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91054U - 一种支模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支模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91054U
CN219491054U CN202320551671.1U CN202320551671U CN219491054U CN 219491054 U CN219491054 U CN 219491054U CN 202320551671 U CN202320551671 U CN 202320551671U CN 219491054 U CN219491054 U CN 2194910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rete slab
formwork
concrete
connection
found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5167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鲁学龙
李旺
张梓航
程泽豪
刘超
吴艳霞
刘永红
郑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Tianjin Co ltd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5167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910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910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910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浇筑模具技术领域,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模板。这种支模板结构简单、支模容易且无需拆除,节省施工时间。上述支模板包括:混凝土板、连接结构和支架;混凝土板设置于竖向变截面处;连接结构的一端位于混凝土板内,另一端从混凝土板靠近竖向变截面一侧的侧面延伸至基础内;支架设置于混凝土板的底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钢管支模架结构复杂支模困难,施工结束后需要拆除,施工难度大、耗费工时多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支模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浇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模板。
背景技术
建筑埋在地面以下的部分称为基础,承受由基础传来荷载的土层称为地基。根据不同的地质和地形情况,计算出的地基承载力差异也较大,相应的基础的截面尺寸和样式也会随之调整,这就导致不同基础的浇筑难度不尽相同,其中竖向变截面大体积的独立基础浇筑就是施工难度较大的一种。
竖向变截面大体积独立基础在浇筑混凝土时需要进行分层浇筑,首先进行低标高大截面处混凝土的浇筑,然后在竖向变截面处使用大量钢管进行支模架搭设,搭设完毕后进行高标高小截面处混凝土的浇筑。竖向变截面处的钢管支模架采用多根钢管搭接而成,施工时支模困难,在施工结束后需要拆除支模架,导致施工难度大、工序繁多、耗费工时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钢管支模架结构复杂支模困难,施工结束后需要拆除,施工难度大、耗费工时多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支模容易且施工结束后无需拆除的支模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模板,包括:
混凝土板,所述混凝土板设置于竖向变截面处;
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的一端位于所述混凝土板内,另一端从所述混凝土板朝向所述竖向变截面一侧的侧面延伸至基础内;
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混凝土板的底部。
可选的,所述混凝土板的形状为等腰梯形,且所述等腰梯形的短边位于长边的下方。
可选的,所述混凝土板朝向所述竖向变截面的侧面为凿毛面,所述凿毛面对侧的侧面为光滑面。
可选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多组沿所述混凝土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连接组件。
可选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三组间隔设置的连接组件,每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多个连接件,靠近所述混凝土板的第一斜面的一组所述连接组件中的多个所述连接件沿所述第一斜面的倾斜方向间隔设置,靠近所述混凝土板的第二斜面的一组所述连接组件中的多个所述连接件沿所述第二斜面的倾斜方向间隔设置,位于中间的一组所述连接组件的多个所述连接件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
可选的,每组所述连接组件均包括五个间隔均匀设置的连接件,且所述连接件为钢筋。
可选的,所述支模板还包括斜拉结构,所述斜拉结构的一端与所述混凝土板朝向所述竖向变截面的侧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基础的底面连接。
可选的,所述斜拉结构包括至少两组沿所述混凝土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斜拉组件。
可选的,所述斜拉结构包括两组斜拉组件,所述斜拉组件包括沿所述混凝土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四根斜拉钢筋。
可选的,所述支架包括:横杆和三个立杆,所述横杆沿所述混凝土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混凝土板内,三个所述立杆间隔均匀的设置于所述横杆底部,每个所述立杆的底部设置有支座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模板,混凝土板设置于竖向变截面处,通过支架固定放置在基础底面上。在向基础内浇筑混凝土后,混凝土板可以与基础内浇筑的混凝土凝结为一体,并且通过连接结构可以使混凝土板与基础内的混凝土连接牢固。这种支模板结构简单、安装简便,在基础浇筑混凝土以后可以与混凝土凝结为一体,因此施工完成后不需要进行拆除,耗费工时短。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模板,混凝土板的形状为等腰梯形,且短边位于长边的下方。混凝土板的形状与竖向变截面的形状相同,支护效果好,利于基础内混凝土浇筑工作的进行。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模板,混凝土板朝向竖向变截面的侧面为凿毛面,可以增强混凝土板与基础内浇筑的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使两者可以更好的凝结为一体。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模板,还包括斜拉结构,斜拉结构的一端与混凝土板朝向竖向变截面的侧面连接,另一端与基础的底面连接,可以提升支模板的稳定性,使其可以承受更大的力,增强了支模板的支护效果。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模板,支架包括横杆和三个立杆,横杆设置在混凝土板内,三个立杆间隔设置在横杆的底部,通过设置支架可以将混凝土板固定在竖向变截面处,并且基础内进行一次浇筑即可完成施工,避免分层浇筑导致基础产生较大的水平向施工缝,降低基础整体稳定性和抗渗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支模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模板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模板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混凝土板,101、凿毛面,102、光滑面,103、第一斜面,104、第二斜面;
201、连接组件,2011、连接件;
3、支架,301、横杆,302、立杆,303、支座;
4011、斜拉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支模板的优选实施例,这种支模板适用于竖向变截面大体积的独立基础浇筑施工中,可以对竖向变截面进行支护,支模板结构简单,容易布置,施工难度低。应用这种支模板后独立基础不再需要分层浇筑,仅一次浇筑即可完工,并且基础内浇筑混凝土后支模板也不需要拆走。耗费工时较短且不会出现水平向施工缝,基础在完成浇筑后稳定性和抗渗性较好。
上述支模板包括:混凝土板1、连接结构和支架3。混凝土板1设置于竖向变截面处,混凝土板1由混凝土浇筑预制而成,且混凝土板1的形状以及尺寸与竖向变截面相匹配。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中,混凝土板1的形状为等腰梯形,且等腰梯形的短边位于长边的下方。
此外,混凝土板1朝向竖向变截面的侧面为凿毛面101,凿毛面101对侧的侧面为光滑面102。将混凝土板1朝向竖向变截面的侧面处理为凿毛面101,可以使得混凝土板1与基础内后浇筑的混凝土更好的凝结为一体,提高连接强度。
支架3设置于混凝土板1的底部,将支架3放置在基础底面上可以支撑混凝土板1,并且可以使混凝土板1的底面与竖向变截面的底端平齐。进一步的,支架3包括:横杆301和三个立杆302,横杆301沿混凝土板1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混凝土板1内。在混凝土板1预制时,将横杆301预埋在混凝土中,当混凝土凝固后,横杆301就固定在混凝土中了。三个立杆302的轴线方向与混凝土板1的高度方向平行设置,且三个立杆302间隔均匀的设置于横杆301底部,其中两个立杆302设置于横杆301的两端,另一个立杆302位于横杆301的中部。每个立杆302的底部设置有支座303,支座303的轴线方向与混凝土板1的厚度方向平行。在本实施例中,横杆301、立杆302以及支座303均为槽钢。通过支架3提高了混凝土板1的安装高度,使其可以位于竖向变截面处,并且支架3不会影响混凝土板1底面以下即低标高大截面处的混凝土浇筑,从而基础在浇筑时可以一次完成,不再需要分层浇筑。
连接结构可以提高混凝土板1与基础内后浇筑的混凝土的连接强度。连接结构的一端位于混凝土板1内,另一端从混凝土板1朝向竖向变截面一侧的侧面延伸至基础内。
进一步的,连接结构包括多组沿混凝土板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连接组件201。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包括三组间隔设置的连接组件201,每组连接组件201包括多个连接件2011,靠近混凝土板1的第一斜面103的一组连接组件201中的多个连接件2011沿第一斜面103的倾斜方向间隔设置,靠近混凝土板1的第二斜面104的一组连接组件201中的多个连接件2011沿第二斜面104的倾斜方向间隔设置,位于中间的一组连接组件201的多个连接件2011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每组连接组件201均包括五个间隔均匀设置的连接件2011,且连接件2011为钢筋,钢筋的直径为12mm。靠近第一斜面103的五个连接件2011沿第一斜面103的倾斜方向间隔均匀设置,靠近第二斜面104的五个连接件2011沿第二斜面104的倾斜方向间隔均匀设置,中间的五个连接件2011沿竖直方向间隔均匀设置。三组连接组件201中对应的连接件2011位于同一高度。
支模板还包括斜拉结构,斜拉结构的一端与混凝土板1朝向竖向变截面的侧面连接,另一端与基础的底面连接。斜拉结构包括至少两组沿混凝土板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斜拉组件。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斜拉结构包括两组斜拉组件,斜拉组件包括沿混凝土板1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四根斜拉钢筋4011。两组斜拉组件对称设置于混凝土板1的两侧,即一组斜拉组件靠近第一斜面103,另一组斜拉组件靠近第二斜面104。如图1所示,位于最左侧的一个斜拉钢筋4011,其一端与基础底面连接,另一端与混凝土板1的顶端连接,其余三根斜拉钢筋4011平行于最左侧的钢筋设置,且相邻两个斜拉钢筋4011之间的间距相等。
下面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模板的使用过程叙述如下:
将支座303放置在基础底面上,混凝土板1的凿毛面101朝向竖向变截面,斜拉钢筋4011与基础底面固定连接,然后在混凝土板1底面即低标高大截面处铺设木模板,就完成了支模工作。之后就可以向基础内浇筑混凝土,直至混凝土到达混凝土板1的顶面位置。等到混凝土凝结以后,支架3、斜拉钢筋4011、连接件2011以及混凝土板1均与基础内浇筑的混凝土凝结为一体,最后将木模板拆除即可。由于支模板安装简便且在施工完成后无需拆除,因此缩了施工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并且基础为一次浇筑成型的,不会出现施工缝,稳定性和抗渗性较好。
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组件201的数量也可以是两组、四组等,每组连接组件201中连接件2011的数量也可以是三个、四个、六个等,可以根据混凝土板1的大小进行调整。
在其他实施例中,斜拉组件的数量也可以是三组、四组、五组等,每组斜拉组件中的斜拉钢筋4011的数量也可以是三个、四个、六个等,可以根据混凝土板1的大小进行调整。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支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混凝土板(1),所述混凝土板(1)设置于竖向变截面处;
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的一端位于所述混凝土板(1)内,另一端从所述混凝土板(1)朝向所述竖向变截面一侧的侧面延伸至基础内;
支架(3),所述支架(3)设置于所述混凝土板(1)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板(1)的形状为等腰梯形,且所述等腰梯形的短边位于长边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板(1)朝向所述竖向变截面的侧面为凿毛面(101),所述凿毛面(101)对侧的侧面为光滑面(10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多组沿所述混凝土板(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连接组件(20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三组间隔设置的连接组件(201),每组所述连接组件(201)包括多个连接件(2011),靠近所述混凝土板(1)的第一斜面(103)的一组所述连接组件(201)中的多个所述连接件(2011)沿所述第一斜面(103)的倾斜方向间隔设置,靠近所述混凝土板(1)的第二斜面(104)的一组所述连接组件(201)中的多个所述连接件(2011)沿所述第二斜面(104)的倾斜方向间隔设置,位于中间的一组所述连接组件(201)的多个所述连接件(2011)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模板,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连接组件(201)均包括五个间隔均匀设置的连接件(2011),且所述连接件(2011)为钢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模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斜拉结构,所述斜拉结构的一端与所述混凝土板(1)朝向所述竖向变截面的侧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基础的底面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拉结构包括至少两组沿所述混凝土板(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斜拉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拉结构包括两组斜拉组件,所述斜拉组件包括沿所述混凝土板(1)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四根斜拉钢筋(4011)。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支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包括:横杆(301)和三个立杆(302),所述横杆(301)沿所述混凝土板(1)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混凝土板(1)内,三个所述立杆(302)间隔均匀的设置于所述横杆(301)底部,每个所述立杆(302)的底部设置有支座(303)。
CN202320551671.1U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支模板 Active CN2194910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51671.1U CN219491054U (zh)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支模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51671.1U CN219491054U (zh)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支模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91054U true CN219491054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505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51671.1U Active CN219491054U (zh)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支模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910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76619B (zh) 高强混凝土后浇的装配式框架体系生产方法
CN104790522A (zh) 预制装配式型钢混凝土柱-钢梁框架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13653180B (zh) 一种“v”型型钢混凝土斜柱混合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2656384U (zh) 高强混凝土连接件、高强混凝土后浇的装配式框架体系及支撑架
CN206769200U (zh) 先穿式后张法竖向预应力现浇混凝土柱结构
CN219491054U (zh) 一种支模板
CN112144412A (zh) 预制装配式柱间系梁的施工方法
CN216920677U (zh) 大型假山类外包装首层支撑结构
CN217871021U (zh) 一种混凝土预制矩形管桩的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节点
CN215977351U (zh) 一种加固构架基础结构及支撑机构
CN216239364U (zh) 一种装配式uhpc免拆模板
CN113006133B (zh) 一种适用于装配式车站的中板孔洞的施工方法
CN114457949A (zh) 一种板端凹凸型且不出筋的叠合板底板及安装结构
CN107905115A (zh) 下承式钢管‑混凝土桁架组合梁桥施工方法
CN212582723U (zh) 一种设备底座梁
CN206769198U (zh) 分离组合式钢筋混凝土预制块锚固端支撑结构
CN111733840A (zh) 一种基坑顶装配式挡水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1395514A (zh) 一种新型预制悬挑空调板组件及其施工方法
CN220598827U (zh) 一种预制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CN217461113U (zh) 一种板端凹凸型且不出筋的叠合板底板及安装结构
CN217897007U (zh) 预制钢过梁、门过梁结构
CN219158117U (zh) 一种免找平层的无管线阻挡的叠合板
CN114108672B (zh) 塔吊基础与底板叠合一体化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8786856U (zh) 一种地下工程明挖法施工的永临结合装配式结构
CN114278019B (zh) 一种装配式屋面架及其制备工艺和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08

Address after: 300000-3-301-49, Tian'an Innovation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Zone 2, northeast of the intersection of Liukou Road and Lifeng Road, Zhangjiawo Town, Xiqing District, Tianjin City

Patentee after: Chin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Tianjin)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Patentee after: Chin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3801, 38 / F,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uilding, No. 3331, Weilan Coast Community Central Road,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in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