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06580U - 一种转向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向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06580U
CN219406580U CN202320498496.4U CN202320498496U CN219406580U CN 219406580 U CN219406580 U CN 219406580U CN 202320498496 U CN202320498496 U CN 202320498496U CN 219406580 U CN219406580 U CN 2194065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ring
suspension
arm
angle
steering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9849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弢
程涛
岳新磊
廖文龙
赵磊
李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wa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Kuw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wa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Kuw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wa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Kuw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wa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9849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065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065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065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向系统及车辆,包括直角转向器和循环球转向器,直角转向器设置在传动轴两端。传动轴通过直角转向器连接中间轴的一端,中间轴的另一端连接循环球转向器,循环球转向器连接转向垂臂。直拉杆一端连接转向垂臂,直拉杆另一端连接转向节臂,转向节臂连接在悬架上,直拉杆通过转向节臂连接悬架。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传动轴两端设置直角转向器,完成空间上的转角转换,可以实现循环球转向器中置卧式摆放,通过在转向垂臂两侧设置直拉杆,可以实现循环球转向器通过转向垂臂与悬架连接,减小万向节角度,减小力矩波动,有效解决了循环球转向器与悬架使用的局限性。

Description

一种转向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转向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转向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转向系统是车辆组成的重要部分,是用来保持或者改变车辆行驶方向的机构,目前纯电环卫车、客车、货车等重载车多采用循环球式转向系统搭配整体桥使用,这样的汽车转向器布置形式就有两类:“双拉杆结构+双垂臂+立式转向器”和“单一角转向器+单拉杆结构+卧式转向器”,这两类汽车转向器的布置形式在空间上占用率很大。
当搭配独立悬架使用时,转向系统形式为“单一角转向器+单拉杆结构+卧式转向器”,此时的独立悬架结构就会变的复杂又单一。因为悬架的三角摆臂结构很大程度上影响转向角度,不管是搭配哪种悬架形式,转向器的摆放位置会变得难以调整,转向器与悬架搭配使用存在局限性,同时存在万向节角度变动大与力矩波动变动大的问题,影响车辆正常行驶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向系统及车辆。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向系统,包括转向器、传动轴、中间轴、转向垂臂、直拉杆以及悬架;
所述转向器包括直角转向器和循环球转向器,所述直角转向器设置在所述传动轴两端;
所述传动轴通过所述直角转向器连接所述中间轴的一端,所述中间轴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循环球转向器,所述循环球转向器连接所述转向垂臂;
所述直拉杆一端连接所述转向垂臂,所述直拉杆另一端连接转向节臂,所述转向节臂连接在所述悬架上,所述直拉杆通过所述转向节臂连接所述悬架;
所述循环球转向器带动所述转向垂臂旋转,所述转向垂臂带动所述直拉杆转动,所述直拉杆拉动所述转向节臂和轮胎绕所述悬架上主销摆动。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向垂臂上设置锥形孔,所述转向垂臂一端通过所述锥形孔连接所述循环球转向器,所述转向垂臂另一端通过所述锥形孔连接所述直拉杆。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向垂臂两侧连接所述直拉杆,两侧所述直拉杆连接两侧所述转向节臂,两侧所述转向节臂连接两侧所述悬架。
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轮毂单元,所述轮毂单元与所述悬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轮胎与所述轮毂单元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方向盘和管柱以及转向轴,所述方向盘连接所述管柱,所述管柱连接所述转向轴,所述管柱通过所述转向轴连接所述直角转向器。
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万向节,所述传动轴两侧设置所述万向节,且所述中间轴两侧设置所述万向节。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轴两侧通过所述万向节连接所述直角转向器,所述中间轴一侧通过所述万向节连接所述直角转向器,且所述中间轴另一侧通过所述万向节连接所述循环球转向器。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转向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传动轴两端设置直角转向器,完成空间上的转角转换,可以实现循环球转向器中置卧式摆放;
通过在转向垂臂两侧设置直拉杆,可以实现循环球转向器通过转向垂臂与悬架连接,减小万向节角度,减小力矩波动,有效解决了循环球转向器与悬架搭配使用的局限性;
且在直角转向器与循环球转向器之间设置传动轴,可以根据调节传动轴长度来改变直角转向器或循环球转向器的位置。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转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方向盘1 直拉杆9
管柱2 转向节臂10
转向轴3 悬架11
直角转向器4 轮毂单元12
传动轴5 轮胎13
中间轴6 万向节14
循环球转向器7 锥形孔15
转向垂臂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转向系统包括转向器、传动轴5、中间轴6、转向垂臂8、直拉杆9以及悬架11。转向器包括直角转向器4和循环球转向器7,两个直角转向器4分别设置在传动轴5两端。传动轴5通过直角转向器4连接中间轴6的一端,中间轴6的另一端连接循环球转向器7,循环球转向器7连接转向垂臂8。直拉杆9一端连接转向垂臂8,直拉杆9另一端连接转向节臂10,转向节臂10连接在悬架11上,直拉杆9通过转向节臂10连接悬架11。
转向垂臂8上设置锥形孔15,转向垂臂8一端通过一个述锥形孔15连接循环球转向器7,转向垂臂8另一端通过两个锥形孔15分别连接两侧直拉杆9。直拉杆9设置有两根,分别设置在转向垂臂8的两侧。转向节臂10设置有两个,分别与两根直拉杆9连接。悬架11设置有两个,分别与两个转向节臂10连接。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轮毂单元12,轮毂单元12设置有两个,分别与两个悬架1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轮胎13设置有两个,分别与两个轮毂单元1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方向盘1和管柱2以及转向轴3,方向盘1连接管柱2,管柱2连接转向轴3,管柱2通过转向轴3连接直角转向器4。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万向节14,传动轴5两侧各设置一个万向节14,且中间轴6两侧各设置一个万向节14。传动轴5两侧通过万向节14连接直角转向器4,中间轴6一侧通过万向节14连接直角转向器4,且中间轴6另一侧通过万向节14连接循环球转向器7。
实施例2
一种车辆,包括实施例1的转向系统。
工作原理:
方向盘1上的转向力矩通过直角转向器4和传动轴5以及中间轴6依次传递到循环球转向器7上,循环球转向器7带动转向垂臂8旋转,转向垂臂8带动直拉杆9转动,直拉杆9拉动转向节臂10和轮胎13绕悬架11上主销摆动,使车轮偏转。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Claims (9)

1.一种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器、传动轴(5)、中间轴(6)、转向垂臂(8)、直拉杆(9)以及悬架(11);
所述转向器包括直角转向器(4)和循环球转向器(7),所述直角转向器(4)设置在所述传动轴(5)两端;
所述传动轴(5)通过所述直角转向器(4)连接所述中间轴(6)的一端,所述中间轴(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循环球转向器(7),所述循环球转向器(7)连接所述转向垂臂(8);
所述直拉杆(9)一端连接所述转向垂臂(8),所述直拉杆(9)另一端连接转向节臂(10),所述转向节臂(10)连接在所述悬架(11)上,所述直拉杆(9)通过所述转向节臂(10)连接所述悬架(11);
所述循环球转向器(7)带动所述转向垂臂(8)旋转,所述转向垂臂(8)带动所述直拉杆(9)转动,所述直拉杆(9)拉动所述转向节臂(10)和轮胎(13)绕所述悬架(11)上主销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垂臂(8)上设置锥形孔(15),所述转向垂臂(8)一端通过所述锥形孔(15)连接所述循环球转向器(7),所述转向垂臂(8)另一端通过所述锥形孔(15)连接所述直拉杆(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垂臂(8)两侧连接所述直拉杆(9),两侧所述直拉杆(9)连接两侧所述转向节臂(10),两侧所述转向节臂(10)连接两侧所述悬架(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轮毂单元(12),所述轮毂单元(12)与所述悬架(1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13)与所述轮毂单元(1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方向盘(1)和管柱(2)以及转向轴(3),所述方向盘(1)连接所述管柱(2),所述管柱(2)连接所述转向轴(3),所述管柱(2)通过所述转向轴(3)连接所述直角转向器(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万向节(14),所述传动轴(5)两侧设置所述万向节(14),且所述中间轴(6)两侧设置所述万向节(1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5)两侧通过所述万向节(14)连接所述直角转向器(4),所述中间轴(6)一侧通过所述万向节(14)连接所述直角转向器(4),且所述中间轴(6)另一侧通过所述万向节(14)连接所述循环球转向器(7)。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转向系统。
CN202320498496.4U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转向系统及车辆 Active CN2194065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98496.4U CN219406580U (zh)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转向系统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98496.4U CN219406580U (zh)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转向系统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06580U true CN219406580U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38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98496.4U Active CN219406580U (zh) 2023-03-10 2023-03-10 一种转向系统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065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15706Y (zh) 用于空气独立悬架的转向系统
CN203637489U (zh) 独立悬架转向驱动桥及汽车
JP2016505445A (ja) ステアリング中間アーム
CN104925132A (zh) 具有四轮转向功能的底盘
CN107215386A (zh) 一种四轮独立驱动和独立全向转向的电动车系统
CN211642335U (zh) 一种独立悬架式双前桥转向系统
CN104890461A (zh) 一种双横臂独立悬架和转向节总成
CN219406580U (zh) 一种转向系统及车辆
CN102785735A (zh) 一种前侧为两轮的踏板式三轮摩托车
CN216034633U (zh) 线控转向系统和车辆
CN202225908U (zh) 汽车起重机双前轴动力转向装置
CN102050147B (zh) 五轴货车后轮随动转向装置
CN110497957B (zh) 转向装置
CN204712807U (zh) 一种双横臂独立悬架和转向节总成
CN203844833U (zh) 一种工程机械及其转向机构
CN203283307U (zh) 四轴单铰链铰接式客车结构
CN112373562A (zh) 双前桥转向机构及汽车
CN112793661B (zh) 一种新能源商用车转向系统
KR20140133088A (ko) 버스의 독립 현가장치용 조향 링키지
CN103043091A (zh) 一种角传动器及转向操纵机构
CN209454845U (zh) 一种汽车底盘及应用该底盘的车辆
CN109305223B (zh) 一种汽车底盘及应用该底盘的车辆
CN203005513U (zh) 一种角传动器及转向操纵机构
CN201619600U (zh) 前后桥用机械传输的转向系统
CN220243359U (zh) 一种双摇臂式转向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