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36197U - 导电端子及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导电端子及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36197U
CN219436197U CN202320184458.1U CN202320184458U CN219436197U CN 219436197 U CN219436197 U CN 219436197U CN 202320184458 U CN202320184458 U CN 202320184458U CN 219436197 U CN219436197 U CN 2194361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terminal
elastic
slot
barb
abu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8445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甘海强
何桂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xun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xun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xun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xun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8445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361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361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361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导电端子,包括固定部、对接部和弹性倒钩部件,所述对接部与所述固定部相连,所述对接部具有收容腔;所述弹性倒钩部件设于所述对接部的开口端并伸出所述收容腔之外,如此,方便识别拆卸位置,有利于导电端子快速拆卸。本实用新型还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

Description

导电端子及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电端子及电连接器,属于电源连接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通常包括绝缘本体和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导电端子一般通过设计倒刺结构来与绝缘本体干涉配合以提供端子保持力。
相关技术中,导电端子包括对接部,倒刺结构设置在对接部的中部,拆卸时,不方便识别拆卸位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端子及电连接器,导电端子的弹性倒钩部件设置在对接部的开口端,方便识别拆卸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导电端子,包括:
固定部;
对接部,所述对接部与所述固定部相连,所述对接部具有收容腔;
弹性倒钩部件,所述弹性倒钩部件设于所述对接部的开口端并伸出所述收容腔之外。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倒钩部件包括弹性部和倒钩部,所述弹性部自所述对接部沿第一方向延伸而成,所述倒钩部自所述弹性部向外凸伸出所述收容腔之外并沿第二方向延伸而成,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为相反的方向。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倒钩部包括第一板部、第二板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的倾斜部,所述第一板部与所述弹性部相连,所述第一板部与所述弹性部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板部与弹性部平行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板部与所述弹性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板部与所述弹性部之间的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对接部的开口端设有凹口,所述弹性部位于所述凹口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对接部具有外端面,所述弹性部沿所述第一方向不凸出所述外端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对接部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若干弹片,若干所述弹片周向排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与所述固定部相连的线缆铆接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
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对接插槽,所述对接插槽内设有凸台;
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卡持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对接部和所述弹性倒钩部件延伸入所述对接插槽中,所述倒钩部与所述凸台抵持。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对接插槽包括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所述对接部延伸入所述第一槽体,所述倒钩部延伸入所述第二槽体,所述凸台位于所述第二槽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插接部,所述插接部设有所述对接插槽,所述插接部的内表面设有向所述对接插槽延伸的抵持部,所述对接部的外端面与所述抵持部相抵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与所述对接插槽连通,所述固定部安装于所述固定槽,所述固定部外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能够使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绝缘本体之间形成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端子设置弹性倒钩部件,起到防倒退作用;弹性倒钩部件设置在对接部的开口端,方便识别拆卸位置,有利于导电端子快速拆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剖面图;
图4为为图3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绝缘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5中绝缘本体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中部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分解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C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图9中导电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导电端子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D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地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果存在若干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当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说明,不同附图中相同的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内容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与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产品和/或方法的例子。
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或“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例如“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特征的命名。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除非另行指出,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前”、“后”、“上”、“下”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某一特定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是一种开放式的表述方式,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的元件及其等同物,这并不排除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还可以包含其他元件。本实用新型中如果出现“若干”,其含义是指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请参照图1至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100,用于与对接连接器相配合,以实现导通(例如电力传输)。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以及安装于绝缘本体1中的若干导电端子2。
参见图5,绝缘本体1包括若干插接部11以及环绕设置在插接部11外围的壳体12。每个插接部11均设有对接插槽101,对接插槽101沿其延伸方向贯穿插接部11。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若干插接部11为五个,导电端子2安装于插接部11。
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导电端子2为一件式构造,即导电端子2由一块金属板片制成,生产效率高,同时降低成本。具体的,参见图9至图11,导电端子2包括固定部21、与固定部21相连的对接部22和设于对接部22的开口端的弹性倒钩部件23。对接部22具有收容腔201,弹性倒钩部件23伸出收容腔201之外。参见图10,弹性倒钩部件23包括弹性部231和倒钩部232,弹性部231自对接部22沿第一方向A1延伸而成,倒钩部232自弹性部231向外凸伸出收容腔201之外且沿第二方向A2延伸而成。其中,第一方向A1与第二方向A2为相反的方向。
固定部21卡持于绝缘本体1。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参见图3和图7,绝缘本体1设有若干固定槽102,每个固定槽102与对应的对接插槽101连通。固定部21的至少部分安装于绝缘本体1的固定槽102中。
参见图4,对接插槽101内设有凸台111,对接部22和弹性倒钩部件23延伸入对接插槽101中,倒钩部232与凸台111相抵持,防止导电端子2在对接插槽101内向第二方向A2发生移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凸台111包括倾斜面1111、与倾斜面1111相连的弧形面1112以及平直面1113,倾斜面1111与弧形面1112之间自然过渡。在导电端子2与绝缘本体1装配过程中,倾斜面1111与弧形面1112起到导引作用,便于弹性倒钩部件23越过凸台111。平直面1113相对倾斜面1111靠近对接部22的开口端,平直面1113与对接部22的轴线垂直。
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参见图6,对接插槽101包括第一槽体1011和第二槽体1012,第一槽体1011与第二槽体1012连通。对接部22延伸入第一槽体1011,倒钩部232延伸入第二槽体1012,凸台111设于第二槽体1012。第二槽体1012作为避位槽,一方面在导电端子2与绝缘本体1组装过程中,使弹性倒钩部件23与避位槽快速对准,起到防呆作用;另一方面,拆卸导电端子2时,可从对接部22的开口端利用工具插入避位槽挤压弹性倒钩部件23,方便拆卸;第二槽体1012的侧壁对倒钩部232进行径向限位,使导电端子2不易在对接插槽101内旋转。
参见图3,插接部11的内表面设有向对接插槽101延伸的抵持部112,对接部22的外端面222与抵持部112相抵接,防止导电端子2向与第一方向A1相反的方向发生移动。
参见图11,自对接部22的外端面222向第二方向A2凹陷形成有凹口223,弹性部231位于凹口223内。参见图12,弹性部231沿第一方向A1不凸出外端面222,使弹性倒钩部件23不与凸台111发生干涉。
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3,倒钩部232包括第一板部2321、第二板部2322以及连接第一板部2321和第二板部2322的倾斜部2323,第一板部2321与弹性部231相连。第一板部2321与弹性部231平行设置,第二板部2322与弹性部231平行设置。第一板部2321与弹性部231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板部2322与弹性部231之间的距离。倒钩部232为折弯结构,通过第一板部2321、第二板部2322均与导电端子2轴向平行,从而使倒钩部232与凸台111锁扣后的防倒退力与导电端子2插入对接插槽101的方向基本一致,防倒退力可最大化,并且倒钩部232不易外翻损坏。
参见图8,对接部22包括沿第一方向A1延伸的若干弹片224,若干弹片224周向排布。若干弹片224用于与对接连接器相接触。对接部22的内表面设有向收容腔201延伸的若干凸部225,若干凸部225周向排布。凸部225与对接连接器相接触。参见图3,若干凸部225包括周向排布的多个第一凸部2251和周向排布的多个第二凸部2252。第一凸部2251的数量和第二凸部2252的数量相等,第二凸部2252的数量与弹片224的数量相等。第一凸部2251和第二凸部2252分别位于弹片224的两端。
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2,对接部22为管状结构,对接部22通过金属板片卷曲形成圆管形状,并且金属板片的一侧通过裁切形成有燕尾槽10,另一侧形成凸块20,燕尾槽10的形状与凸块20的形状适配,凸块20安装于燕尾槽10之内。采用燕尾槽10,使对接部22的接缝处连接稳定性好。导电端子2还包括与固定部21相连的线缆铆接部24,线缆铆接部24用以与线缆连接。
参见图2,电连接器100还包括密封件3,密封件3环设在固定部21的外表面,密封件3能够使固定部21与绝缘本体1之间形成密封连接。参见图9,固定部21包括主体部分211和与主体部分211连接的弧形条212。通过将金属板片裁切成合适结构,进行卷曲形成主体部分211和弧形条212,固定部21在弧形条212处的横截面为圆环形状,主体部分211的横截面为弧形。参见图11,主体部分211的外表面设有向外延伸的若干凸起213,若干凸起213设于主体部分211与弧形条212连接的区域。通过在主体部分211切成若干条形部,将条形部自主体部分211的内表面向外顶出,使条形部凸出主体部分211,从而形成凸起213,同时,主体部分211对应形成有空隙(未进行指示),每个凸起213的两侧均有空隙。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密封件3和导电端子2通过嵌件注塑形成一体件。成型过程中,注塑液流入空隙,使密封件3形成于弧形条212处。通过形成凸起213,使密封件3与导电端子2连接更加稳定。密封件3安装于固定槽102内,形成密封连接。
参见图7,绝缘本体1还包括支撑板13和组装部14,壳体12环绕支撑板13设置。参见图5,支撑板13包括正面131和背面132,插接部11自支撑板13的正面131沿第一方向A1延伸。组装部14自支撑板13的背面132沿第二方向A2延伸,组装部14位于固定槽102的外围。固定槽102同时贯穿支撑板13。
组装时,导电端子2的弹性倒钩部件23与第二槽体1012对准,导电端子2沿第一方向A1从固定槽102插入对接插槽101,弹性倒钩部件23越过凸台111后,倒钩部232与凸台111相抵持;对接部22的外端面222与绝缘本体1的抵持部112抵接后,导电端子2与绝缘本体1装配到位,此时,密封件3安装于固定槽102内。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端子2设置弹性倒钩部件23,起到防倒退作用;弹性倒钩部件23设置在对接部22的开口端,方便识别拆卸位置,有利于导电端子快速拆卸;弹性倒钩部件23设置在对接部22的开口端,受力点更加直接,可以有效纠正对接连接器的角度。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说明书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导电端子(2),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部(21);
对接部(22),所述对接部(22)与所述固定部(21)相连,所述对接部(22)具有收容腔(201);
弹性倒钩部件(23),所述弹性倒钩部件(23)设于所述对接部(22)的开口端并伸出所述收容腔(201)之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2),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倒钩部件(23)包括弹性部(231)和倒钩部(232),所述弹性部(231)自所述对接部(22)沿第一方向(A1)延伸而成,所述倒钩部(232)自所述弹性部(231)向外凸伸出所述收容腔(201)之外并沿第二方向(A2)延伸而成,所述第一方向(A1)与所述第二方向(A2)为相反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端子(2),其特征在于,所述倒钩部(232)包括第一板部(2321)、第二板部(232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板部(2321)和所述第二板部(2322)的倾斜部(2323),所述第一板部(2321)与所述弹性部(231)相连,所述第一板部(2321)与所述弹性部(231)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板部(2322)与弹性部(231)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电端子(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部(2321)与所述弹性部(231)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板部(2322)与所述弹性部(231)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端子(2),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22)的开口端设有凹口(223),所述弹性部(231)位于所述凹口(223)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电端子(2),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22)具有外端面(222),所述弹性部(231)沿所述第一方向(A1)不凸出所述外端面(222)。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端子(2),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22)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A1)延伸的若干弹片(224),若干所述弹片(224)周向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2),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2)还包括与所述固定部(21)相连的线缆铆接部(24)。
9.一种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本体(1),所述绝缘本体(1)设有对接插槽(101),所述对接插槽(101)内设有凸台(111);
导电端子(2),所述导电端子(2)为如权利要求1至8项中任意一项所述导电端子(2),其中所述固定部(21)卡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所述对接部(22)和所述弹性倒钩部件(23)延伸入所述对接插槽(101)中,所述倒钩部(232)与所述凸台(111)抵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插槽(101)包括第一槽体(1011)和第二槽体(1012),所述对接部(22)延伸入所述第一槽体(1011),所述倒钩部(232)延伸入所述第二槽体(1012),所述凸台(111)设于所述第二槽体(1012)。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插接部(11),所述插接部(11)设有所述对接插槽(101),所述插接部(11)的内表面设有向所述对接插槽(101)延伸的抵持部(112),所述对接部(22)的外端面(222)与所述抵持部(112)相抵接。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1)设有固定槽(102),所述固定槽(102)与所述对接插槽(101)连通,所述固定部(21)的至少部分安装于所述固定槽(102)中,所述固定部(21)外设有密封件(3),所述密封件(3)能够使所述固定部(21)与所述绝缘本体(1)之间形成密封连接。
CN202320184458.1U 2023-02-08 2023-02-08 导电端子及电连接器 Active CN2194361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84458.1U CN219436197U (zh) 2023-02-08 2023-02-08 导电端子及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84458.1U CN219436197U (zh) 2023-02-08 2023-02-08 导电端子及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36197U true CN219436197U (zh) 2023-07-28

Family

ID=87339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84458.1U Active CN219436197U (zh) 2023-02-08 2023-02-08 导电端子及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361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69869B (zh) 插座连接器及其组合
US8079880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featured head-to-head mating interconnection and quick-disconnection therefrom
CN217444664U (zh) 电连接器
CN111403972A (zh) 一种Fakra连接器
US8142231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featured with quick-release mechanism
CN211376989U (zh) 导电端子及其端子组件
CN114207950B (zh) 电插塞式连接器
CN219436197U (zh) 导电端子及电连接器
CN218997143U (zh) 一种新能源快充电连接器及卡簧端子
CN109361121B (zh) 一种自限位组装的母端连接器
TWI701875B (zh) 插頭連接器及其組合
CN212209825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插头
CN212412271U (zh) 稳定型type-c 2.0公头连接器
CN211126334U (zh) 一种简易电磁屏蔽的连接器组件
CN107332033B (zh) 电连接器
CN219067279U (zh) 接头及包括该接头的连接器
CN218827980U (zh) 端子、电连接器、线束和车辆
CN220209410U (zh) 连接器及其连接器插头
CN215184662U (zh) 绝缘壳体及电连接器
CN116073166A (zh) 导电端子及电连接器
CN215645130U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220382355U (zh) 一种mini型fakra连接器公头
CN219760029U (zh) 接线端子及断路器
CN219626933U (zh) 高压连接器端子、高压连接器电缆组件和高压连接器
CN219843239U (zh) 一种线端连接器及其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