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61455U - 壳状矫治器、壳状牙科器械以及矫治系统 - Google Patents

壳状矫治器、壳状牙科器械以及矫治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61455U
CN219461455U CN202320657561.3U CN202320657561U CN219461455U CN 219461455 U CN219461455 U CN 219461455U CN 202320657561 U CN202320657561 U CN 202320657561U CN 219461455 U CN219461455 U CN 2194614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appliance
boss
mesial
tee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5756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森森
王振华
宋冬萍
庄慧敏
姚峻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hengya D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hengya D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hengya D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hengya D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5756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614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614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614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壳状矫治器、壳状牙科器械以及矫治系统。其中壳状矫治器,包括用于容纳牙齿的壳状本体,所述壳状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壳状本体在后牙区的咬合面向对颌方向凸出设有重建上下颌咬合位置的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设有使所述第一凸起部上支撑轮廓边和下支撑轮廓边增长的辅助支撑部,所述辅助支撑部由所述第一凸起部的颊侧表面和/或舌侧表面向内凹入或者向外凸出形成,所述辅助支撑部贯穿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上支撑轮廓边和下支撑轮廓边;所述壳状本体在佩戴时,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上支撑轮廓边与下支撑轮廓边分别与对应位置处的牙齿咬合面支撑并在咬合方向上产生抵抗所述第一凸起部变形的辅助支撑力。

Description

壳状矫治器、壳状牙科器械以及矫治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口腔正畸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壳状矫治器、壳状牙科器械以及矫治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牙齿正畸矫治技术领域,功能性牙齿矫治是一种对儿童及少年乳牙期、替牙期的错颌症状的常规治疗手段。单颌板或者双颌板(Twin-Block)矫治技术就是一种常规治疗手段。
隐形牙齿矫治器自发展以来,由于其佩戴舒适摘带方便,并且美观的优点,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随着隐形矫治技术的不断提高,功能性隐形矫治也随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譬如隐形单颌板矫治器或者隐形Twin-Block矫治器的问世。其中,隐形单颌板矫治器通过在后牙区设计凸起结构佩戴后能够打开咬合的同时整平SPEE曲线并治疗轻微的下颌后缩病例;隐形Twin-Block矫治器通过在患者咬合时两个凸起颌垫的近远中斜面引导下颌前伸。反式隐形Twin-Block矫治器通过在患者咬合时两个凸起颌垫的近远中斜面引导下颌后缩。
目前,现有的无论是隐形单颌板矫治器还是隐形Twin-Block矫治器大多是压膜成型,凸起颌垫多数为空腔结构,这样,在患者使用的过程中,一方面,会导致颌垫在多次咬合后,因刚度不够或者支撑力不足而发生形变,如果患者继续使用已经变形的矫治器会导致:(1)矫治力度不够,无法达到预设的咬合位置,之后的矫治步骤也无法正常进行;(2)预定力的方向会被改变,不被期望的力导致牙齿向不被期望的方向移动,最后破坏整个矫治计划。另一方面,两个空腔结构的凸起颌垫可能在使用过程中被患者直接咬坏而无法继续使用,这时需要重新压膜制作此步骤患者所需要的隐形矫治器,这种情况下,会导致矫治成本增加并且治疗周期被拉长,同时,在患者等待新的隐形矫治器制作期间,由于治疗中断,牙齿没有受到应有矫治力的约束可能会发生不被期望的移动,之后的隐形矫治器也无法与已经发生移动的牙齿相匹配,最终可能会导致矫治重启。再者,鉴于存在不期望的力产生,在使用过程中,颌垫之间会发生颊舌方向的滑动,上下颌无法精准的达到预设的咬合位置,这又会引发偏颌问题。
因此在功能性隐形矫治器研究一种既具备隐形矫治器舒适、便捷的特点又不减损功能性矫治的矫治力度的牙科器械具有重大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强颌板在咬合方向上支撑力以及强度的壳状矫治器、壳状牙科器械以及矫治系统。
一种壳状矫治器,包括用于容纳牙齿的壳状本体,所述壳状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壳状本体在后牙区的咬合面向对颌方向凸出设有重建上下颌咬合位置的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设有使所述第一凸起部上支撑轮廓边和下支撑轮廓边增长的辅助支撑部,所述辅助支撑部由所述第一凸起部的颊侧表面和/或舌侧表面向内凹入或者向外凸出形成,所述辅助支撑部贯穿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上支撑轮廓边和下支撑轮廓边;所述壳状本体在佩戴时,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上支撑轮廓边与下支撑轮廓边分别与对应位置处的牙齿咬合面支撑并在咬合方向上产生抵抗所述第一凸起部变形的辅助支撑力。
作为优选,所述辅助支撑部在水平面上的截面形状呈多边形。
作为优选,所述辅助支撑部在水平面上的截面形状呈三角形或梯形。
作为优选,所述辅助支撑部在水平面上的截面形状呈半圆形。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凸起部的近中面和/或远中面向内凹入或者向外凸出形成所述辅助支撑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上表面具有在目标咬合位置处与对颌牙齿咬合面相互匹配的咬痕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凸起部上表面在颊舌向上的宽度小于对应位置处对颌牙齿颊舌向的宽度。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凸起部上表面在颊舌向上的宽度是对应位置处对颌牙齿颊舌向的宽度的0.6-0.8倍。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凸起部下边缘在颊舌向上的宽度小于对应位置处牙齿颊舌向的宽度。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凸起部下边缘在颊舌向上的宽度是对应位置处牙齿颊舌向的宽度的0.6-0.8倍。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凸起部在4、5和6号牙齿对应的区域内。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凸起部至少覆盖两个牙位。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凸起部在近远中方向上为长度大于等于15mm小于等于25mm。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唇侧面和/或颊侧面具有多个所述辅助支撑部,多个所述辅助支撑部之间距离相等。
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包括至少部分容纳上颌牙齿的第一壳状本体和至少部分容纳下颌牙齿的第二壳状本体,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如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壳状矫治器;所述第二壳状本体在后牙区的咬合面向对颌方向凸出设有配合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中第一凸起部使下颌矢状向移动的第二凸起部;所述壳状牙科器械在佩戴时,所述第一凸起部的近中面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远中面相互作用时,所述下颌向前移动至目标咬合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为一体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凸起部的近中面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远中面相互平行。
作为优选,当所述第一凸起部的近中面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远中面为平面时,所述第一凸起部的近中面或所述第二凸起部的远中面与对应位置处的颊舌方向呈角度设置,所述角度在30°-75°或者105°-150°之间。
作为优选,当所述第一凸起部的近中面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远中面为曲面时,所述第一凸起部的近中面最高处的切线或所述第二凸起部的远中面最高处的切线与对应位置处的颊舌方向呈角度设置,所述角度在30°-75°或者105°-150°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具有左侧第一凸起部和右侧第一凸起部,所述左侧第一凸起部的远中面与所述右侧第一凸起部的远中面关于牙中线呈轴对称。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壳状本体具有左侧第二凸起部和右侧第二凸起部,所述左侧第二凸起部的远中面与所述右侧第二凸起部的远中面关于牙中线呈轴对称。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凸起部位于4号牙齿对应的位置处。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凸起部在近远中向上的长度等于其对应的4号牙在近远中向上的长度。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唇侧面、颊侧面、近中面或远中面中至少一个表面具有辅助支撑部,所述辅助支撑部由其所在表面向内凹入或者向外凸出形成,所述壳状牙科器械在佩戴时,所述辅助支撑部的上端边缘与下端边缘分别与对应位置处的牙齿咬合面接触并在咬合方向上产生抵抗所述第二凸起部变形的辅助支撑力。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凸起部上辅助支撑部在近远中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凸起部上的辅助支撑部在近远中方向上的最大宽度。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咬合面具有在目标咬合位置处与对颌牙齿咬合面相互匹配的咬痕结构。
一种矫治系统,包括N组壳状牙科器械,所述N组壳状牙科器械分别对应N个逐次的矫治步骤,所述N组壳状牙科器械的每一个壳状牙科器械能够把牙齿从对应矫治步骤的初始布局重新定位到该对应矫治步骤的目标布局,所述N组壳状牙科器械包括至少M组如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中M大于等于2,且小于N。
作为优选,不同矫治阶段对应的壳状牙科器械上设置的所述第一凸起部向对颌方向的凸起高度及所述第二凸起部向对颌方向的凸起高度与矫治阶段相关联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M组壳状牙科器械上设置的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向对颌方向的凸起高度随着矫治进程逐渐减小。
作为优选,所述M组壳状牙科器械对应的目标咬合位置中的上下颌在矢状向上的位置关系相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壳状矫治器、壳状牙科器械以及矫治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中的各实施例通过第一凸起部结构解决下颌后缩、深覆合、深覆盖等功能性问题。并且第一凸起部上设有的辅助支撑部能够增大第一凸起部上表面与对颌牙齿或矫治器的接触时的外轮廓支撑边缘以及第一凸起部与壳状矫治器佩戴颌处牙齿的接触的外轮廓支撑边缘,从而使得在矫治过程中,空心结构的第一凸起部在垂直方向的支撑力增强,并且辅助支撑部能够通过其凸起或凹入的表面提高第一凸起部的抗弯截面系数,进而提高第一凸起部整体的抗变形能力,因此,本申请中的各实施例中通过对辅助支撑部的设计,使得第一凸起部在垂直方向上对上下颌的支撑力,以及在各个方向上的抗变形能力都得到增强,确保了矫治效果的精准性和稳定性。
本申请还提供了矫治系统,包括N组壳状牙科器械,该N组壳状牙科器械具有使牙齿从初始位置逐渐重新定位至目标矫治位置的几何形状,在整个的矫治进程中,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的高度随着矫治进程逐步下降逐步调整上下颌位关系,并且N组壳状牙科器械在调整上下颌位关系的同时,还对错颌牙齿进行矫治,实现矫形矫治同步进行。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壳状矫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壳状矫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起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壳状矫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起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壳状矫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壳状矫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壳状矫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壳状牙科器械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壳状牙科器械中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壳状牙科器械中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壳状牙科器械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壳状牙科器械中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矫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壳状牙科器械的生成方法流程图;
图16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壳状牙科器械的生成方法中初始牙颌模型的数字化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图形处理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以下各个实施例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申请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各个实施例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引用。
本申请中各个实施例中提及的“后牙区”是根据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口腔医学导论》第2版第36-38页中对于牙齿的分类进行定义,包括前磨牙以及磨牙,以FDI标记法显示为4-8的牙齿,前牙区FDI标记法显示为1-3的牙齿。前牙区的牙齿包括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另外,对于处于乳牙期阶段的牙齿进行说明,“后牙区”根据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口腔医学导论》第2版第40-41页中对于乳牙齿的分类进行定义,包括乳切牙、乳尖牙和乳磨牙三类,其中,乳切牙包括乳中牙和乳侧切牙,乳磨牙包括第一乳磨牙和第二乳磨牙。
本申请中的各实施例中的壳状矫治器、壳状牙科器械以及矫治系统可以实现矫形矫治同步进行,并且在实现功能性矫治的过程中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患者的咬合力过大或者使用过程中的磨损导致颌垫结构出现变形咬坏从而影响矫治效果的问题。
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壳状矫治器,参考图1所示,壳状矫治器整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具体的,壳状矫治器包括用于容纳牙齿的壳状本体1,壳状具有多个牙齿收纳腔11,优选地,多个牙齿收纳腔11包裹壳状矫治器佩戴颌的所有牙齿。壳状本体1在后牙区的咬合面向对颌方向凸出设有重建上下颌咬合位置的第一凸起部12,壳状矫治器佩戴后,第一凸起部12的高度满足使上下颌的咬合关系保持在前牙切对切的位置处。此外,第一凸起部12设有使所述第一凸起部12上支撑轮廓边和下支撑轮廓边增长的辅助支撑部121,具体是,辅助支撑部121由所述第一凸起部12的颊侧表面和/或舌侧表面向内凹入或者向外凸出形成,并且辅助支撑部121贯穿所述第一凸起部12的上支撑轮廓边和下支撑轮廓边;即,辅助支撑部121从第一凸起部12的上边缘延伸至第一凸起部12下边缘。壳状本体1在佩戴时,第一凸起部12的上支撑轮廓边与下支撑轮廓边分别与对应位置处的牙齿咬合面支撑并在咬合方向上产生抵抗所述第一凸起部变形的辅助支撑力。
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第一凸起部12的上边缘以及辅助支撑部121的上端边缘均为邻近或接触对颌一侧的第一凸起部的上支撑轮廓边121a,第一凸起部12的下边缘以及辅助支撑部121的下端边缘均为邻近或接触壳状矫治器佩戴颌的第一凸起部的下支撑轮廓边121b。
参考图2中,现有技术的方案,中对于第一凸起部的设计主要为由壳状矫治器的后牙区部分向对颌方向凸起一个凸起块,凸起块的上边缘以及下边缘大致呈长方形结构,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凸起块在使用时,在咬合方向上,凸起块与对颌牙齿和本颌牙齿的支撑主要为凸起块的上边缘和凸起块的下边缘。
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可参考图3所示,本申请中的辅助支撑部121的设计使得第一凸起部12的上边缘和第一凸起部12的下边缘由原来大致呈长方形变为凸出部的上支撑轮廓边121a和下支撑轮廓边121b大致呈鱼骨形状。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各实施例中带有辅助支撑部121的第一凸起部12在咬合方向上/垂直方向上的支撑边增长,从而提高第一凸起部12在使用过程的咬合方向上或垂直方向上的支撑力,从而避免现有技术中空心第一凸起部12在使用过程会发生咬瘪或咬合向上压缩变形等问题。
参考图1-图4所示,辅助支撑部121由第一凸起部12的颊侧边面122(壳状矫治器佩戴时邻近患者颊侧的侧表面)或者舌侧表面123(壳状矫治器佩戴时邻近患者舌侧的侧表面)向内凹入或者向外凸出形成,参考图1为向内凹入的实施方式,参考图4为向外凸出的实施方式。参考图5所示,无论是向内凹入或者是向外凸出辅助支撑部121都会与其所在的表面形成高度差H,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在同样壳状矫治器的厚度下有较大的抗弯截面系数,如果没有高度差,第一凸起部12的侧表面只是一个平的薄面,在受到压力时容易屈曲压溃。具体,根据公式:(W抗弯截面系数,Iz是惯性矩,ymax中性轴到截面的高度,也就是接近高度差的一半),因此可以看出,高度差H越大,第一凸起部12的抗弯截面系数越大,刚度越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6至图7所示,所述辅助支撑部121在水平面上的截面形状呈多边形或者半圆形。不同的截面形状使得第一凸起部12的抗变形的能力也不一样。梯形的抗弯截面系数是最大的,其次是半圆形,V型(三角形)。但是梯形的辅助支撑部121需要第一凸起部12的的侧表面在近远中方向上具有一定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部12的近中面和/或远中面同样设有辅助支撑部121,辅助支撑部121由第一凸起部12的近中面和/或远中面向内凹入或者向外凸出形成,以提高第一凸起部12的近中面和/或远中面的抗弯截面系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部12的上表面具有在目标咬合位置处与对颌牙齿咬合面相互匹配的咬痕结构。咬痕结构为目标咬合位置处对颌牙齿咬合面的相互匹配的凸凹结构,使得在目标咬合位置处,第一凸起部12能跟对颌牙齿保持咬合稳定状态,提交矫治效果。并且,咬痕结构具有定位功能,可以引导患者的下颌在佩戴壳状矫治器后到达目标咬合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5所示,第一凸起部12上表面在颊舌向上的宽度X小于对应位置处对颌牙齿颊舌向的宽度。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患者在佩戴壳状矫治器的过程中,第一凸起部12的上支撑轮廓边能够完全的支撑在对颌牙齿的解剖面上。优选的实施方式,在确保第一凸起部12在颊舌向上具有足够的宽度,所述第一凸起部12上表面在颊舌向上的宽度X是对应位置处对颌牙齿颊舌向的宽度的0.6-0.8倍。
同样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部12下边缘在颊舌向上的宽度小于对应位置处牙齿颊舌向的宽度。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患者在佩戴壳状矫治器的过程中,第一凸起部12的下支撑轮廓边能够完全的支撑在第一凸起部12所在颌的对应牙齿的解剖面上。优选的实施方式,在确保第一凸起部12在颊舌向上具有足够的宽度,所述第一凸起部12下边缘在颊舌向上的宽度是对应位置处牙齿颊舌向的宽度的0.6-0.8倍。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起部12上表面在颊舌向上的宽度X是对应位置处对颌牙齿颊舌向的宽度的0.6-0.8倍,第一凸起部12下边缘在颊舌向上的宽度是对应位置处牙齿颊舌向的宽度的0.6-0.8倍,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第一凸起部的上支撑轮廓边和下支撑轮廓边能同时进行支撑,共同提供稳定的支撑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8所示,第一凸起部12在壳状矫治器后牙区的4、5和6号牙齿对应的区域内。进一步优选的第一凸起部12至少覆盖两个牙位。并且第一凸起部12在近远中方向上为长度L大于等于15mm小于等于25mm。使用时,第一凸起部12可以对对颌覆盖牙位处的牙齿进行压低,从在治疗下颌后缩的病例时,进一步整平患者的SPEE曲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5所示,所述第一凸起部12的唇侧面和/或颊侧面具有多个所述辅助支撑部,并且多个所述辅助支撑部之间距离相等。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第一凸起部12的上支撑轮廓边和下支撑轮廓边在咬合方向/垂直方向上提供的支撑力分分布均匀,使得第一凸起部12不会有支撑力较小的区域,避免第一凸起部12的上支撑轮廓边和下支撑轮廓边产生支撑力较弱处并在较弱处产生变形。
本申请还包括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具体参考图9所示,壳状牙科器械包括至少部分容纳上颌牙齿的第一壳状本体10和至少部分容纳下颌牙齿的第二壳状本体20,所述第一壳状本体10在后牙区的咬合面向对颌方向凸出设有引导下颌矢状向移动的第一凸起部102,所述第二壳状本体20在后牙区的咬合面向对颌方向凸出设有配合下颌矢状向移动的第二凸起部202;辅助支撑部1021由所述第一凸起部102的颊侧表面和/或舌侧表面向内凹入或者向外凸出形成,所述壳状牙科器械在佩戴时,所述辅助支撑部1021的上端边缘与下端边缘分别与对应位置处的牙齿咬合面接触并在咬合方向上产生抵抗所述第一凸起部102变形的辅助支撑力,并且所述第一凸起部102的近中面与所述第二凸起部202的远中面相互作用时,所述下颌向前移动至目标咬合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凸起部102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10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凸起部202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20为一体结构。
本申请中的各实施例中的壳状牙科器械的第一壳状本体10以及第一壳状本体10上第一凸起部102上辅助支撑部1021的设计与本申请中壳状矫治器中辅助支撑部121的设计相同。本申请中的各实施例中的壳状牙科器械的第二壳状本体20具有多个牙齿收纳腔11,牙齿收纳腔11包裹第一壳状本体10所佩戴颌的对颌所有萌出牙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部102的近中面与所述第二凸起部202的远中面相互平行。参考图10所示,当所述第一凸起部102的近中面与所述第二凸起部202的远中面为平面时,所述第一凸起部102的近中面或所述第二凸起部202的远中面与对应位置处的颊舌方向呈角度设置,所述角度α在30°-75°或者105°-150°之间。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1所示,当所述第一凸起部102的近中面与所述第二凸起部202的远中面为相互平行的曲面时,例如第一凸起部102的近中面设有辅助支撑部1021,并且辅助支撑部1021与第二凸起部202的远中面凹凸匹配,在这种实施方式下,第一凸起部102的近中面最高处的切线或所述第二凸起部202的远中面最高处的切线与对应位置处的颊舌方向呈角度设置,所述角度α在30°-75°或者105°-150°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2所示所述第一壳状本体10具有左侧第一凸起部102和右侧第一凸起部102,所述左侧第一凸起部102的远中面与所述右侧第一凸起部102的远中面关于牙中线P-P'呈轴对称。所述第二壳状本体20具有左侧第二凸起部202和右侧第二凸起部202,所述左侧第二凸起部202的远中面与所述右侧第二凸起部202的远中面关于牙中线P-P'呈轴对称。
作为优选的,参考图13所示第一壳状本体10和第二壳状本体20配合使用时,左侧第一凸起部102和左侧第二凸起部202、右侧第一凸起部102和右侧第二凸起部202的配合状态。左侧第一凸起部102的近中面和左侧第二凸起部202的远中面相互平行,并且左侧第一凸起部102的近中面和左侧第二凸起部202的远中面对应位置处的颊舌方向之间的角度α1在30°-75°;右侧第一凸起部102的近中面和右侧第二凸起部202的远中面相互平行,并且右侧第一凸起部102的近中面和右侧第二凸起部202的远中面对应位置处的颊舌方向之间的角度α2在105°-150°。这样的好处在于,通过对左右的第一凸起部102和第二凸起部202相匹配的斜面角度的设计,可以通过第一凸起部102和第二凸起部202限制下颌左右的移动。达到下颌前导限位作用,不会在矫治进程中发生左右错颌偏位,起到很好的定位作用。
本申请中的“左”和“右”的方向描述仅仅表示图中位置,并不是壳状牙科器械实际使用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2所示,第二凸起部202位于4号牙齿对应的位置处。第二凸起部202在近远中向上的长度等于其对应的4号牙在近远中向上的长度。在使用本申请中的壳状牙科器械进行导下颌向前,是由第一凸起部102和第二凸起部202协同作用,第二凸起部202主要起到下颌向前移动的受力处,对于第二凸起部202的尺寸只覆盖4号牙位,较小的尺寸可以使得下颌的移动机动性更好,同时也可以避免第二凸起部202在受力时发生变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9-图12所示,同样为了提高第二凸起部202在咬合方向上或垂直方向上的支撑力,所述第二凸起部202的唇侧面、颊侧面、近中面或远中面中至少一个表面具有辅助支撑部1021,所述辅助支撑部1021由其所在表面向内凹入或者向外凸出形成,所述壳状牙科器械在佩戴时,所述辅助支撑部1021的上端边缘与下端边缘分别与对应位置处的牙齿咬合面接触并在咬合方向上产生抵抗所述第二凸起部202变形的辅助支撑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凸起部102在近远中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二凸起部202在近远中方向上的长度,为了使得壳状牙科器械在使用过程中第一凸起部102和第二凸起部202在咬合方向支撑力更加均匀稳定,所述第一凸起部上辅助支撑部在近远中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凸起部上的辅助支撑部在近远中方向上的最大宽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凸起部102和第二凸起部202的咬合面具有在目标咬合位置处与对颌牙齿咬合面相互匹配的咬痕结构。
本申请还包括一种矫治系统,参考图14所示,矫治系统包括N组壳状牙科器械,所述N组壳状牙科器械分别对应N个逐次的矫治步骤,所述N组壳状牙科器械的每一个壳状牙科器械能够把牙齿从对应矫治步骤的初始布局重新定位到该对应矫治步骤的目标布局,所述N组壳状牙科器械包括至少M组如上述实施例中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中M大于等于2小于N。所述M组壳状牙科器械对应的目标咬合位置中的上下颌在矢状向上的位置关系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不同矫治阶段对应的壳状牙科器械上设置的所述第一凸起部102向对颌方向的凸起高度及所述第二凸起部202向对颌方向的凸起高度与矫治阶段相关联设置。
继续参考图14所示,M组壳状牙科器械上设置的所述第一凸起部102和所述第二凸起部202向对颌方向的凸起高度随着矫治进程逐渐减小。这样做的好处,逐步将牙列整平至目标状态。具体的,参考图中展示M组壳状牙科器械中的至少两组壳状牙科器械,壳状牙科器械200是壳状牙科器械100随后矫治步骤需要使用的壳状牙科器械,其中,壳状牙科器械200中第一凸起部102的高度H1和第二凸起部202的高度H2小于壳状牙科器械100中第一凸起部102的高度H1和第二凸起部202的高度H2。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壳状牙科器械的生成方法,如图15所示。
步骤101,根据矫治计划获取矫治最终位中上下颌的在矢状向上的位置关系。
步骤102,确定第一壳状本体和第二壳状本体的数字化几何形状;其中,所述第一壳状本体的数字化几何形状在后牙区的咬合面向对颌方向凸出设有引导下颌矢状向移动的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壳状本体的数字化几何形状在后牙区的咬合面向对颌方向凸出设有配合下颌矢状向移动的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唇侧面和/或颊侧面向内凹入或者向外凸出形成辅助支撑部,所述壳状牙科器械在佩戴时,所述辅助支撑部的上端边缘与下端边缘分别与对应位置处的牙齿咬合面接触并在咬合方向上产生抵抗所述第一凸起部变形的辅助支撑力,并且所述第一凸起部的近中面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远中面相互作用时,所述下颌向前移动至目标咬合位置。所述目标咬合位置为根据所述矫治计划获取的矫治最终位。
步骤103,制造壳状牙科器械:根据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和所述第二壳状本体的数字化几何形状分别制造第一壳状本体和第二壳状本体。根据第一壳状本体和第二壳状本体的数字化几何形状可直接采用增材制造的方式得到第一矫治器和第二矫治器。所述增材制造还可称为3D打印,融合计算机辅助设计、材料加工与成型技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通过软件与数控系统将专用的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以及医用生物材料,按照挤压、烧结、熔融、光固化、喷射等方式逐层堆积,制造出实体物品的制造技术。
或者参考图16示,步骤102为确定目标牙颌数字化模型上第一凸起部几何模型和第二凸起部几何模型。具体的,通过口扫数据获取初始牙颌模型,在初始牙颌模型的后牙区咬合面设计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生成第一牙颌数字模型300和第二牙颌数字模型400。然后采用增材制造的方法制作第一牙颌数字模型300和第二牙颌数字模型400的实体模型,根据第一牙颌数字模型300和第二牙颌数字模型400的实体模型直接采用热压膜方式制造的方式得到第一壳状本体和第二壳状本体。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各模块均为逻辑模块,在实际应用中,一个逻辑单元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的一部分,还可以以多个物理单元的组合实现。此外,为了突出本实用新型的创新部分,本实施方式中并没有将与解决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关系不太密切的单元引入,但这并不表明本实施方式中不存在其它的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7所示,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401;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401通信连接的存储器402;其中,
所述存储器402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401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401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401能够执行壳状牙科器械的生成方法。
其中,存储器和处理器采用总线方式连接,总线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将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的各种电路连接在一起。总线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连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在总线和收发机之间提供接口。收发机可以是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多个元件,比如多个接收器和发送器,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经处理器处理的数据通过天线在无线介质上进行传输,进一步,天线还接收数据并将数据传送给处理器。
处理器负责管理总线和通常的处理,还可以提供各种功能,包括定时,外围接口,电压调节、电源管理以及其他控制功能。而存储器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
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均可根据需要进行自由组合以形成不同的新的实施方案,这种组合后形成的实施方案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为了节省申请文本的篇幅,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同样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0)

1.一种壳状矫治器,包括用于容纳牙齿的壳状本体,所述壳状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状本体在后牙区的咬合面向对颌方向凸出设有重建上下颌咬合位置的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设有使所述第一凸起部上支撑轮廓边和下支撑轮廓边增长的辅助支撑部,所述辅助支撑部由所述第一凸起部的颊侧表面和/或舌侧表面向内凹入或者向外凸出形成,所述辅助支撑部贯穿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上支撑轮廓边和下支撑轮廓边;所述壳状本体在佩戴时,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上支撑轮廓边与下支撑轮廓边分别与对应位置处的牙齿咬合面支撑并在咬合方向上产生抵抗所述第一凸起部变形的辅助支撑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部在水平面上的截面形状呈多边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状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部在水平面上的截面形状呈三角形或梯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部在水平面上的截面形状呈半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近中面和/或远中面向内凹入或者向外凸出形成所述辅助支撑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上表面具有在目标咬合位置处与对颌牙齿咬合面相互匹配的咬痕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上表面在颊舌向上的宽度小于对应位置处对颌牙齿颊舌向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状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上表面在颊舌向上的宽度是对应位置处对颌牙齿颊舌向的宽度的0.6-0.8倍。
9.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壳状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下边缘在颊舌向上的宽度小于对应位置处牙齿颊舌向的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壳状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下边缘在颊舌向上的宽度是对应位置处牙齿颊舌向的宽度的0.6-0.8倍。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在4、5和6号牙齿对应的区域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壳状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至少覆盖两个牙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壳状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在近远中方向上为长度大于或等于15mm,且小于或等于25mm。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唇侧面和/或颊侧面具有多个所述辅助支撑部,多个所述辅助支撑部之间距离相等。
15.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部分容纳上颌牙齿的第一壳状本体和至少部分容纳下颌牙齿的第二壳状本体,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如权利要求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壳状矫治器;所述第二壳状本体在后牙区的咬合面向对颌方向凸出设有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中第一凸起部配合使下颌矢状向移动的第二凸起部;所述壳状牙科器械在佩戴时,所述第一凸起部的近中面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远中面相互作用时,所述下颌向前移动至目标咬合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为一体结构。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近中面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远中面相互平行。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凸起部的近中面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远中面为平面时,所述第一凸起部的近中面或所述第二凸起部的远中面与对应位置处的颊舌方向呈角度设置,所述角度在30°-75°或者105°-150°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凸起部的近中面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远中面为曲面时,所述第一凸起部的近中面最高处的切线或所述第二凸起部的远中面最高处的切线与对应位置处的颊舌方向呈角度设置,所述角度在30°-75°或者105°-150°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状本体具有左侧第一凸起部和右侧第一凸起部,所述左侧第一凸起部的远中面与所述右侧第一凸起部的远中面关于牙中线呈轴对称。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状本体具有左侧第二凸起部和右侧第二凸起部,所述左侧第二凸起部的远中面与所述右侧第二凸起部的远中面关于牙中线呈轴对称。
22.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部位于4号牙齿对应的位置处。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部在近远中向上的长度等于其对应的4号牙在近远中向上的长度。
24.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唇侧面、颊侧面、近中面或远中面具有辅助支撑部,所述辅助支撑部由其所在表面向内凹入或者向外凸出形成,所述壳状牙科器械在佩戴时,所述辅助支撑部的上端边缘与下端边缘分别与对应位置处的牙齿咬合面接触并在咬合方向上产生抵抗所述第二凸起部变形的辅助支撑力。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上辅助支撑部在近远中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凸起部上的辅助支撑部在近远中方向上的最大宽度。
2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咬合面具有在目标咬合位置处与对颌牙齿咬合面相互匹配的咬痕结构。
27.一种矫治系统,包括N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N组壳状牙科器械分别对应N个逐次的矫治步骤,所述N组壳状牙科器械的每一个壳状牙科器械能够把牙齿从对应矫治步骤的初始布局重新定位到该对应矫治步骤的目标布局,所述N组壳状牙科器械包括至少M组如权利要求15-2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中M大于或等于2,且小于N。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矫治系统,其特征在于,不同矫治阶段对应的壳状牙科器械上设置的所述第一凸起部向对颌方向的凸起高度及所述第二凸起部向对颌方向的凸起高度与矫治阶段相关联设置。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矫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组壳状牙科器械上设置的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向对颌方向的凸起高度随着矫治进程逐渐减小。
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矫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组壳状牙科器械对应的目标咬合位置中的上下颌在矢状向上的位置关系相同。
CN202320657561.3U 2023-03-29 2023-03-29 壳状矫治器、壳状牙科器械以及矫治系统 Active CN2194614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57561.3U CN219461455U (zh) 2023-03-29 2023-03-29 壳状矫治器、壳状牙科器械以及矫治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57561.3U CN219461455U (zh) 2023-03-29 2023-03-29 壳状矫治器、壳状牙科器械以及矫治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61455U true CN219461455U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38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57561.3U Active CN219461455U (zh) 2023-03-29 2023-03-29 壳状矫治器、壳状牙科器械以及矫治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614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401185A1 (en) Variable direction tooth attachments
EP3383310B1 (en) Dental appliances with repositioning jaw elements
US8684729B2 (en) Disposable dental aligner
CN103932807A (zh) 获得牙齿目标矫治状态的方法、牙齿矫治器制造方法以及牙齿矫治器
JP3242965U (ja) シェル状歯列矯正器具、歯列矯正セット及びシステム
CN220109869U (zh) 牙科矫治器械
CN113288470B (zh) 压力附件设计方法、矫治器成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211067108U (zh) 壳状牙齿矫治器、壳状牙齿矫治器套组及牙齿矫治系统
JP2024501887A (ja) 歯列矯正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設計方法、製造方法
CN114073594A (zh) 壳状牙齿矫治器及设计和制备方法、牙齿矫治套组和系统
CN219461455U (zh) 壳状矫治器、壳状牙科器械以及矫治系统
WO2023231904A1 (zh) 一种牙科器械及牙齿矫治系统
JP3240101U (ja) 歯科器具
WO2022142488A1 (zh) 牙科矫正系统及其设计方法和制造方法
CN216675955U (zh) 带有扭转嵴的牙科正畸矫治器
CN220293678U (zh) 用于咬合调整的牙科系统
CN220459431U (zh) 用于咬合调整的牙科器械以及牙齿矫治系统
CN220293676U (zh) 牙齿正畸矫治器械以及牙齿正畸矫治系统
CN220293680U (zh) 牙科器械及牙齿矫治系统
CN220001956U (zh) 壳状牙齿矫治器及矫治系统
CN212699186U (zh) 壳状牙齿矫治器、牙齿矫治套组和牙齿矫治系统
CN220459432U (zh) 用于咬合调整的牙科器械
CN221243065U (zh) 一种牙齿矫治系统
CN219480381U (zh) 导板、延伸导板及牙科正畸矫治器
WO2024140146A1 (zh) 治疗口腔的矫治系统及其生成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