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26933U - 高压连接器端子、高压连接器电缆组件和高压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高压连接器端子、高压连接器电缆组件和高压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26933U
CN219626933U CN202320248915.9U CN202320248915U CN219626933U CN 219626933 U CN219626933 U CN 219626933U CN 202320248915 U CN202320248915 U CN 202320248915U CN 219626933 U CN219626933 U CN 2196269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connector
high voltage
connecting portion
connector terminal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4891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兵兵
张健文
张卫东
黄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SIP Ltd
Tyco Electronics Suzhou Ltd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SIP Ltd
Tyco Electronics Suzho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SIP Ltd, Tyco Electronics Suzhou Ltd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4891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269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269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269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高压连接器端子、高压连接器电缆组件和高压连接器。所述高压连接器端子包括:端子本体和弹性接触件。所述端子本体为一体成型件,且所述端子本体包括:第一连接部,形成有中空的内腔;和第二连接部,用于与电缆的导体芯直接电连接。弹性接触件插装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腔中,用于与插入所述内腔中的对配端子电接触。在本实用新型中,高压连接器端子仅包括两个部件,因此,减少了部件数量,降低了成本,并且简化了组装工艺。此外,高压连接器端子仅有一对接触阻抗,降低了接触阻抗和温升,能够极大地提高高压连接器的性能。

Description

高压连接器端子、高压连接器电缆组件和高压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连接器端子,包括该高压连接器端子的电缆组件以及包括该高压连接器端子的高压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高压连接器端子通常包括一个套筒件、一个连接件和两个弹性接触件。一个弹性接触件插装在套筒件的一端中,用于与插入的对配端子电接触。另一个弹性接触件套装在套筒件的另一端上并被插装到连接件上的插孔中,以与连接件电接触。连接件用于与电缆的导体芯电连接。
因此,在现有技术中,高压连接器端子的部件数量过多,导致成本较高、组装工艺繁琐。此外,高压连接器端子的多个部件之间包含三对接触阻抗,导致接触阻抗过大。而且,在多个部件之间的接触位置发热高,导致高压连接器温升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高压连接器端子。所述高压连接器端子包括:端子本体和弹性接触件。所述端子本体为一体成型件,且所述端子本体包括:第一连接部,形成有中空的内腔;和第二连接部,用于与电缆的导体芯直接电连接。弹性接触件插装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腔中,用于与插入所述内腔中的对配端子电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端子本体和所述弹性接触件分别为一体式冲压成型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部呈中空的筒状,具有在其轴向上相对的前端和后端和在其周向上相对且被拼接在一起的两侧,所述端子本体还包括:第三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后端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两侧中的一侧上形成有凸起,另一侧上形成有凹槽,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接合,以防止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两侧在周向上分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U形基部和位于所述U形基部的两侧的一对侧翼;所述第三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后端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U形基部的一端之间;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被直接压接到所述电缆的导体芯上,以与所述电缆直接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部沿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轴向垂直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三连接部被弯折90度,使得所述端子本体呈L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部呈中空的筒状,具有在其轴向上相对的前端和后端和在其周向上相对的两侧;所述端子本体还包括:第三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的侧边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端子本体还包括: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侧的侧边部相连,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呈板状并彼此叠置在一起,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被铆接在一起,以防止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两侧在周向上分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U形基部和位于所述U形基部的两侧的一对侧翼;所述第三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的侧边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U形基部的一端之间;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被直接压接到所述电缆的导体芯上,以与所述电缆直接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部呈中空的筒状,具有在其轴向上相对的前端和后端和在其周向上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一焊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的侧边部相连;和第二焊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侧的侧边部相连,所述第一焊接部和所述第二焊接部彼此叠置在一起并用于直接焊接到所述电缆的导体芯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焊接部和所述第二焊接部呈板状并被铆接在一起,以防止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两侧在周向上分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弹性接触件包括:一对C形环;和多个弹性连接臂,连接在所述一对C形环之间,所述多个弹性连接臂在所述C形环的周向上间隔分布,所述弹性连接臂用于与插入所述弹性接触件中的所述对配端子电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弹性接触件还包括:多个弹性悬臂,其一端与所述一对C形环中的一个C形环相连,所述多个弹性悬臂在所述C形环的周向上间隔分布,用于与插入所述弹性接触件中的所述对配端子电接触,并且所述弹性连接臂和所述弹性悬臂在所述C形环的周向上以交替的方式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弹性连接臂具有用于与所述对配端子电接触的第一触点,所述弹性悬臂具有用于与所述对配端子电接触的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在所述C形环的轴向上间隔开预定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多个第一定位凸起和多个第二定位凸起;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和所述第二定位凸起用于分别抵靠在所述一对C形环的端面上,以轴向定位所述弹性接触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多个第一定位凸起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周向上间隔分布;并且所述多个第二定位凸起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周向上间隔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定位凸起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前端,并在所述第一定位凸起的外侧形成有第一引导斜面;所述第一引导斜面延伸至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前端面,以引导所述弹性接触件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前端插入所述内腔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二定位凸起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后端,并在所述第二定位凸起的外侧形成有第二引导斜面;所述第二引导斜面延伸至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后端面,以引导所述弹性接触件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后端插入所述内腔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高压连接器电缆组件。所述高压连接器电缆组件包括:电缆和前述高压连接器端子。所述高压连接器端子的第二连接部被直接连接到所述电缆的导体芯上,以与所述电缆直接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高压连接器。所述高压连接器包括:壳体;电缆,其一端伸入所述壳体中;和前述高压连接器端子,安装在所述壳体中。所述高压连接器端子的第二连接部被直接连接到所述电缆的一端的导体芯上,以与所述电缆直接电连接。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各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高压连接器端子仅包括两个部件,因此,减少了部件数量,降低了成本,并且简化了组装工艺。此外,高压连接器端子仅有一对接触阻抗,降低了接触阻抗和温升,能够极大地提高高压连接器的性能。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实用新型有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高压连接器端子的从一侧观看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高压连接器端子的从另一侧观看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高压连接器端子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高压连接器端子的剖视图,其中弹性接触件已组装到端子本体中;
图5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高压连接器端子的剖视图,其中弹性接触件未被组装到端子本体中;
图6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高压连接器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高压连接器端子的分解示意图;
图8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高压连接器端子的剖视图,其中弹性接触件已组装到端子本体中;
图9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高压连接器端子的剖视图,其中弹性接触件未被组装到端子本体中;
图10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高压连接器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高压连接器端子的分解示意图;
图12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高压连接器端子的剖视图,其中弹性接触件已组装到端子本体中;
图1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高压连接器端子的剖视图,其中弹性接触件未被组装到端子本体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实用新型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高压连接器端子。所述高压连接器端子包括:端子本体和弹性接触件。所述端子本体为一体成型件,且所述端子本体包括:第一连接部,形成有中空的内腔;和第二连接部,用于与电缆的导体芯直接电连接。弹性接触件插装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内腔中,用于与插入所述内腔中的对配端子电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高压连接器电缆组件。所述高压连接器电缆组件包括:电缆和前述高压连接器端子。所述高压连接器端子的第二连接部被直接连接到所述电缆的导体芯上,以与所述电缆直接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高压连接器。所述高压连接器包括:壳体;电缆,其一端伸入所述壳体中;和前述高压连接器端子,安装在所述壳体中。所述高压连接器端子的第二连接部被直接连接到所述电缆的一端的导体芯上,以与所述电缆直接电连接。
高压连接器端子的第一实施例
图1至图5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高压连接器端子。其中,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高压连接器端子的从一侧观看时的立体示意图;图2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高压连接器端子的从另一侧观看时的立体示意图;图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高压连接器端子的分解示意图;图4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高压连接器端子的剖视图,其中弹性接触件2已组装到端子本体1中;图5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高压连接器端子的剖视图,其中弹性接触件2未被组装到端子本体1中。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公开一种高压连接器端子。该高压连接器端子包括:端子本体1和弹性接触件2。端子本体1为一体成型件,且端子本体1包括: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第一连接部11形成有中空的内腔101。第二连接部12用于与电缆(未图示)的导体芯直接电连接。弹性接触件2插装在第一连接部11的内腔101中,用于与插入内腔101中的对配连接器(未图示)的对配端子(未图示)电接触。
如图1至图5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端子本体1可以为一体式冲压成型件。类似地,弹性接触件2也可以为一体式冲压成型件。
如图1至图5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呈中空的筒状,具有在其轴向上相对的前端和后端和在其周向上相对且被拼接在一起的两侧11a、11b。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端子本体1还包括第三连接部13。第三连接部13连接在第一连接部11的后端和第二连接部12之间。
如图1至图5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一连接部11的两侧11a、11b中的一侧11a上形成有凸起110a,另一侧11b上形成有凹槽110b。凸起110a与凹槽110b接合,以防止第一连接部11的两侧11a、11b在周向上分离。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凸起110a和凹槽110b的形状可以为燕尾形或其他合适的形状。
如图1至图5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12包括U形基部12a和位于U形基部12a的两侧的一对侧翼12b。第三连接部13连接在第一连接部11的后端和第二连接部12的U形基部12a的一端之间。第二连接部12用于被直接压接到电缆的导体芯上,以与电缆直接电连接。
如图1至图5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12沿与第一连接部11的轴向垂直的方向延伸,且第三连接部13被弯折90度,使得端子本体1呈L形。
如图1至图5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弹性接触件2包括:一对C形环21、22和多个弹性连接臂23。多个弹性连接臂23连接在一对C形环21、22之间。多个弹性连接臂23在C形环21、22的周向上间隔分布,弹性连接臂23用于与插入弹性接触件2中的对配端子电接触。
如图1至图5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弹性接触件2还包括多个弹性悬臂24,多个弹性悬臂24的一端与一对C形环21、22中的一个C形环21相连。多个弹性悬臂24在C形环21、22的周向上间隔分布,用于与插入弹性接触件2中的对配端子电接触,并且弹性连接臂23和弹性悬臂24在C形环21、22的周向上以交替的方式布置。
如图1至图5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弹性连接臂23具有用于与对配端子电接触的第一触点23a。弹性悬臂24具有用于与对配端子电接触的第二触点24a。第一触点23a和第二触点24a在C形环21、22的轴向上间隔开预定距离。
如图1至图5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一连接部11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多个第一定位凸起111和多个第二定位凸起112。第一定位凸起111和第二定位凸起112用于分别抵靠在一对C形环21、22的端面上,以轴向定位弹性接触件2。
如图1至图5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定位凸起111在第一连接部11的周向上间隔分布。多个第二定位凸起112在第一连接部11的周向上间隔分布。
如图1至图5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凸起111靠近第一连接部11的前端,并在第一定位凸起111的外侧形成有第一引导斜面111a。第一引导斜面111a延伸至第一连接部11的前端面,以引导弹性接触件2从第一连接部11的前端插入内腔101中。
尽管未图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还公开一种高压连接器电缆组件。该高压连接器电缆组件包括:电缆(未图示)和图1-5所示的高压连接器端子。高压连接器端子的第二连接部12被直接连接到电缆的导体芯上,以与电缆直接电连接。
尽管未图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还公开一种高压连接器。该高压连接器包括:壳体(未图示)、电缆(未图示)和图1-5所示的高压连接器端子。电缆的一端伸入壳体中。高压连接器端子安装在壳体中。高压连接器端子的第二连接部12被直接连接到电缆的一端的导体芯上,以与电缆直接电连接。
高压连接器端子的第二实施例
图6至图9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高压连接器端子。其中,图6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高压连接器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图7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高压连接器端子的分解示意图;图8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高压连接器端子的剖视图,其中弹性接触件2已组装到端子本体1中;图9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高压连接器端子的剖视图,其中弹性接触件2未被组装到端子本体1中。
如图6至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公开一种高压连接器端子。该高压连接器端子包括:端子本体1和弹性接触件2。端子本体1为一体成型件,且端子本体1包括: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第一连接部11形成有中空的内腔101。第二连接部12用于与电缆(未图示)的导体芯直接电连接。弹性接触件2插装在第一连接部11的内腔101中,用于与插入内腔101中的对配连接器(未图示)的对配端子(未图示)电接触。
如图6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端子本体1可以为一体式冲压成型件。类似地,弹性接触件2也可以为一体式冲压成型件。
如图6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呈中空的筒状,具有在其轴向上相对的前端和后端和在其周向上相对的两侧11a、11b。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端子本体1还包括第三连接部13,第三连接部13连接在第一连接部11的一侧11a的侧边部和第二连接部12之间。
如图6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端子本体1还包括第四连接部14。第四连接部14与第一连接部11的另一侧11b的侧边部相连。第三连接部13和第四连接部14呈板状并彼此叠置在一起。第三连接部13和第四连接部14被铆接在一起,以防止第一连接部11的两侧11a、11b在周向上分离。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三连接部13上形成有铆接凸起13a,在第四连接部14上形成有铆接孔14a,铆接凸起13a被铆接到铆接孔14a中。
如图6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12包括U形基部12a和位于U形基部12a的两侧的一对侧翼12b。第三连接部13连接在第一连接部11的一侧11a的侧边部和第二连接部12的U形基部12a的一端之间。第二连接部12用于被直接压接到电缆的导体芯上,以与电缆直接电连接。
如图6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弹性接触件2包括一对C形环21、22和多个弹性连接臂23。多个弹性连接臂23连接在一对C形环21、22之间。多个弹性连接臂23在C形环21、22的周向上间隔分布。多个弹性连接臂23用于与插入弹性接触件2中的对配连接器的对配端子(未图示)电接触。
如图6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一连接部11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多个第一定位凸起111和多个第二定位凸起112。第一定位凸起111和第二定位凸起112用于分别抵靠在一对C形环21、22的端面上,以轴向定位弹性接触件2。
如图6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定位凸起111在第一连接部11的周向上间隔分布。多个第二定位凸起112在第一连接部11的周向上间隔分布。
如图6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凸起111靠近第一连接部11的前端,并在第一定位凸起111的外侧形成有第一引导斜面111a。第一引导斜面111a延伸至第一连接部11的前端面,以引导弹性接触件2从第一连接部11的前端插入内腔101中。
如图6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定位凸起112靠近第一连接部11的后端,并在第二定位凸起112的外侧形成有第二引导斜面112a。第二引导斜面112a延伸至第一连接部11的后端面,以引导弹性接触件2从第一连接部11的后端插入内腔101中。
尽管未图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还公开一种高压连接器电缆组件。该高压连接器电缆组件包括:电缆(未图示)和图6-9所示的高压连接器端子。高压连接器端子的第二连接部12被直接连接到电缆的导体芯上,以与电缆直接电连接。
尽管未图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还公开一种高压连接器。该高压连接器包括:壳体(未图示)、电缆(未图示)和图6-9所示的高压连接器端子。电缆的一端伸入壳体中。高压连接器端子安装在壳体中。高压连接器端子的第二连接部12被直接连接到电缆的一端的导体芯上,以与电缆直接电连接。
高压连接器端子的第三实施例
图10至图1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高压连接器端子。其中,图10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高压连接器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图1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高压连接器端子的分解示意图;图12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高压连接器端子的剖视图,其中弹性接触件2已组装到端子本体1中;图1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高压连接器端子的剖视图,其中弹性接触件2未被组装到端子本体1中。
如图10至图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公开一种高压连接器端子。该高压连接器端子包括:端子本体1和弹性接触件2。端子本体1为一体成型件,且端子本体1包括: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第一连接部11形成有中空的内腔101。第二连接部12用于与电缆(未图示)的导体芯直接电连接。弹性接触件2插装在第一连接部11的内腔101中,用于与插入内腔101中的对配连接器(未图示)的对配端子(未图示)电接触。
如图10至图1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端子本体1可以为一体式冲压成型件。类似地,弹性接触件2也可以为一体式冲压成型件。
如图10至图1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呈中空的筒状,具有在其轴向上相对的前端和后端和在其周向上相对的两侧11a、11b。第二连接部12包括:第一焊接部121和第二焊接部122。第一焊接部121与第一连接部11的一侧11a的侧边部相连。第二焊接部122与第一连接部11的另一侧11b的侧边部相连。第一焊接部121和第二焊接部122彼此叠置在一起并用于直接焊接到电缆(未图示)的导体芯上。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焊接部121和第二焊接部122中的任一个可以被直接焊接到电缆的导体芯上。
如图10至图1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焊接部121和第二焊接部122呈板状并被铆接在一起,以防止第一连接部11的两侧11a、11b在周向上分离。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一焊接部121上形成有铆接凸起121a,在第二焊接部122上形成有铆接孔122a,铆接凸起121a被铆接到铆接孔122a中。
如图10至图1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弹性接触件2包括:一对C形环21、22和多个弹性连接臂23。多个弹性连接臂23连接在一对C形环21、22之间。多个弹性连接臂23在C形环21、22的周向上间隔分布。多个弹性连接臂23用于与插入弹性接触件2中的对配连接器的对配端子(未图示)电接触。
如图10至图1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一连接部11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多个第一定位凸起111和多个第二定位凸起112。第一定位凸起111和第二定位凸起112用于分别抵靠在一对C形环21、22的端面上,以轴向定位弹性接触件2。
如图10至图1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定位凸起111在第一连接部11的周向上间隔分布。多个第二定位凸起112在第一连接部11的周向上间隔分布。
如图10至图1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凸起111靠近第一连接部11的前端,并在第一定位凸起111的外侧形成有第一引导斜面111a。第一引导斜面111a延伸至第一连接部11的前端面,以引导弹性接触件2从第一连接部11的前端插入内腔101中。
如图10至图1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定位凸起112靠近第一连接部11的后端,并在第一定位凸起112的外侧形成有第二引导斜面112a。第二引导斜面112a延伸至第一连接部11的后端面,以引导弹性接触件2从第一连接部11的后端插入内腔101中。
尽管未图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还公开一种高压连接器电缆组件。该高压连接器电缆组件包括:电缆(未图示)和图10-13所示的高压连接器端子。高压连接器端子的第二连接部12被直接连接到电缆的导体芯上,以与电缆直接电连接。
尽管未图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还公开一种高压连接器。该高压连接器包括:壳体(未图示)、电缆(未图示)和图10-13所示的高压连接器端子。电缆的一端伸入壳体中。高压连接器端子安装在壳体中。高压连接器端子的第二连接部12被直接连接到电缆的一端的导体芯上,以与电缆直接电连接。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各种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在不发生结构或者原理方面的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自由组合,这些变化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应注意,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高压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端子本体(1),所述端子本体(1)为一体成型件,且所述端子本体(1)包括:
第一连接部(11),形成有中空的内腔(101);和
第二连接部(12),用于与电缆的导体芯直接电连接;和弹性接触件(2),插装在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内腔(101)中,用于与插入所述内腔(101)中的对配端子电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本体(1)和所述弹性接触件(2)分别为一体式冲压成型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11)呈中空的筒状,具有在其轴向上相对的前端和后端和在其周向上相对且被拼接在一起的两侧(11a、11b),
所述端子本体(1)还包括:
第三连接部(13),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后端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压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两侧(11a、11b)中的一侧(11a)上形成有凸起(110a),另一侧(11b)上形成有凹槽(110b),所述凸起(110a)与所述凹槽(110b)接合,以防止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两侧(11a、11b)在周向上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压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部(12)包括U形基部(12a)和位于所述U形基部(12a)的两侧的一对侧翼(12b);
所述第三连接部(13)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后端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2)的U形基部(12a)的一端之间;
所述第二连接部(12)用于被直接压接到所述电缆的导体芯上,以与所述电缆直接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压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部(12)沿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轴向垂直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三连接部(13)被弯折90度,使得所述端子本体(1)呈L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11)呈中空的筒状,具有在其轴向上相对的前端和后端和在其周向上相对的两侧(11a、11b);
所述端子本体(1)还包括:
第三连接部(13),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一侧(11a)的侧边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压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本体(1)还包括:
第四连接部(14),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另一侧(11b)的侧边部相连,
所述第三连接部(13)和所述第四连接部(14)呈板状并彼此叠置在一起,所述第三连接部(13)和所述第四连接部(14)被铆接在一起,以防止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两侧(11a、11b)在周向上分离。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压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部(12)包括U形基部(12a)和位于所述U形基部(12a)的两侧的一对侧翼(12b);
所述第三连接部(13)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一侧(11a)的侧边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2)的U形基部(12a)的一端之间;
所述第二连接部(12)用于被直接压接到所述电缆的导体芯上,以与所述电缆直接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11)呈中空的筒状,具有在其轴向上相对的前端和后端和在其周向上相对的两侧(11a、11b);
所述第二连接部(12)包括:
第一焊接部(121),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一侧(11a)的侧边部相连;和
第二焊接部(122),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另一侧(11b)的侧边部相连,
所述第一焊接部(121)和所述第二焊接部(122)彼此叠置在一起并用于直接焊接到所述电缆的导体芯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高压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焊接部(121)和所述第二焊接部(122)呈板状并被铆接在一起,以防止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两侧(11a、11b)在周向上分离。
12.根据权利要求3、7或10所述的高压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接触件(2)包括:
一对C形环(21、22);和
多个弹性连接臂(23),连接在所述一对C形环(21、22)之间,
所述多个弹性连接臂(23)在所述C形环(21、22)的周向上间隔分布,所述弹性连接臂(23)用于与插入所述弹性接触件(2)中的所述对配端子电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高压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接触件(2)还包括:
多个弹性悬臂(24),其一端与所述一对C形环(21、22)中的一个C形环(21)相连,
所述多个弹性悬臂(24)在所述C形环(21、22)的周向上间隔分布,用于与插入所述弹性接触件(2)中的所述对配端子电接触,并且所述弹性连接臂(23)和所述弹性悬臂(24)在所述C形环(21、22)的周向上以交替的方式布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高压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连接臂(23)具有用于与所述对配端子电接触的第一触点(23a),所述弹性悬臂(24)具有用于与所述对配端子电接触的第二触点(24a);
所述第一触点(23a)和所述第二触点(24a)在所述C形环(21、22)的轴向上间隔开预定距离。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高压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多个第一定位凸起(111)和多个第二定位凸起(112);
所述第一定位凸起(111)和所述第二定位凸起(112)用于分别抵靠在所述一对C形环(21、22)的端面上,以轴向定位所述弹性接触件(2)。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高压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一定位凸起(111)在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周向上间隔分布;并且
所述多个第二定位凸起(112)在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周向上间隔分布。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高压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凸起(111)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前端,并在所述第一定位凸起(111)的外侧形成有第一引导斜面(111a);
所述第一引导斜面(111a)延伸至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前端面,以引导所述弹性接触件(2)从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前端插入所述内腔(101)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高压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定位凸起(112)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后端,并在所述第二定位凸起(112)的外侧形成有第二引导斜面(112a);
所述第二引导斜面(112a)延伸至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后端面,以引导所述弹性接触件(2)从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后端插入所述内腔(101)中。
19.一种高压连接器电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缆;和
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高压连接器端子,
所述高压连接器端子的第二连接部(12)被直接连接到所述电缆的导体芯上,以与所述电缆直接电连接。
20.一种高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电缆,其一端伸入所述壳体中;和
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高压连接器端子,安装在所述壳体中,
所述高压连接器端子的第二连接部(12)被直接连接到所述电缆的一端的导体芯上,以与所述电缆直接电连接。
CN202320248915.9U 2023-02-17 2023-02-17 高压连接器端子、高压连接器电缆组件和高压连接器 Active CN2196269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48915.9U CN219626933U (zh) 2023-02-17 2023-02-17 高压连接器端子、高压连接器电缆组件和高压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48915.9U CN219626933U (zh) 2023-02-17 2023-02-17 高压连接器端子、高压连接器电缆组件和高压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26933U true CN219626933U (zh) 2023-09-01

Family

ID=87794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48915.9U Active CN219626933U (zh) 2023-02-17 2023-02-17 高压连接器端子、高压连接器电缆组件和高压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269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74087B2 (ja) 端子およびそれを伴う電気コネクタ
JP6379403B2 (ja) 芯線の保持、固定機能を有した同軸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KR100966225B1 (ko) 접촉 안정부를 갖춘 전기 소켓 단자
CN105655743B (zh) 提高压接强度和阻抗性能的同轴电缆连接器
CN115117667A (zh) 连接器
JP3143222U (ja) 改良されたデュアルビームコンタクトを備えたコネクタ
CN219626933U (zh) 高压连接器端子、高压连接器电缆组件和高压连接器
KR20240051854A (ko) 단자, 커넥터 및 커넥터 조립체
CN110911873B (zh) 连接端子
CN217086934U (zh) 端子、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JP2916570B2 (ja) 電気接続端子
CN220510312U (zh) 连接器端子和连接器
CN216794032U (zh) 端子本体、端子、端子组件和连接器
CN111180925A (zh) 一种应用于连接器的插套组件和连接器
CN219477051U (zh) 适配器、同轴连接器和同轴连接器组件
CN220086440U (zh) 连接器端子和连接器
CN220797152U (zh) 连接器端子、电连接组件、连接器模块和连接器
US2017035887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n improved power terminal
CN217036062U (zh) 端子本体、端子和连接器
CN219436197U (zh) 导电端子及电连接器
CN116073166A (zh) 导电端子及电连接器
CN218849868U (zh) 插孔接触件及导电组件
CN219591683U (zh) 连接器端子和连接器
CN218828255U (zh) 用于连接器的屏蔽壳、屏蔽壳组件和连接器组件
US20220294142A1 (en) Female termin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