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99637U - 一种生物除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物除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99637U
CN219399637U CN202320444823.8U CN202320444823U CN219399637U CN 219399637 U CN219399637 U CN 219399637U CN 202320444823 U CN202320444823 U CN 202320444823U CN 219399637 U CN219399637 U CN 2193996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biological
aeration
filter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4482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洪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y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4482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996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996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996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臭气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能够降低维护成本的生物除臭装置。该生物除臭系统包括生物滴滤塔,其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布置的第一进气层、第一填料层以及第一喷淋层;与生物滴滤塔串联布置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生物洗涤塔,其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布置的第二进气层、第二填料层以及第二喷淋层;位于生物滴滤塔的上方的滴滤水池,以及位于生物洗涤塔的上方的曝气水池。其中滴滤水池与第一喷淋层可选择地连通,以使滴滤水池内的液体能够依靠自身的重力作用进入第一喷淋层并经第一填料层落至第一进气层的下方,曝气水池与第二喷淋层可选择地连通,以使曝气水池内的液体能够依靠自身的重力作用进入第二喷淋层并经第二填料层落至第二进气层的下方。

Description

一种生物除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臭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除臭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些污水处理厂中,进水通常包含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这样导致进水中的臭气成分比较复杂,既包含硫化氢与氨气等常见的致臭成分,又包含大分子有机致臭成分或VOCs等。鉴于此,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组合式的生物除臭装置对这样的臭气进行处理。
现有的组合式生物除臭装置通常包括串联的生物滴滤塔和生物洗涤塔,生物滴滤塔和生物洗涤塔中由其各自的喷淋层落入底部的水箱的喷淋液均通过循环泵重新泵送至喷淋层循环利用,由于生物除臭装置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不仅需要长期对循环泵进行供电并经常定期对循环泵进行维护以确保喷淋液的正常循环,尤其对于生物洗涤塔的循环泵来说,由于生物洗涤塔的水箱内活性污泥的存在,相比于生物滴滤塔的水箱内的液体来说,其颗粒更易对循环泵造成损坏,这就导致了生物除臭装置的维护成本的增加。此外,生物滴滤塔和生物洗涤塔中的水箱均位于其各自的底部,操作人员对其各自的水箱的清洁和维护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能够降低成本的生物除臭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生物除臭装置,包括:生物滴滤塔,生物滴滤塔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布置的第一进气层、第一填料层以及第一喷淋层;与生物滴滤塔串联布置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生物洗涤塔,生物洗涤塔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布置的第二进气层、第二填料层以及第二喷淋层;位于生物滴滤塔的上方的滴滤水池,以及位于生物洗涤塔的上方的曝气水池。其中,滴滤水池与第一喷淋层可选择地连通,以使滴滤水池内的液体能够依靠自身的重力作用进入第一喷淋层并经第一填料层落至第一进气层的下方,曝气水池与第二喷淋层可选择地连通,以使曝气水池内的液体能够依靠自身的重力作用进入第二喷淋层并经第二填料层落至第二进气层的下方。
进一步地,滴滤水池与曝气水池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进一步地,生物滴滤塔还包括位于第一进气层的下方的第一排液口,生物洗涤塔还包括位于第二进气层的下方的第二排液口,第一排液口与第二排液口分别与外部连通。
进一步地,生物滴滤塔还包括位于第一进气层的下方的第一排液口和第一进液口,生物洗涤塔还包括位于第二进气层的下方的第二排液口,第二排液口与第一进液口通过管道相连通,第一排液口与外部连通。
进一步地,第二排液口的位置高于第一进液口的位置,以使第二进气层的下方的液体能够依靠自身的重力作用进入第一进气层的下方。
进一步地,生物洗涤塔还包括支撑在其下方的支撑座,以使第二进气层的下方的液体能够依靠自身的重力作用进入第一进气层的下方。
进一步地,滴滤水池与第一喷淋层通过第一引流管道相连通,第一引流管道上设置有第一喷淋阀;曝气水池与第二喷淋层通过第二引流管道相连通,第二引流管道上设置有第二喷淋阀。
进一步地,滴滤水池上开设有滴滤水池溢流口,滴滤水池溢流口通过第三引流管道与第一引流管道的位于第一喷淋阀与第一喷淋层之间的区域相连通;曝气水池上开设有曝气水池溢流口,曝气水池溢流口通过第四引流管道与第二引流管道的位于第二喷淋阀与第二喷淋层之间的区域相连通。
进一步地,滴滤水池与曝气水池分别与外部水源可选择地连通。
进一步地,曝气水池通过第二补水管路与外部水源可选择地连通,第二补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补液阀,生物除臭装置还包括与第二补水管路的位于第二补液阀与曝气水池之间的区域可选择地连通的活性污泥补给管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生物除臭装置通过在生物滴滤塔和生物洗涤塔的上方分别设置滴滤水池和曝气水池,利用高位的水池与相应的生物塔之间的静压差作为喷淋层对相应的填料层进行喷淋的动力来源,该动力来源仅依靠水池内液体自身的重力作用即可实现,与现有技术中的生物滴滤塔和生物洗涤塔均需采用额外的循环泵作为动力来源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生物滴滤塔和生物洗涤塔省去了对循环泵的供电和维护,因此在使用上成本更低,同时,由于滴滤水池和曝气水池均为外置的形式,还可便于操作人员对池内的清洁和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生物除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生物除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和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生物除臭装置100的结构。在如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该生物除臭装置100均可包括:生物滴滤塔1,生物滴滤塔1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布置的第一进气层11、第一填料层12以及第一喷淋层13;与生物滴滤塔1串联布置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生物洗涤塔2,生物洗涤塔2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布置的第二进气层21、第二填料层22以及第二喷淋层23;位于生物滴滤塔1的上方的滴滤水池3,以及位于生物洗涤塔2的上方的曝气水池4。其中,滴滤水池3与第一喷淋层13可选择地连通,以使滴滤水池3内的液体能够依靠自身的重力作用进入第一喷淋层13并经第一填料层12落至第一进气层11的下方,曝气水池4与第二喷淋层23可选择地连通,以使曝气水池4内的液体能够依靠自身的重力作用进入第二喷淋层23并经第二填料层22落至第二进气层21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生物除臭装置100在工作时,臭气由第一级的生物滴滤塔1的滴滤进气口111进入第一进气层11,经第一填料层12和第一喷淋层13后由滴滤排气口112排出并进入下一级的生物洗涤塔2,由于在生物滴滤塔1的上方设置高位的滴滤水池3,滴滤水池3与生物滴滤塔1有静压差,依靠该静压差,可使滴滤水池3内的液体进入第一喷淋层13,第一喷淋层13内的喷淋头可将液体均匀的喷淋在第一填料层12上,臭气在进入该第一填料层12的过程中其中的臭气成分,如无机致臭成分(如硫化氢)和小分子量有机致臭成分(如二硫化碳、甲硫醇等)被去除;由滴滤排气口112排出的臭气通过生物洗涤塔2的洗涤进气口211进入第二进气层21,经第二填料层22和第二喷淋层23后由洗涤排气口212排出,由于在生物洗涤塔2的上方设置高位的曝气水池4,曝气水池4与生物洗涤塔2有静压差,依靠该静压差,可使曝气水池4内的液体进入第二喷淋层23,第二喷淋层23内的喷淋头可将液体均匀的喷淋在第二填料层22上,臭气在进入该第二填料层22的过程中其中的大分子量有机致臭成分或VOCs被去除,从而实现了对臭气更为充分地除臭净化作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生物除臭装置100通过在生物滴滤塔1和生物洗涤塔2的上方分别设置滴滤水池3和曝气水池4,利用高位的水池与相应的生物塔之间的静压差作为喷淋层对相应的填料层进行喷淋的动力来源,该动力来源仅依靠水池内液体自身的重力作用即可实现,与现有技术中的生物滴滤塔1和生物洗涤塔2均需采用额外的循环泵作为动力来源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生物滴滤塔1和生物洗涤塔2省去了对循环泵的供电和维护,因此在使用上成本更低,同时,由于滴滤水池3和曝气水池4均为外置的形式,还可便于操作人员对池内的清洁和维护。
在如图1和如图2所示的优选的实施例中,滴滤水池3与曝气水池4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以便于滴滤水池3与曝气水池4的布置,同时也便于操作人员可在该水平面上同时对滴滤水池3和曝气水池4进行观察和维护。
在如图1所示的优选的实施例中,生物滴滤塔1还可包括位于第一进气层11的下方的第一排液口14,生物洗涤塔2还可包括位于第二进气层21的下方的第二排液口24,第一排液口14与第二排液口24可分别与外部连通。在该实施例中,经滴滤水池3进入生物滴滤塔1内的液体可直接通过第一排液口14排出至外界环境中,经曝气水池4进入生物洗涤塔2内的液体可直接通过第二排液口24排出至外界环境中,该外界环境可以理解为大气环境,也可以理解为外部的收集管道。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经滴滤水池3进入生物滴滤塔1内的液体和经曝气水池4进入生物洗涤塔2内的液体不再在相应的塔体内循环,因此液体中存在的臭气成分相对较少,因此可直接通过相应的排液口排出。
在如图2所示的优选的实施例中,生物滴滤塔1可包括位于第一进气层11的下方的第一排液口14和第一进液口15,生物洗涤塔2可包括位于第二进气层21的下方的第二排液口24,第二排液口24与第一进液口15通过管道相连通,第一排液口14与外部连通。在该实施例中,经曝气水池4进入生物洗涤塔2内的液体可直接通过第二排液口24进入生物滴滤塔1内,并连同经滴滤水池3进入生物滴滤塔1内的液体一起通过第一排液口14排出至外界环境中,同样地,该外界环境可以理解为大气环境,也可以理解为外部的收集管道。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经滴滤水池3进入生物滴滤塔1内的液体和经曝气水池4进入生物洗涤塔2内的液体也不再在相应的塔体内循环,因此液体中存在的臭气成分也相对较少,因此可直接一同通过第一排液口14排出,液体一同通过第一排液口14排出的方式可便于液体的集中排放。
进一步地,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排液口24的位置可高于第一进液口15的位置,以使第二进气层21的下方的液体能够依靠自身的重力作用进入第一进气层11的下方。该实施例可利用第二排液口24与第一进液口15之间的静压差来实现进入生物洗涤塔2内的液体自动流入生物滴滤塔1内。
进一步地,在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生物洗涤塔2还可包括支撑在其下方的支撑座5,以使第二进气层21的下方的液体能够依靠自身的重力作用进入第一进气层11的下方。该实施例通过将生物洗涤塔2的位置垫高来使第二排液口24与第一进液口15之间存在静压差,同样可以实现进入生物洗涤塔2内的液体自动流入生物滴滤塔1内的目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如图1和图2所示,滴滤水池3与第一喷淋层13通过第一引流管道16相连通,第一引流管道16上可设置有第一喷淋阀17;曝气水池4与第二喷淋层23通过第二引流管道25相连通,第二引流管道25上设置有第二喷淋阀26。通过控制第一喷淋阀17和第二喷淋阀26的启闭,可实现对相应的填料层的持续性或间歇性喷淋。
进一步地,在如图1和图2所示的优选的实施例中,滴滤水池3上开设有滴滤水池溢流口31,滴滤水池溢流口31通过第三引流管道18与第一引流管道16的位于第一喷淋阀17与第一喷淋层13之间的区域相连通;曝气水池4上开设有曝气水池溢流口41,曝气水池溢流口41通过第四引流管道27与第二引流管道25的位于第二喷淋阀26与第二喷淋层23之间的区域相连通。通过这样的设置,当滴滤水池3内的液体过多时,液体可通过滴滤水池溢流口31进入第三引流通道18并直接被其导入到第一喷淋层13中,同样地,当曝气水池4内的液体过多时,液体可通过曝气水池溢流口41进入第四引流通道27并直接被其导入到第二喷淋层23中,以达到防止滴滤水池3和曝气水池4内的液体泄漏并充分利用滴滤水池3和曝气水池4内的液体的目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如图1和图2所示,滴滤水池3与曝气水池4可分别与外部水源8可选择地连通,以在需要时及时对滴滤水池3与曝气水池4内进行补水。
优选地,滴滤水池3可通过第一补水管路61与外部水源8可选择地连通,第一补水管路61上设置有第一补液阀63,曝气水池4可通过第二补水管路62与外部水源8可选择地连通,第二补水管路62上设置有第二补液阀66,生物除臭装置100还可包括与第二补水管路62的位于第二补液阀66与曝气水池4之间的区域可选择地连通的活性污泥补给管路64。通过开启活性污泥补给阀65,可实现对曝气水池4内活性污泥的补充。通过开启第二补液阀66,可实现对曝气水池4内水的补充。通过同时开启活性污泥补给阀65和第二补液阀66,可同时实现对曝气水池4内活性污泥和水的补充,二者的补充互不干扰。
如图1和图2所示,曝气水池4还可连通有曝气装置。该曝气装置可以包括与曝气水池4相连通的曝气管71和与其相连的罗茨风机72。罗茨风机72可通过曝气管71将风送入曝气水池4的底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生物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物滴滤塔,所述生物滴滤塔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布置的第一进气层、第一填料层以及第一喷淋层,
与所述生物滴滤塔串联布置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生物洗涤塔,所述生物洗涤塔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布置的第二进气层、第二填料层以及第二喷淋层,
位于所述生物滴滤塔的上方的滴滤水池,以及
位于所述生物洗涤塔的上方的曝气水池,
其中,所述滴滤水池与所述第一喷淋层可选择地连通,以使所述滴滤水池内的液体能够依靠自身的重力作用进入所述第一喷淋层并经所述第一填料层落至所述第一进气层的下方,所述曝气水池与所述第二喷淋层可选择地连通,以使所述曝气水池内的液体能够依靠自身的重力作用进入所述第二喷淋层并经所述第二填料层落至所述第二进气层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滤水池与所述曝气水池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物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滴滤塔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进气层的下方的第一排液口,所述生物洗涤塔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进气层的下方的第二排液口,所述第一排液口与所述第二排液口分别与外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物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滴滤塔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进气层的下方的第一排液口和第一进液口,所述生物洗涤塔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进气层的下方的第二排液口,所述第二排液口与所述第一进液口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一排液口与外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液口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一进液口的位置,以使所述第二进气层的下方的液体能够依靠自身的重力作用进入所述第一进气层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洗涤塔还包括支撑在其下方的支撑座,以使所述第二进气层的下方的液体能够依靠自身的重力作用进入所述第一进气层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物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滤水池与所述第一喷淋层通过第一引流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一引流管道上设置有第一喷淋阀;所述曝气水池与所述第二喷淋层通过第二引流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二引流管道上设置有第二喷淋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物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滤水池上开设有滴滤水池溢流口,所述滴滤水池溢流口通过第三引流管道与所述第一引流管道的位于所述第一喷淋阀与所述第一喷淋层之间的区域相连通;所述曝气水池上开设有曝气水池溢流口,所述曝气水池溢流口通过第四引流管道与所述第二引流管道的位于所述第二喷淋阀与所述第二喷淋层之间的区域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物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滤水池与所述曝气水池分别与外部水源可选择地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生物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水池通过第二补水管路与所述外部水源可选择地连通,所述第二补水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补液阀,所述生物除臭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二补水管路的位于所述第二补液阀与所述曝气水池之间的区域可选择地连通的活性污泥补给管路。
CN202320444823.8U 2023-03-09 2023-03-09 一种生物除臭装置 Active CN2193996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44823.8U CN219399637U (zh) 2023-03-09 2023-03-09 一种生物除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44823.8U CN219399637U (zh) 2023-03-09 2023-03-09 一种生物除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99637U true CN219399637U (zh) 2023-07-25

Family

ID=87232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44823.8U Active CN219399637U (zh) 2023-03-09 2023-03-09 一种生物除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996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10961B (zh) 恶臭异味气体的集成处理装置
KR102340390B1 (ko) 휘발성유기화합물제거 기능을 가진 친환경 공기청정시스템
CN104001421B (zh) 一种采用无泡曝气预处理的复合生物除臭工艺与装置
KR101056064B1 (ko) 고농도 악취와 휘발성 유기화합물 제거를 위한 스크러버와 바이오필터 일체형 탈취장치
CN103585880B (zh) 一种处理气体的变径生物滴滤装置
CN101433802A (zh) 一体式折流生物反应器废气处理设备及废气处理方法
CN204891567U (zh) 一种难降解恶臭废气芬顿氧化深度处理装置
CN215311389U (zh) 生物滤池除臭装置
CN219399637U (zh) 一种生物除臭装置
CN108211774A (zh) 生物除臭装置和应用其的除臭方法
CN203540329U (zh) 一种处理气体的变径生物滴滤装置
CN219559251U (zh) 一种生物除臭装置
CN220071224U (zh) 一种生物除臭装置
CN204443704U (zh) 一种实验室模拟海洋酸化系统
CN210125294U (zh) 一种污水站生物除臭系统
CN211799954U (zh) 一种用于污水池及垃圾处置加盖废气除臭净化系统
KR100957825B1 (ko) 외부 순환식 멤브레인을 이용한 중수 및 빗물 처리 시스템
CN211025818U (zh) 一种用于处理恶臭气体的生物除臭反应器
CN210097384U (zh) 一体式生物滴滤除臭装置
CN210009829U (zh) 一体化生物除臭装置
CN215276584U (zh) 一种卧式组合生物除臭装置
CN210473600U (zh) 一种气体净化除臭装置
CN208852692U (zh) 一种立式一体化生物除臭设备
CN213160205U (zh) 一种制药废气的voc处理装置
CN219031942U (zh) 节能型污水处理除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