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65805U - 一种稳定带钢的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稳定带钢的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65805U
CN219465805U CN202320261253.9U CN202320261253U CN219465805U CN 219465805 U CN219465805 U CN 219465805U CN 202320261253 U CN202320261253 U CN 202320261253U CN 219465805 U CN219465805 U CN 2194658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strip steel
working space
movabl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6125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傅如学
沈雷鸣
李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Mopper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Mopper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Mopper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Mopper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6125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658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658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658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稳定带钢的结构,包括机架、第一辊组与第二辊组,机架配置为该结构的主体支撑且在机架上,由前往后穿设有带钢,第一辊组与第二辊组设置在机架上并共同配置为保持带钢处于平直状态;第一辊组与第二辊组分别设置在第一工作空间与第二工作空间处,第一辊组中的若干个固定压辊于第一工作空间处下压带钢,两个移动托辊在第一工作空间处承托带钢,第二辊组中的移动压辊在第二工作空间处下压带钢,若干个第二托辊在第二工作空间处承托带钢;固定压辊与移动压辊位于带钢的上方,移动托辊与第二托辊位于带钢的下方;该结构适应具有不同刷辊的情况,以同时下压和承托不同工作状态下的带钢,使不同工作状态下的带钢都能保持平直。

Description

一种稳定带钢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表面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稳定带钢的结构。
背景技术
带钢在磨刷时会受到单方向的力,而使带钢振动或不稳定,且带钢因自重会下垂,因此需要由托压辊保持其平稳,现有的磨刷单元一般分为上刷辊单元与下刷辊单元,而这两种单元一般只会具有单种刷辊,即上刷辊单元中只有上刷辊,下刷辊单元中只有下刷辊;对于这类磨刷单元来说,设置有用于保持带钢平直的托辊或压辊,以下刷辊单元为例,下刷辊的上方需要设置压辊,以防止下刷辊磨刷带钢而造成振动,同时,设置托辊以承托带钢,防止带钢下垂。
先将上述这类磨刷单元进行改进,使上刷辊与下刷辊整合至同一单元中,同时磨刷带钢的上下两个表面,更加合理,且在一定程度上使上刷辊与下刷辊给予带钢的力对冲抵消,保持稳定;但是,由于上刷辊与下刷辊同时存在于一个磨刷单元中,既有磨刷带钢上表面的上刷辊,又有磨刷带钢下表面的下刷辊,情况更为复杂,托辊与压辊的设置结构需要进一步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稳定带钢的结构,第一辊组与第二辊组分别设置在第一工作空间与第二工作空间处,第一辊组中的若干个固定压辊于第一工作空间处下压带钢,两个移动托辊在第一工作空间处承托带钢,第二辊组中的移动压辊在第二工作空间处下压带钢,若干个第二托辊在第二工作空间处承托带钢;固定压辊与移动压辊位于带钢的上方,移动托辊与第二托辊位于带钢的下方;该结构适应具有不同刷辊的情况,以同时下压和承托不同工作状态下的带钢,使不同工作状态下的带钢都能保持平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稳定带钢的结构,包括机架、第一辊组与第二辊组,机架配置为该结构的主体支撑且在机架上,由前往后穿设有带钢,第一辊组与第二辊组设置在机架上并共同配置为保持带钢处于平直状态;机架上包括第一工作空间与第二工作空间,第一工作空间配置为设有下刷辊并供下刷辊工作,第二工作空间配置为设有上刷辊并供上刷辊工作;第一辊组与第二辊组沿前后方向布置在机架上,且第一辊组设置在第一工作空间处,第二辊组设置在第二工作空间处;第一辊组包括若干个固定压辊以及至少两个移动托辊,固定压辊配置为在第一工作空间处下压带钢,移动托辊配置为在第一工作空间处靠近带钢以进行承托或远离带钢以供安装带钢;固定压辊与机架保持相对固定,固定压辊沿第一工作空间竖直中线对称分布,移动托辊选择性地相对于机架移动设置;第二辊组包括移动压辊以及若干个第二托辊,移动压辊配置为在第二工作空间处靠近带钢以下压带钢或远离带钢以供安装带钢,第二托辊配置为在第二工作空间处承托带钢;移动压辊选择性地相对于机架移动设置;固定压辊与移动压辊位于带钢的上方,移动托辊与第二托辊位于带钢的下方。
为第一工作空间中的下刷辊布置第一辊组,为第二工作空间中的上刷辊布置第二辊组,带钢在第一工作空间中由下刷辊对其下表面进行磨刷,带钢在第二工作空间中由上刷辊对其上表面进行磨刷,因此第一工作空间中的部分带钢与第二工作空间中的部分带钢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而第一辊组中的若干个固定压辊与两个移动托辊保持第一工作空间中的部分带钢平直,第二辊组中的移动压辊与若干个第二托辊保持第二工作工件中的部分带钢平直,以适应同时具有上刷辊与下刷辊的复杂情况,保持带钢整体的平直,使工作更加稳定。
作为优选,固定压辊包括两个第一固定压辊以及两个第二固定压辊,两个第一固定压辊位于第一工作空间的中间位置且沿第一工作空间的竖直中线对称,两个第二固定压辊分别位于两个第一固定压辊的前方与后方,两个移动托辊对应两个第二固定压辊设置。固定压辊以及移动托辊的布置,以此保持第二工作空间中带钢的各个点位得到下压与承托,使其整体保持平直。
作为优选,移动压辊位于机架后部,第二托辊由前往后布置在第二工作空间处。带钢上方由前往后依次布置有第二固定压辊、两个第一固定压辊、第二固定压辊以及移动压辊,带钢下方由前往后依次布置有两个移动托辊以及三个第二托辊。
作为优选,第一工作空间与第二工作空间毗邻,位于第一固定压辊后方的第二固定压辊处于第一工作空间与第二工作空间交接处;所述的第二托辊摆动设置在机架上。单论第二工作空间来说,只需移动压辊升降即可顺利安装带钢和在工作时稳定带钢,但由于第一工作空间与第二工作空间毗邻,第一固定压辊处于两者的交界处,若第二托辊也为固定设置,就会影响带钢的安装,而且带钢厚度的范围将大大受限。
作为优选,在第二工作空间处设置摆动座,摆动座转动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的第二托辊安装在摆动座上。
作为优选,摆动座与机架之间设有气弹簧,气弹簧具有弹性且配置为使第二托辊靠向带钢并使摆动座处于浮动状态。在气弹簧与摆动座的作用下,第二托辊可随带钢的厚度变化而摆动。
作为优选,摆动座与机架之间设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座以及限位杆,限位座固定安装在机架上,限位杆竖直布置并通过螺纹可调地设置在限位座上。对限位杆的调整即是对摆动座的范围进行调整,具体是对摆动座摆动的最大位置进行调整,使摆动座可适应不同厚度范围的带钢。
作为优选,机架上还设有上刷辊与下刷辊,下刷辊位于第一工作空间中且位于带钢下方,上刷辊位于第二工作空间中且位于带钢上方;所述的第一固定压辊设置在下刷辊的上方,下刷辊的前后两侧均设有所述的第二固定压辊与移动托辊;两个所述的第二托辊位于上刷辊的下方,下刷辊的前方设有所述的第二固定压辊与移动托辊,下刷辊的后方设有所述的移动压辊与第二托辊。上刷辊与下刷辊安装到同一个机架上后,托压辊的设置并非简单的重复组合,还需考虑效果以及成本,就如位于上刷辊与下刷辊之间的第二固定压辊与移动托辊,既作用于第一工作空间中的带钢,又作用于第二工作空间中的带钢,即同时用于稳定这两部分带钢,防止产生振动,并节约了成本。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出发点、理念及有益效果是:
为第一工作空间中的下刷辊布置第一辊组,为第二工作空间中的上刷辊布置第二辊组,带钢在第一工作空间中由下刷辊对其下表面进行磨刷,带钢在第二工作空间中由上刷辊对其上表面进行磨刷,因此第一工作空间中的部分带钢与第二工作空间中的部分带钢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而第一辊组中的若干个固定压辊与两个移动托辊保持第一工作空间中的部分带钢平直,第二辊组中的移动压辊与若干个第二托辊保持第二工作工件中的部分带钢平直,以适应同时具有上刷辊与下刷辊的复杂情况,保持带钢整体的平直,使工作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磨刷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第三立柱布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磨刷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磨刷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摆动座设置在机架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磨刷单元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摆动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摆动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摆动座的侧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摆动座的前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磨刷单元的侧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磨刷单元的前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流水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流水线的前视图。
各附图标记为:磨刷单元100;带钢200;机架1;第一工作空间1a;第二工作空间1b;下刷辊2;上刷辊3;升降机构4;升降驱动电机41;升降导杆42;第一立柱5;第二立柱6;第三立柱7;顶座8;横移机构9;滑轨91;移动座92;横移驱动电机93;刷辊座10;加长柱11;第二托辊12;移动托辊13;移动压辊14;固定压辊15;第一固定压辊15a;第二固定压辊15b;第一上横梁16;第一下横梁17;第二上横梁18;第二下横梁19;升降座20;导柱21;气缸22;压辊座23;第三上横梁24;第三下横梁25;承托座26;摆动座27;轴座28;转轴29;气弹簧30;限位座31;限位杆32;限位板33;基座34;排水渠35。
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如图2、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稳定带钢的结构,包括机架1、第一辊组与第二辊组,机架1配置为该结构的主体支撑且在机架1上,由前往后穿设有带钢200,第一辊组与第二辊组设置在机架1上并共同配置为保持带钢200处于平直状态;机架1上包括第一工作空间1a与第二工作空间1b,第一工作空间1a配置为设有下刷辊2并供下刷辊2工作,第二工作空间1b配置为设有上刷辊3并供上刷辊3工作;第一辊组与第二辊组沿前后方向布置在机架1上,且第一辊组设置在第一工作空间1a处,第二辊组设置在第二工作空间1b处;第一辊组包括若干个固定压辊15以及至少两个移动托辊13,固定压辊15配置为在第一工作空间1a处下压带钢200,移动托辊13配置为在第一工作空间1a处靠近带钢200以进行承托或远离带钢200以供安装带钢200;固定压辊15与机架1保持相对固定,固定压辊15沿第一工作空间1a竖直中线对称分布,移动托辊13选择性地相对于机架1移动设置;第二辊组包括移动压辊14以及若干个第二托辊12,移动压辊14配置为在第二工作空间1b处靠近带钢200以下压带钢200或远离带钢200以供安装带钢200,第二托辊12配置为在第二工作空间1b处承托带钢200;移动压辊14选择性地相对于机架1移动设置;固定压辊15与移动压辊14位于带钢200的上方,移动托辊13与第二托辊12位于带钢200的下方。
为第一工作空间1a中的下刷辊2布置第一辊组,为第二工作空间1b中的上刷辊3布置第二辊组,带钢200在第一工作空间1a中由下刷辊2对其下表面进行磨刷,带钢200在第二工作空间1b中由上刷辊3对其上表面进行磨刷,因此第一工作空间1a中的部分带钢200与第二工作空间1b中的部分带钢200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而第一辊组中的若干个固定压辊15与两个移动托辊13保持第一工作空间1a中的部分带钢200平直,第二辊组中的移动压辊14与若干个第二托辊12保持第二工作工件中的部分带钢200平直,以适应同时具有上刷辊3与下刷辊2的复杂情况,保持带钢200整体的平直,使工作更加稳定。
固定压辊15包括两个第一固定压辊15a以及两个第二固定压辊15b,两个第一固定压辊15a位于第一工作空间1a的中间位置且沿第一工作空间1a的竖直中线对称,两个第二固定压辊15b分别位于两个第一固定压辊15a的前方与后方,两个移动托辊13对应两个第二固定压辊15b设置;固定压辊15以及移动托辊13的布置,以此保持第二工作空间1b中带钢200的各个点位得到下压与承托,使其整体保持平直;移动压辊14位于机架1后部,第二托辊12由前往后布置在第二工作空间1b处;带钢200上方由前往后依次布置有第二固定压辊15b、两个第一固定压辊15a、第二固定压辊15b以及移动压辊14,带钢200下方由前往后依次布置有两个移动托辊13以及三个第二托辊12;第一工作空间1a与第二工作空间1b毗邻,位于第一固定压辊15a后方的第二固定压辊15b处于第一工作空间1a与第二工作空间1b交接处。
如图1、3、6所示,该机构应用在一磨刷单元100中,具体地说,该磨刷单元100包括:
机架1,配置为该磨刷单元100的主体支撑;机架1包括一前一后相邻布置的第一工作空间1a与第二工作空间1b;
下刷辊2,设置在机架1的第一工作空间1a处,下刷辊2配置为位于带钢200下方并对带钢200的下表面进行磨刷;
上刷辊3,设置在机架1的第二工作空间1b处,上刷辊3配置为位于带钢200上方并对带钢200的上表面进行磨刷;下刷辊2与上刷辊3共同整合在机架1上;
升降机构4,下刷辊2与上刷辊3均连接有一升降机构4,升降机构4设置在机架1上并配置为驱动下刷辊2或上刷辊3升降运动;
托辊组,设置在机架1上并位于带钢200下方,托辊组配置为向上承托带钢200;
压辊组,设置在机架1上并位于带钢200上方,压辊组配置为向下压向带钢200;
带钢200由前往后穿过机架1,并依次经过第一工作空间1a与第二工作空间1b,由下刷辊2、上刷辊3、托辊组以及压辊组保持带钢200处于一水平面,并由下刷辊2与上刷辊3分别磨刷带钢200的下表面与上表面。
上刷辊3与下刷辊2同时整合在一个单元中,上刷辊3与下刷辊2同时对带钢200的上表面与下表面进行磨刷工作,上刷辊3与下刷辊2同时磨刷带钢200的两个面,力得到对冲,使带钢200在工作中更稳定,刷辊刷的更加干净,而且效率更高,同时也能减振降噪;升降机构4为上刷辊3与下刷辊2提供升降能力,使上刷辊3与下刷辊2能够正好接触磨刷带钢200表面,而不会过度接触影响工作稳定性,并且能够适应不同厚度的带钢200;托辊组与压辊组能够进一步保持带钢200的平直,使工作更加稳定。
如图1-5所示,机架1整体为框架式结构,机架1包括第一立柱5、第二立柱6以及第三立柱7,第一立柱5、第二立柱6以及第三立柱7依次由前往后布置,且立柱均有两根,分别立于左右两侧;第一工作空间1a位于第一立柱5与第二立柱6之间,第二工作空间1b位于第二立柱6与第三立柱7之间;第一立柱5与第二立柱6顶端设有顶座8,第二立柱6与第三立柱7顶端也设有顶座8,顶座8为镂空的矩形框架结构,两个顶座8上均设有横移机构9;横移机构9包括滑轨91以及移动座92,滑轨91布置在顶座8镂空处的前后两侧,移动座92滑动设置在滑轨91上,并由横移驱动电机93驱动移动座92在滑轨91上沿左右方向移动,横移驱动电机93设置在顶座8上且位于移动座92的旁侧。
两个移动座92上均设有所述升降机构4,升降机构4包括升降驱动电机41以及升降导杆42,升降导杆42共有四根,均插设在移动座92上并经过顶座8的镂空来到第一工作空间1a或第二工作空间1b,升降驱动电机41设置在移动座92上,升降驱动电机41驱动升降导杆42升降;升降导杆42的下端连接有一刷辊座10,所述的上刷辊3、下刷辊2分别安装在两个刷辊座10上;在升降机构4的作用下,上刷辊3与下刷辊2可处于不同高度,即上刷辊3能处于带钢200的上方,下刷辊2能处于带钢200的下方;横移机构9能够带动升降机构4、刷辊座10以及上刷辊3和下刷辊2沿左右方向移动,这么做的目的是因为上刷辊3与下刷辊2的长度一般大于带钢200的宽度,刷辊端部超出于带钢200而无法工作,左右移动刷辊可使刷辊磨损均匀,不浪费。
各立柱的长度不同,以适应上刷辊3与下刷辊2处于不同高度,具体地说,第一立柱5与第二立柱6长度相等,第三立柱7的长度大于第二立柱6的长度,即第三立柱7比第二立柱6更长,其高度也就比第一立柱5和第二立柱6更高,为了使第二立柱6与第三立柱7上的顶座8保持水平,第二立柱6上还设有加长柱11,最终使第二工作空间1b位于带钢200上方的空间更大,以利于上刷辊3的升降。
如图6、11、12所示,托辊组包括第二托辊12与移动托辊13,压辊组也包括移动压辊14与固定压辊15,移动托辊13与固定压辊15位于第一工作空间1a并与下刷辊2配合以保持带钢200的平直和稳定,第二托辊12与移动压辊14位于第二工作空间1b并与上刷辊3配合以保持带钢200的平直与稳定;固定压辊15均固定在机架1上,移动托辊13均可动地设置在机架1上,具体地说,两个第一立柱5之间设有第一上横梁16与第一下横梁17,两个第二立柱6之间设有第二上横梁18与第二下横梁19,第二托辊12共有两个,两个第二托辊12分别设置在第一下横梁17与第二下横梁19上,第二托辊12与第一下横梁17或第二下横梁19之间设有升降座20,升降座20的下方设有两根导柱21,导柱21插设在第一下横梁17与第二下横梁19上,第一上横梁16与第二上横梁18上设有气缸22,气缸22向下与升降座20连接并驱动升降座20以及升降座20上的移动托辊13升降。
第一上横梁16与第二上横梁18上还设有压辊座23,两个压辊座23相对设置且向第一工作空间1a延伸,固定压辊15共有四个,分别设置在第一上横梁16、第二上横梁18以及两个压辊座23上,而下刷辊2正好位于两个压辊座23上的固定压辊15下方,且下刷辊2的轴线处于这两个固定压辊15的中线位置,即压辊座23上的两个压辊与下刷辊2能够通过保持带钢200在该位置时的平直程度以及稳定性,下刷辊2在工作的同时起到了托辊的作用;设置在第一上横梁16上的固定压辊15与第一下横梁17上的移动托辊13能保持位于第一立柱5处的带钢200的平直度与稳定性,同理,设置在第二上横梁18上的固定压辊15与第二下横梁19上的移动托辊13能保持位于第二立柱6处的带钢200的平直度与稳定性。
两根第三立柱7之间设有第三上横梁24与第三下横梁25,所述的移动压辊14设置在第三上横梁24下方,并且在第三上横梁24与移动压辊14之间设有另一个升降座20,第三上横梁24上还设有另一个气缸22,气缸22与该升降座20连接并驱动升降桌与移动压辊14升降。
如图5-10所示,第二立柱6的第二下横梁19上设有承托座26,承托座26朝向第三下横梁25设置,第三下横梁25与承托座26上设有一摆动座27,摆动座27横跨于第三下横梁25与承托座26上,所述的第二托辊12设置在该摆动座27上;具体地说,第三下横梁25上左右间隔设有两个轴座28,轴座28之间设有沿左右方向布置的转轴29,转轴29穿设在摆动座27上并使摆动座27能够相对于第三下横梁25转动;承托座26共有两个,左右间隔设置在第二下横梁19上,承托座26上转动设有气弹簧30,气弹簧30将第二托辊12推向带钢200;气弹簧30可控制摆动座27绕所述转轴29转动,摆动座27上的第二托辊12随之移动,以适应带钢200厚度,且气弹簧30具有弹性,可自动适应带钢200厚度;由于第二托辊12前方的固定压辊15是固定不动的,若第二托辊12也固定,就会使得磨刷单元100适应带钢200的厚度范围大大减小,而第二托辊12增加摆动之后,既能适应同一条带钢200上厚度的变化,又能通过调节气弹簧30的长度适应更大厚度范围的带钢200。
在两个承托组之间还设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座31与限位杆32,限位座31固定安装在第二下横梁19上且朝向第三下横梁25设置,限位杆32竖直安装在限位座31上;摆动座27上对应设有限位板33,限位板33朝向限位杆32设置,限位板33与限位杆32之间的高度间距为带钢200厚度的可变范围,即适应同一条带钢200的厚度范围;限位杆32通过螺纹可调地设置在限位座31上,从而可以调节限位板33与限位杆32之间的距离。
如图13、14所示,机架1下方还设有基座34,基座34上开设有排水渠35,排水渠35位于机架1下方且向下凹陷于基座34表面,排水渠35的尺寸配置为可供工作人员进入;将多个磨刷单元100由前往后依次排列形成流水线,多个磨刷单元100的排水渠35相连通;流水线在工作时,即在对带钢200表面进行磨刷时,需要有淋水降温,并将刷下的氧化层冲入排水渠35中,即使氧化层留在排水渠35中,工作人员仍能简单快速地进行清理。

Claims (8)

1.一种稳定带钢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第一辊组与第二辊组,机架配置为该结构的主体支撑且在机架上,由前往后穿设有带钢,第一辊组与第二辊组设置在机架上并共同配置为保持带钢处于平直状态;机架上包括第一工作空间与第二工作空间,第一工作空间配置为设有下刷辊并供下刷辊工作,第二工作空间配置为设有上刷辊并供上刷辊工作;第一辊组与第二辊组沿前后方向布置在机架上,且第一辊组设置在第一工作空间处,第二辊组设置在第二工作空间处;第一辊组包括若干个固定压辊以及至少两个移动托辊,固定压辊配置为在第一工作空间处下压带钢,移动托辊配置为在第一工作空间处靠近带钢以进行承托或远离带钢以供安装带钢;固定压辊与机架保持相对固定,固定压辊沿第一工作空间竖直中线对称分布,移动托辊选择性地相对于机架移动设置;第二辊组包括移动压辊以及若干个第二托辊,移动压辊配置为在第二工作空间处靠近带钢以下压带钢或远离带钢以供安装带钢,第二托辊配置为在第二工作空间处承托带钢;移动压辊选择性地相对于机架移动设置;固定压辊与移动压辊位于带钢的上方,移动托辊与第二托辊位于带钢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带钢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固定压辊包括两个第一固定压辊以及两个第二固定压辊,两个第一固定压辊位于第一工作空间的中间位置且沿第一工作空间的竖直中线对称,两个第二固定压辊分别位于两个第一固定压辊的前方与后方,两个移动托辊对应两个第二固定压辊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定带钢的结构,其特征在于:移动压辊位于机架后部,第二托辊由前往后布置在第二工作空间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定带钢的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工作空间与第二工作空间毗邻,位于第一固定压辊后方的第二固定压辊处于第一工作空间与第二工作空间交接处;所述的第二托辊摆动设置在机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稳定带钢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二工作空间处设置摆动座,摆动座转动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的第二托辊安装在摆动座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稳定带钢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摆动座与机架之间设有气弹簧,气弹簧具有弹性且配置为使第二托辊靠向带钢并使摆动座处于浮动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稳定带钢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摆动座与机架之间设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座以及限位杆,限位座固定安装在机架上,限位杆竖直布置并通过螺纹可调地设置在限位座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定带钢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机架上还设有上刷辊与下刷辊,下刷辊位于第一工作空间中且位于带钢下方,上刷辊位于第二工作空间中且位于带钢上方;所述的第一固定压辊设置在下刷辊的上方,下刷辊的前后两侧均设有所述的第二固定压辊与移动托辊;两个所述的第二托辊位于上刷辊的下方,下刷辊的前方设有所述的第二固定压辊与移动托辊,下刷辊的后方设有所述的移动压辊与第二托辊。
CN202320261253.9U 2023-02-10 2023-02-10 一种稳定带钢的结构 Active CN2194658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61253.9U CN219465805U (zh) 2023-02-10 2023-02-10 一种稳定带钢的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61253.9U CN219465805U (zh) 2023-02-10 2023-02-10 一种稳定带钢的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65805U true CN219465805U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63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61253.9U Active CN219465805U (zh) 2023-02-10 2023-02-10 一种稳定带钢的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658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313322A (en) Straightening machine for metal plate and strip
CN219465805U (zh) 一种稳定带钢的结构
US5127249A (en) Levelling installation
CN108273884A (zh) 一种高精度的电动卷板机
CN210766120U (zh) 一种斜纹密实性服用经编面料自动裁切装置
CN2776581Y (zh) 玻璃清洗机整体升降调节装置
CN107790519B (zh) 小型方管拼装机
CN208213990U (zh) 一种高精度的电动卷板机
CN219787861U (zh) 一种适应带钢厚度的机构
CN116276562A (zh) 一种调节加工厚度的方法
CN219465858U (zh) 一种框架结构
KR100923547B1 (ko) 압연설비의 후판 안내용 높이 가변형 브리지 장치
CN220239634U (zh) 一种机械增压式辊压机
CN219442923U (zh) 一种可调式轧辊机架
CN112337754A (zh) 一种张紧辊染色钢板
CN216801175U (zh) 一种用于ps版铝板基的校平结构
CN217990470U (zh) 热镀锌钢带张力辊
CN217778032U (zh) 一种复合机压辊装置
CN116330067A (zh) 一种磨刷带钢的方法
CN218786441U (zh) 一种长玻纤收卷机
CN213968381U (zh) 基于传动装置上置的拉杆压下式矫平机
CN219025479U (zh) 一种h型钢矫正机
CN212733645U (zh) 拉杆压下式矫平机
CN212821754U (zh) 一种万能型四辊线材轧机
CN219597429U (zh) 一种钢板除尘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