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44833U - 一种工程机械及其转向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工程机械及其转向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44833U
CN203844833U CN201420156750.3U CN201420156750U CN203844833U CN 203844833 U CN203844833 U CN 203844833U CN 201420156750 U CN201420156750 U CN 201420156750U CN 203844833 U CN203844833 U CN 2038448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ring
arm
axletree
side tube
track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5675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建凯
李丽
於磊
王志芳
李黎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zhou Heavy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uzhou Heav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zhou Heavy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uzhou Heav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15675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448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448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4483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程机械及其转向机构,包括设置于工程机械底盘上的转向垂臂、转向节臂以及布置于转向垂臂和转向节臂之间的转向纵拉杆,转向纵拉杆的两端部直接连接转向垂臂和转向节臂,以便实现车轮的转向;与现有技术中转向纵拉杆通过摇臂连接转向节臂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转型机构转向纵拉杆与转向节臂之间无需通过摇臂连接,不仅可以简化转向机构的结构,占据车架空间比较小,便于车架上其他零部件的布置,进而满足整车设计需求,而且转向节臂和转向纵拉杆之间连接部件数量的减少,可以减少摇臂所带来的加工误差,减小转向机构整体传动误差,尽量使车辆的实际状态与理论设计状态一致,缓解轮胎的磨损,降低整车的使用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工程机械及其转向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转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工程机械及其转向机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基础建设的发展,工程机械车辆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多轴车辆的转向技术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趋势,以下给出了目前多轴转向工程机械常用的一种转向机构。
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工程机械中一种典型的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转向机构包括两个枢接于工程机械底盘前部的前侧转向摇臂,即第一转向摇臂111以及第二转向摇臂112;上述第一转向摇臂111设置于底盘第一轴L1和第二轴L2之间,第二转向摇臂112设置于第二轴L2和第三轴L3之间。
来自方向盘17的转向信号(扭矩)传递至转向器16,转向器16因而带动转向垂臂15绕转向器输出轴转动相应角度。转向垂臂15通过第一传动纵拉杆121带动同样与底盘枢接的过渡转向摇臂14,过渡转向摇臂14进而通过第二传动纵拉杆122带动上述第一转向摇臂111转动相应角度。
上述第一转向摇臂111的转动将通过第一转向纵拉杆131带动第一轴L1的转向节臂,进而使其转向轮转动;同时,第一转向摇臂111的转动还将通过第二转向纵拉杆132带动第二轴L2的转向节臂,进而使其转向轮同时转动,第三传动纵拉杆123和第三转向纵拉杆133的作用与前述相同。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现有技术中的转向机构主要使用转向摇臂作为过渡,转向器与转向摇臂相连,然后通过转向摇臂与车轴上的转向节臂相连接,最终建立了方向盘与各个车轮之间的转角关系。
然而,采用转向摇臂的布置形式,不仅占据车架的侧面空间车架的侧面空间部件容易引起干涉且在机械转向系统周围布置零部件有一定的障碍。
并且,传统的机械转向布置形式对于轴数较多的车辆,运用的转向摇臂的数量较多,增加机械转向系统中零部件的数量,部件数量的增多势必会带来加工误差的累积增大,使车辆的实际状态与理论设计状态有一定的差异,误差累积严重会带来轮胎的异常磨损。
另外,转向摇臂由于受到多个力的重复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转向摇臂出现疲劳破坏,且出现的频率较高。一般情况下通过增加转向摇臂局部厚度或者优化转向摇臂的结构形式避免出现应力集中的方法改善转向摇臂的受力状况,但此种方法仍然存在转向摇臂疲劳破坏的隐患。
故,如何提供一种转向机构,在满足车辆转向精度的前提下,该转向机构构造简单,占据空间比较小,满足整车布置需求,并且具有比较低的使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转向机构,在满足车辆转向精度的前提下,该转向机构构造简单,占据空间比较小,满足整车布置需求,并且具有比较低的使用成本。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转向机构的工程机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工程机械转向的转向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工程机械底盘上的转向垂臂、转向节臂以及布置于所述转向垂臂和所述转向节臂之间的转向纵拉杆,所述转向纵拉杆的两端部直接连接所述转向垂臂和所述转向节臂,以便实现车轮的转向。
优选地,所述工程机械为多轴转向工程机械,所述转向垂臂通过所述转向纵拉杆直接连接所述工程机械的第一车轴转向节臂,后一车轴的转向节臂通过设置于相邻车轴之间的转向纵拉杆直接铰接前一车轴的转向节臂,以便控制相应车轮进行转向。
优选地,所述转向节臂与相应车轴的铰接轴、所述转向节臂与转向纵拉杆的铰接轴均竖直布置。
优选地,连接于同一所述转向节臂上的用于动力传递的前一转向纵拉杆和后一转向纵拉杆分别位于所述转向节臂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转向节臂设有第一铰接孔和第二铰接孔,分别用于连接所述车轴和驱动该转向节臂动作的所述转向纵拉杆,当所述工程机械处于非转向状态时,所述第一铰接孔和第二铰接孔的连线与该转向节臂驱动的车轴的轴向在水平面内成预定夹角。
优选地,所述第一铰接孔和所述第二铰接孔分别靠近各所述转向节臂的两端部。
优选地,所述转向垂臂与相应所述转向纵拉杆的铰接轴水平设置。
优选地,所述多轴转向工程机械为两轴转向工程机械.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转向机构中转向纵拉杆的两端部直接连接所述转向垂臂和所述转向节臂实现车轮的转向,与现有技术中转向纵拉杆通过摇臂连接转向节臂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转型机构转向纵拉杆与转向节臂之间无需通过摇臂连接,不仅可以简化转向机构的结构,占据车架空间比较小,便于车架上其他零部件的布置,进而满足整车设计需求,而且转向节臂和转向纵拉杆之间连接部件数量的减少,可以减少摇臂所带来的加工误差,减小转向机构整体传动误差,尽量使车辆的实际状态与理论设计状态一致,缓解轮胎的磨损,降低整车的使用成本。
在上述转向机构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工程机械,包括车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车体上的转向机构,所述工程机械的转向机构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转向机构。
优选地,上述工程机械可以为多轴转向工程机械。
因上述工程机械包括了上述转向机构,故该工程机械也具有上述转向机构的上述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工程机械中一种典型的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例中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中附图标记和部件名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如下所示:
111第一转向摇臂、112第二转向摇臂、121第一传动纵拉杆、122第二传动纵拉杆、123第三传动纵拉杆、131第一转向纵拉杆、132第一转向纵拉杆、133第一转向纵拉杆、14过渡转向摇臂、15转向垂臂、16转向器、17方向盘。
其中,图2中附图标记和部件名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如下所示:
1方向盘、2转向管柱、3角传动器、4转向传动轴、5转向器、11第一转向纵拉杆、12第二转向纵拉杆、20、转向垂臂、21第一车轴转向节臂、22第二车轴转向节臂、201第一铰接孔、202第二铰接孔、203第三铰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为提供一种转向机构,在满足车辆转向精度的前提下,该转向机构构造简单,占据空间比较小,满足整车布置需求,并且具有比较低的使用成本。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为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转向机构的工程机械。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下文仅以二轴工程机械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显然也可以应用于具有其他轴数的工程机械中,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应受到工程机械的轴数的限制。
请参考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例中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工程机械上的转向机构一般包括转向指令部件,转向指令部件一般用于获取操作人员的转向指令,在工程车辆中一般为方向盘1,来自方向盘1的转向信号(扭矩)依次经转向管柱2、角传动器3、转向传动轴4传递至转向器5,转向器5带动与其连接的转向垂臂20绕转向器5的输出轴转动相应角度,转向垂臂20带动与其连接的转向纵拉杆动作可以将转向信号传递至车轮,从而实现车轮的转向动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转向机构中连接转向垂臂20的转向纵拉杆的另一端部直接连接车轴的转向节臂,也就是说,转向纵拉杆的两端部直接连接所述转向垂臂20和所述转向节臂,以便实现车辆的转向。转向节臂与车轴连接,一般地,转向节臂连接车轴的主销,转向节臂动作从而带动车轮转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转向机构中转向纵拉杆的两端部直接连接所述转向垂臂20和所述转向节臂实现车轮的转向,与现有技术中转向纵拉杆通过摇臂连接转向节臂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转型机构转向纵拉杆与转向节臂之间无需通过摇臂连接,不仅可以简化转向机构的结构,占据车架空间比较小,便于车架上其他零部件的布置,进而满足整车设计需求,而且转向节臂和转向纵拉杆之间连接部件数量的减少,可以减少摇臂所带来的加工误差,减小转向机构整体传动误差,尽量使车辆的实际状态与理论设计状态一致,缓解轮胎的磨损,降低整车的使用成本。
另外,也消除了转向机构因摇臂应力集中而带来的摇臂损坏现象,进一步提高了转向机构的使用安全性。
可以通过对转向节臂长度以及转向节臂与车轴之间相对布置位置的优化获得上述技术效果。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工程机械为多轴转向工程机械,所述转向垂臂20通过所述转向纵拉杆直接连接所述工程机械的第一车轴转向节臂21,后一车轴的转向节臂通过设置于相邻车轴之间的转向纵拉杆直接铰接前一车轴的转向节臂,以便控制相应车轴进行转向。
为了表述技术方案的清楚简洁,本文按照动力传递的方向将车轴定义为第一车轴、第二车轴等,设置于第一车轴上的转向节臂为第一车轴转向节臂21,设置于第二车轴上的转向节臂为第二车轴转向节臂22,设置于转向垂臂20和第一车轴之间的转向纵拉杆为第一转向纵拉杆11,设置于第一车轴和第二车轴之间的转向纵拉杆为第二转向纵拉杆12,依次类推。
以两车轴工程机械为例,转向垂臂20通过第一转向纵拉杆11直接连接第一车轴转向节臂21,第一车轴转向节臂21通过第二转向纵拉杆12直接连接第二车轴转向节臂22;这样,转向垂臂20的转向动力直接传递到第一车轴转向节臂21,第一车轴转向节臂21控制第一车轴的车轮转向,并且在转向同时,第一车轴转向节臂21直接通过第二转向纵拉杆12将动力传递给第二车轴转向节臂22,第二车轴转向节臂22控制与其连接的第二车轴的车轮完成转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车轴上的车轮可以通过相邻车轴之间两转向节臂的直接连接完成动力传递,进一步简化了转向机构,提高转向精度。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转向节臂与相应车轴的铰接轴、所述转向节臂与转向纵拉杆的铰接轴均竖直布置,请再次参考图2,第一车轴转向节臂21与第一转向纵拉杆11、第二转向纵拉杆12、第一车轴的铰接轴均为竖直方向,第二车轴转向节臂22与第二转向纵拉杆12、第二车轴的铰接轴均为竖直方向。所述竖直方式是指车体高度方向。
上述设置方式可以有效减小转向机构在车体高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便于车体其他零部件的布置。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以下给出了转向机构的优化结构,具体如下。
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接于同一所述转向节臂上的用于动力传递的前一转向纵拉杆和后一转向纵拉杆分别位于转向节臂的两侧;以图2中第一车轴转向节臂21为例,第一转向纵拉杆11位于第一车轴转向节臂21的下表面,第二转向纵拉杆12位于第一车轴转向节臂21的上表面。
这样可以优化各构件之间的位置,避免转向机构中各部件动作时干涉现象发生。
上述各实施例中,转向节臂可以设有第一铰接孔201和第二铰接孔202,分别用于连接车轴和驱动该转向节臂动作的转向纵拉杆,当所述工程机械处于非转向状态时,所述第一铰接孔201和第二铰接孔202的连线与该转向节臂驱动的车轴的轴向在水平面内成预定夹角,该夹角的选择可以根据具体工程车辆和车轴进行合理设置,一般地,该夹角可以根据该转向节臂与前一转向纵拉杆之间的连接位置以及转向需求进行合理设置。
为了尽量减小转向节臂的体积,上述实施例中的转向节臂的第一铰接孔201和第二铰接孔202分别靠近各所述转向节臂的两端部。当然,连接后一车轴转向节臂的转向纵拉杆的第三铰接孔203可以设置于第一铰接孔201和第二铰接孔202之间。
上述各实施例中的转向垂臂20与相应转向纵拉杆的铰接轴水平设置,以图2为例,转向垂臂20与第一转向纵拉杆11的铰接轴水平设置,所述水平是指平行于车体长度方向。
在上述转向机构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工程机械,包括车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车体上的转向机构,所述工程机械的转向机构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转向机构。
具体地,上述工程机械可以为多轴转向工程机械,所述的多轴至少为2轴。
因上述工程机械包括了上述转向机构,故该工程机械也具有上述转向机构的上述技术效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工程机械及其转向机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工程机械转向的转向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工程机械底盘上的转向垂臂、转向节臂以及布置于所述转向垂臂和所述转向节臂之间的转向纵拉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纵拉杆的两端部直接连接所述转向垂臂和所述转向节臂,以便实现车轮的转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机械为多轴转向工程机械,所述转向垂臂通过所述转向纵拉杆直接连接所述工程机械的第一车轴转向节臂,后一车轴的转向节臂通过设置于相邻车轴之间的转向纵拉杆直接铰接前一车轴的转向节臂,以便控制相应车轮进行转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臂与相应车轴的铰接轴、所述转向节臂与转向纵拉杆的铰接轴均竖直布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连接于同一所述转向节臂上的用于动力传递的前一转向纵拉杆和后一转向纵拉杆分别位于所述转向节臂的两侧。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臂设有第一铰接孔和第二铰接孔,分别用于连接所述车轴和驱动该转向节臂动作的转向纵拉杆,当所述工程机械处于非转向状态时,所述第一铰接孔和第二铰接孔的连线与该转向节臂驱动的车轴的轴向在水平面内成预定夹角。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孔和所述第二铰接孔分别靠近各所述转向节臂的两端部。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垂臂与相应所述转向纵拉杆的铰接轴水平设置。
8.如权利要求2至7任一项所述的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轴转向工程机械为两轴转向工程机械。
9.一种工程机械,包括车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车体上的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机械的转向机构为上述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转向机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机械为多轴转向工程机械。
CN201420156750.3U 2014-04-01 2014-04-01 一种工程机械及其转向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448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56750.3U CN203844833U (zh) 2014-04-01 2014-04-01 一种工程机械及其转向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56750.3U CN203844833U (zh) 2014-04-01 2014-04-01 一种工程机械及其转向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44833U true CN203844833U (zh) 2014-09-24

Family

ID=51557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56750.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44833U (zh) 2014-04-01 2014-04-01 一种工程机械及其转向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4483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28136A (zh) * 2015-05-05 2015-08-12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拉杆系统布置结构
CN105172888A (zh) * 2015-09-16 2015-12-23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多轴车辆转向传动系统和多轴车辆
WO2018102956A1 (zh) * 2016-12-05 2018-06-14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用于起重机械的主动转向系统及起重机械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28136A (zh) * 2015-05-05 2015-08-12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拉杆系统布置结构
CN105172888A (zh) * 2015-09-16 2015-12-23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多轴车辆转向传动系统和多轴车辆
WO2018102956A1 (zh) * 2016-12-05 2018-06-14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用于起重机械的主动转向系统及起重机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95697B (zh) 一种电动汽车四轮独立转向底盘系统及其线控转向机构
CN206679065U (zh) 一种可转动90度角的车辆悬挂系统
CN203637489U (zh) 独立悬架转向驱动桥及汽车
CN203844833U (zh) 一种工程机械及其转向机构
CN106541986B (zh) 一种双曲柄传动麦弗逊悬架线控独立转向系统
CN101624064A (zh) 多轴转向工程机械及其转向装置
CN203543564U (zh) 一种车用双横臂悬架结构及车辆
CN102152808B (zh) 数控机械传输的前后桥转向系统
CN204077790U (zh) 一种汽车转向机构及汽车
CN202225908U (zh) 汽车起重机双前轴动力转向装置
CN108974126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后桥的副车架
CN104884337A (zh) 用于道路车辆的自导向转向架
CN103950470A (zh) 一种前置发动机匹配独立空气悬架的转向系统结构
CN207389300U (zh) 高空作业平台内后侧驱动轮定位狭小空间转弯装置
CN103465745A (zh) 汽车前麦弗逊悬架及包括其的汽车
CN203854719U (zh) 前转向桥助力转向结构
CN101397028A (zh) 双前桥或多转向桥车辆双转向或多转向器并联转向系统
CN102501898A (zh) 九轴汽车底盘起重机及其转向控制系统
CN107054462A (zh) 一种重型底盘用双桥转向系统
CN203854715U (zh) 一种电动汽车四轮独立转向底盘系统及其线控转向机构
JP6564782B2 (ja) 改善した連結器を有する連結可能な自動車
CN204937216U (zh) 一种后组转向机构及转向装置
CN107458458A (zh) 汽车底盘总成
CN103010284B (zh) 转向系统、车辆底盘及工程车辆
CN106515837A (zh) 一种工程车辆转向系统及应用该系统的起重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24

Termination date: 201904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