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21832U - 一种可双向加力的夹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双向加力的夹持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521832U CN219521832U CN202223414631.7U CN202223414631U CN219521832U CN 219521832 U CN219521832 U CN 219521832U CN 202223414631 U CN202223414631 U CN 202223414631U CN 219521832 U CN219521832 U CN 21952183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amping
- screw
- handle
- clamp
- util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双向加力的夹持装置,涉及夹持工具技术领域,包括:夹体,所述夹体的设有两个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上设置有安装单元;第一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安装于任意一个所述夹持部的安装单元上;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安装于另一个所述夹持部的安装单元上,通过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对需要夹持的工件进行夹持。通过在夹体上设置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可以实现对特殊工具的同步夹持,本申请结构简单,实用方便,便于推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夹持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双向加力的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常用弓形夹的一端为固定夹持端,另一端为活动螺杆夹持端,该类弓形夹无法实现对一些特殊结构工件的直接夹持,比如盒型结构,当需要工件进行底对底贴合夹紧时,由于工件的盒边的限制,造成夹紧点错位,则用常用弓形夹无法进行直接正常夹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双向加力的夹持装置,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些特殊结构工件的无法直接夹持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双向加力的夹持装置,包括夹体,所述夹体的设有两个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上设置有安装单元;第一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安装于任意一个所述夹持部的安装单元上;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安装于另一个所述夹持部的安装单元上,通过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对需要夹持的工件进行夹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单元为设置于所述夹持部的螺纹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螺杆和第一夹头,所述第一螺杆安装于所述螺纹孔,所述第一夹头设置于所述第一螺杆靠近夹体内部的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一手柄,所述第一手柄设置于所述第一螺杆远离第一夹头的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第二螺杆和第二夹头,所述第二螺杆安装于所述螺纹孔,所述第二夹头设置于所述第二螺杆靠近夹体内部的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二手柄,所述第二手柄设置于所述第二螺杆远离第二夹头的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体呈“U”字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体呈“G”字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手柄与所述第一螺杆之间垂直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手柄与所述第二螺杆之间垂直设置。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申请中的一种可双向加力的夹持装置,通过在夹体上设置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可以实现对特殊工具的同步夹持,本申请结构简单,实用方便,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实施例的一种可双向加力的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实施例的一种可双向加力的夹持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夹体;2、第一手柄;3、第一螺杆;4、第一夹头;5、第二夹头;6、第二螺杆;7、第二手柄;8、工件;9、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通”、“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可双向加力的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装置包括:夹体1,所述夹体1的设有两个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上设置有安装单元;第一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安装于任意一个所述夹持部的安装单元上;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安装于另一个所述夹持部的安装单元上,通过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对需要夹持的工件8进行夹持。通过在夹体1上设置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可以实现对特殊工具的同步夹持,本申请结构简单,实用方便,便于推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工件8如图所示,为盒型结构,当需要按图示对两个件工件8进行底对底贴合夹紧时,由于工件8盒边的限制,造成夹紧点错位,则用常用弓形夹无法进行直接正常夹紧。采用本申请的夹持装置可以避开盒边的限制实现两件工件8的正常夹紧。
请参阅图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单元为设置于所述夹持部的螺纹孔9。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螺杆3和第一夹头4,所述第一螺杆3安装于所述螺纹孔9,所述第一夹头4设置于所述第一螺杆3靠近夹体1内部的一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一手柄2,所述第一手柄2设置于所述第一螺杆3远离第一夹头4的一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第二螺杆6和第二夹头5,所述第二螺杆6安装于所述螺纹孔9,所述第二夹头5设置于所述第二螺杆6靠近夹体1内部的一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二手柄7,所述第二手柄7设置于所述第二螺杆6远离第二夹头5的一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夹体1呈“U”字型或者“G”字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手柄2与所述第一螺杆3之间垂直设置,所述第二手柄7与所述第二螺杆6之间垂直设置。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申请中的一种可双向加力的夹持装置,通过在夹体上设置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可以实现对特殊工具的同步夹持,本申请结构简单,实用方便,便于推广。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可双向加力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夹体,所述夹体的设有两个夹持部,所述夹持部上设置有安装单元;
第一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安装于任意一个所述夹持部的安装单元上;
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安装于另一个所述夹持部的安装单元上,通过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对需要夹持的工件进行夹持;
所述安装单元为设置于所述夹持部的螺纹孔;
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螺杆和第一夹头,所述第一螺杆安装于所述螺纹孔,所述第一夹头设置于所述第一螺杆靠近夹体内部的一端;
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第二螺杆和第二夹头,所述第二螺杆安装于所述螺纹孔,所述第二夹头设置于所述第二螺杆靠近夹体内部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双向加力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一手柄,所述第一手柄设置于所述第一螺杆远离第一夹头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双向加力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二手柄,所述第二手柄设置于所述第二螺杆远离第二夹头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双向加力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体呈“U”字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双向加力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体呈“G”字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双向加力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柄与所述第一螺杆之间垂直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双向加力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手柄与所述第二螺杆之间垂直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414631.7U CN219521832U (zh) | 2022-12-19 | 2022-12-19 | 一种可双向加力的夹持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414631.7U CN219521832U (zh) | 2022-12-19 | 2022-12-19 | 一种可双向加力的夹持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521832U true CN219521832U (zh) | 2023-08-15 |
Family
ID=87628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414631.7U Active CN219521832U (zh) | 2022-12-19 | 2022-12-19 | 一种可双向加力的夹持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521832U (zh) |
-
2022
- 2022-12-19 CN CN202223414631.7U patent/CN21952183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026793A (zh) | 一种通用型曲面夹具 | |
CN219521832U (zh) | 一种可双向加力的夹持装置 | |
JPH07135051A (ja) | コネクタ取付機構 | |
CN217135086U (zh) | 一种电力通信施工用管道对接辅助装置 | |
CN213703144U (zh) | 一种滤波器快卸快装调试工装 | |
CN209364662U (zh) | 一种关节机器人安装结构 | |
CN212042715U (zh) | 一种新型三爪卡盘 | |
CN109702508B (zh) | 一种用于机械加工的定位夹紧装置 | |
CN210224311U (zh) | 一种电子电气设备的接线装置 | |
CN210099497U (zh) | 一种方便加工小工件的夹具 | |
CN210351799U (zh) | 一种pcb板固定装置 | |
CN211122278U (zh) | 一种新型电子万能试验机 | |
CN214187529U (zh) | 一种u形聚合物工件加工设备 | |
CN220241250U (zh) | 一种精密五金件加工用的定位治具 | |
CN220373062U (zh) | 一种新型双夹持外径夹具 | |
CN213943792U (zh) | 一种可调定位夹具 | |
CN220698677U (zh) | 一种can fd线焊点布置治具 | |
CN213729858U (zh) | 一种焊接支架 | |
CN217254697U (zh) | 一种大吨位车桥桥壳镗孔工装 | |
CN215617533U (zh) | 一种电缆固定工装 | |
CN211305572U (zh) | 一种工装夹具 | |
CN210231547U (zh) | 一种主轴锁紧装置 | |
CN211438442U (zh) | 一种攻螺纹深孔导向定位装置 | |
CN218017214U (zh) | 一种用于长形件钻孔的夹具工装 | |
CN215581994U (zh) | Hplc隔离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