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31164U - 一种内罩壳单元及新风系统罩壳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罩壳单元及新风系统罩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31164U
CN219531164U CN202320805688.5U CN202320805688U CN219531164U CN 219531164 U CN219531164 U CN 219531164U CN 202320805688 U CN202320805688 U CN 202320805688U CN 219531164 U CN219531164 U CN 2195311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door
inner housing
housing
door
mov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0568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春刚
冷洋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Fu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Fu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Fu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Fu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0568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311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311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311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罩壳单元及新风系统罩壳,属于新风系统技术领域。该新风系统罩壳包括外罩壳和内罩壳,内罩壳设置于外罩壳内,内罩壳由至少三个内罩壳单元依次拼接。内罩壳单元包括壳体和第一检修门,壳体设置有检修口,第一检修门包括门框和第二检修门,第一检修门能够打开或关闭检修口,第二检修门能够打开或关闭门框,第一检修门的打开方向与第二检修门的打开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系统罩壳,无论第一检修门的安装方向如何,工作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向不同的方向打开第一检修门或打开第二检修门,可以降低对检修门的安装位置要求,并且,检修门具有两个开启方向,可以同时对两个内罩壳单元进行检修。

Description

一种内罩壳单元及新风系统罩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风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罩壳单元及新风系统罩壳。
背景技术
在大型商场,通常会使用大型新风系统,大型新风系统包括外罩壳和内罩壳,内罩壳和外罩壳上均设置有检修门,由于内罩壳内要安装多个功能单元,例如,粗过滤单元、精过滤单元、风机单元、杀菌单元等,内罩壳上会安装若干个检修门,每个检修门对应一个以上功能单元。结构请参照专利号为CN2019214598998、实用新型名称为“一种除湿机”的专利。
众所周知,外罩壳内、内罩壳外的区间较小,一般仅能使内罩壳的检修门打开即可,而检修门的开启方向固定,尤其是位于两端的检修门,左侧检修门必须向左开、右侧检修门必须向右开,这就需要预先设定检修门和壳体的安装部分,不同的内罩壳单元结构不同。此外,需要对相邻的两个检修门检修时,检修门的朝向也可能会阻碍工作人员的检修。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罩壳单元及新风系统罩壳,可以降低对检修门的安装位置要求,并且,检修门具有两个开启方向,可以同时对两个内罩壳单元进行检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罩壳单元,用于新风系统罩壳,包括壳体和第一检修门,所述壳体设置有检修口,所述第一检修门包括门框和第二检修门,所述第一检修门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且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检修口,所述第二检修门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门框且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门框,所述第一检修门的打开方向与所述第二检修门的打开方向相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所述门框设置有第一铰接端和第一活动端,所述第一铰接端与所述壳体铰接,所述第一活动端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一锁合单元;所述第二检修门设置有第二铰接端和第二活动端,所述第二铰接端与所述门框铰接,所述第二活动端与所述门框之间设置有第二锁合单元。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活动端和所述壳体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活动端和门框之间均设置有磁性吸附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检修门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转动中心线、以及所述第二检修门相对于所述门框的转动中心线均沿竖向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所述壳体为固定部且所述门框为活动部,或者所述门框为固定部且所述第二检修门为活动部,相应的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活动部之间设置有辅助组件;所述辅助组件包括触发杆、定时电路、伸缩气缸和预紧件,所述触发杆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部,当所述活动部打开至预设角度阈值时能够推动所述触发杆,且使所述定时电路闭合,以使所述伸缩气缸伸缩且使所述活动部锁定或解锁;所述预紧件设置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活动部的铰接处,且使所述活动部具有关闭的趋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所述定时电路包括触发开关和电磁阀,所述电磁阀采用单电控的两位五通电磁阀,所述触发杆能够使所述触发开关闭合且所述触发开关能够复位断开,所述伸缩气缸通过所述电磁阀控制;当所述定时电路通电时,所述伸缩气缸能够伸长且抵住所述活动部;当所述定时电路断电预设时间阈值后,所述伸缩气缸缩回且所述预紧件能够推动所述活动部关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所述辅助组件还包括触发弹簧,所述触发弹簧分别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触发杆连接,所述触发弹簧使所述触发杆具有脱离所述定时电路的趋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所述触发杆和所述伸缩气缸之间设置有缓冲区间,当所述活动部触发所述触发杆后,所述活动部能够复位且抵住所述伸缩气缸。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所述伸缩气缸包括伸缩部和手动部,所述伸缩部能够伸缩,所述伸缩部的一端设置有伸缩腔,所述手动部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伸缩腔内且用于挡住所述活动部,所述伸缩腔内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使所述手动部向外运动的趋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罩壳,包括外罩壳和内罩壳,所述内罩壳设置于所述外罩壳内,所述内罩壳由至少三个上述的内罩壳单元依次拼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系统罩壳,外罩壳用于将内罩壳封闭,内罩壳由若干个内罩壳单元拼接,第一检修门能够打开或封闭检修口,第二检修门能够打开或封闭门框,内罩壳单元具有两种打开方式,无论第一检修门的安装方向如何,工作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向不同的方向打开第一检修门或打开第二检修门,可以降低对检修门的安装位置要求,并且,检修门具有两个开启方向,可以同时对两个内罩壳单元进行检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通过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系统罩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系统罩壳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系统罩壳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系统罩壳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系统罩壳的内罩壳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系统罩壳的第一检修门或第二检修门与辅助组件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系统罩壳的定时电路的电路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系统罩壳的伸缩气缸与电磁阀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标:10-新风系统罩壳;11-外罩壳;12-内罩壳;13-辅助组件;120-内罩壳单元;121-壳体;122-第一检修门;123-第一检修口;124-门框;125-第二检修门;126-第二检修口;127-第一锁合单元;128-第二锁合单元;130-触发杆;131-定时电路;132-伸缩气缸;133-预紧件;134-电磁阀;135-触发弹簧;136-伸缩部;137-手动部;138-滑动件;139-第一腔;140-第二腔;141-复位弹簧;142-单向阀;143-漏气孔;144-缓冲区间;145-第一端;146-第二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罩壳10,能够用于新风系统,尤其是大型新风系统,例如商场、地下停车场等场合。大型新风系统的尺寸通常较大,高度一般在2m以上,长度在5m以上,当然,本实施例中的新风系统罩壳10也可以应用于尺寸较小的新风系统中。
新风系统罩壳10包括外壳罩和内罩壳12,内罩壳12设置于外罩壳11内,外罩壳11和内罩壳12的形状、结构可以参照现有技术,在本实施例中,外罩壳11和内罩壳12均呈长方体状,外罩壳11的作用是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区间,保护内罩壳12及部分设备,内罩壳12的作用是安装功能单元,例如粗过滤单元、风机单元、精过滤单元、杀菌单元、预留空白单元等,当然,功能单元并不属于新风系统罩壳10的组成部分,气体能够在内罩壳12的内部流动并经过不同的功能单元。外罩壳11上可以设置检修用的门。
请结合图2-图4所示,内罩壳12包括至少三个内罩壳单元120,在本实施例中,内罩壳12包括五个内罩壳单元120,五个内罩壳单元120依次拼接,五个内罩壳单元120内分别安装粗过滤单元、风机单元、第一次精过滤单元、杀菌单元、第二次精过滤单元、预留空白单元等,其中,部分功能单元可以共用一个内罩壳单元120。
内罩壳单元120可以独立生产、制造、销售等,其中,请结合图5所示,内罩壳单元120包括壳体121和第一检修门122。
部分或全部内罩壳单元120上设置有检修口,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检修口对内部的功能单元进行检修,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21大致呈长方体的管状,壳体121的两端开口,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121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开口方向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壳体121设置有第一检修口123,第一检修口123可以位于壳体121的一侧,第一检修口123的形状和大小不限,只要能对内部的功能单元进行检修即可。
第一检修门122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12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检修门122与壳体121铰接,第一检修门122相对于壳体121的转动中心线沿竖向设置,第一检修门122转动过程中,能够打开或关闭第一检修口123。当第一检修门122打开时,第一检修口123露出,工作人员能够对内部的功能单元进行检修;当第一检修门122关闭时,第一检修口123封闭,使内罩壳单元120形成相对封闭的区间,供气体流动,防止漏气或外界杂质进入内罩壳单元120内部。
以图1为例,内罩壳12设置有四个第一检修门122,由左向右依次为第一门、第二门、第三门和第四门,如图所示,第一门向左开启,第二门、第三门和第四门向右开启,在生产或安装内罩壳单元120时,就需要在不同的位置预留铰接部,需要不同的内罩壳单元120,费时费力。并且,假设在同时对第三门和第四门进行检修,只能挨个打开对应的门,例如,先打开第三门,对第三门内部的功能单元进行检修,然后关闭第三门且打开第四门,对第四门内部的功能单元进行检修。
第一检修门122的具体结构可以采用但不限于下列方案:第一检修门122包括门框124和第二检修门125。
门框124的样式不限,例如,门框124可以采用矩形框结构,门框124的外围尺寸与第一检修口123的尺寸相匹配,门框124的内部形成第二检修口126。
第二检修门125可转动地设置于门框12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检修门125与门框124铰接,第二检修门125相对于门框124的转动中心线沿竖向设置,第二检修门125转动过程中,能够打开或关闭第二检修口126。当第二检修门125打开时,第二检修口126露出,工作人员能够对内部的功能单元进行检修;当第二检修门125关闭时,第二检修口126封闭,使内罩壳单元120形成相对封闭的区间,供气体流动,防止漏气或外界杂质进入内罩壳单元120内部。
简而言之,第一检修口123和第二检修口126二者中,只要打开任意一个,都可以对内部的功能单元进行检修。例如,需要对第三门和第四门同时进行检修,就可以将第三门向左开启且将第四门向右开启,即可同时对第三门和第四门内部的功能单元进行检修。当然,也可以同时对第二门和第四门内部的功能单元进行检修,此时,只需要将第三门关闭即可。
第一检修门122与壳体121之间的连接位置,决定了第一检修门122的开启方向,第一检修门122的打开方向与第二检修门125的打开方向相反。例如,第一检修门122能够向左开启,第二检修门125能够向右开启。
具体的,门框124设置有第一铰接端和第一活动端,第一铰接端与壳体121铰接,第一检修门122能够围绕第一铰接端转动,以将第一检修口123打开或关闭。第一活动端与壳体121之间设置有第一锁合单元127,第一锁合单元127的结构不限,可以参照现有技术,只要能够将第一活动端与壳体121固定及解锁即可,例如,第一锁合单元127可以采用快锁、机械锁等。
第二检修门125设置有第二铰接端和第二活动端,第二铰接端与门框124铰接,第二检修门125能够围绕第二铰接端转动,以将第二检修口126打开或关闭。第二活动端与门框124之间设置有第二锁合单元128,第二锁合单元128的结构不限,可以参照现有技术,只要能够将第二活动端与门框124固定及解锁即可,例如,第二锁合单元128可以采用快锁、机械锁等。
其中,第一铰接端与第二活动端临近,第二铰接端与第一活动端临近。门框124与壳体121、以及第二检修门125与门框124的铰接方式不限,例如,二者通过合叶或枢接轴铰接。
一般而言,在同一时间内,第一检修门122和第二检修门125不会同时打开,即第一检修门122和第二检修门125同时关闭、或者第一检修门122打开且第二检修门125关闭、或者第一检修门122关闭且第二检修门125打开。
为了后续描述方便,首先进行以下定义:壳体121为固定部且门框124为活动部,或者门框124为固定部且第二检修门125为活动部,相应的固定部和活动部之间设置有辅助组件13,例如:壳体121和门框124之间对应设置有辅助组件13,门框124和第二检修门125之间对应设置有辅助组件13,壳体121和第二检修门125之间没有对应的辅助组件13。
辅助组件13用于控制活动部的状态,当活动部打开至预设角度阈值时能够触发辅助组件13,预设角度阈值可以为90°、100°、110°等,即当活动部打开一定角度如90°后,辅助组件13工作,辅助组件13能够在预设时间阈值内将活动部锁定,活动部保持打开状态,该时间段内,在无外力干扰下,活动部不会关闭,以使工作人员能够在预设时间阈值内对功能单元进行检修。当超过预设时间阈值时,辅助组件13将活动部解锁,活动部能够自动关闭。在超过预设时间阈值时,辅助组件13将活动部解锁,活动部能够自动关闭。当然,工作人员的检修时间可能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在工作人员检修过程中,活动部自动关闭或具有关闭的趋势,此时,工作人员将活动部重新打开至预设角度阈值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辅助组件13的结构可以采用但不限于下列方案:请结合图6-图9所示,辅助组件13包括触发杆130、触发弹簧135、定时电路131、伸缩气缸132和预紧件133。
触发杆130可以为杆状结构,触发杆130的顶端可转动地设置于固定部,当活动部打开至预设角度阈值时能够推动触发杆130的底端。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触发杆130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或者触发杆130的底端可转动地设置于固定部等。
触发弹簧135分别与固定部和触发杆130连接,触发弹簧135可以为压簧或拉簧等,在本实施例中,触发弹簧135采用压簧,触发弹簧135的两端分别与固定部和触发杆130抵接,触发弹簧135使触发杆130具有复位的趋势,即在无外力作用下,触发弹簧135推动触发杆130复位。
触发杆130被活动部触发时,触发杆130能够使定时电路131闭合,以使伸缩气缸132伸缩且使活动部锁定或解锁。具体的,可以采用但不限于下列方案:
定时电路131的结构可以参照现有技术,具有瞬时通电、定时断电的特点,在本实施例中,定时电路131可以采用如下方案:定时电路131包括电源、触发开关SB、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滑动电阻RP、三极管VT、继电器线圈L、电容器C和电磁阀134,按照图7的方式连接。
触发开关SB具有闭合状态和断开状态,按压触发开关SB时,能够使其闭合,松开触发开关SB后,能够使其断开,具体方式可以为在触发开关上设置弹簧,弹簧可以是拉簧或压簧,弹簧使触发开关具有断开的趋势。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滑动电阻RP、电容器C的规格可以根据需要设定。请结合图8所示,电磁阀134采用单电控的两位五通电磁阀134,电磁阀134的左侧与线路电连接,右侧设置有弹簧,单电控的两位五通电磁阀134具有通电工作、断电复位的特点。
触发杆130被触发时,能够挤压触发开关SB。活动部通过触发杆130按压触发开关SB后,电源通过第一电阻R1向三极管VT注入基极电流,三极管VT导通,集电极电流通过继电器线圈L,吸动衔铁使接点2闭合,使电磁阀134接通电源,电磁阀134通电并带动伸缩气缸132工作,伸缩气缸132将活动部锁定。与此同时,电源向电容器C迅速充电,使电容器C两端电压与电源电压一致。
然后,活动部松开触发杆130,触发杆130不再按压触发开关SB,虽然触发开关SB断开,但电容器C经三极管VT的E-B结、第一电阻R1的一条放电回路(另一条放电回路由第二电阻R2和滑动电阻RP组成)放电,维持三极管VT的导通,所以电磁阀134仍然通电。电容器C缓慢放电,当电容器C放电电流减小到不足以维持三极管VT导通时,电磁阀134断电,并使伸缩气缸132复位,活动部解锁。通过调节滑动电阻RP,可以改变定时电路131的定时时间。
当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定时电路131的其中一种实现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参照现有技术中的其他电路结构。
预紧件133设置于固定部和活动部的铰接处,且使活动部具有关闭的趋势,即当伸缩气缸132将活动部锁定时,预紧件133无法使活动部关闭;当伸缩气缸132解锁后,无外力作用下,预紧件133能够驱动活动部关闭。预紧件133的结构不限,例如,预紧件133采用扭簧或液压铰链,预紧件133设置于活动部和固定部的铰接处。若预紧件133采用扭簧,则扭簧可以套设于活动部和固定部的转轴上,扭簧的两端分别与活动部和固定部抵接;若预紧件133采用液压铰链,则活动部和固定部可以通过液压铰链连接,液压铰链具有缓慢复位的特点。在其他实施例中,预紧件133还可以采用压簧、拉簧等,安装方式可以参照现有技术。
伸缩气缸132设置于固定部上,且用于锁定或解锁活动部,伸缩气缸132通过电磁阀134控制。当定时电路131通电时,伸缩气缸132能够伸长且抵住活动部内侧,活动部被阻挡,无法被关闭。当定时电路131断电预设时间阈值后,伸缩气缸132缩回,此时,活动部无阻挡,预紧件133能够推动活动部关闭。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下列方案:伸缩气缸132设置于活动部内侧。当定时电路131通电时,伸缩气缸132能够伸长且抵住固定部,活动部被阻挡,无法被关闭。当定时电路131断电预设时间阈值后,伸缩气缸132缩回,此时,活动部无阻挡,预紧件133驱动活动部关闭。
此外,为了使活动部能够触发触发杆130并且在触发后使触发开关SB断开,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触发杆130与伸缩气缸132之间设置有缓冲区间144,缓冲区间144具有第一端145和第二端146。当活动部到达第一端145时,能够触发触发杆130,伸缩气缸132伸出且形成第二端146,此时松开活动部,预紧件133能够驱动活动部复位,直至活动部被第二端146挡住。当活动部位于第二端146时,触发杆130能够复位,触发开关断开,定时组件开始计时。以图6为例,其中,活动部为第一检修门122,在其他实施例中,活动部可以为第二检修门125,触发杆130的一端铰接于固定部,在活动部转动时,能够向右推动触发杆130,触发杆130能够逆时针转动,从而挤压触发开关SB,然后,活动部在预紧件133的作用下复位至抵住第二端146(图6中的状态),触发杆130在触发弹簧135作用下顺时针复位,触发弹簧135可以为压簧或扭簧。
伸缩气缸132由电磁阀134控制,伸缩气缸132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以及电磁阀134控制伸缩气缸132伸缩的工作原理均可以参照现有技术。当电磁阀134通电时,伸缩气缸132伸长;当电磁阀134断电时,伸缩气缸132缩回。这种控制方式属于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结构,使得在定时电路131定时的时间内,活动部被锁定,而在工作人员检修完成后,可能并未超时,因此,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将活动部关闭,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但不限于下列方案:请结合图8、图9所示,伸缩气缸132包括伸缩部136和手动部137,伸缩部136能够伸缩,伸缩部136具有固定筒和伸缩杆,伸缩杆可伸缩地插入固定筒内,手动部137与伸缩杆可活动地连接,例如转动连接、滑动连接等。当伸缩部136伸长时,手动部137将活动部锁定,并且能够手动控制手动部137,以将活动部解锁。如此设置,使得定时组件同时具备能够手动关闭及忘记关闭时自动关闭两种功能,一般而言,优先选择手工关闭,自动关闭相当于一道保险。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不设置手动关闭结构也是可以的。
伸缩部136设置有伸缩腔,手动部137的一端设置有滑动件138,滑动件138可滑动地设置于伸缩腔内。伸缩腔被滑动件138分隔为第一腔139和第二腔140,需要说明的是,滑动件138滑动时,第一腔139和第二腔140的总体积不变,第一腔139和第二腔140的体积是可以变化的,例如第一腔139增大且第二腔140减小、或者第一腔139减小且第二腔140增大。
第一腔139内设置有复位弹簧141,复位弹簧141可以为压簧,复位弹簧141的两端分别抵接于第一腔139的底壁和滑动件138,复位弹簧141使滑动件138具有向外运动的趋势。此处所说的滑动件138向外运动,是指手动部137向外伸出。
手动关闭活动部时,需要操作手动部137,若活动部缓慢关闭,则需要工作人员维持手动部137一定时间,直至即使手动部137复位也不能将活动部锁定为止,而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如下改善方案:滑动件138采用镂空结构,滑动件138上设置有单向阀142,单向阀142允许气流由第一腔139流向第二腔140,反向截止。单向阀142上设置有漏气孔143,漏气孔143贯穿单向阀142,并且无论单向阀142是否打开,第一腔139和第二腔140均能够通过漏气孔143连通,漏气孔143的气流通过速度远小于单向阀142的气流通过速度,例如,漏气孔143的气流通过速度是单向阀142的气流通过速度的1/5、1/10等,漏气孔143的气流通过速度可以由漏气孔143的数量及尺寸决定。
当按压手动部137时,单向阀142打开,气体能够由第一腔139流向第二腔140,第一腔139减小且第二腔140增大;复位弹簧141被压缩,手动部137缩回,活动部能够关闭;当松开手动部137时,单向阀142关闭,复位弹簧141推动滑动件138向外运动,气体只能通过漏气孔143由第二腔140流向第一腔139,气体能够通过漏气孔143由第二腔140流向第一腔139,手动部137伸出。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中的尺寸及比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节,图中仅仅是为了表示相互之间的配合关系。
此外,若活动部被自动关闭,则活动部与固定部之间的密封性可能较差,为了确保自动关闭后的密封性,本实施提供了如下改善方案:第一活动端和壳体121之间、以及第二活动端和门框124之间均设置有磁性吸附部。活动部包括铰接端和活动端,铰接端与固定部铰接,活动端与固定部的对应部位通过磁性吸附作用吸附,即活动端设置有磁铁、固定部的对应部位设置有磁铁或金属材料,或者固定部的对应部位设置有磁铁、活动端设置有磁铁或金属材料,二者能够吸附。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活动端和固定部的对应部位设置锁合结构,人工将活动部关闭后,通过锁合结构将活动部和固定部锁定。
以将第一检修口123打开及关闭为例,本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系统罩壳10的工作方法如下:
打开外罩壳11,进入其内部;
将第一锁合单元127打开,并将第一检修门122转动打开,第一检修口123露出;
当第一检修门122转动一定角度时,第一检修门122抵住触发杆130,触发杆130被推动触发;
触发杆130按压触发开关SB,使触发开关SB闭合,定时电路131通电,电磁阀134工作,使伸缩气缸132伸长,形成第二端146;
松开第一检修门122,第一检修门122在预紧件133的作用下复位一定角度,直至第一检修门122抵住第二端146,第一检修门122被伸缩气缸132锁定,无法继续复位,此时,第一检修门122维持在一定角度,触发杆130在触发弹簧135的作用下复位,触发开关SB自动断开;
工作人员对内部的功能单元进行检修;
若检修时间小于辅助组件13的定时时长,则检修完成后手动关闭第一检修门122或等待第一检修门122自动关闭即可;若检修时间大于辅助组件13的定时时长,则中途需要工作人员重新将第一检修门122触发触发杆130。
检修完成后,若需手动关闭第一检修门122,则手动按压手动部137,滑动件138在伸缩腔内滑动,单向阀142打开,气体能够由第一腔139流向第二腔140,第一腔139减小且第二腔140增大,复位弹簧141被压缩;
第一检修门122在预紧件133的作用下复位,在此过程中,复位弹簧141推动滑动件138滑动,以使手动部137伸出,此时,单向阀142闭合,气体只能通过漏气孔143由第二腔140流向第一腔139,第一腔139增大且第二腔140减小,即使手动部137伸出,也不会阻挡第一检修门122的复位,因为第一检修门122已经过了被阻挡的位置;
第一检修门122将第一检修口123封闭后,第一活动端和壳体121的对应部位通过磁性吸附作用吸附,以确保第一检修门122与第一检修口123之间密封;
辅助组件13定时完成后,电磁阀134断电,伸缩气缸132自动缩回复位,不影响下一次的工作。
检修完成后,若工作人员忘记关闭第一检修门122,则辅助组件13定时完成后,电磁阀134断电,伸缩气缸132自动缩回复位,不再阻挡第一检修门122,第一检修门122在预紧件133的作用下复位;
第一检修门122将第一检修口123封闭后,活动端和壳体121的对应部位通过磁性吸附作用吸附,以确保第一检修门122与第一检修口123之间密封。
上述步骤可以根据新风系统罩壳10的具体结构增减、修改、调整顺序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内罩壳单元,用于新风系统罩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第一检修门,所述壳体设置有检修口,所述第一检修门包括门框和第二检修门,所述第一检修门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且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检修口,所述第二检修门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门框且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门框,所述第一检修门的打开方向与所述第二检修门的打开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罩壳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设置有第一铰接端和第一活动端,所述第一铰接端与所述壳体铰接,所述第一活动端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一锁合单元;所述第二检修门设置有第二铰接端和第二活动端,所述第二铰接端与所述门框铰接,所述第二活动端与所述门框之间设置有第二锁合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罩壳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端和所述壳体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活动端和门框之间均设置有磁性吸附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罩壳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修门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转动中心线、以及所述第二检修门相对于所述门框的转动中心线均沿竖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罩壳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固定部且所述门框为活动部,或者所述门框为固定部且所述第二检修门为活动部,相应的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活动部之间设置有辅助组件;所述辅助组件包括触发杆、定时电路、伸缩气缸和预紧件,所述触发杆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部,当所述活动部打开至预设角度阈值时能够推动所述触发杆,且使所述定时电路闭合,以使所述伸缩气缸伸缩且使所述活动部锁定或解锁;所述预紧件设置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活动部的铰接处,且使所述活动部具有关闭的趋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罩壳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时电路包括触发开关和电磁阀,所述电磁阀采用单电控的两位五通电磁阀,所述触发杆能够使所述触发开关闭合且所述触发开关能够复位断开,所述伸缩气缸通过所述电磁阀控制;当所述定时电路通电时,所述伸缩气缸能够伸长且抵住所述活动部;当所述定时电路断电预设时间阈值后,所述伸缩气缸缩回且所述预紧件能够推动所述活动部关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罩壳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组件还包括触发弹簧,所述触发弹簧分别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触发杆连接,所述触发弹簧使所述触发杆具有脱离所述定时电路的趋势。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罩壳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杆和所述伸缩气缸之间设置有缓冲区间,当所述活动部触发所述触发杆后,所述活动部能够复位且抵住所述伸缩气缸。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罩壳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气缸包括伸缩部和手动部,所述伸缩部能够伸缩,所述伸缩部的一端设置有伸缩腔,所述手动部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伸缩腔内且用于挡住所述活动部,所述伸缩腔内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使所述手动部向外运动的趋势。
10.一种新风系统罩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罩壳和内罩壳,所述内罩壳设置于所述外罩壳内,所述内罩壳由至少三个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罩壳单元依次拼接。
CN202320805688.5U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内罩壳单元及新风系统罩壳 Active CN2195311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05688.5U CN219531164U (zh)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内罩壳单元及新风系统罩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05688.5U CN219531164U (zh)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内罩壳单元及新风系统罩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31164U true CN219531164U (zh) 2023-08-15

Family

ID=87649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05688.5U Active CN219531164U (zh)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内罩壳单元及新风系统罩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311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09347A (en) Door locking system
US5636880A (en) Electronic lock
US6082791A (en) Electric strike
DE19949744A1 (de) Antriebseinrichtung für eine Tür
US5595026A (en) Window assembly with an internally propelled window unit
CN219531164U (zh) 一种内罩壳单元及新风系统罩壳
CA2821821A1 (en) Electric door strike having a dead latch release platform actuated by a spring latch keeper and a spring latch lifter feature
US5673948A (en) Remote lock operation control means
CN108716318B (zh) 轨道交通站台门通用型滑门机械保持式电磁锁
CN219531165U (zh) 一种新风系统内罩壳
CN219510990U (zh) 一种新风系统壳体
CN105896324A (zh) 一种常闭式防潮配电柜
EP1627123B1 (en) Barrier release mechanism
CN116358148A (zh) 一种新风系统壳体
CN114562156B (zh) 锁体结构
CN208205380U (zh) 一种悬挂式空调的安装结构
CN105952277A (zh) 一种卷帘门电子锁的工作方法
CN110984791B (zh) 一种客车用折叠式逃生门及具有逃生门的客车
CN211473891U (zh) 一种钢结构活门槛双扇防护密封门
KR200436370Y1 (ko) 공압을 이용한 전자파 차폐룸용 차폐도어의 개폐구조
CN114856390B (zh) 一种可以多方向开启的机电一体化人防门
CN221002508U (zh) 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人防门
CN220334482U (zh) 一种防扒门保险装置
CN214223266U (zh) 一种用于上下放置式空调仓外侧可大面积开启的百叶窗
CN220487330U (zh) 一种密封门锁及隔离器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