后,容易将沉积在容腔底部的物体取出。底板和壳身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有多种,可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也可采用卡扣连接的方式,本实施例中将不再详细赘述。
如图12和图13所示,上述基站的工作方法依次包括有以下步骤:
1)开始执行垃圾回收自清洁程序,在清洁机9经敞口进入基座1的容置腔室后,活动管232在第三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向下移动至与清洁机9的储污腔室911的连通口912相连通的状态;
2)第一开关阀5和第二开关阀6分别对应地关闭进污管23和排污管24的内部流道,此时集污模块02内形成密闭空间,换向阀08中的第一敞口8111和第二通口861处于打开状态,而第二敞口8112和第一通口8012处于关闭状态,此时,气泵7对集污模块02抽真空,待将集污模块02内的负压达到预设值P0时,停止抽真空;
3)通过第一开关阀5打开进污管23的内部流道,此时,储污腔室911内的污水垃圾在集污模块02的负压作用下进入至集污模块02的储污空间220内,等待时间T1后,进污完成;其中,T1为0.5~6s;
4)通过第一开关阀5关闭进污管23的内部流道,此时集污模块02内再次形成密闭空间,并关闭气泵7;
当需要对储存腔室911进行清洗时,采用下述清洗方法,该清洗方法依次包括有以下步骤:
S1:将总控制阀111和第二控制阀131打开,净水(自来水)在水泵的作用下经供水管11、第二净水管13流入至清洁机9的储污腔室911内,对储污腔室911进行冲洗;为了对清洁机的储污腔室清理的更加地干净,开启清洁机9的风机92,在风机92的作用下,进入储污腔室911内的水会在储污腔室911内旋转运动,从而对储污腔室911进行冲洗;冲洗下来的污水位于该储污腔室内,随后采用所述吸污方法进行吸污动作,即气泵7对集污模块02抽真空,待将集污模块02内的负压达到预设值P0时,停止抽真空;通过第一开关阀5打开进污管23的内部流道,此时,储污腔室911内的污水垃圾在集污模块02的负压作用下进入至集污模块02的储污空间220内,等待时间T1后,进污完成;
S2:判断是否达到预设清洗次数,若未达到预设清洗次数,返回执行步骤S1,若达到预设清洗次数,清洗完毕;预设清洗次数通常为三次,也可采用2次或者三次以上;
5)在对储污腔室911冲洗完成之后,打开换向阀08,此时,第二敞口8112和第一通口8012处于打开状态,而第一敞口8111和第二通口861处于关闭状态,气泵7工作,将外界空气经换向阀08吸入至集污模块02的存气空间25内,即向存气空间25内充气体,随后控制第一开关阀5将进污管23的内部流道打开,此时气流经进污管23及管道进入至储污腔室911内,即将进污管23及管道内壁上的残余液体冲至储污腔室911内,完成对进污管23与储污腔室911相连通的管道以及进污管23内壁的清洁,在对进污管23和管道清洁完成后,关闭气泵7和换向阀08,并通过第三驱动机构带动活动管232向上运动至其至少局部位于容置室10之上的状态,随后进行步骤6);
6)随后再次打开换向阀08,气泵7工作,向集污模块02的存气空间25内充气体,直至气压值达到预设值P1;
7)通过第二开关阀6将排污管24的内部流道打开,此时,储污空间220内的污水垃圾在气压的推动下经排污管24流至下水道,等待T2时间后,排污完成,其中T2为3~5s,时间T2受排污管24的长度影响;
8)需要对集污箱内进行冲洗时,采用下述冲洗方法:
步骤①,打开总控制阀111和第一控制阀121,此时净水经供水管11、第一净水管12流入集污箱2内,对集污箱2进行冲洗;
步骤②,关闭总控制阀111和第一控制阀121,然后执行排污动作随后再次进行排污动作:即气泵7工作,向集污模块02的存气空间25内充气体,直至气压值达到预设值P1;随后,通过第二开关阀6将排污管24的内部流道打开,此时,储污空间220内的污水垃圾在气压的推动下经排污管24流至下水道,排污完成;
步骤③,判断是否达到预设冲洗次数,若未达到预设冲洗次数,返回执行步骤②,若达到预设冲洗次数,冲洗完毕,工作结束。预设冲洗次数为1次,此外,也可设置为2次或者两次以上。
本实施例中的P0和P1的压力数值为30~50KPa。上述的第三驱动机构可采用电机、螺杆和螺母相配合的形式,如螺杆竖向布置,且安装在电机的输出轴上,螺母与活动管相对固定连接,且与螺杆螺纹连接,如此在电机工作时,可带动螺杆转动继而带动活动管上下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侧”、“顶”、“底”等,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
本实用新型所称的“流体连通”是指两个部件或部位(以下统一分别称为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即流体(气体、液体或两者的混合)能从第一部位沿着流动路径流动或/和被运送到第二部位,可以是所述的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直接相连通,也可以是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通过至少一个第三者间接连通,该第三者可以是诸如管道、通道、导管、导流件、孔、槽等流体通道、也可以是允许流体流过的腔室或以上组合。
实施例2:
如图13至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2个优选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相比,其区别仅在于:集污箱的位置不同,具体地,集污箱2位于基座1之外,并相对于基座1独立布置。该集污箱2可单独作为模块而独立于基座存在,可设置在墙上,具体参见图13和图14所示,也可设置在壁柜之下等狭小的空间内,或者靠近下水道的其他位置,如厨房水槽下部、洗浴盆下方。
集污箱在外部单独安装,虽然连接管道变长,但是因为该变长的管道也同时作为储压空间(存气空间)。因此,在进行垃圾回收时,垃圾混合液在管道内的流速非常快,不会因为管道变长而使排污时管道内垃圾沉降,也不会因为连接管道变长,安装排布有起伏,而导致垃圾混合液中的较重的部分沉淀在管道中。

Claims (26)

1.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基站,包括有:
基座(1),其具有供清洁机(9)进入的开口(101);
集污模块(02),其设有用来与清洁机(9)的储污腔室(911)流体连通的进污管(23)及用来与下水道流通连通的排污管(24),所述进污管(23)至少局部位于所述基座(1)上;
第一开关阀(5),其设置在所述进污管(23)上,用来控制所述进污管(23)内部流道的通断;
第二开关阀(6),其设置在所述排污管(24)上,用来控制所述排污管(24)内部流道的通断;
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模块(02)具有用来存储垃圾的储污空间(220)及用来储气的存气空间(25),所述储污空间(220)与存气空间(25)相连通;并且,所述基站还包括有:
气泵(7),其具有第一通气口(71),并被布置成能经该第一通气口(71)向所述存气空间(25)内充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模块(02)包括有集污箱(2),所述存气空间(25)的至少局部和储污空间(220)位于所述集污箱(2)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模块(02)还包括有与集污箱(2)相连通的储存箱(3),所述集污箱(2)内除储污空间(220)以外的区域与所述储存箱(3)的内腔相连通而形成所述的存气空间(2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箱(3)位于所述基座(1)之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箱(2)位于所述基座(1)之上,或者位于所述基座(1)之外,并相对于所述基座(1)独立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箱(2)具有供净水进入的净水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24)安装有壳体(4),所述壳体(4)内部具有容腔(40),且该壳体(4)的上部区域具有与所述排污管(24)相连通的入污口(401)及用来与下水道相流体连通的出污口(42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污口(401)位于所述壳体(4)的顶壁板上,所述出污口(4221)位于所述壳体(4)的侧部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腔(40)内在对应入污口(401)的位置设置有横向布置的挡板(41),所述挡板(41)的周沿至少局部与所述壳体(4)内侧壁的对应位置之间留有第一间隙(01),沿着流体流动路径,所述第一间隙(01)位于所述出污口(4221)的上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具有出污通道(42),所述出污通道(42)至少有局部竖向延伸且位于所述容腔(40)内,并作为竖向段(421),所述挡板(41)位于所述竖向段(421)的周侧,且位于该竖向段(421)的底沿之上,所述竖向段(421)的底沿与所述壳体(4)的内底壁之间留有间隔,沿着流体流动路径,所述出污口(4221)位于所述出污通道(42)的下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污通道(42)整体呈倒置L形,且包括有与所述竖向段(421)的上部相连通且横向延伸的横向段(422),所述横向段(422)的末端敞口即为所述的出污口(4221)。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的内底壁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挡壁(43),所述挡壁(43)沿着竖直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竖向段(421)的周侧,且至少局部位于所述挡板(41)上,并且该挡壁(43)与所述竖向段(421)的底沿之间留有第二间隙(05)。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包括底部敞口的壳身(4a)及遮盖在所述壳身(4a)底部敞口的底板(4b),所述底板(4b)能脱卸地安装在所述壳身(4a)上。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箱(2)包括有自上而下依次布置且相连通的上箱体(21)和下箱体(22),所述下箱体(22)横截面的面积小于所述上箱体(21)横截面的面积,所述下箱体(22)的内腔即为所述的储污空间(220),所述存气空间(25)为上箱体(21)的内腔。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箱体(22)至少下部区域为收缩段(221),所述收缩段(221)的横截面面积自上而下逐渐减小,所述收缩段(221)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排污管(24)相连通的排污口(2122)。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24)至少局部为能发生形变的软性管段(241),所述第二开关阀(6)包括有位于所述软性管段(241)的周侧的推动件(61)和带动该推动件(61)朝靠近或远离该软性管段(241)方向运动继而关闭或打开该软性管段(241)内部流道的第一驱动机构(62)。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污管(23)至少局部为能发生形变的软质段(231),所述第一开关阀(5)包括有位于所述软质段(231)的周侧的活动件(51)及带动该活动件(51)朝靠近或远离该软质段(231)方向运动继而关闭或打开该软质段(231)内部流道的第二驱动机构(52)。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7)还具有第二通气口(72),在所述进污管(23)的内部流道被所述第一开关阀(5)阻断而排污管(24)的内部流道被所述第二开关阀(6)阻断的状态下,沿着气流流动路径,所述第二通气口(72)位于所述存气空间(25)的下游。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换向阀(08),所述第一通气口(71)和第二通气口(72)通过换向阀(08)择一与所述存气空间(25)相连通。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阀(08)包括有:
阀体(8),呈筒状,其内部具有阀腔(80);
隔板(81),其位于阀腔(80)内,且将所述阀腔(80)分成沿着所述阀体(8)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腔室(801)和第二腔室(802),并开设有连通第一腔室(801)和第二腔室(802)的贯通通道(811),该贯通通道(811)的中段侧壁开有连通所述贯通通道(811)与存气空间(25)的第三通道(813),该贯通通道(811)的两端敞口,分别为位于所述第一腔室(801)内的第一敞口(8111)及位于所述第二腔室(802)内的第二敞口(8112);所述第一腔室(801)具有与第二通气口(72)流体连通的第一通道(8011)及用来与外界相连通的第一通口(8012),所述第二腔室(802)具有与所述第一通气口(71)相连通的第二通道(8021)及用来与外界相连通的第二通口(861);
阀杆(82),其至少局部位于所述阀腔(80)内、且穿设在所述贯通通道(811)中并能在其内来回运动,其位于所述第一腔室(801)内的局部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密封件(821)并能择一地关闭所述第一敞口(8111)或第一通口(8012),其位于所述第二腔室(802)内的局部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密封件(822)并能择一地关闭所述第二敞口(8112)或第二通口(861),从而使换向阀具有以下两种状态:在所述第一敞口(8111)和第二通口(861)处于分别被第一密封件(821)和第二密封件(822)封堵住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敞口(8112)和第一通口(8012)均处于打开状态,从而使第二通道(8021)经贯通通道(811)与第三通道(813)相连通;在所述第二敞口(8112)和第一通口(8012)处于分别被所述第二密封件(822)和第一密封件(821)封堵住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敞口(8111)和第二通口(861)均处于打开状态,从而使第一通道(8011)经贯通通道(811)与第三通道(813)相连通。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8)内具有第三腔室(83),所述第二腔室(802)位于所述第一腔室(801)和第三腔室(83)之间,所述第三腔室(83)具有与外界相连通的第四通道(831),所述第二通口(861)设于第二腔室(802)与第三腔室(83)之间的连接板(86)上,且通过第三腔室(83)与所述第四通道(831)相连通,所述阀杆(82)穿设在所述第二通口(861)内。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腔室(83)内设置有在通电状态带动所述阀杆(82)朝封堵第一敞口(8111)和第二通口(861)方向运动的电磁铁(84)及使所述阀杆(82)始终具有朝打开第一敞口(8111)和第二通口(861)方向运动趋势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作用于所述阀杆(82)上。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8)、阀杆(82)和贯通通道(811)均竖向设置,所述第一腔室(801)、第二腔室(802)和第三腔室(83)自上而下依次布置,所述第一通口(8012)开设在所述阀体(8)的顶壁上。
24.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至2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基站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清洁机(9),所述清洁机(9)包括内部具有储污腔室(911)的外壳(91),在所述清洁机(9)位于所述基座(1)的状态下,所述进污管(23)能与所述储污腔室(911)相连通。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具有供所述清洁机(9)位于其中的容置室(10),所述开口(101)位于所述容置室(10)的前侧,所述进污管(23)具有能相对所述基座(1)上下运动的活动管(232),所述活动管(232)位于所述第一开关阀(5)之下,所述外壳(91)的顶部具有与所述储污腔室(911)相连通的连通口(912),在所述清洁机(9)位于所述容置室(10)内的状态下,所述活动管(232)能向下运动至与所述连通口(912)处于连通的状态。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机(9)为扫地机。
CN202320309067.8U 2023-02-16 2023-02-16 用于清洁机的基站及清洁系统 Active CN2195381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09067.8U CN219538192U (zh) 2023-02-16 2023-02-16 用于清洁机的基站及清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09067.8U CN219538192U (zh) 2023-02-16 2023-02-16 用于清洁机的基站及清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38192U true CN219538192U (zh) 2023-08-18

Family

ID=87703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09067.8U Active CN219538192U (zh) 2023-02-16 2023-02-16 用于清洁机的基站及清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381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11575B (zh) 手持型残留水吸入装置
CN219538192U (zh) 用于清洁机的基站及清洁系统
CN215502773U (zh) 一种清洁机及清洁机系统
CN214284799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器人的工作站进排水结构
CN217852750U (zh) 一种清洁机及清洁系统
CN100417360C (zh) 湿式清洁装置
JP7241267B2 (ja) 洗濯機及び制御方法
CN115517579A (zh) 一种双辊扫拖一体机器人及冲洗基座
JP4994177B2 (ja) 便器排水路の吸気装置
CN219413606U (zh) 一种换向阀及具有该换向阀的清洁系统
KR200151726Y1 (ko) 진공청소기(버큠펌프)의 오물자동 배출장치
JP5106176B2 (ja) 便器排水路の吸気装置
JP5383992B2 (ja) 便器排水路の吸気装置
CN218852572U (zh) 一种扫地机及具有该扫地机的清洁系统
CN212592017U (zh) 一种斜坡式鞋底清洗机和组合式斜坡鞋底清洗机
CN218279534U (zh) 用于清洁机的基站
CN217852787U (zh) 一种开关阀及具有该开关阀的基站
CN218852614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机构及清洁机
CN215534021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基站及具有该基站的清洁机系统
CN219538191U (zh) 一种集污箱及具有该集污箱的基站
CN219070125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基站及清洁系统
CN215502774U (zh) 一种清洁机
CN216293938U (zh) 一种清洁机
CN218074843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污水箱及清洁机
CN217547944U (zh) 一种污水箱和洗地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