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32253U - 轨道工程车架用配重装置及轨道工程车 - Google Patents

轨道工程车架用配重装置及轨道工程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32253U
CN219532253U CN202320020161.1U CN202320020161U CN219532253U CN 219532253 U CN219532253 U CN 219532253U CN 202320020161 U CN202320020161 U CN 202320020161U CN 219532253 U CN219532253 U CN 2195322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nterweight
frame
supporting beam
track engineering
ca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2016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绍云
张娟
钟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CC High Tech Equipment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CC High Tech Equipment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CC High Tech Equipment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RCC High Tech Equipment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2016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322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322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322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30/00Transportation of goods or passengers via railways, e.g. energy recovery or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Landscapes

  • Forklifts And Lifting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工程车架用配重装置及轨道工程车,其中配重装置包括连接板,连接板的下方连接有螺纹柱,螺纹柱的底部依次贯穿配重组件、橡胶垫和垫板后与第二螺母螺纹连接;其中轨道工程车包括包括车架和设置于车架下方的至少一个配重装置;具有调节重心方便、灵活性强的有益效果;适用于轨道车辆设计与制造领域。

Description

轨道工程车架用配重装置及轨道工程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轨道车辆设计与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工程车架用配重装置及轨道工程车。
背景技术
机车出厂前必须执行TB/T1740-2015《机车车辆重量测定方法》,对机车进行称重,但由于各种原因,尤其是研发中的样车进行称重很难一次达标,如果没有达标,需要对机车进行轮重和轴重的调节,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通过增加配重装置来调节机车的轮重和轴重,从而来满足技术条件和相关标准的要求。
轨道工程车架是轨道工程车上安装前司机室、动力室、供电检测室、工务检测室和后司机室的载体,能够承担各系统在车架相应位置处的作用力。因此在车架上设置配重装置即可很好地解决称重不达标的问题。现有对轨道工程车进行重心调节的配重装置结构复杂,调整重量时使用不灵活,配重耗时较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缺陷之一,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轨道工程车架用配重装置及轨道工程车。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工程车架用配重装置,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下方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底部依次贯穿配重组件、橡胶垫和垫板后与第二螺母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管线通孔;所述配重组件、橡胶垫和垫板上均设置有与所述管线通孔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应的第一通孔。
优选地,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防脱穿线通孔;所述配重组件、橡胶垫和垫板上均设置有与所述防脱穿线通孔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应的第二通孔。
优选地,所述螺纹柱的底部设置有供开口销插入的销孔。
优选地,所述配重组件包括至少一个配重砝码。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工程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和设置于所述车架下方的至少一个配重装置;所述配重装置为上面任一项内容所述的配重装置。
优选地,所述车架的下方设置有与所述配重装置数量相同的槽钢组件,所述槽钢组件包括槽口相对设置的两个槽钢,两个所述槽钢分别设置于所述配重装置的两侧,所述连接板可拆卸插设于两个所述槽钢之间,所述连接板的底部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槽钢的下部顶端面抵触连接。
优选地,所述车架包括沿车架延伸方向设置的两个边梁,两个所述边梁之间依次设置有前司机室支撑梁、动力车支撑梁、供电检测支撑梁、工务检测支撑梁和后司机室支撑梁;所述前司机室支撑梁与所述动力车支撑梁之间、所述工务检测支撑梁与所述后司机室支撑梁之间均通过枕梁相连接;所述槽钢组件对应设置于所述前司机室支撑梁的下方、所述后司机室支撑梁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车架的下方设置有四个车轴,四个车轴包括设置于前司机室支撑梁下方的前司机室车轴、设置于所述动力车支撑梁下方的动力室车轴、设置于所述工务检测支撑梁下方的工务检测室车轴、设置于后司机室支撑梁下方的后司机室车轴。
本申请提供的配重装置结构简单,灵活性较强,能够满足大部分机车的配重需求。其中配重组件能够通过将第二螺母与螺纹柱分离的方式进行拆卸,调节重心方便、灵活性强。配重组件、橡胶垫和垫板设置于第一螺母与第二螺母之间,通过开口销插入销孔中,对螺纹柱与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之间的螺纹连接进行限位,使得配重组件、橡胶垫和垫板稳固地设置于第一螺母与第二螺母之间,不会随意晃动,保持重心的稳定,不会偏移。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轨道工程车架用配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轨道工程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轨道工程车与配重装置的装配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轨道工程车的车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轨道工程车重心调节前称重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轨道工程车重心调节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车架,11为边梁,12为前司机室支撑梁,13为动力车支撑梁,14为供电检测支撑梁,15为工务检测支撑梁,16为后司机室支撑梁,17为槽钢,18为枕梁,10为连接板,20为螺纹柱,30为配重组件,40为橡胶垫,50为垫板,60为第二螺母,70为开口销,101为管线通孔,102为防脱穿线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调节重心方便、灵活性强的轨道工程车架用配重装置、轨道工程车及其重心调节方法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轨道工程车架用配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轨道工程车架用配重装置,包括:连接板10,连接板10的下方连接有螺纹柱20,螺纹柱20的中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螺纹柱20的底部依次贯穿配重组件30、橡胶垫40和垫板50后与第二螺母60螺纹连接。螺纹柱20的底部设置有供开口销70插入的销孔。
本申请提供的配重装置结构简单,灵活性较强,能够满足大部分机车的配重需求。其中配重组件能够通过将第二螺母与螺纹柱分离的方式进行拆卸,调节重心方便、灵活性强。配重组件、橡胶垫和垫板设置于第一螺母与第二螺母之间,通过开口销插入销孔中,对螺纹柱与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之间的螺纹连接进行限位,使得配重组件、橡胶垫和垫板稳固地设置于第一螺母与第二螺母之间,不会随意晃动,保持重心的稳定,不会偏移。
其中,配重组件30包括至少一个配重砝码。可以通过实际使用情况对配重砝码的数量和重量进行选择,适应不同的重心调节需求。
进一步地,连接板1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管线通孔101;配重组件30、橡胶垫40和垫板50上均设置有与管线通孔101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应的第一通孔。管线通孔和第一通孔的设置,使得液压管路和电气线路过线方便,配重装置的设置不会影响车架上液压管路、电气线路等原有线路的设置。
进一步地,连接板1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防脱穿线通孔102;配重组件30、橡胶垫40和垫板50上均设置有与防脱穿线通孔102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应的第二通孔。防脱穿线孔和第二通孔的设置能够供防脱绳通过,将配重装置通过防脱线连接于车架上,连接结构稳固,使重心不会偏移。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轨道工程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轨道工程车与配重装置的装配图,如图2和图3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轨道工程车,包括车架1和设置于车架1下方的至少一个配重装置;配重装置为如上面任一项内容所述的配重装置。通过在车架的下方设置配重装置,能够对车架的重心进行调节,使其符合车辆的称重要求。
进一步地,车架1的下方设置有与配重装置数量相同的槽钢组件,槽钢组件包括槽口相对设置的两个槽钢17,两个槽钢17分别设置于配重装置的两侧,连接板10可拆卸插设于两个槽钢17之间,连接板10的底部两侧分别与两个槽钢17的下部顶端面抵触连接。通过槽口相对设置的两个槽钢对连接板进行可拆卸连接,连接板的受力均匀,连接板插入槽钢中后可以通过螺栓将连接板的两侧分别与两个钢槽的下部连接在一起。连接板插入槽钢中后还可以通过防脱绳贯穿防脱穿线孔和第二通孔后连接于车架上,连接结构更加安全可靠。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轨道工程车的车架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车架1包括沿车架延伸方向设置的两个边梁11,两个边梁11之间依次设置有前司机室支撑梁12、动力车支撑梁13、供电检测支撑梁14、工务检测支撑梁15和后司机室支撑梁16;前司机室支撑梁12与动力车支撑梁13之间、工务检测支撑梁15与后司机室支撑梁16之间均通过枕梁18相连接;槽钢组件对应设置于前司机室支撑梁12的下方、后司机室支撑梁16的下方。
具体地,所述边梁11为等截面梁,使得前司机室支撑梁下方有盈余力承担配重装置的重量,且能够满足配重装置的空间需求。
具体地,前司机室支撑梁12上设置有前司机室,动力车支撑梁13上设置有动力室,供电检测支撑梁14上设置有供电检测室,工务检测支撑梁15上设置有工务检测室,后司机室支撑梁16上设置有后司机室。前司机室、动力室、供电检测室、工务检测室和后司机室的设置能够满足轨道工程车的装配需求。
进一步地,车架1的下方设置有四个车轴,四个车轴包括设置于前司机室支撑梁12下方的前司机室车轴、设置于所述动力车支撑梁13下方的动力室车轴、设置于所述工务检测支撑梁15下方的工务检测室车轴、设置于后司机室支撑梁16下方的后司机室车轴。
具体地,车架1的下方设置有八个车轮,八个车轮包括设置于前司机室车轴两端的两个前司机室车轮、设置于动力室车轴两端的两个动力室车轮、设置于工务检测室车轴两端的两个工务检测室车轮、设置于后司机室车轴两端的两个后司机室车轮。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轨道工程车重心调节前称重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对轨道工程车进行称重的过程中,对上述车轴和车轮均进行称重,以确定轨道工程车的重心位置,图中G1~G8分别表示八个车轮的轮重。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轨道工程车重心调节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轨道工程车的重心调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对轨道工程车的所有轴重和轮重均进行称量,计算平均轴重和每个轴上的平均轮重,并确定轨道工程车的重心位置;
S20,当每个轴重和每个轮重均符合下列条件时,不需要调重,
|轴重-平均轴重|≤(平均轴重*2%);
|轮重-其对应轴上的平均轮重|≤(其对应轴上的平均轮重*4%);
否则,需要进行调重;
S30,对轨道工程车进行调重;具体包括:
S301,沿轨道工程车延伸平面为基准面,围绕其中心点O设置四个象限:象限A、象限B、象限C和象限D;具体地,象限A和象限B设置于靠近前司机室的一侧,象限C和象限D设置于靠近后司机室的一侧。
S302,确定配重点;具体包括:
S3021,当轨道工程车的重心位置偏心在象限A内时,在重心位置与中心点O连线的延伸线上远离象限A的一端确定配重点A,配重点A设置于后司机室支撑梁的下方;
S3022,当轨道工程车的重心位置偏心在象限B内时,在重心位置与中心点O连线的延伸线上远离象限B的一端确定配重点B,配重点B设置于后司机室支撑梁的下方;
S3023,当轨道工程车的重心位置偏心在象限C内时,在重心位置与中心点O连线的延伸线上远离象限C的一端确定配重点C,配重点C设置于前司机室支撑梁的下方;
S3024,当轨道工程车的重心位置偏心在象限D内时,在重心位置与中心点O连线的延伸线上远离象限D的一端确定配重点D,配重点D设置于前司机室支撑梁的下方;
更具体地,配重点A位于象限C内、配重点B位于象限D内、配重点C位于象限A内、配重点D位于象限B内。
S302,根据所需的配重重量确定配重组件的重量;将配重组件装配在配重装置上;配重装置包括连接板10,连接板10的下方连接有螺纹柱20,螺纹柱20的底部依次贯穿配重组件30、橡胶垫40和垫板50后与第二螺母60螺纹连接;
S303,在配重点处设置槽钢组件,槽钢组件包括槽口相对设置的两个槽钢17,两个槽钢17分别设置于配重装置的两侧,连接板10可拆卸插设于两个槽钢17之间,连接板10的底部两侧分别与两个槽钢17的下部顶端面抵触连接。
采用本申请提供的重心调节方法操作简单,效率高,节省时间,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调重,能够满足大部分机车的配重需求。
具体地,当轨道工程车的重心位置偏心在象限A与象限B之间时,在象限C和象限D内进行配重。
当轨道工程车的重心位置偏心在象限B与象限C之间时,在象限A和象限D内进行配重。
当轨道工程车的重心位置偏心在象限C与象限D之间时,在象限A和象限B内进行配重。
当轨道工程车的重心位置偏心在象限A与象限D之间时,在象限B和象限C内进行配重。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轨道工程车架用配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10),所述连接板(10)的下方连接有螺纹柱(20),所述螺纹柱(20)的底部依次贯穿配重组件(30)、橡胶垫(40)和垫板(50)后与第二螺母(60)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工程车架用配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管线通孔(101);
所述配重组件(30)、橡胶垫(40)和垫板(50)上均设置有与所述管线通孔(101)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应的第一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工程车架用配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防脱穿线通孔(102);
所述配重组件(30)、橡胶垫(40)和垫板(50)上均设置有与所述防脱穿线通孔(102)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应的第二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工程车架用配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柱(20)的底部设置有供开口销(70)插入的销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工程车架用配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组件(30)包括至少一个配重砝码。
6.一种轨道工程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和设置于所述车架(1)下方的至少一个配重装置;所述配重装置为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配重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轨道工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的下方设置有与所述配重装置数量相同的槽钢组件,所述槽钢组件包括槽口相对设置的两个槽钢(17),两个所述槽钢(17)分别设置于所述配重装置的两侧,所述连接板(10)可拆卸插设于两个所述槽钢(17)之间,所述连接板(10)的底部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槽钢(17)的下部顶端面抵触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工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包括沿车架延伸方向设置的两个边梁(11),两个所述边梁(11)之间依次设置有前司机室支撑梁(12)、动力车支撑梁(13)、供电检测支撑梁(14)、工务检测支撑梁(15)和后司机室支撑梁(16);
所述前司机室支撑梁(12)与所述动力车支撑梁(13)之间、所述工务检测支撑梁(15)与所述后司机室支撑梁(16)之间均通过枕梁(18)相连接;
所述槽钢组件对应设置于所述前司机室支撑梁(12)的下方、所述后司机室支撑梁(16)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工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的下方设置有四个车轴,四个车轴包括设置于前司机室支撑梁(12)下方的前司机室车轴、设置于所述动力车支撑梁(13)下方的动力室车轴、设置于所述工务检测支撑梁(15)下方的工务检测室车轴、设置于后司机室支撑梁(16)下方的后司机室车轴。
CN202320020161.1U 2023-01-05 2023-01-05 轨道工程车架用配重装置及轨道工程车 Active CN2195322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20161.1U CN219532253U (zh) 2023-01-05 2023-01-05 轨道工程车架用配重装置及轨道工程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20161.1U CN219532253U (zh) 2023-01-05 2023-01-05 轨道工程车架用配重装置及轨道工程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32253U true CN219532253U (zh) 2023-08-15

Family

ID=87651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20161.1U Active CN219532253U (zh) 2023-01-05 2023-01-05 轨道工程车架用配重装置及轨道工程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322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83463Y (zh) 车载汽车重量测量与控制装置
KR100872072B1 (ko) 철도차량 대차프레임 시험장치 지지구조
CN110082131B (zh) 一种道路模拟试验台架
CN112519826B (zh) 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CN219532253U (zh) 轨道工程车架用配重装置及轨道工程车
CN103884612B (zh) 悬置固定装置以及悬置刚度测试设备
CN116222730A (zh) 轨道工程车架用配重装置、轨道工程车及其重心调节方法
CN105784388A (zh) 抬轿式液压油缸举升制动台
KR100896952B1 (ko) 철도차량 대차프레임 시험장치
CN108168917B (zh) 用于测试转向架构架承载能力的加载装置及测试系统
CN201072357Y (zh) 轴计量动态自动电子轻轨衡
CN211954384U (zh) 车辆称重模块及分体式车辆称重系统
CN110595806B (zh) 一种单轨构架与车轴的载荷的加载方法及加载装置
CN106197984B (zh) 一种板簧上下受力台架试验装置
CN205228611U (zh) 一种车辆轴数识别装置
CN110029826B (zh) 一种组合式u型锚栓精调定位装置
CN106741186A (zh) 多支座横梁
CN113933077A (zh) 转向架构架测试用加载装置及转向架构架测试系统
CN211651570U (zh) 一种可调式变速器齿轮综合间隙测量装置
CN200964114Y (zh) 铁路机车装配式车体配重结构
CN202175044U (zh) 无损式营运汽车制动管路压力监控系统传感器的固定装置
CN108168858B (zh) 一种主减支撑梁疲劳试验装置
AU2016312954A1 (en) On-board weighing system
CN212180849U (zh) 一种跨轨绝缘安装架
CN109341837A (zh) 一种用于轨道称重单元检定的测力方法及便携式液压测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