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21403U - 户外型逆变器散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户外型逆变器散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21403U
CN219421403U CN202223188238.0U CN202223188238U CN219421403U CN 219421403 U CN219421403 U CN 219421403U CN 202223188238 U CN202223188238 U CN 202223188238U CN 219421403 U CN219421403 U CN 2194214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base
radiating
substrate
plate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8823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德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Xianghua Hardw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Xianghua Hard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Xianghua Hardw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Xianghua Hard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8823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214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214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214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户外型逆变器散热结构,包括柜体,柜体包括底座及连接于底座上端的上盖,底座的内底壁设置有散热区,对应散热区于底座的下表面安装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散热基板及连接于散热基板下表面的散热鳍片模块,所述散热基板露于底座的下方且抵接于底座的下表面,所述散热基板的上表面露于散热区内,所述散热鳍片模块包括若干散热鳍片,若干散热鳍片间距式布置,所述散热鳍片模块的前侧的下方连接有一连接隔板,所述底座的后侧的下方连接有一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相对连接隔板设置;借此,其提高了整体的散热性能,能及时地将热量排出柜体外,从而保证了内部元件的正常工作,提高了使用寿命,同时不会占用机柜的内部空间。

Description

户外型逆变器散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逆变器机柜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户外型逆变器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逆变器又称电源调整器,根据逆变器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用途可分为独立型电源用和并网用二种。根据波形调制方式又可分为方波逆变器、阶梯波逆变器、正弦波逆变器和组合式三相逆变器。对于用于并网系统的逆变器,根据有无变压器又可分为变压器型逆变器和无变压器型逆变器。由于逆变器在工作时,元器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此,需要将热量散发才能保证其正常工作的运行,通常会在逆变器内部设置散热结构以将热量排出,例如散热风扇,如此,在内部设置散热结构会占用逆变器的内部空间,以及,逆变器在使用久后,元器件上和机柜上会积累有大量的灰尘,尤其是户外环境中使用的逆变器,受户外环境的影响会积累更多的灰尘,造成散热风口的堵塞,使热量难以经散热风扇再从散热风口排出,这样会影响内部散热性能,难以保证正常工作的运行,导致使用寿命的降低。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户外型逆变器散热结构,其提高了整体的散热性能,能及时地将热量排出柜体外,从而保证了内部元件的正常工作,提高了使用寿命,同时不会占用机柜的内部空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户外型逆变器散热结构,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包括底座及连接于底座上端的上盖,所述底座与上盖围构形成一容纳腔,所述底座的内底壁设置有散热区,对应散热区于底座的下表面安装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散热基板及连接于散热基板下表面的散热鳍片模块,所述散热基板露于底座的下方且抵接于底座的下表面,所述散热基板的上表面露于散热区内,所述散热鳍片模块包括若干散热鳍片,若干散热鳍片间距式布置,所述散热鳍片模块的前侧的下方连接有一连接隔板,所述底座的后侧的下方连接有一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相对连接隔板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散热鳍片沿前后方向延伸,若干散热鳍片沿左右方向依次均匀间距布置,相邻两个散热鳍片之间形成散热间隙。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散热基板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散热基板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左侧固定块、右侧固定块连接于底座下方的左右两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左侧固定块的上表面抵接于散热基板的左端的下表面,所述左侧固定块通过第一锁固螺丝将散热基板的左端固定于底座下方的左侧;所述右侧固定块的上表面抵接于散热基板的右端的下表面,所述右侧固定块通过第二锁固螺丝将散热基板的右端固定于底座下方的右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散热基板的上表面的部分区域露于散热区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隔板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向板部以及分别一体连接于横向板部左右两端的两连接部,两连接部通过连接螺丝分别连接于两散热鳍片,所述横向板部与散热鳍片保持间距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横向板部的前后两端均凹设有弧形定位凹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一板部、第二板部、第三板部,所述第一板部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板部自前往后斜向后延伸至底座的后侧外,所述第三板部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板部的上下两端分别一体连接于第一板部的后端、第三板部的前端,所述第一板部抵接于底座的后侧的下方且通过紧固螺丝连接于底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板部设置有若干贯通第二板部前后两侧的散热孔,若干散热孔呈矩阵式布置,所述第三板部的后端的左右两侧均自后往前凹设有定位安装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板部与第三板部之间设置有若干加强筋,若干加强筋沿左右方向依次均匀间距布置,所述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一体连接于第二板部的后侧面、第三板部的上表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于底座的内底壁设置散热区,并对应散热区于底座的下表面设置散热结构,且使散热结构具体包括散热基板与散热鳍片模块,并使散热基板的上表面露于散热区内,如此 ,可使容纳腔内的元件接触散热基板并能及时地将热量传递至散热鳍片模块上实现散热,且散热鳍片模块露于柜体外,能提高整体的散热性能,能及时地将热量排出柜体外,从而保证了内部元件的正常工作,提高了使用寿命,同时不会占用机柜的内部空间;其次,通过连接隔板的设置,可使其整体安装于外部结构上时,能经连接隔板将散热鳍片模块与外部结构间隔开,避免外部结构接触遮挡散热鳍片模块而影响散热的现象;以及,通过支撑板的设置,可有利于其整体的支撑从而保证其与外部结构连接时的稳固性。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另一角度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又一角度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另一分解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底座 11、散热区
20、上盖 30、散热基板
40、散热鳍片模块 41、散热鳍片
50、连接隔板 51、横向板部
52、连接部 53、弧形定位凹槽
60、支撑板 61、第一板部
62、第二板部 63、第三板部
64、散热孔 65、定位安装孔
66、加强筋 70、左侧固定块
80、右侧固定块 101、容纳腔。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一种户外型逆变器散热结构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包括底座10及连接于底座10上端的上盖20,所述底座10与上盖20围构形成一容纳腔101,所述底座10的内底壁设置有散热区11,对应散热区11于底座10的下表面安装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散热基板30及连接于散热基板30下表面的散热鳍片模块40,所述散热基板30露于底座10的下方且抵接于底座10的下表面,所述散热基板30的上表面露于散热区11内,其中,所述散热基板30的上表面的部分区域露于散热区11内,以便于容纳腔101内对应散热区11装设的元件能接触到散热基板30再将热量传递至散热鳍片模块40中以供散热;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基板30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散热基板30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左侧固定块70、右侧固定块80连接于底座10下方的左右两侧,以实现散热基板30与底座10之间的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左侧固定块70的上表面抵接于散热基板30的左端的下表面,所述左侧固定块70通过第一锁固螺丝将散热基板30的左端固定于底座10下方的左侧;所述右侧固定块80的上表面抵接于散热基板30的右端的下表面,所述右侧固定块80通过第二锁固螺丝将散热基板30的右端固定于底座10下方的右侧,如此,可实现散热基板30与底座10之间的螺丝锁固连接,以便于散热基板30的拆装。所述散热鳍片模块40包括若干散热鳍片41,若干散热鳍片41间距式布置,具体地,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鳍片41沿前后方向延伸,若干散热鳍片41沿左右方向依次均匀间距布置,相邻两个散热鳍片41之间形成散热间隙,以保证散热。此处,通过于底座10的内底壁设置散热区11,并对应散热区11于底座10的下表面设置散热结构,且使散热结构具体包括散热基板30与散热鳍片模块40,并使散热基板30的上表面露于散热区11内,如此 ,可使容纳腔101内的元件接触散热基板30并能及时地将热量传递至散热鳍片模块40上实现散热,且散热鳍片模块40露于柜体外,能提高整体的散热性能,能及时地将热量排出柜体外,从而保证了内部元件的正常工作,提高了使用寿命,同时不会占用机柜的内部空间。
所述散热鳍片模块40的前侧的下方连接有一连接隔板50,所述连接隔板50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向板部51以及分别一体连接于横向板部51左右两端的两连接部52,两连接部52通过连接螺丝分别连接于两散热鳍片41,所述横向板部51与散热鳍片41保持间距设置。所述横向板部51的前后两端均凹设有弧形定位凹槽53。如此,通过连接隔板50的设置,可使其整体安装于外部结构上时,能经连接隔板50将散热鳍片模块40与外部结构间隔开,避免外部结构接触遮挡散热鳍片模块40而影响散热的现象,以及,通过弧形定位凹槽53的设置,可有利于连接隔板50与外部结构之间的定位。
所述底座10的后侧的下方连接有一支撑板60,所述支撑板60相对连接隔板50设置。所述支撑板60包括第一板部61、第二板部62、第三板部63,所述第一板部61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板部62自前往后斜向后延伸至底座10的后侧外,所述第三板部63沿左右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三板部63延伸至底座10的后侧外,所述第二板部62的上下两端分别一体连接于第一板部61的后端、第三板部63的前端,所述第一板部61抵接于底座10的后侧的下方且通过紧固螺丝连接于底座10。如此,通过支撑板60的设置,可有利于其整体的支撑从而保证其与外部结构连接时的稳固性,以及,通过支撑板60结合连接隔板50的设置,能保证散热鳍片模块40整体与外部结构之间的间隔。所述第二板部62设置有若干贯通第二板部62前后两侧的散热孔64,若干散热孔64呈矩阵式布置,以使支撑板60具备一定的散热性能;所述第三板部63的后端的左右两侧均自后往前凹设有定位安装孔65,以便于支撑板60与外部结构之间的定位。所述第二板部62与第三板部63之间设置有若干加强筋66,若干加强筋66沿左右方向依次均匀间距布置,所述加强筋66的两端分别一体连接于第二板部62的后侧面、第三板部63的上表面。如此,通过加强筋66的设置,可提高支撑板60整体的结构强度,从而有利于保证其支撑性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于底座的内底壁设置散热区,并对应散热区于底座的下表面设置散热结构,且使散热结构具体包括散热基板与散热鳍片模块,并使散热基板的上表面露于散热区内,如此 ,可使容纳腔内的元件接触散热基板并能及时地将热量传递至散热鳍片模块上实现散热,且散热鳍片模块露于柜体外,能提高整体的散热性能,能及时地将热量排出柜体外,从而保证了内部元件的正常工作,提高了使用寿命,同时不会占用机柜的内部空间;其次,通过连接隔板的设置,可使其整体安装于外部结构上时,能经连接隔板将散热鳍片模块与外部结构间隔开,避免外部结构接触遮挡散热鳍片模块而影响散热的现象;以及,通过支撑板的设置,可有利于其整体的支撑从而保证其与外部结构连接时的稳固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户外型逆变器散热结构,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包括底座及连接于底座上端的上盖,所述底座与上盖围构形成一容纳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内底壁设置有散热区,对应散热区于底座的下表面安装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散热基板及连接于散热基板下表面的散热鳍片模块,所述散热基板露于底座的下方且抵接于底座的下表面,所述散热基板的上表面露于散热区内,所述散热鳍片模块包括若干散热鳍片,若干散热鳍片间距式布置,所述散热鳍片模块的前侧的下方连接有一连接隔板,所述底座的后侧的下方连接有一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相对连接隔板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外型逆变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沿前后方向延伸,若干散热鳍片沿左右方向依次均匀间距布置,相邻两个散热鳍片之间形成散热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外型逆变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基板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散热基板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左侧固定块、右侧固定块连接于底座下方的左右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户外型逆变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固定块的上表面抵接于散热基板的左端的下表面,所述左侧固定块通过第一锁固螺丝将散热基板的左端固定于底座下方的左侧;所述右侧固定块的上表面抵接于散热基板的右端的下表面,所述右侧固定块通过第二锁固螺丝将散热基板的右端固定于底座下方的右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外型逆变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基板的上表面的部分区域露于散热区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外型逆变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隔板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向板部以及分别一体连接于横向板部左右两端的两连接部,两连接部通过连接螺丝分别连接于两散热鳍片,所述横向板部与散热鳍片保持间距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户外型逆变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板部的前后两端均凹设有弧形定位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外型逆变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一板部、第二板部、第三板部,所述第一板部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板部自前往后斜向后延伸至底座的后侧外,所述第三板部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板部的上下两端分别一体连接于第一板部的后端、第三板部的前端,所述第一板部抵接于底座的后侧的下方且通过紧固螺丝连接于底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户外型逆变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部设置有若干贯通第二板部前后两侧的散热孔,若干散热孔呈矩阵式布置,所述第三板部的后端的左右两侧均自后往前凹设有定位安装孔。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户外型逆变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部与第三板部之间设置有若干加强筋,若干加强筋沿左右方向依次均匀间距布置,所述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一体连接于第二板部的后侧面、第三板部的上表面。
CN202223188238.0U 2022-11-30 2022-11-30 户外型逆变器散热结构 Active CN2194214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88238.0U CN219421403U (zh) 2022-11-30 2022-11-30 户外型逆变器散热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88238.0U CN219421403U (zh) 2022-11-30 2022-11-30 户外型逆变器散热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21403U true CN219421403U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41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88238.0U Active CN219421403U (zh) 2022-11-30 2022-11-30 户外型逆变器散热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214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71386A (zh) Ctp电池包的箱体结构
CN219421403U (zh) 户外型逆变器散热结构
CN214756089U (zh) 一种逆变器
CN210444231U (zh) 一种散热好的功率放大器
JP6019991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113556916B (zh) 数据处理装置
CN211364275U (zh) 一种车载充电机
CN211405842U (zh) 变频器
CN209949737U (zh) 具有高效散热功能的车载后枕屏
CN211349203U (zh) 具有高散热性能的机箱
CN208954002U (zh) 散热功能强的免风扇型工控设备
CN220306393U (zh) 液冷电池户外柜
CN214901789U (zh) 一种汽车电子器件的导向式集成冷却结构和车辆
CN220123293U (zh) 散热支架及储能设备
CN220798836U (zh) 一种共形机箱结构
CN220340641U (zh) 一种机架式服务器机箱
CN219918140U (zh)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光伏储能箱
CN215121688U (zh) 电池座充及用于电池座充的散热组件
CN216532366U (zh) 一种散热器、pinfen式模块和平板式模块散热器
CN220628919U (zh) 一种无噪声的储能装置
CN211405843U (zh) 变频器
CN219497893U (zh) 一种易于散热的电池电芯
CN218004052U (zh) 基于Intel平台的散热型机箱
CN219124096U (zh) 一种高速同步电机专用变频器
CN218351454U (zh) 一种多热源组合式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