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13606U - 一种换向阀及具有该换向阀的清洁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向阀及具有该换向阀的清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13606U
CN219413606U CN202320340753.1U CN202320340753U CN219413606U CN 219413606 U CN219413606 U CN 219413606U CN 202320340753 U CN202320340753 U CN 202320340753U CN 219413606 U CN219413606 U CN 2194136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channel
valve
chambe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4075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军达
郑军妹
张旭东
韦明祥
王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4075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136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136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136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向阀及具有该换向阀的清洁系统,一种换向阀包括阀体,内部具有阀腔,阀腔具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及第三通道;隔板,位于阀腔内,将阀腔分成与第一通道连通的第一腔室和与第二通道连通的第二腔室,开设有贯通通道,贯通通道的中段侧壁开有与第三通道相连通的连通口;阀杆,至少局部位于阀腔内、穿设在贯通通道中并能在其内来回运动,从而使换向阀具有两种状态:在第一敞口被封堵住的状态下,第二敞口处于打开状态,从而使第二通道经贯通通道与第三通道相连通;在第二敞口被封堵住的状态下,第一敞口处于打开状态,从而使第一通道经贯通通道与第三通道相连通。仅需封堵或者打开对应的口即可改变储存室之流道内流体流动方向。

Description

一种换向阀及具有该换向阀的清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阀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向阀及具有该换向阀的清洁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清洁系统至少包括有清洁机,为了对清洁机内的垃圾进行清理回收,该清洁系统还包括有基站,基站回收清洁机内腔中的污水垃圾,并将污水垃圾直排至下水道中。
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清洁机器人基站和清洁系统》,其专利申请号为ZL202121358893.9(授权公告号为CN215914440U)公开的清洁机器人基站包括污水箱以及打碎机构,打碎机构设置于污水箱内,清洁机器人基站还包括水泵(抽水泵)和连接管路,污水箱可以通过连接管路与清洁机器人连接以转移清洁机器人内部暂存污水,连接管路可以设置于清洁机器人基站的内部,水泵连接于污水箱,水泵可以将清洁机器人机身内的污水及垃圾通过连接管路输入污水箱。该专利中通过抽水泵将清洁机器人内部的污水垃圾抽至污水箱内,在直排时,为了增加直排力,通常设置单独的排水泵实现排水,即采用两个泵增加了额外管路设置的繁琐性,另外,增加了生产成本和维修成本。
为此,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气道换向阀和排水泵结构》,其专利号为ZL202123451414.0(授权公告号为CN217177513U)公开了一种气道换向阀包括:壳体;气道换向件,所述气道换向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气道换向件内设有贯穿所述气道换向件的第一通道;以及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气道换向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气道换向件至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活动;其中,所述气道换向阀至少设有第一气口、第二气口和第三气口,所述气道换向件活动到第一位置,使得所述第一通道连通第一气口和所述第三气口,所述气道换向件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使得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气口和所述第三气口。
上述专利中,通过气道换向件上的第一通道择一连通第一气口和第二气口以实现气路的切换,继而通过第三气口与污水箱相连通,并通过在气道换向件(或者阀芯)和壳体的内壁之间设置密封件,虽然密封件沿着气道换向件的第一通道的周向分布以将第一通道和壳体之间的间隙围合成密封连通腔,但是存在以下缺陷:
1、需要将第一通道与第一气口或第二气口的完全对齐,增加了对齐的难度,即使完全对齐,但是污水等容易经第一通通道和第一气口(或者第二气口)之间的缝隙进入至密封连通腔中,增加了密封连通腔的清理难度;
2、密封件的存在以及密封连通腔内污水垃圾等的积聚,会增加气道换向件运动的摩擦阻力,继而提高了驱动机构对气道换向件所施加的驱动力,增加能耗的同时增加了噪音。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换向阀作进一步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了一种无需设置密封连通腔即可改变流体运动方向的换向阀。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通过单一泵体即可实现吸污和排污目的的基站。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换向阀,用来对通过储存室之流道的流体进行换向,包括有:
阀体,其内部具有阀腔,所述阀腔具有用来与泵体的进口相连通的第一通道、用来与泵体的出口相连通的第二通道及用来与储存室之流道相连通的第三通道;
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呈筒状,所述换向阀还包括有:
隔板,其位于阀腔内,且将所述阀腔分成沿着所述阀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并开设有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贯通通道,该贯通通道的中段侧壁开有与第三通道相连通的连通口,贯通通道的两端敞口,分别为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的第一敞口及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的第二敞口;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一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二通道相连通;
阀杆,至少局部位于所述阀腔内、且穿设在所述贯通通道中并能在其内来回运动,其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的局部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密封件并能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敞口,其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的局部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密封件并能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敞口,从而使换向阀具有以下两种状态:
在所述第一敞口被第一密封件封堵住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敞口处于打开状态,从而使第二通道经贯通通道与第三通道相连通;
在所述第二敞口被所述第二密封件封堵住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敞口处于打开状态,从而使第一通道经贯通通道与第三通道相连通。
为了使泵体从外界或者容置有气体或者液体的储存箱内抽气或者液体,并排至储存室内,或者,使泵体从储存室内抽气或者液体,排至外界或者储存箱内,所述第一腔室具有第一通口,所述第一密封件能择一地关闭所述第一敞口或第一通口,所述第二腔室具有第二通口,所述第二密封件能择一地关闭所述第二敞口或第二通口,在所述第一敞口被第一密封件封堵住的状态下,所述第一通口处于打开状态,而所述第二通口处于被所述第二密封件封堵住的状态;在所述第二敞口被所述第二密封件封堵住的状态下,所述第二通口处于打开状态,而所述第一通口处于被所述第一密封件封堵住的状态。
如此,在第一密封件封堵住第一敞口,第二密封件封堵住第二通口状态下,第二敞口和第一通口均处于打开状态,此时,泵体经第一通口、第一腔室和第一通道抽吸气体或液体,随后通过泵体的出口经第二通道、第二敞口和第三通道排至储存室内,即向储存室内供给气体或者液体;在第一密封件封堵住第一通口,第二密封件封堵住第二敞口的状态下,第一敞口和第二通口均处于打开状态,此时,泵体从储存室内经第三通道、第一敞口和第一腔室抽吸气体或液体,随后通过泵体的出口经第二通道、第二通口排出,即实现了储存室内气体或者液体的流出。
该换向阀之阀杆上的第一密封件择一地关闭第一敞口或第一通口,第二密封件择一地关闭第二敞口或第二通口,并通过阀杆沿着阀体长度方向来回运动,使得换向阀具有两种状态,在第一密封件封堵住第一敞口,第二密封件封堵住第二通口状态下,第二敞口和第一通口处于打开状态,此时,第二通道经贯通通道与第三通道相连通,泵体将气体或液体经第一通口、第一腔室和第一通道抽吸,并通过泵体的出口经第二通道、第二敞口和第三通道排至储存室内;在第一密封件封堵住第一通口,第二密封件封堵住第二敞口的状态下,第一敞口和第二通口均处于打开状态,此时,泵体从储存室内抽吸气体或液体,并经第三通道、第一敞口和第一腔室吸入,并通过泵体的出口经第二通道、第二通口排出。
第一通口可与第一敞口相对,也可设置在阀体的侧壁上,位于第一密封件的移动路径上;而第二通口可与第二敞口相对,也可设置在阀体的侧壁上,位于第二密封件的移动路径上,但是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口与所述第一敞口相对,所述第二通口与所述第二敞口相对。
为了使第二敞口与外界的连通,所述阀体内具有第三腔室,所述第二腔室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之间,所述第三腔室具有与外界相连通的第四通道,所述第二通口设于第二腔室与第三腔室之间的连接板上,且通过第三腔室与所述第四通道相连通,所述阀杆局部位于所述第二通口内,所述第二密封件位于所述第二敞口和第二通口之间。
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可采用同侧布置,也可采用相错位布置的形式,但是从方便走管路的角度出发,优选地,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同侧布置,所述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同侧布置,且与所述第一通道相错位布置。
实现阀杆运动的方式有多种,可采用电机和螺杆相配合的形式,如电机带动螺杆绕自身轴线转动,阀杆螺纹连接在螺杆上,也可采用电磁铁和弹性件相配合的形式,但是优选地,所述第三腔室内设置有在通电状态带动所述阀杆朝封堵第一敞口和第二通口方向运动的电磁铁及使所述阀杆始终具有朝打开第一敞口和第二通口方向运动趋势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作用于所述阀杆上。
为了方便布置电磁铁和弹性件,优选地,所述电磁铁套设在所述阀杆的外围,所述弹性件为套设在所述阀杆外围的弹簧,所述弹簧的第一端与电磁铁相抵,所述弹簧的第二端与所述阀杆相抵。
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均为呈环状的密封圈。
阀体可采用竖向布置的形式,也可采用横向布置的形式,但是优选地,所述阀体、阀杆和贯通通道均竖向设置,所述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自上而下依次布置,所述第一通口开设在所述阀体的顶壁上。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所述的换向阀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集污箱和泵体,所述集污箱的内腔即为所述的储存室,且该集污箱具有与所述储存室相连通的流道,所述第三通道通过流道与所述集污箱的内腔相连通。
泵体可采用水泵的形式,也可采用气泵的形式,但是优选地,所述泵体为气泵,所述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均用来与外界相连通。
集污箱可设置在清洁机上,也可设置在基站上,但是优选地,还包括有基站,所述基站具有前侧敞口以供清洁机进入的容置腔,所述集污箱设置在所述基站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换向阀之阀杆沿着阀体的长度方向来回运动,则该阀杆上的第一密封件打开或关闭第一敞口,第二密封件对应地关闭或打开第二敞口,从而使得换向阀具有两种状态,在第一密封件封堵住第一敞口,第二敞口处于打开状态,此时,第二通道经贯通通道与第三通道相连通,此时,泵体的出口可向储存室内输送气体或者液体;而在第二密封件封堵住第二敞口时,第一敞口处于打开状态,此时第一通道经贯通通道与第三通道相连通,此时,泵体的进口可从储存室内抽吸气体或者液体,即实现了储存室内气体或者液体的流出,整个流体流动过程中,无需另外单独设置密封连通腔和使对应通道对齐而使通道连通,仅需要封堵住或者打开对应的口即可改变储存室之流道内流体流动方向,操作过程方便且可靠性高,更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基站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换向阀处于第一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换向阀处于第二状态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清洁系统包括有基站1、集污箱2、换向阀和泵体。其中,基站1具有前侧敞口以供清洁机进入的容置腔10,本实施例的清洁机为扫地机,泵体为气泵7,另外也可采用水泵。集污箱2设置在基站1之上,集污箱2的内腔为储存室,且该集污箱2具有与储存室相连通的流道。
如图2和图3所示,换向阀包括有阀体8、隔板81和阀杆82。其中,阀体8呈筒状,且竖向布置。前述阀体8的内部具有阀腔80。如图2所示,隔板81位于阀腔80内,且横向布置,并将阀腔80分成沿着阀体8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腔室801和第二腔室802,第一腔室801和第二腔室802自上而下依次布置。另外阀体8具有位于第二腔室802之下的第三腔室83。前述隔板81开设有连通第一腔室801和第二腔室802的贯通通道811,贯通通道811竖向布置,该贯通通道811的中段侧壁开有与第三通道813相连通的连通口8113,该连通口8113通过第三通道813与储存室之流道相连通。贯通通道811的上下两端敞口分别为位于第一腔室801内的第一敞口8111及位于第二腔室802内的第二敞口8112,第一敞口8111为贯通通道的上端敞口,第二敞口8112为贯通通道的下端敞口。
上述第一腔室801具有与气泵7的进口相连通的第一通道8011,且该第一腔室801的顶壁具有与外界相连通的第一通口8012。第二腔室802具有与气泵7的出口相连通的第二通道8021,且该第二腔室802具有与外界相连通的第二通口861。具体地,上述第三腔室83具有与外界相连通的第四通道831,第二通口861设于第二腔室802与第三腔室83之间的连接板86上,并且与贯通通道811相对布置。前述第二通口861通过第三腔室83与第四通道831相连通。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道8011和第二通道8021同侧布置,第三通道813和第四通道831同侧布置,且与第一通道8011相错位布置。
如图2和图3所示,阀杆82竖向布置,且局部位于阀腔80内,并且穿设在贯通通道811和第二通口861中,并能在其内来回运动。该阀杆82在位于第一腔室801内的局部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密封件821,第一密封件821能择一地关闭第一敞口8111或第一通口8012,该阀杆82位于第二腔室802内的局部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密封件822,第二密封件822能择一地关闭第二敞口8112或第二通口861。第一密封件821和第二密封件822自上而下间隔布置,且均为密封圈。阀杆82被布置成能沿着阀体8的长度方向来回运动,从而使换向阀具有以下两种状态:在第一敞口8111和第二通口861处于分别被第一密封件821和第二密封件822封堵住的状态下,第二敞口8112和第一通口8012均处于打开状态,从而使第二通道8021经贯通通道811与第三通道813相连通,此时,泵体从外界将气体经第一通口8012、第一腔室801和第一通道8011吸入,并通过泵体的出口经第二通道8021、第二敞口8112和第三通道813排至储存室内;在第二敞口8112和第一通口8012处于分别被第二密封件822和第一密封件821封堵住的状态下,第一敞口8111和第二通口861均处于打开状态,从而使第一通道8011经贯通通道811与第三通道813相连通。此时,泵体从储存室内抽吸气体,并经第三通道813、第一敞口8111和第一腔室801吸入,并通过泵体的出口经第二通道8021、第二通口861排出至外界。上述实施例中,阀杆82的外周壁与贯通通道811的内壁之间,以及阀杆82的外周壁与第二通口861的内壁之间均留有间隙。
实现阀杆运动的方式有多种,可采用电机和螺杆相配合的形式,如电机带动螺杆绕自身轴线转动,阀杆螺纹连接在螺杆上,也可采用电磁铁和弹性件相配合的形式,但是优选地,第三腔室83内设置有在通电状态带动阀杆82朝封堵第一敞口8111和第二通口861方向运动的电磁铁84及使阀杆82始终具有朝打开第一敞口8111和第二通口861方向运动趋势的弹性件,弹性件作用于阀杆82上。具体地,电磁铁84套设在阀杆82的外围,弹性件为套设在阀杆82外围的弹簧87,弹簧87的第一端与电磁铁84相抵,弹簧87的第二端与阀杆82相抵。
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侧”、“顶”、“底”等,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

Claims (12)

1.一种换向阀,用来对通过储存室之流道的流体进行换向,包括有:
阀体(8),其内部具有阀腔(80),所述阀腔(80)具有用来与泵体的进口相连通的第一通道(8011)、用来与泵体的出口相连通的第二通道(8021)及用来与储存室之流道相连通的第三通道(813);
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8)呈筒状,所述换向阀(08)还包括有:
隔板(81),其位于阀腔(80)内,且将所述阀腔(80)分成沿着所述阀体(8)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腔室(801)和第二腔室(802),并开设有连通第一腔室(801)和第二腔室(802)的贯通通道(811),该贯通通道(811)的中段侧壁开有与第三通道(813)相连通的连通口(8113),贯通通道(811)的两端敞口,分别为位于所述第一腔室(801)内的第一敞口(8111)及位于所述第二腔室(802)内的第二敞口(8112);所述第一腔室(801)与所述第一通道(8011)相连通,所述第二腔室(802)与所述第二通道(8021)相连通;
阀杆(82),至少局部位于所述阀腔(80)内、且穿设在所述贯通通道(811)中并能在其内来回运动,其位于所述第一腔室(801)内的局部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密封件(821)并能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敞口(8111),其位于所述第二腔室(802)内的局部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密封件(822)并能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敞口(8112),从而使换向阀具有以下两种状态:
在所述第一敞口(8111)被第一密封件(821)封堵住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敞口(8112)处于打开状态,从而使第二通道(8021)经贯通通道(811)与第三通道(813)相连通;
在所述第二敞口(8112)被所述第二密封件(822)封堵住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敞口(8111)处于打开状态,从而使第一通道(8011)经贯通通道(811)与第三通道(813)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801)具有第一通口(8012),所述第一密封件(821)能择一地关闭所述第一敞口(8111)或第一通口(8012),所述第二腔室(802)具有第二通口(861),所述第二密封件(822)能择一地关闭所述第二敞口(8112)或第二通口(861),在所述第一敞口(8111)被第一密封件(821)封堵住的状态下,所述第一通口(8012)处于打开状态,而所述第二通口(861)处于被所述第二密封件(822)封堵住的状态;在所述第二敞口(8112)被所述第二密封件(822)封堵住的状态下,所述第二通口(861)处于打开状态,而所述第一通口(8012)处于被所述第一密封件(821)封堵住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口(8012)与所述第一敞口(8111)相对,所述第二通口(861)与所述第二敞口(8112)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8)内具有第三腔室(83),所述第二腔室(802)位于所述第一腔室(801)和第三腔室(83)之间,所述第三腔室(83)具有与外界相连通的第四通道(831),所述第二通口(861)设于第二腔室(802)与第三腔室(83)之间的连接板(86)上,且通过第三腔室(83)与所述第四通道(831)相连通,所述阀杆(82)局部位于所述第二通口(861)内,所述第二密封件(822)位于所述第二敞口(8112)和第二通口(86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8011)和第二通道(8021)同侧布置,所述第三通道(813)和第四通道(831)同侧布置,且与所述第一通道(8011)相错位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腔室(83)内设置有在通电状态带动所述阀杆(82)朝封堵第一敞口(8111)和第二通口(861)方向运动的电磁铁(84)及使所述阀杆(82)始终具有朝打开第一敞口(8111)和第二通口(861)方向运动趋势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作用于所述阀杆(82)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84)套设在所述阀杆(82)的外围,所述弹性件为套设在所述阀杆(82)外围的弹簧(87),所述弹簧(87)的第一端与电磁铁(84)相抵,所述弹簧(87)的第二端与所述阀杆(82)相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821)和第二密封件(822)均为呈环状的密封圈。
9.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8)、阀杆(82)和贯通通道(811)均竖向设置,所述第一腔室(801)、第二腔室(802)和第三腔室(83)自上而下依次布置,所述第一通口(8012)开设在所述阀体(8)的顶壁上。
10.一种具有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向阀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集污箱(2)和泵体,所述集污箱(2)的内腔即为所述的储存室,且该集污箱(2)具有与所述储存室相连通的流道,所述第三通道(813)通过流道与所述集污箱(2)的内腔相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为气泵(7),所述第一通口(8012)和第二通口(861)均用来与外界相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基站(1),所述基站(1)具有前侧敞口以供清洁机进入的容置腔(10),所述集污箱(2)设置在所述基站(1)上。
CN202320340753.1U 2023-02-16 2023-02-16 一种换向阀及具有该换向阀的清洁系统 Active CN2194136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40753.1U CN219413606U (zh) 2023-02-16 2023-02-16 一种换向阀及具有该换向阀的清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40753.1U CN219413606U (zh) 2023-02-16 2023-02-16 一种换向阀及具有该换向阀的清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13606U true CN219413606U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098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40753.1U Active CN219413606U (zh) 2023-02-16 2023-02-16 一种换向阀及具有该换向阀的清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136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64925A (zh) 滚筒式衣物处理装置
CN219413606U (zh) 一种换向阀及具有该换向阀的清洁系统
CN201030370Y (zh) 一种冲瓶装置
CN109868619B (zh) 衣物处理剂储放投放装置及洗衣机
KR200405499Y1 (ko) 3방향 유로 전환밸브
CN2352780Y (zh) 一种新型阀门
CN219538192U (zh) 用于清洁机的基站及清洁系统
CN208415442U (zh) 坐便器、冲水机构及液压行程开关
CN219070174U (zh) 一种用于清洗机的排水结构及清洗机
CN107940062B (zh) 一种进排一体的龙头及盆体
CN217852787U (zh) 一种开关阀及具有该开关阀的基站
CN218074843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污水箱及清洁机
JP2021040943A (ja) 洗濯機
CN219197756U (zh) 一种液压动力单元防漏装置
CN220512793U (zh) 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CN104251321A (zh) 分流阀
CN219070125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基站及清洁系统
CN217282465U (zh) 一种能排水的电机结构
US11673153B2 (en) Two-way pumping device for consumption of residual amount of liquid
CN217645128U (zh) 清洁系统
CN219699831U (zh) 液体缓存结构、液体缓存箱和清洁设备
KR100469670B1 (ko) 콘덴서 내의 유체수송관 세정장치
CN220979818U (zh) 一种压缩机制冷器反冲洗脉冲控制装置
CN217040012U (zh) 清洁基站及清洁装置
CN113914065B (zh) 喷淋组件、门封清洗结构、滚筒洗衣机及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