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08662U - 一种地下室的后浇带回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下室的后浇带回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08662U
CN219508662U CN202320566385.2U CN202320566385U CN219508662U CN 219508662 U CN219508662 U CN 219508662U CN 202320566385 U CN202320566385 U CN 202320566385U CN 219508662 U CN219508662 U CN 2195086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vc pipe
cast
pipe
post
bas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6638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京
尹丹
李红梅
周尚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Fourth Bureau First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Fourth Bureau First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Fourth Bureau First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Fourth Bureau First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6638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086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086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086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室的后浇带回顶结构,包括上端与现浇板连接、下端固定于地面上的PVC管,现浇板上间隔开设有若干供混凝土流通的浇筑孔;包括固定设置于地面上且围设于PVC管的底端的若干角码,PVC管的外周间隔套设有若干固定管码;包括设置于PVC管上端且与PVC管管道连通的连通器,连通器包括可插接适配于浇筑孔内的定位部,定位部的下端向外延伸形成固定贴设于现浇板的下端表面的加强部,加强部的下端表面向下延伸并向内收缩形成导流部,导流部的下端竖直向下延伸形成连接部,连接部的下端开口处向内收缩形成承接部;PVC管的上端向外延伸形成外径与连接部内径相适配的卡接部,PVC管的外径与承接部的内径相适配。

Description

一种地下室的后浇带回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房屋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室后浇带回顶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用于后浇带回顶都采用独立支模体系,板面与后浇带分开支模,两侧板面支撑体系拆除后,后浇带的支撑架体依旧留置,待其浇筑14天后方可拆除。但由于地下室后浇带长度较长,支撑架回顶区域较多,产生的材料租赁费高,导致地下室交通不便,且杆件松脱易发生安全事故,在项目的后续检查过程中经常因为后浇带支撑架体的架体搭设不规范而被扣分和处罚,给项目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为此,现有的施工技术中研发了在后浇带浇筑过程中PVC管内注入素混凝土形成回顶支撑,后期再对PVC管以及PVC管内的混凝土支柱进行切割,避免后浇带位置形成悬挑结构。这样的方法可以减少后浇带位置处支模架的搭建,但是同时PVC管在浇筑过程中容易出现爆管以及混凝土填充不足,支撑能力下降的情况;除此之外,在现浇板上开孔容易导致现浇板的承载强度受损。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室的后浇带回顶结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地下室的后浇带回顶结构,包括上端与现浇板连接、下端固定于地面上的PVC管,还包括管码加固装置以及导流装置,所述现浇板上间隔开设有若干供混凝土流通的浇筑孔;
所述管码加固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地面上且围设于所述PVC管的底端的若干角码,所述PVC管的外周间隔套设有若干固定管码;
所述导流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PVC管上端且与所述PVC管管道连通的连通器,所述连通器包括可插接适配于所述浇筑孔内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的下端向外延伸形成固定贴设于所述现浇板的下端表面的加强部,所述加强部的下端表面向下延伸并向内收缩形成导流部,所述导流部的下端竖直向下延伸形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下端开口处向内收缩形成承接部;
所述PVC管的上端向外延伸形成外径与所述连接部内径相适配的卡接部,所述PVC管的外径与所述承接部的内径相适配,所述卡接部与所述承接部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加强部通过栓钉紧固设置于所述现浇板的下端表面。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固定管码由下至上的宽度逐渐缩小。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加强部呈圆盘状,所述加强部的外径为所述浇筑孔的孔径的1.2~2倍。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卡接部的上端表面呈逐渐向外向上倾斜的漏斗状斜面。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管码加固装置还包括固设于地面上的PVC基座,所述PVC基座的上端表面向上设置有对位筒,所述对位筒的内径与所述PVC管的外径相适配,所述角码围设于所述对位筒的外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在PVC管的外周间隔套设若干固定管码,加强了PVC管的径向承载能力,避免PVC管在浇筑混凝土以及振捣混凝土过程中出现爆管。
2.在PVC管的上端设置导流装置,导流装置的定位部的下端向外延伸形成固定贴设于现浇板的下端表面的加强部,实现了对现浇板开孔部位存在应力缺陷的部位进行加固和加强,避免出现工程事故。
3.在导流装置的加强部的下端表面向下延伸并向内收缩形成导流部,形成了类似漏斗状的结构,在浇筑后浇带的过程中,混凝土经过导流部的导流和加速可以更快更顺利的进入PVC管内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一种地下室的后浇带回顶结构,包括上端与现浇板0连接、下端固定于地面上的PVC管1,还包括管码加固装置以及导流装置,所述现浇板0上间隔开设有若干供混凝土流通的浇筑孔;
所述管码加固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地面上且围设于所述PVC管1的底端的若干角码31,所述PVC管1的外周间隔套设有若干固定管码32;
所述导流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PVC管1上端且与所述PVC管1管道连通的连通器2,所述连通器2包括可插接适配于所述浇筑孔内的定位部21,所述定位部21的下端向外延伸形成固定贴设于所述现浇板0的下端表面的加强部22,所述加强部22的下端表面向下延伸并向内收缩形成导流部23,所述导流部23的下端竖直向下延伸形成连接部24,所述连接部24的下端开口处向内收缩形成承接部25;
所述PVC管1的上端向外延伸形成外径与所述连接部24内径相适配的卡接部11,所述PVC管1的外径与所述承接部25的内径相适配,所述卡接部11与所述承接部25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加强部22通过栓钉紧固设置于所述现浇板0的下端表面。将加强部22与现浇板0进行刚性固定连接,能更好的提高加强部22对现浇板0开孔位置处的承重能力加强。
由于混凝土是处于半流体状态,浇筑过程中PVC管1的管体内从下至上受到的径向压力是逐步减小的,爆管以发生在管体的偏下位置处,为了减少爆管现象的发生,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固定管码32由下至上的宽度逐渐缩小。进一步的,若干所述固定管码32的间距从下至上依次增加。
为了避免与其他PVC管1回顶结构相互干涉,但是同时保证对现浇板0的强度加强,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加强部22呈圆盘状,所述加强部22的外径为所述浇筑孔的孔径的1.2~2倍。
为了提高导流能力,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卡接部11的上端表面呈逐渐向外向上倾斜的漏斗状斜面。
为了避免由于生产精度偏差导致的PVC管1装配后不接地,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管码加固装置还包括固设于地面上的PVC基座33,所述PVC基座33的上端表面向上设置有对位筒34,所述对位筒34的内径与所述PVC管1的外径相适配,所述角码31围设于所述对位筒34的外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地下室的后浇带回顶结构,包括上端与现浇板连接、下端固定于地面上的PVC管,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管码加固装置以及导流装置,所述现浇板上间隔开设有若干供混凝土流通的浇筑孔;
所述管码加固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地面上且围设于所述PVC管的底端的若干角码,所述PVC管的外周间隔套设有若干固定管码;
所述导流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PVC管上端且与所述PVC管管道连通的连通器,所述连通器包括可插接适配于所述浇筑孔内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的下端向外延伸形成固定贴设于所述现浇板的下端表面的加强部,所述加强部的下端表面向下延伸并向内收缩形成导流部,所述导流部的下端竖直向下延伸形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下端开口处向内收缩形成承接部;
所述PVC管的上端向外延伸形成外径与所述连接部内径相适配的卡接部,所述PVC管的外径与所述承接部的内径相适配,所述卡接部与所述承接部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地下室的后浇带回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通过栓钉紧固设置于所述现浇板的下端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地下室的后浇带回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管码由下至上的宽度逐渐缩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地下室的后浇带回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部呈圆盘状,所述加强部的外径为所述浇筑孔的孔径的1.2~2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地下室的后浇带回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接部的上端表面呈逐渐向外向上倾斜的漏斗状斜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地下室的后浇带回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码加固装置还包括固设于地面上的PVC基座,所述PVC基座的上端表面向上设置有对位筒,所述对位筒的内径与所述PVC管的外径相适配,所述角码围设于所述对位筒的外周。
CN202320566385.2U 2023-03-21 2023-03-21 一种地下室的后浇带回顶结构 Active CN2195086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66385.2U CN219508662U (zh) 2023-03-21 2023-03-21 一种地下室的后浇带回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66385.2U CN219508662U (zh) 2023-03-21 2023-03-21 一种地下室的后浇带回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08662U true CN219508662U (zh) 2023-08-11

Family

ID=87548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66385.2U Active CN219508662U (zh) 2023-03-21 2023-03-21 一种地下室的后浇带回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086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57388A1 (zh) 一种混凝土竖井井筒模型制作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3293802A (zh) 一种检查井的施工方法
CN111877330A (zh) 一种挖孔环形基桩u型圆钢管模板体系与施工方法
CN219508662U (zh) 一种地下室的后浇带回顶结构
CN106400784A (zh) 采用灌注桩钢筋笼制成灌注桩的施工方法
CN206308810U (zh) 连墙锁口管止水结构
CN115949098A (zh) 一种软弱地质冲孔支护桩钢筋笼抗浮板结构及方法
CN101979777A (zh) 现浇空芯方桩及其组合型地下连续墙板和施工方法
CN212316911U (zh) 一种挖孔环形基桩u型圆钢管模板体系
CN213233475U (zh) 一种用于桩间模筑混凝土模板的加固结构
CN114934517A (zh) 一种基坑异形连续腰梁及其施工方法
CN211646408U (zh) 板桩、基坑围护结构
CN105804058B (zh) 一种地下连续墙及其施工方法
CN208701748U (zh) 逆作阶段一体化竖向支承体系
CN112854283A (zh) 穿越结构底板的桩柱结构圆台式连接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CN220644208U (zh) 一种用于预制桩托盘下放的混凝土防漏结构
CN207633325U (zh) 带拉杆的后张预应力地下连续墙结构
CN113062312B (zh) 一种抗浮桩爆桩用加固方法
JPH0246127B2 (ja) Chukukonkuriitokiseikuinoseizohoho
CN220394515U (zh) 适用于持力层起伏的预应力管桩与灌注桩的组合桩系统
JPS6146609B2 (zh)
CN221072575U (zh) 一种地连墙锚固筋保护套管
CN213805377U (zh) 咬合桩桩头破除结构
CN111254935B (zh) 一种地基注入套管及施工方法
CN216765995U (zh) 装配式分体预制拼装检查井施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