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33807U - 一种网带窑的余热再利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网带窑的余热再利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33807U
CN219433807U CN202223143821.XU CN202223143821U CN219433807U CN 219433807 U CN219433807 U CN 219433807U CN 202223143821 U CN202223143821 U CN 202223143821U CN 219433807 U CN219433807 U CN 2194338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heat conduction
mesh belt
waste hea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4382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刚勇
赵曙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ggang City Zhongrui Kil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nggang City Zhongrui Kil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ggang City Zhongrui Kil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nggang City Zhongrui Kil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4382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338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338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338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Waste-Gas Treatment And Other Accessory Devices For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网带窑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网带窑的余热再利用装置,网带窑的顶部安装有抽风机,所述抽风机的侧面安装有连接管。该网带窑的余热再利用装置通过连接管第二扇叶和发电机的设置,在使用时,通过连接管的设置使得热量能够通过抽风机进入工作箱内,通过导热管的设置使得热气能够进入导热环,通过导热环的设置使得热量能够导给水,通过加热水,蒸汽上升带动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移动,通过旋转轴的设置带动发电机进行发电,达到了设备能够有效利用余热进行能源再生,使得热量不会浪费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网带窑的余热再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网带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网带窑的余热再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网带窑是一种通过网带将零部件实现炉内连续输送的加热炉,主要用于粉末冶金制品、金属粉末的还原及电子产品在保护气氛或空气中的预烧、烧成或热处理工艺中;随着节能减排政策的持续推进,各种设备的余热回收再利用被不断的应用于各种加热设备中。
公开号为CN112781386A公开的一种工业窑炉的余热回收装置,涉及工业窑炉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包括窑炉本体。其在使用时,通过设置的绝热箱、绝热箱外的保温涂层以及吸热管,在窑炉本体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将窑炉本体表辐射散失的热量加以回收利用,提高了窑炉本体的余热回收利用率,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还防止热量直接散射到大气中造成气候变暖,有利于环保,在烧制完毕后,打开控制阀一和控制阀二,启动风机,风机将外界气流由输风管通入到绝热箱内,再由出气管通出,从而能够加快窑炉本体降温的速度,便于窑炉本体内烧制完成物品的收取及窑炉本体的下一次布料,从而提高了窑炉本体的生产效率。
但现有技术中,网带窑的余热再利用装置在使用时,回收的热量需要经过较长的传送管道传送至其他设备上使用。如多条网带窑的车间,通过时间的错位以将需要停机的网带窑中的热量传送至其他正在工作的网带窑中。这样的传送方式不仅对传送管道的要求高、造价昂贵,还需要非常合理的设备间的调控。若出现多条网带窑同时停机的情况,则回收的余热将难以进行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网带窑的余热再利用装置,具备了设备能够有效利用余热进行能源再生,使得热量不会浪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网带窑的顶部安装有抽风机,所述抽风机的侧面安装有连接管,所述网带窑的一侧设置有工作箱,所述工作箱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工作箱的侧面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管一端的表面与连接孔内壁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空腔的内部设置有导热机构,所述导热机构的上方设置有转换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机构包括锥形块和导热环,所述锥形块的侧面与连接管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锥形块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导热管,所述导热管的另一端与导热环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导热环的表面安装有出气管。
进一步地,所述转换机构包括有旋转轴,所述工作箱的上表面安装有发电机,所述发电机的输入轴延伸穿过工作箱的顶部与旋转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空腔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圈,所述旋转轴的一端与连接圈内壁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旋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扇叶,所述第一扇叶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扇叶,所述第二扇叶的侧面与旋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扇叶的上方设置有第一磁体。
进一步地,所述空腔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圈,所述限位圈内壁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磁体,所述第二磁体的表面面与第一磁体的表面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箱的顶部开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的上方设置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一端与工作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工作箱的侧面开设有进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的数量均有三个,且三个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均匀排列。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连接管、锥形块、导热管、导热环、出气管、旋转轴、第一扇叶、第二扇叶和发电机的设置,在使用时,通过连接管的设置使得热量能够通过抽风机进入工作箱内,通过锥形块的设置使得热气能够进入导热管,通过导热管的设置使得热气能够进入导热环,通过导热环的设置使得热量能够导给水,通过加热水,蒸汽上升带动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移动,通过旋转轴的设置带动发电机进行发电,达到了设备能够有效利用余热进行能源再生,使得热量不会浪费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抽风机、连接管、导热环、旋转轴、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的设置,在使用时,通过抽风机将热气通过连接管送入导热环内对水进行加热,通过蒸汽带动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进行转动,从而使得旋转轴进行旋转,通过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的设置使得旋转轴转动时能够被助力,达到了设备结构简单,使得设备维修以及拆装较为简便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网带窑的余热再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网带窑的余热再利用装置的图1中工作箱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网带窑的余热再利用装置的图2中旋转轴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网带窑的余热再利用装置的图2中工作箱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例说明:
1、网带窑;2、传动带;3、抽风机;4、连接管;5、工作箱;6、空腔;7、连接孔;8、锥形块;9、导热管;10、导热环;11、出气管;12、发电机;13、旋转轴;14、连接圈;15、第一扇叶;16、第二扇叶;17、第一磁体;18、限位圈;19、第二磁体;20、出气孔;21、排气管;22、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一种网带窑的余热再利用装置,网带窑1的内部安装有传动带2,网带窑1的顶部安装有抽风机3,抽风机3的侧面安装有连接管4,网带窑1的一侧设置有工作箱5,工作箱5的内部开设有空腔6,工作箱5的侧面开设有连接孔7,连接管4一端的表面与连接孔7内壁的表面固定连接,空腔6的内部设置有导热机构,导热机构的上方设置有转换机构,通过抽风机3的设置使得热气能够通过连接管4进入工作箱5。
其中;导热机构包括锥形块8和导热环10,锥形块8的侧面与连接管4的侧面固定连接,锥形块8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导热管9,导热管9的另一端与导热环10的表面固定连接,导热环10的表面安装有出气管11,通过空腔6的设置使得内部装置能够被安装,通过连接孔7的设置使得连接管4能够与锥形块8进行连接,通过锥形块8的设置使得热气能够进入导热环10,通过导热环10的设置使得热气的热量能够通过导热环10传给水,通过出气管11的设置使得气体能够被排出。
其中;转换机构包括有旋转轴13,工作箱5的上表面安装有发电机12,发电机12的输入轴延伸穿过工作箱5的顶部与旋转轴13的顶部固定连接,空腔6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圈14,旋转轴13的一端与连接圈14内壁的表面活动连接,旋转轴1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扇叶15,第一扇叶15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扇叶16,第二扇叶16的侧面与旋转轴13的表面固定连接,第二扇叶16的上方设置有第一磁体17,通过发电机12进行发电,通过旋转轴13的设置使得发电机12能够进行发电,通过连接圈14对旋转轴13进行限位,通过第一扇叶15和第二扇叶16的设置使得热气上升时能够驱动旋转轴13进行旋转。
其中;空腔6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圈18,限位圈18内壁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磁体19,第二磁体19的表面面与第一磁体17的表面活动连接,通过第一磁体17和第二磁体19的设置使得旋转轴13转动时能够被助力。
其中;工作箱5的顶部开设有出气孔20,出气孔20的上方设置有排气管21,使得气体能够排出,排气管21的一端与工作箱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工作箱5的侧面开设有进水管22,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对设备进行加水。
其中;第一磁体17和第二磁体19的数量均有三个,且三个第一磁体17和第二磁体19均匀排列。
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工作人员通过进水管22往工作箱5内加水,通过抽风机3将网带窑1内部的热气抽出,通过连接管4送入工作箱5内,热气经过导热管9进入导热环10内,通过导热环10将热量传导给水,对水进行加热,气体通过出气管11排出,水蒸气以及排出的气体上升推动第一扇叶15和第二扇叶16,从而带动旋转轴13进行旋转,通过第一磁体17和第二磁体19使得旋转轴13旋转时能够被助力,从而使得发电机12进行发电。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网带窑的余热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网带窑(1)顶部的抽风机(3),所述抽风机(3)的侧面安装有连接管(4),所述网带窑(1)的一侧设置有工作箱(5),所述工作箱(5)的内部开设有空腔(6),所述工作箱(5)的侧面开设有连接孔(7),所述连接管(4)一端的表面与连接孔(7)内壁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空腔(6)的内部设置有导热机构,所述导热机构的上方设置有转换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带窑的余热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机构包括锥形块(8)和导热环(10),所述锥形块(8)的侧面与连接管(4)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锥形块(8)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导热管(9),所述导热管(9)的另一端与导热环(10)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导热环(10)的表面安装有出气管(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带窑的余热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机构包括有旋转轴(13),所述工作箱(5)的上表面安装有发电机(12),所述发电机(12)的输入轴延伸穿过工作箱(5)的顶部与旋转轴(13)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空腔(6)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圈(14),所述旋转轴(13)的一端与连接圈(14)内壁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旋转轴(1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扇叶(15),所述第一扇叶(15)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扇叶(16),所述第二扇叶(16)的侧面与旋转轴(13)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扇叶(16)的上方设置有第一磁体(1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网带窑的余热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6)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圈(18),所述限位圈(18)内壁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磁体(19),所述第二磁体(19)的表面面与第一磁体(17)的表面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网带窑的余热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箱(5)的顶部开设有出气孔(20),所述出气孔(20)的上方设置有排气管(21),所述排气管(21)的一端与工作箱(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工作箱(5)的侧面开设有进水管(2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网带窑的余热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体(17)和第二磁体(19)的数量均有三个,且三个第一磁体(17)和第二磁体(19)均匀排列。
CN202223143821.XU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网带窑的余热再利用装置 Active CN2194338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43821.XU CN219433807U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网带窑的余热再利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43821.XU CN219433807U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网带窑的余热再利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33807U true CN219433807U (zh) 2023-07-28

Family

ID=87339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43821.XU Active CN219433807U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网带窑的余热再利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338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33139U (zh) 双冷却自密闭螺旋输送冷却设备
CN102528006A (zh) 一种闭式高温金属件余热回收设备
CN219433807U (zh) 一种网带窑的余热再利用装置
CN101329140A (zh) 一种高效利用电石显热的设施
CN103551365A (zh) 一种用于废旧金属油漆层热脱除的装备和方法
CN104748508A (zh) 一种煤泥干燥系统
CN205127612U (zh) 高温含尘烟气除尘装置
CN203534220U (zh) 烟气余热发电系统
CN205403452U (zh) 电池片烘干炉排气装置
CN204555552U (zh) 一种煤泥干燥系统
CN211872051U (zh) 一种用于金属加工的热处理炉
CN202928377U (zh) 烧结余热与高炉煤气余压整合回收工艺系统
CN102409283B (zh) 一种可自动清理真空低压渗碳设备绝缘件炭黑的自洁装置
CN202808834U (zh) 高炉燃气余压余温能量回收发电及汽动供风系统
CN207622550U (zh) 一种冶金炉窑余热循环利用装置
CN203809062U (zh) 一种火力发电系统
CN209161960U (zh) 一种连续裂解炉
CN216898416U (zh) 矿热炉高温余热回收分流控制系统
CN220507805U (zh) 一种大气污染防治工程的废气输送装置
CN105194952A (zh) 一种高温含尘烟气除尘装置
CN206013529U (zh) 一种炉排炉灰渣冷却输送装置
CN206695146U (zh) 一种用于医用垃圾的热分解炭化装置
CN216770147U (zh) 一种内热式节能环保的真空热处理装置
CN104789719B (zh) 钢渣/电石冷却和余热回收系统
CN217499354U (zh) 一种节能型不锈钢管用退火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