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44664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44664U
CN217444664U CN202122776206.1U CN202122776206U CN217444664U CN 217444664 U CN217444664 U CN 217444664U CN 202122776206 U CN202122776206 U CN 202122776206U CN 217444664 U CN217444664 U CN 2174446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ss
butt joint
along
cylindrical middle
electrical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7620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雪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Yide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Yid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Yid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Yid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7620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446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446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446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外壳沿第一方向X贯穿设有收容槽,自绝缘外壳的外壁面沿第二方向Y向内凹设有插槽与收容槽相连通,端子组件对应组装于收容槽中,端子组件包括绝缘体、内导体、外导体以及金属套筒,自对接部的内壁面均匀平滑地延伸至筒状中间部,金属套筒套设于筒状中间部,且遮蔽筒状中间部的缝隙,金属套筒向外凸设有环形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之间形成定位凹槽暴露于插槽中,保持器设有限位块,限位块插入插槽并进入定位凹槽,限位块限位于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之间以挡止端子组件沿第一方向X位移,使得收容槽中的端子组件被稳定地保持在绝缘外壳内的同时也提高了电连接器的高频性能效果。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涉及一种传输高频信号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连接器,包括绝缘外壳,所述绝缘外壳设收容槽用以收容端子组件,端子组件包括绝缘体,固定于绝缘体的内导体以及包覆绝缘体的外导体,为了保证端子组件连接的稳定性,一般在外导体上开设有定位凸台以与绝缘外壳配合对所述外导体进行限位,限制端子组件在绝缘外壳内发生轴向位移。
然而,由于外导体是由金属板材冲压后卷曲形成,使得所述外导体成型后仍然会存在一条缝隙,所述缝隙会造成信号泄漏的问题,使得所述外导体对所述内导体的屏蔽效果不佳;所述定位凸台一体设置在外导体的外壁上,使得外导体与内导体之间的间距陡然增大,所述内导体对应所述定位凸台位置处的阻抗值发生突变,所述内导体整体的阻抗不稳定,从而影响所述内导体传输信号的完整性,进而影响电连接器的高频性能。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将外导体的对接部的内壁面设置为均匀平滑地延伸至筒状中间部的内壁面,且金属套筒设有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并套设于外导体上,保持器的限位块位于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之间以挡止端子组件位移,从而达到提高电连接器的高频性能的同时也使收容槽中的端子组件被稳定地保持在绝缘外壳内的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外壳,所述绝缘外壳沿第一方向贯穿设有至少一收容槽,自所述绝缘外壳的外壁面沿第二方向向内凹设有至少一插槽与所述收容槽相连通;至少一端子组件对应组装于所述收容槽中,所述端子组件包括一绝缘体,一内导体固定于所述绝缘体内、一外导体套设于所述绝缘体,以及一金属套筒套设于所述外导体,所述外导体一体成型有一对接部、一筒状中间部以及一压线部,所述对接部和所述筒状中间部包覆所述绝缘体,自所述对接部的内壁面均匀平滑地延伸至所述筒状中间部的内壁面,所述筒状中间部沿第一方向的纵切面的两个纵向边为直线段,所述金属套筒套设于所述筒状中间部,且遮蔽所述筒状中间部的缝隙,所述金属套筒向外凸设有一第一凸台和一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之间形成一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暴露于所述插槽中;一保持器,所述保持器设有至少一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限位块插入所述插槽并进入所述定位凹槽,所述限位块限位于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之间,以挡止所述端子组件沿第一方向位移。
进一步,所述第二凸台和所述第一凸台均呈环形,所述第二凸台相较所述第一凸台更靠近所述压线部,自所述筒状中间部的内壁面朝向所述第二凸台冲压一限位弹片,当所述金属套筒从所述对接部套入并移动至所述筒状中间部时,所述第二凸台的内壁面沿第一方向抵接于所述限位弹片。
进一步,所述筒状中间部与所述压线部之间设有一封闭过渡部,所述封闭过渡部自所述筒状中间部逐渐朝向所述外导体的中心轴线倾斜地延伸到所述压线部,所述封闭过渡部紧密贴合所述绝缘体末端的外壁面,所述压线部用以包覆固定一线缆。
进一步,所述对接部靠近所述筒状中间部的一端设有最大直径,所述筒状中间部各处的直径相等且大致等于所述对接部的最大直径。
进一步,自所述绝缘外壳一体延伸至少一弹性臂位于所述插槽内,所述弹性臂朝向所述对接部倾斜并向内延伸,所述第二凸台沿第一方向位于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弹性臂之间,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弹性臂共同挡止所述第二凸台沿第一方向发生位移。
进一步,所述绝缘外壳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形成的一分隔板及位于所述分隔板一侧的一对接腔,所述对接腔用以收容一对接连接器,自所述分隔板一侧的侧面凸设有一环形壁位于所述对接腔,自所述绝缘外壳远离所述对接腔的一侧沿第一方向凹设并贯穿所述环形壁以形成所述收容槽,当所述端子组件组装于所述收容槽时,所述筒状中间部靠近所述对接部的一端位于所述环形壁内,所述对接部凸出所述环形壁并进入所述对接腔。
进一步,所述收容槽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一配合段、一连接段以及一容线段,所述配合段位于所述对接腔内,所述插槽与所述连接段直接相连通,所述压线部位于所述容线段,所述筒状中间部收容于所述连接段且凸伸进入所述配合段,所述金属套筒固定于所述连接段内,所述限位块进入所述连接段以阻挡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
进一步,所述第一凸台相较所述第二凸台更靠近所述对接部,所述分隔板靠近所述连接段的一侧设有一挡止面,所述第一凸台沿第一方向位于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挡止面之间,所述挡止面沿第一方向挡止所述第一凸台的一侧,所述限位块挡止所述第一凸台相对的另一侧。
进一步,所述对接腔内设有两个防旋转槽,两个所述防旋转槽位于所述绝缘外壳的同一侧,每一所述防旋转槽自所述对接腔前端的内壁面沿第一方向凹设至所述分隔板,两个所述防旋转槽之间的夹角小于180度。
进一步,所述保持器设有一对挡臂围设于所述金属套筒的外周面,一对所述挡臂沿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位于所述限位块的两侧且对称设置,每一所述挡臂部分进入所述定位凹槽,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均被每一所述挡臂挡止,每一所述挡臂的侧边侧向凸设至少一凸块,所述绝缘外壳的两侧对应位置分别开设有一通孔,每一所述挡臂进入所述插槽,所述保持器位于最终位置状态固定于所述绝缘外壳时,位于同一侧的所述凸块与所述通孔相卡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电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所述端子组件包括绝缘体,固定于所述绝缘体的内导体以及包覆所述绝缘体的外导体,所述外导体由金属板材一体冲压后卷圆形成,自所述对接部的内壁面均匀平滑地延伸至所述筒状中间部,所述筒状中间部沿第一方向X的纵切面的两个纵向边为直线段,使得所述筒状中间部的内壁面均匀平滑,使得所述筒状中间部与所述内导体之间的间距不会发生突变,进而保证所述内导体的阻抗值不会发生突变,保证所述内导体的阻抗匹配更好,优化了所述端子组件传输信号的完整性,提高电连接器的高频性能,所述金属套筒套设于所述筒状中间部,且遮蔽所述筒状中间部的缝隙使得外导体卷曲后而产生的缝隙得以遮蔽,从而减少信号泄漏;所述金属套筒向外凸设有环形的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以及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之间形成所述定位凹槽,所述保持器的限位块进入所述定位凹槽并挡止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从而挡止所述端子组件位移,从而提高了所述电连接器的高频性能的同时,也使所述端子组件被稳定地保持在所述绝缘外壳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局部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4为图3的正视图;
图5为图4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端子组件和保持器与绝缘外壳分离的剖视示意图;
图7为图4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保持器未组装于绝缘外壳的剖视示意图;
图9为图8的保持器完全组装于绝缘外壳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绝缘外壳1 收容槽11 配合段111 连接段112
容线段113 插槽12 弹性臂13 对接腔14
防旋转槽141 分隔板15 环形壁151 挡止面152
通孔16 端子组件2 外导体21 对接部211
筒状中间部212 限位弹片2121 封闭过渡部213 压线部214
绝缘体22 内导体23 金属套筒24 第一凸台241
第二凸台242 定位凹槽243 保持器5 限位块51
弧形面511 挡臂52 凸块521 线缆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用于一对接连接器(未图示)对接,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外壳1,一端子组件2包括一绝缘体22,一内导体 23固定于所述绝缘体22内,一外导体21套设于所述绝缘体22以及一金属套筒24套设于所述外导体21,所述端子组件2的一端用以与一线缆6电性连接,所述端子组件2 对应组装于所述绝缘外壳1中,一保持器5插入所述绝缘外壳1位于最终状态固定于所述绝缘外壳1,以挡止所述端子组件2位移。
为了便于理解,定义了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以及第三方向,且将所述第一方向X、所述第二方向Y、所述第三方向投射到XYZ坐标系中,所述第一方向X用X轴表示,所述第二方向Y用Y轴表示,所述第三方向用Z轴表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 X为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对接的方向,且朝向所述电连接器的对接端为向前,由X轴的箭头指向表示,如图1所示。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绝缘外壳1呈中空长筒状,所述绝缘外壳1沿第一方向X 贯穿设有一收容槽11,自所述绝缘外壳1的外壁面沿第二方向Y向内凹设有一插槽12 与所述收容槽11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收容槽11具有1个,所述收容槽11内对应所述端子组件2的数目也为1个,使得端子组件2稳定地保持在所述绝缘外壳1内,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收容槽11也可以为多个,多个所述端子组件2对应组装于所述多个收容槽11。
如图2、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绝缘外壳1包括沿第二方向Y延伸形成的一分隔板15及位于所述分隔板15一侧的一对接腔14,自所述分隔板15一侧的侧面凸设有一环形壁151位于所述对接腔14,自所述绝缘外壳1远离所述对接腔14的一侧沿第一方向X凹设并贯穿所述环形壁151以形成所述收容槽11,所述收容槽11与所述对接腔14相连通,所述收容槽11包括沿第一方向X依次设置的一配合段111、一连接段112 以及一容线段113,所述配合段111位于所述对接腔14内,所述插槽12与所述连接段 112直接相连通,所述端子组件2自所述绝缘外壳1的后端进入所述收容槽11,所述端子组件2依次经过所述容线段113、所述连接段112以及所述配合段111。此时,所述对接部211凸出所述环形壁151并位于所述对接腔1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壁151 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小于所述对接腔14的长度,所述对接部211与所述对接连接器对接时,所述环形壁151对所述筒状中间部212的前段提供支撑,当所述对接部受到所述对接连接器的插入力发生偏转时,所述环形壁151能够限位所述筒状中间部212的前段,进而限位所述对接部211发生过度偏转,防止所述对接部211的弹性接触片发生过度变形,从而确保所述对接部211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稳定接触。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插槽12沿第二方向Y自绝缘外的外壁面沿第二方向Y向内凹设且与所述收容槽11相连通。在第一方向X上,所述收容槽11贯穿于所述绝缘外壳1,所述收容槽11的一端位于所述对接腔14内,所述收容槽11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绝缘外壳1;在第二方向Y上,所述插槽12的一端贯穿于所述绝缘外壳1且与所述收容槽 11连通,所述插槽12的另一端并未贯穿所述绝缘外壳1,即所述插槽12的凹设方向与所述收容槽11的贯穿方向相垂直,当所述保持器5完全插入所述插槽12时,所述保持器5能够保证所述端子组件2稳定保持于所述绝缘外壳1中。
如图2、图5和图6所示,所述绝缘外壳1还一体延伸有一弹性臂13位于所述插槽12内,所述分隔板15靠近所述插槽12的一侧设有一挡止面152,所述弹性臂13朝向所述对接部211倾斜并向内延伸,所述端子组件2自所述绝缘外壳1的后端完全进入所述收容槽11,所述挡止面152会挡止所述端子组件2继续向前移动;此时,所述端子组件2完全收容于所述收容槽11,所述金属套筒24位于所述连接段112,所述定位凹槽243暴露于所述插槽12,所述挡止面152会挡止所述端子组件2沿第一方向X向前发生位移,使得所述金属套筒24位于所述连接段112内,所述弹性臂13位于所述金属套筒24的后端面,当所述端子组件2往相反于所述端子组件2的插入方向脱离所述收容槽11时,所述弹性臂13会挡止所述端子组件2,防止所述端子组件2脱离于所述收容槽11,即所述挡止面152和所述弹性臂13可使所述端子组件2稳定保持于所述绝缘外壳1内,方便所述保持器5插入所述插槽12,对所述端子组件2进行限位。当所述保持器5完全插入所述插槽12时,所述第一凸台241相较所述第二凸台242更靠近所述对接部211,所述第一凸台241沿第一方向X位于所述保持器5的限位块51与所述挡止面152之间,所述第二凸台242沿第一方向X位于所述保持器5的限位块51与所述弹性臂 13之间。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绝缘外壳1的外壁面上还设有一锁扣部,所述锁扣部位于所述插槽12的旁侧(即所述绝缘外壳1的上壁),用于与所述对接连接器对接时扣合,所述对接腔14内设有两个防旋转槽141,两个所述防旋转槽141位于所述绝缘外壳1 的同一侧,每一所述防旋转槽141自所述对接腔14的内壁面向所述绝缘外壳1的外侧凹设形成,两个所述防旋转槽141之间的夹角小于180度,每一所述防旋转槽141与所述对接腔14相连通,当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对接时,每一所述防旋转槽141 可以导引所述对接连接器进入所述对接腔14,使得所述电连接器顺利进入所述对接腔 14的同时也使得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对接配合时,防止所述电连接器相对于所述对接连接器发生周向旋转。
如图1和图5所示,所述外导体21由金属板材一体冲压形成,使得所述外导体21 成型后仍然会存在一条缝隙,所述外导体21大致呈中空长筒形,所述外导体21一体成型有一对接部211、一筒状中间部212以及一压线部213,所述对接部211和所述筒状中间部212包覆所述绝缘体22,所述压线部214同时包覆所述线缆6前段的屏蔽层和所述线缆6后段的外绝缘层且与所述线缆6前段的屏蔽层电性连接。自所述对接部211的前端弯折延伸多个弹性接触片与所述对接连接器弹性抵接,所述对接部211的内壁面均匀光滑且未设任何环形凸起,自所述对接部211的内壁面均匀平滑地延伸至所述筒状中间部212的内壁面,所述对接部211、所述筒状中间部212、所述压线部214都为所述内导体23提供四周屏蔽。所述对接部211靠近所述筒状中间部212的一端设有最大直径,所述筒状中间部212各处的直径相等且大致等于所述对接部212的最大直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筒状中间部212各处的直径相等,使得所述筒状中间部沿第一方向X的纵切面为矩形,所述筒状中间部的纵切面的两个纵向边均为直线段,故所述筒状中间部212 的内壁面均匀平滑,使得所述筒状中间部212与所述内导体23之间的间距不会发生突变,所述外导体21与所述内导体23之间的空气介质各处保持一致,使得所述内导体23 的阻抗值保持稳定,进一步提高所述内导体23传输信号的完整性和提高所述电连接器的高频性能,有效避免所述筒状中间部212设置凸起而引起所述外导体21与所述内导体23的间距发生突变进而导致阻抗值突变的问题,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筒状中间部 212的直径也可以自前向后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所述筒状中间部212沿第一方向X的纵切面的两个纵向边为直线段,也能保证所述筒状中间部212的内壁面均匀平滑,使得所述筒状中间部212与所述内导体23之间的间距不会发生突变,从而达到使所述内导体23的阻抗值保持稳定的效果。
如图1和图7所示,所述外导体21还设有一限位弹片2121,所述筒状中间部212 外表面光滑,所述筒状中间部212除了设有所述限位弹片2121外,所述筒状中间部212 未设任何凸起,所述限位弹片2121自所述筒状中间部212朝向所述第二凸台242,在所述金属套筒24从所述对接部211套入并移动至所述筒状中间部212时,所述限位弹片 2121会挡止所述金属套筒24,防止所述金属套筒24向所述压线部214继续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弹片2121的数量为1个,所述限位弹片2121为所述金属套筒24 提供定位基准,方便所述金属套筒24与所述外导体21进行激光焊接固定为一体。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金属套筒24套设于所述筒状中间部212,所述金属套筒24向外凸设有环形的一第一凸台241和一第二凸台242,所述第一凸台241和所述第二凸台242之间还形成一定位凹槽243,所述第二凸台242比所述第一凸台241更靠近所述压线部214,所述端子组件2自所述绝缘外壳1完全进入所述收容槽11时,所述金属套筒24固定于所述连接段112,所述压线部214位于所述容线段113,所述筒状中间部212收容于所述连接段112且凸伸进入所述配合段111,所述定位凹槽243暴露于所述插槽12中,方便所述保持器5插入所述插槽12。所述金属套筒24套设于所述筒状中间部212时会遮蔽所述筒状中间部212的缝隙,使得成型所述外导体21后而产生的缝隙得以遮蔽,从而减少信号泄漏;当所述端子组件2自所述绝缘外壳1的后端完全进入所述收容槽11时,所述第一凸台241、所述定位凹槽243、所述第二凸台242依次经过所述弹性臂13,所述挡止面152挡止所述第一凸台241的前侧面时,所述挡止面152 会挡止所述端子组件2继续向前移动。
如图1和图6所示,所述外导体21在所述筒状中间部212与所述压线部214之间还设有一封闭过渡部213,所述封闭过渡部213自所述筒状中间部212逐渐朝向所述外导体21的中心轴线倾斜地延伸到所述压线部214,所述封闭过渡部213紧密贴合所述绝缘体22末端的外壁面,所述压线部214用以包覆固定所述线缆6前段的屏蔽层以及所述线缆6后段的外绝缘层,所述封闭过渡部213对应内导体23与芯线的连接处未设置缺口,从而能够对所述内导体23和所述线缆6的电性连接提供完整的屏蔽效果,所述封闭过渡部213贴覆所述绝缘体22,使得所述外导体21与所述绝缘体22结合更紧密。
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保持器5包括基部,自所述基部沿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第二方向Y延伸有一限位块51,所述限位块51大致为方块状,所述限位块51的一端与所述基部连接,所述限位块51的另一端为一弧形面511,所述弧形面511的直径与所述定位凹槽243的直径相匹配,使得所述限位块51方便进入所述定位凹槽243,所述弧形面 511贴合所述定位凹槽243的外周面或者所述弧形面511与所述定位凹槽243的外周面之间存在微小间隙,保证所述限位块51对所述端子组件2进行限位即可;当所述限位块51插入所述插槽12并进入所述定位凹槽243时,所述限位块51限位于所述第一凸台241和所述第二凸台242之间,以挡止所述端子组件2沿第一方向X位移。
如图7和图9所示,所述保持器5还设有一对挡臂52,每一所述挡臂52自所述基部沿第二方向Y延伸形成,所述挡臂52的一端与所述基部连接,所述挡臂52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挡臂52沿第三方向Z位于所述限位块51的两侧且对称设置,每一所述挡臂52靠近所述限位块51的内侧面设有与所述定位凹槽243相配合的弧面,每一所述挡臂52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定位凹槽243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方便每一所述挡臂 52进入所述定位凹槽243,使得每一所述挡臂52部分进入所述定位凹槽243,所述第一凸台241和所述第二凸台242均被所述挡臂52挡止,每一所述挡臂52增强对所述端子组件2于所述绝缘外壳1的限位,提高所述电连接器的电气连接稳定性。
如图8和图9所示,每一所述挡臂52的侧边侧向凸设一凸块521,所述凸块521 包括倾斜面和防脱面,所述倾斜面在所述凸块521的下端面倾斜开设形成,所述防脱面设置在所述倾斜面的相对侧,在所述保持器5进入所述插槽12时,所述倾斜面可以导引所述保持器5保持顺利进入所述插槽12中;所述绝缘外壳1的两侧对应位置沿第三方向Z贯穿有一通孔16,在所述保持器5位于最终位置状态固定于所述绝缘外壳1时,位于同一侧的所述凸块521与所述通孔16相卡扣,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块521与所述通孔16锁紧配合,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所述绝缘外壳1两侧对应位置的内侧面分别设置凹槽,所述凸块521与所述凹槽锁紧配合,使得所述保持器5稳定固定于所述绝缘外壳1中即可。
如图1、图2、图3和图7所示,所述电连接器的大致组装过程为:先将所述端子组件2的外导体21铆合所述线缆6前段的屏蔽层以及所述线缆6后段的外绝缘层,所述内导体23与所述线缆6的线芯电性连接,然后将所述端子组件2从所述绝缘外壳1的后端沿第一方向X完全插入所述收容槽11中,所述端子组件2依次进入所述配合段111、所述连接段112以及所述容线段113,所述定位凹槽243暴露于所述插槽12中;再将所述保持器5沿第二方向Y插入所述插槽12,所述保持器5位于最终位置状态固定于所述绝缘外壳1时,所述第一凸台241相较所述第二凸台242更靠近所述对接部211,所述第一凸台241沿第一方向X位于所述限位块51与所述挡止面152之间,所述第二凸台 242沿第一方向X位于所述限位块51与所述弹性臂13之间,使得所述端子组件2稳定地保持在所述绝缘外壳1中,以形成所述电连接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所述端子组件2包括绝缘体22,固定于所述绝缘体22的内导体23以及包覆所述绝缘体22的外导体21,所述外导体21由金属板材一体冲压后卷圆形成,自所述对接部211的内壁面均匀平滑地延伸至所述筒状中间部212,所述筒状中间部212沿第一方向X的纵切面的两个纵向边为直线段,使得所述筒状中间部212的内壁面均匀平滑,使得所述筒状中间部212与所述内导体23之间的间距不会发生突变,进而保证所述内导体23的阻抗值不会发生突变,保证所述内导体23的阻抗匹配更好,优化了所述端子组件2传输信号的完整性,提高所述电连接器的高频性能,所述金属套筒24套设于所述筒状中间部212,且遮蔽所述筒状中间部212的缝隙使得所述外导体21卷曲后而产生的缝隙得以遮蔽,从而减少信号泄漏;所述金属套筒24向外凸设有所述第一凸台241 和所述第二凸台242,以及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242之间形成所述定位凹槽,所述保持器的限位块进入所述定位凹槽并挡止所述第一凸台241和所述第二凸台242,从而挡止所述端子组件2位移,从而提高了所述电连接器的高频性能的同时,也使所述端子组件2被稳定地保持在所述绝缘外壳1内。
(2)自所述对接部211的内壁面均匀平滑地延伸至所述筒状中间部212,所述筒状中间部212各处的直径相等,所述对接部211靠近所述筒状中间部212的一端设有最大直径,所述最大直径与所述筒状中间部212的直径相等,从而减少所述外导体21与所述内导体23的间距发生突变,所述外导体21与所述内导体23之间的空气介质保持稳定,使得所述内导体23的阻抗值保持稳定,进一步提高所述内导体23传输信号的完整性和提高所述电连接器的高频性能。
(3)所述压线部214用以包覆固定所述线缆6前段的屏蔽层以及所述线缆6后段的外绝缘层,所述封闭过渡部213对应所述内导体23与所述线缆6的芯线的连接处未设置缺口,从而能够对所述内导体23和所述线缆6的电性连接提供完整的屏蔽效果,所述封闭过渡部213贴覆所述绝缘体22,使得所述外导体21与所述绝缘体22结合更紧密。
(4)所述限位弹片2121自所述筒状中间部212朝向所述第二凸台242,在所述金属套筒24从所述对接部211套入并移动至所述筒状中间部212时,所述限位弹片2121会挡止所述金属套筒24,防止所述金属套筒24向所述压线部214继续移动,所述限位弹片2121为所述金属套筒24提供定位基准,方便所述金属套筒24与所述外导体21进行激光焊接固定为一体;方便所述金属套筒24套设于所述筒状中间部212,所述金属套筒 24会遮蔽所述筒状中间部212的缝隙,使得成型所述外导体21后而产生的缝隙得以遮蔽,从而减少信号泄漏。
(5)所述挡止面152会挡止所述端子组件2沿第一方向X向前发生位移,使得所述金属套筒24位于所述连接段112内,所述弹性臂13位于所述金属套筒24的后端面,当所述端子组件2往相反于所述端子组件2的插入方向脱离所述收容槽11时,所述弹性臂13会挡止所述端子组件2,防止所述端子组件2脱离于所述收容槽11,即所述挡止面152和所述弹性臂13可使所述端子组件2稳定保持于所述绝缘外壳1内,方便所述保持器5插入所述插槽12,对所述端子组件2进行限位。
(6)所述环形壁151位于所述对接腔14内,所述端子组件2组装于所述收容槽11,所述筒状中间部212的前段位于所述环形壁151内的所述配合段111,所述对接部211 凸出所述环形壁151并进入所述对接腔14;当所述对接部211与所述对接连接器对接时,所述环形壁151对所述筒状中间部212的前段提供支撑,当所述对接部211受到所述对接连接器的插入力发生偏转时,所述环形壁151能够限位所述筒状中间部212的前段,进而限位所述对接部211发生过度偏转,防止所述对接部211的弹性接触片发生过度变形,从而确保所述对接部211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稳定接触。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外壳,所述绝缘外壳沿第一方向贯穿设有至少一收容槽,自所述绝缘外壳的外壁面沿第二方向向内凹设有至少一插槽与所述收容槽相连通;
至少一端子组件对应组装于所述收容槽中,所述端子组件包括一绝缘体,一内导体固定于所述绝缘体内、一外导体套设于所述绝缘体,以及一金属套筒套设于所述外导体,所述外导体一体成型有一对接部、一筒状中间部以及一压线部,所述对接部和所述筒状中间部包覆所述绝缘体,自所述对接部的内壁面均匀平滑地延伸至所述筒状中间部的内壁面,所述筒状中间部沿第一方向的纵切面的两个纵向边为直线段,所述金属套筒套设于所述筒状中间部,且遮蔽所述筒状中间部的缝隙,所述金属套筒向外凸设有一第一凸台和一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之间形成一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暴露于所述插槽中;
一保持器,所述保持器设有至少一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限位块插入所述插槽并进入所述定位凹槽,所述限位块限位于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之间,以挡止所述端子组件沿第一方向位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台和所述第一凸台均呈环形,所述第二凸台相较所述第一凸台更靠近所述压线部,自所述筒状中间部的内壁面朝向所述第二凸台冲压一限位弹片,当所述金属套筒从所述对接部套入并移动至所述筒状中间部时,所述第二凸台的内壁面沿第一方向抵接于所述限位弹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中间部与所述压线部之间设有一封闭过渡部,所述封闭过渡部自所述筒状中间部逐渐朝向所述外导体的中心轴线倾斜地延伸到所述压线部,所述封闭过渡部紧密贴合所述绝缘体末端的外壁面,所述压线部用以包覆固定一线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靠近所述筒状中间部的一端设有最大直径,所述筒状中间部各处的直径相等且大致等于所述对接部的最大直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自所述绝缘外壳一体延伸至少一弹性臂位于所述插槽内,所述弹性臂朝向所述对接部倾斜并向内延伸,所述第二凸台沿第一方向位于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弹性臂之间,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弹性臂共同挡止所述第二凸台沿第一方向发生位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外壳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形成的一分隔板及位于所述分隔板一侧的一对接腔,所述对接腔用以收容一对接连接器,自所述分隔板一侧的侧面凸设有一环形壁位于所述对接腔,自所述绝缘外壳远离所述对接腔的一侧沿第一方向凹设并贯穿所述环形壁以形成所述收容槽,当所述端子组件组装于所述收容槽时,所述筒状中间部靠近所述对接部的一端位于所述环形壁内,所述对接部凸出所述环形壁并进入所述对接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一配合段、一连接段以及一容线段,所述配合段位于所述对接腔内,所述插槽与所述连接段直接相连通,所述压线部位于所述容线段,所述筒状中间部收容于所述连接段且凸伸进入所述配合段,所述金属套筒固定于所述连接段内,所述限位块进入所述连接段以阻挡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相较所述第二凸台更靠近所述对接部,所述分隔板靠近所述连接段的一侧设有一挡止面,所述第一凸台沿第一方向位于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挡止面之间,所述挡止面沿第一方向挡止所述第一凸台的一侧,所述限位块挡止所述第一凸台相对的另一侧。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腔内设有两个防旋转槽,两个所述防旋转槽位于所述绝缘外壳的同一侧,每一所述防旋转槽自所述对接腔前端的内壁面沿第一方向凹设至所述分隔板,两个所述防旋转槽之间的夹角小于180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器设有一对挡臂围设于所述金属套筒的外周面,一对所述挡臂沿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位于所述限位块的两侧且对称设置,每一所述挡臂部分进入所述定位凹槽,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均被每一所述挡臂挡止,每一所述挡臂的侧边侧向凸设至少一凸块,所述绝缘外壳的两侧对应位置分别开设有一通孔,每一所述挡臂进入所述插槽,所述保持器位于最终位置状态固定于所述绝缘外壳时,位于同一侧的所述凸块与所述通孔相卡扣。
CN202122776206.1U 2021-11-12 2021-11-12 电连接器 Active CN2174446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76206.1U CN217444664U (zh) 2021-11-12 2021-11-12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76206.1U CN217444664U (zh) 2021-11-12 2021-11-12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44664U true CN217444664U (zh) 2022-09-16

Family

ID=83210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76206.1U Active CN217444664U (zh) 2021-11-12 2021-11-12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4466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1315A1 (zh) * 2022-09-22 2024-03-28 长春捷翼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数据连接器组件
WO2024083212A1 (zh) * 2022-10-20 2024-04-25 长春捷翼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转动端子、tpa件及连接器
WO2024088420A1 (zh) * 2022-10-28 2024-05-02 长春捷翼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1315A1 (zh) * 2022-09-22 2024-03-28 长春捷翼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数据连接器组件
WO2024083212A1 (zh) * 2022-10-20 2024-04-25 长春捷翼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转动端子、tpa件及连接器
WO2024088420A1 (zh) * 2022-10-28 2024-05-02 长春捷翼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444664U (zh) 电连接器
US4655534A (en) Right angle coaxial connector
EP1905131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1563295B2 (en) Contact member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US4741703A (en) PCB mounted triaxial connector assembly
US11322877B2 (en)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US782419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two engaging portions
CN209860272U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11376989U (zh) 导电端子及其端子组件
WO2018060873A1 (en) Coaxial connector assembly
CN114207950B (zh) 电插塞式连接器
CN109361121B (zh) 一种自限位组装的母端连接器
US20230042748A1 (en) Shield connector
CN220042347U (zh) 连接器端子、端子组件、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111092320A (zh) 一种连接器及其插孔接触件
CN220382355U (zh) 一种mini型fakra连接器公头
CN219436197U (zh) 导电端子及电连接器
CN114447679B (zh) 一种射频插座
CN217334451U (zh) 一种便于插接的bnc连接器
JPH10335008A (ja) 同軸線の成端構造及びそれを使用した同軸コネクタ
EP4125159A1 (en) Cable connector
US20230283018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terminals
CN216698947U (zh) 用于高压连接器的屏蔽连接件和高压连接器
JP7232290B2 (ja) コンタクト、コネクタ及びケーブル組立体
JP2011198567A (ja) 雌型端子金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