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98314U - 一种车载密封型连接器及其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密封型连接器及其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98314U
CN219498314U CN202320112457.6U CN202320112457U CN219498314U CN 219498314 U CN219498314 U CN 219498314U CN 202320112457 U CN202320112457 U CN 202320112457U CN 219498314 U CN219498314 U CN 2194983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inner sheath
sheath
rear cover
se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1245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chun Jetty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chun Jetty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chun Jetty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chun Jetty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1245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983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983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983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密封型连接器及其连接器组件,本实用新型将现有设置在护套的对插配合处以及连接器尾部处并独立设置的密封件直接通过注塑等方式一体设置在护套及后盖上,不再需要单独设置密封圈、O型圈、密封塞等密封零件,简化了连接器的装配工序,提高装配效率;同时,由于后盖处的第一密封件和后盖注塑为一体,不需要再通过压接环或压接片等压接件将其与端子组件进行压接固定,所以,相对于现有方案,压接环或压接片等压接件的轴向长度可以相应缩短,降低成本;而且,本实用新型在内护套用于插入对配连接器的一端外壁上一体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密封件,第二密封件的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在对插配合时不易脱出,密封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车载密封型连接器及其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密封型连接器及其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FAKRA连接器是一种传输射频信号的连接器,广泛应用于汽车行业,比如车载互联网、倒车影像、GPS定位系统等,并已成为行业通用的标准车载射频信号连接器。FAKRA连接器的核心部件是由两个同轴的内外导体组成的端子组件,内导体用于连接同轴线缆或印制电路板,外导体用于屏蔽信号产生的电磁场,内外导体形成的同轴结构能够传输射频信号。
由于汽车使用环境复杂多变,外部水气可能会侵入汽车某些部位的连接器内部,影响端子组件性能,严重时导致连接器功能失效,因此特定部位使用的FAKRA连接器需要具备防水密封功能。目前密封型FAKRA连接器护套的对插配合处多装配密封圈或O型圈等密封件,装配密封件是在自动化线外,采用半自动或手工装配,生产效率低,而且对插时密封件可能会错位或脱出凹槽,密封效果不好;并在连接器尾部安装密封塞实现线缆密封,安装时密封塞套装在线缆适当位置,利用压接片压紧固定,但是由于密封塞为柔性橡胶件,在线缆上的位置不好控制,影响后续的压接固定工序和密封效果,装配效率低;同时,由于密封件较多,装配工序复杂,产品成本也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密封型连接器及其连接器组件,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载密封型连接器,包括端子组件、套装在端子组件外侧的内护套以及安装在内护套外侧的外护套,所述内护套用于装入同轴线缆的一端延伸至外护套的外部,并在端部可拆卸的设置有后盖,所述后盖的内侧沿轴向一体设置有塞体;所述塞体至少部分插设在内护套的内部,且后盖和塞体内共同沿轴向贯穿设置有用于同轴线缆穿过的线缆通道,所述线缆通道的内壁、所述塞体在与内护套相配合的区域以及所述内护套在与外护套相配合的区域均一体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密封件。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护套用于插入对配连接器的一端外壁上一体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密封件。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均由至少一个沿周向设置在相应位置处的环状凸起结构组成。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环状凸起结构设置有多个,且多个环状凸起结构之间沿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的轴向间隔设置。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后盖包括用于承载塞体的盖体以及与盖体相连并环绕设置在塞体外侧的环体,所述环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卡接孔,相对应的,所述内护套的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卡接孔相配合的卡接凸起。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环体、盖体以及塞体三者间同轴线设置。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护套上沿周向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引导环体通过的引导块,相对应的,所述环体上沿周向开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引导块相配合的缺口。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端子组件靠近后盖的一端连接有用于压接所述同轴线缆的压接件。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端子组件的外侧套装有绝缘环,绝缘环上开设有至少一条沿周向设置的卡接槽;所述内护套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卡接槽相配合的卡接臂。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所述的连接器以及与所述连接器配合连接的对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端子组件、套装在端子组件外侧的内护套以及安装在内护套外侧的外护套,所述内护套用于装入同轴线缆的一端延伸至外护套的外部,并在端部可拆卸的设置有后盖,所述后盖的内侧沿轴向一体设置有塞体,所述塞体至少部分插设在内护套的内部,且后盖和塞体内共同沿轴向贯穿设置有用于同轴线缆穿过的线缆通道,所述线缆通道的内壁、所述塞体与内护套相配合的区域以及所述内护套在与外护套相配合的区域均一体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密封件。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护套用于插入对配连接器的一端外壁上一体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密封件。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均由至少一个沿周向设置在相应位置处的环状凸起结构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现有设置在护套的对插配合处以及连接器尾部处并独立设置的密封件直接通过注塑等方式一体设置在护套及后盖上,不再需要单独设置密封圈、O型圈、密封塞等密封零件,简化了连接器的装配工序,提高装配效率;同时,由于后盖处的第一密封件和后盖注塑为一体,不需要再通过压接环或压接片等压接件将其与端子组件进行压接固定,所以,相对于现有方案,压接环或压接片等压接件的轴向长度可以相应缩短,降低成本;而且,本实用新型在内护套用于插入对配连接器的一端外壁上一体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密封件,第二密封件的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在对插配合时不易脱出,密封效果好。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载密封型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密封型连接器中内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密封型连接器中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密封型连接器与对配连接器的配合示意图。
图中标示如下:
1、连接器;2、对配连接器;3、同轴线缆;
10、端子组件;
20、内护套;201、卡接凸起;202、卡接臂;203、引导块;
30、外护套;
40、后盖;401、塞体;402、盖体;403、环体;404、线缆通道;405、卡接孔;406、缺口;
50、第一密封件;501、环状凸起结构;
60、第二密封件;
70、压接件;
80、绝缘环;801、卡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一种车载密封型连接器,如图1所示,包括端子组件10、套装在端子组件10外侧的内护套20以及安装在内护套20外侧的外护套30,内护套20与外护套30之间为相互配合的卡扣式连接,其连接方式为本领域较为常规的现有技术,所以在此处不做详细说明;内护套20用于装入同轴线缆3的一端延伸至外护套30的外部,并在端部可拆卸的设置有后盖40,后盖40的内侧沿轴向一体设置有塞体401,塞体401至少部分插设在内护套20的内部,塞体401与内护套20的形状相匹配,塞体401装入内护套20的内部之后,两者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且后盖40和塞体401内共同沿轴向贯穿设置有用于同轴线缆3穿过的线缆通道404,线缆通道404的内壁、塞体401在与内护套20相配合的区域以及内护套20在与外护套30相配合的区域均一体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密封件50;同时,内护套20用于插入对配连接器2的一端外壁上一体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密封件60。此处,第一密封件50和第二密封件60在设置时,优先采用注塑的方式进行设置,具体可以采用双色成型将TPE材料(热塑性弹性体)注塑在相应的位置处。
同轴线缆3、后盖40、内护套20以及外护套30依次装配完成后,线缆通道404内壁上设置的第一密封件50受到挤压会紧贴住同轴线缆3,塞体401上设置的第一密封件50受到挤压会紧贴至内护套20的内壁,从而可防止外部水汽沿同轴线缆渗入连接器内部;内护套20上设置的第一密封件50受到挤压会填充在内护套20与外护套30二者的径向间隙,防止外部水汽进入;同时,内护套20用于插入对配连接器2的一端由于设置有第二密封件60,从而在与对配连接器2对接配合时,第二密封件60受到挤压会填充在对插配合间隙,防止外部水汽进入,而且,由于第二密封件60注塑在内护套20上,固定牢固,对插配合时不易脱出,密封效果好。本实用新型将现有设置在护套的对插配合处以及连接器尾部处并独立设置的密封件直接通过注塑或其他方式一体设置在护套及后盖上,不再需要单独设置密封圈、O型圈、密封塞等密封零件,简化了连接器的装配工序,提高装配效率。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端子组件10靠近后盖40的一端连接有用于压接同轴线缆3的压接件70,压接件70一般选用为具有优良导电性能的金属件,压接后一般呈筒状,压接件70的其中一端用于压接同轴线缆3,另一端用于连接端子组件10。由于后盖40处的密封件和后盖注塑为一体,不需要再通过压接环或压接片等压接件70将其与端子组件10进行压接固定,所以,相对于现有方案,压接环或压接片等压接件70的轴向长度可以相应缩短,降低成本。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一密封件50和第二密封件60均由至少一个沿周向设置在相应位置处的环状凸起结构501组成。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密封效果,环状凸起结构501设置有多个,且多个环状凸起结构501之间沿第一密封件50/第二密封件60的轴向间隔设置,整体呈环形沟槽状。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后盖40包括用于承载塞体401的盖体402以及与盖体402相连并环绕设置在塞体401外侧的环体403,环体403、盖体402以及塞体401三者间同轴线设置,环体403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卡接孔405,相对应的,内护套20的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卡接孔405相配合的卡接凸起201,后盖40在装配时,其塞体401伸入内护套20的内部并通过第一密封件50与内护套20的内壁抵接,其环体403搭接在内护套20的外壁上,并与内护套20之间通过卡接凸起201和卡接孔405实现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2和图3所示,内护套20上沿周向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引导环体403通过的引导块203,相对应的,环体403上沿周向开设有至少一个与引导块203相配合的缺口406,缺口406的设置,一方面便于后盖40的安装,减小环体403与内护套20之间的干涉力,另一方面,可以引导环体403及后盖40的装入,后盖40通过缺口406和引导块203的引导后,环体403上的卡接孔405可顺利卡入内护套20上的卡接凸起201,实现后盖40与内护套20之间的装配。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端子组件10的外侧套装有绝缘环80,绝缘环80上开设有至少一条沿周向设置的卡接槽801,相对应的,内护套2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卡接槽801相配合的卡接臂202,卡接臂202为悬臂状结构,在端子组件10装入内护套20的过程中,绝缘环80将卡接臂202慢慢顶起,并引导卡接臂202卡入其上开设的卡接槽801内部或卡接槽801的一侧,实现端子组件10的装配。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连接器组件,如图1-图4所示,包括上述的连接器1以及与连接器配合连接的对配连接器2;该连接器1包括端子组件10、套装在端子组件10外侧的内护套20以及安装在内护套20外侧的外护套30,内护套20用于装入同轴线缆3的一端延伸至外护套30的外部,并在端部可拆卸的设置有后盖40,后盖40的内侧沿轴向一体设置有塞体401;塞体401至少部分插设在内护套20的内部,且后盖40和塞体401内共同沿轴向贯穿设置有用于同轴线缆3穿过的线缆通道404,线缆通道404的内壁、塞体401在与内护套20相配合的区域以及内护套20在与外护套30相配合的区域均一体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密封件50。内护套20用于插入对配连接器2的一端外壁上一体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密封件60。第一密封件50和第二密封件60均由至少一个沿周向设置在相应位置处的环状凸起结构501组成。连接器1在与对配连接器2对接配合时,第二密封件60受到挤压会填充对插配合间隙,防止外部水汽进入,而且,由于第二密封件60注塑在内护套20上,固定牢固,对插配合时不会脱出,密封效果好。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2)

1.一种车载密封型连接器,包括端子组件、套装在端子组件外侧的内护套以及安装在内护套外侧的外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护套用于装入同轴线缆的一端延伸至外护套的外部,并在端部可拆卸的设置有后盖,所述后盖的内侧沿轴向一体设置有塞体;所述塞体至少部分插设在内护套的内部,且后盖和塞体内共同沿轴向贯穿设置有用于同轴线缆穿过的线缆通道,所述线缆通道的内壁、所述塞体在与内护套相配合的区域以及所述内护套在与外护套相配合的区域均一体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密封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密封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护套用于插入对配连接器的一端外壁上一体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密封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密封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均由至少一个沿周向设置在相应位置处的环状凸起结构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载密封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凸起结构设置有多个,且多个环状凸起结构之间沿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的轴向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密封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包括用于承载塞体的盖体以及与盖体相连并环绕设置在塞体外侧的环体,所述环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卡接孔,相对应的,所述内护套的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卡接孔相配合的卡接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载密封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体、盖体以及塞体三者间同轴线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载密封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护套上沿周向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引导环体通过的引导块,相对应的,所述环体上沿周向开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引导块相配合的缺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密封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组件靠近后盖的一端连接有用于压接所述同轴线缆的压接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密封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组件的外侧套装有绝缘环,绝缘环上开设有至少一条沿周向设置的卡接槽;所述内护套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卡接槽相配合的卡接臂。
10.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以及与所述连接器配合连接的对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端子组件、套装在端子组件外侧的内护套以及安装在内护套外侧的外护套,所述内护套用于装入同轴线缆的一端延伸至外护套的外部,并在端部可拆卸的设置有后盖,所述后盖的内侧沿轴向一体设置有塞体,所述塞体至少部分插设在内护套的内部,且后盖和塞体内共同沿轴向贯穿设置有用于同轴线缆穿过的线缆通道,所述线缆通道的内壁、所述塞体与内护套相配合的区域以及所述内护套在与外护套相配合的区域均一体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密封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护套用于插入对配连接器的一端外壁上一体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密封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均由至少一个沿周向设置在相应位置处的环状凸起结构组成。
CN202320112457.6U 2023-01-19 2023-01-19 一种车载密封型连接器及其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2194983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12457.6U CN219498314U (zh) 2023-01-19 2023-01-19 一种车载密封型连接器及其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12457.6U CN219498314U (zh) 2023-01-19 2023-01-19 一种车载密封型连接器及其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98314U true CN219498314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5114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12457.6U Active CN219498314U (zh) 2023-01-19 2023-01-19 一种车载密封型连接器及其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983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28607B2 (en) Sealed connector system
US10707597B2 (en) Electrical contact device, electrical connecting unit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an electrical cable
US8430696B2 (en)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fitting properties
CN112018556B (zh) 用于组合式的电气连接和数据连接的插座
US20020006743A1 (en) Shield connector
CN107196112B (zh) 汽车高速连接器
JP2006318788A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CN113809571A (zh) 连接器
JP2006004755A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US6790090B2 (en) Waterproof connector which can be improved in assembling workability
US20090042441A9 (en) Coaxial plug connector for a coaxial cable
JP4590467B2 (ja) コネクタ
CN219498314U (zh) 一种车载密封型连接器及其连接器组件
CN110277653B (zh) 具有安装且包覆成型在电缆上的电连接器的电连接组件及相关制造方法
CN110504597B (zh) 屏蔽连接器
CN111435777B (zh) 电连接器
US5637830A (en) Contact movement prevention structure
US9917388B2 (en) Multicore cable
CN112003041B (zh) 一种电缆连接器组件
CN218569341U (zh) 一种射频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CN220492246U (zh) 一种分体式端子组件及连接器
CN219017988U (zh) 一种密封型连接器及一种连接器组件
CN220306598U (zh) 一种扁平线缆连接器
CN219554105U (zh) 一种母端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219040950U (zh) 一种屏蔽导体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