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31165U - 一种新风系统内罩壳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风系统内罩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31165U
CN219531165U CN202320805691.7U CN202320805691U CN219531165U CN 219531165 U CN219531165 U CN 219531165U CN 202320805691 U CN202320805691 U CN 202320805691U CN 219531165 U CN219531165 U CN 2195311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door
fresh air
housing
air system
inner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0569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春刚
冷洋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Fu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Fu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Fu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Fu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0569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311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311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311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风系统内罩壳,属于新风系统技术领域。该新风系统内罩壳包括壳体、检修门和定时组件,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检修口,检修门与壳体铰接且能够将检修口打开或关闭;检修门打开时能够触发定时组件,以使定时组件能够在预设时间阈值内将检修门锁定,在超过预设时间阈值时解锁且检修门自动关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系统内罩壳,壳体用于容纳功能单元,检修门用于打开或关闭检修口,以使工作人员能够对壳体内的功能单元进行检修,定时组件使得检修门可以在工作人员检修时维持开启状态,并在检修完成后自动关闭,避免因工作人员遗忘导致的新风系统内罩壳漏风。

Description

一种新风系统内罩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风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风系统内罩壳。
背景技术
在大型商场,通常会使用大型新风系统,大型新风系统包括外罩壳和内罩壳,内罩壳和外罩壳上均设置有检修门,由于内罩壳内要安装多个功能模块,例如,粗过滤单元、精过滤单元、风机单元、杀菌单元等,内罩壳上会安装若干个检修门,每个检修门对应一个以上功能模块。
检修完成后,需要将检修门全部关闭,内罩壳上的检修门若不关闭,会导致漏风等。而检修门的数量较多,工作人员有可能会遗漏部分检修门,尤其是位于两端的检修门,影响新风系统的正常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系统内罩壳,可以在工作人员检修时使检修门维持开启状态,并在检修完成后自动关闭,避免因工作人员遗忘导致的新风系统内罩壳漏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内罩壳,包括壳体、检修门和定时组件,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检修口,所述检修门与所述壳体铰接且能够将所述检修口打开或关闭;所述检修门打开时能够触发所述定时组件,以使所述定时组件能够在预设时间阈值内将所述检修门锁定,在超过预设时间阈值时解锁且所述检修门自动关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所述定时组件包括触发件、定时电路、锁定件和功能件,所述检修门打开至预设角度阈值时能够触发所述触发件,所述触发件能够使所述定时电路连通,所述锁定件通过所述定时电路控制,所述功能件使所述检修门具有关闭的趋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所述功能件采用扭簧或液压铰链,所述功能件设置于所述检修门和所述壳体的铰接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所述锁定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能够伸缩;当所述定时电路通电时,所述锁定件能够伸长且抵住所述检修门内侧;当所述定时电路断电预设时间阈值后,所述锁定件缩回。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所述锁定件设置于所述检修门内侧且能够伸缩;当所述定时电路通电时,所述锁定件能够伸长且抵住所述壳体;当所述定时电路断电预设时间阈值后,所述锁定件缩回。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所述定时电路包括触发开关和电磁阀,所述电磁阀采用单电控的两位五通电磁阀,所述触发件能够使所述触发开关闭合且所述触发开关能够复位,所述锁定件采用伸缩气缸且通过所述电磁阀控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所述锁定件包括伸缩部和手动部,所述伸缩部能够伸缩,所述手动部与所述伸缩部可活动地连接;当所述伸缩部伸长时,所述手动部将所述检修门锁定,并且能够手动控制所述手动部,以将所述检修门解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所述伸缩部设置有伸缩腔,所述手动部的一端设置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伸缩腔内;所述伸缩腔被所述滑动件分隔为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内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滑动件上设置有允许气流由所述第一腔流向所述第二腔的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上设置有漏气孔,所述漏气孔的气流通过速度远小于所述单向阀的气流通过速度,所述复位弹簧使所述滑动件具有向外运动的趋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所述触发件与所述锁定件之间设置有缓冲区间,所述缓冲区间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当所述检修门到达所述第一端时,能够触发所述触发件,所述锁定件伸出且形成所述第二端;当所述检修门位于所述第二端时,所述触发件能够复位且所述定时组件开始计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所述检修门包括铰接端和活动端,所述铰接端与所述壳体铰接,所述活动端与所述壳体通过磁性吸附作用吸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系统内罩壳,壳体用于容纳功能单元,检修门用于打开或关闭检修口,以使工作人员能够对壳体内的功能单元进行检修,定时组件使得检修门可以在工作人员检修时维持开启状态,并在检修完成后自动关闭,避免因工作人员遗忘导致的新风系统内罩壳漏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通过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系统内罩壳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系统内罩壳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系统内罩壳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系统内罩壳的检修门与定时组件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系统内罩壳的定时电路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系统内罩壳的电磁阀与锁定件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7为图6的A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标:10-新风系统内罩壳;11-壳体;12-检修门;13-定时组件;110-检修口;130-触发件;131-定时电路;132-锁定件;133-功能件;134-电磁阀;140-伸缩部;141-手动部;143-滑动件;144-第一腔;145-第二腔;146-复位弹簧;147-单向阀;148-漏气孔;149-缓冲区间;150-第一端;151-第二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请参照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系统内罩壳10,能够用于新风系统,尤其是大型新风系统,例如商场、地下停车场等场合。大型新风系统的尺寸通常较大,高度一般在2m以上,长度在5m以上,当然,本实施例中的新风系统内罩壳10也可以应用于尺寸较小的新风系统中。新风系统内罩壳10位于外罩壳内,外罩壳的形状、结构等可以参照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新风系统内罩壳10包括壳体11、检修门12和定时组件13,下面针对各个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壳体11的样式不限,壳体11可以为一个整体,也可以由若干个罩壳拼接而成。壳体11内可以设置若干个功能单元,例如,粗过滤单元、风机单元、精过滤单元、杀菌单元、预留空白单元等,当然,功能单元并不属于新风系统内罩壳10的组成部分。在部分或全部功能单元对应的位置,通常需要设置检修口110,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检修口110对内部的功能单元进行检修,检修口110可以设置于壳体11的一侧,检修口110的数量可以根据功能单元的数量设定。
壳体11的一端为进风口,另一端为出风口,壳体11内的气体能够单向流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内的气体也可以双向流动,在此不再赘述。
检修门12与壳体11铰接,二者的铰接方式不限,例如,检修门12与壳体11通过枢接轴铰接,或者检修门12与壳体11之间通过合叶铰接,或者检修门12与壳体11之间通过液压铰链铰接,检修门12能够围绕铰接部位转动,以将检修口110打开或关闭,检修门12相对于壳体11的转动中心线可以沿竖向设置。当检修门12将检修口110打开时,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检修口110对内部的功能单元进行检修;当检修门12将检修口110关闭时,壳体11内形成相对封闭的区间,气体能够在壳体11内按照预定方向流动。
定时组件13用于控制检修门12的状态,定时组件13的结构不限,当检修门12打开至预设角度阈值时能够触发定时组件13,即检修门12打开一定角度后,定时组件13开始工作,定时组件13能够在预设时间阈值内将检修门12锁定,即使检修门12保持打开状态,检修门12不会关闭,以使工作人员能够在预设时间阈值内对功能单元进行检修;在超过预设时间阈值时,定时组件13将检修门12解锁,检修门12能够自动关闭。当然,工作人员的检修时间可能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在工作人员检修过程中,检修门12自动关闭或具有关闭的趋势,此时,工作人员将检修门12重新打开至预设角度阈值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定时组件13的结构可以采用但不限于下列方案:请参照图4-图6所示,定时组件13包括触发件130、定时电路131、锁定件132和功能件133。
检修门12打开至预设角度阈值时,能够触发触发件130,预设角度阈值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在本实施例中,预设角度阈值可以为90°、100°、110°等。触发件130被触发后能够使定时电路131连通,锁定件132能够伸缩且通过定时电路131控制,锁定件132能够将检修门12锁定或解锁。
功能件133使检修门12具有关闭的趋势,即当锁定件132将检修门12锁定时,功能件133无法使检修门12关闭,当锁定件132解锁后,无外力作用下,功能件133能够驱动检修门12关闭。功能件133的结构不限,例如,功能件133采用扭簧或液压铰链,功能件133设置于检修门12和壳体11的铰接处。若功能件133采用扭簧,则扭簧可以套设于检修门12和壳体11的转轴上,扭簧的两端分别与检修门12和壳体11抵接;若功能件133采用液压铰链,则检修门12和壳体11可以通过液压铰链连接,液压铰链具有缓慢复位的特点。在其他实施例中,功能件133还可以采用压簧、拉簧等,安装方式可以参照现有技术。
定时电路131的结构可以参照现有技术,具有瞬时通电、定时断电的特点,在本实施例中,定时电路131可以采用如下方案:定时电路131包括电源、触发开关SB、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滑动电阻RP、三极管VT、继电器线圈L、电容器C和电磁阀134,按照图5的方式连接。
触发开关SB具有闭合状态和断开状态,按压触发开关SB时,能够使其闭合,松开触发开关SB后,能够使其断开,具体方式可以为在触发开关上设置弹簧,弹簧可以是拉簧或压簧,弹簧使触发开关具有断开的趋势。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滑动电阻RP、电容器C的规格可以根据需要设定。请结合图6所示,电磁阀134采用单电控的两位五通电磁阀134,电磁阀134的左侧与线路电连接,右侧设置有弹簧,单电控的两位五通电磁阀134具有通电工作、断电复位的特点。
检修门12通过触发件130按压触发开关SB后,电源通过第一电阻R1向三极管VT注入基极电流,三极管VT导通,集电极电流通过继电器线圈L,吸动衔铁使接点2闭合,使电磁阀134接通电源,电磁阀134通电并带动锁定件132工作,锁定件132将检修门12锁定。与此同时,电源向电容器C迅速充电,使电容器C两端电压与电源电压一致。
然后,检修门12松开触发件130,触发件130不再按压触发开关SB,虽然触发开关SB断开,但电容器C经三极管VT的E-B结、第一电阻R1的一条放电回路(另一条放电回路由第二电阻R2和滑动电阻RP组成)放电,维持三极管VT的导通,所以电磁阀134仍然通电。电容器C缓慢放电,当电容器C放电电流减小到不足以维持三极管VT导通时,电磁阀134断电,并使锁定件132复位,检修门12解锁。通过调节滑动电阻RP,可以改变定时电路131的定时时间。
当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定时电路131的其中一种实现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参照现有技术中的其他电路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锁定件132设置于壳体11上。当定时电路131通电时,锁定件132能够伸长且抵住检修门12内侧,检修门12被阻挡,无法被关闭。当定时电路131断电预设时间阈值后,锁定件132缩回,此时,检修门12无阻挡,功能件133驱动检修门12关闭。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下列方案:锁定件132设置于检修门12内侧。当定时电路131通电时,锁定件132能够伸长且抵住壳体11,检修门12被阻挡,无法被关闭。当定时电路131断电预设时间阈值后,锁定件132缩回,此时,检修门12无阻挡,功能件133驱动检修门12关闭。
触发件130的样式不限,例如触发按钮、触发杆等,只要能被检修门12触碰、推动即可,触发件130可以设置于壳体11上,当检修门12触碰到触发件130时,触发件130能够挤压触发开关SB。为了使检修门12能够触发触发件130并且在触发后使触发件130复位,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触发件130与锁定件132之间设置有缓冲区间149,缓冲区间149具有第一端150和第二端151。当检修门12到达第一端150时,能够触发触发件130,锁定件132伸出且形成第二端151,此时松开检修门12,功能件133能够驱动检修门12复位,直至检修门12被第二端151挡住。当检修门12位于第二端151时,触发件130能够复位,触发开关断开,定时组件13开始计时。以图4为例,触发件130采用触发杆,触发杆的一端铰接于壳体11,在检修门12转动时,能够向右推动触发杆,触发杆能够逆时针转动,从而挤压触发开关SB,然后,检修门12在功能件133的作用下复位至抵住第二端151(图4中的状态),触发杆在弹簧作用下顺时针复位。
锁定件132采用伸缩气缸,伸缩气缸由电磁阀134控制,伸缩气缸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以及电磁阀134控制伸缩气缸伸缩的工作原理均可以参照现有技术。当电磁阀134通电时,伸缩气缸伸长;当电磁阀134断电时,伸缩气缸缩回。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锁定件132还可以采用伸缩液压缸、衔铁等。
上述结构,使得在定时电路131定时的时间内,检修门12被锁定,而在工作人员检修完成后,可能并未超时,因此,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将检修门12关闭,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但不限于下列方案:请结合图7所示,锁定件132包括伸缩部140和手动部141,伸缩部140能够伸缩,伸缩部140具有固定筒和伸缩杆,伸缩杆可伸缩地插入固定筒内,手动部141与伸缩杆可活动地连接,例如转动连接、滑动连接等。当伸缩部140伸长时,手动部141将检修门12锁定,并且能够手动控制手动部141,以将检修门12解锁。如此设置,使得定时组件13同时具备能够手动关闭及忘记关闭时自动关闭两种功能,一般而言,优先选择手工关闭,自动关闭相当于一道保险。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不设置手动关闭结构也是可以的。
手动关闭检修门12时,需要操作手动部141,若检修门12缓慢关闭,则需要工作人员维持手动部141一定时间,直至即使手动部141复位也不能将检修门12锁定为止,而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如下改善方案:伸缩部140设置有伸缩腔,手动部141的一端设置有滑动件143,滑动件143可滑动地设置于伸缩腔内。伸缩腔被滑动件143分隔为第一腔144和第二腔145,需要说明的是,滑动件143滑动时,第一腔144和第二腔145的总体积不变,第一腔144和第二腔145的体积是可以变化的,例如第一腔144增大且第二腔145减小、或者第一腔144减小且第二腔145增大。
第一腔144内设置有复位弹簧146,复位弹簧146可以为压簧,复位弹簧146的两端分别抵接于第一腔144的底壁和滑动件143,复位弹簧146使滑动件143具有向外运动的趋势。此处所说的滑动件143向外运动,是指手动部141伸出。
滑动件143采用镂空结构,滑动件143上设置有单向阀147,单向阀147允许气流由第一腔144流向第二腔145,反向截止。单向阀147上设置有漏气孔148,漏气孔148贯穿单向阀147,并且无论单向阀147是否打开,第一腔144和第二腔145均能够通过漏气孔148连通,漏气孔148的气流通过速度远小于单向阀147的气流通过速度,例如,漏气孔148的气流通过速度是单向阀147的气流通过速度的1/5、1/10等,漏气孔148的气流通过速度可以由漏气孔148的数量及尺寸决定。
当按压手动部141时,单向阀147打开,气体能够由第一腔144流向第二腔145,第一腔144减小且第二腔145增大;复位弹簧146被压缩,手动部141缩回,检修门12能够关闭;当松开手动部141时,单向阀147关闭,复位弹簧146推动滑动件143向外运动,气体只能通过漏气孔148由第二腔145流向第一腔144,气体能够通过漏气孔148由第二腔145流向第一腔144,手动部141伸出。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中的尺寸及比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节,图中仅仅是为了表示相互之间的配合关系。
此外,若检修门12被自动关闭,则检修门12与壳体11之间的密封性可能较差,为了确保自动关闭后的密封性,本实施提供了如下改善方案:检修门12包括铰接端和活动端,铰接端与壳体11铰接,活动端与壳体11的对应部位通过磁性吸附作用吸附,即活动端设置有磁铁、壳体11的对应部位设置有磁铁或金属材料,或者壳体11的对应部位设置有磁铁、活动端设置有磁铁或金属材料,二者能够吸附。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活动端和壳体11的对应部位设置锁合结构,人工将检修门12关闭后,通过锁合结构将检修门12和壳体11锁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系统内罩壳10的工作方法如下:
打开新风系统外罩壳,进入其内部;
将锁合结构打开,并将检修门12转动打开,检修口110被打开;
当检修门12转动一定角度时,检修门12抵住触发件130,触发件130被触发;
触发件130按压触发开关SB,使触发开关SB闭合,定时电路131通电,电磁阀134工作,使锁定件132伸长,形成第二端151;
松开检修门12,检修门12在功能件133的作用下复位一定角度,直至检修门12抵住第二端151,检修门12被锁定,无法继续复位,此时,触发件130复位,触发开关SB自动断开;
工作人员对内部的功能单元进行检修;
若检修时间小于定时组件13的定时时长,则检修完成后手动关闭检修门12或等待检修门12自动关闭即可;若检修时间大于定时组件13的定时时长,则中途需要工作人员重新将检修门12触发触发件130。
检修完成后,若需手动关闭检修门12,则手动按压手动部141,滑动件143在伸缩腔内滑动,单向阀147打开,气体能够由第一腔144流向第二腔145,第一腔144减小且第二腔145增大,复位弹簧146被压缩;
检修门12在功能件133的作用下复位,在此过程中,复位弹簧146推动滑动件143滑动,以使手动部141伸出,此时,单向阀147闭合,气体只能通过漏气孔148由第二腔145流向第一腔144,第一腔144增大且第二腔145减小,即使手动部141伸出,也不会阻挡检修门12的复位,因为检修门12已经过了被阻挡的位置;
检修门12将检修口110封闭后,活动端和壳体11的对应部位通过磁性吸附作用吸附,以确保检修门12与检修口110之间密封;
定时组件13定时完成后,电磁阀134断电,锁定件132自动缩回复位,不影响下一次的工作。
检修完成后,若工作人员忘记关闭检修门12,则定时组件13定时完成后,电磁阀134断电,锁定件132自动缩回复位,不再阻挡检修门12,检修门12在功能件133的作用下复位;
检修门12将检修口110封闭后,活动端和壳体11的对应部位通过磁性吸附作用吸附,以确保检修门12与检修口110之间密封。
上述步骤可以根据新风系统内罩壳10的具体结构增减、修改、调整顺序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风系统内罩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检修门和定时组件,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检修口,所述检修门与所述壳体铰接且能够将所述检修口打开或关闭;所述检修门打开时能够触发所述定时组件,以使所述定时组件能够在预设时间阈值内将所述检修门锁定,在超过预设时间阈值时解锁且所述检修门自动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系统内罩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时组件包括触发件、定时电路、锁定件和功能件,所述检修门打开至预设角度阈值时能够触发所述触发件,所述触发件能够使所述定时电路连通,所述锁定件通过所述定时电路控制,所述功能件使所述检修门具有关闭的趋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系统内罩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件采用扭簧或液压铰链,所述功能件设置于所述检修门和所述壳体的铰接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系统内罩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能够伸缩;当所述定时电路通电时,所述锁定件能够伸长且抵住所述检修门内侧;当所述定时电路断电预设时间阈值后,所述锁定件缩回。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系统内罩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设置于所述检修门内侧且能够伸缩;当所述定时电路通电时,所述锁定件能够伸长且抵住所述壳体;当所述定时电路断电预设时间阈值后,所述锁定件缩回。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新风系统内罩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时电路包括触发开关和电磁阀,所述电磁阀采用单电控的两位五通电磁阀,所述触发件能够使所述触发开关闭合且所述触发开关能够复位,所述锁定件采用伸缩气缸且通过所述电磁阀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新风系统内罩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包括伸缩部和手动部,所述伸缩部能够伸缩,所述手动部与所述伸缩部可活动地连接;当所述伸缩部伸长时,所述手动部将所述检修门锁定,并且能够手动控制所述手动部,以将所述检修门解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系统内罩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部设置有伸缩腔,所述手动部的一端设置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伸缩腔内;所述伸缩腔被所述滑动件分隔为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内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滑动件上设置有允许气流由所述第一腔流向所述第二腔的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上设置有漏气孔,所述漏气孔的气流通过速度远小于所述单向阀的气流通过速度,所述复位弹簧使所述滑动件具有向外运动的趋势。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系统内罩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件与所述锁定件之间设置有缓冲区间,所述缓冲区间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当所述检修门到达所述第一端时,能够触发所述触发件,所述锁定件伸出且形成所述第二端;当所述检修门位于所述第二端时,所述触发件能够复位且所述定时组件开始计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系统内罩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门包括铰接端和活动端,所述铰接端与所述壳体铰接,所述活动端与所述壳体通过磁性吸附作用吸附。
CN202320805691.7U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新风系统内罩壳 Active CN2195311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05691.7U CN219531165U (zh)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新风系统内罩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05691.7U CN219531165U (zh)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新风系统内罩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31165U true CN219531165U (zh) 2023-08-15

Family

ID=87651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05691.7U Active CN219531165U (zh)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新风系统内罩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311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22679B (zh) 电子锁具及电子锁具的紧急解锁方法
US3822506A (en) Door coordinating device
CA1076311A (en) Retractable door stop for bidirectional swinging door
EP1669522A2 (en) Energy storing electronic lock
CA3017249C (en) Electric door strike having a dead latch release platform actuated by a spring latch keeper and a spring latch lifter feature
KR20100129753A (ko) 캠락
CN219531165U (zh) 一种新风系统内罩壳
CN205502929U (zh) 一种防盗门及防盗门系统
CN105715174A (zh) 一种防盗门及防盗门系统
CN105715120A (zh) 一种智能锁体及含有该锁体的门锁系统
CN111007294B (zh) 一种回力门计量表箱
CN108716318B (zh) 轨道交通站台门通用型滑门机械保持式电磁锁
US5673948A (en) Remote lock operation control means
CN219531164U (zh) 一种内罩壳单元及新风系统罩壳
CN111572985A (zh) 物品存取装置
CN207647317U (zh) 门柜专用电控锁
CN114562156B (zh) 锁体结构
CN219510990U (zh) 一种新风系统壳体
CN211173541U (zh) 一种转动式电子柜锁
CN116358148A (zh) 一种新风系统壳体
CN208473499U (zh) 一种改进的电气柜门锁结构
US2153102A (en) Safety latch
CN215803815U (zh) 一种机械密码锁
US2726535A (en) Combined vehicle door lock and engine control
CN213115864U (zh) 逃生门应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