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98096U - 转接结构、电池包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转接结构、电池包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98096U
CN219498096U CN202320447358.3U CN202320447358U CN219498096U CN 219498096 U CN219498096 U CN 219498096U CN 202320447358 U CN202320447358 U CN 202320447358U CN 219498096 U CN219498096 U CN 2194980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ing
distribution box
cantilever
piece
cell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4735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正远
陈苗青
刘雪龙
蒋胜田
王小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4735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980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980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980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转接结构、电池包和车辆,转接结构应用于电池包,包括:第一转接件,包括电连接于电芯组件的第一输出极与配电箱之间的第一弯折结构,第二转接件,与第一转接件间隔设置,第二转接件包括电连接于电芯组件的第二输出极与配电箱之间的第二弯折结构,以及绝缘支架,第一弯折结构和第二弯折结构能够穿过绝缘支架,以使得第一转接件与第二转接件之间相互绝缘。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所提供的转接结构、电池包和车辆能够解决电芯输出极与配电箱之间连接不便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转接结构、电池包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动力电池包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转接结构、电池包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动力电池包包括壳体及设置于壳体内的电池模组,电池模组由多个电芯依次串联堆叠而成,电芯的输出极需与配电箱电连接。
然而,电芯的输出极在Z向上位置通常低于配电箱,电芯的输出极通常还通过保护盖保护,以避免异物落在输出极上而导致短路。此外,因此,连接配电箱与电芯输出极的线束布线困难,导致电芯输出极与配电箱之间连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接结构、电池包和车辆,以解决电芯输出极与配电箱之间连接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转接结构,应用于电池包,包括:第一转接件,包括电连接于电芯组件的第一输出极与配电箱之间的第一弯折结构,第二转接件,与所述第一转接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转接件包括电连接于所述电芯组件的第二输出极与所述配电箱之间的第二弯折结构,以及绝缘支架,所述第一弯折结构和所述第二弯折结构能够穿过所述绝缘支架,以使得所述第一转接件与所述第二转接件之间相互绝缘。
可选地,所述绝缘支架包括立柱、由所述立柱的外周面向外延伸的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以及连接在所述立柱顶端的横梁,所述第一悬臂和所述第二悬臂朝向相反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悬臂穿入所述第一弯折结构中,以使得所述第一弯折结构从所述第一悬臂与所述横梁之间经过,所述第二悬臂穿入所述第二弯折结构中,以使得所述第二弯折结构从所述第二悬臂与所述横梁之间经过。
可选地,所述第一转接件包括:第一电芯转接片,沿竖直方向延伸,并设置在所述绝缘支架的朝向所述电芯组件一侧,以与所述第一输出极电连接,第一配电箱转接片,与所述第一电芯转接片平行延伸并间隔排布,并设置在所述绝缘支架的朝向所述配电箱的一侧,以与所述配电箱电连接,以及第一连接片,连接在所述第一电芯转接片和所述第一配电箱转接片之间,其中,所述第一电芯转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以及所述第一配电箱转接片围绕成所述第一弯折结构。
可选地,所述转接结构还包括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芯转接片的朝向所述电芯组件的侧面与所述第一输出极之间的第一电极连接片。
可选地,所述第二转接件包括:第二电芯转接片,沿竖直方向延伸,并设置在所述绝缘支架的朝向所述电芯组件一侧,以与所述第二输出极电连接,第二配电箱转接片,与所述第二电芯连接片平行延伸并间隔排布,并设置在所述绝缘支架的朝向所述配电箱的一侧,以与所述配电箱电连接,以及第二连接片,连接在所述第二电芯连接片和所述第二配电箱转接片之间,其中,所述第二电芯转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以及所述第二配电箱转接片围绕成所述第二弯折结构。
可选地,所述转接结构还包括电连接于所述第二电芯转接片的朝向所述电芯组件的侧面与所述第二输出极之间的第二电极连接片。
可选地,所述绝缘支架嵌设于所述电芯组件端部的保护盖上对应于中梁端部处的避让开口中,所述立柱的朝向所述电芯组件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朝向所述中梁凸出的卡扣,所述卡扣用于与所述中梁卡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立柱的朝向所述电芯组件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朝向所述中梁凸出的插接凸台,所述插接凸台用于插入所述中梁中,所述插接凸台的末端形成有引导斜面,以使得所述插接凸台能够与所述中梁过盈配合。
可选地,所述立柱的朝向所述配电箱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朝向所述配电箱凸出的绝缘凸台,以将所述第一转接件和所述第二转接件间隔开。
可选地,所述绝缘凸台上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一转接件凸出并插入所述第一转接件的第一限位凸块,以及朝向所述第二转接件凸出并插入所述第二转接件的第二限位凸块。
可选地,所述绝缘凸台与所述立柱的底端之间形成有可供采样线束通过的第一走线槽。
可选地,所述立柱的底端设置有呈八字形排布的两个支脚,两个所述支脚用于支撑在塑料支架上,两个所述支脚与所述塑料支架之间形成有可供动力线束通过的走线过孔。
可选地,所述横梁的上表面形成有可供低压线束穿过的第二走线槽。
可选地,沿竖直方向所述第一转接件上用于与所述第一输出极连接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二转接件上用于与所述第二输出极连接的位置,所述第一悬臂的上表面高于所述第二悬臂的上表面,所述横梁的下表面上对应于所述第一悬臂上方的位置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一悬臂凸起的第三限位凸块,以使得所述第一转接件夹紧于所述第三限位凸块与所述第一悬臂之间,所述第二走线槽设置在所述横梁上对应于所述第二悬臂上方的位置,以使得所述第二转接件夹紧于所述第二走线槽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悬臂之间。
可选地,所述横梁的朝向所述配电箱的一侧形成有朝向所述配电箱延伸的凸沿,所述凸沿用于搭接在所述配电箱的上表面。
可选地,所述横梁的朝向所述电芯组件的一侧形成有用于避让所述电芯组件的注液孔的避让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电芯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电芯组件一端的配电箱,所述电池包还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转接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电池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转接结构包括第一转接件、第二转接件和绝缘支架,第一转接件的第一弯折结构和第二转接件的第二弯折结构通过绝缘支架而保持相互绝缘,此外,第一弯折结构和第二弯折结构既能够将在竖直方向上位于低处的第一输出极和第二输出极与位于高处的配电箱电连接,又能够减少第一转接件和第二转接件在电池包中所占用的空间,以提高电池包内的空间利用率。因此,本公开所提供的转接结构能够简化电芯组件的输出极与配电箱之间进行电连接的有关结构,而使得电芯组件的输出极与配电箱之间易于进行电连接。本公开提供的电池包具有与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转接结构相同的技术效果,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在此不做赘述。本公开提供的车辆具有与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电池包相同的技术效果,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在此不做赘述。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中电池包的爆炸图;
图2是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中转接结构与保护盖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中转接结构朝向电芯组件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中转接结构朝向配电箱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中采样线束从第一走线槽中穿过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中绝缘支架的支脚与塑料支架的配合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中低压线束从第二走线槽中穿过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中绝缘支架的避让槽与注液孔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转接件,11-第一电芯转接片,12-第一配电箱转接片,13-第一连接片,
2-第二转接件,21-第二电芯转接片,22-第二配电箱转接片,23-第二连接片,
3-绝缘支架,30-立柱,301-绝缘凸台,302-卡扣,303-插接凸台,304-第一限位凸块,305-第二限位凸块,306-第一走线槽,307-引导斜面,31-第一悬臂,32-第二悬臂,33-横梁,331-第二走线槽,332-第三限位凸块,333-凸沿,334-避让槽,34-支脚,35-走线过孔,
4-第一电极连接片,
5-第二电极连接片,
6-电芯组件,61-注液孔,
7-配电箱,
8-保护盖,81-避让开口,82-塑料支架,
9-中梁,
101-采样线束,102-低压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转接结构装配于电池包中时在正常使用状态的上、下,“内、外”是指相对于相应零部件自身轮廓的内、外。此外,本公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
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转接结构,用于电池包,具体地,用于将电池包中电芯组件6的输出极与配电箱7电连接,电芯组件6通常具有总正输出极和总负输出极,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将总正输出极和总负输出极中的一者命名为第一输出极,另一者命名为第二输出极。参考图1至图4所示,该转接结构可以包括第一转接件1、第二转接件2以及绝缘支架3,其中,第一转接件1可以包括电连接于电芯组件6的第一输出极(未示出)与配电箱7之间的第一弯折结构,通过该第一弯折结构,便于将在竖直方向上具有高度差的第一输出极和配电箱7进行电连接,第二转接件2可以与第一转接件1间隔设置,以与第一转接件1保持绝缘,第二转接件2可以包括电连接于电芯组件6的第二输出极(未示出)与配电箱7之间的第二弯折结构,通过该第二弯折结构,便于将在竖直方向上具有高度差的第二输出极和配电箱7进行电连接,第一弯折结构和第二弯折结构能够穿过绝缘支架3,以使得第一转接件1和第二转接件2之间相互绝缘。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转接结构包括第一转接件1、第二转接件2和绝缘支架3,第一转接件1的第一弯折结构和第二转接件2的第二弯折结构通过绝缘支架3而保持相互绝缘,此外,第一弯折结构和第二弯折结构既能够将在竖直方向上位于低处的第一输出极和第二输出极与位于高处的配电箱电连接,又能够减少第一转接件1和第二转接件2在电池包中所占用的空间,以提高电池包内的空间利用率。因此,本公开所提供的转接结构能够简化电芯组件6的输出极与配电箱7之间进行电连接的有关结构,而使得电芯组件6的输出极与配电箱7之间易于进行电连接。
为了使第一转接件1和第二转接件2之间通过绝缘支架3保持相互绝缘,参考图3和图4所示,绝缘支架3可以包括立柱30、由立柱30的外周面向外延伸的第一悬臂31和第二悬臂32、以及连接在立柱30顶端的横梁33,第一悬臂31可以穿入第一弯折结构中,以使得第一弯折结构从第一悬臂31与横梁33之间经过,即第一弯折结构穿过绝缘支架3的部分能够被第一悬臂31和横梁33所包覆,第二悬臂32可以穿入第二弯折结构中,以使得第二弯折结构从第二悬臂32与横梁33之间经过,即第二弯折结构穿过绝缘支架3的部分能够被第二悬臂32和横梁33所包覆,第一悬臂31和第二悬臂32可以朝向相反的方向延伸,以使得第一弯折结构和第二弯折结构能够被立柱30所间隔开,从而使得第一转接件1与第二转接件2保持绝缘。
为了形成第一弯折结构,参考图3和图4所示,第一转接件1可以包括第一电芯转接片11、第一配电箱转接片12以及第一连接片13,其中,第一电芯转接片11可以沿竖直方向延伸,并可以设置在绝缘支架3的朝向电芯组件6一侧,以能够与第一输出极电连接,第一配电箱转接片12可以与第一电芯转接片11平行延伸并间隔排布,并可以设置在绝缘支架3的朝向配电箱7的一侧,以能够与配电箱7电连接,第一连接片13可以连接在第一电芯转接片11和第一配电箱转接片12之间,第一连接片13可以沿水平方向延伸,以使得第一电芯转接片11、第一连接片13以及第一配电箱转接片12围绕成第一弯折结构,第一连接片13可以穿过第一悬臂31与横梁33之间,而被第一悬臂31和横梁33所包覆,第一电芯转接片11可以贴合于第一悬臂31的朝向电芯组件6一侧的表面,第一配电箱转接片12可以贴合于第一悬臂31的朝向配电箱7一侧的表面,以使得转接结构的体积更小巧,结构更紧凑。
参考图3和图4所示,转接结构还可以包括电连接于第一电芯转接片11的朝向电芯组件6的侧面与第一输出极之间的第一电极连接片4,第一电极连接片4可以采用铝材质制成,第一转接件1可以采用铜材质制成,第一电极连接片4与第一电芯转接片11之间可以通过焊接而固定连接。
为了形成第二弯折结构,参考图3和图4所示,第二转接件2可以包括第二电芯转接片21、第二配电箱转接片22以及第二连接片23,其中,第二电芯转接片21可以沿竖直方向延伸,并可以设置在绝缘支架3的朝向电芯组件6一侧,以能够与第二输出极电连接,第二配电箱转接片22可以与第二电芯连接片22平行延伸并间隔排布,并可以设置在绝缘支架3的朝向配电箱7的一侧,以能够与配电箱7电连接,第二连接片23可以连接在第二电芯连接片21和第二配电箱转接片22之间,第二连接片23可以沿水平方向延伸,以使得第二电芯转接片21、第二连接片23以及第二配电箱转接片22围绕成第二弯折结构,第二连接片23可以穿过第二悬臂32与横梁33之间,而被第二悬臂32和横梁33所包覆,第二电芯转接片21可以贴合于第二悬臂32的朝向电芯组件6一侧的表面,第二配电箱转接片22可以贴合于第二悬臂32的朝向配电箱7一侧的表面,以使得转接结构的体积更小巧,结构更紧凑。
参考图3和图4所示,转接结构还可以包括电连接于第二电芯转接片21的朝向电芯组件6的侧面与第二输出极之间的第二电极连接片5,第二电极连接片5可以采用铝材质制成,第二转接件2可以采用铜材质制成,第二电极连接片5与第二电芯转接片21之间可以通过焊接而固定连接。
参考图1和图2所示,电芯组件6的端部通常设置有用于保护电芯组件6的电极的保护盖8,保护盖8位于电芯组件6与配电箱7之间,绝缘支架3可以嵌设于保护盖8上对应于中梁9端部处的避让开口81中,为了避免绝缘支架3移位,参考图3所示,立柱30的朝向电芯组件6的一侧表面可以设置有朝向中梁9凸出的卡扣302,卡扣302可以用于与中梁9卡接固定,以便于绝缘支架3的拆装。
为了便于绝缘支架3与中梁9之间的定位,参考图3所示,立柱30的朝向电芯组件6的一侧表面可以设置有朝向中梁9凸出的插接凸台303,插接凸台303用于插入中梁9中,具体地,中梁9的端面可以设置也有可供插接凸台303插入的插孔,为了提高绝缘支架3与中梁9之间的连接可靠性,插接凸台303的末端可以形成有引导斜面307,以使得插接凸台303能够与中梁9的插孔过盈配合。
此外,卡扣302和插接凸台303也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电芯转接片11和第二电芯转接片21之间的绝缘可靠性。
相应地,参考图4所示,立柱30的朝向配电箱7的一侧表面可以设置有朝向配电箱7凸出的绝缘凸台301,以将第一转接件1和第二转接件2间隔开,从而进一步提高第一配电箱转接片12和第二配电箱转接片22之间的绝缘可靠性。
参考图4所示,绝缘凸台301上可以形成有朝向第一转接件1凸出并插入第一转接件1的第一限位凸块304,以及朝向第二转接件2凸出并插入第二转接件2的第二限位凸块305,以便于第一转接件1和第二转接件2在与配电箱7连接时使第一转接件1和第二转接件2不易移位,提高第一转接件1和第二转接件2与配电箱7之间的装配精度和连接可靠性。
参考图5所示,绝缘凸台301与立柱30的底端之间可以形成有可供采样线束101通过的第一走线槽306,具体地,绝缘凸台301可以与下述的两个支脚34之间形成第一走线槽306,以简化采样线束的走线,减少采样线束的长度,提高电池包内部的空间利用率。
保护盖8的避让开口81中通常还设置有塑料支架82,为了便于绝缘支架3与塑料支架82之间的装配,参考图6所示,立柱30的底端可以设置有呈八字形排布的两个支脚34,两个支脚34用于支撑在塑料支架82上,以满足绝缘支架3与塑料支架82装配后的强度,两个支脚34与塑料支架82之间还可以形成有可供前驱动力引出线束(未示出)通过的走线过孔35,以简化走线,提高电池包内部的空间利用率。
此外,参考图3和图7所示,横梁33的上表面也可以形成有可供低压线束102穿过的第二走线槽331,使得低压线束102能够经最短的路径通过绝缘支架3而到达中梁9的走线通道中。
通常情况下,第一输出极和第二输出极在中梁9的两侧,且第一输出极和第二输出极在竖直方向上具有高度差,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将位置较高的输出极作为第一输出极,将位置较低的输出极作为第二输出极,相应地,沿竖直方向第一转接件1上用于与第一输出极连接的位置高于第二转接件2上用于与第二输出极连接的位置,因此,第一悬臂31的上表面可以高于第二悬臂32的上表面,也就是说,第一悬臂31的上表面与横梁33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悬臂32与横梁33之间的距离。
参考图3和图4,为了使绝缘支架3的结构更为紧凑,第二走线槽331可以设置在横梁33上对应于第二悬臂32上方的位置,以使得第二转接件2夹紧于第二走线槽331的底部与第二悬臂32之间,也就是说,既可以利用第二悬臂32与横梁33之间空间来布置第二走线槽331,又可以通过第二走线槽331的底部对第二转接件2起到限位的作用。相应地,为了对第一转接件1进行限位,横梁33的下表面上对应于第一悬臂31上方的位置可以形成有朝向第一悬臂31凸起的第三限位凸块332,以使得第一转接件1夹紧于第三限位凸块332与第一悬臂31之间。第三限位凸块332和第二走线槽331能够与第一限位凸块304和第二限位凸块305配合,进一步提高第一转接件1和第二转接件2与配电箱7之间的装配精度和连接可靠性。
此外,参考图3和图7所示,横梁33的朝向配电箱7的一侧可以形成有朝向配电箱7延伸的凸沿333,凸沿333用于搭接在配电箱7的上表面,以进一步提高绝缘支架3与配电箱7之间的定位精度和连接稳定性。
此外,参考图3和图8所示,横梁33的朝向电芯组件6的一侧可以形成有用于避让电芯组件6的注液孔61的避让槽334,该避让槽334不仅能够为注液孔61让出注液空间,还能够起到保护注液孔61的作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电池包,参考图1和图2所示,该电池包可以包括电芯组件6、与电芯组件6平行延伸的中梁9、设置在电芯组件6一端的配电箱7以及设置在电芯组件6和配电箱7之间的保护盖8,保护盖8上对应于中梁9的端部的位置设置有避让开口81,电池包还可以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转接结构,绝缘支架3嵌设于避让开口81中。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电池包具有与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转接结构相同的技术效果,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在此不做赘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电池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车辆具有与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电池包相同的技术效果,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8)

1.一种转接结构,应用于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转接件,包括电连接于电芯组件的第一输出极与配电箱之间的第一弯折结构,
第二转接件,与所述第一转接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转接件包括电连接于所述电芯组件的第二输出极与所述配电箱之间的第二弯折结构,以及
绝缘支架,所述第一弯折结构和所述第二弯折结构能够穿过所述绝缘支架,以使得所述第一转接件与所述第二转接件之间相互绝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支架包括立柱、由所述立柱的外周面向外延伸的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以及连接在所述立柱顶端的横梁,所述第一悬臂和所述第二悬臂朝向相反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悬臂穿入所述第一弯折结构中,以使得所述第一弯折结构从所述第一悬臂与所述横梁之间经过,所述第二悬臂穿入所述第二弯折结构中,以使得所述第二弯折结构从所述第二悬臂与所述横梁之间经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件包括:
第一电芯转接片,沿竖直方向延伸,并设置在所述绝缘支架的朝向所述电芯组件一侧,以与所述第一输出极电连接,
第一配电箱转接片,与所述第一电芯转接片平行延伸并间隔排布,并设置在所述绝缘支架的朝向所述配电箱的一侧,以与所述配电箱电连接,以及
第一连接片,连接在所述第一电芯转接片和所述第一配电箱转接片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电芯转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以及所述第一配电箱转接片围绕成所述第一弯折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结构还包括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芯转接片的朝向所述电芯组件的侧面与所述第一输出极之间的第一电极连接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接件包括:
第二电芯转接片,沿竖直方向延伸,并设置在所述绝缘支架的朝向所述电芯组件一侧,以与所述第二输出极电连接,
第二配电箱转接片,与所述第二电芯连接片平行延伸并间隔排布,并设置在所述绝缘支架的朝向所述配电箱的一侧,以与所述配电箱电连接,以及
第二连接片,连接在所述第二电芯连接片和所述第二配电箱转接片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电芯转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以及所述第二配电箱转接片围绕成所述第二弯折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结构还包括电连接于所述第二电芯转接片的朝向所述电芯组件的侧面与所述第二输出极之间的第二电极连接片。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支架嵌设于所述电芯组件端部的保护盖上对应于中梁端部处的避让开口中,所述立柱的朝向所述电芯组件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朝向所述中梁凸出的卡扣,所述卡扣用于与所述中梁卡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朝向所述电芯组件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朝向所述中梁凸出的插接凸台,所述插接凸台用于插入所述中梁中,所述插接凸台的末端形成有引导斜面,以使得所述插接凸台能够与所述中梁过盈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朝向所述配电箱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朝向所述配电箱凸出的绝缘凸台,以将所述第一转接件和所述第二转接件间隔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凸台上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一转接件凸出并插入所述第一转接件的第一限位凸块,以及朝向所述第二转接件凸出并插入所述第二转接件的第二限位凸块。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凸台与所述立柱的底端之间形成有可供采样线束通过的第一走线槽。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底端设置有呈八字形排布的两个支脚,两个所述支脚用于支撑在塑料支架上,两个所述支脚与所述塑料支架之间形成有可供动力线束通过的走线过孔。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上表面形成有可供低压线束穿过的第二走线槽。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沿竖直方向所述第一转接件上用于与所述第一输出极连接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二转接件上用于与所述第二输出极连接的位置,所述第一悬臂的上表面高于所述第二悬臂的上表面,
所述横梁的下表面上对应于所述第一悬臂上方的位置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一悬臂凸起的第三限位凸块,以使得所述第一转接件夹紧于所述第三限位凸块与所述第一悬臂之间,
所述第二走线槽设置在所述横梁上对应于所述第二悬臂上方的位置,以使得所述第二转接件夹紧于所述第二走线槽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悬臂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朝向所述配电箱的一侧形成有朝向所述配电箱延伸的凸沿,所述凸沿用于搭接在所述配电箱的上表面。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朝向所述电芯组件的一侧形成有用于避让所述电芯组件的注液孔的避让槽。
17.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电芯组件一端的配电箱,所述电池包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转接结构。
1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池包。
CN202320447358.3U 2023-02-28 2023-02-28 转接结构、电池包和车辆 Active CN2194980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47358.3U CN219498096U (zh) 2023-02-28 2023-02-28 转接结构、电池包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47358.3U CN219498096U (zh) 2023-02-28 2023-02-28 转接结构、电池包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98096U true CN219498096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511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47358.3U Active CN219498096U (zh) 2023-02-28 2023-02-28 转接结构、电池包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980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93997B2 (ja) バスバーモジュール
US8859122B2 (en) Interconnect device for battery assembly
CN103325980A (zh) 电池模块
CN104466072A (zh) 电池模块
KR20110044130A (ko) 버스 바 홀더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배터리 팩
CN102903867A (zh) 可再充电电池
CN216698913U (zh) 用于水平方向对接的车端电连接器和电动汽车
JP2014107161A (ja) バスバモジュール構造体
CN102082252A (zh) 电池组件
KR101611435B1 (ko) 태양전지 패널용 정션박스
US9685905B2 (en) Terminal box and solar cell module
CN219498096U (zh) 转接结构、电池包和车辆
CN110176563A (zh) 车用蓄电池及其电芯支撑组件
US20230246305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electrical device
CN111900319A (zh) 一种电池包、电动汽车及储能装置
KR20210063942A (ko) 전지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CN214068838U (zh) 电池模组
CN211238347U (zh) 一种电芯支架、电池盒及平衡车
KR20220048297A (ko) 배터리 팩
JP7157039B2 (ja) バスバーモジュール
CN217334297U (zh) 一种电池包以及车辆
CN220382258U (zh) 连接器及电池包
CN219779141U (zh) 电池组
CN110190202A (zh) 车用蓄电池和车辆
CN219626818U (zh) 压板装置、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