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52105U - 一种相交道路的隧道洞口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相交道路的隧道洞口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52105U
CN219452105U CN202320371255.3U CN202320371255U CN219452105U CN 219452105 U CN219452105 U CN 219452105U CN 202320371255 U CN202320371255 U CN 202320371255U CN 219452105 U CN219452105 U CN 2194521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nnel
tunnel portal
intersecting
utility
r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7125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勇
张兴华
李翔
颜敏聪
马跃
何哲亮
陈鸿熙
王乙在
张大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7125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521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521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521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用于城市道路交通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相交道路的隧道洞口结构,包括隧道本体,隧道本体穿设在相交道路的下方,所述隧道本体,具有隧道口,所述隧道口的顶部为圆弧形结构,相交道路上设有绿化带,所述绿化带与所述隧道口相互间隔形成掉头车道。这种隧道的隧道口的顶部设置为圆弧形结构,相比于传统的顶部为直线型结构的隧道口而言,本申请隧道口能够与相交道路上的掉头车道在结构上相吻合,这样可以做到在隧道顶部掉头车道的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减少隧道暗埋段长度,节约投资。

Description

一种相交道路的隧道洞口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用于城市道路交通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相交道路的隧道洞口结构。
背景技术
在中心城区,出于快捷交通、景观、振动、噪音、周边居民的诉求,在解决相交道路的交通拥堵时,多采用隧道方式下穿相交道路。
常规城市隧道洞门多采用直线形式结构,在隧道洞口至相交道路范围的上方设置掉头车道和左转车道,且隧道暗埋段长度需满足地面相交道路交叉口左转车辆等信号灯时蓄车长度,同时,考虑节约投资,隧道暗埋段在满足道路敷设管线、设置掉头车道、左转专用车道长度要求后,一般要求尽可能短,因此在隧道顶掉头车道的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如何做到减少隧道暗埋段长度是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相交道路的隧道洞口结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相交道路的隧道洞口结构,包括隧道本体,所述隧道本体穿设在相交道路的下方,所述隧道本体具有隧道口,所述隧道口的顶部为圆弧形结构,相交道路上设有绿化带,所述绿化带与所述隧道口相互间隔形成掉头车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相交道路的隧道洞口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这种隧道的隧道口的顶部设置为圆弧形结构,相比于传统的顶部为直线型结构的隧道口而言,本申请的隧道口能够与相交道路上的掉头车道在结构上相吻合,这样可以做到在隧道顶部掉头车道的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减少隧道暗埋段长度,节约投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相交道路的隧道洞口结构,所述隧道口的顶部设有圆弧形顶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相交道路的隧道洞口结构,所述圆弧形顶板上设置第一防撞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相交道路的隧道洞口结构,所述第一防撞墩与所述圆弧形顶板为一体式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相交道路的隧道洞口结构,还包括隧道敞口段,所述隧道敞口段的侧边设置第二防撞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相交道路的隧道洞口结构,所述第一防撞墩与所述第二防撞墩的结构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相交道路的隧道洞口结构,所述隧道敞口段的底部为U型槽结构,所述第二防撞墩设于所述隧道敞口段的U型槽结构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相交道路的隧道洞口结构,所述绿化带朝向所述隧道口的一侧为圆弧形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相交道路的隧道洞口结构,所述掉头车道的宽度为10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相交道路的隧道洞口结构,所述圆弧形顶板和所述第一防撞墩上设置隧道名称标志牌。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A-A向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B-B向剖视图;
图4是现有技术中隧道洞口为直线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某一特征被称为“设置”、“固定”、“连接”、“安装”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设置、固定、连接、安装在另一个特征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若干”,其含义是一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多个”,其含义是两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大于”、“小于”、“超过”,均应理解为不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以上”、“以下”、“以内”,均应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第一”、“第二”,应当理解为用于区分技术特征,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在中心城区,出于快捷交通、景观、振动、噪音、周边居民的诉求,在解决相交道路的交通拥堵时,多采用隧道方式下穿相交道路。
常规城市隧道洞门多采用直线形式结构,在隧道洞口至相交道路范围的上方设置掉头车道和左转车道,且隧道暗埋段长度需满足地面相交道路交叉口左转车辆等信号灯时蓄车长度,同时,考虑节约投资,隧道暗埋段在满足道路敷设管线、设置掉头车道、左转专用车道长度要求后,一般要求尽可能短,因此在隧道顶掉头车道的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如何做到减少隧道暗埋段长度是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相交道路的隧道洞口结构,包括隧道本体,隧道本体穿设在相交道路1的下方,隧道本体具有隧道口2,隧道口2的顶部为圆弧形结构,相交道路1上设有绿化带3,绿化带3与隧道口2相互间隔形成掉头车道4。
这种隧道的隧道口2的顶部设置为圆弧形结构,相比于传统的顶部为直线型结构的隧道口2而言,本申请隧道口2能够与相交道路1上的掉头车道4在结构上相吻合,这样可以做到在隧道顶部掉头车道的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减少隧道暗埋段长度,节约投资。
同时,本申请与传统的顶部为直线型结构的隧道洞口比,在隧道洞口明暗交界处位置不变的情况下,还可以增加左转车辆等待信号灯时的蓄车长度。而且这种圆弧形结构的隧道口2外观也更好。
如图4所示,对于直线型的隧道洞口,为了形成掉头车道4a,一般需要在隧道洞口处也设置绿化带3a,从而在隧道洞口的绿化带3a与相交道路1的绿化带3b之间限定出掉头车道4a,由于需要在隧道洞口增设绿化带3a及对应隧道结构顶板,所以其成本也会相应的提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隧道口2的顶部设有圆弧形顶板6。通过在隧道口2的顶部设置圆弧形顶板6使得隧道口2的顶部成型为圆弧形结构。
为了保护掉头车道4中行驶的车辆,在一些实施例中,圆弧形顶板6上设置第一防撞墩7。
具体的,第一防撞墩7沿着圆弧形顶板6的弧形方向依次连接布置,第一防撞墩7与地面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防撞墩7与圆弧形顶板6为一体式结构。这样将第一防撞墩7与圆弧形顶板6一起集成在隧道口2,使得第一防撞墩7与圆弧形顶板6连接牢固,有效提高第一防撞墩7的防撞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圆弧形顶板6和第一防撞墩7上设置隧道名称标志牌8。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交道路1的隧道结构还包括隧道敞口段5,隧道敞口段5的侧边设置第二防撞墩9。
具体的,隧道敞口段5为从隧道露天段开始向外延伸到与地面高度相同为止的一段路程,第二防撞墩9设置在隧道敞口段5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隧道敞口段5的底部为U型槽结构,第二防撞墩9设于隧道敞口段5的U型槽结构上方,从而对隧道敞口段5的两侧形成防护,防止地面辅道车辆冲入隧道U型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防撞墩7与第二防撞墩9的结构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掉头车道4的宽度为10m。
在一些实施例中,绿化带3靠近隧道洞口的一侧设置为圆弧形结构,这样圆弧形的隧道洞口与绿化带3圆弧形的一侧会共同限定出一个宽度为10m的弧形的掉头车道4。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相交道路的隧道洞口结构,包括隧道本体,所述隧道本体穿设在相交道路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本体具有隧道口,所述隧道口的顶部为圆弧形结构,相交道路上设有绿化带,所述绿化带与所述隧道口相互间隔形成掉头车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交道路的隧道洞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口的顶部设有圆弧形顶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交道路的隧道洞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形顶板上设置第一防撞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交道路的隧道洞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撞墩与所述圆弧形顶板为一体式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交道路的隧道洞口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隧道敞口段,所述隧道敞口段的侧边设置第二防撞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相交道路的隧道洞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撞墩与所述第二防撞墩的结构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相交道路的隧道洞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敞口段的底部为U型槽结构,所述第二防撞墩设于所述隧道敞口段的U型槽结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交道路的隧道洞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化带朝向所述隧道口的一侧为圆弧形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交道路的隧道洞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掉头车道的宽度为10m。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相交道路的隧道洞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形顶板和所述第一防撞墩上设置隧道名称标志牌。
CN202320371255.3U 2023-03-01 2023-03-01 一种相交道路的隧道洞口结构 Active CN2194521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71255.3U CN219452105U (zh) 2023-03-01 2023-03-01 一种相交道路的隧道洞口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71255.3U CN219452105U (zh) 2023-03-01 2023-03-01 一种相交道路的隧道洞口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52105U true CN219452105U (zh) 2023-08-01

Family

ID=87418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71255.3U Active CN219452105U (zh) 2023-03-01 2023-03-01 一种相交道路的隧道洞口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521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515807A (en) One-way roadway marker
CN107387113A (zh) 一种低等级公路隧道弯道诱导系统的设计方法
CN208027578U (zh) 新型交通信号灯
CN219452105U (zh) 一种相交道路的隧道洞口结构
CN110863446B (zh) 一种雾区城市快速路特大桥梁低位照明视线诱导系统
CN107313371A (zh) 一种阻车系统
CN207659814U (zh) 一种公路路面防滑结构
CN212533809U (zh) 一种曲面轮廓标
CN107054380A (zh)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出入线及其布置方法
KR20040110407A (ko) 교차로시스템
CN207672350U (zh) 一种城市干道集约型立交桥
CN102733276A (zh) 小型街道全互通电控环岛路口
CN210481949U (zh) 一种用于道路工程的路沿石
CN108320542A (zh) 新型交通信号灯
CN1120263C (zh) 环岛上带直行车道和指挥灯的立交桥
CN104313966A (zh) 没有红绿灯的十字交叉路口道路交通系统
CN101906743A (zh) 城市交叉口处道路交通系统
CN2913443Y (zh) 防眩板
CN206721590U (zh) 傍山公路的拓宽结构
KR100545729B1 (ko) 터널 등의 근접구간에 설치하는 변형 클로버형 인터체인지
CN2388221Y (zh) 绿色植物隔离墩
CN202164518U (zh) 十字定向无障碍立交桥
CN204728157U (zh) 一种可解决城市路口交通拥堵的立体通行系统
CN108716195A (zh) 一种市政道路新型减速带
CN218932763U (zh) 一种新型园林道路收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