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00751U - 一种装载机构、擦拭装置及擦拭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载机构、擦拭装置及擦拭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400751U
CN219400751U CN202320247916.1U CN202320247916U CN219400751U CN 219400751 U CN219400751 U CN 219400751U CN 202320247916 U CN202320247916 U CN 202320247916U CN 219400751 U CN219400751 U CN 2194007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ping
assembly
rotating
loading mechanism
curved gl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4791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城光
曾鹏程
黄伟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s Intelligent Robot Changsh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s Intelligent Robot Changsh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s Intelligent Robot Changsha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ns Intelligent Robot Changsh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4791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4007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4007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4007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载机构、擦拭装置及擦拭生产线。装载机构包括载具组件、第一旋转组件和第二旋转组件;第二旋转组件设置于第一旋转组件的旋转端,载具组件设置于第二旋转组件的旋转端;其中,第一旋转组件的旋转轴线与第二旋转组件的旋转轴线互不平行。曲面玻璃后盖由载具组件承载。第一旋转组件驱使载具组件旋转至任意角度,使得曲面玻璃后盖从上表面朝向擦拭机构旋转至侧边朝向擦拭机构,并不断地被擦拭机构擦拭。第二旋转组件驱使载具组件旋转,让曲面玻璃后盖完成四条侧边的任意切换。第一旋转组件和第二旋转组件相互配合,完成对曲面玻璃后盖的各个侧边以及上表面的擦拭作业,且不需要多次装夹定位曲面玻璃后盖,提高了擦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装载机构、擦拭装置及擦拭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后盖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载机构、擦拭装置及擦拭生产线。
背景技术
在曲面玻璃后盖的油墨喷涂加工工艺中,往往采用半自动化喷涂的加工方式,因而容易出现曲面玻璃后盖的油墨喷涂不均匀的情况。此时需要对曲面玻璃后盖上的油墨进行擦拭,特别是对曲面玻璃后盖四个侧边的油墨进行擦拭,以保证曲面玻璃后盖生产的下一个工序能够顺利进行。
然而,现有的设备对曲面玻璃后盖上的油墨进行擦拭时,需要多次装夹并定位曲面玻璃后盖,使得曲面玻璃后盖的四个侧边依次露出,才能顺利完成四个侧边以及上表面的擦拭作业,擦拭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设备需要多次装夹定位,擦拭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装载机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装载机构,包括载具组件、第一旋转组件和第二旋转组件;
所述第二旋转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组件的旋转端,所述载具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旋转组件的旋转端;
其中,所述第一旋转组件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二旋转组件的旋转轴线互不平行。
作为对所述装载机构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载具组件包括连接座、治具垫板和吸附件,所述连接座设置于所述第二旋转组件的旋转端,所述治具垫板和所述吸附件均设置于所述连接座上,且所述吸附件显露于所述治具垫板的支撑区域内。
作为对所述装载机构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吸附件设有n排m列,且n和m均为大于1的整数。
作为对所述装载机构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治具垫板设有至少两个,所述治具垫板上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沿相邻两个所述治具垫板的连线方向设置,所述调节槽内穿设有连接所述连接座的调节螺栓。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擦拭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擦拭装置,包括擦拭机构、运动机构和上述装载机构,所述装载机构设置于所述运动机构的运动端上,所述擦拭机构具有擦拭端,所述擦拭端位于所述装载机构的运动路径上。
作为对所述装载机构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擦拭机构包括第一移动组件、擦拭组件、送布组件、收布组件和擦拭布,所述擦拭组件、所述送布组件和所述收布组件均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的移动端;
所述擦拭组件具有所述擦拭端,所述擦拭布的一端卷绕于所述送布组件,另一端卷绕于所述收布组件,所述擦拭布绕设于所述擦拭端。
作为对所述装载机构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擦拭组件包括擦拭驱动件、安装件和擦拭件,所述安装件设置于所述擦拭驱动件的驱动端,所述擦拭件设置于所述安装件并形成所述擦拭端,所述擦拭布绕设于所述擦拭件朝向所述装载机构的一侧。
作为对所述装载机构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擦拭件滑动设于所述安装件;
所述擦拭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安装件,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擦拭件连接。
作为对所述装载机构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擦拭组件还包括压紧件,所述压紧件设于所述安装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压紧件的压紧端。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擦拭生产线。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擦拭生产线,包括上下料装置和上述擦拭装置,所述上下料装置位于所述装载机构的运动路径上。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对曲面玻璃后盖上的油墨进行擦拭时,曲面玻璃后盖由载具组件承载。第一旋转组件可以驱使第二旋转组件和载具组件旋转至任意角度,使得曲面玻璃后盖从上表面朝向擦拭机构旋转至侧边朝向擦拭机构,并不断地被擦拭机构擦拭。与此同时,第二旋转组件可以驱使载具组件旋转,从而让曲面玻璃后盖在擦拭的过程中完成四条侧边的任意切换。第一旋转组件和第二旋转组件相互配合,即可完成对曲面玻璃后盖的各个侧边以及上表面的擦拭作业,且不需要多次装夹定位曲面玻璃后盖,提高了擦拭效率。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和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载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载机构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后面玻璃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载机构中载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擦拭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擦拭装置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擦拭装置中擦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擦拭装置中擦拭组件在另一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擦拭装置中擦拭件跟随旋转擦拭的状态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曲面玻璃后盖在极坐标系内的位置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擦拭装置中运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擦拭装置中运动机构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擦拭生产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擦拭生产线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擦拭装置;20-机架;30-上下料装置;40-曲面玻璃后盖;40a-主表面;40b-左长边弧面;40c-右长边弧面;40d-上短边弧面;40e-下短边弧面;
100-装载机构;110-载具组件;111-连接座;112-治具垫板;112a-第一承载面;112b-第二承载面;112c-调节槽;113-吸附件;120-第一旋转组件;121-旋转座;122-第一旋转驱动件;123-第一旋转轴;130-第二旋转组件;131-第二旋转驱动件;132-第二旋转轴;200-擦拭机构;210-第一移动组件;220-擦拭组件;221-固定座;222-擦拭驱动件;222a-驱动电机;222b-凸轮;222c-摆臂;223-安装件;223a-固定安装块;223b-可调安装块;224-擦拭件;225-压紧件;226-弹性件;227-吹气块;228-酒精喷头;230-送布组件;240-收布组件;300-运动机构;310-第二移动组件;320-第三移动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模板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1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装载机构100,用于装载曲面玻璃后盖40(参阅图3),以便对曲面玻璃后盖40的侧边进行加工(如擦拭油墨等),也可以用于装载其它需要加工侧边的产品。
请参阅图3,曲面玻璃后盖40具有主表面40a、左长边弧面40b、右长边弧面40c、上短边弧面40d和下短边弧面40e。左长边弧面40b、右长边弧面40c、上短边弧面40d和下短边弧面40e环绕主表面40a分布,分别对应曲面玻璃后盖40的四个侧边。擦拭油墨时,主要针对四个侧边的油墨进行擦拭,必要时也可对主表面40a进行擦拭。
请再次参阅图1和图2,装载机构100包括载具组件110、第一旋转组件120和第二旋转组件130。其中,载具组件110用于装载曲面玻璃后盖40。第二旋转组件130设置在第一旋转组件120的旋转端,载具组件110设置在第二旋转组件130的旋转端。
此外,第一旋转组件120的旋转轴线与第二旋转组件130的旋转轴线互不平行。
对曲面玻璃后盖40上的油墨进行擦拭时,第一旋转组件120可以驱使第二旋转组件130和载具组件110旋转至任意角度,使得曲面玻璃后盖40的被擦拭部位从主表面40a变为任一侧边。与此同时,第二旋转组件130可以驱使载具组件110旋转,从而让曲面玻璃后盖40的被擦拭部位在四个侧边之间任意切换。第一旋转组件120和第二旋转组件130相互配合,即可完成对曲面玻璃后盖40的主表面40a、左长边弧面40b、右长边弧面40c、上短边弧面40d和下短边弧面40e的擦拭作业,且不需要多次装夹定位曲面玻璃后盖40,提高了擦拭效率。
具体地,载具组件110包括连接座111、治具垫板112和吸附件113。
请结合图4,连接座111设置在第二旋转组件130的旋转端。治具垫板112和吸附件113均设置在连接座111上,且吸附件113显露于治具垫板112的支撑区域内。
在本实施例中,治具垫板112具有第一承载面112a,吸附件113显露于第一承载面112a内。第一承载面112a为平直面,用于承载曲面玻璃后盖40。
使用时,曲面玻璃后盖40放置在第一承载面112a上,并由吸附件113吸附固定。第二旋转组件130直接驱使连接座111旋转,从而带动治具垫板112和吸附件113旋转,进而带动曲面玻璃后盖40旋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附件113采用真空吸盘。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吸附件113也可以是任意设置有吸附孔的零件,且吸附孔通过管道连接真空发生器,从而在吸附孔处形成负压,将曲面玻璃后盖40吸附固定。
进一步地,吸附件113设有n排m列,且n和m均为大于1的整数。
吸附件113阵列分布在第一承载面112a内,对曲面玻璃后盖40的吸附更加稳定,曲面玻璃后盖40在被擦拭的过程中不易与治具垫板112发生相对移动。
可选地,吸附件113设有两排四列。两排吸附件113沿曲面玻璃后盖40的宽度方向排列,图中以x方向示意。四列吸附件113沿曲面玻璃后盖40的长度方向排列,图中以y方向示意。
进一步地,治具垫板112还具有弧形的第二承载面112b,且第二承载面112b位于第一承载面112a的边沿。
使用时,第二承载面112b与曲面玻璃后盖40侧边的内表面相抵,防止曲面玻璃后盖40的侧边在加工过程中塌陷变形。
进一步地,治具垫板112设有至少两个,且治具垫板112上设有调节槽112c。调节槽112c沿治具垫板112的厚度方向贯穿治具垫板112,并沿相邻两个治具垫板112的连线方向延伸。
此外,调节槽112c内穿设有调节螺栓,且调节螺栓与连接座111螺纹连接。
使用时,拧紧调节螺栓,利用调节螺栓的头部将治具垫板112紧压于连接座111上,即可利用摩擦力将治具垫板112与连接座111固定连接。
拧松调节螺栓,即可使治具垫板112沿调节槽112c的延伸方向移动,对相邻两个治具垫板112的间距进行调节,改变各个第二承载面112b的相对位置,以承载不同型号尺寸的曲面玻璃后盖40。
可选地,治具垫板1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治具垫板112沿x方向排列。
相应地,两排吸附件113设置在两个治具垫板112的分界处。治具垫板112侧面与吸附件113相对的区域向内凹陷,以避让对应的吸附件113。在调节治具垫板112的位置时,吸附件113保持不动,且不会对治具垫板112的移动形成阻碍。
请再次参阅图1,具体地,第一旋转组件120包括旋转座121、第一旋转驱动件122和第一旋转轴123,第二旋转组件130则包括第二旋转驱动件131和第二旋转轴132。
第一旋转驱动件122固定设置在旋转座121上,且第一旋转驱动件122的输出端与第一旋转轴123连接。第一旋转轴123的轴线即为第一旋转组件120的旋转轴线,在本实施例中,该轴线与第一承载面112a平行。
第二旋转驱动件131固定设置在第一旋转轴123上,且第二旋转驱动件131的输出端与第二旋转轴132连接。第二旋转轴132的轴线即为第二旋转组件130的旋转轴线,在本实施例中,该轴线与第一承载面112a垂直。此外,第二旋转轴132与连接座111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旋转驱动件122和第二旋转驱动件131均采用伺服电机,且第一旋转轴123的轴线水平,第二旋转轴132的轴线竖直。
由于第一旋转轴123的轴线与第一承载面112a平行,第二旋转轴132的轴线与第一承载面112a垂直,故第二旋转组件130可以驱使载具组件110旋转至曲面玻璃后盖40的任一侧边与第一旋转轴123的轴线平行。
当第一旋转轴123的轴线与曲面玻璃后盖40的某一侧边平行时,第一旋转组件120驱使第二旋转组件130和载具组件110旋转,进而带动曲面玻璃后盖40的该侧边向加工工具翻转,以便对该侧边进行加工。使曲面玻璃后盖40的各个侧边依次与第一旋转轴123的轴线平行,即可完成对曲面玻璃后盖40的各个侧边的加工,且不需要多次装夹定位曲面玻璃后盖40,提高了加工效率。
实施例2
请一并参阅图5和图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擦拭装置10,具体为一种3D曲面玻璃擦拭油墨装置,用于对曲面玻璃后盖40上的油墨进行擦拭。该擦拭装置10包括擦拭机构200、运动机构300和上述装载机构100。
其中,装载机构100设置在运动机构300的运动端上。擦拭机构200具有擦拭端,且擦拭端位于装载机构100的运动路径上。使用时,运动机构300将整个装载机构100转移至擦拭机构200处,以便擦拭机构200的擦拭端对装载机构100所装载的曲面玻璃后盖40进行擦拭。
具体地,擦拭机构200包括第一移动组件210、擦拭组件220、送布组件230、收布组件240和擦拭布(图中未示出)。
其中,擦拭组件220、送布组件230和收布组件240均设置在第一移动组件210的移动端,第一移动组件210能够驱使擦拭组件220、送布组件230和收布组件240同步移动。
此外,擦拭组件220具有前述擦拭端。擦拭布的一端卷绕于送布组件230,擦拭布的另一端卷绕于收布组件240,且擦拭布绕设于擦拭端。擦拭端处的擦拭布在多次擦拭后收卷至收布组件240中,与此同时,送布组件230放卷新的擦拭布至擦拭端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擦拭机构200位于装载机构100的运动轨迹上方。相应地,第一移动组件210驱使擦拭组件220、送布组件230和收布组件240同步升降。
可选地,第一移动组件210由伺服电机、丝杠和丝母座组成。丝杆沿竖直方向设置,丝杆的一端与伺服电机的机轴连接。丝母座与丝杠螺纹配合,丝母座同时与擦拭组件220、送布组件230和收布组件240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7和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擦拭组件220包括固定座221、擦拭驱动件222、安装件223和擦拭件224。
其中,固定座221与第一移动组件2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擦拭驱动件222固定设置在固定座221上。安装件223设置在擦拭驱动件222的驱动端,在擦拭驱动件222的驱使下往复移动。安装件223沿自身的移动方向与固定座221滑动配合,擦拭件224则设置在安装件223上并形成前述擦拭端,且擦拭布绕设于擦拭件224朝向装载机构100的一侧。
使用时,第一移动组件210驱使擦拭组件220升降,使擦拭件224通过擦拭布与曲面玻璃后盖40保持紧贴。在此基础上,擦拭驱动件222驱使安装件223往复移动,从而带动擦拭件224往复移动,对曲面玻璃后盖40上的油墨进行擦拭。
可选地,擦拭驱动件222由驱动电机222a、凸轮222b和摆臂222c组成。驱动电机222a固定设置在固定座221上,驱动电机222a的机轴与凸轮222b连接。摆臂222c的一端与凸轮222b铰接,且铰接点偏离凸轮222b的中心,摆臂222c的另一端则与安装件223铰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擦拭件224采用硅胶块。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擦拭件224的材质也可以是橡胶、软质PVC(聚氯乙烯)或者热塑性弹性体。
进一步地,擦拭件224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在安装件223上,擦拭组件220还包括压紧件225和弹性件226。压紧件225与安装件223固定连接,弹性件226设置于压紧件225的压紧端,且弹性件226与擦拭件224连接。
使用时,压紧件225通过弹性件226驱使擦拭件224下压,使擦拭件224在往复移动的过程中始终通过擦拭布与曲面玻璃后盖40保持紧贴。同时由于弹性件226的存在,避免压紧件225与擦拭件224硬接触,能够防止曲面玻璃后盖40被压碎。
可选地,压紧件225采用气缸,弹性件226采用缓冲弹簧。
进一步地,擦拭组件220还包括吹气块227和酒精喷头228,且吹气块227通过固定安装块223a与安装件223连接,酒精喷头228通过可调安装块223b与固定安装块223a连接。
使用时,酒精喷头228喷射少量酒精,能够更容易地对曲面玻璃后盖40的油墨进行擦拭,吹气块227则能够将已经擦掉的油墨灰尘吹掉。
请参阅图9,总之,在擦拭油墨的过程中,第一旋转组件120驱使曲面玻璃后盖40旋转,第一移动组件210则随着曲面玻璃后盖40旋转的角度自动进行升降运动,使擦拭件224始终与曲面玻璃后盖40保持水平相切(暂不考虑擦拭布的厚度),实现跟随旋转擦拭。
以曲面玻璃后盖40的右长边弧面40c为例,其原理如下:
请参阅图10,取一垂直于第一旋转轴123的轴线的平面作为坐标平面,于该坐标平面内建立极坐标系,并以第一旋转轴123的轴线与该坐标平面的交点为坐标原点。
当曲面玻璃后盖40的主表面40a水平时,主表面40a与坐标原点的距离为初始高度,记为h。h由机械结构决定,为固定的数值。
相应地,第一移动组件210通过人工采点确认位置,驱使擦拭组件220升降至恰好能够擦拭到主表面40a的位置处,作为初始位置。
此外,记曲面玻璃后盖40的长度为a,记曲面玻璃后盖40侧边的热弯弧度半径为r,记曲面玻璃后盖40的旋转角度为θ,且θ的单位为度。其中,曲面玻璃后盖40的长度是指曲面玻璃后盖40在坐标平面内的投影长度。
首先,计算右长边弧面40c的圆心的初始角度Q1,且
计算曲面玻璃后盖40的当前旋转弧度Q2(单位为rad),且
计算右长边弧面40c的圆心与坐标原点的中心距d,且
然后,计算右长边弧面40c与擦拭件224的切点的中心高度D,且
D=d×cos(Q2-Q1)+r。
最后,计算第一移动组件210驱使擦拭件224升降的高度H,且
H=D-h。
上述过程由PLC控制器完成,PLC控制器控制第一旋转驱动件122旋转,第一旋转驱动件122反馈曲面玻璃后盖40的旋转角度至PLC控制器,PLC控制器进一步控制第一移动组件210中的伺服电机。
请一并参阅图11和图12,具体地,运动机构300包括第二移动组件310和第三移动组件320。
其中,第二移动组件310的输出端连接第三移动组件320,驱使第三移动组件320沿水平方向移动。第三移动组件320的输出端则连接旋转座121,驱使整个装载机构100沿水平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移动组件310和第三移动组件320均由伺服电机和直线模组组成,且第二移动组件310中的直线模组与第三移动组件320中的直线模组相互垂直。其中,直线模组为一体封装的丝杠、丝杠螺母和导轨。
总之,上述擦拭装置10在对不同型号的曲面玻璃后盖40进行擦拭时,只需输入曲面玻璃后盖40的长和宽以及弯曲弧度,即可自动进行跟随擦拭,极大地提升了擦拭品质。
请一并参阅图13和图14,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擦拭生产线。该擦拭生产线包括机架20、上下料装置30和上述擦拭装置10,上下料装置30和擦拭装置10均设置在机架20上,且擦拭装置10设有两个。此外,上下料装置30位于装载机构100的运动路径上。
使用时,运动机构300驱使装载机构100在上下料装置30和擦拭机构200之间来回移动,不断地将待擦拭的曲面玻璃后盖40转移至擦拭机构200处,由擦拭机构200进行擦拭作业,并将擦拭完成的曲面玻璃后盖40转移至上下料装置30处。
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装载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载具组件(110)、第一旋转组件(120)和第二旋转组件(130);
所述第二旋转组件(130)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组件(120)的旋转端,所述载具组件(110)设置于所述第二旋转组件(130)的旋转端;
其中,所述第一旋转组件(120)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二旋转组件(130)的旋转轴线互不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组件(110)包括连接座(111)、治具垫板(112)和吸附件(113),所述连接座(111)设置于所述第二旋转组件(130)的旋转端,所述治具垫板(112)和所述吸附件(113)均设置于所述连接座(111)上,且所述吸附件(113)显露于所述治具垫板(112)的支撑区域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件(113)设有n排m列,且n和m均为大于1的整数。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装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垫板(112)设有至少两个,所述治具垫板(112)上设有调节槽(112c),所述调节槽(112c)沿相邻两个所述治具垫板(112)的连线方向设置,所述调节槽(112c)内穿设有连接所述连接座(111)的调节螺栓。
5.一种擦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擦拭机构(200)、运动机构(300)和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载机构(100),所述装载机构(100)设置于所述运动机构(300)的运动端上,所述擦拭机构(200)具有擦拭端,所述擦拭端位于所述装载机构(100)的运动路径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擦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擦拭机构(200)包括第一移动组件(210)、擦拭组件(220)、送布组件(230)、收布组件(240)和擦拭布,所述擦拭组件(220)、所述送布组件(230)和所述收布组件(240)均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210)的移动端;
所述擦拭组件(220)具有所述擦拭端,所述擦拭布的一端卷绕于所述送布组件(230),另一端卷绕于所述收布组件(240),所述擦拭布绕设于所述擦拭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擦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擦拭组件(220)包括擦拭驱动件(222)、安装件(223)和擦拭件(224),所述安装件(223)设置于所述擦拭驱动件(222)的驱动端,所述擦拭件(224)设置于所述安装件(223)并形成所述擦拭端,所述擦拭布绕设于所述擦拭件(224)朝向所述装载机构(100)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擦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擦拭件(224)滑动设于所述安装件(223);
所述擦拭组件(220)还包括弹性件(226),所述弹性件(226)设于所述安装件(223),所述弹性件(226)与所述擦拭件(224)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擦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擦拭组件(220)还包括压紧件(225),所述压紧件(225)设于所述安装件(223),所述弹性件(226)设置于所述压紧件(225)的压紧端。
10.一种擦拭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料装置(30)和如权利要求5-9中任一项所述的擦拭装置(10),所述上下料装置(30)位于所述装载机构(100)的运动路径上。
CN202320247916.1U 2023-02-07 2023-02-07 一种装载机构、擦拭装置及擦拭生产线 Active CN2194007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47916.1U CN219400751U (zh) 2023-02-07 2023-02-07 一种装载机构、擦拭装置及擦拭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47916.1U CN219400751U (zh) 2023-02-07 2023-02-07 一种装载机构、擦拭装置及擦拭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400751U true CN219400751U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03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47916.1U Active CN219400751U (zh) 2023-02-07 2023-02-07 一种装载机构、擦拭装置及擦拭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4007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53196B1 (ko) 초음파 트림장치
CN219400751U (zh) 一种装载机构、擦拭装置及擦拭生产线
KR100794708B1 (ko) “ㄷ” 자 형상 부위의 테이프 부착 장치
CN110479532B (zh) 一种喷胶阀擦胶设备
KR100765175B1 (ko) 각도 부위 테이프 부착 시스템
CN114227501B (zh) 抛光设备及抛光方法
CN110026927A (zh) 屏体位置的校正装置
CN105253657A (zh) 一种带有旋转纠偏机构的供板机构
CN212120612U (zh) 工件运动装置及点胶设备
CN214988403U (zh) 一种翻转移载机构
CN215159058U (zh) 工件搬运系统及其真空吸附装置
CN216759242U (zh) 去毛刺设备
CN220922396U (zh) 外墙喷涂分隔缝全自动划线仪
CN220290874U (zh) 电芯生产用捋边机构及捋边装置
CN217349626U (zh) 一种板材的多轴连杆定位机构
CN217126206U (zh) 吸附机构
CN217393533U (zh) 一种用于汽车座椅加工的四头旋铆机
CN204935027U (zh) 一种自动化整平装置
CN107584399B (zh) 一种抛光设备
CN216186347U (zh) 压膜组件以及压膜装置
CN216728710U (zh) 一种pcb板清洗装置
CN218453774U (zh) 一种光学玻璃翻转装置
JP2004114240A (ja) 片面平面研磨機
CN217126205U (zh) 移料装置
CN218110504U (zh) 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