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11595U - 一种墙面节点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墙面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11595U
CN219411595U CN202223605081.7U CN202223605081U CN219411595U CN 219411595 U CN219411595 U CN 219411595U CN 202223605081 U CN202223605081 U CN 202223605081U CN 219411595 U CN219411595 U CN 2194115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panel
wall
edge
butt joint
fl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60508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晓华
王保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uowei Un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uowei Un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uowei Un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Duowei Un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60508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115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115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115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墙面节点,包括:建筑主体;第一墙面板,竖向连接于所述建筑主体上;第二墙面板,对接于所述第一墙面板的一侧,并与所述建筑主体连接,所述第一墙面板与所述第二墙面板的对接处之间形成有对接缝;泛水件,设于所述对接缝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墙面板的内表面连接,第二端与第二墙面板的对接侧面连接于;装饰件,设于所述对接缝内,并形成封堵面;其中,所述封堵面与墙面板的外表面齐平,或者,所述封堵面内陷于所述对接缝内。在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将泛水件设于墙面板所形成的对接缝内,从而有效提高了墙面板整体的防水效果。装饰件所形成的封堵面将对接缝所封堵,提高了墙面整体的美观度。

Description

一种墙面节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墙面节点。
背景技术
随着施工技术和建筑材料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开始使用夹芯板作为墙面材料,夹芯板不但具有较好的建筑特征(强度高、重量轻),还有利于对墙体进行快速的施工。例如,在施工现场先搭建起支撑夹心板的支撑架,然后将工厂预制的夹芯板运送至施工现场,通过将多块夹芯板对接拼装,并连接于支撑架上,就能完成墙面的建造。
但是,不同夹芯板在对接拼装的过程中会形成对接缝,这些对接缝将会降低墙面的防水性能。雨水将会存留于对接封处,或者从墙面夹芯板外渗漏至墙面夹芯板板内侧。另外,对接缝也会影响墙面整体的美观度。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墙面节点。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墙面节点,包括:
建筑主体;
第一墙面板,竖向连接于所述建筑主体上;
第二墙面板,对接于所述第一墙面板的一侧,并与所述建筑主体连接,所述第一墙面板与所述第二墙面板的对接处之间形成有对接缝;
泛水件,设于所述对接缝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墙面板的内表面连接,第二端与第二墙面板的对接侧面连接;
装饰件,设于所述对接缝内,并形成封堵面;
其中,所述封堵面与墙面板的外表面齐平,或者,所述封堵面内陷于所述对接缝内。
可选地,所述泛水件包括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一墙面板的内表面连接,所述第二边与所述第二墙面板的对接侧面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边与所述对接侧面通过密封胶连接。
可选地,所述装饰件包括第一折边、封堵边及第二折边;
所述第一折边与所述第一墙面板的对接侧面抵接,所述第二折边与所述第二墙面板的对接侧面抵接,所述封堵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折边和所述第二折边连接;
所述封堵边设于对接缝中,所述封堵边的宽度延伸方向与所述对接缝的宽度方向同向。
可选地,所述第一折边及所述第二折边分别与所述封堵边垂直连接。
可选地,所述装饰件还包括连接折边;
所述连接折边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折边的末端,且所述连接折边连接于所述第一墙面板的内表面上。
可选地,还包括连接件,所述第一墙面板及所述第二墙面板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主体连接;
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所述建筑主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墙面板内表面、所述第二墙面板的内表面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为几字型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轴线位于所述对接缝处。
可选地,所述连接座具有连接面;
所述第一墙面板、所述泛水件及所述装饰件通过第一紧固件与所述连接面连接;
所述第二墙面板通过第二紧固件与所述连接面连接;
另外,可选地,还包括填充件,所述填充件设于所述装饰件及所述泛水件之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将泛水件设于墙面板所形成的对接缝内,当水流由墙面板的外表面进入对接缝时,水流将会被泛水件所阻挡,从而防止水流进入墙面板的内表面,有效提高了墙面板整体的防水效果。装饰件所形成的封堵面将对接缝所封堵,在提供一定的防水作用的同时,还提高了墙面整体的美观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墙面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墙面节点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装饰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泛水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墙面节点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现如今,夹芯板墙面的施工不但要求结构、防水等性能优良,对整个墙面的美观度也要一定的要求。通常墙体大面是由多块夹芯板拼接而成的,多块夹芯板在拼接后,将会形成沿建筑高度方向的竖向对接缝和横向对接缝(通常与竖向对接缝垂直)。这些对接缝将对墙体的防水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尤其是横向对接缝。在下大雨时,雨水很可能会直接将墙面打湿,并在墙面上形成水流,这些水流向下流动的过程中,将直接进入到横向对接缝中。虽然在雨停后大部分的积水能自行排出,但是部分的积水将始终积聚在横向对接缝中。长此以往,这些积水就会渗透至墙体里面,从而造成墙体的漏水。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墙面节点。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墙面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墙面节点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及图3,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墙面节点,该墙面节点包括:建筑主体3、第一墙面板1、第二墙面板2、泛水件4及装饰件5。具体地,建筑主体3可以是砖墙、混凝土墙等墙体,也可以是檩条框架等结构,再或者是立柱、支撑柱等建筑结构。第一墙面板1竖向连接于建筑主体3上,第二墙面板2竖向对接于第一墙面板1的一侧,并与建筑主体3连接,第一墙面板1与第二墙面板2的对接处形成有对接缝6。具体地,第一墙面板1与第二墙面板2沿建筑主体3的高度方向竖向排列,上述对接缝6为横向对接缝6。第一墙面板1和第二墙面板2可以是正方形的墙面夹芯板,也可以是长方形的墙面夹芯板。或者,整个墙面由多块长方形的夹芯板和多块正方形的夹芯板共同拼接而成。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建筑的整体美观性,墙面板为长方形的夹芯板,墙面板沿建筑主体3的高度方向竖向连接于建筑主体3上。墙面板包括短边侧和长边侧,第一墙面板1与第二墙面板2的短边侧相互对接,以形成横向对接缝。第一墙面板1、第二墙面板2的长边侧与其他的墙面板的长边侧相互对接,以形成竖向对接缝。
进一步地,泛水件4设于对接缝6处,对接缝6可以包括上述的横向对接缝6和竖向对接缝6。下面以对接缝6为横向对接缝对本申请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做详细介绍。具体地,泛水件4的第一端与第一墙面板1的内表面连接,第二端与第二墙面板2的对接侧面连接。当水流由对接缝6的外侧(靠近墙面板外表面的一侧)向对接缝6内部流动时,位于对接缝6内部的泛水件4可以阻挡水流进一步渗入墙面板内侧。
为了提高墙面整体的美观性,装饰件5设于对接缝6内,并形成封堵面。其中,封堵面与墙面板的外表面齐平,或者,封堵面内陷于对接缝6内。具体地,装饰件5封堵面的宽度与对接缝6的宽度大致相同。装饰件5既可以起到遮挡对接缝6,美化墙面的作用,还能对水流起到初步阻挡的作用。当墙面的流水流过对接缝6时,大部分的流水将会被装饰件5所阻挡,部分由缝隙(装饰件5与墙体之间的缝隙)渗透至对接缝6中的水将会被泛水件4所阻挡。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将泛水件4设于墙面板所形成的对接缝6内,从而有效提高了墙面板整体的防水效果。装饰件5所形成的封堵面将对接缝6封堵,在为墙体提供初步防水作用的同时,还提高了墙面整体的美观度。
需要说明的是,当上述对接缝6为横向对接缝6时,对接缝6的宽度等于第一墙面板1与第二墙面板2之间的距离,对接缝6的长度与墙面板对接短边侧的边长相同,对接缝6的深度与墙面板的厚度相同。当上述对接缝6为纵向对接缝6时,对接缝6的宽度等于第一墙面板1与第二墙面板2之间的距离,对接缝6的长度与墙面板对接长边侧的边长相同,对接缝6的深度与墙面板的厚度相同。
参见图1及图6,泛水件4包括第一边41和第二边42,第一边41与第一墙面板1的内表面连接,第二边42与第二墙面板2的对接侧面连接。具体地,第一边41和第二边42成第一角度a设置,第一角度a的取值范围为[90度~110度],第一边41由下向上延伸,第一边41末端的一段与第一墙面板1的内表面连接。第二边42沿对接缝6的深度方向延伸,由对接缝6内延伸至墙面板内表面处。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边41和第二边42的截面成L形结构,第一边41用于封堵对接缝6的最深处的缝口,第一边41与第一墙面板1、第二墙面板2的内表面大致齐平。第二边42沿墙面板的厚度方向延伸,且紧贴于第二墙面板2的对接侧面上。通过L形泛水件4的作用,能有效地封堵对接缝6的缝低处的缝口,从而防止水流进入墙面板的内表面侧。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进入对接缝6中的水流,能及时地排出,泛水件4的第二边42沿对接缝6的深度方向倾斜延伸。具体地,第二边42的末端位于对接缝6的中间位置处,第二边42的另一端倾斜向上延伸至第二墙面板2的内表面处。或者,第二边42的末端与第二墙面板2的外表面齐平,沿对接缝6的深度方向倾斜向上延伸至第二墙面板2的内表面处,第二边42的另一端与第二墙面板2的内表面齐平。可以理解为,第一边41和第二边42之间的角度等于或者大于90度。当第二边42与第二墙面板2的对接侧面连接时,第二边42倾斜向上延伸,以形成一个斜坡,当水流进入对接缝6中时,斜坡对水流具有一定的排水作用,从而有效防止水流长时间积聚于对接缝6中。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泛水件4的挡水效果,防止水流由泛水件4与第二墙面板2接触面之间的缝隙渗入墙体的内侧,第二边42与对接侧面通过密封胶8连接。
如果对接缝6不做任何装饰,对接缝6将影响墙面整体的美观性。另外也不能直接通过打胶的方式将对接缝6填平,因为墙面板在不同季节不同温度下,会产生热胀冷缩效应。当对接缝6被填平时,相互膨胀的墙面板将相互挤压,最终使得墙面板损坏。参见图1至图5,在本申请所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墙面节点还包括装饰件5,装饰件5包括第一折边51、封堵边53及第二折边52。第一折边51与第一墙面板1的对接侧面抵接,第二折边52与第二墙面板2的对接侧面抵接,封堵边5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折边51和第二折边52连接。封堵边53设于对接缝6中,封堵边53的宽度延伸方向与对接缝6的宽度方向同向。封堵边53的宽度大致等于对接缝6的宽度,封堵边53可以是与第一墙面板1、第二墙面板2的外表面齐平,也可以是内陷于对接缝6内。
进一步地,第一折边51及第二折边52分别与封堵边53垂直连接,第一折边51的长度大于第二折边52的长度。第一折边51由封堵边53处沿对接缝6的深度方向朝墙面板的内侧表面延伸,第一折边51的末端与第一墙面板1的内表面大致齐平。第二折边52由封堵边53处沿对接缝6的深度方向延伸,第二折边52位于泛水件4第二边42的上方,且第二折边52与第二边42相互抵接。通过第一折边51、第二折边52分别与第一墙面板1和第二墙面板2对接侧边面抵接,封堵边53能稳定地固定于对接缝6中,从而有效地封堵对接缝6,使得整体墙面更加美观。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装饰件5连接的稳定性,装饰件5还包括连接折边54,连接折边54垂直连接于第一折边51的末端,且连接折边54连接于第一墙面板1的内表面上。具体地,连接折边54沿第一墙面板1内表面的方向,由下向上延伸,连接折边54贴合连接于第一墙面板1的内表面上。另外,连接折边54还能对第一折边51、第二折边52及封堵边53产生限位作用,由于连接折边54连接于第一墙面板1的内表面上,当封堵边53受外力作用时,装饰件5不会脱离对接缝6。
参见图1至图3,在本申请所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墙面节点还包括连接件7,第一墙面板及第二墙面板通过连接件7与主体连接,连接件7一端与建筑主体3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墙面板1内表面及第二墙面板2的内表面连接。具体地,连接件7的一端通过紧固件与建筑主体3连接,另一端通过紧固件分别与第一墙面板1、第二墙面板2连接。连接件7横跨对接缝6,第一墙面板1、第二墙面板2分别连接于连接件7的不同侧。
进一步地,连接件7为几字型连接座,连接座的轴线位于对接缝6处。连接座具有连接面71,第一墙面板1、泛水件4及装饰件5通过第一紧固件与连接面71连接,第二墙面板2通过第二紧固件与连接面71连接。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几字型连接座的座脚通过螺钉与建筑主体3连接,几字型连接座的座顶(连接面)用于连接墙面板。第一墙面板1、第二墙面板2分别通过螺钉9连接于坐顶的不同位置处,泛水件4的第一边41与座顶抵接。几字型连接座的座顶为平面,当第一墙面板1、第二墙面板2与连接座连接时,平面的座顶不但可以方便墙面板的连接,还能使得连接后第一墙面板1和第二墙面板2表面齐平。
参见图7,为了提高对接缝6处的保温防风效果,墙体节点还包括填充件10,填充件10设于对接缝6中,填充件10位于装饰件5及泛水件4之间。具体地,泛水件4与装饰件5相互抵接,围合区域形成腔体结构,填充件10设于腔体结构中。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做详细介绍。
在一种建筑墙面结构中,建筑主体3为多根檩条组合而成的框架结构,多块夹芯板拼接后连接于框架结构上,以形成墙面结构。在墙面的施工过程中,首先将几字型连接座安装于檩条框架上。在安装第二墙面板2之前,提前将泛水件4与第二墙面板2连接。具体地,泛水件4的第二边42通过密封胶8与第二墙面板2的对接侧面连接,泛水件4的第一边41与第二墙面板2的内表面大致齐平,然后再通过第一紧固螺钉将第二墙面板2固定于几字型连接座的连接面71上。
进一步地,在完成第二墙面板2的安装后,接着进行第一墙面板1的安装。在安装第一墙面板1之前,提前将装饰件5安装到位,并在装饰件5与泛水件4围合形成的腔体中安装保温填充件10。最后将第一墙面板1与第二墙面板2对接,并通过第二紧固螺钉将第一墙面板1与几字型安装座的安装面连接。当第一墙面板1安装完成后,泛水件4的第一边41、装饰件5的连接折边54位于第一墙面板1的内表面及安装面之间。第二紧固螺钉在将第一墙面板1固定于安装面上时,还穿过第一边41及连接折边54,将第一边41及连接折边54同时与第一墙面板1、连接面71连接。从而确保泛水件4及装饰件5在安装完成后不会移位。
综上所述,在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将泛水件设于墙面板所形成的对接缝内,当水流由墙面板的外表面进入对接缝时,水流将会被泛水件所阻挡,从而防止水流进入墙面板的内表面,有效提高了墙面板整体的防水效果。装饰件所形成的封堵面将对接缝所封堵,在提供一定的防水作用的同时,还提高了墙面整体的美观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墙面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筑主体;
第一墙面板,竖向连接于所述建筑主体上;
第二墙面板,对接于所述第一墙面板的一侧,并与所述建筑主体连接,所述第一墙面板与所述第二墙面板的对接处之间形成有对接缝;
泛水件,设于所述对接缝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墙面板的内表面连接,第二端与第二墙面板的对接侧面连接;
装饰件,设于所述对接缝内,并形成封堵面;
其中,所述封堵面与墙面板的外表面齐平,或者,所述封堵面内陷于所述对接缝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面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泛水件包括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一墙面板的内表面连接,所述第二边与所述第二墙面板的对接侧面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面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边与所述对接侧面通过密封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墙面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件包括第一折边、封堵边及第二折边;
所述第一折边与所述第一墙面板的对接侧面抵接,所述第二折边与所述第二墙面板的对接侧面抵接,所述封堵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折边和所述第二折边连接;
所述封堵边设于对接缝中,所述封堵边的宽度延伸方向与所述对接缝的宽度方向同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墙面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边及所述第二折边分别与所述封堵边垂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墙面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件还包括连接折边;
所述连接折边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折边的末端,且所述连接折边连接于所述第一墙面板的内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面节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所述第一墙面板及所述第二墙面板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主体连接;
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所述建筑主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墙面板内表面、所述第二墙面板的内表面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墙面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几字型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轴线位于所述对接缝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墙面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具有连接面;
所述第一墙面板、所述泛水件及所述装饰件通过第一紧固件与所述连接面连接;
所述第二墙面板通过第二紧固件与所述连接面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面节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填充件,所述填充件设于所述装饰件及所述泛水件之间。
CN202223605081.7U 2022-12-31 2022-12-31 一种墙面节点 Active CN2194115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5081.7U CN219411595U (zh) 2022-12-31 2022-12-31 一种墙面节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5081.7U CN219411595U (zh) 2022-12-31 2022-12-31 一种墙面节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11595U true CN219411595U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39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605081.7U Active CN219411595U (zh) 2022-12-31 2022-12-31 一种墙面节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115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52478B1 (ko) 커튼월용 외벽 단열 유니트 패널 및 그 설치방법
CN102677831A (zh) 屋顶上的支承结构
KR101508123B1 (ko) 건물옥상용 조립식 방수패널구조물
KR101266392B1 (ko) 높이 조절이 가능한 다단 적층식 차수장치
CN112095846A (zh) 一种建筑墙体无缝连接结构
KR102021445B1 (ko) 장식 루버 결합이 용이한 구조를 갖는 오픈조인트 내진 패널조립체
CN111926947A (zh) 一种改进型建筑防火外墙墙体及其安装方法
TWM599506U (zh) 太陽能板架設之防水結構
KR102144119B1 (ko) 폴리카보네이트 패널용 방수 커넥터
CN219411595U (zh) 一种墙面节点
US20210025176A1 (en) Resizable Insulated and Watertightness Wall Panel Joint Structure
JP3026419B2 (ja) 壁パネルおよび外壁構造
CN116005913A (zh) 一种墙面板对接缝节点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2535677B (zh) 钢结构厂房横排版大波纹彩钢板外围护墙及施工方法
CN111851896B (zh) 一种建筑外墙的保温装饰烧结一体板施工方法
CN212507122U (zh) 一种玻璃雨篷结构
CN210421720U (zh) 金属饰面复合保温装饰一体板
JPH11222988A (ja) 排水溝を有する防水構造
CN112252489A (zh) 建筑墙面表面能防水系统
KR100555320B1 (ko) 오픈조인트식 외벽 패널 및 이를 이용한 외벽체 시공방법
KR20080005414U (ko) 조립식 단열 패널
JPS6326510Y2 (zh)
JP2001020468A (ja) 瓦棒葺き屋根の改修構造
CN217811802U (zh) 一种玻璃幕墙与金属屋顶连接结构
CN213806270U (zh) 自防水墙面拼装板及墙面拼装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