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46793U - 座椅的中央扶手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座椅的中央扶手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46793U
CN219446793U CN202320141117.6U CN202320141117U CN219446793U CN 219446793 U CN219446793 U CN 219446793U CN 202320141117 U CN202320141117 U CN 202320141117U CN 219446793 U CN219446793 U CN 2194467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bow
back row
seat
desk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4111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立强
尚伟伟
郝伟刚
姜振春
王文浩
刘治辛
王丽萍
籍佳宇
靳士伟
邸孟凡
于小乐
马雨欣
周杰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bo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bo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bo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bo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4111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467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467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467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座椅的中央扶手和车辆,座椅的中央扶手包括:后排肘枕;副仪表板,所述副仪表板设置在所述后排肘枕的前方;桌板,所述桌板的一侧与所述后排肘枕转动连接,所述桌板具有折叠位置和展开位置,所述桌板处于折叠位置时,所述桌板覆盖于所述后排肘枕上方,所述桌板处于展开位置时,所述桌板转动至后排肘枕的前方,且所述桌板与所述副仪表板固定连接,以使所述桌板连接于所述后排肘枕和所述副仪表板之间。不使用桌板时覆盖在后排肘枕上,使用桌板时转动至后排肘枕前方与副仪表板固定连接,提供了从副仪表板‑桌板‑后排肘枕的大的支撑储物平台。

Description

座椅的中央扶手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座椅的中央扶手和车辆。
背景技术
后排座椅乘坐空间的多功能使用需求一直是提升乘客乘车便利性追求的目标,例如,前排座椅靠背为后排乘客提供储物空间,后排中央扶手为后排乘客提供肘部支撑和水杯支架,但其储物功能和支撑功能由于空间的限制,一直制约着后排中央扶手的使用功能。
相关技术中,在后排中央扶手上安装有小桌板,为后排乘客提供一定的承物平台,但是,考虑到桌板的支撑,桌板的平台面积相对较小,无法为后排乘客提供大面积的承物平台,并且,中央扶手的整个结构类似于“悬臂梁”结构,提供的支撑力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座椅的中央扶手,不使用桌板时覆盖在后排肘枕上,使用桌板时转动至后排肘枕前方与副仪表板固定连接,提供了从副仪表板-桌板-后排肘枕的大的支撑储物平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座椅中央扶手,包括:后排肘枕;副仪表板,所述副仪表板设置在所述后排肘枕的前方;桌板,所述桌板的一侧与所述后排肘枕转动连接,所述桌板具有折叠位置和展开位置,所述桌板处于折叠位置时,所述桌板覆盖于所述后排肘枕上方,所述桌板处于展开位置时,所述桌板转动至后排肘枕的前方,且所述桌板与所述副仪表板固定连接,以使所述桌板连接于所述后排肘枕和所述副仪表板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座椅中央扶手,本实用新型的座椅的中央扶手,在不使用桌板的情况下,桌板转动至覆盖在后排肘枕的上表面,为乘客提供肘部支撑,这样,桌板不仅可以为乘客提供较为舒适的支撑作用,还可以使后排肘枕保留有原有的储物空间等功能;在使用桌板时,桌板转动至后排肘枕的前方,且与前方的副仪表板固定连接,这样,后排座椅提供了一个从副仪表板-桌板-后排肘枕的大的支撑储物平台,大大提升了座椅的中央扶手的功能性和储物功能。该结构由后排座椅的座面、后排座椅的靠背和副仪表板提供的三点支撑“简支梁”结构,大大提升了支撑平台的支撑力,提高了座椅的中央扶手的产品品质。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小桌板,且小桌板的支撑力较小的“悬臂梁”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的座椅的中央扶手,桌板的面积相对较大,且完全展开后能与副仪表板固定连接,为后排乘客提供了较大的支撑平台,提高使用便利性和稳定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桌板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插接部,所述副仪表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为插销和插孔中的一种,所述第二插接部为插销和插孔中的另一种,所述插销和所述插孔插接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桌板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搭接部,所述副仪表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搭接部,所述第一搭接部为凸条和凹槽中的一种,所述第二搭接部为凸条和凹槽中的另一种,所述凸条和所述凹槽搭接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桌板包括:桌板本体和连接板,所述桌板本体靠近所述后排肘枕的一侧设置有所述连接板且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后排肘枕转动连接,所述桌板本体靠近所述副仪表板的一侧设置有固定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后排肘枕之间,以使所述连接板和所述桌板本体在所述折叠位置和所述展开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排肘枕朝向所述桌板的一侧设置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安装座,所述第一转轴穿设两个所述安装座和所述连接板,两个所述安装座之间构成避让槽,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折叠位置时与所述避让槽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桌板本体折叠至所述后排肘枕上的底部为硬质表面,所述桌板本体展开至所述后排肘枕的前方的顶部为软质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排肘枕上设置有储物盒和/或水杯支架,所述桌板选择性地覆盖在所述储物盒和/或所述水杯支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桌板设置有安装槽,所述桌板处于折叠位置时,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储物盒和/或所述水杯支架相嵌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车辆,包括:座椅本体;所述的座椅的中央扶手,所述中央扶手和所述座椅本体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桌板处于展开位置时连接在副仪表板和后排肘枕之间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桌板处于展开位置时连接在副仪表板和后排肘枕之间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桌板处于展开位置时连接在副仪表板和后排肘枕之间的正视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桌板处于折叠位置时覆盖在后排肘枕的立体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桌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仪表板的俯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副仪表板的侧视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排肘枕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座椅的中央扶手;
1、后排肘枕;11、安装座;12、避让槽;13、储物盒;14、水杯支架;
2、副仪表板;21、第二插接部;22、固定支座;
3、桌板;31、第一插接部;32、桌板本体;33、连接板;34、硬质表面;35、软质表面;36、安装槽;
4、第一转轴;5、第二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座椅的中央扶手100。
如图1和图2所示,座椅的中央扶手100包括:后排肘枕1、副仪表板2和桌板3。
副仪表板2设置在后排肘枕1的前方,桌板3的一侧与后排肘枕1转动连接。如此,后排肘枕1设于后排座椅,以用于后排座椅上的乘客提供肘部支撑,以及,副仪表板2设于前排座椅,以用于前排座椅上的乘客提供肘部支撑及储物空间等。
桌板3的一侧与后排肘枕1转动连接,以使桌板3能绕桌板3的一侧与后排肘枕1之间的连接轴线进行转动,以转动至乘客所需的位置。
进一步地,桌板3具有折叠位置和展开位置,桌板3处于折叠位置时,桌板3覆盖于后排肘枕1上方,桌板3处于展开位置时,桌板3转动至后排肘枕1的前方,且桌板3与副仪表板2固定连接,以使桌板3连接于后排肘枕1和副仪表板2之间。如此,如图5所示,在不使用桌板3的情况下,桌板3转动至后排肘枕1处,此时的桌板3处于折叠位置,以覆盖在后排肘枕1的上表面,为乘客提供肘部支撑,这样,若后排肘枕1的上表面设有储物空间等功能时,将桌板3覆盖在后排肘枕1的上表面,一方面,桌板3可以为乘客提供较为舒适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后排肘枕1可保留储物空间等功能。
如图1-图3所示,在使用桌板3时,桌板3转动至后排肘枕1的前方,此时的桌板3处于完全展开位置,并使桌板3与其前方的副仪表板2固定连接,这样,后排座椅提供了一个从副仪表板2-桌板3-后排肘枕1的大的支撑储物平台,大大提升了座椅的中央扶手100的功能性和储物功能。该结构由后排座椅的座面、后排座椅的靠背和副仪表板2提供的三点支撑“简支梁”结构,大大提升了支撑平台的支撑力,提高了座椅的中央扶手100的产品品质。
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小桌板3,且小桌板3的支撑力较小的“悬臂梁”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的座椅的中央扶手100,桌板3的面积相对较大,且完全展开后能与副仪表板2固定连接,为后排乘客提供了较大的支撑平台,提高了使用便利性和稳定可靠性。
由此,本实用新型的座椅的中央扶手100,在不使用桌板3的情况下,桌板3转动至覆盖在后排肘枕1的上表面,为乘客提供肘部支撑,这样,桌板3不仅可以为乘客提供较为舒适的支撑作用,还可以使后排肘枕1保留有原有的储物空间等功能;在使用桌板3时,桌板3转动至后排肘枕1的前方,且与前方的副仪表板2固定连接,这样,后排座椅提供了一个从副仪表板2-桌板3-后排肘枕1的大的支撑储物平台,大大提升了座椅的中央扶手100的功能性和储物功能。该结构由后排座椅的座面、后排座椅的靠背和副仪表板2提供的三点支撑“简支梁”结构,大大提升了支撑平台的支撑力,提高了座椅的中央扶手100的产品品质。
本实用新型中的座椅的中央扶手100,桌板3的面积相对较大,且在桌板3完全展开后能与副仪表板2固定连接,为后排乘客提供了较大的支撑平台,大大地提高了使用便利性和稳定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桌板3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插接部31,副仪表板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插接部21,第一插接部31为插销和插孔中的一种,第二插接部21为插销和插孔中的另一种,插销和插孔插接连接。
也就是说,桌板3的另一侧设有第一插接部31,对应地,副仪表板2朝向后排肘枕1的一侧设有第二插接部21,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图8所示,第一插接部31为插销,第二插接部21为插孔,在桌板3完全展开之后,使第一插接部31插销插入至第二插接部21插孔内,通过第一插接部31和第二插接部21之间插接配合,以实现桌板3与副仪表板2之间的固定连接,且在不需要桌板3时,则将插销拔出插孔,折叠至后排肘枕1的上表面。
其中,第一插接部31和第二插接部21插接之后,两者之间相互锁止,以保证第一插接部31和第二插接部21之间不易脱离,且在第一插接部31和第二插接部21需要分离时,需要人为用力拔出方可分离,或者,通过解锁第一插接部31和第二插接部21,方可使第一插接部31和第二插接部21分离。
具体地,参见图4所示,在桌板3的另一侧设置有滑槽,插销可移动地设置在滑槽内,当桌板3完全展开至后排肘枕1的前方,并且,桌板3的另一侧对准副仪表板2上的插孔,通过移动插销,可以使插销的一端插接在插孔内,且当收起桌板3时,则移动插销至脱离插孔,从而可以解除桌板3与副仪表板2之间的固定连接。
第一插接部31和第二插接部21的插接连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利于乘客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桌板3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搭接部,副仪表板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搭接部,第一搭接部为凸条和凹槽中的一种,第二搭接部为凸条和凹槽中的另一种,凸条和凹槽搭接连接。
也就是说,桌板3的另一侧也可以设置第一搭接部,对应地,副仪表板2的一侧设置第二搭接部,例如,第一搭接部为凸条,第二搭接部为凹槽,通过第一搭接部搭接在第二搭接部上,同样可以实现桌板3与副仪表板2之间的固定连接。
当然,桌板3的另一侧还可以设置其它连接结构,对应地,副仪表板2的一侧设置与之适配的连接结构,从而满足桌板3和副仪表板2之间的固定连接。
结合图6所示,桌板3包括:桌板本体32和连接板33,桌板本体32靠近后排肘枕1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板33,并且连接板33与后排肘枕1转动连接,桌板本体32靠近副仪表板2的一侧选择性地与副仪表板2连接。如此,连接板33连接在桌板本体32靠近后排肘枕1的一侧,并且,连接板33与后排肘枕1可转动地连接,这样,连接板33联动桌板本体32相对后排肘枕1可进行转动,以选择性地覆盖在后排肘枕1上表面,或者完全展开至与副仪表板2固定连接。
而且,座椅的中央扶手100还包括:第一转轴4,第一转轴4可转动地连接于连接板33与后排肘枕1之间,以使连接板33和桌板本体32在折叠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如此,连接板33和后排肘枕1之间通过第一转轴4进行转动连接,从而可以实现桌板本体32在折叠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进行切换,以满足乘客不同的使用需求。
此外,后排肘枕1朝向桌板3的一侧设置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安装座11,第一转轴4穿设两个安装座11和连接板33,两个安装座11之间构成避让槽12,连接板33位于折叠位置时与避让槽12配合。如此,后排肘枕1朝向桌板3的一侧设有两个安装座11,两个安装座11之间形成避让槽12,以使第一转轴4的两端连接在两个安装座11之间,进而可以使连接板33及桌板本体32绕第一转轴4转动。当桌板3处于折叠位置时,连接板33于避让槽12相配合,以防止连接板33凸出于后排肘枕1。
在一些实施例中,桌板本体32折叠至后排肘枕1上的底部为硬质表面34,桌板本体32展开至后排肘枕1的前方的顶部为软质表面35。如此,桌板本体32折叠至后排肘枕1后的底部为硬质表面34,以在桌板3处于展开位置时,桌板3底部的硬质表面34翻转至朝向乘客的一侧,以使乘客在该硬质表面34上放置物品或进行就餐等,为后排乘客提供一个稳定且更大的承台,提升后排中央扶手的功能性;以及,与桌板本体32的底部相对的一侧为软质表面35,以在桌板3处于折叠位置时,可以为后排乘客提供一个覆盖在后排肘枕1上表面的软质承台,该支撑面全部为软触感,有效提高座椅的中央扶手100的舒适性。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后排肘枕1上设置有储物盒13和/或水杯支架14,桌板3选择性地覆盖在储物盒13和/或水杯支架14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后排肘枕1上设有储物盒13和水杯支架14,储物盒13用于储存杂物,水杯支架14用于放置水杯或饮料等。
此外,桌板3设置有安装槽36,桌板3处于折叠位置时,安装槽36与储物盒13和/或水杯支架14相嵌配合。如此,如此,在桌板3上设有安装槽36,当桌板3处于折叠位置时,安装槽36与其下方的储物盒13和/或水杯支架14之间安装配合,以使桌板3可靠且稳定地覆盖在后排肘枕1的上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座椅本体以及座椅的中央扶手100,中央扶手和座椅本体转动连接。如此,后排肘枕1的一侧与桌板3的一侧可通过第一转轴4可转动地连接,后排肘枕1的另一侧与座椅本体可通过第二转轴5可转动地连接,这样,后排肘枕1可绕第二转轴5相对座椅本体转动,当乘客需要肘部支撑时,则将后排肘枕1转动至与座面大致平行的位置,当乘客需要桌板3时,则将桌板3完全展开至后排肘枕1的前方,与副仪表板2进行固定连接。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座椅的中央扶手100,在不使用桌板3的情况下,桌板3转动至覆盖在后排肘枕1的上表面,为乘客提供肘部支撑,这样,桌板3不仅可以为乘客提供较为舒适的支撑作用,还可以使后排肘枕1保留有原有的储物空间等功能;在使用桌板3时,桌板3转动至后排肘枕1的前方,且与前方的副仪表板2固定连接,这样,后排座椅提供了一个从副仪表板2-桌板3-后排肘枕1的大的支撑储物平台,大大提升了座椅的中央扶手100的功能性和储物功能。该结构由后排座椅的座面、后排座椅的靠背和副仪表板2提供的三点支撑“简支梁”结构,大大提升了支撑平台的支撑力,提高了座椅的中央扶手100的产品品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座椅的中央扶手(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排肘枕(1);
副仪表板(2),所述副仪表板(2)设置在所述后排肘枕(1)的前方;
桌板(3),所述桌板(3)的一侧与所述后排肘枕(1)转动连接,所述桌板(3)具有折叠位置和展开位置,所述桌板(3)处于折叠位置时,所述桌板(3)覆盖于所述后排肘枕(1)上方,所述桌板(3)处于展开位置时,所述桌板(3)转动至后排肘枕(1)的前方,且所述桌板(3)与所述副仪表板(2)固定连接,以使所述桌板(3)连接于所述后排肘枕(1)和所述副仪表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的中央扶手(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桌板(3)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插接部(31),所述副仪表板(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插接部(21),所述第一插接部(31)为插销和插孔中的一种,所述第二插接部(21)为插销和插孔中的另一种,所述插销和所述插孔插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的中央扶手(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桌板(3)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搭接部,所述副仪表板(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搭接部,所述第一搭接部为凸条和凹槽中的一种,所述第二搭接部为凸条和凹槽中的另一种,所述凸条和所述凹槽搭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的中央扶手(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桌板(3)包括:桌板本体(32)和连接板(33),所述桌板本体(32)靠近所述后排肘枕(1)的一侧设置有所述连接板(33)且所述连接板(33)与所述后排肘枕(1)转动连接,所述桌板本体(32)靠近所述副仪表板(2)的一侧选择性地与所述副仪表板(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的中央扶手(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转轴(4),所述第一转轴(4)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连接板(33)与所述后排肘枕(1)之间,以使所述连接板(33)和所述桌板本体(32)在所述折叠位置和所述展开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的中央扶手(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肘枕(1)朝向所述桌板(3)的一侧设置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安装座(11),所述第一转轴(4)穿设两个所述安装座(11)和所述连接板(33),两个所述安装座(11)之间构成避让槽(12),所述连接板(33)位于所述折叠位置时与所述避让槽(12)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的中央扶手(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桌板本体(32)折叠至所述后排肘枕(1)上的底部为硬质表面(34),所述桌板本体(32)展开至所述后排肘枕(1)的前方的顶部为软质表面(3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的中央扶手(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肘枕(1)上设置有储物盒(13)和/或水杯支架(14),所述桌板(3)选择性地覆盖在所述储物盒(13)和/或所述水杯支架(14)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的中央扶手(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桌板(3)设置有安装槽(36),所述桌板(3)处于折叠位置时,所述安装槽(36)与所述储物盒(13)和/或所述水杯支架(14)相嵌配合。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椅本体;
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的中央扶手(100),所述中央扶手(100)和所述座椅本体转动连接。
CN202320141117.6U 2023-02-01 2023-02-01 座椅的中央扶手和车辆 Active CN2194467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41117.6U CN219446793U (zh) 2023-02-01 2023-02-01 座椅的中央扶手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41117.6U CN219446793U (zh) 2023-02-01 2023-02-01 座椅的中央扶手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46793U true CN219446793U (zh) 2023-08-01

Family

ID=87388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41117.6U Active CN219446793U (zh) 2023-02-01 2023-02-01 座椅的中央扶手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467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47323B1 (en) Folding seat part with integrated table
JP2010516540A (ja) テーブル形成部材を有する折り重ね式背部を備える自動車の座席、及びそのような座席を有する自動車
US7059681B2 (en) Headrest for vehicle seat
EP1406787B1 (en) Fold flat stow in floor seat assembly with collapsible bolsters
US7077451B2 (en) Stadium style motor vehicle seat
JP4152318B2 (ja) 自動車用座席
US6250702B1 (en) Vehicle with a table board
EP2981464B1 (en) A support structure for attachment to a tray table for a passenger seat, tray table for a passenger seat, and passenger seat
US20130328341A1 (en) Cargo management system
RU2612338C2 (ru) Кресл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оснащенное средствами крепления съемного столика
CN101985288A (zh) 带可折叠桌板的座椅扶手
US6435609B1 (en) Car bench seat
CN219446793U (zh) 座椅的中央扶手和车辆
CN111016744B (zh) 一种可收纳隐藏的座椅装置
JP4955352B2 (ja) 乗り物用テーブル
CN210912434U (zh) 一种带有投屏的新型座椅桌板结构
JP2006141855A (ja) シートバック
CN211417052U (zh) 车用可折叠杯托
CN210062731U (zh) 座椅组件和车辆
JPH10338066A (ja) 脱着式シート
KR102501861B1 (ko) 록킹 부재를 포함하는 캠핑 장치
CN217917721U (zh) 车辆桌板
JP3242479B2 (ja) 自動車のシート装置
CN218805362U (zh) 集成有儿童座椅的中央扶手
US20230021943A1 (en) Vehicle interior assembly with foldable device hold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