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15482U - 绳索扣具 - Google Patents

绳索扣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15482U
CN219515482U CN202320579041.5U CN202320579041U CN219515482U CN 219515482 U CN219515482 U CN 219515482U CN 202320579041 U CN202320579041 U CN 202320579041U CN 219515482 U CN219515482 U CN 2195154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pe
threading
rigid arms
deformation
rig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7904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文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fco Taiwa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fco Taiwa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fco Taiwan Corp filed Critical Nifco Taiwan Corp
Priority to CN20232057904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154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154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154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ckage Frames And Binding Ban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绳索扣具,包含一母扣及一公扣。所述母扣形成有一容置槽及连通于所述容置槽的多个开孔,并且所述容置槽形成有突出于其槽底的两个导引面,多个所述开孔分别位于所述容置槽的相反两侧且彼此相向。所述公扣形成有两个刚性臂及连接两个所述刚性臂的一形变段。当所述公扣插设入所述母扣时,两个所述刚性臂分别压抵于两个所述导引面,以迫使所述形变段受压迫而形变并连动两个所述刚性臂朝彼此靠近的方向摆动,进而令每个所述刚性臂的穿绳孔、对应于彼此相向的两个所述开孔而共同构成一穿绳通道,用以供一绳索穿过。据此,两个所述刚性臂能通过所述形变段的形变而摆动,进而提供一种有别于以往的架构。

Description

绳索扣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扣具,尤其涉及一种绳索扣具。
背景技术
现有绳索扣具包含有一母扣及沿插拔方向插设于所述母扣的一公扣,并且所述公扣的弹性段大都是沿所述插拔方向产生形变。然而,所述弹性段的外型受限于形变的方向,因而使所述公扣的构造受到局限而影响其发展。
于是,本申请的发明人认为上述缺陷可改善,于是潜心研究并配合科学原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绳索扣具,其能有效地改善现有绳索扣具所可能产生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绳索扣具,其包括:一母扣,母扣包围形成有一容置槽,并且容置槽形成有突出于容置槽的槽底的两个导引面;其中,母扣的一侧形成有连通于容置槽的两个第一开孔,并且母扣的另一侧形成有连通于容置槽的两个第二开孔,一个第一开孔沿一穿绳方向面向其中一个第二开孔,另一个第一开孔沿一穿绳方向面向另一个第二开孔;以及一公扣,所述公扣沿垂直穿绳方向的一插拔方向插设于容置槽而位于一初始位置,公扣包含有:一按压段,具有裸露于容置槽之外的一按压面;两个刚性臂,与按压段相连且插设于容置槽;其中,两个刚性臂沿垂直穿绳方向与插拔方向的一配置方向间隔地设置,并且每个刚性臂形成有一穿绳孔;及一形变段,连接在按压段的底缘与两个刚性臂之间,并且形变段的底缘于两个穿绳孔之间形成有一凹口;于穿绳方向上,形变段的厚度小于任一个刚性臂的厚度;其中,当公扣与母扣共同承受一外力以使公扣相对于母扣自初始位置移动至一穿绳位置时,两个刚性臂分别压抵于相应的导引面,以迫使形变段受压迫而形变并连动两个刚性臂朝彼此靠近的方向摆动,进而令每个穿绳孔沿穿绳方向、对应于彼此相向的第一开孔与第二开孔而共同构成一穿绳通道,用以供一绳索穿过。
优选地,形变段包含有分别相连于每个刚性臂的一个接合边,并且每个接合边分别与凹口的相应的一端相连;其中,每个接合边呈圆弧状,并且两个接合边的圆心分别与相应的穿绳孔的中心重叠。
优选地,每个接合边相较于相对应的穿绳孔的中心具有介于80度~120度的一圆心角,并且每个接合边的半径为相对应的穿绳孔的半径的120%~160%。
优选地,于穿绳方向上,形变段的厚度介于任一个刚性臂的厚度的30%~80%。
优选地,按压段的底缘包含有一第一区域与两个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与形变段相连,两个第二区域分别与相应的一个刚性臂相连,并且第一区域位于两个第二区域之间。
优选地,母扣的顶缘定义有容置槽的槽口,并且按压段的底缘具有围绕在第一区域与两个第二区域之外的一环形区域;当公扣自初始位置移动至穿绳位置时,按压段产生形变,以使按压段的底缘的环形区域与所述母扣的所述顶缘对齐且抵靠于母扣的顶缘。
优选地,每个第一开孔具有一第一穿绳区及连通于第一穿绳区的一第一限位区,每个刚性臂具有一第一限位凸块,所述第一限位凸块的一端切齐于相对应的穿绳孔的内壁;当公扣自初始位置移动至穿绳位置时,每个刚性臂的第一限位凸块沿插拔方向自相对应的第一开孔的第一穿绳区移动至第一限位区。
优选地,每个刚性臂的内侧各具有一倾斜面,两个刚性臂的倾斜面沿配置方向彼此相向且两个所述刚性臂的所述倾斜面之间的距离朝远离槽底的方向逐渐地缩小。
优选地,两个刚性臂的倾斜面的延伸相交于凹口所围绕的空间之内并形成有介于30度~60度的一夹角。
优选地,当公扣位于穿绳位置时,形变段被压缩形变而蓄有一弹性回复力并使凹口缩小;当外力被移除以使公扣自穿绳位置移动至一夹绳位置时,形变段释放弹性回复力,用以使穿设于穿绳通道的绳索部位被夹持定位在母扣与公扣之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绳索扣具,其能通过所述公扣的结构配置及其与所述母扣的配合,使两个所述刚性臂压抵于所述母扣的两个所述导引面之后,可以进一步压迫所述形变段,因而令两个所述刚性臂能通过所述形变段的形变而摆动,进而提供一种有别于以往的架构。
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此等说明与附图仅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绳索扣具搭配绳索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绳索扣具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绳索扣具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2沿剖线Ⅳ-Ⅳ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绳索扣具位于初始位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绳索扣具位于初始位置的另一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绳索扣具位于穿绳位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绳索扣具位于穿绳位置的另一剖视示意图。
图9为图1沿剖线Ⅸ-Ⅸ的剖视示意图。
图10为图1沿剖线Ⅹ-Ⅹ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有关“绳索扣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效果。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相关技术内容,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应当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文中可能会使用到“第一”、“第二”、“第三”等术语来描述各种组件或者信号,但这些组件或者信号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主要是用以区分一组件与另一组件,或者一信号与另一信号。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应视实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10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绳索扣具100,用于供一绳索200的两个区段201穿过且定位。其中,所述绳索扣具100包含有一母扣1及沿一插拔方向L插设于所述母扣1的一公扣2,并且所述母扣1和所述公扣2各自较佳是一体成形的单件式构造且其材质可以是塑料,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需额外说明的是,为了便于说明所述母扣1以及所述公扣2于本实施例中的各个部位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绳索扣具100进一步定义有垂直所述插拔方向L的一穿绳方向T及垂直所述插拔方向L与所述穿绳方向T的一配置方向W。
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母扣1包围形成有一容置槽11,并且所述容置槽11于本实施例中包含有一环侧壁111、(垂直地)相连于所述环侧壁111一端的一槽底112并包含形成于所述槽底112的两个导引块113。其中,所述容置槽11的一槽口114形成于所述环侧壁111的另一端;也就是说,所述母扣1(或所述环侧壁111)的顶缘定义有所述容置槽11的所述槽口114。
再者,所述母扣1的一侧(如:所述环侧壁111的一侧)形成有连通于所述容置槽11的两个第一开孔115,并且所述母扣1的另一侧(如:所述环侧壁111的另一侧)形成有连通于所述容置槽11的两个第二开孔116。进一步地说,两个所述第一开孔115与两个所述第二开孔116皆贯穿所述环侧壁111,并且一个所述第一开孔115沿着所述穿绳方向T面向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开孔116,另一个所述第一开孔115沿着所述穿绳方向T面向另一个所述第二开孔116。
于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开孔115的外形大致相同且沿所述配置方向W排列,并且两个所述第一开孔115的孔壁沿所述穿绳方向T分别切齐于两个所述第二开孔116的孔壁(也就是,每个所述第一开孔115的外形相同于其所面向的所述第二开孔116的外形),但本实用新型不受限于此。举例来说,在本实用新型未绘示的其他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开孔115的外形可以略有不同;或者,彼此相向的所述第一开孔115与所述第二开孔116也可以形成彼此相异的外形。
更详细地说,每个所述第一开孔115于本实施例中具有一第一穿绳区1151及(沿所述插拔方向L)连通于所述第一穿绳区1151的一第一限位区1152。于每个所述第一开孔115之中,所述第一穿绳区1151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限位区1152的内径,并且所述第一穿绳区1151相较于所述第一限位区1152更为邻近所述槽口114。
再者,每个所述第二开孔116于本实施例中具有一第二穿绳区1161及(沿所述插拔方向L)连通于所述第二穿绳区1161的一第二限位区1162。于每个所述第二开孔116之中,所述第二穿绳区1161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限位区1162的内径,并且所述第二穿绳区1161相较于所述第二限位区1162更为邻近所述槽口114。
此外,每个所述导引块113具有突出于所述槽底112的一导引面1131,并且两个所述导引块113的所述导引面1131沿所述配置方向W间隔地设置。其中,两个所述导引面1131之间(于所述配置方向W上)的距离朝远离所述槽底112的方向逐渐递增加。
于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导引面1131呈曲面状,两个所述导引面1131则是呈镜像对称配置,并且所述导引面1131于附图之中是大致以凸曲面(convex surface)来呈现,但其可依据不同需求而加以调整变化,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加以限制。举例来说,于本实用新型未绘示的其他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导引面1131的构造可以略有不同,所述导引面1131也可以是平面(flat surface)或是凹曲面(concave surface)。
所述公扣2沿所述插拔方向L插设于所述容置槽11,以使所述公扣2与所述母扣1组合而使其原始构造(如:图4)产生些微形变并位于一初始位置(如:图5和图6);其中,所述公扣2能承受一外力F而自所述初始位置移动至一穿绳位置(如:图7和图8),并且所述公扣2还能在所述外力F移除后自所述穿绳位置移动至一夹绳位置(如:图9和图10)。需先说明的是,为便于理解所述公扣2,所述公扣2于本实施例中是先以其尚未形变的原始构造来说明,而后再介绍所述公扣2产生形变时的结构变化。
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公扣2包含有一按压段21、相连于所述按压段21的两个刚性臂22并包含一形变段23,并且所述形变段23相连于所述按压段21的底缘与两个所述刚性臂22(的顶部)之间。其中,所述按压段21、两个所述刚性臂22及所述形变段23于本实施例中彼此相连而共同构成大致π字形构造,但本实用新型不受限于此。
更详细地说,所述按压段21裸露于所述容置槽11之外,而两个所述刚性臂22较佳是呈镜像对称配置且插设于所述容置槽11,并且两个所述刚性臂22与所述形变段23大致是位于所述按压段21朝向所述槽底112正投影所沿经的区域之内,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其中,所述按压段21具有裸露于所述容置槽11之外(且远离所述槽底112)的一按压面211,并且所述按压段21的所述底缘具有一第一区域212、相连于所述第一区域212相反两外侧的两个第二区域213及围绕所述第一区域212与两个所述第二区域213之外的一环形区域214。再者,所述第一区域212相连于所述形变段23,而两个所述第二区域213则是分别相连于两个所述刚性臂22(的所述顶部)。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区域212是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区域213之间。
此外,所述第一区域212对应于所述配置方向W上的长度可以是大于每个所述第二区域213对应在所述配置方向W上的长度;换个角度来说,于所述配置方向W上,相连于所述按压段21的每个所述刚性臂22部位的长度短于相连于所述按压段21的所述形变段23部位的长度,但其可依据不同需求而加以调整变化,本实用新型不受限于此。
两个所述刚性臂22沿所述配置方向W间隔地设置,并分别相连于所述按压段21底缘的两端(如:两个所述第二区域213)。其中,每个所述刚性臂22于本实施例中不会产生形变且形成有(呈圆形的)一穿绳孔221。于所述插拔方向L上,所述刚性臂22顶缘与所述穿绳孔221的中心C221之间的距离L1小于所述刚性臂22底缘与所述穿绳孔221的所述中心C221之间的距离L2。
更详细地说,两个所述刚性臂22的内侧各具有一倾斜面222,并且两个所述刚性臂22的所述倾斜面222沿所述配置方向W彼此相向且其之间(于所述配置方向W上)的距离朝远离所述槽底112的方向逐渐地缩小。其中,两个所述倾斜面222的延伸相交于两个所述刚性臂22之间的空间,并形成有介于30度~60度的一夹角σ222。
再者,两个所述刚性臂22的外侧各形成有一凹槽223,并且每个所述刚性臂22的所述凹槽223沿所述配置方向W对应于所述倾斜面222,而每个所述刚性臂22的所述凹槽223位于所述穿绳孔221沿所述插拔方向L朝向所述槽底112正投影所沿经的投影空间之外。
所述形变段23的底缘于两个所述穿绳孔221之间形成有一凹口231,并且所述凹口231于所述配置方向W上位在两个所述穿绳孔221的上半部之间。进一步地说,两个所述刚性臂22的所述倾斜面222于本实施例中是延伸相交于所述凹口231所围绕的空间之内,但本实用新型不受限于此。
所述形变段23包含有分别相连于两个所述刚性臂22的两个接合边232,并且两个所述接合边232分别相连于所述凹口231的两端。如图6所示,于所述穿绳方向T上,所述形变段23的厚度T23小于任一个所述刚性臂22的厚度T22,并且所述形变段23的所述厚度T23较佳是介于任一个所述刚性臂22的所述厚度的30%~80%。
再者,如图2至图4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接合边232呈圆弧状,并且两个所述接合边232的圆心分别重叠于两个所述穿绳孔221的所述中心C221。更详细地说,每个所述接合边232相较于相对应的所述穿绳孔221的所述中心C221具有介于80度~120度的一圆心角σ232,并且每个所述接合边232的半径R232为相对应的所述穿绳孔221的半径R221的120%~160%,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依上所述,当所述公扣2与所述母扣1共同承受一外力F(如:所述按压面211承受使用者按压),以使所述公扣2相对于所述母扣1自所述初始位置(如:图5和图6)移动至所述穿绳位置(如:图7和图8)时,两个所述刚性臂22分别压抵于两个所述导引面1131,以迫使所述形变段23受压迫而形变并连动两个所述刚性臂22朝彼此靠近的方向摆动,进而令每个所述穿绳孔221沿所述穿绳方向T对应于彼此相向的所述第一开孔115与所述第二开孔116而共同构成一穿绳通道,用以供所述绳索200(如:其中一个所述区段201)穿过。
据此,所述绳索扣具100于本实施例中能通过所述公扣2的结构配置及其与所述母扣1的配合,以使两个所述刚性臂22压抵于所述母扣1的两个所述导引面1131之后,可以进一步压迫于所述形变段23,因而令两个所述刚性臂22能通过所述形变段23的形变而摆动,进而提供一种有别于以往的架构。
进一步地说,当所述公扣2自所述初始位置移动(如:图5和图6)至所述穿绳位置(如:图7和图8)时,所述按压段21产生形变,以使其所述底缘的所述环形区域214对齐且抵靠于所述母扣1的所述顶缘。也就是说,当所述公扣2位于所述初始位置(如:图5和图6)时,所述环形区域214的外形未对应于所述母扣1的所述顶缘;但,当所述公扣2位于所述穿绳位置(如:图7和图8)时,所述环形区域214因所述按压段21的形变而产生相对应的变形,以使所述环形区域214的外形对应于所述母扣1的所述顶缘。
此外,当所述公扣2位于所述穿绳位置(如:图7和图8)时,所述形变段23被压缩形变而蓄有一弹性回复力,并使所述凹口231缩小;当所述外力F被移除以使所述公扣2自所述穿绳位置(如:图7和图8)移动至所述夹绳位置(如:图9和图10)时,所述形变段23释放所述弹性回复力,用以使穿设于所述穿绳通道的所述绳索200部位(如:相对应的所述区段201)被夹持定位在所述母扣1与所述公扣2之间。
需额外说明的是,每个所述刚性臂22具有分别形成在其相反两侧的一第一限位凸块224与一第二限位凸块225,并且每个所述刚性臂22的所述第一限位凸块22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凸块225的一端切齐于相对应的所述穿绳孔221的内壁。再者,当所述公扣2自所述初始位置(如:图5和图6)移动至所述穿绳位置(如:图7和图8)时,每个所述刚性臂22的所述第一限位凸块224沿所述插拔方向L自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开孔115的所述第一穿绳区1151移动至所述第一限位区1152,并且每个所述刚性臂22的所述第二限位凸块225沿所述插拔方向L自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开孔116的所述第二穿绳区1161移动至所述第二限位区1162,据以使所述公扣2能稳定地在所述母扣1的所述容置槽11内移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绳索扣具,其能通过所述公扣的结构配置及其与所述母扣的配合,以使两个所述刚性臂压抵于所述母扣的两个所述导引面之后,可以进一步压迫所述形变段,因而令两个所述刚性臂能通过所述形变段的形变而摆动,进而提供一种有别于以往的架构。
以上所公开的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所以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绳索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绳索扣具包括:
一母扣,所述母扣包围形成有一容置槽,并且所述容置槽形成有突出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底的两个导引面;其中,所述母扣的一侧形成有连通于所述容置槽的两个第一开孔,并且所述母扣的另一侧形成有连通于所述容置槽的两个第二开孔,一个所述第一开孔沿一穿绳方向面向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开孔,另一个所述第一开孔沿一穿绳方向面向另一个所述第二开孔;以及
一公扣,所述公扣沿垂直所述穿绳方向的一插拔方向插设于所述容置槽而位于一初始位置,所述公扣包含有:
一按压段,具有裸露于所述容置槽之外的一按压面;
两个刚性臂,与所述按压段相连且插设于所述容置槽;其中,
两个所述刚性臂沿垂直所述穿绳方向与所述插拔方向的一配置方向间隔地设置,并且每个所述刚性臂形成有一穿绳孔;及
一形变段,连接在所述按压段的底缘与两个所述刚性臂之间,
并且所述形变段的底缘于两个所述穿绳孔之间形成有一凹口;于所述穿绳方向上,所述形变段的厚度小于任一个所述刚性臂的厚度;
其中,当所述公扣与所述母扣共同承受一外力以使所述公扣相对于所述母扣自所述初始位置移动至一穿绳位置时,两个所述刚性臂分别压抵于相应的所述导引面,以迫使所述形变段受压迫而形变并连动两个所述刚性臂朝彼此靠近的方向摆动,进而令每个所述穿绳孔沿所述穿绳方向、对应于彼此相向的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二开孔而共同构成一穿绳通道,用以供一绳索穿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索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段包含有分别相连于每个所述刚性臂的一个接合边,并且每个所述接合边分别与所述凹口的相应的一端相连;其中,每个所述接合边呈圆弧状,并且两个所述接合边的圆心分别与相应的所述穿绳孔的中心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绳索扣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接合边相较于相对应的所述穿绳孔的所述中心具有介于80度~120度的一圆心角,并且每个所述接合边的半径为相对应的所述穿绳孔的半径的120%~1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索扣具,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穿绳方向上,所述形变段的所述厚度介于任一个所述刚性臂的所述厚度的30%~8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索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段的所述底缘包含有一第一区域与两个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形变段相连,两个所述第二区域分别与相应的一个所述刚性臂相连,并且所述第一区域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区域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绳索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扣的顶缘定义有所述容置槽的槽口,并且所述按压段的所述底缘具有围绕在所述第一区域与两个所述第二区域之外的一环形区域;当所述公扣自所述初始位置移动至所述穿绳位置时,所述按压段产生形变,以使所述按压段的所述底缘的所述环形区域与所述母扣的所述顶缘对齐且抵靠于所述母扣的所述顶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索扣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开孔具有一第一穿绳区及连通于所述第一穿绳区的一第一限位区,每个所述刚性臂具有一第一限位凸块,所述第一限位凸块的一端切齐于相对应的所述穿绳孔的内壁;当所述公扣自所述初始位置移动至所述穿绳位置时,每个所述刚性臂的所述第一限位凸块沿所述插拔方向自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开孔的所述第一穿绳区移动至所述第一限位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索扣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刚性臂的内侧各具有一倾斜面,两个所述刚性臂的所述倾斜面沿所述配置方向彼此相向且两个所述刚性臂的所述倾斜面之间的距离朝远离所述槽底的方向逐渐地缩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绳索扣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刚性臂的所述倾斜面的延伸相交于所述凹口所围绕的空间之内并形成有介于30度~60度的一夹角。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绳索扣具,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公扣位于所述穿绳位置时,所述形变段被压缩形变而蓄有一弹性回复力并使所述凹口缩小;当所述外力被移除以使所述公扣自所述穿绳位置移动至一夹绳位置时,所述形变段释放所述弹性回复力,用以使穿设于所述穿绳通道的所述绳索部位被夹持定位在所述母扣与所述公扣之间。
CN202320579041.5U 2023-03-22 2023-03-22 绳索扣具 Active CN2195154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79041.5U CN219515482U (zh) 2023-03-22 2023-03-22 绳索扣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79041.5U CN219515482U (zh) 2023-03-22 2023-03-22 绳索扣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15482U true CN219515482U (zh) 2023-08-15

Family

ID=87644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79041.5U Active CN219515482U (zh) 2023-03-22 2023-03-22 绳索扣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154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84223A (en) Double terminal stop connector
US20170338592A1 (en) Connecting structure
CN100499278C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装置
EP0717470B1 (en) Floating panel mount system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s
US8979560B2 (en) Lever type connector
JPH10144383A (ja) ブロックコネクタ
JPH07240255A (ja) カム部材付きコネクタ
JPH04306573A (ja) 二重ロック機構を有するコネクタ
US10116090B2 (en) Female connector and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female connector and male connector
JPH06140101A (ja) コネクタ
US5628642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9515482U (zh) 绳索扣具
US20070167066A1 (en) Connector in which two housings holding a cable are firmly engaged with each other
JPH0652921A (ja) ロック自在の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GB2322979A (en) Lif connector
US5545047A (en) Connector
TW202017252A (zh) 電路基板用連接器裝置
US5703557A (en) Noise absorbing device
CN219679920U (zh) 绳索扣具
JP3374363B2 (ja) 低挿入力コネクタ
US5520556A (en) Female terminal
TWM643415U (zh) 繩索扣具
CN112909865B (zh) 线材固定组件、线材固定件及电子装置
CN217218336U (zh) 一种对开插扣
KR200338449Y1 (ko) 결합 경사부를 갖는 전자기기용 소켓 커넥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