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92991U - 变速箱的外壳、变速箱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变速箱的外壳、变速箱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92991U
CN219492991U CN202320439849.3U CN202320439849U CN219492991U CN 219492991 U CN219492991 U CN 219492991U CN 202320439849 U CN202320439849 U CN 202320439849U CN 219492991 U CN219492991 U CN 2194929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shaft hole
gearbox
deflector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3984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兵
李超
杨世杰
邓泾炜
贺艳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3984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929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929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929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速箱的外壳、变速箱和车辆,变速箱的外壳包括:壳主体,壳主体具有第一轴孔、第二轴孔和第三轴孔;挡油组件,挡油组件设于壳主体的内表面,且挡油组件和壳主体共同限定出第一进油通道和多个出油通道,第一进油通道与各个出油通道均连通。由此,通过设置挡油组件,以对油液导向并限制油液的流向,防止油液在变速箱的外壳内蔓延,提高油液的流动效率,并且多个出油通道分别与不同的轴孔相连通,以使得油液可以分别流向不同的轴孔,提高油液润滑的准确性,并且多个出油通道可以进一步提高油液的流动效率,挡油组件可以将轴孔遮挡,防止油液飞溅而导致轴孔处油液过多,防止齿轮和轴承打滑,保证齿轮和轴承的传动效率。

Description

变速箱的外壳、变速箱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箱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变速箱的外壳、变速箱和车辆。
背景技术
变速箱是车辆传动系统的重要组成之一,其中,变速箱的润滑效果关系着变速箱的工作效果以及使用寿命。
相关技术中,变速箱的进油油路单一,导致油液无法及时满足各零部件的润滑需求,从而导致变速箱的润滑时效性差,并且当变速箱高速运行时,油液易飞溅至所有齿轮上,导致齿轮和轴承因油液过多而发生打滑,影响齿轮的传动效率及传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变速箱的外壳,所述变速箱的外壳可以提高润滑效率,并且可以防止油液飞溅,提高齿轮的传动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变速箱的外壳,包括:壳主体,所述壳主体具有第一轴孔、第二轴孔和第三轴孔;挡油组件,所述挡油组件设于所述壳主体的内表面,且所述挡油组件和所述壳主体共同限定出第一进油通道和各个出油通道,所述第一进油通道与多个所述出油通道均连通,至少一个所述出油通道用于引导油液朝向所述第二轴孔流动,至少一个所述出油通道用于引导油液朝向所述第三轴孔流动,油液在用于引导油液朝向所述第二轴孔流动的所述出油通道内流动时所述挡油组件适于遮挡油液流动至所述第一轴孔,油液在用于引导油液朝向所述第三轴孔流动时所述挡油组件适于遮挡油液流动至所述第二轴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变速箱的外壳,通过设置挡油组件,并且挡油组件与壳主体共同限定出多个出油通道,以对油液导向并限制油液的流向,防止油液在变速箱的外壳内蔓延,提高油液的流动效率,并且多个出油通道分别与不同的轴孔相连通,以使得油液可以分别流向不同的轴孔,提高油液润滑的准确性,并且多个出油通道可以进一步提高油液的流动效率,挡油组件还可以将轴孔遮挡,防止油液飞溅而导致轴孔处油液过多,防止齿轮和轴承打滑,保证齿轮和轴承的传动效率和传动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挡油组件包括:第一挡油筋、第二挡油筋和第三挡油筋,所述第一挡油筋和所述第二挡油筋位于所述第一轴孔的同侧,所述第一挡油筋和所述第二挡油筋相对且间隔开以形成连通的第一油道段和第二油道段,所述第一油道段构造为所述第一进油通道,所述第三挡油筋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油道段内以将所述第二油道段分隔为多个所述出油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挡油筋和/或所述第二挡油筋构造为弧形,以在从所述第一油道段至所述第二油道段方向上,使所述第一油道段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且使所述第二油道段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挡油筋的部分结构位于所述第二油道段内,油液在用于引导油液朝向所述第三轴孔流动的所述出油通道内流动时,所述第三挡油筋遮挡油液流动至所述第二轴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挡油筋具有过油孔,所述过油孔与用于引导油液朝向所述第三轴孔流动的所述出油通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挡油筋具有相连的第一挡油段和第二挡油段,所述第一挡油段和所述第二挡油段间形成夹角,所述第一挡油段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油道段内以将所述第二油道段分隔为多个所述出油通道,所述第二挡油段具有所述过油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挡油段和/或所述第二挡油段构造为弧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挡油筋位于所述第二挡油筋和所述第一轴孔之间,所述第二挡油筋和所述壳主体共同限定出位于所述第二挡油筋远离所述第一挡油筋一侧的第二进油通道,所述第二进油通道与至少一个所述出油通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主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连接并形成容置腔,所述第一轴孔、所述第二轴孔和所述第三轴孔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在与所述第一轴孔、所述第二轴孔、所述第三轴孔的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有第四轴孔、第五轴孔、第六轴孔;所述第一轴孔和所述第四轴孔形成有用于安装第一齿轮轴的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轴孔和所述第五轴孔形成有用于安装第二齿轮轴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三轴孔和所述第六轴孔形成有用于安装第三齿轮轴的第三安装部,其中,各齿轮轴之间适于通过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轴孔与所述第四轴孔之一为通孔,所述第三轴孔与所述第六轴孔之一为通孔,所述第一轴孔、第二轴孔、第三轴孔、第四轴孔、第五轴孔、第六轴孔中的其余为盲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挡油组件与所述壳主体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变速箱。
根据本发明的变速箱,包括上述的变速箱的外壳。
由于变速箱设置有上述外壳,通过挡油组件与壳主体共同限定出多个出油通道,以对油液导向并限制油液的流向,防止油液在变速箱的外壳内蔓延,提高油液的流动效率,并且多个出油通道分别与不同的轴孔相连通,以使得油液可以分别流向不同的轴孔,提高油液润滑的准确性,并且多个出油通道可以进一步提高油液的流动效率,挡油组件还可以将轴孔遮挡,防止油液飞溅至轴孔处,保证齿轮和轴承的传动效率和传动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变速箱。
由于车辆设置有变速箱,通过挡油组件与壳主体共同限定出多个出油通道,以对油液导向并限制油液的流向,防止油液在变速箱的外壳内蔓延,提高油液的流动效率,并且多个出油通道分别与不同的轴孔相连通,以使得油液可以分别流向不同的轴孔,提高油液润滑的准确性,并且多个出油通道可以进一步提高油液的流动效率,挡油组件还可以将轴孔遮挡,防止油液飞溅至轴孔处,保证齿轮和轴承的传动效率和传动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变速箱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变速箱的外壳100、壳主体11、第一轴孔111、第二轴孔112、第三轴孔113、
挡油组件12、第一挡油筋121、第二挡油筋122、
第三挡油筋123、第一挡油段1231、第二挡油段1232、
第一进油通道13、
第一油道段14、第二油道段15、
过油孔16、
第一出油通道171、第二出油通道172、
第二进油通道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1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变速箱的外壳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变速箱的外壳100,包括:壳主体11和挡油组件12,壳主体11具有第一轴孔111、第二轴孔112和第三轴孔113,挡油组件12设于壳主体11的内表面,且挡油组件12和壳主体11共同限定出第一进油通道13和多个出油通道,第一进油通道13与多个出油通道均连通,至少一个出油通道用于引导油液朝向第二轴孔112流动,至少一个出油通道用于引导油液朝向第三轴孔113流动,油液在用于引导油液朝向第二轴孔112流动的出油通道内流动时挡油组件12适于遮挡油液流动至第一轴孔111,油液在用于引导油液朝向第三轴孔113流动时挡油组件12适于遮挡油液流动至第二轴孔112。
具体地,设置在变速箱的部分齿轮和轴承分别安装在第一轴孔111、第二轴孔112和第三轴孔113内,并且壳主体11上还设置有进油口,进油口设置在第一进油通道13背离出油通道的一端,并且进油口可以与第一进油通道13连通,油液通过进油口输送至壳主体11内以对齿轮和轴承进行润滑。
进一步地,挡油组件12凸出于壳主体11的内表面设置,以与壳主体11的内表面共同限定出第一进油通道13和多个出油通道,并且第一进油通道13与进油口相连通,油液通过进油口进入壳主体11内后可以流入第一进油通道13内,并通过第一进油通道13分别流入多个出油通道内,其中,第一进油通道13和多个出油通道可以对油液的流向起到导向并且限位的作用,以限制油液的流向,防止油液在壳主体11内蔓延,提高油液的流动效率。
多个出油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可以朝向第二轴孔112延伸,以引导油液流向第二轴孔112,多个出油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向第三轴孔113延伸,以引导油液向第三轴孔113流动。同时,挡油组件12凸出于壳主体11的内表面设置,挡油组件12可以分别将第一轴孔111、第二轴孔112和第三轴孔113遮挡,挡油组件12可以在油液自第一进油通道13流向第二轴孔112的过程中遮挡第一轴孔111,防止因油液飞溅至第一轴孔111处,从而防止安装在第一轴孔111处的轴承和齿轮因油液过多而发生打滑,提高齿轮的传动效率。
同样地,挡油组件12可以在油液自第一进油通道13流向第三轴孔113的过程中遮挡第二轴孔112,防止油液飞溅至第二轴孔112处,从而防止安装在第二轴孔112处的轴承和齿轮因油液过多而发生打滑,提高齿轮的传动效率。
此外,多个出油通道可以使油液同时分别流向不同的轴孔处,进一步提高油液的流动效率,并且可以保证油液对齿轮和轴承润滑的准确性。
相关技术中,变速箱的进油油路单一,导致油液无法及时满足各零部件的润滑需求,从而导致变速箱的润滑时效性差,并且变速箱中设置的挡油筋无法起到遮挡轴孔的作用,当变速箱高速运行时,油液易飞溅至其他齿轮上,导致齿轮和轴承因油液过多而发生打滑,影响齿轮的传动效率及传动效果。
本申请通过设置挡油组件12以引导并限制油液的流动,保证油液对齿轮和轴承润滑的准确性,同时可以提高油液的流动效率,并且挡油组件12可以遮挡轴孔,以防止油液飞溅而导致轴孔处油液过多,防止齿轮和轴承打滑,提高齿轮的传动效率以及传动效果,此外,多个出油通道可以使油液同时通过不同的出油通道流向分别流向不同的轴孔处,进一步提高油液的流动效率以及润滑的准确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变速箱的外壳100,通过设置挡油组件12,并且挡油组件12与壳主体11共同限定出多个出油通道,以对油液导向并限制油液的流向,防止油液在变速箱的外壳100内蔓延,提高油液的流动效率,并且多个出油通道分别与不同的轴孔相连通,以使得油液可以分别流向不同的轴孔,提高油液润滑的准确性,并且多个出油通道可以进一步提高油液的流动效率,挡油组件12还可以将轴孔遮挡,防止油液飞溅而导致轴孔处油液过多,防止齿轮和轴承打滑,保证齿轮和轴承的传动效率和传动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挡油组件12包括:第一挡油筋121、第二挡油筋122和第三挡油筋123,第一挡油筋121和第二挡油筋122位于第一轴孔111的同侧,第一挡油筋121和第二挡油筋122相对且间隔开以形成连通的第一油道段14和第二油道段15,第一油道段14构造为第一进油通道13,第三挡油筋123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油道段15内以将第二油道段15分隔为多个出油通道。
具体地,第一挡油筋121与第二挡油筋122设置在第一轴孔111与壳主体11的侧边沿之间,并且第一挡油筋121与第二挡油筋122之间形成有连通的第一油道段14和第二油道段15,第一油道段14与进油口相连通,并且将第一油道段14配置为第一进油通道13,油液通过进油口进入壳主体11内后可以流入第一进油通道13内,并且油液可以通过第一进油通道13流入第二油道段15。
其中,第一挡油筋121和第二挡油筋122中的一个可以起到遮挡第一轴孔111的作用,防止油液飞溅至第一轴孔111处,从而防止第一轴孔111处的油液过多而导致齿轮和轴承打滑,保证齿轮与轴承的传动效率和传动效果。
进一步地,第三挡油筋123可以将第二油道段15分隔为多个出油通道,油液自第一进油通道13流出后可以同时分别流向多个出油通道,多个出油通道分别与不同的轴孔相连通,以通过多个出油通道将油液分别导向不同的轴孔,实现对油液的导向和限位的作用,提高油液流向轴孔的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挡油筋121或第二挡油筋122构造为弧形,以在从第一油道段14至第二油道段15方向上,使第一油道段14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且使第二油道段15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加。
具体地,可以将第一挡油筋121靠近第一轴孔111设置,第二挡油筋122设置在靠近壳主体11的侧边沿处,第一挡油筋121呈弧形延伸,且第一挡油筋121向靠近第二挡油筋122的方向凸起,同样地,第二挡油筋122呈弧形延伸,且第二挡油筋122向靠近第一挡油筋121的方向凸起。
进一步地,第一挡油筋121与第二挡油筋122的弧形凸起的最大的位置处相对设置,从第一进油通道13至第二油道段15方向上,使得第一进油通道13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第二油道段15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加,油液从第一进口通道的横截面积最大处流入第一进油通道13,以提高油液的进油量,并且将第一进油通道13和第二油道段15之间的配置为横截面积逐渐变化的弧形结构可以保证出油均匀,同时可以减小油液的流速,从而减小油液对齿轮和轴承的冲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挡油筋123的部分结构位于第二油道段15内,油液在用于引导油液朝向第三轴孔113流动的出油通道内流动时,第三挡油筋123遮挡油液流动至第二轴孔112。
具体地,第三挡油筋123的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油道段15内,以将第二油道段15分隔为第一出油通道171和第二出油通道172,第一出油通道171与第二轴孔112相连通,第二出油通道172与第三轴孔113相连通,设置在第二油道段15内的部分第三挡油筋123可以限制油液的流动,防止第一出油通道171与第二出油通道172内的油液相互干涉而导致油液的流速变慢。
进一步地,第三挡油筋123可以将第二轴孔112遮挡,防止流向第三轴孔113的油液飞溅至第二轴孔112处,保证第二轴孔112处的齿轮和轴孔的传动效果和传动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挡油筋123具有过油孔16,过油孔16与用于引导油液朝向第三轴孔113流动的出油通道连通。
具体地,过油孔16用于流通油液,过油孔16贯穿设置在第三挡油筋123上,过油孔16还与第二出油通道172相连通,油液自第一进油通道13流入第二出油通道172后可以流入过油孔16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过油孔16与第三轴孔113对应。
具体地,第三轴孔113上设置有孔结构,孔结构与过油孔16相对设置,并且孔结构与过油孔16相连通,同时过油孔16还与第二出油通道172相连通,油液自第一进油通道13流入第二出油通道172后可以通过过油孔16流入第三轴孔113,以对设置在第三轴孔113处的齿轮和轴承润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轴孔112上设置有过孔结构,过孔结构与第一出油通道171相连通,油液自第一进油通道13流入第一出油通道171后可以通过过孔结构流入第二轴孔112,以对设置在第二轴孔112处的齿轮和轴承润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挡油筋123具有相连的第一挡油段1231和第二挡油段1232,第一挡油段1231和第二挡油段1232间形成夹角,第一挡油段1231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油道段15内以将第二油道段15分隔为多个出油通道,第二挡油段1232具有过油孔16。
具体地,第二轴孔112与第三轴孔113相邻设置,并且第二轴孔112和第三轴孔113均与第二油道段15相对设置,第一挡油段1231的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油道段15内,以将第二油道段15分隔为分别与第二轴孔112连通的第一出油通道171以及与第三轴孔113相连通的第二出油通道172。
第二挡油段1232与第三轴孔113相对设置,过油孔16设置在第二挡油段1232上,以使得过油孔16可以通过孔结构与第三轴孔113相连通,油液可以通过过油孔16流入第三轴孔11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挡油段1231或第二挡油段1232构造为弧形。
具体地,第一挡油段1231可以构造为弧形,以降低流经第一挡油段1231的油液的流速,同样地,第二挡油段1232可以构造为弧形,以降低流经第二挡油段1232的油液的流速,从而减小流向第二轴孔112或第三轴孔113的油液的流速,减小油液对第二轴孔112或第三轴孔113处的齿轮和轴承的冲击。
可选地,可以将第一挡油段1231和第二挡油段1232中的一个构造为弧形,以便于加工;可以将第一挡油段1231和第二挡油段1232均构造为弧形,提高对油液的降速效果,减小油液对第二轴孔112和第三轴孔113处的齿轮和轴承的冲击,第一挡油段1231和第二挡油段1232的配置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挡油筋121位于第二挡油筋122和第一轴孔111之间,第二挡油筋122和壳主体11共同限定出位于第二挡油筋122远离第一挡油筋121一侧的第二进油通道18,第二进油通道18与至少一个出油通道连通。
具体地,第一挡油筋121靠近第一轴孔111设置,第二挡油筋122设置在靠近壳主体11的侧边沿处,第二挡油筋122与壳主体11的侧边沿共同限定出第二进油通道18,第二进油通道18与至少一个出油通道相连通,油液可以通过第一进油通道13和第二进油通道18同时输入到多个出油通道中,进一步提高油液的进油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主体11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连接形成容置腔,第一轴孔111、第二轴孔112和第三轴孔113设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在与第一轴孔111、第二轴孔112、第三轴孔113的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有第四轴孔、第五轴孔、第六轴孔;第一轴孔111和第四轴孔形成有用于安装第一齿轮轴的第一安装部,第二轴孔112和第五轴孔形成有用于安装第二齿轮轴的第二安装部,第三轴孔113和第六轴孔形成有用于安装第三齿轮轴的第三安装部,其中,各齿轮轴之间适于通过齿轮传动连接;第一轴孔111与第四轴孔之一为通孔,第三轴孔113与第六轴孔之一为通孔,第一轴孔111、第二轴孔112、第三轴孔113、第四轴孔、第五轴孔、第六轴孔中的其余为盲孔。
具体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围合配合,并且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以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固定相连,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形成具有变速箱输出端和变速箱输入端的两个开口的密闭空间,该密闭空间配置为容置腔,挡油组件12设置在容置腔内。
进一步地,第一轴孔111、第二轴孔112和第三轴孔113均形成在第一壳体上,第四轴孔、第五轴孔和第六轴孔均形成在第二壳体上,并且第一轴孔与第四轴孔对应设置以形成第一安装部,第二轴孔112与第五轴孔对应设置以形成第二安装部,第三轴孔113与第六轴孔对应设置以形成第三安装部,第一齿轮轴、第二齿轮轴和第三齿轮轴通过齿轮传动相连。
第一轴孔或第四轴孔配置为通孔,第三轴孔或第六轴孔配置为通孔,并且两个通孔中的其中一个形成变速箱输出端,两个通孔中的另一个形成变速箱输入端,其余轴孔均配置为盲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挡油组件12与壳主体11一体成型。
具体地,挡油组件12可以与壳主体11一体成型设置,以便于变速箱的外壳100的装配,减少变速箱的外壳100的装配步骤,省时省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挡油组件12也可以与壳主体11分体式设置,挡油组件12可以通过粘接、螺纹连接等方式与壳主体11固定连接,如此设置便于挡油组件12的拆装,当挡油组件12磨损或失效时,可以仅更换挡油组件12,降低维修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变速箱,包括上述的变速箱的外壳100。
由于车辆设置有上述变速箱,通过挡油组件12与壳主体11共同限定出多个出油通道,以对油液导向并限制油液的流向,防止油液在变速箱的外壳100内蔓延,提高油液的流动效率,并且多个出油通道分别与不同的轴孔相连通,以使得油液可以分别流向不同的轴孔,提高油液润滑的准确性,并且多个出油通道可以进一步提高油液的流动效率,挡油组件12还可以将轴孔遮挡,防止油液飞溅而导致轴孔处油液过多,防止齿轮和轴承打滑,保证齿轮和轴承的传动效率和传动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变速箱。
由于车辆设置有上述的变速箱,通过挡油组件12与壳主体11共同限定出多个出油通道,以对油液导向并限制油液的流向,防止油液在变速箱的外壳100内蔓延,提高油液的流动效率,并且多个出油通道分别与不同的轴孔相连通,以使得油液可以分别流向不同的轴孔,提高油液润滑的准确性,并且多个出油通道可以进一步提高油液的流动效率,挡油组件12还可以将轴孔遮挡,防止油液飞溅而导致轴孔处油液过多,防止齿轮和轴承打滑,保证齿轮和轴承的传动效率和传动效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变速箱的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主体(11),所述壳主体(11)具有第一轴孔(111)、第二轴孔(112)和第三轴孔(113);
挡油组件(12),所述挡油组件(12)设于所述壳主体(11)的内表面,且所述挡油组件(12)和所述壳主体(11)共同限定出第一进油通道(13)和多个出油通道,所述第一进油通道(13)与各个所述出油通道均连通,至少一个所述出油通道用于引导油液朝向所述第二轴孔(112)流动,至少一个所述出油通道用于引导油液朝向所述第三轴孔(113)流动,油液在用于引导油液朝向所述第二轴孔(112)流动的所述出油通道内流动时所述挡油组件(12)适于遮挡油液流动至所述第一轴孔(111),油液在用于引导油液朝向所述第三轴孔(113)流动时所述挡油组件(12)适于遮挡油液流动至所述第二轴孔(1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组件(12)包括:第一挡油筋(121)、第二挡油筋(122)和第三挡油筋(123),所述第一挡油筋(121)和所述第二挡油筋(122)位于所述第一轴孔(111)的同侧,所述第一挡油筋(121)和所述第二挡油筋(122)相对且间隔开以形成连通的第一油道段(14)和第二油道段(15),所述第一油道段(14)构造为所述第一进油通道(13),所述第三挡油筋(123)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油道段(15)内以将所述第二油道段(15)分隔为多个所述出油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箱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油筋(121)和/或所述第二挡油筋(122)构造为弧形,以在从所述第一油道段(14)至所述第二油道段(15)方向上,使所述第一油道段(14)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且使所述第二油道段(15)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箱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挡油筋(123)的部分结构位于所述第二油道段(15)内,油液在用于引导油液朝向所述第三轴孔(113)流动的所述出油通道内流动时,所述第三挡油筋(123)遮挡油液流动至所述第二轴孔(1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速箱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挡油筋(123)具有过油孔(16),所述过油孔(16)与用于引导油液朝向所述第三轴孔(113)流动的所述出油通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速箱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挡油筋(123)具有相连的第一挡油段(1231)和第二挡油段(1232),所述第一挡油段(1231)和所述第二挡油段(1232)间形成夹角,所述第一挡油段(1231)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油道段(15)内以将所述第二油道段(15)分隔为多个所述出油通道,所述第二挡油段(1232)具有所述过油孔(1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速箱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油段(1231)和/或所述第二挡油段(1232)构造为弧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箱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油筋(121)位于所述第二挡油筋(122)和所述第一轴孔(111)之间,所述第二挡油筋(122)和所述壳主体(11)共同限定出位于所述第二挡油筋(122)远离所述第一挡油筋(121)一侧的第二进油通道(18),所述第二进油通道(18)与至少一个所述出油通道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主体(11)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连接并形成容置腔,所述第一轴孔(111)、所述第二轴孔(112)和所述第三轴孔(113)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在与所述第一轴孔(111)、所述第二轴孔(112)、所述第三轴孔(113)的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有第四轴孔、第五轴孔、第六轴孔;
所述第一轴孔(111)和所述第四轴孔形成有用于安装第一齿轮轴的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轴孔(112)和所述第五轴孔形成有用于安装第二齿轮轴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三轴孔(113)和所述第六轴孔形成有用于安装第三齿轮轴的第三安装部,其中,各齿轮轴之间适于通过齿轮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轴孔(111)与所述第四轴孔之一为通孔,所述第三轴孔(113)与所述第六轴孔之一为通孔,所述第一轴孔(111)、第二轴孔(112)、第三轴孔(113)、第四轴孔、第五轴孔、第六轴孔中的其余为盲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箱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组件(12)与所述壳主体(11)一体成型。
11.一种变速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变速箱的外壳。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变速箱。
CN202320439849.3U 2023-02-28 2023-02-28 变速箱的外壳、变速箱和车辆 Active CN2194929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39849.3U CN219492991U (zh) 2023-02-28 2023-02-28 变速箱的外壳、变速箱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39849.3U CN219492991U (zh) 2023-02-28 2023-02-28 变速箱的外壳、变速箱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92991U true CN219492991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508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39849.3U Active CN219492991U (zh) 2023-02-28 2023-02-28 变速箱的外壳、变速箱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929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07332B (zh) 一种变速器润滑冷却系统
CN108869023B (zh) 一种取力器的自润滑系统
KR100737471B1 (ko) 자동 변속기용 윤활유로
CN219492991U (zh) 变速箱的外壳、变速箱和车辆
CN113074243B (zh) 一种纯电动桥传动系统的润滑结构
CN106838287B (zh) 一种变速箱油路
CN215861676U (zh) 一种减速器润滑系统
CN115076347A (zh) 油冷电驱用减速器总成
CN209557627U (zh) 用于新能源汽车变速器的通气润滑结构
CN112377609B (zh) 车桥以及车辆
CN107339409B (zh) 一种变速箱变矩器壳体
CN210118441U (zh) 变速器和车辆
US6875111B1 (en) Intermediate shaft assembly
CN110962505B (zh) 驱动桥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3738827A (zh) 集油环及行星齿轮机构
CN110792521B (zh) 发动机齿轮室、发动机和车辆
CN106704565B (zh) 一种变速箱主壳体
CN218152281U (zh) 传动装置
CN212318739U (zh) 变速器齿轴润滑导油罩
CN202252758U (zh) 采用惰齿轮传动的齿轮式机油泵
CN218670561U (zh) 变速箱冷却装置及摩托车
CN208816650U (zh) 具有拨叉组件的齿轮传动机构通气结构
US20230279942A1 (en) Shroud with integrated lube jets
CN211343975U (zh) 一种大功率辅助输出装置
CN211288693U (zh) 一种汽车自动变速器的配油盘油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