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12853U - 空压机 - Google Patents

空压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12853U
CN219412853U CN202320306653.7U CN202320306653U CN219412853U CN 219412853 U CN219412853 U CN 219412853U CN 202320306653 U CN202320306653 U CN 202320306653U CN 219412853 U CN219412853 U CN 2194128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ssembly
fan
housing
air 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0665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伟
朱俊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Dongcheng Tool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Dongcheng Too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Dongcheng Tool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Dongcheng Too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0665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128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128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128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6Mechanical energy storage, e.g. flywheels or pressurised fluids

Landscapes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压机,包括储气罐、邻近储气罐设置的电机组件、连接于电机组件的传动组件、控制电机组件的电路板及包覆电机组件和传动组件的罩壳,电机组件包括具有输出轴的电机及安装于输出轴的风扇组件,电机组件驱动传动组件作往复运动,以将外部空气压缩储存至储气罐内;罩壳包括贯穿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空压机包括设于进风口和风扇组件之间的导风圈,电机组件带动风扇组件旋转,外部空气通过进风口吸入,并经由导风圈引导吹向电机组件和电路板,随后从出风口流出。通过在罩壳上设置贯穿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并在进风口和风扇组件之间设置导风圈,通过导风圈来将外界的冷却空气引导吹向电机组件和电路板,散热效果好。

Description

空压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压机,特别涉及一种装修、建筑等场合所用的空压机。
[背景技术]
空压机是空气压缩机的简称,是一种用于压缩气体的工业设备。空压机包括储气罐、连接于储气罐的气缸组件、邻近储气罐设置的电机及连接于电机的传动组件,电机带动传动组件在气缸组件内作往复运动,以将外部空气压缩储存至储气罐内。
传统的市电供电的交流空压机,由于体积较大且笨重,逐渐被可方便携带的直流空压机所替代;直流空压机由可充电式电池包供能,驱动无刷电机进行运转,并配备有电路板来对无刷电机进行控制。在压缩储存空气的过程中,空压机的电机、电路板等元器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的堆积,会导致电机、电路板的老化,降低空压机的使用寿命,因此对空压机实施冷却是必不可少的。现有技术中的空压机,为了确保良好的散热效果,会在机壳上开设风口,风口邻近电机和电路板,以将热量经由该风口散发至外界,但是这种方式的散热效果较差;另外,也可加大电路板的尺寸,通过增加散热面积来进行快速冷却,但是电路板尺寸的增大会导致空压机成本的上升。
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空压机,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且成本低的空压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压机,包括储气罐、邻近所述储气罐设置的电机组件、连接于所述电机组件的传动组件、控制所述电机组件的电路板及包覆所述电机组件和所述传动组件的罩壳,所述电机组件包括具有输出轴的电机及安装于所述输出轴的风扇组件,所述电机组件驱动所述传动组件作往复运动,以将外部空气压缩储存至所述储气罐内;所述罩壳包括贯穿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空压机包括设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风扇组件之间的导风圈,所述电机组件带动所述风扇组件旋转,外部空气通过所述进风口吸入,并经由所述导风圈引导吹向所述电机组件和所述电路板,随后从所述出风口流出。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导风圈为自所述罩壳的内壁朝向所述风扇组件突伸的凸筋,所述风扇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凸筋内。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进风口开设于所述凸筋的内侧。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风扇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输出轴两端部的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所述导风圈相向对称布置在所述罩壳靠近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第二风扇的两侧,所述导风圈与所述罩壳一体成型。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导风圈的最大直径大于所述风扇组件的最大直径。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空压机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机组件上方的气缸组件,所述气缸组件邻近所述出风口。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导风圈的上端开设有防挡槽,所述防挡槽和所述气缸组件设置有间隙。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电路板固定在所述罩壳靠近所述电机组件的一侧,且远离所述储气罐。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电路板的宽度小于所述风扇组件的最大直径。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空压机包括半包围所述储气罐和所述罩壳的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包括位于所述罩壳上方的提手、安装于所述罩壳底部的支撑脚及设置在所述储气罐一侧且靠近所述支撑脚的支撑底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所述罩壳上设置贯穿的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并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风扇组件之间设置所述导风圈,通过所述导风圈来将外界的冷却空气引导吹向所述电机组件和所述电路板,散热效果好;该导风圈为自所述罩壳的内壁朝向所述风扇组件突伸的所述凸筋,且所述导风圈与所述罩壳一体成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利用安装在所述输出轴两端部的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第二风扇,实现两侧进风,进一步提升所述空压机内部的冷却效果;所述空压机无需通过加大所述电路板的散热面积来增强冷却效果,所述电路板的宽度小于所述风扇组件的最大直径,在满足散热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空压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空压机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空压机去除罩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空压机的剖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空压机的另一角度的剖视图;
图6是图1所示空压机中罩壳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
空压机 100 储气罐 1
出气接口 11 罩壳 2
进风口 21 第一进风口 211
第二进风口 212 出风口 22
导风圈 23 凸筋 231
防挡槽 232 螺钉 24
电机组件 3 电机 31
输出轴 32 风扇组件 33
第一风扇 331 第二风扇 332
气缸组件 4 消音器 41
传动组件 5 偏心轮 51
连杆 52 电路板 6
支撑框架 7 提手 71
支撑底板 72 支撑脚 7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例如下述的“上”、“下”、“前”、“后”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压机100,该空压机100包括储气罐1、邻近所述储气罐1设置的电机组件3、连接于所述储气罐1的气缸组件4以及连接于所述电机组件3的传动组件5,所述电机组件3驱动所述传动组件5在所述气缸组件4内作往复运动,以将外部空气压缩并经由管道运输储存至所述储气罐1内。所述储气罐1包括与其连通的出气接口11,所述出气接口11用于向气动工具(例如气动钉枪、气动打磨机等)提供所述储气罐1内的压缩空气。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空压机100还包括控制所述电机组件3的电路板6、设置在所述储气罐1一侧的罩壳2及安装于所述罩壳2的电池包8,所述电池包8为所述电机组件3提供能量,所述罩壳2包覆所述电机组件3、所述气缸组件4、所述传动组件5以及所述电路板6。所述电机组件3包括具有输出轴32的电机31及安装于所述输出轴32的风扇组件33,所述电机31为外转子无刷电机,所述风扇组件33为离心式风扇。所述电路板6连接于所述电机31以控制所述电机31的启停,所述电路板6固定在所述罩壳2靠近所述电机组件3的一侧,且远离所述储气罐1,所述电机组件3和所述电路板6均位于所述罩壳2的下半部分,所述电路板6的宽度小于所述风扇组件33的最大直径,降低了成本。所述罩壳2包括延伸至内部的散热风道,散热风道具有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空气从气流入口吸入,流向所述电机组件3和所述电路板6,最后从气流出口吹出,达到冷却所述电机组件3和所述电路板6的目的。
具体的,所述罩壳2包括左右贯穿的进风口21和位于上方的出风口22,所述进风口21包括左侧的第一进风口211和右侧的第二进风口212,所述空压机100包括设于所述进风口21和所述风扇组件33之间的导风圈23,所述导风圈23在所述罩壳2内部形成部分散热风道。该散热风道的气流流向如下:所述电机组件3带动所述风扇组件33旋转,外部空气分别从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一进风口211和所述第二进风口212吸入,并经由所述导风圈23引导吹向所述电机组件3和所述电路板6,左右两侧的气流在中间汇聚后,随后一起往上从所述出风口22流出,以对所述电机组件3和所述电路板6散热。本实用新型无需增加电路板的散热面积来达到冷却效果,只需在所述罩壳2内部设置所述导风圈23,并利用所述导风圈23将冷却气流引导吹向所述电机组件3和所述电路板6,即可实现对所述电机组件3和所述电路板6的快速冷却,结构简单且冷却效果好。
请再参阅图3所示,所述风扇组件33包括安装在所述输出轴32左右两端部的第一风扇331和第二风扇332,所述第一风扇331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口211,所述第二风扇332靠近所述第二进风口212,所述导风圈23设置在所述罩壳2的左右两侧,且所述导风圈23相向对称的靠近所述第一风扇331和所述第二风扇332布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罩壳2上设置贯穿的所述进风口21,并利用安装在所述输出轴32左右两端部的所述第一风扇331和所述第二风扇332,实现两侧进风,冷却效果好。
请结合图6所示,所述导风圈23为自所述罩壳2的内壁朝向所述风扇组件33突伸的凸筋231,所述凸筋231在垂直于所述输出轴32的轴向方向上的截面为弧形,所述风扇组件33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凸筋231内,所述导风圈23的最大直径大于所述风扇组件33的最大直径,在保证所述导风圈23不会阻碍所述风扇组件33转动的基础上,使得所述导风圈23尽可能朝向所述风扇组件33处延伸,有利于冷却气流更多的吹到所述电机组件3和所述电路板6上,以提高所述电机组件3和所述电路板6的冷却效果。此外,所述进风口21开设于所述导风圈23的内侧,以确保冷却气流全部被所述导风圈23引导进入风道内,避免形成乱流现象。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风圈23与所述罩壳2一体成型,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制造方便。
请再参阅图4所示,所述空压机100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机组件3上方的两个气缸组件4,所述电机组件3和两个所述气缸组件4之间呈U型布置,所述气缸组件4邻近所述出风口22,散热气流经过所述气缸组件4时,能带走所述气缸组件4因摩擦产生的热量,提升了所述气缸组件4的冷却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组件5包括固定在所述输出轴32左右两端的偏心轮51及通过轴承套设在所述偏心轮51上的连杆52。所述偏心轮51转动驱动所述连杆52,进而驱动所述气缸组件4内部的活塞来回往复运动,其往复运动会产生相对所述输出轴32的轴向振动力。由于所述空压机100是双缸空压机,所述传动组件5包括对称布置在所述输出轴两端的两对所述偏心轮51和所述连杆52,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这两个振动力基本上相互抵消,从而使得所述空压机100噪音小,振动小。此外,所述气缸组件4包括安装在进气口处的消音器41,有效改善了所述空压机100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请结合图6所示,所述导风圈23的上端开设有防挡槽232,所述防挡槽232和所述气缸组件4设置有间隙,以避免所述气缸组件4在工作过程中振动造成对所述导风圈23的碰撞,避免两者间碰撞产生噪音,且有利于延长所述导风圈23的寿命。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空压机100包括半包围所述储气罐1和所述罩壳2的支撑框架7,所述支撑框架7包括位于所述罩壳2上方的提手71、安装于所述罩壳2底部的支撑脚73及设置在所述储气罐1一侧且靠近所述支撑脚73的支撑底板72。使用者通过抓握所述提手71,达到搬运所述空压机100的目的。所述支撑脚73的数量为四个,均匀地分布在所述储气罐1的底部,用于支撑整个空压机。所述支撑底板72位于所述电机组件3的正下方,所述电机组件3、所述气缸组件4及所述传动组件5均支撑于所述支撑底板72上。此外,所述罩壳2分为左右半壳,左右半壳之间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为了防止所述罩壳2左右移动,所述支撑底板72开有至少四个螺钉孔,对应于所述罩壳2上也开设有四个安装孔,所述罩壳2包括螺钉24,所述罩壳2通过所述螺钉24固定连接与所述支撑底板72。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罩壳2上设置贯穿的所述进风口21和所述出风口22,并在所述进风口21和所述风扇组件33之间设置所述导风圈23,通过所述导风圈23来将外界的冷却空气引导吹向所述电机组件3和所述电路板6,散热效果好;该导风圈23为自所述罩壳2的内壁朝向所述风扇组件33突伸的所述凸筋231,且所述导风圈23与所述罩壳2一体成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利用安装在所述输出轴32两端部的所述第一风扇331和所述第二风扇332,实现两侧进风,进一步提升所述空压机100内部的冷却效果;所述空压机100无需通过加大所述电路板6的散热面积来增强冷却效果,所述电路板6的宽度小于所述风扇组件33的最大直径,在满足散热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范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的空压机还有其他很多的替代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内容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压机,包括储气罐、邻近所述储气罐设置的电机组件、连接于所述电机组件的传动组件、控制所述电机组件的电路板及包覆所述电机组件和所述传动组件的罩壳,所述电机组件包括具有输出轴的电机及安装于所述输出轴的风扇组件,所述电机组件驱动所述传动组件作往复运动,以将外部空气压缩储存至所述储气罐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包括贯穿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空压机包括设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风扇组件之间的导风圈,所述电机组件带动所述风扇组件旋转,外部空气通过所述进风口吸入,并经由所述导风圈引导吹向所述电机组件和所述电路板,随后从所述出风口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圈为自所述罩壳的内壁朝向所述风扇组件突伸的凸筋,所述风扇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凸筋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开设于所述凸筋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输出轴两端部的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所述导风圈相向对称布置在所述罩壳靠近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第二风扇的两侧,所述导风圈与所述罩壳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圈的最大直径大于所述风扇组件的最大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压机包括设置于所述电机组件上方的气缸组件,所述气缸组件邻近所述出风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圈的上端开设有防挡槽,所述防挡槽和所述气缸组件设置有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固定在所述罩壳靠近所述电机组件的一侧,且远离所述储气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的宽度小于所述风扇组件的最大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压机包括半包围所述储气罐和所述罩壳的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包括位于所述罩壳上方的提手、安装于所述罩壳底部的支撑脚及设置在所述储气罐一侧且靠近所述支撑脚的支撑底板。
CN202320306653.7U 2023-02-24 2023-02-24 空压机 Active CN2194128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06653.7U CN219412853U (zh) 2023-02-24 2023-02-24 空压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06653.7U CN219412853U (zh) 2023-02-24 2023-02-24 空压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12853U true CN219412853U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41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06653.7U Active CN219412853U (zh) 2023-02-24 2023-02-24 空压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128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2216659B2 (en) Air ducting shroud for cooling an air compressor pump and motor
CN1098977C (zh) 涡轮压缩机
CA2047990C (en) Cooling air circuit and plate valve improvements for an oilless air compressor
CN111472985B (zh) 一种减震降噪的离心通风机
EP2706234B1 (en) Air ducting shroud for cooling an air compressor pump and motor
CN215521343U (zh) 一种电风机及清洁设备
CN219412853U (zh) 空压机
CN220059956U (zh) 一种多段式吸料高压风机
CN217270899U (zh) 一种压缩机用气动冷却风机
CN105240273A (zh) 一种强制风冷式成套密集型罗茨风机机组
CN218913101U (zh) 一种内置冷却装置的内进气空气压缩机
CN112177889A (zh) 一种具有改进结构的风冷空压机
WO2021114489A1 (zh) 离心式压缩机径向磁轴承与定子独立风冷结构
CN217849157U (zh) 一种串激电机
CN215634667U (zh) 一种具有防震效果的二冲程发动机控制器装置
CN215979881U (zh) 一种叶片式节能高效鼓风机
CN117006079B (zh) 一种基于辅助进风机构的节能防爆风机
CN221003059U (zh) 一种风冷往复真空泵
CN209948878U (zh)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用电机风机装置
CN212985565U (zh) 一种自散热风机
CN220687632U (zh) 一种降噪音风机
CN216691515U (zh) 一种适用性广的风机调节支架
CN212177356U (zh) 一种高密封性电动空调压缩机壳体
JP5508924B2 (ja) タンク一体式空気圧縮機
CN219472276U (zh) 一种对空气压缩机进气口冷却的风冷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