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52680U - 一种汽车转动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转动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452680U CN219452680U CN202223366323.1U CN202223366323U CN219452680U CN 219452680 U CN219452680 U CN 219452680U CN 202223366323 U CN202223366323 U CN 202223366323U CN 219452680 U CN219452680 U CN 21945268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tching
- section
- rotating assembly
- torsion
-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汽车转动组件,包括:壳体部分、轴和若干扭力单元,壳体部分内具有一轴向贯通整个壳体部分的内孔;若干扭力单元置于壳体部分的内孔中,若干扭力单元的外径与内孔固定配合并相对壳体部分不转动,轴穿过扭力单元的内径并与扭力单元的内径摩擦配合,轴的两端被轴向限制再壳体部分上,其每一扭力单元为一弹片。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转动组件可用于车辆的可调节式头枕上,也可用于任何其他需要旋转扭矩的物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转动组件。
背景技术
为解决汽车行业内部舒适性的需求,座椅内部的小桌板、扶手、头枕是可以继续角度可调节的,能够实现翻转、不同角度和折平多种状态,提供乘客再不同的坐姿下,符合人体舒适性的需求的可靠支撑的核心转动组件。
现有的汽车转动组件,逆时针和顺时针提供的旋转转矩时是相同的。例如CN210164789U公开的一种扭矩枢转组件,其用于使两个外部部件相对于彼此枢转且定位,且包括:中空的壳体,固定于两个外部部件其中之一,具有彼此接触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扭力单元,固定安装在壳体内;轴,设置为穿过壳体和扭力单元,轴的外表面与扭力单元的内表面形成摩擦接合,并且轴的端部固定于两个外部部件其中之另一,当扭力单元受到超过预定阈值的扭转力时,扭力单元能够相对于轴转动,当扭力单元未受到超过预定阈值的扭转力时,扭力单元能够相对于轴保持静止。本申请的扭矩枢转组件结构简单,运转品质优异,结构紧凑,使用寿命长。但是该专利主要通过弹簧片和轴之间产生的摩擦,提供转矩的力;弹簧片的圆心中心与轴的中心并不同心,这样,给轴一个预紧力,通过方向不同的转动,给轴的力度会发生变化。
但是在汽车行业的实际应用中,是需要顺时针和逆时针的不同状态下有不同的转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汽车行业所使用的转动组件逆时针和顺时针提供的旋转转矩时是相同的问题,为满足在不同旋转动过程中,正向旋转和逆向旋转提供不同的力矩,满足产品对力和手感的需求而提供一种汽车转动组件,以给汽车行业所使用的零部件例如头枕提供顺时针和逆时针的不同状态下有不同的转矩的要求。
为实现顺时针旋转和逆向旋转提供不同的力矩的汽车转动组件,并且实现两个零件或多个零件相对彼此转动定位,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转动组件,包括:
一壳体部分,所述壳体部分内具有一轴向贯通整个壳体部分的内孔;
一轴;
若干扭力单元,若干扭力单元置于所述壳体部分的内孔中,若干扭力单元的外径与所述内孔固定配合并相对所述壳体部分不转动,所述轴穿过所述扭力单元的内径并与所述扭力单元的内径摩擦配合,所述轴的两端被轴向限制再所述壳体部分上,每一扭力单元为一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为一厚度较薄的零件,呈反向问号形状;在所述弹片的外径上设置有至少的配合端,在所述内孔内设置有至少一配合槽,所述配合槽沿所述内孔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配合端嵌入所述配合槽内,使得所述扭力单元与所述内孔固定配合并相对所述壳体部分不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配合端为两个,分为第一配合端和第二配合端,所述第一配合端位于弹片的上部,所述第二配合端位于弹片的下部;所述配合槽也为两个,分为第一配合槽和第二配合槽,所述第一配合端嵌入所述第一配合槽内,所述第二配合端嵌入第二配合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端和第二配合端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配合槽和第二配合槽液位于同一直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配合端的一侧上或者两相对侧上设置有至少一定位槽,在所述第二配合槽内一侧上或者两相对侧上设置有至少一定位凸条,所述定位凸条嵌入所述定位槽内,对所述弹片进行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壳体部分上开设有至少一凹槽,所述定位凸条配置在所述凹槽内,将所述弹片压紧在所述壳体部分的内孔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弹片在圆周方向分为支撑部和可变形部,所述可变形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设置有一缺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缺口位于临近所述第二配合端位置。
在本实用系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撑部的内径与所述可变形部的内径之间设置有一第一内凹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的内径由第一支撑结构、第二支撑结构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之间的第二内凹结构,所述第一内凹结构设置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与可变形部之间;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内凹结构与所述缺口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轴分为三段,分别为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二段位于第一段与第三段之间;第一段位于所述壳体部分的内孔外并为螺纹连接结构,以便于与外部零件连接;第一段的内侧端面与所述扭力单元的端面摩擦接触,所述第二段的外径与所述扭力单元的内径摩擦配合;第三段与所述壳体部分轴向固定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壳体部分上设置有两个螺钉通孔,以便于与外部零件连接。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能够满足在旋转动过程中,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方向提供不同的力矩,满足使用者的对力不同需求,特别实在汽车座椅的头枕领域(也不仅仅局限汽车领域),需要向前翻转操作力度较轻,同时,在向后能够提供相对力度加大的支撑,这样就需要前后不同的力矩。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扭力单元采用若干弹片组成,弹片可以采用冲压工艺成型,降低了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转轴组件可用于车辆的可调节式头枕上,也可用于任何其他需要旋转扭矩的物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辆转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车辆转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车辆转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车辆转动组件的轴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车辆转动组件的弹片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车辆转动组件的弹片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车辆转动组件的壳体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右视图。
图9为图7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转动零件的操作舒适性需求,实现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产生不同扭矩。特别是在上下需要旋转的零件,当向上旋转需要克服重力,此时不需要额外的力来阻碍旋转,但是当向下旋转时,由于重力的作用,会加速钻转,此时增加本实用新型改良型提供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转矩不同的组件,可以让向下旋转更为舒缓,给使用者更多的舒适性感觉。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从下述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实用新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的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转轴组件,其可以应用于汽车行业一些零部件例如头枕的翻转、不同角度和折平多种状态。
为实现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提供不同的力矩,并且实现两个零件或多个零件相对彼此转动定位。
参见图1至图9,图中所示的汽车转轴组件包括:壳体部分100、轴200、和若干扭力单元300。
壳体部分100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也可以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例如:挤出铝、压铸锌合金、铝合金、铸铁、塑料等。壳体部分100主要对扭力单元500、轴200的工作部分起到保护的作用,同时也起到支撑轴200的运动和定位作用,还为连接其它零件的接口。
该壳体部分100具有一轴向贯通整个壳体部分100的内孔110,在壳体部分100的内孔110的一端设置有一小孔120,该孔120的直径小于内孔110的直径。
在壳体部分100上设置有两个螺钉通孔130,以便于与外部零件连接。在壳体部分100上还开设有一凹槽140。凹槽140的长度方向与内孔140的长度方向平行。
在内孔110内设置有两个配合槽111、112,配合槽111、112沿内孔110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位于同一直线上,配合槽111(前述的第一配合槽)位于内孔110周面的上部,配合槽112(前述的第二配合槽)位于内孔110周面的下部,两者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凹槽140与配合槽112贯通,在凹槽140内安装有一定位凸条150,定位凸条150深入到配合槽112内。
轴200设置为穿过壳体部分100和若干扭力单元300连接的零件,通过扭力单元300,轴200与壳体部分100有相对转动时,在转动过程中,克服与扭力单元300之间的摩擦力,在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不同方向下,产生不同扭力。该轴200分为三段,分别为第一段210、第二段220和第三段230,第二段220位于第一段210与第三段230之间;第一段210位于壳体部分100的内孔110外并为螺纹连接结构,以便于与外部零件连接;第一段210的内侧端面与扭力单元300的端面摩擦接触,第二段220的外径与扭力单元300的内径摩擦配合;第三段230插入到小孔120内并与壳体部分100轴向固定配合,以限制轴200的轴向窜动。同时第一段210与第三段230配合将扭力单元300轴向压紧,使得相邻扭力单元300之间产生摩擦力。
扭力单元300的数量也不局限于两个,可以为一个或者两个以上,这主要是依据扭力单元所输出的扭力不同来增加或者减少。扭力单元300主要是在预紧力作用下,为轴200提供稳定、持续的压力和摩擦力,保证该实施例的改良型汽车转轴组件输出的扭力稳定和均一。
每一扭力单元300为一弹片。该弹片为一厚度较薄的零件,呈大致反向问号形状。在弹片的外径上设置有两个配合端310、320(前述的第一配合端和第二配合端),配合端310位于弹片外径的上部,配合端320位于弹片外径的下部;两个配合端310、320位于同一直线上。两个配合端310、320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配合端310嵌入到配合槽111中,配合端320嵌入到配合槽112中,使得扭力单元200与内孔110固定配合并相对壳体部分100不转动。
在配合端320的一侧上或者两相对侧上设置有一定位槽321,定位凸条150嵌入该定位槽321内,对弹片进行定位并将弹片压紧在壳体部分100的内孔110中。
弹片在圆周方向分为支撑部330和可变形部340,可变形部340与支撑部330之间设置有一缺口350。缺口350位于临近配合端320位置。该缺口350的存在,可变形部340受到侧向的外力作用下会发生弹性变形,同各国弹性变形,为轴200提供一个稳定的压力。
支撑部330的内径和可变形部340的内径与轴200的第二段220摩擦接触。在支撑部330的内径与可变形部340的内径之间设置有一内凹结构360(前述的第一内凹结构)。
支撑部330的内径由支撑结构331(前述的第一支撑结构)、支撑结构332(前述的第二支撑结构)以及位于支撑结构331和支撑结构332之间的内凹结构333(前述的第二内凹结构),内凹结构331设置支撑结构331与可变形部340之间;支撑结构332位于内凹结构333与缺口350之间。
内凹结构360和内凹结构333的作用是:一是增加弹性变形量;二是作为润滑剂的沟槽,用于存储油脂,增加弹片与轴200直接按的润滑效果,降低磨损,增加使用寿命。
该汽车转轴组件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轴200在顺时针外力作用下旋转时,由于扭力单元300之间的预紧力,在转动趋势的作用下,会产生摩擦力,当轴200的旋转力大于轴200与扭力单元300之间的摩擦力时,轴200与壳体部分100产生相对运动。轴200的旋转力小于轴200与扭力单元300之间的摩擦力时,轴200与壳体部分100之间保持相对静止。
另外由于扭力单元300中的弹片中的支撑部330和可变形部340的结构存在不同,弹片上的两个配合端310、320与壳体部分的配合槽111、112有配合,配合端320与配合槽112之间为强配合,配合端310与配合槽111之间为辅助配合。
可变形部340为弹性结构,其上端与配合端310相连,下端为断开状态,当受力时,可变形部340放开的一端发生受力变形,形成弹簧结构,为可变形部340的整体结构提供稳定的反向压力。当轴200在弹片内部有转动趋势时,由弹片的支撑部330和可变形部340共同提供静摩擦力,当轴200的旋转力大于该摩擦力时,轴200开始转动,由于弹片由两侧不同的结构构成,当轴200的转动趋势转动到支撑部330一侧时,轴所受到的摩擦力增大;当轴200的转动趋势转动到可变形部340一侧时,受到的摩擦力较小,这样就形成了左右转动的不同受力情况。
Claims (9)
1.一种汽车转动组件,包括:
一壳体部分,所述壳体部分内具有一轴向贯通整个壳体部分的内孔;
一轴;
若干扭力单元,若干扭力单元置于所述壳体部分的内孔中,若干扭力单元的外径与所述内孔固定配合并相对所述壳体部分不转动,所述轴穿过所述扭力单元的内径并与所述扭力单元的内径摩擦配合,所述轴的两端被轴向限制再所述壳体部分上,每一扭力单元为一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为一厚度较薄的零件,呈反向问号形状;在所述弹片的外径上设置有至少的配合端,在所述内孔内设置有至少一配合槽,所述配合槽沿所述内孔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配合端嵌入所述配合槽内,使得所述扭力单元与所述内孔固定配合并相对所述壳体部分不转动;
所述配合端为两个,分为第一配合端和第二配合端,所述第一配合端位于弹片的上部,所述第二配合端位于弹片的下部;所述配合槽也为两个,分为第一配合槽和第二配合槽,所述第一配合端嵌入所述第一配合槽内,所述第二配合端嵌入第二配合槽内;
在所述第二配合端的一侧上或者两相对侧上设置有至少一定位槽,在所述第二配合槽内一侧上或者两相对侧上设置有至少一定位凸条,所述定位凸条嵌入所述定位槽内,对所述弹片进行定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转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端和第二配合端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配合槽和第二配合槽液位于同一直线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转动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部分上开设有至少一凹槽,所述定位凸条配置在所述凹槽内,将所述弹片压紧在所述壳体部分的内孔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转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在圆周方向分为支撑部和可变形部,所述可变形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设置有一缺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转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位于临近所述第二配合端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转动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部的内径与所述可变形部的内径之间设置有一第一内凹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转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的内径由第一支撑结构、第二支撑结构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之间的第二内凹结构,所述第一内凹结构设置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与可变形部之间;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内凹结构与所述缺口之间。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汽车转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分为三段,分别为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二段位于第一段与第三段之间;第一段位于所述壳体部分的内孔外并为螺纹连接结构,以便于与外部零件连接;第一段的内侧端面与所述扭力单元的端面摩擦接触,所述第二段的外径与所述扭力单元的内径摩擦配合;第三段与所述壳体部分轴向固定配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汽车转动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部分上设置有两个螺钉通孔,以便于与外部零件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366323.1U CN219452680U (zh) | 2022-12-15 | 2022-12-15 | 一种汽车转动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366323.1U CN219452680U (zh) | 2022-12-15 | 2022-12-15 | 一种汽车转动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452680U true CN219452680U (zh) | 2023-08-01 |
Family
ID=87415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366323.1U Active CN219452680U (zh) | 2022-12-15 | 2022-12-15 | 一种汽车转动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452680U (zh) |
-
2022
- 2022-12-15 CN CN202223366323.1U patent/CN21945268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724180B1 (en) | Rack guide and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device using the rack guide | |
CN113825647B (zh) | 全向轮 | |
JP4539128B2 (ja) | ラックピニオン式ステアリング装置用のラックガイド | |
JP3056998B2 (ja) | 半割すべり軸受 | |
TW200844348A (en) | Oil-free chain | |
CN219452680U (zh) | 一种汽车转动组件 | |
EP1548310A1 (en) | Cross coupling | |
JP4525580B2 (ja) | 車両用ミラー装置 | |
CN212627492U (zh) | 一种用于电机的单向自锁机构 | |
CN217898502U (zh) | 一种改进型提供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转矩不同的组件 | |
CN104723910A (zh) | 汽车座椅调高机构 | |
CN218177716U (zh) | 一种提供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转矩不同的组件 | |
JP4428340B2 (ja) | 車両用ミラー装置 | |
JP5600927B2 (ja) | タンデムアンギュラ型玉軸受 | |
CN115107597B (zh) | 一种小型连续型调角器 | |
EP0912362B1 (en) | Seat reclining mechanism | |
CN216002299U (zh) | 座椅倾斜装置 | |
CN220764170U (zh) | 一种改进型汽车转动组件 | |
CN217672808U (zh) | 转向器总成及车辆 | |
CN112060987A (zh) | 一种汽车座椅用电动调角器 | |
JP2002070972A (ja) | 摩擦ローラ式変速機 | |
CN220220489U (zh) | 电动座椅旋转机构及汽车座椅 | |
CN218400301U (zh) | 一种汽车座椅的电动调角机构 | |
CN108361332B (zh) | 一种片弹簧式皮带张紧轮 | |
CN212672350U (zh) | 差速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