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89535U - 千斤顶固定支座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千斤顶固定支座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489535U CN219489535U CN202320024237.8U CN202320024237U CN219489535U CN 219489535 U CN219489535 U CN 219489535U CN 202320024237 U CN202320024237 U CN 202320024237U CN 219489535 U CN219489535 U CN 21948953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jack
- limiting
- mounting
- bracket
- sup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千斤顶固定支座及车辆。千斤顶固定支座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一安装部,第一限位部呈夹角连接于第一安装部;第二支架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限位部、第二安装部和第一支撑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一支撑部分别连接于第二安装部,且向第二安装部同侧弯曲;第二安装部沿第一方向层叠设于第一安装部第一限位部用于与千斤顶其中一端相接触,第二限位部用于与千斤顶另一端相接触,第一支撑部用于与千斤顶的中间部分相接触,仅需对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模具进行设计,即可装配出不同形态的千斤顶固定支座,以适应不同尺寸千斤顶的装配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的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千斤顶固定支座及车辆。
背景技术
千斤顶是用于车辆维修时常用的工具,随车的千斤顶固定于车辆主体,要求固定可靠,以防止车辆行驶时千斤顶出现振动或者碰撞到其他结构。市售千斤顶尺寸存在差异,在对固定千斤顶的支座进行开模加工时,针对不同尺寸的千斤顶需开设不同的模具,加工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千斤顶固定支座及车辆,能够解决设于车辆的千斤顶支座不便于适配不同尺寸千斤顶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千斤顶固定支座,包括:
第一支架,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呈夹角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部;
第二支架,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限位部、第二安装部和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第一支撑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部,且向所述第二安装部同侧弯曲;所述第二安装部沿第一方向层叠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与千斤顶其中一端相接触,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与所述千斤顶另一端相接触,所述第一支撑部用于与所述千斤顶的中间部分相接触。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背离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一端设有用于容置所述千斤顶的中间部分的容置槽。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
支撑主体,呈夹角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部;
承载段,连接于所述支撑主体,且向远离所述第二限位部的一侧弯曲,所述容置槽形成于所述承载段。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主体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夹角为α,α满足:90°≤α≤180°,且在所述第二方向,所述承载段与所述第一限位部间隔设置。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具有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相接触的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在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支撑部用于与所述千斤顶接触的部位至所述第一安装面的最大距离为L1,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与所述千斤顶接触的部位至所述第一安装面的最大距离为L2,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与所述千斤顶接触的部位至所述第一安装面的最大距离为L3,其中,L3>L1,且L2>L1。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
第一限位主体,呈夹角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且所述第一限位主体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夹角为90°≤β≤120°;
第一弯折耳,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主体远离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一端,且向所述第二限位部所在的一侧弯曲,所述第一弯折耳设置为表面用于与所述千斤顶表面贴合。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
第二限位主体,呈夹角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部,且所述第二限位主体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夹角为90°≤γ≤100°;
第二弯折耳,连接于所述第二限位主体远离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一端,且向所述第一限位部所在的一侧弯曲,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主体所形成的弯折角为ε,ε满足:90°≤ε≤120°。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千斤顶固定支座还包括:
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连接于所述第二限位部,且所述第三支架自所述第二限位部绕所述第二支架外周延伸至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和/或,
所述千斤顶固定支座还包括:
第四支架,与所述第一限位部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同侧,且其中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部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部;或,在第三方向,所述第一安装部部分伸出所述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两两垂直。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辆主体以及如上所述的千斤顶固定支座,所述千斤顶固定支座设于所述车辆主体。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千斤顶固定支座及车辆,在对千斤顶固定支座进行组装时,根据不同尺寸千斤顶的装配需求,调整第二安装部安装于第一安装部的位置,以调整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在第二方向的间距,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结构固定,仅需对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模具进行设计,即可装配出不同形态的千斤顶固定支座,以适应不同尺寸千斤顶的装配需求。另外,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于千斤顶两端对千斤顶进行限位,第一支撑部于中间为千斤顶提供支撑,实现从多个部位作用于千斤顶,有助于提高千斤顶的安装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千斤顶固定支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千斤顶固定支座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千斤顶安装于千斤顶固定支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千斤顶固定支座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a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千斤顶对应固定支座安装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5b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千斤顶对应固定支座安装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图5c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千斤顶对应固定支座安装的第三状态示意图;
图5d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千斤顶对应固定支座安装的第四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千斤顶固定支座安装于后地板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千斤顶固定支座;
100、第一支架;110、第一安装部;110a、第一安装面;110b、螺纹孔;120、第一限位部;121、第一限位主体;122、第一弯折耳;
200、第二支架;210、第二安装部;220、第二限位部;221、第二限位主体;222、第二弯折耳;230、第一支撑部;231、支撑主体;232、承载段;230a、容置槽;
300、第三支架;400、第四支架;H、焊接点位;
20、千斤顶;201、底座;202、支杆;30、后地板总成;
A、第一方向;B、第二方向;C、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中的千斤顶固定支座,针对不同尺寸的千斤顶难以做到共通,在对千斤顶固定支座进行开模加工时,针对不同尺寸的千斤顶需开设不同的模具,加工成本高。另外,受限于千斤顶固定支座的结构,千斤顶固定支座能够安装于车身的位置也有限,例如,安装在车辆座位下方,容易增加千斤顶与其他结构件磕碰的风险。因此,还需对千斤顶固定支座的结构进行设计,以便千斤顶固定支座能够适配车身上不同的安装位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千斤顶固定支座及车辆。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千斤顶固定支座10的结构示意图,千斤顶固定支座10包括第一支架100和第二支架200,第二支架200安装于第一支架100,第一支架100用于与千斤顶20其中一端相接触,第二支架200用于与千斤顶20另一端以及千斤顶20的中间部分相接触,以将千斤顶20固定。
如图2所示,第一支架100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限位部120和第一安装部110,第一限位部120呈夹角连接于第一安装部110。第二支架200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限位部220、第二安装部210和第一支撑部230,第二限位部220和第一支撑部230分别连接于第二安装部210,且向第二安装部210同侧弯曲。第二安装部210沿第一方向A层叠设于第一安装部110,且在垂直于第一方向A的第二方向B,第一支撑部230位于第一限位部120和第二限位部220之间,第一限位部120用于与千斤顶20其中一端相接触,第二限位部220用于与千斤顶20另一端相接触,第一支撑部230用于与千斤顶20的中间部分相接触。
本申请实施例的千斤顶固定支座10,在对千斤顶固定支座10进行组装时,根据不同尺寸千斤顶20的装配需求,调整第二安装部210安装于第一安装部110的位置,以调整第一限位部120和第二限位部220在第二方向B的间距,第一支架100和第二支架200的结构固定,仅需对第一支架100和第二支架200的模具进行设计,即可装配出不同形态的千斤顶固定支座10,以适应不同尺寸千斤顶20的装配需求。另外,第一限位部120和第二限位部220于千斤顶20两端对千斤顶20进行限位,第一支撑部230于中间为千斤顶20提供支撑,实现从多个部位作用于千斤顶20,有助于提高千斤顶20的安装稳定性。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230背离第一安装部110的一端设有用于容置千斤顶20的中间部分的容置槽230a。当千斤顶20的中间部分容置于容置槽230a内时,第一支撑部230能够在第一方向A为千斤顶20提供支撑,并且第一支撑部230能够在第三方向C限制千斤顶20的位置,提高千斤顶20的安装稳定性,第一方向A、第二方向B和第三方向C两两垂直。进一步地,第一支撑部230限定容置槽230a的壁面与千斤顶20的表面贴合,防止千斤顶20的中间部分在第三方向C活动。例如,当千斤顶20的中间部位的外周轮廓呈圆形时,容置槽230a在第二方向B的截面轮廓即为与千斤顶20适配的圆弧形。
第一支撑部230包括支撑主体231和承载段232,支撑主体231呈夹角连接于第二安装部210,承载段232连接于支撑主体231,且向远离第二限位部220的一侧弯曲,容置槽230a形成于承载段232。承载段232在第二方向B具有长度,对应地,容置槽230a在第一方向A具有长度,以便第一支撑部230具有较多的面积为千斤顶20提供支撑,进一步提高支撑稳定性。可选地,承载段232连接于支撑主体231远离第二安装部210的一端,使第一支撑部230结构流畅,以便千斤顶20顺畅地进入容置槽230a。
其中,在第二方向B,承载段232与第一限位部120间隔设置,支撑主体231与第二安装部210的夹角为α,α满足:90°≤α≤180°,使支撑主体231相对于第二安装部210倾斜设置,如此,以便在调整第二安装部210安装于第一安装部110的位置时,调整第一支撑部230和第一限位部120在第二方向B的间距合适,使第一支撑部230能够处于较为中间的位置为千斤顶20提供支撑。另外,支撑主体231分别与承载段232和第二安装部210呈夹角设置,还便于适应千斤顶20的中间部分的结构,以便千斤顶20在多角度固定于千斤顶固定支座10时,第一支撑部230能够更好地为千斤顶20提供支撑。例如,承载段232与支撑主体231连接处的过渡面呈圆弧面,即可便于适应千斤顶20的多种安装角度。
第一安装部110具有与第二安装部210相接触的第一安装面110a,第一安装面110a垂直于第一方向A,例如,第一安装部110具有与第二安装部210贴合的平坦部,第一安装面110a为平坦部的表面,且第一安装面110a为平面,以提高第二安装部210安装于第一安装部110的平稳性。
如图4所示,在第一方向A,第一支撑部230用于与千斤顶20接触的部位至第一安装面110a的最大距离为L1,第一限位部120用于与千斤顶20接触的部位至第一安装面110a的最大距离为L2,第二限位部220用于与千斤顶20接触的部位至第一安装面110a的最大距离为L3,其中,L3>L1,且L2>L1,如此,以便于设计第一限位部120和第二限位部220的结构,以在第一方向A,使第一限位部120和第二限位部220两者中的至少一个在较为远离第一安装面110a的位置与第一支撑部230配合,以限制千斤顶20在第一方向A的位置。
如图5a-5b所示,千斤顶20包括底座201、设于底座201的支杆202,千斤顶20设于千斤顶固定支座10时,底座201和支杆202中的一个与第一限位部120相接触、另一个与第二限位部220相接触。其中,在支杆202的长度方向,支杆202的横截面外轮廓尺寸小于底座201的横截面外轮廓尺寸,因此,千斤顶20固定于千斤顶固定支座10时需倾斜放置,即支杆202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安装面110a呈夹角。可选地,设置第一限位部120与底座201相接触,第二限位部220与支杆202远离底座201的端部相接触,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底座201在支杆202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外轮廓尺寸相对较大,第一限位部120能够与底座201相接触的接触面积也较大,进一步地,设置L3>L2>L1,以便千斤顶20安装于第一限位部120和第二限位部220之间。例如,如图5a-5b所示,在安装千斤顶20时,可先将千斤顶20的底座201与第一限位部120接触后,再将支杆202绕底座201旋转至与第二限位部220相接触,如此,倾斜的支杆202恰好能够进入第一支撑部230的容置槽230a内,将千斤顶20稳定地安装于千斤顶固定支座10。
可选地,第一限位部120和第二限位部220在第二方向B均抵接于千斤顶20,进一步提高安装稳定性。另外,千斤顶20的支杆202为能够在预设范围内伸缩的伸缩支杆,基于安装需求,可对千斤顶20的支杆202长度进行调节,使千斤顶20抵接于第一限位部120和第二限位部220。
可选地,第一限位部120包括第一限位主体121,第一限位主体121呈夹角连接于第一安装部110,且第一限位主体121与第一安装部110的夹角为90°≤β≤120°,第一限位主体121用于在第二方向B与千斤顶20相接触。第一限位部120还包括第一弯折耳122,第一弯折耳122连接于第一限位主体121远离第一安装部110的一端,且向第二限位部220所在的一侧弯曲,第一弯折耳122用于限制千斤顶20在第一方向A的位置,例如,当千斤顶20的底座201与第一限位部120相接触时,第一弯折耳122可在第二方向B插接于底座201的镂空区域。进一步地,第一弯折耳122设置为表面用于与千斤顶20表面贴合,以提高第一限位部120对千斤顶20的限位稳定性。例如,当千斤顶20的底座201具有圆环形槽20a时,第一弯折耳122可设置为与圆环形槽20a适配的形状,使第一弯折耳122插接于圆环形槽20a内并与底座201限定圆环形槽20a的壁面贴合。
可选地,第二限位部220包括第二限位主体221,第二限位主体221呈夹角连接于第二安装部210,且第二限位主体221与第二安装部210的夹角为90°≤γ≤100°,第一限位主体121用于在第二方向B与千斤顶20相接触。第二限位部220还包括第二弯折耳222,第二弯折耳222连接于第二限位主体221远离第二安装部210的一端,且向第一限位部120所在的一侧弯曲,第一限位部120与第二限位主体221所形成的弯折角为ε,ε满足:90°≤ε≤120°,第二弯折耳222用于限制千斤顶20在第一方向A的位置,例如,在第一方向A,第二弯折耳222在远离第二安装部210的一侧与千斤顶20相接触,或者,也可设置第二弯折耳222用于插接于千斤顶20的镂空区域内。优选地,设置第二弯折耳222在远离第二安装部210的一侧与千斤顶20相接触,以便采用先将千斤顶20其中一端与第一限位部120接触,再以千斤顶20与第一限位部120接触的部位为中心,旋转千斤顶20至千斤顶20另一端与第二限位部220相接触的方式,将千斤顶20固定于本申请的千斤顶固定支座10,组装方便。
千斤顶固定支座10还包括第三支架300,第三支架300连接于第二限位部220,且第三支架300自第二限位部220绕第二支架200外周延伸至与第一安装部110连接,通过第三支架300增加第二限位部220与第二安装部210连接的结构强度,为千斤顶20提供稳定的支撑。可选地,在第一方向A,第三支架300、第一安装部110和第二安装部210三者部分重叠,即第一安装部110用于与第二安装部210连接的部位还连接于第三支架300,使结构紧凑,进一步提高结构强度。例如,当第二安装部210设于第一安装部110的平坦部时,第三支架300还延伸至连接于平坦部背离第二安装部210的表面。
千斤顶固定支座10还包括第四支架400,第四支架400其中一端与第一限位部120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安装部110连接,通过第四支架400增加第一限位部120与第一安装部110连接处的结构强度,提高第一支架100对千斤顶20的支撑稳定性。可选地,第四支架400与第一限位部120设于第一安装部110同侧,或者,第四支架400绕第一支架100外围设置。当第四支架400与第一限位部120设于第一安装部110同侧时,能够使第一支架100外周结构流畅,便于第一支架100的壁面与车辆的车辆主体相接触,此时,千斤顶20固定于千斤顶固定支座10时,第四支架400可与千斤顶20接触,或者,第四支架400也可不与千斤顶20接触,本申请对第四支架400相对千斤顶20的位置不做限定,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在第三方向C,第一安装部110部分伸出第二安装部210,且第一安装部110伸出第二安装部210的部分用于安装于车辆的车辆主体,以便于将第一安装部110安装于车辆主体,并提高接触面积增加安装稳定性。例如,第一安装部110部分伸出第二安装部210具有多个螺纹孔110b,各螺纹孔110b内设有螺栓,第一安装部110通过螺栓螺接固定于车辆主体。
可选地,第一支架100和第二支架200均为金属材质的支架,使千斤顶固定支座10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以固定千斤顶20。其中,第二安装部210焊接固定于第一安装部110,例如,设置第一安装部110具有四个焊接点位H,在四个焊接点位H处点焊将第二安装部210固定于第一安装部110。当千斤顶固定支座10包括第三支架300和第四支架400时,第三支架300和第四支架400也可为金属材质的支架,第三支架300和第四支架400也分别具有多个焊接点位H,第三支架300焊接固定于第一限位部120和第一安装部110,第四支架400焊接固定于第二限位部220和第一安装部110,进一步地,还可在第四支架400与第一安装部110的连接处点焊,并使焊锡料连接于第二安装部210,以进一步增加第一安装部110、第二安装部210和第四支架400三者叠加处的结构强度。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辆主体以及如上的千斤顶固定支座10,千斤顶固定支座10设于车辆主体。例如,如图6所示,车辆主体包括后地板总成30,千斤顶固定支座10设于后地板总成30。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千斤顶固定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架,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呈夹角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部;
第二支架,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限位部、第二安装部和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第一支撑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部,且向所述第二安装部同侧弯曲;所述第二安装部沿第一方向层叠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与千斤顶其中一端相接触,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与所述千斤顶另一端相接触,所述第一支撑部用于与所述千斤顶的中间部分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千斤顶固定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背离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一端设有用于容置所述千斤顶的中间部分的容置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千斤顶固定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
支撑主体,呈夹角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部;
承载段,连接于所述支撑主体,且向远离所述第二限位部的一侧弯曲,所述容置槽形成于所述承载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千斤顶固定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体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夹角为α,α满足:90°≤α≤180°,且在所述第二方向,所述承载段与所述第一限位部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千斤顶固定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具有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相接触的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在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支撑部用于与所述千斤顶接触的部位至所述第一安装面的最大距离为L1,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与所述千斤顶接触的部位至所述第一安装面的最大距离为L2,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与所述千斤顶接触的部位至所述第一安装面的最大距离为L3,其中,L3>L1,且L2>L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千斤顶固定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
第一限位主体,呈夹角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且所述第一限位主体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夹角为90°≤β≤120°;
第一弯折耳,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主体远离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一端,且向所述第二限位部所在的一侧弯曲,所述第一弯折耳设置为表面用于与所述千斤顶表面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千斤顶固定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
第二限位主体,呈夹角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部,且所述第二限位主体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夹角为90°≤γ≤100°;
第二弯折耳,连接于所述第二限位主体远离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一端,且向所述第一限位部所在的一侧弯曲,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主体所形成的弯折角为ε,ε满足:90°≤ε≤12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千斤顶固定支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千斤顶固定支座还包括:
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连接于所述第二限位部,且所述第三支架自所述第二限位部绕所述第二支架外周延伸至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和/或,
所述千斤顶固定支座还包括:
第四支架,与所述第一限位部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同侧,且其中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千斤顶固定支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安装部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部;或,
在第三方向,所述第一安装部部分伸出所述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两两垂直。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辆主体;及
如上述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千斤顶固定支座,所述千斤顶固定支座设于所述车辆主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024237.8U CN219489535U (zh) | 2023-01-05 | 2023-01-05 | 千斤顶固定支座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024237.8U CN219489535U (zh) | 2023-01-05 | 2023-01-05 | 千斤顶固定支座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489535U true CN219489535U (zh) | 2023-08-08 |
Family
ID=87483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024237.8U Active CN219489535U (zh) | 2023-01-05 | 2023-01-05 | 千斤顶固定支座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489535U (zh) |
-
2023
- 2023-01-05 CN CN202320024237.8U patent/CN21948953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236095A (en) | Bumper rack assembly | |
US20240258679A1 (en) | Mounting brackets and systems | |
CN219489535U (zh) | 千斤顶固定支座及车辆 | |
US20230318162A1 (en) | Universal small cell antenna mounts and antenna mount assemblies | |
US6648278B1 (en) | Offset hanger | |
JP6317019B2 (ja) | 駐輪具及び駐輪設備 | |
CN211232317U (zh) | 安装支架及摄像装置 | |
CN110258863B (zh) | 一种预制快装管线集成内墙体龙骨系统 | |
CN108909445B (zh) | 中间支撑架及传动轴总成 | |
CN210218357U (zh) | 一种连接装置及车辆 | |
CN209938731U (zh) | 安装组件及汽车 | |
CN210390745U (zh) | 倒挂式悬置 | |
EP3406170A1 (en) | Fixing device | |
CN110985873A (zh) | 立柱型材 | |
CN217024917U (zh) | 导向扶持装置和风电设备 | |
CN221002345U (zh) | 一种便于螺钉定位的隐藏式外把手底座安装结构 | |
CN218363129U (zh) | 混合管装配工装 | |
JP7526320B1 (ja) | 取付ユニット | |
JP6336946B2 (ja) | 太陽光パネル用架台 | |
CN220549016U (zh) | T-Box组件和车辆 | |
CN118088865A (zh) | 一种可调节支架组件 | |
JP5244763B2 (ja) | 筒状抵抗器取付具 | |
CN218877046U (zh) | 星环灯和车辆 | |
CN212155403U (zh) | 螺母盒及螺母盒总成 | |
CN219725962U (zh) | 一种前悬总成分装工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