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31095U - 竖龙骨及装配式隔墙 - Google Patents

竖龙骨及装配式隔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31095U
CN219431095U CN202320274749.XU CN202320274749U CN219431095U CN 219431095 U CN219431095 U CN 219431095U CN 202320274749 U CN202320274749 U CN 202320274749U CN 219431095 U CN219431095 U CN 2194310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bottom plate
plate
sound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7474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升干
肖姣平
肖杨
方莹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Fuleisen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Fuleisen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Fuleisen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zhou Fuleisen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7474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310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310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310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Devices Affording Protection Of Roads Or Walls For Sou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竖龙骨及装配式隔墙,竖龙骨包括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抵靠底板、第一内侧板和第二内侧板;第一内侧板和第二内侧板分别连接抵靠底板两端,第一内侧板和第二内侧板分别位于抵靠底板的两侧;第一内侧板背离抵靠底板的一端连接第一底板,第二内侧板背离抵靠底板的一端连接第二底板;第一底板背离第一内侧板的一端连接第一侧板,第二底板背离第二内侧板的一端连接第二侧板,第一内侧板上设有多个第一断声孔和多个第一卡片,第一卡片朝向背离第一内侧板的方向延伸;第二内侧板上设有多个第二断声孔和多个第二卡片,第二卡片朝向背离第二内侧板的方向延伸。本申请组装过程较为简便,且隔音效果较好。

Description

竖龙骨及装配式隔墙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材料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竖龙骨及装配式隔墙。
背景技术
竖龙骨用于悬挂石膏板,是一种竖向设置的墙体龙骨。随着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发展,采用轻钢竖龙骨制造的隔墙在医院、酒店、学校、办公楼、商场等大型公共场所广泛应用。
相关技术中,竖龙骨包括底面以及设置在底面同一侧的两个侧面,竖龙骨的横截面大体呈“C”型或“H”型。使用时,将石膏板、岩棉等安装在竖龙骨的槽内,组合构成隔墙。
但是,采用相关技术的方案,隔墙的隔音效果有限,如需达到现行国家标准,需要采用双排竖龙骨结构,即在隔墙的厚度方向上叠设两个竖龙骨,以将隔墙的厚度加厚;而采用上述方案需要将两个竖龙骨装配到一起,组装过程较为繁琐。而采用截面呈“H”型的竖龙骨时,用刚量较大,使得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相关技术下的上述缺陷,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竖龙骨及装配式隔墙,采用本申请的竖龙骨组装隔墙时,组装过程较为简便,且组装后隔墙的隔音效果较好。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竖龙骨,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抵靠底板、第一内侧板和第二内侧板;
所述第一内侧板和第二内侧板分别连接所述抵靠底板沿第二方向的两端,且在第三方向上,所述第一内侧板和第二内侧板分别位于所述抵靠底板的两侧;
所述第一内侧板背离所述抵靠底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二内侧板背离所述抵靠底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均平行于所述抵靠底板,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相背设置;
所述第一底板背离所述第一内侧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底板背离所述第二内侧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内侧板和第二内侧板互相平行,且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一内侧板均位于所述第一底板的同一侧,所述第二侧板和第二内侧板均位于所述第二底板的同一侧;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内侧板上设有多个第一断声孔和多个第一卡片,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一卡片朝向背离所述第一内侧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内侧板上设有多个第二断声孔和多个第二卡片,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二卡片朝向背离所述第二内侧板的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两两垂直。
如上所述的竖龙骨,可选地,多个所述第一断声孔沿所述第一方向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内侧板上,多个所述第二断声孔沿所述第一方向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内侧板上。
如上所述的竖龙骨,可选地,沿所述第一方向,多个所述第一断声孔和多个所述第二断声孔交错设置。
如上所述的竖龙骨,可选地,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一内侧板与所述第一卡片的长度之和小于等于所述第一侧板的长度;所述第二内侧板与所述第二卡片的长度之和小于等于所述第二侧板的长度。
如上所述的竖龙骨,可选地,沿所述第三方向,多个所述第一断声孔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内侧板连接所述抵靠底板的一端,且多个所述第一断声孔与多个所述第一卡片一一对应;
多个所述第二断声孔均设置在所述第二内侧板连接所述抵靠底板的一端,且多个所述第二断声孔与多个所述第二卡片一一对应。
如上所述的竖龙骨,可选地,所述第一底板上还设有第一管线孔和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一管线孔和第一贯穿孔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底板上还设有第二管线孔和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二管线孔和第二贯穿孔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如上所述的竖龙骨,可选地,所述第一侧板上还设有多个第一挂装孔,多个所述第一挂装孔沿第一方向排列呈多行;
所述第二侧板上还设有多个第二挂装孔,多个所述第二挂装孔沿第一方向排列呈多行。
如上所述的竖龙骨,可选地,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一侧板上的每一行至少包括两个所述第一挂装孔;所述第二侧板上的每一行至少包括两个第二挂装孔。
如上所述的竖龙骨,可选地,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一侧板背离所述第一底板的一端还设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平行于所述第一底板且朝向所述第一内侧板设置;
所述第二侧板背离所述第二底板的一端还设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平行于所述第二底板且朝向所述第二内侧板设置。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装配式隔墙,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的竖龙骨。
本申请提供一种竖龙骨及装配式隔墙,竖龙骨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抵靠底板、第一内侧板和第二内侧板;第一内侧板和第二内侧板分别连接抵靠底板沿第二方向的两端,且在第三方向上,第一内侧板和第二内侧板分别位于抵靠底板的两侧;第一内侧板背离抵靠底板的一端连接第一底板,第二内侧板背离抵靠底板的一端连接第二底板,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均平行于抵靠底板,且在第二方向上,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相背设置;第一底板背离第一内侧板的一端连接第一侧板,第二底板背离第二内侧板的一端连接第二侧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内侧板和第二内侧板互相平行,且在第三方向上,第一侧板和第一内侧板均位于第一底板的同一侧,第二侧板和第二内侧板均位于第二底板的同一侧;沿第一方向,第一内侧板上设有多个第一断声孔和多个第一卡片,沿第三方向,第一卡片朝向背离第一内侧板的方向延伸;第二内侧板上设有多个第二断声孔和多个第二卡片,沿第三方向,第二卡片朝向背离第二内侧板的方向延伸;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两两垂直。通过上述设置,本申请在使用时可以将隔音板一端面靠在抵靠底板上,然后通过多个第一卡片和/或多个第二卡片即可固定隔音板,组装过程较为简便。第一内侧板上的多个第一断声孔和第二内侧板上的多个第二断声孔可以改变声波传导路径,从而实现良好的隔音效果。此外,本申请的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抵靠底板、第一内侧板和第二内侧板形成一个大体呈“弓”型的横截面结构,当受到外力振动时,该结构具有良好的弹性效果,可以有效弱化振动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竖龙骨的结构简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竖龙骨的俯视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竖龙骨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00-第一底板;110-第一管线孔;120-第一贯穿孔;
200-第二底板;210-第二管线孔;220-第二贯穿孔;
300-第一侧板;310-第一挂装孔;
400-第二侧板;410-第二挂装孔;
500-抵靠底板;
600-第一内侧板;610-第一断声孔;620-第一卡片;
700-第二内侧板;710-第二断声孔;720-第二卡片;
800-第一翻边;
900-第二翻边;
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Z-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述,相关技术中的隔墙需采用两层横截面为“C”型的竖龙骨叠拼而成,组装过程较为复杂且隔音效果差。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竖龙骨及装配式隔墙,竖龙骨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抵靠底板、第一内侧板和第二内侧板;第一内侧板和第二内侧板分别连接抵靠底板沿第二方向的两端,且在第三方向上,第一内侧板和第二内侧板分别位于抵靠底板的两侧;第一内侧板背离抵靠底板的一端连接第一底板,第二内侧板背离抵靠底板的一端连接第二底板,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均平行于抵靠底板,且在第二方向上,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相背设置;第一底板背离第一内侧板的一端连接第一侧板,第二底板背离第二内侧板的一端连接第二侧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内侧板和第二内侧板互相平行,且在第三方向上,第一侧板和第一内侧板均位于第一底板的同一侧,第二侧板和第二内侧板均位于第二底板的同一侧;沿第一方向,第一内侧板上设有多个第一断声孔和多个第一卡片,沿第三方向,第一卡片朝向背离第一内侧板的方向延伸;第二内侧板上设有多个第二断声孔和多个第二卡片,沿第三方向,第二卡片朝向背离第二内侧板的方向延伸;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两两垂直。通过上述设置,本申请在使用时可以将隔音板一端面靠在抵靠底板上,然后通过多个第一卡片和/或多个第二卡片即可固定隔音板,组装过程较为简便。第一内侧板上的多个第一断声孔和第二内侧板上的多个第二断声孔可以改变声波传导路径,从而实现良好的隔音效果。此外,本申请的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抵靠底板、第一内侧板和第二内侧板形成一个大体呈“弓”型的横截面结构,当受到外力振动时,该结构具有良好的弹性效果,可以有效弱化振动声。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的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内容进行描述,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详细的了解本申请的内容。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竖龙骨的结构简图;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竖龙骨的俯视结构图;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竖龙骨的局部放大图。
请参照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竖龙骨,竖龙骨可以采用木材或钢带制成,优选采用钢带折弯而成。竖龙骨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底板100、第二底板200、第一侧板300、第二侧板400、抵靠底板500、第一内侧板600和第二内侧板700。优选地,第一底板100、第二底板200、第一侧板300、第二侧板400、抵靠底板500、第一内侧板600和第二内侧板700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工艺制成,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以及竖龙骨自身的结构强度。
其中,第一内侧板600和第二内侧板700分别连接抵靠底板500沿第二方向Y的两端,且在第三方向Z上,第一内侧板600和第二内侧板700分别位于抵靠底板500的两侧。也就是说,第一内侧板600和第二内侧板700在抵靠底板500的两侧错位对称。
第一内侧板600背离抵靠底板500的一端连接第一底板100,第二内侧板700背离抵靠底板500的一端连接第二底板200,第一底板100和第二底板200均平行于抵靠底板500,且在第二方向Y上,第一底板100和第二底板200相背设置。
第一底板100背离第一内侧板600的一端连接第一侧板300,第二底板200背离第二内侧板700的一端连接第二侧板400,第一侧板300、第二侧板400、第一内侧板600和第二内侧板700互相错位平行,且在第三方向Z上,第一侧板300和第一内侧板600均位于第一底板100的同一侧,第二侧板400和第二内侧板700均位于第二底板200的同一侧。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在抵靠底板500沿第三方向Z的两侧形成两个开口相反的安装槽,其中一个安装槽由第一底板100、第一侧板300和第一内侧板600形成,另一个安装槽由第二底板200、第二侧板400和第二内侧板700形成,两个安装槽的横截面均大体呈“C”型。
沿第一方向X,第一内侧板600上设有多个第一断声孔610和多个第一卡片620,沿第三方向Z,第一卡片620朝向背离第一内侧板600的方向延伸;第二内侧板700上设有多个第二断声孔710和多个第二卡片720,沿第三方向Z,第二卡片720朝向背离第二内侧板700的方向延伸。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两两垂直,第一方向X例如可以是竖直方向。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可以将隔音板一端面靠在抵靠底板500上,然后通过多个第一卡片620和/或多个第二卡片720即可固定隔音板,组装过程较为简便。第一内侧板600上的多个第一断声孔610和第二内侧板700上的多个第二断声孔710可以改变声波传导路径,从而实现良好的隔音效果。此外,结合附图2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底板100、第二底板200、第一侧板300、第二侧板400、抵靠底板500、第一内侧板600和第二内侧板700形成一个大体呈“弓”型的横截面结构,当受到外力振动时,该结构具有良好的弹性效果,可以有效弱化振动声。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中的多个第一断声孔610沿第一方向X均匀分布在第一内侧板600上,相邻两个第一断声孔610之间的间隔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多个第二断声孔710沿第一方向X均匀分布在第二内侧板700上,相邻两个第二断声孔710之间的间隔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进一步地,沿第一方向X,多个第一断声孔610和多个第二断声孔710交错设置,交错设置的第一断声孔610和第二断声孔710可以更好的减少竖龙骨的声传导介质,弱化了龙骨声波的传导,从而使竖龙骨的隔声效果更好。
可选地,沿第三方向Z,第一内侧板600与第一卡片620的长度之和小于等于第一侧板300的长度,第二内侧板700与第二卡片720的长度之和小于等于第二侧板400的长度,以便于控制竖龙骨在第三方向Z上的长度。
更近一步地,沿第三方向Z,多个第一断声孔610均设置在第一内侧板600连接抵靠底板500的一端,且多个第一断声孔610与多个第一卡片620一一对应。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利用冲压第一断声孔610产生的型材翻转180°后形成第一卡片620,从而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多个第二断声孔710均设置在第二内侧板700连接抵靠底板500的一端,且多个第二断声孔710与多个第二卡片720一一对应。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利用冲压第二断声孔710产生的型材翻转180°后形成第二卡片720,从而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的第一底板100上还设有第一管线孔110和第一贯穿孔120,第一管线孔110和第一贯穿孔120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第二底板200上还设有第二管线孔210和第二贯穿孔220,第二管线孔210和第二贯穿孔220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
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将隔墙两侧的管线分别安装在由第一底板100、第一侧板300和第一内侧板600形成的安装槽内以及由第二底板200、第二侧板400和第二内侧板700形成的安装槽内,从而便于管线的安装,解决了隔墙内SI管线分离和加强了隔墙的整体强度。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侧板300上还设有多个第一挂装孔310,多个第一挂装孔310沿第一方向X排列呈多行;第二侧板400上还设有多个第二挂装孔410,多个第二挂装孔410沿第一方向X排列呈多行。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挂装孔310和第二挂装孔410便于将两侧装饰板直接挂装在竖龙骨上,安装便捷,且便于装饰板更换和后期管线维护。
进一步地,沿第三方向Z,第一侧板300上的每一行至少包括两个第一挂装孔310;第二侧板400上的每一行至少包括两个第二挂装孔410。通过上述设置,便于提高竖龙骨与装饰板安装的稳定性。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第三方向Z,第一侧板300背离第一底板100的一端还设有第一翻边800,第一翻边800平行于第一底板100且朝向第一内侧板600设置;第二侧板400背离第二底板200的一端还设有第二翻边900,第二翻边900平行于第二底板200且朝向第二内侧板700设置。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翻边800和第二翻边900可以进一步提高竖龙骨的抗弯强度。
综上,本实施例的竖龙骨的横截面结构大体呈“弓”型,当受到外力振动时,该结构具有良好的弹性效果,可以有效弱化振动声;第一内侧板600上的多个第一断声孔610和第二内侧板700上的多个第二断声孔710可以改变声波传导路径,从而实现良好的隔音效果;第一挂装孔310和第二挂装孔410便于将两侧装饰板直接挂装在竖龙骨上,安装便捷,且便于装饰板更换和后期管线维护。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装配式隔墙,包括如上实施例的竖龙骨。
具体的,装配式隔墙可以包括天龙骨、地龙骨以及多根相对设置的竖龙骨,天龙骨、地龙骨以及相邻的两根竖龙骨共同围城一个大体呈方形的结构。隔音板的四个端面可以分别抵接安装在天龙骨、地龙骨以及两根竖龙骨中的抵靠底板上,然后通过竖龙骨上的多个第一卡片和/或多个第二卡片即可固定,组装过程较为简便。由于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竖龙骨,因此组装后的隔墙具有较好的隔音效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方便描述不同的部件,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关系、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本申请中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申请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竖龙骨,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抵靠底板、第一内侧板和第二内侧板;
所述第一内侧板和第二内侧板分别连接所述抵靠底板沿第二方向的两端,且在第三方向上,所述第一内侧板和第二内侧板分别位于所述抵靠底板的两侧;
所述第一内侧板背离所述抵靠底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二内侧板背离所述抵靠底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均平行于所述抵靠底板,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相背设置;
所述第一底板背离所述第一内侧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底板背离所述第二内侧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内侧板和第二内侧板互相平行,且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一内侧板均位于所述第一底板的同一侧,所述第二侧板和第二内侧板均位于所述第二底板的同一侧;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内侧板上设有多个第一断声孔和多个第一卡片,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一卡片朝向背离所述第一内侧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内侧板上设有多个第二断声孔和多个第二卡片,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二卡片朝向背离所述第二内侧板的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两两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龙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断声孔沿所述第一方向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内侧板上,多个所述第二断声孔沿所述第一方向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内侧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竖龙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多个所述第一断声孔和多个所述第二断声孔交错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竖龙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一内侧板与所述第一卡片的长度之和小于等于所述第一侧板的长度;所述第二内侧板与所述第二卡片的长度之和小于等于所述第二侧板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竖龙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三方向,多个所述第一断声孔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内侧板连接所述抵靠底板的一端,且多个所述第一断声孔与多个所述第一卡片一一对应;
多个所述第二断声孔均设置在所述第二内侧板连接所述抵靠底板的一端,且多个所述第二断声孔与多个所述第二卡片一一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竖龙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上还设有第一管线孔和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一管线孔和第一贯穿孔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底板上还设有第二管线孔和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二管线孔和第二贯穿孔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竖龙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上还设有多个第一挂装孔,多个所述第一挂装孔沿第一方向排列呈多行;
所述第二侧板上还设有多个第二挂装孔,多个所述第二挂装孔沿第一方向排列呈多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竖龙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一侧板上的每一行至少包括两个所述第一挂装孔;所述第二侧板上的每一行至少包括两个第二挂装孔。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竖龙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一侧板背离所述第一底板的一端还设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平行于所述第一底板且朝向所述第一内侧板设置;
所述第二侧板背离所述第二底板的一端还设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平行于所述第二底板且朝向所述第二内侧板设置。
10.一种装配式隔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竖龙骨。
CN202320274749.XU 2023-02-21 2023-02-21 竖龙骨及装配式隔墙 Active CN2194310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74749.XU CN219431095U (zh) 2023-02-21 2023-02-21 竖龙骨及装配式隔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74749.XU CN219431095U (zh) 2023-02-21 2023-02-21 竖龙骨及装配式隔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31095U true CN219431095U (zh) 2023-07-28

Family

ID=87342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74749.XU Active CN219431095U (zh) 2023-02-21 2023-02-21 竖龙骨及装配式隔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310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142767A1 (zh) 一种嵌套箱体转换节点及其制作方法
CN219431095U (zh) 竖龙骨及装配式隔墙
KR100732562B1 (ko) 지붕패널 구조물
KR100901749B1 (ko) 지붕패널 구조물
CN114991355B (zh) 一种龙骨骨架、隔墙及安装方法
CN212957081U (zh) 一种设置有薄壁轻钢墙板的墙体结构
CN111364649B (zh) 用于组装钢结构建筑墙体的装配式系列构件
JP6218452B2 (ja) 吊り天井の下地構造
KR20170119093A (ko) 건물 벽체
CN110965674A (zh) 一种墙体结构以及房屋结构
KR200293890Y1 (ko) 내화 경량칸막이
CN211646857U (zh) 隔墙连接结构、包含其的户型可变建筑
CN220666598U (zh) 一种轻质隔墙板
CN215053863U (zh) 一种并联连接阻尼器的建筑钢结构
CN218952509U (zh) 一种装配单元隔断系统
CN211714267U (zh) 一种墙体结构以及房屋结构
CN211714268U (zh) 一种墙体结构以及房屋结构
CN112695973B (zh) 挂装式墙板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CN219386678U (zh) 一种室内预制梁的连接装置
CN219386953U (zh) 装配式隔音双面钢板
CN219622008U (zh) 一种墙体连接件
CN221001527U (zh) 一种适用于装配式的一次安装双层隔墙用竖龙骨
KR20090067977A (ko) 시공성 향상을 위한 벽체 구조물
CN217027728U (zh) 预制墙板及预制装配式建筑
CN212428430U (zh) 轻钢龙骨门洞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Vertical keel and prefabricated partition wall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728

Pledgee: Postal Savings Bank of China Limited Anshun Pingba District sub branch

Pledgor: Guizhou fuleisen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980010952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