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35603U - 线缆全自动裹布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线缆全自动裹布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35603U
CN219435603U CN202320017107.1U CN202320017107U CN219435603U CN 219435603 U CN219435603 U CN 219435603U CN 202320017107 U CN202320017107 U CN 202320017107U CN 219435603 U CN219435603 U CN 2194356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chine
wrapping
jig
automatic cable
cover lif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1710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帅
喻东阳
陈川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way Communication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way Communication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way Communication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way Communication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1710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356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356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356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线缆全自动裹布生产线包括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上料台、第一移载机、贴付机、线缆自动裹布机、第二移载机及下料机,第一移载机分别与上料台及贴付机对接,线缆自动裹布机分别与贴付机及第二移载机对接,下料机分别与第二移载机及上料台对接,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依次在上料台、第一移载机、贴付机、线缆自动裹布机、第二移载机及下料机循环流转。本线缆全自动裹布生产线能够实现线缆的全自动化裹布作业,有效地提高了线缆裹布效率以及线缆裹布质量,减少不良品的产出,利于提高生产效率,节省人力资源消耗。

Description

线缆全自动裹布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线缆全自动裹布生产线。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有时候需要在线缆上裹上导电布、胶布等待裹物料,例如,在天线技术领域中,需要在同轴线上裹上导电布。
现有技术中,裹导电布的工作一般是人工手动完成的,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产品一致性也无法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生产效益的线缆全自动裹布生产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线缆全自动裹布生产线包括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上料台、第一移载机、贴付机、线缆自动裹布机、第二移载机及下料机,所述第一移载机分别与所述上料台及所述贴付机对接,所述线缆自动裹布机分别与所述贴付机及所述第二移载机对接,所述下料机分别与所述第二移载机及上料台对接,所述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依次在所述上料台、第一移载机、贴付机、线缆自动裹布机、第二移载机及下料机循环流转。
进一步地,所述上料台上设有治具运输机构,所述治具运输机构分别对接所述下料机及所述第一移载机。
进一步地,所述上料台具有多个上料位。
进一步地,所述贴付机包括机台,所述机台上设有治具运输线和若干个贴付机械手,所述治具运输线分别对接所述第一移载机和所述线缆自动裹布机。
进一步地,所述贴付机中,所述贴付机械手的数量为多个,数量为多个的所述贴付机械手沿所述治具运输线的输送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若干组裹布机构,所述裹布机构包括同轴设置的两个转轴,一个所述转轴转动设于所述本体的一端,另一个转轴转动设于所述转轴的另一端,所述转轴上设有容线槽及盖板,所述盖板的一侧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盖板的另一侧与所述转轴磁吸连接或卡扣连接;所述本体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裹布机构的两个所述转轴之间,所述固定部上设有裹线槽和贴布区,所述贴布区位于所述裹线槽的一侧,所述裹线槽与所述容线槽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下料机包括基台,所述基台上设有治具输送线、顶升机构、掀盖机构及下料机械手,所述治具输送线分别与所述第二移载机及所述治具运输机构对接,所述顶升机构位于所述治具输送线的下方,所述下料机械手位于所述顶升机构的上方;所述掀盖机构用于掀开所述盖板。
进一步地,所述掀盖机构包括相连的第一掀盖驱动件与第一掀盖块,所述第一掀盖驱动件驱使所述第一掀盖块升降,所述第一掀盖驱动件设于所述下料机械手上,所述第一掀盖块对应于所述盖板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掀盖机构包括相连的第二掀盖驱动件与第二掀盖块,所述第二掀盖驱动件驱使所述第二掀盖块升降,所述第二掀盖驱动件设于所述基台上,所述第二掀盖块对应于所述盖板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线缆自动裹布机包括机架、治具输送机构、顶抵机构、第一移动平台、浮动抵压机构及两组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二移动平台、旋转电机和联轴器,所述第一移动平台、第二移动平台、顶抵机构和治具输送机构分别连接所述机架,所述第一移动平台连接所述浮动抵压机构,所述浮动抵压机构及顶抵机构均位于两组所述旋转机构之间,所述浮动抵压机构位于所述顶抵机构的上方,所述治具输送机构位于所述旋转机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线缆全自动裹布生产线能够实现线缆的全自动化裹布作业,有效地提高了线缆裹布效率以及线缆裹布质量,减少不良品的产出,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整个生产线无需人工辅助,利于节省人工,退一步来说,即便是使用人工,也仅是需要人工在上料台上料,人员仅需进行上料培训,培训过程简单,利于节省人力资源消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线缆全自动裹布生产线的简化示意图(俯视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的俯视图;
图4为沿图3中A-A剖面线的剖视图;
图5为沿图3中B-B剖面线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中的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线缆自动裹布机与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配合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线缆自动裹布机中的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线缆自动裹布机中的顶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线缆自动裹布机中的浮动抵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下料机与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配合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101、本体;1011、固定部;1012、贴布区;1013、限位座;1014、安装槽;102、转轴;1021、容线槽;1022、盖板;1023、锁槽;1024、限位平面;103、锁定机构;1031、锁条;10311、避空槽;1032、锁块;1033、第一弹性复位件;1034、挡片;1041、浮动板;1042、浮动块;1043、裹线槽;1044、限位紧固件;1045、第二弹性复位件;1046、导向销;105、接触件;1051、接触凸起;
200、线缆自动裹布机;201、机架;202、治具输送机构;203、顶抵机构;2031、第一顶抵驱动件;2032、第一顶抵板;2033、第二顶抵驱动件;2034、第二顶抵板;2035、避让槽;204、第一移动平台;205、浮动抵压机构;2051、基座;2052、浮动压块;2053、第二磁铁;2054、下压驱动件;206、旋转机构;2061、第二移动平台;2062、旋转电机;2063、联轴器;207、侧顶机构;2071、侧顶驱动件;2072、侧顶块;208、限位压块;
300、上料台;
400、第一移载机;
500、贴付机;
600、第二移载机;
700、下料机;701、基台;702、治具输送线;703、顶升机构;704、掀盖机构;705、下料机械手;7051、第三移动平台;7052、座体;7053、夹爪组件;706、下料位。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和/或”为例,包括方案,或方案,或和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至图1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如图1所示,线缆全自动裹布生产线包括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100、上料台300、第一移载机400、贴付机500、线缆自动裹布机200、第二移载机600及下料机700,所述第一移载机分别与所述上料台300及所述贴付机500对接,所述线缆自动裹布机200分别与所述贴付机500及所述第二移载机600对接,所述下料机700分别与所述第二移载机600及上料台300对接,所述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100依次在所述上料台300、第一移载机400、贴付机500、线缆自动裹布机200、第二移载机600及下料机700循环流转。
所述上料台300上设有治具运输机构,所述治具运输机构分别对接所述下料机700及所述第一移载机400,所述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100可在所述治具运输机构上流转。
为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所述上料台300具有多个上料位。当采用人工上料的方式进行上料时,每个所述上料位分别对应安排有一个人员;当采用机械上料的方式进行上料时,所述上料台300上设有若干个上料机械手,每个所述上料机械手分别负责一个或多个上料位的所述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100的上料。
所述贴付机500包括机台,所述机台上设有治具运输线和若干个贴付机500械手,所述贴付机500械手用于将导电布/胶布等待裹物料贴付至所述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100的预设位置;所述治具运输线分别对接所述第一移载机400和所述线缆自动裹布机200。
不难理解的,所述第一移载机400用于将承载有线缆的所述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100从所述治具运输机构上移载到贴付机500中的治具运输线上,以便贴付机500械手将导电布/胶布等待裹物料贴付至所述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100的预设位置。
可选的,所述贴付机500中,所述贴付机500械手的数量为多个,数量为多个的所述贴付机500械手沿所述治具运输线的输送方向间隔设置。这样设置可以让贴付机500同时为多个所述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100贴付待裹物料,从而更大程度上提高裹线效率。
请结合图2至图6,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100,包括本体101,所述本体101上设有若干组裹布机构,所述裹布机构包括同轴设置的两个转轴102,一个所述转轴102转动设于所述本体101的一端,另一个转轴102转动设于所述转轴102的另一端,所述转轴102上设有容线槽1021及盖板1022;所述本体101包括固定部1011,所述固定部1011位于所述裹布机构的两个所述转轴102之间,所述固定部1011上设有裹线槽1043和贴布区1012,所述贴布区1012位于所述裹线槽1043的一侧,所述裹线槽1043与所述容线槽1021对应。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裹布机构中,两个所述转轴102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呈非圆形,所述转轴102远离所述固定部1011的头部呈非圆柱状,当有外界驱动结构连接转轴102时,可以让外界驱动结构顺利地与所述转轴102驱动连接。
所述裹布机构的数量为多组,数量为多组的所述裹布机构并排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裹布机构的数量为四组,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裹布机构的数量可以为一组、两组、三组、五组、六组甚至是更多组数。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如图2所示,可选的,所述本体101上设有限位座1013,所述裹布机构中,至少有一个所述转轴102与所述限位座1013转动连接,所述限位座1013靠近所述固定部1011设置。转轴102靠近所述固定部1011的一端是悬空的,当所述转轴102长度偏长时,所述限位座1013的存在能够提高与之转动连接的所述转轴102转动的稳定性,防止该所述转轴102发生径向跳动,利于进一步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具体来讲,所述限位座1013近似开口环结构,在裹布机构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开口环结构的开口与所述容线槽1021的开口连通,因此,线缆可以很顺利地放入所述转轴102的容线槽1021中。
请结合图2至图4,为方便使用,所述盖板1022的一侧与所述转轴102转动连接,所述盖板1022的另一侧与所述转轴102磁吸连接或卡扣连接。所述盖板1022用于压住所述容线槽1021中的线缆,当转轴102带动线缆转动时,扭力可以顺利地传递到位于裹线槽1043内的线缆区域,从而使得线缆能够顺利地裹布。同时,盖板1022可以防止线缆意外脱离容线槽1021,利于提高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100的工作稳定性。所述盖板1022具有掀盖部,通过操作所述掀盖部即可让所述盖板1022转动,从而将所述容线槽1021完全开启。
请结合图2和图4,进一步地,所述本体101上设有用于锁定所述转轴102的锁定机构103,所述锁定机构103包括锁条1031、锁块1032和第一弹性复位件1033,所述锁条1031连接所述锁块1032,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1033连接所述锁条1031与所述本体101,所述转轴102上设有与所述锁块1032配合的锁孔,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1033用于驱使所述锁条1031复位,当所述锁条1031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锁块1032插入所述锁槽1023中,从而锁定所述转轴102,以防所述转轴102意外转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定机构103中所述锁块103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锁块1032与四组所述裹布机构一一对应设置,也就是说,位于所述本体101同一端的四个所述转轴102与同一所述锁定机构103配合。当推动所述锁条1031时,位于所述本体101同一端的四个所述转轴102同时解锁,当松开所述锁条1031时,四个所述锁块1032同时复位以插入各自所对应的转轴102的所述锁孔中,进而完成对转轴102的锁定。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1033可选弹簧等。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锁条103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转轴102的轴线方向垂直,所述锁条1031在所述本体101上可滑动。具体来说,所述本体101的顶面具有连通其侧面的锁槽1023,所述锁条1031可滑动设于所述锁槽1023中,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1033位于所述锁槽1023的一端;所述本体101的顶面设有挡片1034,所述挡片1034覆盖所述锁槽1023的至少部分区域,所述挡片1034用于阻止所述锁条1031脱离所述锁槽1023。
进一步地,所述锁条1031的底面设有避空槽10311,所述转轴102上设有限位平面1024,当所述转轴102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避空槽10311与所述转轴102对应,此时,所述转轴102便可以转动。当所述转轴102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避空槽10311与所述转轴102错位,所述限位平面1024与所述锁条1031的底面平行或接触,即当所述转轴102处于锁定状态时,不仅所述锁块1032插入锁槽1023对转轴102进行锁定,而且锁条1031与所述限位平面1024的配合也能对转轴102进行锁定,即形成了双重锁定以保证对转轴102的锁定效果。
容易理解的,锁定机构103的存在不仅可以方便线缆精准地放入容线槽1021中,而且还可以方便转轴102非圆柱状的头部精准地与外界驱动结构对接。
进一步地,所述锁定机构10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锁定机构103与所述裹布机构中的两个所述转轴102一一对应设置,也就是说,所述本体101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锁定机构103。
请结合图2和图5,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100还包括浮动板1041和设于所述浮动板1041上的浮动块1042,所述固定部1011上具有对应于所述浮动块1042设置的开窗,所述裹线槽1043设于所述浮动块1042上,所述浮动板1041位于所述固定部1011的下方,所述浮动板1041与所述固定部1011相连,所述浮动板1041相对于所述固定部1011可上下浮动。当线缆为双线时,线缆转动90°后,一根线缆会位于另一根线缆的上方,位于上方的线缆会凸出于导电布/胶布等所在的平面,影响裹线质量,本实施例中,裹线槽1043设于浮动块1042上,当一根线缆会位于另一根线缆的上方时,浮动块1042会下降,从而进行补偿,避免位于上方的线缆会凸出于导电布/胶布等所在的平面,达到提高裹线质量的效果。由此可见,本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100能够很好地适应于多线裹布的应用需求。
本实施例中,所述浮动板1041通过限位紧固件1044连接所述固定部1011,具体的,所述限位紧固件1044为螺钉,所述螺钉穿过所述固定部1011螺纹连接所述浮动板1041,所述螺钉上套设有第二弹性复位件1045,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1045的一端接触所述螺钉的头部,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1045的另一端接触所述本体101,即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1045可以对螺钉施加一个提拉力,从而使得浮动板1041贴近固定部1011的底面。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紧固件1044还可以是其他结构形式的,例如柱状卡扣等。
请结合图2和图3,另外,为了保证浮动板1041浮动的顺畅性,所述浮动板1041上设有导向销1046,所述固定部1011上设有与所述导向销1046配合的导向孔,所述导向销1046的轴线方向沿所述固定部1011的厚度方向设置,即沿竖直方向/Z轴方向设置。
请结合图2、图5和图6,所述贴布区1012具有呈阵列设置的多个接触凸起1051,接触凸起1051的存在可以防止待裹的导电布/胶布等吸附在贴布区1012,而造成线缆裹布失败的现象。
本实施例中,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100还包括接触件105,所述贴布区1012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接触件105的安装槽1014,所述接触凸起1051设于所述接触件105上。
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线缆自动裹布机200包括机架201、治具输送机构202、顶抵机构203、第一移动平台204、浮动抵压机构205及两组旋转机构206,所述旋转机构206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二移动平台2061、旋转电机2062和联轴器2063,所述第一移动平台204、第二移动平台2061、顶抵机构203和治具输送机构202分别连接所述机架201,所述第一移动平台204连接所述浮动抵压机构205,所述浮动抵压机构205及顶抵机构203均位于两组所述旋转机构206之间,所述浮动抵压机构205位于所述顶抵机构203的上方,所述治具输送机构202位于所述旋转机构206下方。
所述旋转机构206即为前述外界驱动结构,具体来说,所述联轴器2063与所述转轴102的呈非圆柱状的头部插接配合。
请结合图7和图10,所述浮动抵压机构205包括基座2051和浮动压块2052,所述浮动压块2052沿竖直方向可滑动设于所述基座2051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浮动压块2052可以依靠重力对导电布/胶布等进行抵压,从而提高线缆裹线质量。但在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保证线缆裹线质量,所述浮动抵压机构205还包括第一磁铁(图中未展示)与第二磁铁2053,所述第一磁铁设于所述基座2051上,所述第二磁铁2053设于所述浮动压块2052上,所述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2053相互靠近的一侧极性相同。本实施例的所述浮动抵压机构205,利用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2053之间的斥力来增大浮动压块2052的压力,从而令导电布/胶布等可以更好地贴合线缆。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设置弹性件来提高浮动压块2052的压力,此时,所述浮动抵压机构205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分别接触所述基座2051与所述浮动压块2052。
进一步地,所述浮动抵压机构205还包括下压驱动件2054,所述下压驱动件2054的输出端沿竖直方向可升降,所述下压驱动件2054用于与所述限位紧固件1044配合,下压驱动件2054工作时,抵压所述限位紧固件1044,从而使得限位紧固件1044带动浮动板1041及浮动块1042下降,达到前述补偿效果。可选的,所述下压驱动件2054为气缸、电动推杆、电机组件等。
所述机架201上和/或所述治具输送机构202上设有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治具输送机构202的预设位置是否存在所述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100。
请结合图7和图9,所述顶抵机构203包括相连的第一顶抵驱动件2031与第一顶抵板2032,当所述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100被所述治具输送机构202运输到预设位置时,光电传感器会检测到所述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100,然后顶抵机构203的所述第一顶抵驱动件2031会驱使所述第一顶抵板2032上升,从而将所述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100抬升,使所述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100升离所述治具输送机构202。可选的,所述第一顶抵驱动件2031为气缸、电动推杆、电机组件等。
所述顶抵机构203还包括相连的第二顶抵驱动件2033与第二顶抵板2034,所述第一顶抵板2032上设有用于避让所述第二顶抵板2034的避让槽2035。所述第二顶抵板2034用于顶抵所述浮动板1041,以保证在为多线线缆裹布(包括但不限于双线线缆)时,导电布/胶布等可以很好地贴合所述线缆的外侧弧面。可选的,所述第二顶抵驱动件2033为气缸、电动推杆、电机组件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动平台204为XZ两轴移动平台,所述第二移动平台2061为YZ两轴移动平台。
请结合图2、图4和图7,进一步地,所述机架201上还设有侧顶机构207,所述侧顶机构207包括相连的侧顶驱动件2071与侧顶块2072,所述侧顶块2072用于侧顶所述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100上的锁条1031,从而完成所述裹布机构的解锁。可选的,所述侧顶驱动件2071为气缸、电动推杆、电机组件等。
如图7所示,可选的,所述机架201上和/或所述治具输送机构202上设有限位压块208,所述限位压块208对应于所述顶抵机构203设置。当所述第一顶抵板2032顶抵所述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100时,所述限位压块208与所述第一顶抵板2032分别从所述本体101的上方及下方夹持固定所述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100。
本实施例中,所述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100与所述线缆自动裹布机200的配合工作过程简述如下(以待裹布线缆为双线为例):
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100的裹布机构在锁定机构103的作用下处于锁定状态;
开启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100上的各个所述盖板1022,使得转轴102上的容线槽1021全部处于开启状态;
将双线线缆放置到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100上后,转动所述盖板1022,使各个盖板1022均处于闭合状态;
将装载有线缆的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100放置到治具输送机构202上后,所述治具输送机构202上将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100运送到预设位置;
光电传感器检测到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100后,第一顶抵驱动件2031驱使所述第一顶抵板2032顶抵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100,将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100抬升,离开治具输送机构202,且与所述限位压块208;
所述第一移动平台204及所述第二移动平台2061动作,联轴器2063对接所述转轴102,所述浮动压块2052抵压接触所述贴布区1012及所述裹线槽1043区域对应的待裹物料(包括但不限于导电布、胶布等),且此时,双线线缆的两根线缆处于水平排列的状态;与之同时,第二顶抵驱动件2033驱使第二顶抵板2034上升,抵触所述浮动板1041,从而对浮动板1041进行支撑,以避免所述浮动压块2052下压致使所述浮动块1042向下退位,保证了浮动压块2052对待裹物料的压合效果,进而确保待裹物料可以同时与处于水平状态的两根线缆保持良好地贴合状态;
侧顶机构207工作,所述侧顶块2072在侧顶驱动件2071的驱动下,从所述本体101的侧面的锁槽1023端部抵压锁条1031,使锁条1031带动锁块1032退位,从而解锁转轴102;
所述第二顶抵驱动件2033驱使所述第二顶抵板2034下降,不再支撑浮动板1041;
两组所述旋转机构206的旋转电机2062驱使联轴器2063转动,使裹布机构的两个转轴102同步同向转动,同时,下压驱动件2054逐渐下压限位紧固件1044,使限位紧固件1044带动浮动板1041及浮动块1042下降;
当所述转轴102转动90°时,两根线缆处于竖直排列的状态,此时,所述下压驱动件2054驱使限位紧固件1044下降到最低位置,此时,所述待裹物料与两根线缆中位于上方的线缆的外侧弧面相切;
当旋转电机2062继续驱使联轴器2063转动时,所述下压驱动件2054逐渐升高,浮动块1042逐渐复位,当所述转轴102转动180°时,两根线缆处于反面的水平排列的状态,此时,所述下压驱动件2054不再抵压所述限位紧固件1044;与之同时,所述第二顶抵驱动件2033驱使第二顶抵板2034上升,抵触所述浮动板1041,从而对浮动板1041进行支撑,以避免所述浮动压块2052下压致使所述浮动块1042向下退位,保证了浮动压块2052对待裹物料的压合效果,进而确保待裹物料可以同时与处于水平状态的两根线缆的反面保持良好地贴合状态;
旋转电机2062继续驱使联轴器2063转动的同时,所述第二顶抵驱动件2033驱使所述第二顶抵板2034下降,不再支撑浮动板1041;下压驱动件2054逐渐下压限位紧固件1044,使限位紧固件1044带动浮动板1041及浮动块1042下降;
当所述转轴102转动270°时,两根线缆处于竖直排列的状态,此时,所述下压驱动件2054驱使限位紧固件1044下降到最低位置,此时,所述待裹物料与两根线缆中位于上方的线缆的外侧弧面相切;
当旋转电机2062继续驱使联轴器2063转动时,所述下压驱动件2054逐渐升高,浮动块1042逐渐复位,当所述转轴102转动360°时,两根线缆处于水平排列的状态,此时,所述下压驱动件2054不再抵压所述限位紧固件1044;与之同时,所述第二顶抵驱动件2033驱使第二顶抵板2034上升,抵触所述浮动板1041,从而对浮动板1041进行支撑,以避免所述浮动压块2052下压致使所述浮动块1042向下退位,保证了浮动压块2052对待裹物料的压合效果,进而确保待裹物料可以同时与处于水平状态的两根线缆的反面保持良好地贴合状态;至此,待裹物料完成了双线线缆的一圈包裹作业。
当待裹物料完成预设的包裹圈数后,第一移动平台204驱使所述浮动抵压机构205复位;旋转机构206复位;侧顶机构207复位,以使锁定机构103重新对所述转轴102进行锁定;第二顶抵驱动件2033驱使第二顶抵板2034复位,第一顶抵驱动件2031驱使第一顶抵板2032复位,所述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100重新降落到治具输送机构202上,所述治具输送机构202上将所述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100运出,将所述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100运抵至所述第二移载机600中,后续所述第二移载机600将所述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100运抵所述下料机700。
如图11所示,所述下料机700包括基台701,所述基台701上设有治具输送线702、顶升机构703、掀盖机构704及下料机械手705,所述治具输送线702分别与所述第二移载机600及所述治具运输机构对接,所述治具输送线702用于承接来自所述第二移载机600运送过来的所述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100,所述顶升机构703位于所述治具输送线702的下方,所述下料机械手705位于所述顶升机构703的上方;所述掀盖机构704用于掀开所述盖板1022,具体的,所述掀盖机构704通过抵触所述盖板1022的掀盖部带动所述盖板1022转动,从而达到掀盖所述盖板1022的效果。
所述下料机械手705包括第三移动平台7051、座体7052和夹爪组件7053,所述第三移动平台7051设于所述基台701上,所述第三移动平台705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座体7052与所述夹爪组件7053,所述夹爪组件7053用于夹取所述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100上已经裹好待裹物料的线缆。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夹爪组件7053用于夹取所述线缆之前,所述掀盖机构704已经将所述盖板1022掀开,因此,所述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100上的线缆可以很顺利地脱离所述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100。可选的,所述夹爪组件7053包括相连的夹爪气缸与夹爪。
本实施例中,所述掀盖机构704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设于所述下料机械手705上,另一部分设于所述基台701上,设于所述下料机械手705上的所述掀盖机构704部分,通过下压所述掀盖部的方式掀开对应的所述盖板1022,设于所述基台701上的所述掀盖机构704部分,通过上顶所述掀盖部的方式掀开对应的所述盖板1022。
具体来讲,所述掀盖机构704包括相连的第一掀盖驱动件与第一掀盖块以及相连的第二掀盖驱动件与第二掀盖块,所述第一掀盖驱动件驱使所述第一掀盖块升降,所述第一掀盖驱动件设于所述座体7052上,所述第二掀盖驱动件驱使所述第二掀盖块升降,所述第二掀盖驱动件设于所述基台701上,所述第一掀盖块和所述第二掀盖块分别对应于不同的所述盖板1022设置。所述第一掀盖驱动件可选气缸、电动推杆、电机组件等,同理,所述第二掀盖驱动件亦然。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掀盖机构704可以全部设于所述下料机械手705上,当然,所述掀盖机构704也可以全部设于所述基台701上。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所述下料机700中,所述基台701上设有下料位706,所述下料机械手705将所述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100上的所述线缆夹取并放置到所述下料位706上。
所述顶升机构703包括第三顶抵驱动件和第三顶抵板,所述第三顶抵驱动件设于所述基台701上并连接所述第三顶抵板,当所述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100被所述治具输送线702运送到指定位置时,所述第三顶抵驱动件驱使第三顶抵板顶升所述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100以使所述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100升离所述治具输送线702,以便后续下料机械手705取料。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线缆全自动裹布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上料台、第一移载机、贴付机、线缆自动裹布机、第二移载机及下料机,所述第一移载机分别与所述上料台及所述贴付机对接,所述线缆自动裹布机分别与所述贴付机及所述第二移载机对接,所述下料机分别与所述第二移载机及上料台对接,所述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依次在所述上料台、第一移载机、贴付机、线缆自动裹布机、第二移载机及下料机循环流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全自动裹布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台上设有治具运输机构,所述治具运输机构分别对接所述下料机及所述第一移载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全自动裹布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台具有多个上料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全自动裹布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贴付机包括机台,所述机台上设有治具运输线和若干个贴付机械手,所述治具运输线分别对接所述第一移载机和所述线缆自动裹布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全自动裹布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贴付机中,所述贴付机械手的数量为多个,数量为多个的所述贴付机械手沿所述治具运输线的输送方向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全自动裹布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若干组裹布机构,所述裹布机构包括同轴设置的两个转轴,一个所述转轴转动设于所述本体的一端,另一个转轴转动设于所述转轴的另一端,所述转轴上设有容线槽及盖板,所述盖板的一侧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盖板的另一侧与所述转轴磁吸连接或卡扣连接;所述本体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裹布机构的两个所述转轴之间,所述固定部上设有裹线槽和贴布区,所述贴布区位于所述裹线槽的一侧,所述裹线槽与所述容线槽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全自动裹布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机包括基台,所述基台上设有治具输送线、顶升机构、掀盖机构及下料机械手,所述治具输送线分别与所述第二移载机及所述治具运输机构对接,所述顶升机构位于所述治具输送线的下方,所述下料机械手位于所述顶升机构的上方;所述掀盖机构用于掀开所述盖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全自动裹布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掀盖机构包括相连的第一掀盖驱动件与第一掀盖块,所述第一掀盖驱动件驱使所述第一掀盖块升降,所述第一掀盖驱动件设于所述下料机械手上,所述第一掀盖块对应于所述盖板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全自动裹布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掀盖机构包括相连的第二掀盖驱动件与第二掀盖块,所述第二掀盖驱动件驱使所述第二掀盖块升降,所述第二掀盖驱动件设于所述基台上,所述第二掀盖块对应于所述盖板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全自动裹布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自动裹布机包括机架、治具输送机构、顶抵机构、第一移动平台、浮动抵压机构及两组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二移动平台、旋转电机和联轴器,所述第一移动平台、第二移动平台、顶抵机构和治具输送机构分别连接所述机架,所述第一移动平台连接所述浮动抵压机构,所述浮动抵压机构及顶抵机构均位于两组所述旋转机构之间,所述浮动抵压机构位于所述顶抵机构的上方,所述治具输送机构位于所述旋转机构下方。
CN202320017107.1U 2023-01-04 2023-01-04 线缆全自动裹布生产线 Active CN2194356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17107.1U CN219435603U (zh) 2023-01-04 2023-01-04 线缆全自动裹布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17107.1U CN219435603U (zh) 2023-01-04 2023-01-04 线缆全自动裹布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35603U true CN219435603U (zh) 2023-07-28

Family

ID=87333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17107.1U Active CN219435603U (zh) 2023-01-04 2023-01-04 线缆全自动裹布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356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38209B (zh) 一种太阳能集热器的自动组框装置
CN215184105U (zh) 电芯组装设备
CN109244523A (zh) 一种全自动电芯贴标胶纸缠绕设备
CN109484732A (zh) 一种全自动电池贴标设备
CN219435603U (zh) 线缆全自动裹布生产线
CN115338616A (zh) 磁钢入铁芯装置
CN219435619U (zh) 线缆自动裹布机
CN108177833B (zh) 一种贴标系统
CN219435620U (zh) 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
CN116031026A (zh) 线缆自动裹布机
CN116013609A (zh) 线缆自动裹布机用治具
CN211662579U (zh) 合模机构
CN115966346A (zh) 线缆全自动裹布生产线
CN115896906A (zh) 一种水平式自动上片机
CN114709963A (zh) 一种碳刷活动端安装装置
CN219065540U (zh) 测试机构
CN210925882U (zh) 一种左右盖扣合机
CN218114211U (zh) 一种游戏方向盘自动下料装置
CN110844431A (zh) 一种插接装置
CN217426693U (zh) 一种用于晶圆盒解锁的自动定位机构
CN216996565U (zh) 一种旋转取料装置
CN218300198U (zh) 一种插钉机构及插钉设备
CN211870620U (zh) 电芯下料装置
CN115075575B (zh) 一种塑料垫块自动安装设备
CN218462217U (zh) 电芯夹紧机构和电芯堆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