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08301U - 一种具有抗滑性能的沥青铺装层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抗滑性能的沥青铺装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08301U
CN219508301U CN202321068955.1U CN202321068955U CN219508301U CN 219508301 U CN219508301 U CN 219508301U CN 202321068955 U CN202321068955 U CN 202321068955U CN 219508301 U CN219508301 U CN 2195083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asphalt
pavement
porous
concre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6895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俊锋
杨俊杰
李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ozuo Haorui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ozuo Haorui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ozuo Haorui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ozuo Haorui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6895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083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083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083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抗滑性能的沥青铺装层,包括混凝土基层,混凝土基层的顶部依次设置有环氧沥青加固层、路面结构的密级配沥青层和多孔沥青层,多孔沥青层的顶部铺设有砂石层,多孔沥青层的内部等距设置有透水管,透水管的外侧等距开设有通孔。本实用新型以解决,由于车流量较大,车轮在前进的同时,主动轮由于动力而转动,相对于地面有向后运动的趋势,地面就对主动轮产生阻碍其相对运动趋势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前,而从动轮被迫向前滚动,所以车轮与地面会产生滚动摩擦,在长时间使用后,沥青路面容易被磨损,从而产生表面较为光滑,在遇到雨雪天气时,汽车容易打滑,降低了沥青路面的实用性,不利于实际使用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抗滑性能的沥青铺装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沥青铺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抗滑性能的沥青铺装层。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公路和机场建设的迅速发展,截止2010年末已建成通车398.4万公里的公路中,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7.4万公里,以沥青路面为主的公路就达60万公里。目前有很多公路已然进入大、中修期,如果按照沥青路面的设计寿命15-20年计算,从现在起全国每年就有10%的沥青路面需要翻修,旧沥青层的废弃量将达到300万吨。旧沥青层的废弃料如果能够加以再生利用,每年可以节约材料费4.5亿元以上。而且这一数字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预计10年以后,沥青路面大、中修产生的旧沥青混合料将超过2000万吨,届时再生利用,每年可以节约材料费近30亿元。既节约资源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有着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现有的沥青路面在日常使用时,由于车流量较大,车轮在前进的同时,主动轮由于动力而转动,相对于地面有向后运动的趋势,地面就对主动轮产生阻碍其相对运动趋势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前,而从动轮被迫向前滚动,所以车轮与地面会产生滚动摩擦,在长时间使用后,沥青路面容易被磨损,从而产生表面较为光滑,在遇到雨雪天气时,汽车容易打滑,降低了沥青路面的实用性,进而不利于实际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抗滑性能的沥青铺装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具有抗滑性能的沥青铺装层,包括混凝土基层,所述混凝土基层的顶部依次设置有环氧沥青加固层、路面结构的密级配沥青层和多孔沥青层,所述多孔沥青层的顶部铺设有砂石层,所述多孔沥青层的内部等距设置有透水管,所述透水管的外侧等距开设有通孔。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环氧沥青加固层的内部设置有相互交错排列的玄武岩纤维丝。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混凝土基层和环氧沥青加固层之间设置有透油层。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多孔沥青层的顶部中间呈隆起状态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多孔沥青层采用最大公称粒径为13.2mm或16mm的沥青层,厚度为5~7cm。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混凝土基层由下混凝土层和上混凝土层构成,所述下混凝土层顶部的两端均开设有配合槽,所述上混凝土层底部的两端均设置有凸起位,所述凸起位的底部延伸至配合槽的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在对沥青路面进行铺设时,通过在混凝土基层的表面铺设环氧沥青加固层,从而加强沥青路面的强度,提高沥青路面的抗压能力,同时在沥青路面表面出现光滑时,选择在天气较热的情况下,先对碎石进行破碎,然后筛选,使其颗粒均匀,接着将筛选后的石粒铺设在多孔沥青层的表面,最后用压土机将碎石压入多孔沥青层的表面,从而增大沥青路面的摩擦,防止车辆行驶过程中发生打滑情况,同时在多孔沥青层的内部设置透水管,在下雨时,利用多孔沥青层之间的间隙,使其雨水下流,然后通过通孔进入透水管内部,从而方便对雨水进行排除,防止雨水长时间停留在沥青路面内部造成不利影响,路面结构的密级配沥青层采用最大公称粒径为26.5mm、厚度为8cm的AC-25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抗滑性能的沥青铺装层的各层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抗滑性能的沥青铺装层的主视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抗滑性能的沥青铺装层的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抗滑性能的沥青铺装层的玄武岩纤维丝交错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1、混凝土基层;101、下混凝土层;102、上混凝土层;103、配合槽;104、凸起位;2、透油层;3、环氧沥青加固层;4、玄武岩纤维丝;5、路面结构的密级配沥青层;6、多孔沥青层;7、透水管;8、通孔;9、砂石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混凝土基层1,混凝土基层1的顶部依次设置有环氧沥青加固层3、路面结构的密级配沥青层5和多孔沥青层6,多孔沥青层6的顶部铺设有砂石层9,多孔沥青层6的内部等距设置有透水管7,透水管7的外侧等距开设有通孔8。
通过上述实施例,在对沥青路面进行铺设时,通过在混凝土基层1的表面铺设环氧沥青加固层3,从而加强沥青路面的强度,提高沥青路面的抗压能力,同时在沥青路面表面出现光滑时,选择在天气较热的情况下,先对碎石进行破碎,然后筛选,使其颗粒均匀,接着将筛选后的石粒铺设在多孔沥青层6的表面,最后用压土机将碎石压入多孔沥青层6的表面,从而增大沥青路面的摩擦,防止车辆行驶过程中发生打滑情况,同时在多孔沥青层6的内部设置透水管7,在下雨时,利用多孔沥青层6之间的间隙,使其雨水下流,然后通过通孔8进入透水管7内部,从而方便对雨水进行排除,防止雨水长时间停留在沥青路面内部造成不利影响,路面结构的密级配沥青层5采用最大公称粒径为26.5mm、厚度为8cm的AC-25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层。
实施例2
如图1-图4所示,环氧沥青加固层3的内部设置有相互交错排列的玄武岩纤维丝4。通过设置玄武岩纤维丝4,在玄武岩纤维丝4布置好之后再浇筑环氧沥青,从而得到环氧沥青加固层3,进而提高强度,同时将玄武岩纤维丝4相互交错排列,进一步提高环氧沥青的强度。
其中,混凝土基层1和环氧沥青加固层3之间设置有透油层2。通过在混凝土基层1的表面铺设透油层2,从而有利于沥青额铺装,另一方面也能够起到防水作用。
其中,多孔沥青层6的顶部中间呈隆起状态结构。通过将多孔沥青层6顶部的中间设置为隆起状态,使其多孔沥青层6中间位置与两侧边沿存在高度差,从而在下雨时,利用高度差产生的斜坡,方便雨水的流动,使其更好的向两侧流出,加快雨水的流动,防止雨水长时间停留在沥青路面内部。
其中,多孔沥青层6采用最大公称粒径为13.2mm或16mm的沥青层,厚度为5~7cm。通过选用最大公称粒径为13.2mm或16mm的沥青层,从而提高多孔沥青层6之间的空隙,使其雨水可以顺利流动,进而方便流入透水管7内部。
其中,混凝土基层1由下混凝土层101和上混凝土层102构成,下混凝土层101顶部的两端均开设有配合槽103,上混凝土层102底部的两端均设置有凸起位104,凸起位104的底部延伸至配合槽103的内部。通过设置下混凝土层101和上混凝土层102,其中上混凝土层102的底部凸起形成两条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凸起位104,凸起位104的横截面为长方形,下混凝土层101的顶部凹陷形成用于容纳两个凸起位104的两个配合槽103,使其配合槽103与凸起位104紧密接触,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上混凝土层102和下混凝土层10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并提高混凝土基层1整体的强度。
工作原理:在对沥青路面进行铺设时,先行铺设混凝土基层1,其中上混凝土层102的底部凸起形成两条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凸起位104,凸起位104的横截面为长方形,下混凝土层101的顶部凹陷形成用于容纳两个凸起位104的两个配合槽103,使其配合槽103与凸起位104紧密接触,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上混凝土层102和下混凝土层10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然后依次铺设环氧沥青加固层3、路面结构的密级配沥青层5和多孔沥青层6,在浇筑环氧沥青加固层3时,先将玄武岩纤维丝4交错排列分布好,然后进行浇筑环氧沥青;接着在在多孔沥青层6的内部设置透水管7,在下雨时,利用多孔沥青层6之间的间隙,使其雨水下流,然后通过通孔8进入透水管7内部,从而方便对雨水进行排除;在沥青路面表面出现光滑时,选择在天气较热的情况下,先对碎石进行破碎,然后筛选,使其颗粒均匀,接着将筛选后的石粒铺设在多孔沥青层6的表面,最后用压土机将碎石压入多孔沥青层6的表面,从而增大沥青路面的摩擦,防止车辆行驶过程中发生打滑情况。

Claims (6)

1.一种具有抗滑性能的沥青铺装层,包括混凝土基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基层(1)的顶部依次设置有环氧沥青加固层(3)、路面结构的密级配沥青层(5)和多孔沥青层(6),所述多孔沥青层(6)的顶部铺设有砂石层(9),所述多孔沥青层(6)的内部等距设置有透水管(7),所述透水管(7)的外侧等距开设有通孔(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抗滑性能的沥青铺装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沥青加固层(3)的内部设置有相互交错排列的玄武岩纤维丝(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抗滑性能的沥青铺装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基层(1)和环氧沥青加固层(3)之间设置有透油层(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抗滑性能的沥青铺装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沥青层(6)的顶部中间呈隆起状态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抗滑性能的沥青铺装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沥青层(6)采用最大公称粒径为13.2mm或16mm的沥青层,厚度为5~7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抗滑性能的沥青铺装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基层(1)由下混凝土层(101)和上混凝土层(102)构成,所述下混凝土层(101)顶部的两端均开设有配合槽(103),所述上混凝土层(102)底部的两端均设置有凸起位(104),所述凸起位(104)的底部延伸至配合槽(103)的内部。
CN202321068955.1U 2023-05-06 2023-05-06 一种具有抗滑性能的沥青铺装层 Active CN2195083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68955.1U CN219508301U (zh) 2023-05-06 2023-05-06 一种具有抗滑性能的沥青铺装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68955.1U CN219508301U (zh) 2023-05-06 2023-05-06 一种具有抗滑性能的沥青铺装层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08301U true CN219508301U (zh) 2023-08-11

Family

ID=87548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68955.1U Active CN219508301U (zh) 2023-05-06 2023-05-06 一种具有抗滑性能的沥青铺装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083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508301U (zh) 一种具有抗滑性能的沥青铺装层
CN206157520U (zh) 一种公路路面防滑结构
CN207362621U (zh) 复合层状防滑路面结构
CN103882787A (zh) 基于酶土固化基底层的改性碾压混凝土面层的路面结构
CN212175369U (zh) 一种长寿命防滑路面结构
CN212175378U (zh) 一种透水防滑路面结构
CN210151507U (zh) 一种陶瓷彩砂路面结构
CN207646558U (zh) 一种路面建筑结构
CN215289522U (zh) 一种适用于重载交通交叉口抗车辙复合路面结构
Chavanpatil et al. The study of porous asphalt pavement with emphasis in road construction design
CN217973892U (zh) 一种树脂复合改性高粘沥青路面
CN217438590U (zh) 一种适用于重载铺装路面的全透水路肩结构
CN214694982U (zh) 一种防滑道路路面结构
CN213625050U (zh) 一种路面排水装置
CN212925660U (zh) 一种可吸水防滑的道路结构
CN217710186U (zh) 一种城市道路的透水性人行道
CN208009194U (zh) 高速公路路面的防滑结构
CN211922125U (zh) 一种市政道路局部加固结构
CN215252093U (zh) 一种耐久性超薄沥青抗滑表层路面结构
CN211772613U (zh) 一种公路工程用压路机
CN210341526U (zh) 一种具有表面防滑能力的公路路基
CN219364226U (zh) 一种市政工程抗震路面结构
CN221094725U (zh) 一种公路防滑路面
CN214459276U (zh) 一种道路快速渗水混凝土层铺设路基
CN220685667U (zh) 一种防积水的公路路面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