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20733U - 一种脉冲发生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脉冲发生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20733U
CN219420733U CN202320166690.2U CN202320166690U CN219420733U CN 219420733 U CN219420733 U CN 219420733U CN 202320166690 U CN202320166690 U CN 202320166690U CN 219420733 U CN219420733 U CN 2194207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bridge arm
control
switch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6669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洋
祝安林
范昊
汪高勇
王宝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ingheng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inghe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ingheng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inghe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6669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207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207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207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脉冲发生电路。该电路包括电连接的两个桥臂,以及与桥臂一一对应电连接的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与对应的桥臂的控制端电连接,用于控制对应桥臂的导通状态;至少一个控制模块包括钳位单元,钳位单元与自身所属控制模块所连接的桥臂的控制端连接,用于在其他桥臂进行开关状态切换时,对所连接的桥臂的控制端进行钳位,以稳定所连接的桥臂的控制端的电压。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钳位单元将其所属控制模块的桥臂控制端电压进行钳位,从而抑制桥臂的控制端的电压振荡,解决了由于振荡正压幅值超过开通阈值电压导致桥臂直通的问题,或者,由于振荡负压幅值超过Sic mosfet标称负压最大值导致Sic mosfet损坏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脉冲发生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力电子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脉冲发生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Sic mosfet组成的半桥结构在电力电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行业里一般通过双脉冲测试来验证Sic mosfet或者IGBT在当前应用方案中的性能。
由于Sic mosfet内部寄生电感及结电容和外部PCB板寄生参数的存在,当对半桥结构中Sic mosfet进行快速开关的时候,会产生快速的di/dt电流和dv/dt电压,其中di/dt电流会在对管的源极寄生电感上产生感应电压;dv/dt电压会在对管米勒电容上产生很大的电流,向对管的栅源寄生电容进行充电,并在对管的驱动电阻上形成压降。最终造成对管驱动振荡,轻则增加器件损耗,重则导致上下桥臂直通短路或者Sic mosfet被负压击穿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脉冲发生电路,以解决由于振荡正压幅值超过开通阈值电压导致桥臂直通的问题,或者,由于振荡负压幅值超过Sic标称负压最大值导致Sic损坏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脉冲发生电路,包括:电连接的两个桥臂,以及与桥臂一一对应电连接的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与对应的桥臂控制端电连接,用于控制对应桥臂的导通状态;
至少一个控制模块包括钳位单元,钳位单元与自身所属控制模块所连接的桥臂控制端连接,用于在其他桥臂进行开关状态切换时,对所连接的桥臂控制端进行钳位,以稳定所连接的桥臂控制端的电压。
可选的,钳位单元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第一开关的控制端与所属的控制模块所连接的桥臂的控制端电连接,第一开关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电连接,第一开关的第二端接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还与第二开关的控制端电连接,第二开关的第一端与所属的控制模块所连接的桥臂的控制端电连接,第二开关的第二端接地。
可选的,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均包括MOS管,MOS管包括源漏极之间的寄生二极管。
可选的,钳位单元还包括第一分压电路和第二分压电路,其中第一分压电路的一输入端连接对应桥臂的控制端,另一输入端接地,第一分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开关的控制端,第一分压电路用于根据自身两端接入的电压向第一开关的控制端输出第一控制电压;
其中第二分压电路的一输入端连接第一电源,另一输入端接地,第二分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开关的控制端,用于根据自身两端接入的电压向第二开关的控制端输出第二控制电压。
可选的,第一分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对应桥臂的控制端电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地,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公共端作为第一分压电路的输出端;
第二分压电路包括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电连接,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第四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接地,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的公共端作为第二分压电路的输出端。
可选的,控制模块包括电源和分压电路,分压电路连接在对应的电源两端之间,电源与分压电路的公共端与对应的第一开关的控制端电连接,分压电路的输出端与对应的桥臂的控制端电连接;
不同桥臂所连接的控制模块中的电源的有效脉冲不交叠。
可选的,两个桥臂包括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与第一桥臂连接的控制模块作为第一控制模块,与第二桥臂连接是控制模块作为第二控制模块;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的电源作为第二电源,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的电源作为第三电源;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的分压电路作为第三分压电路,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的分压电路作为第四分压电路;
其中,第三分压电路包括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源的正极电连接,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第六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源的负极端电连接;
第四分压电路包括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第七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三电源的正极电连接,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第八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三电源的负极端电连接。
可选的,脉冲发生电路还包括两个桥臂串联在第四电源和接地端之间。
可选的,脉冲发生电路包括第四电源的正极端和负极端之间还连接有电容和线路寄生电感。
可选的,脉冲发生电路中桥臂包括MOS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脉冲发生电路包括电连接的两个桥臂,以及与桥臂一一对应电连接的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与对应的桥臂控制端电连接,用于控制对应桥臂的导通状态;至少一个控制模块包括钳位单元,钳位单元与自身所属控制模块所连接的桥臂控制端连接,用于在其他桥臂进行开关状态切换时,对所连接的桥臂控制端进行钳位,以稳定所连接的桥臂控制端的电压。通过设置钳位单元将其所属控制模块的桥臂的控制端电压进行钳位,从而抑制桥臂的控制端的电压振荡,解决了由于振荡正压幅值超过开通阈值电压导致桥臂直通的问题,或者,由于振荡负压幅值超过Sic mosfet标称负压最大值导致Sicmosfet损坏的问题。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脉冲发生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脉冲发生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脉冲发生电路的结构框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对半桥结构中,由于快速开关引起对管驱动振荡进行抑制的情况。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脉冲发生电路包括:电连接的两个桥臂110,以及与桥臂110一一对应电连接的控制模块120;控制模块120与对应的桥臂110的控制端电连接,用于控制对应桥臂110的导通状态;
至少一个控制模块120包括钳位单元123,钳位单元123与自身所属控制模块120所连接的桥臂110控制端连接,用于在其他桥臂110进行开关状态切换时,对所连接的桥臂110的控制端进行钳位,以稳定所连接的桥臂110的控制端的电压。
其中,其他桥臂为未与钳位单元所在控制模块连接的桥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20用于控制与该控制模块电连接的桥臂110的导通状态,可选的,当控制模块120发出高电平信号时,与该模块电连接的桥臂110处于导通状态,当控制模块120发出低电平信号时,与该模块电连接的桥臂110处于不导通状态,当一个桥臂导通时,另一个桥臂的控制端所连接的控制模块120包括的钳位单元123对所连接的桥臂110的控制端进行钳位,稳定所连接的桥臂110的控制端的电压。
参考图1,电连接的两个桥臂为第一桥臂111和第二桥臂112,与第一桥臂111的控制端连接的控制模块120作为第一控制模块121,与第二桥臂112的控制端连接的控制模块120作为第二控制模块122。图1中以第二控制模块122包括钳位单元123为例进行示出。示例性的,当第一控制模块121发出高电平信号时,与该模块电连接的第一桥臂111处于导通状态,当第一控制模块121发出低电平信号时,与该模块电连接的第一桥臂111处于不导通状态。当第一桥臂111由关断状态切换为导通状态,或者由导通状态切换为关断状态时,第二桥臂112的控制端所连接的第二控制模块122包括的钳位单元123对所连接的第二桥臂112的控制端进行钳位,稳定所连接的第二桥臂112的控制端的电压。
当第一控制模块121发出的信号由低电平转换为高电平,第一桥臂111由关断状态切换为导通状态时,在第二桥臂112栅极处形成振荡正向电压幅值,由第二控制模块122中的钳位单元123对所连接的第二桥臂112的控制端进行钳位,稳定所连接的第二桥臂112的控制端的电压,避免由于振荡正压幅值超过开通阈值电压导致第一桥臂111和第二桥臂112直通;当第一控制模块121发出的信号由高电平转换为低电平,第一桥臂111由导通状态切换为关断状态时,在第二桥臂112栅极处形成振荡负向电压幅值,由第二控制模块122中的钳位单元123对所连接的第二桥臂112的控制端进行钳位,稳定所连接的第二桥臂112的控制端的电压,避免由于振荡负压幅值超过Sic mosfet标称负压最大值导致Sic mosfet损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脉冲发生电路,包括电连接的两个桥臂,以及与桥臂一一对应电连接的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与对应的桥臂控制端电连接,用于控制对应桥臂的导通状态;至少一个控制模块包括钳位单元,钳位单元与自身所属控制模块所连接的桥臂控制端连接,用于在其他桥臂进行开关状态切换时,对所连接的桥臂控制端进行钳位,以稳定所连接的桥臂控制端的电压。通过设置钳位单元将其所属控制模块的桥臂的控制端的端电压进行钳位,从而抑制桥臂的控制端的振荡,解决了由于振荡正压幅值超过开通阈值电压导致桥臂直通的问题,或者,由于振荡负压幅值超过Sic mosfet标称负压最大值导致Sicmosfet损坏的问题。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脉冲发生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在上述图1的基础上对图1进行进一步优化,参考图2,可选的,钳位单元包括第一开关M4和第二开关M3,第一开关M4的控制端与所属的控制模块120所连接的桥臂110的控制端电连接,第一开关M4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V4电连接,第一开关M4的第二端接地;第一开关M4的第一端还与第二开关M3的控制端电连接,第二开关M3的第一端与所属的控制模块120所连接的桥臂110的控制端电连接,第二开关M3的第二端接地。
其中,第一电源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为5V的直流电压源,第一电源用于控制第二开关M3的导通。
具体地,其中一个控制模块发出高电平时,其中一个桥臂导通,另一个控制模块120包括的钳位单元123对所连接的桥臂110的控制端进行钳位。即参考图2,仍以第二控制模块122包括钳位单元123为例进行示出和说明,当第一控制模块121发出的信号由低电平转换为高电平,第一桥臂111由关断状态切换为导通状态时,在第二桥臂112栅极处形成振荡正向电压幅值,第二控制模块122包括的钳位单元123对第二桥臂112的控制端进行钳位。具体的,当第一控制模块121发出的信号由低电平转换为高电平,第一桥臂111由关断状态切换为导通状态时,在第二桥臂112栅极处形成振荡正向电压幅值,由于第三电源V3输出0V电压,故第一开关M4不导通,第一电源V4向第二开关M3提供导通电压,此时,第二开关M3导通,由于第二开关M3的第一端与所属控制模块120所连接的桥臂110的控制端电连接,第二开关M3的第二端接地,所以,该钳位单元123所属的第二控制模块122所连接的第二桥臂112的控制端电压被第二开关M3钳位在地,稳定该钳位单元123所属的第二控制模块122所连接的第二桥臂112的控制端的电压。
可选的,第一开关M4和第二开关M3均包括MOS管,MOS管包括源漏极之间的寄生二极管。
其中,寄生二极管是由生产工艺形成的,由于大功率MOS管漏极从硅片底部引出,因此会产生寄生二极管,当电路中产生很大的瞬间反向电流时,可以通过这个二极管导出,不至于击穿该MOS管,起到保护MOS管的作用。
具体的,当第一控制模块121发出的信号由高电平转换为低电平,第一桥臂111由导通状态切换为关断状态时,在第二桥臂112栅极处形成振荡负向电压幅值,在进行测试时,第三电源V3输出0V电压,故第一开关M4不导通,此时,第二开关M3的体二极管正极是地电压,负极是第二桥臂112栅极处形成的负向电压幅值,正极电压高于负极电压,因此第二开关M3的体二极管导通,将第二桥臂112栅极处形成的负向电压幅值接地,故该钳位单元123所属的第二控制模块122所连接的第二桥臂112的控制端电压被第二开关M3钳位在地,稳定该钳位单元123所属的第二控制模块122所连接的第二桥臂112的控制端的电压。在实际工作时,第三电源V3和第二电源V2的脉冲状态是互补的,也就是说,若第三电源V3由高电平转为低电平时,则第二电源V2由低电平转为高电平;若第三电源V3由低电平转为高电平时,则第二电源V2由高电平转为低电平,即第二桥臂由导通状态切换为关断状态时,则第一桥臂由关断状态切换为导通状态;第二桥臂由关断状态切换为导通状态时,第一桥臂由导通状态切换为关断状态。在实际工作中,第二电源V2由高电平切换为低电平时,第三电源V3由低电平转为高电平时,第二桥臂M2由关断状态切换为导通状态,此时若由于第一桥臂M1由导通状态切换为关断状态在第二桥臂M2的控制端产生的负压大于第三电源V3输出的高电平电压在第二桥臂M2的控制端产生的电压时,钳位单元123同样可以起到对第二桥臂M2的控制端的钳位作用。
参考图2,可选的,钳位单元123还包括第一分压电路121A和第二分压电路121B,其中第一分压电路121A的一输入端连接对应桥臂110的控制端,另一输入端接地,第一分压电路121A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开关M4的控制端,第一分压电路121A用于根据自身两端接入的电压向第一开关M4的控制端输出第一控制电压;
其中第二分压电路121B的一输入端连接第一电源V4,另一输入端接地,第二分压电路121B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开关M3的控制端,用于根据自身两端接入的电压向第二开关M3的控制端输出第二控制电压。
通过设置第一分压电路121A,可以使得第一开关M4的控制端的电压不会过大,避免第一开关M4被击穿影响钳位单元的正常工作。通过设置第二分压电路121B,可以使得第二开关M3的控制端的电压不会过大,避免第二开关M3被击穿影响钳位单元的正常工作。
参考图2,可选的,第一分压电路121A包括第一电阻R8和第二电阻R7,第一电阻R8的第一端与对应桥臂110的控制端电连接,第一电阻R8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R7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电阻R7的第二端接地,第一电阻R8和第二电阻R7的公共端作为第一分压电路121A的输出端;
第二分压电路121B包括第三电阻R5和第四电阻R6,第三电阻R5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V4电连接,第三电阻R5的第二端与第四电阻R6的第一端电连接,第四电阻R6的第二端接地,第三电阻R5和第四电阻R6的公共端作为第二分压电路121B的输出端。
其中,第一电阻R8和第二电阻R7的公共端与第一开关M3的控制端电连接,第一开关M4的漏极与第三电阻R5和第四电阻R6的公共端电连接,第二开关M3的控制端与第三电阻R5和第四电阻R6的公共端电连接,第一开关M4的源极接地,第二开关M3的源极接地,第一电阻R8和第二电阻R7组成的第一分压回路121A,用于根据自身两端接入的电压向第一开关M4的控制端输出第一控制电压,第三电阻R5和第四电阻R6组成的第二分压电路121B,用于根据自身两端接入的电压向第二开关M3的控制端输出第二控制电压。
可选的,控制模块120包括电源和分压电路,分压电路连接在对应的电源两端之间,电源与分压电路的公共端与对应的第一开关M4的控制端电连接,分压电路的输出端与对应的桥臂110的控制端电连接;
不同桥臂110所连接的控制模块120中的电源的有效脉冲不交叠。
可选的,第一控制模块121包括的电源作为第二电源V2,第二控制模块122包括的电源作为第三电源V3;第一控制模块121包括的分压电路作为第三分压电路121C,第二控制模块122包括的分压电路作为第四分压电路;
其中,第三分压电路121C包括第五电阻R1和第六电阻R2,第五电阻R1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源V2的正极电连接,第五电阻R1的第二端与第六电阻R2的第一端电连接,第六电阻R2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源V2的负极端电连接;
第四分压电路包括第七电阻R3和第八电阻R4,第七电阻R3的第一端与第三电源V3的正极电连接,第七电阻R3的第二端与第八电阻R4的第一端电连接,第八电阻R4的第二端与第三电源V3的负极端电连接。
第二电源V2用于向与该电源所连接的第一控制模块121发出不同的高低脉冲信号,以控制与第一控制模块121连接的第一桥臂111的控制端电压,控制第一桥臂111的导通状态;第三电源V3在实际工作中用于向与该电源所连接的第二控制模块122发出不同的高低脉冲信号,以控制与第二控制模块122连接的第二桥臂112的控制端电压,控制第二桥臂112的导通状态。在进行测试时,人为设置第三电源V3一直是0V。
具体地,参考图2,第一桥臂111包括第一MOS管M1,第一MOS管M1的栅极和漏极之间包括第一栅漏寄生电容C1,第一MOS管M1的栅极和源极之间包括第一栅源寄生电容C3,第一MOS管M1的漏极和源极之间包括第一漏源寄生电容C2,第一MOS管M1的漏极与第一MOS管M1的第一漏极电感L2的一端连接,第一MOS管M1栅极与第一MOS管M1的第一栅极电感L1的一端连接,第一MOS管M1的源极与第一MOS管M1的第一源极电感L3的一端连接,第一MOS管M1的栅极电感L1与第五电阻R1和第六电阻R2的公共端电连接,第五电阻R1的一端接第二电源V2正极,第六电阻R2的一端与第二电源V2负极电连接;第二桥臂112包括第二MOS管M2,第二MOS管M2的栅极和漏极之间包括第二栅漏寄生电容C4,第二MOS管M2的栅极和源极之间包括第二栅源寄生电容C6,第二MOS管M2的漏极和源极之间包括第二漏源寄生电容C5,第二MOS管M2的漏极与第二MOS管M2的第二漏极电感L5的一端连接,第二MOS管M2的栅极与第二MOS管M2的第二栅极电感L4的一端电连接,第二MOS管M2的源极与第二MOS管M2的第二源极电感L6的一端电连接,第二MOS管M2的源极电感L6的另一端与第三电源V3负极电连接,第二MOS管M2的栅极电感L4的另一端与第七电阻R3和第八电阻R4的公共端电连接,第七电阻R3的一端接第三电源V3正极,第八电阻R4的一端与第三电源V3负极电连接;第一MOS管M1的源极电感L3和第二MOS管M2的漏极电感L5的公共端与感性负载L7的一端电连接,感性负载L7的另一端与第三电源V3的负极电连接。第一MOS管M1的源极电感L3和第二MOS管M2的漏极电感L5的公共端与第二电源V2的负极电连接,第六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源V2的负极电连接。
可选的,脉冲发生电路还包括两个桥臂110串联在第四电源V1和接地端之间。
可选的,脉冲发生电路包括第四电源V1的正极端和负极端之间还连接有电容C7和线路寄生电感L8。
其中,线路寄生电感L8的一端与第四电源V1负极电连接,线路寄生电感L8的另一端与电容C7的一端电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与第四电源V1的正极电连接,电感L2的另一端与电容C7的另一端电连接。
可选的,脉冲发生电路中桥臂110包括MOS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脉冲发生电路的工作原理为:第二电源V2由低电平转为高电平时,使得第一MOS管M1由关断状态切换为导通状态,在第一MOS管M1开通过程中,第二电源V2给第一MOS管M1的第一栅源寄生电容C3和第一MOS管M1的第一栅漏寄生电容C1充电,当第一栅源寄生电容C3的电压充到第一MOS管M1栅极导通电压时,第一MOS管M1导通,此时,通过第四电源V1有电流流过第一MOS管M1,然后流经感性负载L7,再流至接地端,随着第二电源V2不断的在给第一MOS管M1的第一栅源寄生电容C3充电,所以第一MOS管M1的栅源电压差也在不断的增大,当栅源电压差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米勒效应,这时,第一MOS管M1的栅源电压差不再增加,第一MOS管M1的第一栅源寄生电容C3已充满电,则第二电源V2继续给第一MOS管M1的第一栅漏寄生电容C1充电,此时,流经感性负载L7的电流达到最大,第一MOS管M1的第一漏源寄生电容C2开始放电并给第二MOS管M2的第二漏源寄生电容C5充电,此时,第二MOS管M2的第二漏源寄生电容C5的电压在上升,由于电压上升而形成电压的变化率,也叫电压的斜率dv/dt,因此在第二MOS管M2的第二栅漏寄生电容C4上形成电流,通过第二MOS管M2的第二驱动电阻R3和第二MOS管M2的栅极电感L4在第二MOS管M2栅形成正向压降,由于第三电源V3是0V,故第一开关M4处于关断状态,通过第一电源V4输出5V电压将第二开关M3导通,第二开关M3将第二MOS管M2栅极形成正向压降短接到地,进而实现了对第二MOS管M2栅形成正向压降进行钳位。当第二电源V2由高电平转为低电平时,使得第一MOS管M1由导通状态切换为关断状态,将在第二MOS管M2栅极形成负向压降,第二开关M3的体二极管正极是地电压,负极是第二MOS管M2门极形成的负向压降,正极电压高于负极电压,因此第二开关M3导通,将第二MOS管M2门极形成的负向压降短接到地,进而实现了对第二MOS管M2门极形成的负向压降进行钳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了研究在半桥结构中MOS管M1开通或关断对MOS管M2门极电压的影响,人为地将第二MOS管M2设置为一直处于关断状态,即第三电源V3一直是0V,但在实际的工作当中,第三电源V3和第二电源V2的脉冲状态是互补的,也就是说,若第三电源V3由高电平转为低电平时,则第二电源V2由低电平转为高电平;若第三电源V3由低电平转为高电平时,则第二电源V2由高电平转为低电平,即第二MOS管M2由导通状态切换为关断状态时,则第一MOS管M1由关断状态切换为导通状态;第二MOS管M2由关断状态切换为导通状态时,第一MOS管M1由导通状态切换为关断状态;在实际工作中,第三电源V3由低电平转为高电平时,第二MOS管M2由关断状态切换为导通状态,同时第一开关M4导通,第一开关M4和第二开关M3的逻辑为反逻辑,第一开关M4开通,则第二开关M3关断,因此第二MOS关M2可以正常导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钳位单元将其所属控制模块的桥臂的控制端电压接地,并将桥臂的控制端电压钳位住,从而抑制桥臂的控制端的振荡,解决了由于振荡正压幅值超过开通阈值电压导致桥臂直通的问题,或者,由于振荡负压幅值超过Sicmosfet标称负压最大值导致Sic mosfet损坏的问题。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脉冲发生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连接的两个桥臂,以及与所述桥臂一一对应电连接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对应的所述桥臂的控制端电连接,用于控制对应桥臂的导通状态;
至少一个所述控制模块包括钳位单元,所述钳位单元与自身所属控制模块所连接的所述桥臂的控制端连接,用于在其他桥臂进行开关状态切换时,对所连接的所述桥臂的控制端进行钳位,以稳定所连接的所述桥臂的控制端的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发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钳位单元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与所属的所述控制模块所连接的桥臂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与所属的所述控制模块所连接的桥臂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脉冲发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均包括MOS管,所述MOS管包括源漏极之间的寄生二极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脉冲发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钳位单元还包括第一分压电路和第二分压电路,其中所述第一分压电路的一输入端连接对应所述桥臂的控制端,另一输入端接地,所述第一分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一分压电路用于根据自身两端接入的电压向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输出第一控制电压;
其中所述第二分压电路的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另一输入端接地,所述第二分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用于根据自身两端接入的电压向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输出第二控制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脉冲发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对应所述桥臂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的公共端作为所述第一分压电路的输出端;
所述第二分压电路包括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四电阻的公共端作为所述第二分压电路的输出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脉冲发生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电源和分压电路,所述分压电路连接在对应所述电源的两端之间,所述电源与所述分压电路的公共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分压电路的输出端与对应的所述桥臂的控制端电连接;
不同所述桥臂所连接的所述控制模块中的所述电源的有效脉冲不交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脉冲发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桥臂包括第一桥臂和第二桥臂,与所述第一桥臂连接的所述控制模块作为第一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二桥臂连接是所述控制模块作为第二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的电源作为第二电源,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的电源作为第三电源;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的分压电路作为第三分压电路,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的分压电路作为第四分压电路;
其中,所述第三分压电路包括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源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源的负极端电连接;
所述第四分压电路包括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三电源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源的负极端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发生电路,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桥臂串联在第四电源和接地端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脉冲发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电源的正极端和负极端之间还连接有电容和线路寄生电感。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发生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桥臂包括MOS管。
CN202320166690.2U 2023-02-03 2023-02-03 一种脉冲发生电路 Active CN2194207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66690.2U CN219420733U (zh) 2023-02-03 2023-02-03 一种脉冲发生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66690.2U CN219420733U (zh) 2023-02-03 2023-02-03 一种脉冲发生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20733U true CN219420733U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09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66690.2U Active CN219420733U (zh) 2023-02-03 2023-02-03 一种脉冲发生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207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99332C (zh) 形成自选通晶体管的方法以及用于其的结构
US9397658B2 (en) Gate drive circuit and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power transistor
EP1035654A2 (en) Level shift circuit
CN105577153A (zh) 半导体装置
CN108872761B (zh) 短路检测装置及具备短路检测装置的装置
US10749519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driving method and driving apparatus and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TW201301758A (zh) 包含常關型及常開型裝置的疊接開關以及包括該等開關的電路
US9923557B2 (en) Switching circuit and power conversion circuit
CN113676029B (zh) 一种基于igbt的有源钳位电路
US20180302005A1 (en) Equivalent transistor and three-level inverter
JP5619673B2 (ja) スイッチング回路及び半導体モジュール
KR20060059996A (ko) 제어 회로 및 공진 드라이버 회로 동작 방법
US8638134B2 (en) Gate drive circuit and power semiconductor module
CN106253753A (zh) 半导体装置
CN111224536B (zh) 抗米勒效应功率模块的驱动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9420733U (zh) 一种脉冲发生电路
RU2420858C2 (ru) Коммутационная схема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потребителем электроэнергии
JP3900178B2 (ja) レベルシフト回路
US6813169B2 (en) Inverter device capable of reducing through current
JP2011055597A (ja) スイッチング素子駆動回路及び電力変換装置
JP2021110713A (ja) 電圧制御型電力用半導体素子の負荷耐量試験方法および負荷耐量試験装置
CN215528856U (zh) 一种门极可关断晶闸管驱动电路
JP2007235859A (ja) 自己消弧型半導体素子の駆動装置
CN102594099A (zh) 智能功率模块的栅极驱动电路
CN203368306U (zh) 一种用于防反接的n 沟道mos 管栅极悬浮驱动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