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83800U - 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83800U
CN219483800U CN202320302968.4U CN202320302968U CN219483800U CN 219483800 U CN219483800 U CN 219483800U CN 202320302968 U CN202320302968 U CN 202320302968U CN 219483800 U CN219483800 U CN 2194838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bridge
diversion hole
aluminum profile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0296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志君
王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anshui Fenglu Aluminium Co Ltd
Guangdong Fenglu Aluminiu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anshui Fenglu Aluminium Co Ltd
Guangdong Fenglu Aluminiu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anshui Fenglu Aluminium Co Ltd, Guangdong Fenglu Aluminium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anshui Fenglu Aluminiu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0296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838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838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838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xtrusion Of Me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其包括上模以及与上模连接的下模;上模远离下模的一端面为进料面,进料面的圆周方向设有内导流孔组以及外导流孔组,外导流孔组沿内导流孔组的外圈设置,内导流孔组之间设有第一沉桥,外导流孔组之间设有第二沉桥,第一沉桥与第二沉桥连接;下模设有焊合室以及多个位于焊合室内的阻流块,内导流孔组和外导流孔组均与焊合室连通。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铝型材因宽厚比大而产生变形,挤压生产压力高、难以成型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挤压模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
背景技术
热挤压不仅可以成形塑性好,强度相对较低的有色金属及其合金,低、中碳钢等,而且还可以成形强度较高的高碳、高合金钢,如结构用特殊、不锈钢、高速工具钢和耐热钢等,坯料必须加热至热锻温度进行挤压。铝合金挤压材因其优异的比强度、耐蚀性、导热性、导电性以及成型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门窗、汽车轻量化、轨道交通、船舶、电力、航空航天等行业。生产薄壁厚宽截面风机叶片铝型材时,型材因壁厚小,宽度大,宽厚比大而容易弹变,在挤压过程中,容易超出公差,还容易存在生产压力高、难成型等问题,影响挤压生产及产品交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为了解决铝型材因宽厚比大而产生变形,挤压生产压力高、难以成型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包括:
上模以及与所述上模连接的下模;
所述上模远离所述下模的一端面为进料面,所述进料面的圆周方向设有多个内导流孔组以及多个外导流孔组,所述外导流孔组位于所述内导流孔组的外圈,所述内导流孔组之间设有第一沉桥,所述外导流孔组之间设有第二沉桥,所述第一沉桥与所述第二沉桥连接;
所述下模设有焊合室以及多个位于所述焊合室内的阻流块,所述内导流孔组和所述外导流孔组均与所述焊合室连通。
上述铝型材挤压模具,通过设置有第一沉桥与第二沉桥,铝流沿进料面的周向方向分流到内导流孔组和外导流孔组,均衡铝流的流量,同时铝流的压力被转移到了下模的焊合室,如此,增加了下模的焊合力,又减轻了上模压力,焊合室的流速也得到了调整;在焊合室内设有阻流块,控制厚点流速,解决了铝型材因宽厚比大而产生变形,挤压生产压力高、难以成型的问题,从而实现了对截面长度较长且厚度较薄的铝型材进行加工。
进一步地,所述内导流孔组包括第一分流孔、第二分流孔、第三分流孔以及第四分流孔;所述第一分流孔与所述第二分流孔之间、第三分流孔与第四分流孔之间均形成了第一沉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流孔、所述第二分流孔、所述第三分流孔以及所述第四分流孔之间形成了分流桥,所述分流桥与所述第一沉桥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导流孔组包括第五分流孔、第六分流孔、第七分流孔以及第八分流孔,所述第五分流孔与所述第六分流孔之间、所述第七分流孔与所述第八分流孔之间均形成了第二沉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沉桥与所述进料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沉桥与所述进料面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分流孔、第六分流孔、第七分流孔以及第八分流孔均设有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进料面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分流孔的横截面积、第六分流孔的横截面积、第七分流孔的横截面积以及第八分流孔的横截面积均从进料面向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连接的一端面逐渐变大。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还设有工作带、第一空刀腔、第二空刀腔以及出料孔;所述焊合室、所述工作带、所述第一空刀腔、所述第二空刀腔以及所述出料孔均连通;所述阻流块位于所述焊合室与所述工作带连接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阻流块的高度为2mm~10mm。
进一步地,铝型材挤压模具还包括紧固件,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通过所述紧固件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示出实施例的原理上。在不同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对应的部分。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铝型材挤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铝型材挤压模具的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B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铝型材挤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附图标记说明:
1、上模;11、进料面;2、下模;21、焊合室;22、阻流块;23、工作带;24、第一空刀腔;25、第二空刀腔;26、出料孔;3、内导流孔组;31、第一分流孔;32、第二分流孔;33、第三分流孔;34、第四分流孔;4、外导流孔组;41、第五分流孔;42、第六分流孔;43、第七分流孔;44、第八分流孔;45、斜面;5、第一沉桥;6、分流桥;7、第二沉桥;8、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其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包括上模1以及与上模1连接的下模2;上模1远离下模2的一端面为进料面11,进料面11的圆周方向设有内导流孔组3以及外导流孔组4,外导流孔组4沿内导流孔组3的外圈设置,内导流孔组3之间设有第一沉桥5,外导流孔组4之间设有第二沉桥7,第一沉桥5与第二沉桥7连接;下模2设有焊合室21以及多个位于焊合室21内的阻流块22,内导流孔组3和外导流孔组4均与焊合室21连通。
上述铝型材挤压模具,通过设置有第一沉桥5与第二沉桥7,铝流沿进料面11的周向方向分流到内导流孔组3和外导流孔组4,均衡铝流的流量,同时铝流的压力被转移到了下模2的焊合室21,如此,增加了下模2的焊合力,又减轻了上模1压力,焊合室21的流速也得到了调整;在焊合室21内设有阻流块22,控制厚点流速,解决了铝型材因宽厚比大而产生变形,挤压生产压力高、难以成型的问题,从而实现了对截面长度较长且厚度较薄的铝型材进行加工。
优选地,焊合室21的外部轮廓与铝型材的外部轮廓适配。
如图1-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内导流孔组3包括第一分流孔31、第二分流孔32、第三分流孔33以及第四分流孔34;第一分流孔31与第二分流孔32之间、第三分流孔33与第四分流孔34之间均形成了第一沉桥5。第一分流孔31、第二分流孔32、第三分流孔33以及第四分流孔34沿铝型材的外部轮廓设置,第一分流孔31与第二分流孔32通过第一沉桥5连通,第三分流孔33与第四分流孔34通过第一沉桥5连通,如此,第一分流孔31、第二分流孔32、第三分流孔33以及第四分流孔34中的铝流经过第一沉桥5得到了调整。
具体地,第一分流孔31、第二分流孔32、第三分流孔33以及第四分流孔34之间形成了分流桥6,分流桥6与第一沉桥5连接。
如图1-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外导流孔组4包括第五分流孔41、第六分流孔42、第七分流孔43以及第八分流孔44,第五分流孔41与第六分流孔42之间、第七分流孔43与第八分流孔44之间均形成了第二沉桥7。第五分流孔41与第六分流孔42通过第二沉桥7连通,第七分流孔43与第八分流孔44通过第二沉桥7连通,如此,第五分流孔41、第六分流孔42、第七分流孔43以及第八分流孔44中的铝流经过第一沉桥5得到了调整。
优选地,分流桥6的端面位于进料面11上,即分流桥6的端面为进料面11的一部分,第一沉桥5与分流桥6形成了第一过渡面,第一沉桥5与第二沉桥7形成了第二过渡面,第一过渡面与第二过渡面的角度均为25°,铝流经过分流桥6的遮挡作用,将更多的铝流向两端的第一沉桥5和第二沉桥7分流,从而实现流量的流速和流量控制,第一过渡面与第二过渡面便于铝流沿铝型材的外部轮廓的长度方向延展,避免铝型材长度方向的两端的难以成型。
优选地,在进料面11上,以铝型材的外部轮廓的长度方向为中心线,第一分流孔31和第四分流孔34、第二分流孔32和第三分流孔33分别位于中心线的两侧,第五分流孔41和第八分流孔44、第六分流孔42和第七分流孔43分别位于中心线的两侧,第一分流孔31、第四分流孔34、第五分流孔41和第八分流孔44均位于同一侧。
具体地,第一沉桥5与进料面11的距离小于第二沉桥7与进料面11的距离。即在进料面11向上模1与下模2连接的一端面的方向上,第二沉桥7的高度小于第一沉桥5的高度,如此,便于铝料从进料面11的中心往铝型材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进行延展进料,避免铝料填充不足产生缩水问题和尺寸超公差现象。
如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五分流孔41、第六分流孔42、第七分流孔43以及第八分流孔44均设有斜面45,斜面45与进料面11连接。斜面45与进料面11形成了夹角,夹角的角度为15°,如此,减小进料面11的受力,增加导流的压力,从而保证进料面11在挤压中减少变形,保证其在挤压过程中的稳定性。
具体地,第五分流孔41的横截面积、第六分流孔42的横截面积、第七分流孔43的横截面积以及第八分流孔44的横截面积均从进料面11向上模1与下模2连接的一端面逐渐变大。
如图5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下模2还设有工作带23、第一空刀腔24、第二空刀腔25以及出料孔26;焊合室21、工作带23、第一空刀腔24、第二空刀腔25以及出料孔26均连通;阻流块22位于焊合室21与工作带23连接的一端。阻流块22朝工作带23的入口偏置,可使铝流到达工作带23内部之前均匀地分布,从而使铝型材在均匀的挤压作用下进行输出,进一步提高型材质量。
具体地,阻流块22的高度为2mm~10mm。
优选地,阻流块22的高度为5mm。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铝型材挤压模具还包括紧固件8,上模1与下模2通过紧固件8固定连接。
优选地,紧固件8为螺栓,上模1与下模2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连接,如此,避免挤压过程中上模1与下模2产生移位。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包括上模以及与所述上模连接的下模,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模远离所述下模的一端面为进料面,所述进料面的圆周方向设有内导流孔组以及外导流孔组,所述外导流孔组沿所述内导流孔组的外圈设置,所述内导流孔组之间设有第一沉桥,所述外导流孔组之间设有第二沉桥,所述第一沉桥与所述第二沉桥连接;
所述下模设有焊合室以及多个位于所述焊合室内的阻流块,所述内导流孔组和所述外导流孔组均与所述焊合室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型材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流孔组包括第一分流孔、第二分流孔、第三分流孔以及第四分流孔;所述第一分流孔与所述第二分流孔之间、第三分流孔与第四分流孔之间均形成了第一沉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铝型材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孔、所述第二分流孔、所述第三分流孔以及所述第四分流孔之间形成了分流桥,所述分流桥与所述第一沉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型材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流孔组包括第五分流孔、第六分流孔、第七分流孔以及第八分流孔,所述第五分流孔与所述第六分流孔之间、所述第七分流孔与所述第八分流孔之间均形成了第二沉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铝型材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桥与所述进料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沉桥与所述进料面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铝型材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分流孔、第六分流孔、第七分流孔以及第八分流孔均设有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进料面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铝型材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分流孔的横截面积、第六分流孔的横截面积、第七分流孔的横截面积以及第八分流孔的横截面积均从进料面向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连接的一端面逐渐变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型材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还设有工作带、第一空刀腔、第二空刀腔以及出料孔;所述焊合室、所述工作带、所述第一空刀腔、所述第二空刀腔以及所述出料孔均连通;所述阻流块位于所述焊合室与所述工作带连接的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铝型材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块的高度为2mm~1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型材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紧固件,所述上模与所述下模通过所述紧固件固定连接。
CN202320302968.4U 2023-02-23 2023-02-23 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 Active CN2194838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02968.4U CN219483800U (zh) 2023-02-23 2023-02-23 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02968.4U CN219483800U (zh) 2023-02-23 2023-02-23 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83800U true CN219483800U (zh) 2023-08-08

Family

ID=87513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02968.4U Active CN219483800U (zh) 2023-02-23 2023-02-23 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838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86681B (zh) 舱体构件挤压成形模具
CN110891703B (zh) 形成金属合金的挤出型材/部分的弯曲长度的方法
CN107803407A (zh) 一种汽车电池包框架用薄壁大断面空心型材生产工艺
CN107185986A (zh) 轻量化汽车用铝合金结构件的挤压模具及挤压工艺
CN113560362B (zh) 高性能镁合金变截面挤扭复合加工装置及其制备工艺
US6134936A (en) Mold for heat sink
CN219483800U (zh) 一种铝型材挤压模具
CN204672719U (zh) 一种管状铝型材挤压模具
CN114345971B (zh) 一种微通道管成形模具及方法
CN213134539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外框铝型材挤压模具
CN214133376U (zh) 一种用于汽车型材的热挤压模具
CN214516818U (zh) 一种多孔挤压模具及用于加工其工作带的组合电极
CN219483799U (zh) 一种热挤压模具
CN114653770A (zh) 一种镁合金高性能板材的螺旋变径-连续扭转挤压模具
CN112246906A (zh) 一种超薄带材挤压模具
CN114289538A (zh) 一种超薄超大宽窄比铜型材产品挤出工艺
CN219483798U (zh) 一种方管挤压模具
CN114505362B (zh) 一种热挤压模
CN220092566U (zh) 一种翅片式散热片铝挤压模具
CN220444678U (zh) 一种梳型散热器铝挤压模具
CN110860575A (zh) 一种使用寿命长的铝型材热挤压模具
CN211757689U (zh) 一种大型宽展的板类型材的模具
CN211679356U (zh) 悬臂式散热器型材热挤压模具
CN112756412B (zh) 用于连续生产宽幅镁板的加工模具、加工装置和加工工艺
CN220698178U (zh) 能改善铝合金软材料阀体表面抖动印的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