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47326U - 具有防倾结构的飞行器测试平台 - Google Patents

具有防倾结构的飞行器测试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47326U
CN219447326U CN202320848780.XU CN202320848780U CN219447326U CN 219447326 U CN219447326 U CN 219447326U CN 202320848780 U CN202320848780 U CN 202320848780U CN 219447326 U CN219447326 U CN 2194473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craft
test platform
beams
aircraft body
roll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4878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兴胜
王长云
张捷
骆俊昌
谢晒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Wofeitianyu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Wofeitianyu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Wofeitianyu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Wofeitiany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4878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473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473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473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50/00Aeronautics or air transport
    • Y02T50/40Weight reduction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有防倾结构的飞行器测试平台,包括飞行器本体、起落架及至少两第一防倾结构,飞行器本体具有在展向方向上相对的两第一端部;起落架设于所述飞行器本体的下侧;至少两所述第一防倾结构分设于两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一防倾结构包括弧形杆段,所述弧形杆段朝下凸出并至少部分超出所述第一端部的下侧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提升飞行器测试平台的防倾覆性能,并提升使用安全性。

Description

具有防倾结构的飞行器测试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行器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防倾结构的飞行器测试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eVTOL(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发展,eVTOL未来潜在应用涉及城市客运、区域客运、货运、个人飞行器、紧急医疗服务等多种场景模式,从而大众对eVTOL的结构形式、安全性、可操作性及布局灵活性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eVTOL飞行器的开发过程包括研发、制造、测试等过程。相关技术中,通过飞行器测试平台完成飞行器各项参数的测试及调整,并模拟飞行器在空中飞行姿态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实现在匹配制造系统生产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完成对飞行控制系统重要系统功能的验证。
然而,由于对飞行器测试平台的防倾覆功能重视程度不足,导致飞行器测试平台存在较高的倾覆风险,进而无法保证飞行器测试平台的使用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防倾结构的飞行器测试平台,旨在提升飞行器测试平台的防倾覆性能,并提升使用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有防倾结构的飞行器测试平台包括:
飞行器本体,具有在展向方向上相对的两第一端部;
起落架,设于所述飞行器本体的下侧;以及
至少两第一防倾结构,至少两所述第一防倾结构分设于两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一防倾结构包括弧形杆段,所述弧形杆段朝下凸出并至少部分超出所述第一端部的下侧缘。
可选地,所述第一防倾结构还包括分设于所述弧形杆段的相对两端的两安装杆段,两所述安装杆段分别设于所述飞行器本体在航向方向上的相对两侧。
可选地,所述飞行器本体在所述第一端部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面抵接于所述安装杆段的上端面。
可选地,所述飞行器本体包括主框架,所述主框架在所述第一端部设有端纵梁,所述支撑板设于所述端纵梁,所述第一防倾结构的安装杆段通过捆绑件和/或螺栓固定在所述端纵梁上。
可选地,所述主框架配置为桁架结构,所述主框架包括相连接的展向梁、航向梁、纵向梁及斜支撑梁,所述展向梁由一所述第一端部延伸至另一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纵向梁还与所述航向梁、斜支撑梁相连接,所述纵向梁包括所述端纵梁,所述斜支撑梁与展向方向、航向方向及纵向方向均相交。
可选地,所述主框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跨接在所述展向梁、航向梁、纵向梁及斜支撑梁之间,以使所述展向梁、航向梁、纵向梁及斜支撑梁装配为一体。
可选地,所述具有防倾结构的飞行器测试平台还包括至少两第二防倾结构,至少一所述第二防倾结构设于所述起落架或所述飞行器本体在航向方向上的一端,至少一所述第二防倾结构设于所述起落架或所述飞行器本体在航向方向上的另一端。
可选地,所述起落架配置为滑撬式起落架,所述滑撬式起落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滑橇、连接两所述滑橇的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设于所述飞行器本体的下侧,所述滑橇沿航向方向延伸,所述滑橇包括中部杆段、分设于所述中部杆段的相对两端的两防护杆段,所述防护杆段沿远离所述飞行器本体的方向朝上倾斜延伸,第二防倾结构与所述防护杆段配置为同一结构。
可选地,位于前侧的所述防护杆段的端面超出所述飞行器本体的前侧面。
可选地,位于后侧的所述防护杆段的端面超出所述飞行器本体的后侧面。
可选地,所述防护杆段配置为弧杆结构,且朝远离所述飞行器本体的方向凸出设置。
可选地,所述缓冲件包括相对的两第一缓冲梁、相对的两第二缓冲梁,所述第一缓冲梁连接于两所述滑橇之间,所述第二缓冲梁连接于两所述滑橇之间,所述第一缓冲梁的中部朝上凸起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缓冲梁的上方,所述第一缓冲梁连接于所述飞行器本体。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防倾结构作为飞行器测试平台在展向和航向上的防倾覆结构,能够提升飞行器测试平台在展向上的防倾覆能力,从而降低倾覆的风险,以保护飞行器本体不受倾覆影响而损坏,进而提升飞行器测试平台的安全性。其次,第一防倾结构不仅结构简单,还能利用弧形杆段的形变起到缓冲吸能作用,从而提升飞行器测试平台的抗冲击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防倾结构的飞行器测试平台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具有防倾结构的飞行器测试平台的主视图;
图3为图1中具有防倾结构的飞行器测试平台的在第一防倾结构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起落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具有防倾结构的飞行器测试平台的侧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具有防倾结构的飞行器测试平台(下文简称为飞行器测试平台),请参照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飞行器测试平台包括:
飞行器本体10,具有在展向方向上的相对的两第一端部10a;
起落架30,设于飞行器本体10的下侧;以及
至少两第一防倾结构21,至少两第一防倾结构21分设于两第一端部10a,第一防倾结构21包括弧形杆段211,弧形杆段211朝下凸出并超出第一端部10a的下侧缘。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防倾结构21作为飞行器测试平台在展向上的防倾覆结构,能够提升飞行器测试平台在展向上的防倾覆能力,从而降低倾覆的风险,以保护飞行器本体10不受倾覆影响而损坏,进而提升飞行器测试平台的安全性。其次,第一防倾结构21不仅结构简单,还能利用弧形杆段211的形变起到缓冲吸能作用,从而提升飞行器测试平台的抗冲击能力。
请参照图1、2、4和5,在一实施例中,飞行器测试平台还包括至少两第二防倾结构22,至少一第二防倾结构22设于起落架30或飞行器本体10在航向方向上的一端,至少一第二防倾结构22设于起落架30或飞行器本体10在航向方向上的另一端。具体而言,在第二防倾结构22设有两个的实施例中,可以是两第二防倾结构22分设于起落架30在航向方向上的相对两端,也可以是两第二防倾结构22分设于飞行器本体10在航向方向上的相对两端,还可以是一第二防倾结构22设于飞行器本体10的一端,另一第二防倾结构22设于起落架30的另一端。如此,通过第一防倾结构21和第二防倾结构22分别作为飞行器测试平台在展向和航向上的防倾覆结构,能够提升飞行器测试平台在展向和航向上的防倾覆能力,从而降低总体的倾覆的风险,以保护飞行器本体10不受倾覆影响而损坏,进而提升飞行器测试平台的安全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不设置第二防倾结构,或者是只在航向方向上的一端设有第二防倾结构,例如在飞行器本体的前侧设有第二防倾结构。
具体而言,飞行器测试平台的航向指的是其飞行前进方向,展向指的是与航向相交的水平方向,通常是与机翼结构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当飞行器测试平台停放在地面,若飞行器测试平台受到意外的外力作用,例如受强力气流的冲击时,飞行器测试平台会产生倾覆趋势。或者是,当飞行器测试平台在起降过程中未能保持飞行器本体10的正常姿态时,飞行器测试平台也会产生倾覆趋势。
当飞行器测试平台在展向上产生倾覆趋势时,第一防倾结构21的下侧缘会先于飞行器本体10抵接在地面上,从而保护飞行器本体10不受损伤,并在地面的反作用力下使飞行器测试平台产生回正的趋势。同理,当飞行器测试平台在航向上产生倾覆趋势时,第二防倾结构22也能保护飞行器本体10不受损伤,并在地面的反作用力下使飞行器测试平台产生回正的趋势。如此,第一防倾结构21和第二防倾结构22共同起到了防倾覆及保护作用,以使飞行器能恢复至正常姿态。
请参照图3,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防倾结构21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于飞行器本体10,紧固件包括捆绑件23和/或螺栓。如此,能方便第一防倾结构21的安装和拆卸,以便在其损坏后及时更换。具体可选地,捆绑件23可以是金属丝、尼龙绳或扎带等。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防倾结构21通还可以通过铆钉等紧固件安装到飞行器本体10上,或者是直接焊接固定在飞行器本体10上。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防倾结构21还包括分设于弧形杆段211的相对两端的两安装杆段212,两安装杆段212分别设于飞行器本体10在航向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如此,能够提升第一防倾结构21的安装可靠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只设置一安装杆段。
在一实施例中,飞行器本体10在第一端部10a设有支撑板115,支撑板115的底面抵接于安装杆段212的上端面。第一防倾结构21受到的地面冲击力能够经由与支撑板115的抵接面传递至支撑板115,进而传递至飞行器本体10,如此,能够增加第一防倾结构21和飞行器本体10之间的传力路径,有利于冲击力在第一防倾结构21和飞行器本体10上的分散与传递,并能通过支撑板115向第一防倾结构21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具体可选地,支撑板115可以是通过螺接、铆接或焊接安装在飞行器本体10上的支架,也可以是与飞行器本体10一体成型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不设置支撑板115。
在一实施例中,飞行器本体10包括主框架11,主框架11在第一端部10a设有端纵梁113a,支撑板115设于端纵梁113a,第一防倾结构21的安装杆段212通过捆绑件23和/或螺栓固定在端纵梁113a上。如此,通过捆绑件23和支撑板115将第一防倾结构21固定在端纵梁113a上,不仅安装方便,还能够提升第一防倾结构21的安装可靠性,并增加第一防倾结构21和飞行器本体10之间的传力路径。
请参照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主框架11配置为桁架结构,主框架11还包括相连接的展向梁111、航向梁112、纵向梁113及斜支撑梁114,展向梁111由一第一端部10a延伸至另一第一端部10a,纵向梁113包括端纵梁113a,纵向梁113还与航向梁112、斜支撑梁114相连接,斜支撑梁114与飞行器测试平台的展向方向、航向方向及纵向方向均相交。如此,桁架结构的主框架11具有许多传力路径,并能起到良好的载荷传递作用,而第一防倾结构21通过设在端纵梁113a上,能够充分利用主框架11的主承力结构,以起到更好的防倾覆及保护作用,并且不需要额外设置承力结构而能够降低飞行器测试平台的重量。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主框架11还可以不设置为桁架结构,例如由多个安装板拼接而成的筒状结构,或者是,桁架结构的主框架11不设置斜支撑梁114。
为了方便主框架11的成型,在一实施例中,主框架11还包括连接件116,连接件116跨接在展向梁111、航向梁112、纵向梁113及斜支撑梁114之间,以使展向梁111、航向梁112、纵向梁113及斜支撑梁114装配为一体。也即,主框架11上的梁与梁之间均通过连接件116的跨接实现安装固定。具体可选地,连接件116包括连接板和/或角件,可根据主框架11不同区域上的实际布置要求、及布置空间,选择连接板和角件进行安装固定。如此,通过连接件116跨接安装的方式,能够降低对展向梁111、航向梁112、纵向梁113及斜支撑梁114的制造精度和装配精度的要求,例如,即使某一根斜支撑梁114偏短导致其一端与展向梁111的间隙较大,也能借助连接件116的结构来弥补这一缺陷,从而使主框架11更易于安装成型。
在一实施例中,展向梁111、航向梁112、纵向梁113及斜支撑梁114均通过紧固件安装在连接件116上,具体可选地,紧固件可以是铆钉或螺栓等,以便于安装和拆卸。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展向梁111、航向梁112、纵向梁113及斜支撑梁114均通过焊接固定在连接件116上。
请参照图1、图2和图5,在一实施例中,飞行器本体10还包括设备承托台12,设备承托台12设于主框架11的前侧和/或后侧和/或顶侧,并用于供电子设备置放安装。如此,能够增大电子设备的布置空间,且方便电子设备的安装。具体可选地,位于主框架11的前侧的设备承托台12,包括承托板121和拉扯件122,航向梁112包括相对的两中部航梁,位于下侧的中部航梁的前端超出前侧展向梁111的部分用于支撑承托板121,也即,承托板121设于位于下侧的下侧中部航梁的前端部上,拉扯件122的一端连接于承托板121,另一端连接于主框架11。位于主框架11的顶侧的设备承托台12,只设有一个承托板121,承托板121设于上侧的中部航梁上。进一步可选地,拉扯件122配置为拉杆或拉绳。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不设置设备承托台12,或者是设备承托台12的承托板121的下侧设有缓冲件32,缓冲件32的另一端设在主框架11上。
请参照图1、图2、图4和图5,在一实施例中,起落架30配置为滑撬式起落架30,滑撬式起落架3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滑橇31、连接两滑橇31的缓冲件32,缓冲件32设于飞行器本体10的下侧,滑橇31沿航向方向延伸,滑橇31包括中部杆段311、分设于中部杆段311的相对两端的两防护杆段312,防护杆段312沿远离飞行器本体10的方向朝上倾斜延伸,第二防倾结构22与防护杆段312配置为同一结构。也即,第二防倾结构22与滑橇31一体成型。如此,当飞行器测试平台产生航向上的倾覆趋势时,朝上翘起的防护杆段312能够抵接在地面上,从而保护飞行器本体10不受损伤,并在地面的反作用力下使飞行器测试平台产生回正的趋势,结构简单,从而降低飞行器测试平台的制造成本及重量。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起落架30还可以是其他结构形式,第二防倾结构22包括两相对的滑橇31,滑橇31固设在起落架30上。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防倾结构22还可以配置为弹性撑杆,例如机械弹簧撑杆、压缩气撑杆等,弹性撑杆沿航向方向延伸,且其固定端设在起落架30上,伸缩端朝远离飞行器本体10的方向延伸并超出起落架30的端面。
请参照图5,在一实施例中,位于前侧的防护杆段312的外端面超出飞行器本体10的前侧面,位于后侧的防护杆段312的外端面超出飞行器本体10的后侧面。也即,在飞行器本体10的前侧和后侧均设有设备承托台12的实施例中,在航向方向上,前侧防护杆段312的前端面超出前侧设备承托台12的前边缘,后侧防护杆段312的后端面超出后侧设备承托台12的后边缘。如此,能够提升飞行器测试平台在航向上的防倾覆能力,还能使防护杆段312更早接触到地面以保护飞行器本体10不受损。具体可选地,防护杆段312配置为弧杆结构,且朝远离飞行器本体10的方向凸出设置,如此,能够提升滑橇31的抗冲击、抗震的能力,以达到更好的吸能减震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防护杆段312还可以配置为直杆结构,或者是,防护杆段312的外端面均不超出飞行器本体10的前侧面和后侧面。
请参照图4,在一实施例中,缓冲件32包括相对的两第一缓冲梁321、相对的两第二缓冲梁322,第一缓冲梁321连接于两滑橇31之间,第二缓冲梁322连接于两滑橇31之间,第一缓冲梁321的中部朝上凸起并至少部分位于第二缓冲梁322的上方,第一缓冲梁321连接于飞行器本体10。如此,通过第一缓冲梁321和第二缓冲梁322的配合实现起落架30的双拱桥式结构,使得起落架30具备分级吸能的作用,有利于提升起落架30的吸能效果和变形刚度,以避免在飞行器测试平台的着陆阶段,起落架30因变形过大导致结构破坏。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缓冲梁321与滑橇31可拆卸连接,第二缓冲梁322滑橇31可拆卸连接。如此,可拆卸的双拱桥式结构能提升起落架30的可扩展性,通过调整第二缓冲梁322的布置位置和刚度,能够调整起落架30的吸能效果和变形刚度,以适应不同的实际要求。具体可选地,第一缓冲梁321通过卡箍与滑橇31安装固定,第二缓冲梁322通过卡箍与滑橇31安装固定。进一步可选地,两第二缓冲梁322呈大致平行布置,两第一缓冲梁321也呈大致平行布置,且第二缓冲梁322和第一缓冲梁321之间也呈大致平行布置。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只有第二缓冲梁322可拆卸安装,或者是只有第一缓冲梁321可拆卸安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缓冲梁321和第二缓冲梁322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与滑橇31的可拆卸安装,例如螺栓、捆绑件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防倾结构的飞行器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飞行器本体,具有在展向方向上相对的两第一端部;
起落架,设于所述飞行器本体的下侧;以及
至少两第一防倾结构,至少两所述第一防倾结构分设于两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一防倾结构包括弧形杆段,所述弧形杆段朝下凸出并至少部分超出所述第一端部的下侧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倾结构的飞行器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倾结构还包括分设于所述弧形杆段的相对两端的两安装杆段,两所述安装杆段分别设于所述飞行器本体在航向方向上的相对两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防倾结构的飞行器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器本体在所述第一端部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面抵接于所述安装杆段的上端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防倾结构的飞行器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器本体包括主框架,所述主框架在所述第一端部设有端纵梁,所述支撑板设于所述端纵梁,所述第一防倾结构的安装杆段通过捆绑件和/或螺栓固定在所述端纵梁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防倾结构的飞行器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配置为桁架结构,所述主框架包括相连接的展向梁、航向梁、纵向梁及斜支撑梁,所述展向梁由一所述第一端部延伸至另一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纵向梁还与所述航向梁、斜支撑梁相连接,所述纵向梁包括所述端纵梁,所述斜支撑梁与展向方向、航向方向及纵向方向均相交。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防倾结构的飞行器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跨接在所述展向梁、航向梁、纵向梁及斜支撑梁之间,以使所述展向梁、航向梁、纵向梁及斜支撑梁装配为一体。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具有防倾结构的飞行器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防倾结构的飞行器测试平台还包括至少两第二防倾结构,至少一所述第二防倾结构设于所述起落架或所述飞行器本体在航向方向上的一端,至少一所述第二防倾结构设于所述起落架或所述飞行器本体在航向方向上的另一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防倾结构的飞行器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落架配置为滑撬式起落架,所述滑撬式起落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滑橇、连接两所述滑橇的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设于所述飞行器本体的下侧,所述滑橇沿航向方向延伸,所述滑橇包括中部杆段、分设于所述中部杆段的相对两端的两防护杆段,所述防护杆段沿远离所述飞行器本体的方向朝上倾斜延伸,第二防倾结构与所述防护杆段配置为同一结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防倾结构的飞行器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位于前侧的所述防护杆段的端面超出所述飞行器本体的前侧面;
和/或,位于后侧的所述防护杆段的端面超出所述飞行器本体的后侧面;
和/或,所述防护杆段配置为弧杆结构,且朝远离所述飞行器本体的方向凸出设置。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防倾结构的飞行器测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包括相对的两第一缓冲梁、相对的两第二缓冲梁,所述第一缓冲梁连接于两所述滑橇之间,所述第二缓冲梁连接于两所述滑橇之间,所述第一缓冲梁的中部朝上凸起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缓冲梁的上方,所述第一缓冲梁连接于所述飞行器本体。
CN202320848780.XU 2023-04-17 2023-04-17 具有防倾结构的飞行器测试平台 Active CN2194473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48780.XU CN219447326U (zh) 2023-04-17 2023-04-17 具有防倾结构的飞行器测试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48780.XU CN219447326U (zh) 2023-04-17 2023-04-17 具有防倾结构的飞行器测试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47326U true CN219447326U (zh) 2023-08-01

Family

ID=87412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48780.XU Active CN219447326U (zh) 2023-04-17 2023-04-17 具有防倾结构的飞行器测试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473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90530B1 (ko) 기수측 보조 착륙장치, 힘 전달 구조체, 및 회전익 항공기
US7413140B2 (en) Rotary wing aircraft with undercarriage structure
US8205832B2 (en) Floor structure for a fuselage
CN101213130B (zh) 地板上座椅导轨的固定装置和装配有这种固定装置的飞行器
EP0067208A4 (en) COMBINED BEAM SUPPORT FOR LANDING GEAR.
CN201338655Y (zh) 一种低地板客车车架
CN219447326U (zh) 具有防倾结构的飞行器测试平台
US20110260000A1 (en) Energy absorber system for an undercarriage, and an aircraft provided with said energy absorber system
WO2011007846A1 (ja) 衝撃吸収構造体
CN116119024B (zh) 飞行器测试平台及其设计方法
CN106347405B (zh) 一种低地板轨道车辆用防爬器安装座
JPH04328095A (ja) メインローターユニット支持トラス
CN210364055U (zh) 底盘及维护保养车
CN109110157A (zh) 一种多用途鳍板
CN219545083U (zh) 飞行器测试平台
CN204279246U (zh) 挂接梯及工程机械车辆
CN219601612U (zh) 主框架和飞行器测试平台
CN114802328B (zh) 裙板组件及轨道车辆
CN219601611U (zh) 主框架和飞行器测试平台
CN213200158U (zh) 一种适于客梯车的变速箱支架总成
CN110893905A (zh) 具有简化结构的飞行器的前段区域
CN211281448U (zh) 一种带有易损件的垂尾起落架
CN217347808U (zh) 一种转向架舱底板结构
JP4460954B2 (ja) 回転翼航空機の降着装置
CN219172194U (zh) 适用于低真空管道单节超导电动磁浮的悬浮架构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