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19811U - 一种线束压接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束压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19811U
CN219419811U CN202320316994.2U CN202320316994U CN219419811U CN 219419811 U CN219419811 U CN 219419811U CN 202320316994 U CN202320316994 U CN 202320316994U CN 219419811 U CN219419811 U CN 2194198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harness
pencil
crimping
needle sheath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1699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Huazhong Laser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Huazhong Laser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Huazhong Laser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Huazhong Laser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1699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198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198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198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束压接设备,包括基座,压接机构,所述压接机构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用于对送入压接机构内部的物料进行压接;针套上料机构,针套上料机构固定在基座上且位于压接机构的一侧,用于从压接机构的一侧向压接机构内运送针套;手动穿线机构,包括线束放置台、线束固定件以及线束引导件,线束放置台固定在基座上且位于压接机构另一侧,线束固定件与线束放置台滑动连接,能够靠近或远离线束引导件,线束固定件用于固定待处理线束并使待处理线束朝向线束引导件的一端相对线束固定件凸出,当线束固定件靠近线束引导件时,线束引导件收拢并引导待处理线束相对线束固定件凸出的一端伸入压接机构内。

Description

一种线束压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绞线插针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束压接设备。
背景技术
绞线式弹性插针(俗称麻花针),由两层多股铜线反向扭绞,两端熔焊成束,一端压入针套,另一端镦粗隆起,具有重量轻、体积小、接触可靠的特点,广泛用于电子元器件。针套一端与麻花针压接,另一端一般与线束压接。
在将麻花针与针套压接时,需要先将线束一端穿入针套内,在进行压接。目前大部分设备采用半自动的方式,由人工将线束一端捻合后送入压接部件内,针套由自动化上料,套设至线束一端上,再进行压接。
这种方式存在以下问题:有时人工捻合线束并不牢固,在伸入压接部件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线束分散的情况,影响压接的良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线束压接设备,解决线束分散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束压接设备,包括:
基座,
压接机构,所述压接机构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用于对送入所述压接机构内部的物料进行压接;
针套上料机构,所述针套上料机构固定在所述基座上且位于所述压接机构的一侧,用于从所述压接机构的一侧向所述压接机构内运送针套;
手动穿线机构,包括线束放置台、线束固定件以及线束引导件,所述线束放置台固定在所述基座上且位于所述压接机构另一侧,所述线束引导件固定在所述线束放置台上并与所述压接机构贴合,所述线束固定件与所述线束放置台滑动连接,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线束引导件,所述线束固定件用于固定待处理线束并使待处理线束朝向所述线束引导件的一端相对所述线束固定件凸出,当所述线束固定件靠近所述线束引导件时,所述线束引导件收拢并引导待处理线束相对所述线束固定件凸出的一端伸入所述压接机构内。
可选的,所述线束引导件上开设有一引导通孔,所述引导通孔一端与所述压接机构对接,所述线束固定件靠近所述线束引导件时从所述引导通孔另一端伸入所述引导通孔内。
可选的,所述引导通孔的内径沿所述线束固定件靠近所述线束引导件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引导通孔的内表面呈一锥面。
可选的,所述线束放置台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线束固定件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垂直于所述线束引导件,所述线束固定件嵌设于所述滑动槽内,能够相对所述线束放置台滑动,靠近或远离所述线束引导件。
可选的,所述线束固定件包括固定基座以及翻转盖,所述固定基座嵌设于所述滑动槽内,所述翻转盖一侧与所述固定基座铰接,能够相对所述固定基座转动,至少具有覆盖在所述固定基座顶部的覆盖状态以及使所述固定基座顶部露出的打开状态。
可选的,所述压接机构包括压接头、吹料部件,所述压接头固定在所述基座上且位于所述线束放置台以及所述针套上料机构之间,所述压接头一侧与所述线束引导件对接,另一侧与所述针套送入件对接,所述吹料部件固定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吹料部件能够相对所述针套上料机构移动,至少具有与所述针套上料机构对接的吹料工位以及与所述压接头之间间隔的待机工位。
可选的,所述压接头包括固定环、至少一个压接组件,所述压接组件固定在所述固定环内表面上,所述压接组件具有两个可以相对运动的压接面,所述压接面关于所述固定环的圆心对称,能够对处于所述固定环的圆心位置处的物料进行压接。
可选的,所述吹料部件包括垂直气缸、平移气缸以及气嘴,所述垂直气缸的活动端与所述平移气缸固定,带动所述平移气缸以及所述气嘴沿垂直所述压接头的方向移动,所述平移气缸的活动端与所述气嘴固定,带动所述气嘴沿平行所述压接头的方向移动,当所述垂直气缸的活动端收缩到最小状态且所述平移气缸的活动端伸长到最大状态时,所述吹料部件处于所述待机工位;当所述垂直气缸的活动端伸长到最大状态且所述平移气缸的活动端伸长到最大状态时,所述吹料部件处于所述吹料工位。
可选的,所述针套上料机构包括针套圆振盘、针套振动器、针套输料管以及针套送入件,所述针套圆振盘固定在所述针套振动器上,所述针套圆振盘上设有螺旋轨道,所述针套输料管一端与所述螺旋轨道对接,所述针套送入件能够相对针套输料管移动,至少具有与所述针套输料管对接的针套接入状态以及与所述压接机构对接的针套送出状态。
可选的,所述针套送入件包括针套送入气缸、针套装载柱,所述针套送入气缸的活动端与所述针套装载柱固定,能够推动所述针套装载柱往复运动,在所述针套接入状态以及所述针套送出状态之间切换,所述针套装载柱上开设有用于装载针套的针套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束压接设备,包括基座、压接机构、针套上料机构以及手动穿线机构,手动穿线机构包括一线束引导件以及线束固定件,所述线束引导件固定在所述线束放置台上并与所述压接机构贴合,所述线束固定件用于固定待处理线束并使待处理线束朝向所述线束引导件的一端相对所述线束固定件凸出,当所述线束固定件靠近所述线束引导件时,所述线束引导件收拢并引导待处理线束相对所述线束固定件凸出的一端伸入所述压接机构内;使线束收拢并送入压接机构内,能够有效限制线束分散的情况,提升压接的良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线束压接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线束压接设备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吹料部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手动穿线机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2中压接头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1-基座,2-针套上料机构,21-针套圆振盘,22-针套输料,23-针套送入件,231-针套送入气缸,232-针套装载柱,3-压接机构,31-压接头,311-固定环,312-压接组件,313-固定基座,32-吹料部件,321-垂直气缸,322-平移气缸,323-气嘴,4-手动穿线机构,41-线束放置台,411-滑动槽,42-线束固定件,421-固定基座,422-翻转盖,43-线束引导件,431-引导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线束压接设备,其包括:基座1、针套上料机构2、压接机构3以及手动穿线机构4,所述针套上料机构2、所述压接机构3以及所述手动穿线机构4固定在所述基座1上,所述手动穿线机构4用于从一侧向所述压接机构3运送线束;所述针套上料机构2用于从所述压接机构3远离所述手动穿线机构4的一侧向所述压接机构3运送针套并使针套套设于线束一端上,所述压接机构3用于对针套另一端压接。
具体的,所述基座1上具有一平整的固定面,所述针套上料机构2、所述压接机构3以及所述手动穿线机构4固定在所述固定面上。所述基座1设有供电线路以及供气供油线路,与所述针套上料机构2、所述压接机构3以及所述手动穿线机构4实现连接,能够保障所述针套上料机构2、所述压接机构3以及所述手动穿线机构4正常工作。供电线路以及供气供油线路为本领域常规的技术手段,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故在此不做赘述。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针套上料机构2包括针套圆振盘21、针套振动器、针套输料管22以及针套送入件23,所述针套圆振盘21固定在所述针套振动器上,所述针套圆振盘21上设有螺旋轨道,所述针套输料管22一端与所述螺旋轨道对接,所述针套送入件23能够相对针套输料管22移动,至少具有与所述针套输料管22对接的针套接入状态以及与所述压接机构3对接的针套送出状态。所述针套振动器能够驱动所述针套圆振盘21作垂直方向振动以及绕其垂直轴做扭摆振动,使所述针套圆振盘21内的麻花针沿所述螺旋轨道上升并送入所述针套输料管22内,当所述针套送入件23处于所述针套接入状态时,所述针套输料管22内的针套送入所述针套送入件23,所述针套送入件23处于所述针套送出状态时,则与所述压接机构3对接,将针套送入所述压接机构3。
进一步的,如图2、图3所示,所述针套送入件23包括针套送入气缸231、针套装载柱232,所述针套送入气缸231的活动端与所述针套装载柱232固定,能够推动所述针套装载柱232往复运动,在所述针套接入状态以及所述针套送出状态之间切换,所述针套装载柱232上开设有用于装载针套的针套通孔,所述针套通孔与针套相匹配;当所述针套送入件23切换至所述针套接入状态时,所述针套通孔与所述针套输料管22对接,所述针套输料管22将针套输入所述针套通孔内,当所述针套送入件23切换至所述针套送出状态时,所述针套通孔与所述压接机构3对接,从而完成针套的上料过程。
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手动穿线机构4包括线束放置台41、线束固定件42以及线束引导件43,所述线束放置台41设置于所述压接机构3远离所述针套上料机构2的一侧,所述线束引导件43固定在所述线束放置台41上并与所述压接机构3贴合,所述线束固定件42与所述线束放置台41滑动连接,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线束引导件43,所述线束固定件42用于固定待处理线束并使待处理线束朝向所述线束引导件43的一端相对所述线束固定件42凸出,当所述线束固定件42靠近所述线束引导件43时,所述线束引导件43引导待处理线束相对所述线束固定件42凸出的一端伸入所述压接机构3内。
进一步的,所述线束放置台41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线束固定件42的滑动槽411,所述滑动槽411垂直于所述线束引导件43,所述线束固定件42嵌设于所述滑动槽411内,能够相对所述线束放置台41滑动,靠近或远离所述线束引导件43。
进一步的,所述线束固定件42包括固定基座421以及翻转盖422,所述固定基座421嵌设于所述滑动槽411内,所述翻转盖422一侧与所述固定基座421铰接,能够相对所述固定基座421转动,至少具有覆盖在所述固定基座421顶部的覆盖状态以及使所述固定基座421顶部露出的打开状态,所述固定基座421上开设有用于放置待处理线束的固定凹糟,当所述翻转盖422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时,所述固定凹糟露出,便于人工向所述固定凹槽内放置待处理线束;当所述翻转盖422处于所述覆盖状态时,所述翻转盖422与所述固定基座421相配合,固定待处理线束。
进一步的,所述线束引导件43上开设有一引导通孔431,所述引导通孔431一端与所述压接机构3对接,所述线束固定件42靠近所述线束引导件43时从所述引导通孔431另一端伸入所述引导通孔431内。所述引导通孔431的内径沿所述线束固定件42靠近所述线束引导件43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引导通孔431的内表面呈一锥面,当固定有待处理线束的所述线束固定件42伸入所述引导通孔431内,所述引导通孔431的锥面具有聚拢待处理线束的效果,避免待处理线束分叉,影响处理效果。
具体的,如图2、图3以及图5所示,所述压接机构3包括压接头31、吹料部件32,所述压接头31固定在所述基座1上且位于所述线束放置台41以及所述针套送入件23之间,所述压接头31一侧与所述线束引导件43对接,另一侧与所述针套送入件23对接,所述吹料部件32固定在所述基座1上,所述吹料部件32能够相对所述移动,至少具有与处于所述针套送出状态的所述针套通孔对接的吹料工位以及与所述压接头31之间间隔的待机工位;处于所述吹料工位时,所述吹料部件32用于将所述针套通孔内的针套吹入所述压接头31内;处于所述待机工位时,所述吹料部件32与所述压接头31之间形成间隔,避免干涉。
进一步的,所述压接头31包括固定环311、至少一个压接组件312以及固定基座313,所述压接组件312具有两个可以相对运动的压接面,所述压接组件312嵌设于所述固定基座313的槽内,所述固定环311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压接组件312对应的凹凸面,当所述固定环311转动至凸面与所述压接组件312接触时,所述压接组件312的两个压接面相对运动,对处于固定环311的圆心位置处的物料进行压接;当所述固定环311转动至凹面与所述压接组件312接触时,所述压接组件312的两个压接面相背运动,与处于所述固定环311的圆心位置处的物料脱离接触。所述压接头31可以用于将线束与一端压接有麻花针的第一针套压接,或用于将线束与针套压接。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生产需求进行选择。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接头31具有两个所述压接组件312,两个所述压接组件312的轴线相互垂直。两个所述压接组件312能够从四个方向上对处于所述固定环311的圆心位置处的麻花针进行压接。
进一步的,所述压接组件312包括第一压接块、第二压接块、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基座313上,所述第一压接块与所述第一弹性件另一端固定,所述第二压接块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固定,当所述固定环311转动至凹面与所述压接组件312接触时,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压接块、所述第二压接块相背运动,使所述第一压接块、所述第二压接块与处于所述固定环311的圆心位置处的物料脱离接触。
在实际过程中,伺服电机驱动所述固定环311转动使所述压接组件312工作,当所述吹料部件32将针套吹入时,两个所述压接组件312工作,所述第一压接块、所述第二压接块相对运动,从四个方向上将针套夹住,实现对针套的固定;当所述手动穿线机构4将线束送入针套内时,两个所述压接组件312继续工作,所述第一压接块、所述第二压接块进一步相对运动,对针套进行挤压,使线束与针套压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吹料部件32包括垂直气缸321、平移气缸322以及气嘴323,所述垂直气缸321的活动端与所述平移气缸322固定,带动所述平移气缸322以及所述气嘴323沿垂直所述压接头31的方向移动,所述平移气缸322的活动端与所述气嘴323固定,带动所述气嘴323沿平行所述压接头31的方向移动。当所述垂直气缸321的活动端收缩到最小状态且所述平移气缸322的活动端伸长到最大状态时,所述吹料部件32处于所述待机工位;当所述垂直气缸321的活动端伸长到最大状态且所述平移气缸322的活动端伸长到最大状态时,所述吹料部件32处于所述吹料工位。
实际使用时,人工通过所述手动穿线机构4在所述压接机构3另一侧送入待处理线束,所述线束引导件43能够引导线束顺利穿入所述压接机构3,避免线束分叉,所述针套上料机构2从另一侧向所述压接机构3送入针套,所述吹料部件32向所述针套装载柱232吹气,将所述针套通孔内的针套送入所述压接头31内并套设在待处理线束一端上,所述压接头31对针套与待处理线束进行压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束压接设备,包括基座、压接机构、针套上料机构以及手动穿线机构,手动穿线机构包括一线束引导件以及线束固定件,所述线束引导件固定在所述线束放置台上并与所述压接机构贴合,所述线束固定件用于固定待处理线束并使待处理线束朝向所述线束引导件的一端相对所述线束固定件凸出,当所述线束固定件靠近所述线束引导件时,所述线束引导件收拢并引导待处理线束相对所述线束固定件凸出的一端伸入所述压接机构内;使线束收拢并送入压接机构内,能够有效限制线束分散的情况,提升压接的良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线束压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压接机构,所述压接机构固定在所述基座上,用于对送入所述压接机构内部的物料进行压接;
针套上料机构,所述针套上料机构固定在所述基座上且位于所述压接机构的一侧,用于从所述压接机构的一侧向所述压接机构内运送针套;
手动穿线机构,包括线束放置台、线束固定件以及线束引导件,所述线束放置台固定在所述基座上且位于所述压接机构另一侧,所述线束引导件固定在所述线束放置台上并与所述压接机构贴合,所述线束固定件与所述线束放置台滑动连接,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线束引导件,所述线束固定件用于固定待处理线束并使待处理线束朝向所述线束引导件的一端相对所述线束固定件凸出,当所述线束固定件靠近所述线束引导件时,所述线束引导件收拢并引导待处理线束相对所述线束固定件凸出的一端伸入所述压接机构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压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引导件上开设有一引导通孔,所述引导通孔一端与所述压接机构对接,所述线束固定件靠近所述线束引导件时从所述引导通孔另一端伸入所述引导通孔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压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通孔的内径沿所述线束固定件靠近所述线束引导件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引导通孔的内表面呈一锥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压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放置台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线束固定件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垂直于所述线束引导件,所述线束固定件嵌设于所述滑动槽内,能够相对所述线束放置台滑动,靠近或远离所述线束引导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束压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固定件包括固定基座以及翻转盖,所述固定基座嵌设于所述滑动槽内,所述翻转盖一侧与所述固定基座铰接,能够相对所述固定基座转动,至少具有覆盖在所述固定基座顶部的覆盖状态以及使所述固定基座顶部露出的打开状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束压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机构包括压接头、吹料部件,所述压接头固定在所述基座上且位于所述线束放置台以及所述针套上料机构之间,所述压接头一侧与所述线束引导件对接,另一侧与所述针套送入件对接,所述吹料部件固定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吹料部件能够相对所述针套上料机构移动,至少具有与所述针套上料机构对接的吹料工位以及与所述压接头之间间隔的待机工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束压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头包括固定环、至少一个压接组件,所述压接组件具有两个可以相对运动的压接面,所述压接面关于所述固定环的圆心对称,能够对处于所述固定环的圆心位置处的物料进行压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束压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料部件包括垂直气缸、平移气缸以及气嘴,所述垂直气缸的活动端与所述平移气缸固定,带动所述平移气缸以及所述气嘴沿垂直所述压接头的方向移动,所述平移气缸的活动端与所述气嘴固定,带动所述气嘴沿平行所述压接头的方向移动,当所述垂直气缸的活动端收缩到最小状态且所述平移气缸的活动端伸长到最大状态时,所述吹料部件处于所述待机工位;当所述垂直气缸的活动端伸长到最大状态且所述平移气缸的活动端伸长到最大状态时,所述吹料部件处于所述吹料工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束压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套上料机构包括针套圆振盘、针套振动器、针套输料管以及针套送入件,所述针套圆振盘固定在所述针套振动器上,所述针套圆振盘上设有螺旋轨道,所述针套输料管一端与所述螺旋轨道对接,所述针套送入件能够相对针套输料管移动,至少具有与所述针套输料管对接的针套接入状态以及与所述压接机构对接的针套送出状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束压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套送入件包括针套送入气缸、针套装载柱,所述针套送入气缸的活动端与所述针套装载柱固定,能够推动所述针套装载柱往复运动,在所述针套接入状态以及所述针套送出状态之间切换,所述针套装载柱上开设有用于装载针套的针套通孔。
CN202320316994.2U 2023-02-24 2023-02-24 一种线束压接设备 Active CN2194198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16994.2U CN219419811U (zh) 2023-02-24 2023-02-24 一种线束压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16994.2U CN219419811U (zh) 2023-02-24 2023-02-24 一种线束压接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19811U true CN219419811U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37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16994.2U Active CN219419811U (zh) 2023-02-24 2023-02-24 一种线束压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198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04869B2 (ja) 接触探針及び試験探針
JPH0658379B2 (ja) 回路試験プローブ
IE860369L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9419811U (zh) 一种线束压接设备
US20130009658A1 (en) Inspection jig and contact
US6462954B1 (en) Modular machine board structure capable of automatically correcting the contact travel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JPH10261476A (ja) 防水栓付き電線の端子圧着方法および端子圧着装置
JP3032256B2 (ja) シールドピン自動組立装置
JP3803926B2 (ja) 心線結線装置
KR101019328B1 (ko) 동축 케이블용 커넥터의 결선 장치
CN219833282U (zh) 一种双头压接设备
CN213888579U (zh) 一种极细芯线焊接治具
CN116169538A (zh) 一种多模式压接设备
CN219404347U (zh) 一种压接识别机构
CN110024234B (zh) 绞合电线固定用夹具及端子压接装置
CN116900710B (zh) 一种蓝牙模块自动化装配设备及蓝牙耳机组装线
JP5603220B2 (ja) 電線接続装置の位置決め機構
JP6614181B2 (ja) 圧着加工物の製造方法
JP2020037139A (ja) 位置決圧着機構及び位置決圧着工具
CN116345267A (zh) 一种兼容型麻花针压接设备
CN210430384U (zh) 一种连接器压线装置
CN216554826U (zh) 一种定位保压治具
US9669487B2 (en) Electrical contact for MIG welding torch
CN114619250B (zh) 电隔离适配器装配设备及装配方法
CN214055065U (zh) 线材组装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